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刚体转动惯量实验实验报告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欢迎阅读
欢迎阅读
实验讲义补充:
1. 刚体概念:刚体是指在运动中和受力作用后,形状和大小不变,而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
2. 转动惯量概念: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
3. 转动定律:合外力矩=转动惯量×角加速度
4. 转动惯量叠加:
空盘:(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1
空盘+被测物体:(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2
被测物体:J3=J2-J1
5.
6. 3组
7.
8.
9.
10. 11.
12. 1. 2. 3. 误差(1)(注意:直接测量的是直径),x1,x2,x3,x4,x5,x6,i=6,计算x 平均值,
取n=6时的1.05
,我们处理为0 C=1.05,仪器允差0.02mm,δB=0.01905mm
总误差:,ux=0.01905m m
欢迎阅读
欢迎阅读
,u rx=0.01905/11.99=0.1589%
R=11.99mm±0.01905mm
urx=0.1589%
计算转动惯量的结果表示:
,总误差:uJ=,相对不确定=uJ/J 圆环:,同上.
(2)
实验测量计算的误差:。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结论总结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结论总结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 刚体转动惯量的概念2. 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3. 受力情况下刚体的运动方程三、实验器材和仪器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1. 实验步骤2. 数据处理方法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分析2. 讨论与误差分析六、结论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其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刚体转动惯量的概念刚体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绕某个轴旋转难易程度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I表示。
在确定某个轴时,一个物体对于这个轴有一个特定的转动惯量。
单位是千克·米²(kg·m²)。
2. 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对于简单几何形状,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其转动惯量:(1)圆环的转动惯量:I = MR²(2)圆柱的转动惯量:I = ½MR²(3)球体的转动惯量:I = ⅖MR²(4)长方体的转动惯量:I = ⅓ML²其中,M为物体质量,R为物体到旋转轴的距离,L为物体在旋转轴上的长度。
对于复杂几何形状,可以通过测量不同角速度下物体绕轴旋转的时间以及物体质量、长度等参数计算出其转动惯量。
3. 受力情况下刚体的运动方程当刚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刚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满足的运动方程:Στ=Iα其中,Στ是刚体受到所有外力所产生的合力矩,α是刚体角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求出物体在受到一定力矩作用下所产生的角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和仪器本实验所需器材和仪器有:1. 转动惯量测量装置2. 数字示波器3. 计时器4. 直尺、卡尺等测量工具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1. 实验步骤(1)将待测物体放置在转动惯量测量装置上,调整装置使其能够绕水平轴旋转。
(2)将数字示波器接在装置上,通过示波器观察物体绕轴旋转的角度和时间。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_实验报告
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
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则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
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2、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述: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
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
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
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实验原理: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用J 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 表示,则试样的转动惯量J 1 :J 1 = J –J o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T r – M r = J α (2) 其中M r 为摩擦力矩。
而 T = m(g -r α) (3) 其中 m —— 砝码质量 g —— 重力加速度 α —— 角加速度 T —— 张力1. 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 o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0 , T=0)令其转动后,在M r 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α=α1,有 -M r1 = J o α1 (4) 加外力后,令α =α2m(g –r α2)r –M r1 = J o α2 (5) (4)(5)式联立得J o =212212mr mgrααααα--- (6)测出α1 , α2,由(6)式即可得J o 。
2. 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量J ,原理与1.相似。
加试样后,有 -M r2=J α3 (7) m(g –r α4)r –Mr 2= J α4 (8)∴ J =234434mr mgr ααααα--- (9)注意:α1 , α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结论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具体而言,当刚体绕过质心轴旋转时,它的转动惯量可以表示为:
I = Σmr²
其中,I表示刚体的转动惯量,Σ表示对所有质点求和,m表示每个质点的质量,r表示每个质点相对于旋转轴的距离。
在实验中,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和相应的结论:
1. 旋转法:通过将刚体悬挂在一个旋转轴上,测定刚体在旋转过程中的角加速度和悬挂质量等参数,计算得到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表明,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和悬挂点的位置有关。
2. 挂轴法:将刚体固定在一个水平轴上,并允许其进行摆动。
通过测定刚体的周期和摆动轴的长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表明,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和摆动轴的长度有关。
3. 转动台法:将刚体放置在一个转动台上,通过测定转动台的角加速度、刚体质量和转动台半径等参数,可以计算出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表明,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和转动台半径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形状和质量分布的刚体的转动惯量会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测定转动惯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刚体的特性,并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应用于相关计算和分析中。
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报告(共7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22m(g - a)r - mf = 2hi/rt (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 = 2hi/ rt (3)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2a.作m –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2m = k1/ t (4)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 – 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 2hi/ gr求得刚体的i。
大学实验刚体惯量实验报告
大学实验刚体惯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刚体惯量实验引言:刚体的惯量是描述刚体对转动运动的抵抗能力的物理量,它的确定对于研究刚体的动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探究刚体转动惯量与形状、质量分布等因素的关系,并验证刚体转动惯量的运动定理。
实验材料与装置:1. 刚体(我们选择了一个圆柱体作为刚体)2. 轴承3. 动态平衡仪4. 细线5. 计时器实验原理:刚体绕某个轴的转动惯量的定义为:I = Σmr²,其中m为刚体上每个质点的质量,r为质点到轴的垂直距离。
对于非连续物体,可以通过积分来求得惯量。
实验过程:1. 制备刚体:将刚体放在动态平衡仪的两端,调整使其保持平衡。
2. 测量刚体的质量:使用天平测量刚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测量转动轴的位置:使用尺子测量两个转动轴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4.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将刚体固定在转动轴上,并让其绕轴转动。
通过测量转动轴上的转动时间和角度,可以计算得到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出了刚体的转动惯量,并将其与刚体的质量、形状等因素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我们固定了刚体的质量,但改变了质量分布。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质量分布越集中的刚体,其转动惯量越大。
这可以通过计算公式I = Σmr²进行证明。
2. 形状对转动惯量的影响:我们固定了刚体的质量分布,但改变了刚体的形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形状更加扁平的刚体,其转动惯量越大。
这可以看作是形状扁平化后,刚体的质量分布更加集中,从而导致转动惯量增加。
3. 刚体转动惯量的运动定理的验证:根据运动定理,刚体转动惯量的变化率等于刚体受到的外力矩。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这一定理。
我们使用了细线和计时器测量了刚体转动轴上的转动角速度和转动力矩,并计算了转动惯量的变化率。
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符合较好,验证了刚体转动惯量的运动定理。
刚体的转动惯量仿真实验报告
刚体的转动惯量一、实验简介: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
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
本实验将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基本方法,目的如下: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 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Mf=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m(g - a)r - Mf= 2hI/rt2 (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mgr = 2hI/ rt2 (3)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A.作m –1/t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 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M = K1/ t2 (4)式中K1= 2hI/ gr2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共9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22m(g - a)r - mf = 2hi/rt (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 = 2hi/ rt (3)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2a.作m –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2m = k1/ t (4)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 – 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 2hi/ gr求得刚体的i。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2篇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探究刚体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形状以及旋转轴位置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旋转台:用于支撑和固定刚体实验样品。
2. 金属直尺:用于测量刚体实验样品的几何尺寸。
3. 各种形状的刚体实验样品:如圆柱体、矩形板等。
三、实验原理1. 刚体转动惯量的定义:刚体围绕某个轴的转动惯量,定义为刚体各质点离该旋转轴的距离平方与质量乘积的积分。
2. 转动惯量与质量和质点到旋转轴距离的关系:转动惯量正比于刚体质量和质点到旋转轴距离的平方。
3. 转动惯量与形状的关系:相同质量的刚体,各种形状的转动惯量不同。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各种形状的刚体实验样品,并记录它们的质量和几何尺寸。
2. 将金属直尺水平放置在旋转台上,作为旋转轴。
3. 将刚体实验样品放置在旋转台上,保持其平衡。
4. 轻轻转动旋转台,使刚体实验样品绕旋转轴转动。
5. 观察并记录刚体实验样品转动时的现象,如转动角速度、转动时间等。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刚体实验样品掉落或发生意外。
2. 在测量刚体实验样品的质量和尺寸时,应尽量准确,避免粗糙测量导致的数据误差。
3. 在转动刚体实验样品时,要平稳均匀地转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或空气阻力。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刚体转动惯量与实验样品的质量、几何形状以及旋转轴的位置有关。
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转动惯量与质量和质点到旋转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并验证转动惯量与形状的关系。
七、结论通过本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的刚体转动惯量数据,验证了转动惯量与质量、质点到旋转轴距离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说明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可靠性。
本实验对于理解刚体转动惯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八、思考题1. 为什么刚体的转动惯量与旋转轴的位置有关?2. 除了质量和形状,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刚体的转动惯量?3. 如何提高实验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精确度?以上为第一篇《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内容,接下来将进行第二篇内容的连续写作。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欢迎阅读
欢迎阅读
实验讲义补充:
1. 刚体概念:刚体是指在运动中和受力作用后,形状和大小不变,而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
2. 转动惯量概念: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
3. 转动定律:合外力矩=转动惯量×角加速度
4. 转动惯量叠加:
空盘:(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1
空盘+被测物体:(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2
被测物体:J3=J2-J1
5.
6. 3组
7.
8.
9.
10. 11.
12. 1. 2. 3. 误差(1)(注意:直接测量的是直径),x1,x2,x3,x4,x5,x6,i=6,计算x 平均值,
取n=6时的1.05
,我们处理为0 C=1.05,仪器允差0.02mm,δB=0.01905mm
总误差:,ux=0.01905m m
欢迎阅读
欢迎阅读
,u rx=0.01905/11.99=0.1589%
R=11.99mm±0.01905mm
urx=0.1589%
计算转动惯量的结果表示:
,总误差:uJ=,相对不确定=uJ/J 圆环:,同上.
(2)
实验测量计算的误差:。
大学物理刚体的转动惯量的研究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电子3班实验名称:刚体的转动惯量的研究实验简介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
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
本实验将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基本方法,目的如下:1 •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 •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1 .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 β⑴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 •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 ,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 r和轴摩擦力力矩M 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 r - M f = I卩。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 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m(g - a)r - M f = 2hI∕rt 2(2)M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v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mgr = 2hI∕ rt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 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A作m - 1/t 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 3)式变为:2M = Kι∕ t(4)式中K = 2hI∕ gr 2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模板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的最后步骤,尤其是一些理论联系实验中,实验报告尤为重要。
实验报告旨在汇报实验者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分析,将实验和分析的结果表述出来,最
后归纳出实验的结论,因此,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完整,科学。
本次实验,计算一个刚体转动惯量,上实验报告内容如下: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量一个刚体转动惯量,并计算其真实值,以与理论值做比较。
二、实验原理
根据惯性定律,惯量是描述物体转动运动性质的量,它可以定义为转动质量。
刚体转
动惯量大小取决于刚体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分布,表示为J,其计算公式为:J=∫Σmv2dv,其中m为单位体积的质量,v为物体当前的旋转速度,dv为积分元。
三、实验过程
1、建立实验装置。
将刚体安装在承受力的机器上,垂直地安装水平轴承和重心轴承;
2、将刚体加载到拖曳系统,观察其惯性力学特性;
3、采集刚体在不同惯性环境下的惯量随时间的变化数据,拟合出模型;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
(1)实验数据列表
惯量(J):
时间(s) 0 5 10 15 20
J(kg·m^2) 2.45 2.43 2.41 2.38 2.35
从实验数据列表中可以得出,刚体转动惯量J随时间t的变化趋势为在0s时为
2.45kg·m^2,随着时间的增加,惯量减小,在20s时,惯量降至2.35kg·m^2。
五、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计算出刚体转动惯量的真实值为2.35kg·m^2,与理论值有一定
的偏差,可认为实验结果合理可靠。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模板.doc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模板.doc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刚体转动惯量实验实验时间: 2021年6月1日实验地点: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刚体的定义与性质;2. 学习刚体的转动定理和动量定理;3. 掌握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4.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几何形状的刚体在绕不同轴转动时转动惯量的变化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电子天平;2. 数据采集仪;4. 不同形状的刚体(圆柱体、圆盘、T形铁杆、L形铁杆、U形铁杆)。
三、实验原理1. 刚体定义:刚体是质点集合,在一点接触处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并且质点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其位置和形状不变。
2. 刚体的性质:刚体具有面积、体积、质量、密度、转动惯量等物理量。
3. 转动惯量的定义:刚体绕轴转动时,轴对刚体的惯性大小的物理量称作转动惯量,用符号I表示。
4. 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绕与物体对称轴或几何中心轴):(1)球体: I = (2/5)MR²(4)T形铁杆(绕其长轴转动):I = (1/3)ML²五、实验步骤1. 首先将转动惯量仪器组的水平调节脚调到水平位置。
2. 将待测的刚体放在转动惯量仪器组的支撑架上,使刚体的轴线与仪器组的中心轴重合。
3. 打开仪器电源,调节转动惯量仪器组的主轴调节螺丝,使其不动摇。
4. 用电子天平将刚体的质量m测量,记录在表格中。
5. 按照仪器说明书,将转动惯量仪器组的轴和刚体轴对准。
6. 连接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打开采集软件,进行数据采集。
7. 按照仪器组的要求,利用线密度盘静态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测量压电传感器所产生的电压值。
8. 将得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在Excel表格中进行数据处理。
9. 计算各种几何形状的刚体在绕不同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大小,并制成两个柱形图分别展示不同几何形状的刚体在绕不同轴转动时转动惯量的变化关系。
六、实验结果|物体名称|质量(kg)|长/宽/高(m)|绕对称轴转动时转动惯量(kg·m²)|绕中心轴转动时转动惯量(kg·m²)||----|----|----|----|----||圆柱体|3.4|0.2/0.2/0.3|3.206×10^(-3)|8.351×10^(-3)||圆盘|1.8|0.15/0.15/0.02|8.1395×10^(-5)|2.032×10^(-4)||T形铁杆|5.6|0.5/0.25/0.02|5.8698×10^(-3)|1.798×10^(-2)||L形铁杆|1.6|0.1/0.1/0.3|1.513×10^(-3)|4.009×10^(-3)||U形铁杆|2.2|0.1/0.1/0.1|9.5126×10^(-4)|2.833×10^(-3)|通过上表可知,不同几何形状的刚体在对称轴和中心轴上绕转动时所得到的转动惯量有很大的差别。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物本1001班张胜东(201009110024)李春雷(201009110059)郑云婌(201009110019)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
2.用扭摆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K和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验证转动定理和平行轴定理。
【实验仪器】(1)扭摆(转动惯量测定仪)。
(2)实心塑料圆柱体、空心金属圆桶、细金属杆和两个金属块及支架。
(3)天平。
(4)游标卡尺。
(5)HLD-TH-II转动惯量测试仪(计时精度0.001ms)。
【实验原理】1.扭摆扭摆的构造如图所示,在垂直轴1 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
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
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以降低磨擦力矩。
3 为水平仪,用来调整系统平衡。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 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
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b M =-K θ (1)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 M =I β式中,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 IM =β (2)令 LK=2ω ,忽略轴承的磨擦阻力矩,由(1)、(2)得 θωθθβ222-=-==I K dtd (3)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此方程的解为:θ=Acos(ωt +φ) (4)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KIT πωπ22==(5)由(5)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本实验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算出本仪器弹簧的K 值。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数据(共7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22m(g - a)r - mf = 2hi/rt (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 = 2hi/ rt (3)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2a.作m –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2m = k1/ t (4)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 – 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 2hi/ gr求得刚体的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