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民族文化下的民族心理差异
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的变现及原因
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的表现及原因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以民族性格的差异,导致的各个方面的不同,会导致交流受阻。
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不同,是必要也是重要。
本文从中西方传统文化入手,综述民族性格不同而导致的各种不同文化现象,如古典文学,小说,神话,古代建筑风格,等等;又从中西方传统文化入手,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制度,尤以宗教,哲学等方面来分析形成民族性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总之,华夏民族传统注重群体认同,西方注重个体本位;中国重道义,西方重功利;中国贵重和,西方崇力尚争;中国趋于内向,西方倾向开拓求新。
关键词: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原因,表现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它是数千年社会历史传承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精神特质。
民族性格之间的差异体现在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
一.民族性格差异导致的不同文化现象(一)古典小说中国古代,抒情文学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古代小说创作被认为是“小道”,为文人所不齿。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直到明清才出现了相对的繁荣,所以中国的小说理论也只能在明清才能有所发展。
中国小说的创作和地位与西方小说有很大差距和不同,中西方的性格理论便有了很大的可比性。
受“趋于内向”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与史传文学的深刻联系,中国小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脱胎于史书;又受“道义”的影响,即“人性本善”理论的影响,小说中的人物结局基本上都是预先设定的,人物都给人很大的宿命感。
尤以小说中人物性格来说,其感性直观、一目了然,又具有先天性、一成不变性,其与环境联系十分微弱。
我们可以从叶昼评《水浒》的三回说看出——“读者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事也”,即其感性直观性,例如《水浒传》三十七回中李逵的出场就很有代表性:“黒凛凛大汉上楼来,宋江看见,吃了一惊”;再者《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 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 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 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 1] 。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有各自文化体系。
下面主要总结一下: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1)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勤劳、勇敢、热情而又积极进取。
然而中美民族性格上是有差异的, 它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看重的是群体意识, 注重整体价值。
个人应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 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 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因此, 便形成了传统的公私义利的观念。
美国人强调的是个人意识, 注重个人价值。
美国的个人主义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 就不会有人去干涉, 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
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 它使美国家庭比中国家庭民主、平等得多, 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 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傅雷曾经说过:“中国人和西方人之思维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 重归纳, 重暗示, 重含蓄;而西方人重分析, 细微曲折的挖掘惟恐不尽, 描写惟恐不周”。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综合的, 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个体的、抽象的、独特的。
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1)自然环境和劳动方式的影响。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和“内向性主体精神”与美国人的“征服欲望”和“外显性客体精神”是由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的。
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 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 强调等级与和谐;而美国不完全依赖于农业, 他们对工商业的依赖较大, 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 所以与此相适应, 美国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中美民族性格差异
,
,
事 后 仍然 是 朋 友
。
二
中 国人 强 调 一 致 性 美 国 人 强 调 个 性
“
、
,
” 中国 人 大都认 为 克 己 守 道 ” 毕 露 因 为 枪 打 出头 鸟
,
“
循 规蹈 矩
”
”
、
“
与 集体 保持 一 致 是 比 较 明智 的做 法 人 们 已 习 惯 于 避免锋 芒
”
, , ,
,
“
, “
、
“
谦逊
”
、
“
谦恭
,
”
、
“
谦 让 等许
,
”
多 不 同的 词 汇来 表 达 描 述 这 一美 德
,
。
“
” 尚谦 的 丰 富 内 涵 大体 可 分 为三个部分 其 一 正 确 估价 认 识 自 己 有
, , ,
、
:
自知 自明 能看 到 他 人 的 长 处 和 自 己 的 不 足 虚 心 学 习 永 不 自满 表 现为 谦 虚 谨 慎 虚怀 若 谷 ; 其 二 用 尊敬 的
、
,
,
,
,
、
、
,
。
这 种 自主 的 精 神从 早 期殖
,
民 地 时期 一 直 延续 至 今 成为 美 国人 信 奉的 精 神 之 一 他 们追 求 个人 享 受 放任个 性
人 物质利 益 的 追 求 还 包 括个 人 意 志 个 性 自由 及 自我 实 现 自 由进 取 的追 求
口
,
,
,
自由发展 不 仅 包 括个
。
们有 目共 睹 的 正 是 有 了 他们 开 放 自信 的性格 美 国 才 可 以 在 短 短 几 百年中 发 展 为世 界 强 国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民族性格比较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民族性格比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民族的性格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
由于中西方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西方民族性格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使交流更加顺利,了解各民族之间的性格差异也变得更加重要。
中西方的民族性格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而且民族性格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其形成原因也极其复杂,所以要系统地得出结论也很困难,只能从某几个角度入手,简单的做出分析。
儒家思想作为汉族的传统思想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汉族人民重道义。
儒家的价值观中,宣扬重义轻利。
这种义利观着眼于用道德的理性去克制个人的情感欲望,使义和利、整体和个人关系得到调节和控制。
中国贵中和。
“重和谐,持中道”是儒家的处世原则,也是汉民族的传统心理。
“中庸”之道贯穿于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中国人大多重节制、求平稳,妥协折衷、谦退隐忍是中国人的立身准则。
儒家思想注重内向自求,提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是内向性的,以及中国人求稳的心理和好静的性格。
并形成了安分守己,知足忍让,安逸现状,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的民族性格。
西方基督教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在此宗教观的影响下,西方人有着重功利的社会心理。
西方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崇力尚争的性格。
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大多是象征着力量和抗争的英雄人物。
研究西方的战争史我们也不难发现,战争对西方文明进程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开拓求新的民族性格。
西方人大多勇于探索和挑战,重视实践。
分析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大方面切入。
首先,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完整,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农业经济是中国文化生长的基础,在此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比较稳定,人们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第一篇: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
中西方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宗教、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了解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特点,跨越文化障碍和揭示各民族性格中的隐蔽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交际策略,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探究形成中西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
【关键字】中美民族性格差异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和美国,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
[1] 中华民族是华夏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民族。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2]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
黄河与长江孕育的华夏大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
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或是遇到兵荒马乱,人民大体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是一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长期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的中华民族便毫无疑问形成了静的性格。
”[3]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
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
所谓民族的优秀性格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一种共有的思想活动特征和传统。
中美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
讲到探究这种差异之根源及原因时,传统上,学者诸家习惯用这么一种逻辑:由“地理环境决定论”推导出中西文化不同的渊源和发展轨迹,再由不同的中西文化渊源和发展轨迹,孕育出中西民族不同的性格。
这种逻辑推理和理论应该是可接受和认可的。
从民族性格中了解中美文化差异
从民族性格中了解中美文化差异如果比较文化差异的话,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两个国家比美国和中国更具可比性了。
今天,提到中美文化差异,几乎会让每一个人自然地联想到东西方文化差异。
的确,作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中美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因此在人们有关东西方文化的探讨中,中国和美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东方和西方的代表。
一种文化通过生活在这一文化辐射范围之内的人们的处世原则、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具体行为体现出来,构成了创造和拥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
所以,不同的文化必然产生不同的民族性格,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迥异的民族性格。
一、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1.动与静由于受古希腊开放型海洋文化的影响, 美国人的经济活动多以商业为主,生活方式多以流动为主, 价值观念多以个体为主, 形成了好动、求变的性格。
好动的性格表现在处世上, 他们企图征服自然, 战胜自然, 争取个性解放, 在奋斗中克服常规。
他们是开拓主义者, 不喜欢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有较强的进取心,说话办事讲求效率;有较强的独立性, 喜欢冒险、竞争, 好战。
在美国人心目中, 变化意味着不断打破常规, 不断创新;没有变化, 就没有创新。
求变、求动是他们的精神动力, 因此, “ 做事” 、“有所成就” 、“ 个人至上”自然成了他们的文化取向。
美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就业机会竞争激烈,许多美国人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或机会。
他们不喜欢一辈子呆在同一个地方, 他们认为成功的人应该是那些走遍天涯海角并富有传奇色彩的人。
早期的北美移民就是通过个人奋斗, 不断进取, 才获得生存和财富的。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 太平洋的西岸, 三面陆地, 形成了封闭型的大陆文化, 经济活动多以农业为主, 日常生活以“ 静” 为本位, 价值观念多以群体为主。
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就把静作为一种美德。
老子认为“ 静是事物的根” 。
儒家主张“ 明心见性” ;道家与佛教讲究“ 修身养性” 。
论中美文化差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225学术论丛论中美文化差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徐璐瑶 王海玉 邓春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摘要: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会对国家民众的各项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如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方面。
而我国民众与美国民众对于消费的观念即有较大区别,消费行为方面亦有一定差距。
本文即针对此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分析中、美两国间文化差异以及这种文化差异对消费行为造成何种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消费行为差异消费者成长环境易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造成一定影响,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时亦会考虑与其较为密切的文化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由于中、美两国文化差异较大,相对而言民众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大差异性。
此外,消费为消费者需求所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决定需求不同,行为差异便由此出现。
一、中美文化心理差异(一)世界观之差异:“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自古以来,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讨论帮助人们形成了一种世界观。
中国的世界观中主张“天人合一”,这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更为密切。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没有能力控制并战胜自然,因此只能学会接受自然并顺从于自然。
在这种世界观的影响下,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想,注重整体性,对于世界的认识更倾向于唯心主义。
主张精神层次优先,思想意识、思维模式较为倾向整体、综合。
在美国的世界观中,与我国的“天人合一”相比,更属于“天人相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分裂,充满着斗争精神,美国人更倾向于人可以改变自然、支配自然,更注重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如果斗争过程中无法达到自身想要达到的目标,会被视作懒惰。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对部分重点的强调,强调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价值观之差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是指人们围绕他们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观点,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所需目标的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于宗法制度的文化基础之上,中国人强调整体的利益和权利,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
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探究形成中西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
由于千年来宗教文化,哲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主要体现在:华夏民族传统注重群体认同,西方注重个体本位;中国重道义,西方重功利;中国贵中和,西方崇力尚争;中国趋于内向,西方倾向开拓求新。
【关键词】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中华民族是华夏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民族。
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
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
所谓民族的优秀性格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一种共有的思想活动特征和传统。
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
讲到探究这种差异之根源及原因时,传统上,学者诸家习惯用这么一种逻辑:由“地理环境决定论”推导出中西文化不同的渊源和发展轨迹,再由不同的中西文化渊源和发展轨迹,孕育出中西民族不同的性格。
这种逻辑推理和理论应该是可接受和认可的。
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世间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直线一元的而是多元复杂的。
同样地,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的形成原因也是多元化的。
本文试从哲学、宗教的视角,通过探讨中西方哲学、宗教信仰的不同来阐述由此表现出的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
一、汉族传统注重群体认同,西方注重个体本位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汉族传统思想,其宗旨是以维护家国安定,群体和谐为基点。
孔子所指出的“忠恕”、“恭俭庄敬”和“恭、宽、信、敏、惠”的处世态度及孟子所说的“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便是要求人们克制个人的欲望,服从家庭乃至社会群体的意志和利益。
汉儒董仲舒指出“大一统”主张以后,更把这种家国一体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儒家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理解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
理解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她包含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层的心理积淀。
说到两个民族思想与行为的不同,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由于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
就像两个不同的根系,会生长出两棵不同的大树一样。
中国与美国无论在哪一方面,中美文化的差异,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理解这些差异,首先要理解中美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中、美文化的几个特性之上。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美企业文化差异,这古老的岁月本身就具有无尽的财富,文化也同名胜古迹一样,时间愈久远,便愈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
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你望着这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你会为她的苍劲美丽而折服,你也会想象有多少岁月神奇的秘密蕴藏其中。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
中国的社会关系也就好比这棵大树的根系,树越古老,中美文化差异英文版,根系越繁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而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
美国人没有丰富的历史宝藏可挖掘,但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去承受,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
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
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中美民族性格比较(1)
第26卷第5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26,N o.52010年9月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s)Sept.2010收稿日期 2010 08 25作者简介 崔雪茹(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南财经大学教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伦理学研究。
中美民族性格比较崔雪茹(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摘要 民族性格是在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所有成员共有的一种性格倾向。
分析中美两国人民的言语及行为种种,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民族性格差异。
总结如下:中庸谦恭与开放自信;强调和合与张扬个性;脚踏实地与冒险开拓;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注重德性与崇尚理智。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这些差别对于加强中美两国的交流、增进了解意义重大。
关键词 民族性格;中庸谦恭;冒险开拓;功利主义中图分类号 B84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707X(2010)05 0109 04Comparison of the Sino US Nation C haracterCUI Xue ru(S chool of H umanities ,S outhw es ter n Univer sity of Finance and E conomics ,Chengd u 611130,China)Abstract:T he nation char acter is one kind o f char acter inclinatio n o f all commo n members taking for m step by st ep in his tor y o f dev eloping t o an entire nat ion.T her efo re,analyzing Sino U S count ries peo ple !s a var iety o f speech and behav ior ,w e can disco ver obvio us different nat ion char acter.T he author sums up as follow ing :the do ctr ine of mean is mo dest and courteo us and o pens to the o ut side wo rld to be co nfident;emphasizing and clo se w ith making know n t o public individuali ty;opening up in a down to earth way and at the risk of;idealism and utilitarianism;attaching impor tance to moral con duct and advocating reason.U nder g lo balization backg ro und,kno wing the differ ence wo uld be signif icant to reinfor ce Si no U S countr y !s ex chang es and enhances acquaintance.Key words:nation character;the doctr ine of mean is modest and co urteous;o pen up at the r isk o f;utilitar ianism 一个民族的国民性格是多侧面、多重性的。
跨文化交际中美国人与中国人心理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美国人与中国人心理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国企业的增多,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人的心理差异往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本文将主要分析美国人与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差异,并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整理。
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中国人心理中,家庭和社区的利益往往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也导致了在家庭和团体关系中,中国人更为注重个人的群体认同,并且更加尊重传统文化。
而相对于之,美国人在强调个人自由和尊重,注重个人的自我需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念更为突出。
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处理人际关系、价值观认同上的障碍。
二、语言习惯的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语言往往是交流的起点。
中国人习惯使用单音节、多音节和汉字等语言。
但是,在美国人的语言中,单词的音调和音量等对语言理解和表意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可能需要更多的语言学习和语言体验,以更好地理解对方语言中的含义和信息。
三、时间观念的差异时间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较大。
例如,在中国,人们习惯将时间看作一种流水般的自然珍品,而在美国,时间被视为资源,必须被尊重和管理好。
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两个文化体系的合作和效率。
四、人际关系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美国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偏向于更为散漫、松散的人际关系风格。
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这种人际关系差异可能会产生分歧和误解。
五、沟通差异不同文化中的交际方式和交际行为习惯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中国,人们习惯使用暗示或隐喻的方式进行沟通,而美国人则更注重直接、清晰的表达方式。
这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并且适应不同的语言和沟通方式非常重要。
六、其他心理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其他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跨文化交际。
例如,文化信仰、语言学习能力、情感认知和文化认同等,都可能对跨文化交际产生重要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文化和心理背景,也是理解和融入对方文化的关键。
中美民族性格差异浅析
中美民族性格差异浅析作者:黄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期注:本文是陕西省社科联周秦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Z128)。
摘要:中美两国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民族性格又决定了人们不同的处世原则、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许多文化冲突和误解由此产生。
了解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民族性格;跨文化交际作者简介:黄媛,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职称:讲师。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1随着中美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所产生的不同民族性格差异在交际行为上体现地越来越明显。
为了最大程度地了解和避免交际中产生的误解和冲突,也为更好地促进两国人民和谐交往,对两国不同民族性格差异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性格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整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性格倾向。
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化背景等等。
众多影响因素折射出人们不同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
一. 群体与个体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是中美价值取向最明显的差异。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看重群体意识,注重整体价值,提倡个人应为家庭为社会奉献。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始终高于个人利益。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就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宋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又,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告诉人们要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担忧愁。
这种群体意识也体现在家庭方面。
中国人历来非常重视家庭。
传统的中国家庭喜欢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父母在家中的地位牢不可破。
人们的生活要以父母和家庭为主。
尤其父亲在家中具有最权威的地位,其他各成员要以家庭利益为上,按照自己的次第有秩序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睦相处。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
中西方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宗教、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了解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特点,跨越文化障碍和揭示各民族性格中的隐蔽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交际策略,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探究形成中西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
【关键字】中美民族性格差异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和美国,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
[1] 中华民族是华夏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民族。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2]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
黄河与长江孕育的华夏大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
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或是遇到兵荒马乱,人民大体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是一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长期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的中华民族便毫无疑问形成了静的性格。
”[3]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
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
所谓民族的优秀性格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一种共有的思想活动特征和传统。
中美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
讲到探究这种差异之根源及原因时,传统上,学者诸家习惯用这么一种逻辑:由“地理环境决定论”推导出中西文化不同的渊源和发展轨迹,再由不同的中西文化渊源和发展轨迹,孕育出中西民族不同的性格。
不同种族与文化群体心理特征的对比研究
不同种族与文化群体心理特征的对比研究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区,生活着各种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
这些人们在文化,社会习惯,价值观和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特征。
本文将探讨不同种族和文化群体之间心理上的差异,并深入分析这些差异。
首先,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情绪表达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跨文化研究表明,亚洲人普遍表现得更加内向和掩饰自己的情绪,他们更喜欢在表达情感方面使用比较含蓄和隐晦的方式,例如间接地暗示,避免使用显而易见的词语。
相比之下,西方人则更容易直接表达并显露自己的情感。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反映了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情绪表达的期望不同,以及不同文化中的社会习俗和来自周围人的影响可能造成的不同情况。
其次,不同文化与种族的人们在价值观和观念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亚洲文化重视尊卑,注重家族和社区的关系,很多亚洲文化注重婚姻和家庭。
而西方文化更加关注自我实现,个人权利和自由。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个人的独立和自我表现非常重要。
因此,不同文化所关注的方向在精神上会产生一定的性格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例如,在亚洲文化下,重视尊卑的文化常常会体现出避免直接表达个人意见,避免做出给自己的亲戚带来不利影响的事情。
而在西方文化下,个人的权利和个性更加注重,所以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果敢和直接。
此外,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也有不同的方式。
许多亚洲文化注重与他人合作和妥协,并且偏向于想要与他人一起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许多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直接承担责任和寻求自己的解决方法。
这种文化差异也体现在了决策制定上。
在亚洲文化中,常常会在考虑其他成员的意见之后做出决策,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我决策通常在决策中占据数量优势。
此外,文化和种族差异还体现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方面。
某些研究表明,亚洲人在面对压力和各种生活变化时,容易感到抑郁和焦虑。
相对地,西方文化下的人们则更容易对压力做出反应,自治并与之抗争。
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差异与价值差异比较
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遥
关键词院中西方文化曰民族心理曰价值观念曰差异比较
中图分类号院G04
文献标识码院粤
文章编号院员园园圆原猿圆源园渊 圆园员4冤 园5原园152原04
一尧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心理差异 . All Rights Reserved.
渊 一冤 中西方民族心理的源头差异 中国的文化起源于农业文明袁以土为伴是中国最古老以及最长久的生活方式袁这就在中方民族性格特征 中建立了基本的封闭尧自足尧崇尚道德尧遵守礼法的民族性格特征遥由于中国地域庞大和人口众多袁使中国没有 形成全民皆信的宗教袁但也形成了以儒家基本思想为主体的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取向遥较之中国文化袁西方的 海洋活动显然要大于农业生产袁这也使西方人形成了勇于开拓尧善于征服的精神特征袁它要求人更有开拓进取 精神袁在行为方式上能体现出人的个性风采袁并且通过神来维系整个民族的心理纽带袁使人在神的指引下从事 具有冒险性质的生产生活遥 渊 二冤 中西方民族心理的发展历程 如果说中西方早期的生产生活为其心理特征形成奠定了基础袁那么后来漫长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中西方 民族文化心理差异的关键因素所在遥中西方都经历了奴隶制尧封建制和近代资本主义等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袁 如果将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因素除外袁那么中西方民族一样在成长过程中有大致相似的历史经历袁但在相似 的经历中却都有着各自的运动轨迹袁也造成了不同的历史命运遥 以人的觉醒为例袁中西方民族文化心理发展历程都贯穿着野 人的觉醒冶这一问题袁不同点在于袁中国人的自 觉意识是在群体中彰显个体的意识和价值袁西方的觉醒更突出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袁叶 荷马史诗曳 中的英雄以 及众神的描述都是活生生人的形象袁而中国包括后羿射日尧大禹治水尧精卫添海的故事中则更带有在群体中彰 显个体作用的心理特征袁即人是服从于整体的遥 再比如同样的反对封建帝王的斗争袁中国是用新帝王代替旧帝王袁诗词歌赋中多渴望明君的出现袁进而在 明君的统治下建立有秩序的统治遥而西方是在上帝的指引下袁为上帝而战袁两个同信仰上帝的对立势力在互相 厮杀袁这在中世纪战争史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都有清晰的描述袁除了上帝的旨意外袁个体的尊严尧荣誉尧财
中外语言差异与民族文化心理探究——【文化心理学精品】
• 意向性思维与认知型思维的差异
空间思维与时间思维
• 中国 群体关系 偏重 空间思维 • 西方 时间观念强 偏重 时间思维 • 所以西方的称谓简略笼统而含糊,它不注重上、下、左、右等人
的空间关系的定位。 如英语中的 uncle 相当于汉语中的叔、伯、 姑父、舅等。 而汉语是一种空间性语言,是以形象为主,对空间 中显现事物的模拟,是一种形象语言。
感性综合思维与理性分析思维
• 中国——感性综合思维
• 西方——理性分析思维
•
中国西方Βιβλιοθήκη • 阴阳一体——神凡两分• 整体与抽象——部分与具体
• 综合——分析
• 时间、地点、人物介绍
• 中国有小到大依次介绍,西方则是由大到小依次介绍
意向性思维与认知型思维
• 中国人偏重以自身为对象的意向性思维 • 西方偏重以自然为对象的认知型思维 • 汉语以主体为中心来表达主题与述题的关系, 常常不表明主动或被动,突出主题而非主语,往 往是主题与述题并列推进,因而多短句、简单句; 主题习惯人称化,采用主动发出动作或有生命之 物充任主语,因而多动词,倾向于动词化。 英 语往往采用不能主动发出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 作主语,多被动句、长句、复合句;一个句子以 一个动词为中心成直线型发展,因而多名词,倾 向于名词化,多用介词、连词等虚词。
中外语言差异与民族文化心理探究
前言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而语言 作为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既是文化的载体和 表达形式,又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手段。语言是 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它可以帮助丰富和保存一 种文化,以及这种文化中的信仰和风俗,有时还决定 这种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作为人的心理活动客观 基础,具有显著的民族差异性。 独特的民族文化,塑 造出独特的民族心理面貌, 造就了不同的民族心理 差异。如果不了解相互的民族文化因素和心理差异, 就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
文化差异之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性格比较
h
16
中美宗教观比较:美国
• 在一个人类关系倾向于排他而非包容,“全或无” 的态度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里,崇拜者发 现一神教的宗教教义是与世俗生活相容的。
• 中国的男性与双亲之间的关系是持久的,核心性的,夫妻 关系依附于亲子关系;美国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取决于个 人,他们注重生活的幸福而中国人相对漠视。
• 中国式的婚姻适应关系以相互依赖为动机,受到许多责任 和义务的影响;在美国,自我依赖的观念必然要求婚姻关 系通过个体间的吸引与感情来达到适应,反过来,又需要 不断努力去维持这种吸引力与感情。
h
17
中美经济观念比较
• 中国--平均主义的家庭继承和平均主义的态度。 美国--经济成就是个人成功的标 志。
• 中国人的竞争倾向于把个体结合成一体。美国人的竞争从来不如此。
h
18
中国人的弱点
• 中国个人的依附性避免了孤独,有稳定的人际关系,但失去随时应付世界的挑战的意 志,也就没有变革的自觉意识。
• 中国的模式显然约束了人的行动自由,而美国模式中,这 种自由却使得相互适应变得困难的多,也复杂得多。美国 夫妇那种如醉如痴的甜蜜在中国人中很少见,但是,美国 夫妇间由于爱情的失望而产生的深深的仇恨和痛苦,也同 样难见于中国夫妇之间。
h
12
中美阶层观念比较
• 中国文人官僚的优越性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差别事界限分明、 毫不含糊的。
h
3
中美生活方式的基本差异:美国人
• 自我依赖的特性
强调个人,即一种我们称之为个人中 心的特征。个人中心使美国走向社会 方面的孤立与心理上的孤独 。由于感 情专注于一人,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强 烈的情绪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民族文化下的民族心理差异
摘要:不同的民族文化随着时间在影响着民族心理的差异。
中国与美国,一个
东方和一个西方的典型民族,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他们的民族心理也有巨大的不同。
下面就用中美不同民族文化来分析民族心理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群体意识,个体意识
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 中国走了几千年, 美国走了几百年,但是两个民族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心理的形成,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民族文化的影响所形成。
一种文化通过生活在这一文化辐射范围之内的人们的处世原则、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具体行为体现出来,构成创造和拥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
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必然产生不同的民族性格。
到了今天,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作为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两大民族,而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迥异的民族性格。
民族心理, 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 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一个民族心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一个人、一群人所能左右的, 其中包括了很多因素, 例如宗教、历史、文化等, 其中文化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一种文化通过生活在这一文化辐射范围内的人们的处世原则、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具体行为体现出来, 构成了创造和拥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来, 中华民族看重的是群体意识, 美国人强调的则是个体意识。
在中国,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 其基点都是维护国家安定, 群体和谐。
先秦的儒家强调由己及人,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如一家, 中国如一人。
汉儒董仲舒提出大一统主张以后, 更是把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种意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
它不可能产生群体必须满足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念。
中华民族历来崇奉儒家的中庸之道,传统社会要求人们克己自制, 待人处世避免走极端, 凡事折衷处理,以节为要, 一切善于自我节制。
这样长期浸润在不急不慢、不偏不倚、适可而止之中, 处于一致中和的状态, 形成了中国人温良与和平的性格。
中国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 依靠直觉和直观思考, 把个人、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统一体, 人和自然合而为一, 这样就重视统一, 而忽略了差异和对立。
在中国家庭中, 个人是血缘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在社会上, 个人也是复杂的关系网中的一个纽结。
正是这些关系把所有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个人消融于整体关系之中,整体的价值无可置疑地高于个体价值, 个人只有克制自己, 服从群体, 以国家的需要为需要, 才能与世俗相处融洽。
因此, 中国文化讲的人便是群体的人而非个体的人。
这样的一种文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使得中国人自身的民族心理有一下特色:(1)勤劳俭朴,自强不息。
中国人的勤劳俭朴,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或是非洲与东南亚发展中的国家,都享有盛誉,有口皆碑。
(2)求同务实,谦和求中。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人的求同务实,封闭保守,中庸之道,不走极端,不求标新立异,不敢锋芒毕露,以谦受益,以和为贵的心态与行为方式,至今仍独具特色。
(3)家庭为重,亲疏有别。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最重,从小接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夫妻恩爱、亲友诚信的教育全家成员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个人理想是光宗耀祖、福荫子孙;一家之长,有令必行,妇幼之辈,惟命是从;甚至
为了家庭成员的群体利益,不惜牺牲许多个人利益。
这种“亲亲”观念形成互相依靠的亲情、
族情、乡情,也形成社会上的关系网与裙带风,以及人情大于国法,人治甚过法治的家长制与家天下传统格局。
(4)伦理为纲,尊卑有序。
孔孟儒家的纲常伦理教育长期规范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程序;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心理卫生标准;忠孝仁义的为人处世法则;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与推崇,使平民百姓不好犯上,不好作乱,尊君爱国,尊父爱家尊师重道,尊长爱幼,这种“尊尊”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历时千百年而经久不衰。
而恰恰相反,美国人看重的则是个体的人。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啊,建国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这跟中国五千多年的悠长历史相比,的确相差很远。
虽然时间短,但是这个国家的文化按照自身比较理想的方式来设计;加上美国独立战争获胜的那帮人都是被长期压迫,他们那种追求民主、向往自由的欲望非常强烈;更何况,还有来自世界各地不断追求民主、向往自由的人们加盟,就这样慢慢形成了民主自由的美国民族文化。
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1)尊重个人的价值观。
美国建国之初,移民蜂拥而至,丰富资源亟待开发,必须奖励个人艰苦开拓,独立发展,坚信自我,尊重个人。
这种价值观,逐渐形成美国民族的特殊性格:即对自己命运和力量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
(2)冒险创新精神。
美国人的格言是: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有所作为,不创新即死亡。
移民美国的开拓者,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待开发的丰富资源,促使和培育了美国人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敢冒风险的性格。
不仅在商战过程中,即使在文体生活中,他们追求新奇刺激,参与环球探险,组织高山跳水、滑雪,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
因而科技发明创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自由、平等的精神。
美国是一个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的国家,受移民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很深,所以逐步形成一个崇尚自由的社会。
除执法机关与执法人员外,任何机关与个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自由,这就为个人的才能智慧的发挥开辟了道路。
美国人有一句格言"一个人富裕到什么程度,就表明他的才能发挥到了什么程度"。
因为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人的才能通常决定人的富裕程度。
(4)实用主意哲学。
美国人在开发这片富庶处女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的理念。
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的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率当作最高目的,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
(5)物质主义的追求。
美国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主要指物质价值。
即以赚钱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据。
在美国社会里人们积极进取,拼命工作,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辛苦与智慧,谋求事业上的发展。
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从低贱者变成大富翁,几乎成为美国式的信条。
因此在这种“个体”为重的民族文化熏陶下,所产生的民族心理跟中国完全不同。
在美国,个人主义被定义为反对组织的控制,肯定个人和团体的权利,美国文化要求人们交流时直视对方的眼睛, 这是为人诚实、自信的标志, 否则就是不礼貌。
面对赞扬, 美国人想到的是自我应该值得赞扬的。
美国人喜欢积极地为自己辩护,使用各种理性原则阐明立场, 必要时, 他们会使用诸如幽默、讽刺或谴责等更有攻击性的手段。
他们对事不对人, 双方可能公开对抗, 相互大嚷大叫, 剑拔弩张, 唇枪舌剑, 但因为他们是任务取向, 就事论事, 对事不对人, 事后仍然是朋友。
其实,一个民族文化是多侧面、多重性的。
如果对民族心理作多层次的定性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在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心理中有好的、积极的因素, 也有坏的、消极的因素; 还有由于角度不同, 既可认为是好的、积极的因素, 又可
认为是坏的、消极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 不同文化在交流、沟通和理解之中逐步实现互补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会让民族心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两个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参考文献:/view/76818.htm
/question/212828344.html
崔雪茹,《中美民族性格比较》敖朝晖,《中美民族性格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