中国的跨国公司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中国企业通过购买或兼并外国企业来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不断涌现,成为国际并购市场的重要力量。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首先,中国联通收购巴西电信。
2010年,中国联通以74亿美元收购了巴西电信公司的股权,成为中国企业首次在拉美地区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并购案。
这一收购不仅使中国联通在巴西市场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跨国并购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次,海尔收购高克。
2016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以58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家电公司高克,这一交易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海尔通过这次收购,不仅扩大了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还获得了高克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提升了海尔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再次,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
2017年,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了瑞士农药巨头先正达,这一交易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化工行业并购案。
通过这次收购,中国化工不仅获得了先正达在全球农药市场的领先地位,还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国际化工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最后,腾讯收购Supercell。
2016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4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股权,成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游戏行业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案。
这一收购不仅使腾讯在全球游戏市场上占据了更大的份额,还为腾讯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多样性和全球化特点。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将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相信在中国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会不断提升,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重点企业案例——无锡威孚和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重点企业案例——无锡威孚和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威孚简况和合资谈判威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无锡油泵油嘴厂,原来主要为拖拉机用柴油机配套。
1980年代初,企业领导认为单为农机配套很难做大做强,在机械工业部的组织下,企业于1984年花3000万元引进了德国博世公司(BOSCH)的A型泵制造技术,企业转为给运输卡车配套。
此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威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
1998年,集团的核心企业——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A、B股上市公司。
2004年,企业营业收入92亿元、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利润2.1亿元、利税4.8亿元,各项指标均为行业第一。
8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在行业中的排序也都是第一。
1995年,威孚与博世再次合作,成立一家生产机械式柴油喷射系统的公司,产品包括油嘴、油泵及电控系统。
第一步投资3000万美元,成立无锡欧亚柴油喷射有限公司,威孚与博世股比48:52,生产柴油喷嘴,业经营状况较好,2004年赢利达1.5亿元。
在谈判建立生产柴油泵的合资公司时,双方发生分歧。
因为威孚兼并了南京金宁油泵油嘴厂生产油泵,博世担心合资后技术扩散到南京。
后威孚提出,将南京的工厂也纳入合资企业,但博世派人考察后不感兴趣。
1999年谈判失败。
博世随即投资6000万欧元,在苏州成立了一家生产VE泵和P型泵的独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这给威孚树了一个竞争对手,也产生了心理上的震撼。
本来,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需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而无锡已有生产柴油喷射系统的威孚,他们认为国家不可能批准博世在苏州建同类型工厂。
但此时苏州工业园已经获得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有苏州市政府批准就可放行。
1990年代末,国家出台了汽车排放法规。
要达到高排放标准,关键在发动机,发动机的关键是燃油系统。
此时,机械部惟一的归口研究所——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简称无油)研制并推出了适用于欧Ⅰ、欧Ⅱ的技术。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部门一、引言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没有一家大的美国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自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家电、电梯、日用化学、食品饮料、汽车和IT 等多个行业开展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家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处于风潮浪尖的企业,其并购IBM PC 部门的案例成为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典型案例。
二、联想集团并购案背景介绍(一)并购双方简介1.联想集团简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1111名科技人员创办,人员创办,合并合并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后,个人电脑事业部后,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同时在中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联联想在全球有27000多名员工。
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
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惠阳及深圳、印度的庞帝其利印度的庞帝其利(Pondicherry)(Pondicherry)(Pondicherry)及墨西哥的蒙特雷及墨西哥的蒙特雷及墨西哥的蒙特雷(Monterrey)(Monterrey)(Monterrey)设有设有个人电脑制造基地,并于全球采用合同制造及OEM OEM。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案例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双方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
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
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
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一、并购动因分析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身处激烈动荡的商业经营环境之中的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掌握并购这一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及时做出理性明智的并购抉择,尽快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竞争力,才能经受无情竞争的洗礼和冲击,达到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
全球已经进入了第五次跨国并购的浪潮,而中国在这次浪潮中将占据重要位置。
跨国并购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联想公司,并购的动因分析如下:(一)两公司通过合作,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竞争优势联想虽然是国内PC界的老大,国内市场份额远高于戴尔、惠普等公司。
但是戴尔通过广泛采用行业标准技术和高效率的直销方式获得了低成本的优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给联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联想在全球市场中份额却远远不及戴尔和惠普。
作为个人电脑的创造者IBM在PC市场的份额虽然排在第三位,但该公司同前两名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规模不大就降低不了成本,得不到竞争的优势,所以此次并购联想和IBM可以达到共同的目的—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以应对戴尔、惠普等同行的竞争。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也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两边的目标是共同的,我们希望把领先产品跟品牌,世界一流的服务跟知识立足全球,让大家有新的成长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行业里有足够的经济规模。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大全
中企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大全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
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
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
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
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
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
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
2009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点评:吉利作为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品牌战略的先行者,如果能安全度过磨合期,在实现技术资产有效转移和与工会达成一致上有所突破,真正掌控国际著名品牌,吸收一流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之路获得成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国内跨国公司并购案例
国内跨国公司并购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吧。
吉利啊,在以前可能很多人觉得它就是个汽车界的小老弟,虽然也在努力造车,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那些大牌汽车厂商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沃尔沃呢,那可是个老牌的豪华汽车品牌,就像汽车界的贵族一样,安全性能超棒,技术也很牛。
吉利就有个很大的梦想,它想走向世界舞台。
于是呢,吉利就盯上了沃尔沃。
这就好比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小青年,看中了一个虽然有点落魄但底蕴深厚的贵族。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过程也是充满挑战的。
一方面是钱的问题,这就像你要娶一个富家千金,你得有足够的彩礼才行。
吉利到处筹集资金,想办法满足沃尔沃的要价。
另一方面,文化差异也很大。
吉利是中国的企业,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沃尔沃是瑞典的企业,有着北欧的企业文化。
这就像两个人来自不同的星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不一样。
但是吉利很聪明啊,它没有一上来就大刀阔斧地改变沃尔沃。
它给沃尔沃很大的自主权,让沃尔沃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研发、生产汽车。
就像一个开明的家长,虽然孩子被自己领养了,但还是让孩子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结果呢,这一并购还真的很成功。
沃尔沃在吉利的支持下,发展得还不错,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有一定的提升。
吉利呢,也借助沃尔沃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自己的汽车技术得到了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
这就像两个人搭伙过日子,互相成就,一起走向了人生巅峰呢。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一、英国航空公司收购伦敦城市机场伦敦城市机场是伦敦市区内最靠近金融中心的机场,有利于商务旅客的出行需求。
而英国航空公司是英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其拥有的航线网络覆盖全球各大洲。
这次收购案例是英国航空公司为了扩大自己在伦敦市区内的市场份额而进行的战略举措。
通过收购伦敦城市机场,英国航空公司将能够进一步加强自己在伦敦市区的市场地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这次收购还有助于英国航空公司与其一些竞争对手产生差异化竞争,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给商务旅客。
二、沃尔玛收购中国宜家家居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而宜家家居是瑞典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之一。
这次跨国并购案例是沃尔玛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而进行的战略布局。
通过收购宜家家居,沃尔玛将能够借助宜家在中国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展自己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同时,这次收购还将为沃尔玛带来更多的产品种类和多样化的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购物体验。
三、阿里巴巴收购新加坡电商Lazada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而Lazada是新加坡最大的电商公司之一。
这次收购案例是阿里巴巴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而进行的战略布局。
通过收购Lazada,阿里巴巴将能够借助Lazada在东南亚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展自己在该区域的业务。
同时,这次收购还将为阿里巴巴带来更多的用户和销售机会,为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更方便的购物选择。
四、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谷歌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之一,而Motorola Mobility是美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这次收购案例是谷歌为了拓展自己在移动通信设备领域的业务而进行的战略布局。
通过收购Motorola Mobility,谷歌将能够借助Motorola在移动通信设备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专利资源,进一步拓展自己在该领域的业务。
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指企业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收购和合并活动。
这些交易通常涉及到巨额资金和复杂的法律程序。
下面列举了十个经典的跨国并购案例,以展示各种不同的情况和影响。
1. 辉瑞公司与威廉葛兰斯公司的合并(2009年):辉瑞公司是一家美国制药巨头,威廉葛兰斯公司是一个瑞士制药公司。
这次合并使得新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加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2005年):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雅虎是美国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
这次收购使得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获得了雅虎中国的用户和技术资源。
3. 微软收购诺基亚移动设备部门(2014年):微软是美国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诺基亚是芬兰的一家著名手机制造商。
这次收购使得微软进一步加强了在移动设备市场的竞争力,并获得了诺基亚的专利和技术。
4. 沃达丰收购曾经的AT&T无线业务(2014年):沃达丰是一家英国的电信公司,AT&T是美国的一家电信巨头。
这次收购使得沃达丰在美国市场扩大了业务规模,并获得了AT&T 的客户和网络资源。
5. 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是中国的一家科技巨头,Supercell是一家芬兰的游戏开发公司。
这次收购使得腾讯进一步扩大了在游戏产业的布局,并获得了Supercell的知名游戏IP。
6.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联想是中国的一家知名电脑制造商,IBM是美国的一家科技巨头。
这次收购使得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获得了IBM的品牌和销售网络。
7. 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2018年):高通是美国一家知名的半导体公司,恩智浦是荷兰的一家半导体制造商。
这次收购使得高通扩大了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并获得了恩智浦的技术和客户资源。
8. 百度收购91无线(2013年):百度是中国的一家互联网巨头,91无线是一家中国的移动应用分发平台。
2022中国并购案例
2022中国并购案例篇一:2022年度浙商海外并购十大案例2022年度浙商海外并购十大案例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高速发展,企业综合素质得以稳步提升,也使企业海外并购意愿逐渐增强。
2022年度,民营企业聚集大省--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扮演着积极而又重要的角色。
日前,中国企业国际并购高峰论坛发布“浙商2022年度海外并购十大案例”。
案例一:吉利收购沃尔沃中国发展最快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控股集团)于中国杭州/瑞典哥德堡2022年8月2日宣布,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10年3月28日,吉利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
由于沃尔沃轿车公司总部位于瑞典,又是福特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要通过欧盟和美国的审批。
7月6日,欧盟通过了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项目的反垄断审查;在此之前,该交易通过了美国政府的相关审查;7月26日,我国商务部也正式批复核准了这一收购项目。
鉴于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0%就可以被认定为跨国公司,而目前沃尔沃轿车海外营收远高于吉利,因此,随着这场收购的尘埃落定,吉利成为我国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
案例二: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国内民营企业复星集团与法国地中海俱乐部集团13日联合发布公告称,复星已收购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从而成为该企业最大的战略投资者之一。
地中海俱乐部1950年成立于法国,是一站式旅游度假村概念的创始者,并于1966年在巴黎上市。
目前,地中海俱乐部在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个度假村,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度假体验,年收入逾13亿欧元。
2022年,地中海俱乐部制定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中国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后,地中海俱乐部的目标是到2022年在中国开设5家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
案例三:浙江龙盛并购德司达7月20日,浙江龙盛集团发布关于新加坡KIRI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德司达全球业务进展情况的公告,宣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桦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桦盛公司”)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KIRI控股有限公司向桦盛公司定向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债券有效转股期为5年。
2015-2021年跨国并购案例
2015-2021年跨国并购案例
以下为2015-2021年间的几例跨国并购案例:
1. 联合利华收购普芳生物医药公司(2015年):英国跨国公司联合利华以约十亿美元收购中国生物制药公司普芳生物医药公司,作为扩展其医药业务的一部分。
2. 宜家收购TaskRabbit(2017年):瑞典家具巨头宜家以未公布的价格收购美国共享经济平台TaskRabbit,以帮助拓展其提供家居组装等服务的业务。
3. 德国拜耳收购孟山都(2018年):德国制药和化学公司拜耳以近六百亿美元收购美国种子和化学品公司孟山都,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农药和种子公司。
4. 谷歌收购Fitbit(2019年):美国科技巨头谷歌以约二十亿美元收购运动跟踪器制造商Fitbit,以进一步扩展其智能手表和健康领域的业务。
5. 中国紫金收购加拿大事故重组公司(2019年):中国紫金矿业集团以约八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重组和资产管理公司事故重组公司,以进一步扩展其在全球金矿产业的地位。
6. 苹果收购VOCSN医疗设备制造商(2020年):美国科技巨头苹果以未公布价格收购医疗设备制造商VOCSN,以进一步扩展其在医疗设备和健康领域的业务。
这些案例揭示了跨国并购的现实:不同地区的公司互相并购,以获得新技术、知识和市场份额。
这种趋势可能在未来继续增长。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汇总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汇总案例一威斯特与伯顿原大连电机厂(下称“大电机”)成立于1946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机生产企业,1997年4月,和新加坡威斯特签了合资协议,成立威斯特(大连)电机有限公司。
合资后,外方通过垄断购销渠道做亏损的惯用手法,很快掏空了合资企业。
并且仅用3年就完成了“合资、做亏、独资”三部曲,使曾经的金牌电机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声匿迹。
大连第二电机厂(下称“二电机”)曾排名第二,1998年12月,与英国伯顿电机集团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大连伯顿电机有限公司。
合资后的情况和大电机如出一辙,不到3年,外方的8000万股本金还没到齐,就完成了独资步伐。
案例二西门子锦西化机始建于1939年,是中国化工机械制造工业的摇篮。
透平机械是其主导产品之一,在该领域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核心技术。
锦西化机与西门子合资的主导者是葫芦岛市政府,起因于“国企改制”。
西门子最初提出参与锦西化机改制,进行整体合作,之后却说:不整体合作,而要全资收购透平分厂。
而此时锦西化机即使不同意也已挨不到谈判桌旁,即便参加谈判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2005年4月签订了合资合同,合资公司随后就挂牌,合资公司股权比例70∶30,西门子控股。
这意味着西门子彻底消除了中国本土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案例三卡特彼勒多年来,卡特彼勒在华合资有两个原则:第一,必须控股;第二,必须掌握销售权。
他们往往不允许控股企业有独立的技术能力与产品。
在中国,由于外国公司在华装载机和压路机领域完全没有优势,卡特彼勒此前与中国大企业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的几次合作都不愉快,于是开始选择二流企业,即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山工机械”),此并购案是卡特彼勒在华并购战略的第一个实质性战果。
卡特彼勒最终用不到200万元人民币收购山工机械40%的股份,将其纳入自己的中国体系。
卡特彼勒也开始调整在华并购战略,正在与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工程机械集团等行业内重要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等待时机。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关注我国市场,寻求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本案例将以某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知名企业为例,对法律跨境并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跨国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国知名企业(以下简称“我国企业”)是一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8年,跨国公司决定并购我国企业,以期进一步拓展我国市场。
二、并购过程及法律问题1. 签订并购协议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首先与我国企业签订了一份并购协议。
该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并购方式:跨国公司通过现金收购我国企业的全部股权。
(2)交易价格:经双方协商,交易价格为人民币XX亿元。
(3)支付方式:跨国公司将在并购协议签署后XX个工作日内支付全部交易价款。
(4)交割条件:在并购协议签署后,我国企业应将其全部资产、负债和业务交割给跨国公司。
(5)违约责任:如任何一方违反并购协议,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法律问题在并购过程中,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反垄断审查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能涉及反垄断审查。
为避免反垄断审查风险,跨国公司需在并购协议签署前向我国商务部提交反垄断申报材料,并接受审查。
(2)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根据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条例》,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能涉及外资并购安全审查。
为避免安全审查风险,跨国公司需在并购协议签署前向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办公室提交安全审查申报材料,并接受审查。
(3)股权过户登记在并购协议签署后,跨国公司需向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过户登记手续,以确保股权过户的合法性。
(4)劳动用工问题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需关注我国企业的劳动用工问题,确保并购后的企业合法合规用工。
三、并购结果及影响1. 并购结果在经历反垄断审查、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等程序后,跨国公司成功并购我国企业。
请查资料总结一个近三年跨国公司并购或新建投资的案例,
请查资料总结一个近三年跨国公司并购或新建投资的案例, 安洁科技收购BIGL驱动器臂及相关资产
收购标的:BIGL驱动器臂和相关零部件业务资产
标的国家:新加坡
交易金额: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9亿元)
2020年11月25日,安洁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适新科技拟通过现金支付方式收购BIGL(Broadway Industrial Group Limited)驱动器臂和相关零部件生产业务中使用的实质性全部资产,资产包括BIGL 持有的重庆镤伟100%股权、无锡镤伟100%股权、泰国镤伟100%股权,以及深圳镤伟目标业务中使用的全部财产和资产。
适新科技向交易对方提交5000万美元的约束性报价。
BIGL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自成立至今一直从事HDD精密零组件业务,是全球较早从事HDD精密零组件制造业务的厂商之一,也是全球硬盘驱动器臂组件的领先制造商之一。
此次交易有利于公司整合资源,进一步推进信息存储相关核心零组件业务发展,加大境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有利的位置,增强公司竞争力。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跨国并购的案例逐渐增多。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于2005年以18.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并获得了ThinkPad品牌的所有权。
该交易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和技术,实现快速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 联想成功的关键在于对IBM个人电脑业务具有战略性的认知,并在整合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了产能和市场份额。
2. 海尔收购高斯贝尔电器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于2016年以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高斯贝尔电器公司。
这次收购对于海尔来说是一次全球布局的重要举措,加强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显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声誉的战略意义。
- 海尔通过与高斯贝尔电器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 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普拉斯堡中国化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于2018年以7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领先的轮胎橡胶生产商普拉斯堡集团。
这次收购使得中国化工在全球轮胎橡胶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突显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 中国化工通过与普拉斯堡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其在轮胎橡胶行业中的综合实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以上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取得了诸多成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些案例的参考内容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战略思考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和国际化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案例8:万向集团跨国并购近年来,跨国经营、外向型发展成为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战略。
今年8月28日,万向集团设在美国的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第一案。
一、并购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公司兼并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企业行为,巨大的损失往往产生于战略决策的失误。
兼并的成败不在于是否完成并购交易,而在于并购完成后的经营业绩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并购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并购与企业战略的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关键。
(一)出口导向引出外向型发展思路万向集团将跨国经营确定为发展战略,是从出口产品开始的。
万向是一家乡镇企业。
80年代初,乡镇企业进不了国家计划。
对于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而言,进不了计划就意味着没有市场。
与此同时,国营大厂对乡镇企业的产品也不屑一顾。
这几乎把当初的万向逼上了绝路。
要想绝处逢生就只有出口。
1984年,鲁冠球把万向节卖到了美国,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
此事引起了极大轰动,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而鲁冠球的跨国买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杭州万向节厂被国务院确定为万向节出口基地,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这以后,鲁冠球开始大批派人出国考察学习培训。
骨干员工几乎全都经历?quot;欧风美雨"的洗礼。
1992年前后,鲁冠球开始筹划在美国建立营销公司。
前期准备工作用了近两年,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
作为万向集团海外拓展的支点,万向美国公司的发展是跳跃式的。
1995年销售额350万美元、1997年突破2000万美元,1999年突破4500万。
除美国之外,公司的营销网络还遍及加拿大、南美、欧洲等50多个国家。
至此,"杭州万向节厂"的外向型发展之路已经铺就。
(二)形成跨国经营战略鲁冠球有一个形象的"二眼"理论:围棋对局,判断一块棋是否安全,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是否有两个"真眼"。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1. 酒鬼酒收购法国马爹利集团:酒鬼酒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于2013年成功收购了法国马爹利集团。
这笔交易使得酒鬼酒成为全球最大的白酒生产商之一,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酒业市场的地位。
2. 宝能集团收购荷兰银行ING:宝能集团是中国一家综合性投资集团,于2011年收购了荷兰银行ING的一部分业务。
这次并购让宝能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并且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3. 海航集团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2016年,中国海航集团完成了对全球知名酒店集团希尔顿的收购。
这次并购使得海航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运营商之一,并在全球酒店行业有着重要的话语权。
4.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2016年,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成功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这笔交易使得美的集团成为全球机器人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加速了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5. 蒙牛乳业收购澳大利亚贝拉米公司:蒙牛乳业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2015年收购了澳大利亚贝拉米公司的一部分业务。
这次并购让蒙牛乳业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并且提升了其在全球乳制品行业的品牌知名度。
这些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的积极性和实力,同时也加速了中国企
业的全球化发展。
公司收购案例
公司收购案例公司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份或资产来实现对其控制权的获取。
这种收购行为通常是出于战略性考虑,以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技术能力的提升或者业务多元化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公司收购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商业行为的运作模式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收购案例。
2017年,美国零售巨头亚马逊收购了全食超市,这一收购案成为了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亚马逊进军实体零售业务的重要一步。
通过这一收购,亚马逊得以进一步扩大其在线零售业务的实体店面,提升了其在食品零售领域的竞争力,并且获得了全食超市丰富的客户数据和供应链资源,为其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些国内公司的收购案例。
比如,中国移动在2019年收购了中国电信的四川分公司,这一收购案例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通过这一收购,中国移动在四川地区的市场份额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加强了其在通信行业的竞争优势。
此外,中国移动还通过收购中国电信的四川分公司,获得了更多的通信基站资源和客户资源,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收购案例。
2016年,美国科技巨头苹果收购了以色列的3D传感技术公司PrimeSense。
这一收购案例展示了跨行业收购的成功实践。
通过收购PrimeSense,苹果获得了先进的3D传感技术,为其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领域的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一收购案例也表明了跨行业收购可以为公司带来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机遇。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收购在当今商业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收购,公司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技术能力的提升和业务多元化的目标。
然而,公司收购也需要谨慎对待,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和风险控制等因素。
只有在充分的战略规划和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公司收购才能取得成功,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跨国公司在中国案例精选[案例]
《跨国公司在中国》案例精选目录管理案例1、家乐福:“解放令”背后的代价2、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中国攻略3、伊莱克斯中国“换手”内幕4、三洋:时隔20年卷土重来5、丰田凶猛营销案例1、吉百利:后“冰川期”生存之路2、渠道平衡: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魔法石3、耐克新广告:“文革唱腔”+“HIP-HOP”公关案例1、壳牌公司环保公关案例人力资源案例1、柯达用人本土化2、最佳雇主在中国3、欧莱雅:让员工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才华企业文化案例1、施贵宝的“鹰雁”文化2、西安杨森的土洋结合3、以人为本:爱立信中国公司4、摩托罗拉:肯定人的尊严家乐福:“解放令”背后的代价家乐福成为277家违规整改企业中第一个获得解禁令的幸运儿2004年,在中国打拼9年的家乐福超市修成正果。
1月30日,北京。
法国家乐福公司中国区总裁施荣乐一行走出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的办公室。
这个外国人将把一个大利好带回上海总部。
刚才黄海正式通知他: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家乐福公司违规开设店铺的整顿工作基本结束,欢迎家乐福公司继续在中国扩大投资。
2月11日,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排行榜上,家乐福(中国)以134亿元年销售额、41家门店位居全国连锁企业第五位,在单纯超市业态企业中排名第一。
随着解禁令下,家乐福挣断颈上最后一根细绳,以中国超市“状元”的身份进入超市竞争主战场,这条没有任何束缚的大鳄,从此海阔天空。
自1999年第一次遭遇“违规整改”,家乐福五年来从未停步,在广袤中国市场东西南北密布棋子,早从当初的“外来之狼”变成实力不凡的中国超市“状元”。
为抢占市场先机有必要付出什么代价,家乐福早已运用它的商业逻辑思考透彻当苔藓战术遭遇政策阳光这是一个介于智慧和狡猾之间的故事。
1995年,45岁的尹铁铮成为家乐福进入中国的见证人。
此时,尹担任中创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与法国家乐福合资注册了佳创商业管理公司,同时注册了创益佳商场,委托给佳创商业公司管理。
这个创益佳商场,开在北京朝阳区静安里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人称家乐福北京创益佳店,也叫家乐福国展店(以下简称创益佳店),至今仍是家乐福北区销售冠军和多项销售纪录保持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跨国公司收购案例
战略1: 在靠近高端战略矿产资源储备的地区布置自己的生产制造基地
目前,宝钢在巴西和世界最大的钢铁矿石公司巴西国有铝厂成立了合资公司,在当地建立了规模达80亿美元的工厂。
这为宝钢在中国和当地的高端扁钢生产提供了丰富的高档铁矿资源。
战略2:在海外建立基地和立足点,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大规模地收购海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出资1亿500万美元收购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部分天然气资源。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海外收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战略3:收购外国高科技品牌,用它来主打国内市场
上海电气集团(SEC)是中国最大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的公司。
上海电气斥资2300万美元收购了日本著名的印刷机械厂商Akiyama International Co.(AIC)和其全部的彩色打印设备与技术。
上海电气现在控股了这家日本公司,它将在中国市场上继续使用AIC这个品牌。
战略4:收购外国研发机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推出产品
华为科技正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市建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
它在印度当地雇佣了1500名员工。
华为同时斥资5亿美元在墨西哥建立了生产中心。
战略5:用本地化生产来占领区域市场
海信集团收购了韩国大宇集团在南非的厂房,购买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建成了生产流水线,大大增强了生产能力。
战略6:收购一个制造基地,作为立足点,支持中国在美国的进一步收购行动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是一家汽车配件供应商,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
万向收购了美国UAI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成为了该公司最大股东。
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地UAI公司主要制造与销售制动器和零部件等系列产品,是美国维修市场此类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浙江万向集团与UAI的董事会组成了联合主席团。
公司在伊利诺州埃尔金市建立了万向美国基金,基金主要为UAI的客户和其他美国汽车配件公司在中国寻找原材料和零配件,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美国寻找兼并和收购的机会。
战略7:逐步扩大品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以达到提升品牌在国内市场价值的目的海尔集团是中国青岛的一家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
2001年,海尔与美国当地经验丰富的家电经销商Mike Jemal合作,成立了海尔美国公司,专门在美国销售海尔冰箱、空调和其他家电。
海尔美国还在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制造工厂,保证产品的零售供应。
海尔美国公司目前已经在美国的小型空调和冰箱市场上占领了很高的市场份额。
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品牌提升,使海尔在中国国内市场面对全球家电企业的激烈竞争时,在品牌和渠道技巧上更具有竞争力。
海尔公司的CEO张瑞敏说,为了在国内市场取得胜利,你必须在国外市场取得胜利。
在进入新市场时,尽量使自己的产品设计本地化
海尔集团2001年出资700万美元收购了意大利冰箱制造商Menghetti。
海尔希望通过在当地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来打入欧洲市场。
Menghetti在里昂和阿姆斯特丹都拥有自己的设计中心,海尔通过收购Menghetti可以使自己的产品设计更加本地化。
战略8:运用美国化的管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多品牌组合(Multi-brand Portfolio)的战略
广州珠江钢琴厂通过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办事处和设计中心进入了美国市场。
珠江钢琴厂雇用了美国管理团队和技术支持人员,他们在美国市场上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运用了多品牌组合的战略。
他们在保留了珠江商标的同时,新增了具有美国现代家具设计风格的Herman Miller品牌,并收购了德国露迪斯海玛(Rudisheimer)品牌。
在美国消费者的心目中,“来自德国”的斯坦韦父子钢琴制造厂和Bechstein等公司才是高档钢琴工艺的象征,所以珠江钢琴厂用露迪斯海玛品牌来主攻美国高档钢琴市场。
现在,珠江钢琴厂已经占领了美国40%的立式钢琴(Vertical Pianos)市场份额,并且在美国精巧型平台钢琴(Baby Grand Pianos)市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战略9:在全球市场收购当地品牌
上海海欣集团生产长毛绒和法兰绒原料,产品主要用于玩具、服装、家居和鞋帽用品等等。
它是中国最大的长毛绒玩具制造商,并正计划成为世界最大的长毛绒玩具制造商。
公司收购了美国家用织物制造商Glenoit公司的纺织品工厂和商标专利。
Glenoit公司在加拿大安大略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都有工厂。
海欣集团现在已经在美国市场上拥有了自己的家居品牌,公司的绒毛织物年产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战略10:通过与西方市场建立关联性,可以提升品牌在国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突出品牌特色
李宁是中国知名的消费者体育用品品牌。
悉尼奥运会期间,李宁运动服成为了法国体操队队服,公司借此打入了欧洲市场。
李宁集团和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室ROK签订了设计合约。
最近,李宁在德国、捷克、希腊和俄罗斯搭建了自己的销售代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