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公共关系学》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分类]: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11001850

[题型]:单选

[分数]:2

1.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历史形态包括()

A.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

B.原始状态、异化状态和自由状态

C.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泛缘关系

D.个人形态、组织集团形态和国家民族形态。

答案:B

2.将说服理论重点放在说服者本人条件上的学者是()

A.卡特赖特

B.麦圭尔和帕帕乔吉斯

C.亚里士多德

D.霍夫兰

答案:C

3.宣传一般被认为是开始于()

A.中世纪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美国独立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4.依据格鲁尼格的观点,通过组织和公众的沟通来处理、协调双方的关系和冲突,并和目标公众增进理解,实现双向的交流指的是()

A.公共信息模式

B.双向平衡模式

C.双向不平衡模式

D.新闻代理模式

答案:B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A.公众

C.社会组织

D.传播

答案:B

6.评价社会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程度的指标是()

A.美誉度

B.和谐度

C.信誉度

D.知名度

答案:A

7.以“制造神话”而闻名的是()

A.巴纳姆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

答案:A

8.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文化条件是()

A.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B.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C.由“理性”转向“人性”

D.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答案:C

9.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网络化”阶段在时间上指的是()

A.1987年——1993年

B.80年代初——1986年

C.2000年——2010年

D.1993年——2000年

答案:C

10.沟通的S-M-R模型,当中的S指的是()

A.信息源

B.信息

D.信息接收者

答案:A

[试题分类]: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11001850 [题型]:单选

[分数]:2

1.创立“认知不和谐”理论的学者是()

A.利昂·发斯提格

B.贾斯特·伯格

C.约瑟夫·克拉夫特

D.爱德华·伯尼斯

答案:A

2.社会关系的缘由形态一般包括()

A.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

B.原始状态、异化状态和自由状态

C.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泛缘关系

D.个人形态、组织集团形态和国家民族形态。

答案:C

3.在组织形象地位图中,A区指的是()

A.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B.低美誉度,低知名度

C.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D.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4.依据格鲁尼格的观点,通过组织和公众的沟通来处理、协调双方的关系和冲突,并和目标公众增进理解,实现双向的交流指的是()

A.双向不平衡模式

B.新闻代理模式

C.双向平衡模式

D.公共信息模式

答案:C

5.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

A.个人

B.传播

C.公众

D.社会组织

答案:C

6.依据格鲁尼格的观点,公关人员通过调查研究搜集公众的信息,再采取各种方法来有针对性的策划并传播最有可能影响公众行为的信息,以提高传播的效果指的是()

A.双向不平衡模式

B.双向平衡模式

C.新闻代理模式

D.公共信息模式

答案:A

7.评价社会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程度的指标是()

A.美誉度

B.知名度

C.和谐度

D.信誉度

答案:B

8.新闻策划的基本原则是()

A.艺术性

B.真实性

C.科学性

D.时效性

9.东方型CIS的导入顺序是()

A.MI——BI——VI

B.BI——VI——MI

C.MI——VI——BI

D.VI——BI——MI

答案:A

10.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A.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B.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C.由“理性”转向“人性”

D.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答案:A

11.以被说服者的心理反应作为理论起点,是()的说服模式。

A.霍夫兰

B.亚里士多德

C.卡特赖特

D.伯尼斯

答案:C

12.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引进传播”阶段在时间上指的是()

A.1987年——1993年

B.80年代初——1986年

C.2000年——2010年

D.1993年——2000年

答案:B

13.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历史形态包括()

A.原始状态、异化状态和自由状态

B.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

C.个人形态、组织集团形态和国家民族形态。

D.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泛缘关系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