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新项目管理汇总.

合集下载

(项目管理)检验科项目方案

(项目管理)检验科项目方案

(项目管理)检验科项目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

我开始构思这个检验科项目的方案。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展示自己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机会。

我们要明确项目目标。

检验科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检验效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我将以意识流的方式,将这个方案娓娓道来。

一、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检验科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病患检查、诊断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增长,检验科面临着诸多问题:检验设备陈旧、人力资源不足、检验流程繁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项目改革。

1.设备更新: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提高检验速度和准确性。

2.人员培训:加强检验人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3.流程优化:简化检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项目实施方案1.设备更新:针对检验设备陈旧问题,我们将分阶段引进一批先进的检验设备。

对现有设备进行评估,淘汰一批无法满足需求的设备。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采购。

对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培训。

(1)定期举办内部培训,邀请专业人士授课,提高检验人员理论水平。

(2)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先进检验科,借鉴经验。

(3)开展技能竞赛,激发检验人员学习热情。

3.流程优化:简化检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检验申请流程,实现线上申请,减少纸质文档。

(2)缩短检验报告出具时间,提高报告准确性。

(3)加强检验科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三、项目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设备评估、采购和安装调试。

2.第二阶段(4-6个月):开展人员培训和流程优化工作。

3.第三阶段(7-9个月):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调整优化方案。

4.第四阶段(10-12个月):全面实施优化方案,提升检验科整体水平。

四、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1.设备采购风险:可能存在设备质量不合格、供应商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应对措施:严格筛选设备供应商,签订售后服务合同,确保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前言医院检验科技术不断进展,新技术、新项目层出不穷。

为了确保新技术、新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建立准入管理制度来规范检验科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保障患者的权益,同时避开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准入管理制度的意义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检验科技术引进和使用的管理要求,从源头上确保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牢靠性,防范潜在的风险,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订立准入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1.规范检验科技术引进和使用,防范潜在的风险;2.提高医院诊断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3.加强对检验科技术的管理和监控,保障医院的安全和牢靠性;4.避开挥霍和不必要的损失,节省医疗资源。

准入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准入管理流程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管理流程如下:1.需求提出:由临床科室申请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包括申请原因、引进内容和使用范围等。

2.技术审核:由检验科进行技术审核,包括技术方案、设备、试剂和人员等的评估和确认。

3.安全评估:由医院质控部门进行安全评估,重要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牢靠性和风险评估等。

4.决策审批:由医院领导进行决策审批,包括决策结果、使用条件和时间等。

5.实施计划:由临床科室和检验科订立实施计划和使用操作规范。

6.实施监控:由医院质控部门和检验科进行实施监控和评估。

准入管理标准1.技术标准: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技术的可信度和质量。

2.设备标准:新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牢靠性。

3.试剂标准:试剂应选择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的试剂,确保试剂的纯度和有效性。

4.人员标准:检验科技术人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学问背景,确保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准入管理要求1.安全性要求: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使用必需保证安全性,排出潜在的风险,确保安全不可分割。

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阶段总结报告

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阶段总结报告

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阶段总结报告
《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阶段总结报告》
自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在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在这一阶段,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以下是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总结报告。

首先,新项目新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和数据的处理,我们发现新技术在提高实验室效率和分析准确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快速地进行检验和更准确地得出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持。

其次,新项目新技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设备维护和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试和优化。

此外,新技术的采购和培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综合起来,新项目新技术的引入为检验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同时也要及时解决新技术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技能,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工作,不断提高检验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通过对新项目新技术阶段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希望在不断努力和改进下,新项目新技术能够在检验科的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检验科新项目管理课件

检验科新项目管理课件

定义项目目标
01
明确项目的目的、意义和预期成果,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对项目
目标有共同的理解。
组建项目团队
02
根据项目需求,选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员,组建高效的
项目团队。
制定项目章程
03
明确项目的范围、预算、时间表和其他重要参数,为项目实施
提供指导和约束。
检验科项目规划
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任务分解、人 员分工、时间安排等。
进度控制
监控项目进度,及时调整实施计划,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检验科项目监控
质量控制
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各项任务符合预设的质量标 准。
进度监控
监控项目进度,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风险监控
监控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项目 顺利进行。
检验科项目收尾
案例五
总结词
风险管理是软件开发项目的关键环节,确保项目稳定 推进。
详细描述
软件开发项目面临诸多风险,如技术难题、需求变更、 人力资源等。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 估和控制风险,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 行。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检验科项目网络图
网络图是一种用于表示项目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形工具。在检验科项目管理中 ,网络图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更好地理解项目流程和关键路径,优化检验流程。
网络图可以清晰地展示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项目经理识别潜在的瓶颈和 延误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检验科项目关键路径法
关键路径法是一种项目管理技术,用于确定项目的关键路 径和关键任务。在检验科项目管理中,关键路径法可以帮 助项目经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项目进度。

医学实验室检验项目管理

医学实验室检验项目管理

医学实验室检验项目管理一、医学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基本要求临床检验项目对规范医疗机构开展临床检验工作,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原卫生部于2006年公布实施了《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

该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卫生部要定期发布新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

2007年出台了《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卫医发〔2007〕180号)。

2012年10月启动了检验项目目录的修订工作,形成了《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版)》(国卫医发〔2013〕9号)。

2013年版《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共包括检验项目1462项,其中,临床体液、血液专业360项,临床化学检验专业347项,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458项,临床微生物学专业152项,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专业145项。

开展检验项目应满足临床需要。

二、临床检验项目评价的基本要素和性能指标医学实验室如需新开展《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中列出而本院未开展的项目,应建立项目论证、申报、审批程序,对项目进行临床价值、环境、设备等评估和方法学验证,报请医务科批准后,对新项目的性能进行方法学验证,并有相应的实验记录。

开展新项目应及时通过沟通渠道向全院公示。

定量检测项目方法学验证的内容是,使用配套的完整检测系统的项目至少应包括:①精密度;②正确度;③患者结果的可报告范围;④参考区间。

使用经更改或自建的检测系统至少应包括:①精密度;②正确度;③患者结果的可报告范围;④分析灵敏度;⑤分析特异性;⑥参考区间。

三、外送检验项目的管理医学实验室如需外送检验项目,应对送检实验室进行评估,需要外送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提供检验质量符合要求的证明文件,签订送检合同,对检验项目、样品类型、样品运送方法和时间、样品验收、样品前处理、报告回报时间、报送方式、费用和结算方法等详细做出规定。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金堂悦康医院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为促进我科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结合我科的实际,特制定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及实施流程。

1 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1.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1.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1.3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1.4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1.5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2 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2.1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2.2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2.3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3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3.1检验科开新技术、新项目的各室组,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管技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处。

3.2在《申请书》中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3.2.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情况(科学性、先进性、流行病调查情况等);3.2.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等;3.2.3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3.2.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3.2.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各种支撑条件;3.2.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应急预案;3.3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试剂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

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

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项目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给检验科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确保新项目和新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科学的检验和验证。

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对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进行有效的检验。

一、明确目标和需求在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的检验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检验方案和实施方法。

同时,明确目标和需求还可以帮助确定检验的指标和标准,以及评估新项目新技术的效果和性能。

二、制定检验方案制定检验方案是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制定检验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检验的对象、检验的方法和技术、检验的时间和地点、检验的样本和数据采集方法、检验的指标和标准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合理安排检验的过程和时间。

三、实施检验在实施检验过程中,需要按照制定的检验方案进行操作。

对于新项目新技术,通常需要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分析等操作,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以获取准确的检验结果。

同时,还需要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在实施检验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

四、数据分析和评估在实施检验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数据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判断新项目新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与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

数据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图表分析、专家评估等。

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可以找出新项目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五、总结和反馈在完成数据分析和评估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

总结和反馈的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评估新项目新技术的优劣,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总结和反馈的内容包括新项目新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和建议等。

同时,还需要将检验结果进行文档化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沟通。

六、持续改进和优化新项目新技术的检验工作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医院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

医院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

医院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1.目的为不断满足临床的需要,提供准确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检验科必须不断开展新的技术及新的检验项目,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3.适用范围检验科各专业组室4.职责4.1 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新项目、新技术临床应用前的各项工作。

4.2 各专业组长:按规定做好新技术和新项目进入临床应用之前项目评价工作。

4.3 专业组长和产品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培训。

5.内容5.1 新项目、新方法评价5.1.1 在正式使用某新仪器、新试剂、新方法检测病人样品、发出病人结果报告前,必须做方法学评价,并有相应实验记录。

5.1.2 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天间重复性)、准确度(方法学比较资料)、病人结果的可报告范围,还可对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参考值等特性进行评价。

5.1.2.1 精密度评价:一批内进行20次重复测定,以反映批内随机误差;每天进行一次测定,累积 20 天结果表示天间随机误差。

5.1.2.2 方法学比较;凡有室间质控调查项目可用室间质控品作病人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靶值相比;也可新、旧方法进行对比;也可与其他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比对。

比对时共做40个高、中、低浓度的标本,按室内质控允许偏倚范围进行评价。

5.1.2.3 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用高浓度的新鲜标本按比例稀释,了解线性状况。

5.2 新技术、新项目申报5.2.1在新技术、新项目向临床开展时,必须由主管科主任、专业组组长及操作人员共同讨论、审核该项技术的具体内容,包括试剂盒的选择、仪器参数的设置、是否有重复检测、收费标准等评价,并起草开展新项目的报告,报医务部审批。

5.2.2 待审批通过才能向临床开展。

5.3 新技术、新项目培训5.3.1 在新技术及新项目正式开展之前,应确定负责人员及操作人员,由上一级技术人员或公司应用工程师对负责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5.3.2 培训内容包括技术原理、仪器操作、测定的操作步骤、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经培训考核合格者,方能操作。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检验科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项目。

为了保证新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批及实施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的流程。

二、项目提出与申请1. 项目提出:新项目的提出可以来自于科研团队、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

提出方应当明确项目的目标、背景及意义,并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

2. 项目申请:提出方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项目申请。

申请材料应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技术方案、预期效果、经济效益评估等内容。

三、项目评审与批准1. 评审组成立:相关部门将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范围组建评审专家组,包括技术专家、财务专家、法律专家等,并制定评审标准和流程。

2. 评审过程:评审专家根据项目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对项目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合规性等进行评估,并提出评审意见。

3. 评审结果:评审专家将根据评审结果,对项目进行评分和排名,并提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建议。

4. 批准决策:相关部门根据评审结果和建议,进行批准决策,并将决策结果通知提出方。

四、项目立项与计划制定1. 项目立项:在获得批准后,相关部门将正式立项,并组建项目组。

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

2. 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负责人将根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各项任务、工期、资源需求等。

五、项目实施与监控1. 项目准备: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计划,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准备工作,包括设备购置、人员培训、材料准备等。

2. 项目实施:项目组成员按照项目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包括技术研发、设备调试、数据采集与分析等。

3. 项目监控:项目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六、项目验收与总结1. 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向相关部门申请项目验收。

验收包括对项目目标和效果的评估,并对项目的成果进行检验和核实。

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管理程序

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管理程序

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管理程序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和规范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的管理程序。

准确的检验项目管理对于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本程序旨在明确项目的开展流程、责任分工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新的检验项目不断出现,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更准确的手段。

然而,管理这些新项目可能存在一些挑战,比如项目的开展流程不明确、责任不清晰、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等。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规范的管理程序,以确保新检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准确可靠的结果。

三、管理程序3.1 项目审批与申报新的检验项目需要经过审批程序才能正式开展。

具体流程如下:1.项目负责人填写《新检验项目申报表》,包括项目名称、目的、方法、设备需求、预期成果等内容;2.提交申报表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3.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并做出审批决定;4.审批通过后,项目负责人开始准备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

3.2 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目标和需求分析•项目流程和时间计划•资源调配和人员配备•质量控制措施和风险评估•项目预算和经费管理3.3 项目资源调配与人员培训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调配必要的资源和人员。

同时,对执行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项目的操作流程和质量要求。

3.4 项目执行与监控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执行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控包括以下方面:•项目进度的跟踪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的执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3.5 项目总结与评估项目结束后,负责人进行项目的总结与评估,包括项目的成果、效果、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程序,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四、质量控制措施为确保新检验项目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
1目的
规范新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
2范围
适时开展新检验项目适应医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和需要删减的检验项目的管理。

3职责
3.1科主任审核新项目申请表、检验项目增减申请表。

3.2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新增项目的准备、试运行和对是试运行情况的评审。

3.3项目负责人进行新项目的试运行。

3.4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删减项目的评审。

4工作程序
4.1.新项目的提出
新检验项目由技术负责人根据临床医生、病人及本科室工作人员的建议提出并填写相应表格。

4.2新项目的确定
负责人在接收到建议后,记录并向科主任提交。

经科主任研究同意,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其可行性,并同时将其讨论结果记录。

4.3新项目试运行
如认为可行,负责人应进一步搜集资料,将该新检验项
目的所有有关情况作详细记录,并组织试运行,具体参照《检验结果质量控制程序》进行。

4.4新项目的评审
试运行结束后,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确认结果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并将结果报告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批准。

5.如认为不可行,负责人应及时向提出人反馈,并解释清楚原因。

6支持性文件
6.1检验方法确认程序6.2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7记录表格
7.1检验项目增减申请表7.2新检验项目评审表。

检验科积极开展新项目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检验科积极开展新项目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检验科积极开展新项目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检验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对临床患者的体液、组织等进行分析和检验,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为了提高科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检验科不断开展新项目和引进新技术。

然而,在新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整改,以确保病患的权益和安全。

存在问题1. 资源不足开展新项目需要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支持,包括试剂、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等。

然而,目前检验科的资源配置存在不足的问题。

有时候由于经费限制,我们无法及时采购新的试剂和设备,导致新项目无法正常推进。

另外,在人员配置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新项目的需求。

2. 培训不完善新项目的开展需要相关人员接受培训,了解项目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方法等。

然而,目前检验科的培训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有时候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无法给予人员充足的培训时间,导致项目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不严格新项目的开展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目前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有时候由于工作忙碌,我们无法及时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导致可能出现误差。

另外,对于出现问题的处理和整改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整改措施1. 加强资源配置为了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以便及时采购试剂和设备。

同时,科室管理层还应该加强人员规划和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确保新项目的顺利推进。

2. 完善培训工作为了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我们应该加强培训工作。

首先,科室管理层应该制定培训计划,确保给予人员充足的培训时间;其次,建立培训档案和培训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最后,积极引进外部培训资源,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3. 加强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科室管理层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工作。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为加速医院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项目包括: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2、使用二、三类医疗技术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3、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4、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6、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三级准入管理。

1、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2、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具体目录见省卫生厅《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3、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具体目录见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其认真填写《邯郸市中心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2、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

检验科增减检验项目管理制度

检验科增减检验项目管理制度

检验科增减检验项目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更好地服务临床医疗。

(二)范围:适用于开展新检验项目和需要删减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

(三)职责:科主任审核《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新检验项目评审表》;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新增检验项目的准备、试运行和对试运行情况的评审;项目负责人进行新增检验项目的试运行;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删减检验项目的评审。

(四)实施流程
1. 新项目的立项
根据工作需要,技术负责人填写《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由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主管院领导审批。

2. 新项目试运行
(1)新项目试运行的准备工作按《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的要求执行。

(2)拟开展的新检验项目的试运行具体参照《检验结果质量控制程序》进行。

(3)试运行结束后,新项目负责人对检验结果填入《新检验项目评审表》,交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审。

3. 新项目的评审
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

确认其结果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将评审结果报科主任审核后,报医务科和院主管领导批准。

4. 旧项目的删减
根据工作需要,对于过时或有更新替代项目,技术负责人填写《检
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由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主管院领导审批后删减。

检验科开展医学检验新项目有新规定

检验科开展医学检验新项目有新规定

检验科开展医学检验新项目有新规定第一篇:检验科开展医学检验新项目有新规定检验科开展医学检验新项目有新规定按《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规定开展项目必须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现摘录如下。

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想增添新项目就买一个试剂盒,化一天时间做一个预试验后,就宣布临床送标本的习惯要改一改了。

1.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2.新项目开展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新项目开展前应收集相关的检验资料。

(2)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意见。

(3)评估新项目开展的意义。

(4)评估开展该检验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

(5)核定该项目开展所需仪器、试剂的三证是否齐全。

(6)核定该项目的收费情况或在卫生与物价行政部门备案情况。

还应有新项目开展前的方法学验证。

第二篇:检验科新项目申请检验科新项目申请尊敬的院领导检验科经过与临床及周边医院的交流,根据新生化仪的性能现申请开展:a-L岩藻糖苷酶(AFU)能够对肝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辅助诊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肝肾损伤的检测非常敏感;肌红蛋白作为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指标;肝胆酸是目前诊断孕妇有无胆汁淤积的重要指标,ACR检测是对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检测,是目前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对并发症的重要检测指标。

以上项目目前可以在医保对应窗口对照,可以作为医保报销范畴,同时这些项目同其它项目能够组合成模板,组成的模板在目前医保报销范畴,这些项目的开展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新生化的一些配套耗材也快要使用完(CW清洗液、惰性油、针1、2清洗液等),以上申请项目希望院领导审议。

第三篇:检验科新项目介绍检验科新项目介绍一、生化实验室新项目介绍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是一种细胞线粒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人体心脏、肝脏、骨骼肌、肾脏等组织中,以心脏、肝脏含量最高。

血清中m-AST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和实施流程和流程图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和实施流程和流程图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和实施流程和流程图为了推动检验科的持续发展,提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我们制定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及实施流程。

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以及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是指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如下:检验科开新技术、新项目的各室组,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管技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处。

在《申请书》中,详细阐述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情况,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技术路线,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各种支撑条件,以及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应急预案。

同时,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并提供所需医疗仪器、试剂等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为:医务处对我科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新业务申请书”,以及所需医疗仪器、试剂等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医院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

医院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

医院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应用可以提高医院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快速性和效率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然而,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标准化操作、设备维护、数据管理等问题。

因此,制定医院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能够规范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有效应用。

二、制度内容1.新技术和新项目引入授权程序医院应设置专门的技术引进评估委员会,负责评估和审批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引入申请。

申请者应提交技术方案、设备信息、成本效益分析等相关材料,并提供其他医院或同行医院的推荐信。

2.新技术和新项目引进评估标准3.新技术和新项目应用培训医院应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应用培训制度,对临床检验科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应包括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原理、操作规范、质控措施和故障处理等,以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4.设备维护和质控监督医院应建立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监督制度,对新技术和新项目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医院还应建立质控样本库和质控措施,定期对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和监督,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医院应建立临床检验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检测数据进行规范化和集中化管理。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的信息共享,推动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应用和进步。

三、实施措施1.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医院应设立临床检验新技术和新项目的管理团队,由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制度和措施,并监督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应用效果。

2.制定操作规范和培训计划医院应根据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操作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制定培训计划,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3.加强协作和沟通医院应建立跨科室的合作机制,加强临床和实验室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共同制定和优化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应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检验新项目管理制度

检验新项目管理制度

检验新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人员的组织、资源的调配、进度的把控等方方面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增大,项目管理也在不断地演进和革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许多企业都会对现有的项目管理制度进行调整或者新建新的项目管理制度。

然而,新项目管理制度的实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和验证,才能够确保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检验新项目管理制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清楚新项目管理制度的设计目的和原则。

一个好的项目管理制度应该是能够有效地指导和管理项目的进行,确保项目按时按质的完成,并且能够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基于这些原则,我们可以将新项目管理制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验。

首先,我们需要检验新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是否合理。

一个好的项目管理制度应该能够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包括项目目标、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等方面的规划。

同时,项目管理制度还应该能够合理地分解项目工作,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和关键节点,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比对新项目管理制度和已有的项目管理制度,评估新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划和设计是否更加合理和完善。

其次,我们需要检验新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的执行和监控是否有效。

一个好的项目管理制度应该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

同时,项目管理制度还应该能够确保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到项目管理者手中,以便及时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新项目管理制度在实际项目中的运作情况,评估其对项目的执行和监控是否有效。

第三,我们需要检验新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团队的管理是否得当。

一个好的项目管理制度应该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同时,项目管理制度还应该能够合理地激励团队成员,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和化学危险品管理总结【范本模板】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和化学危险品管理总结【范本模板】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和化学危险品管理检查总结为保证我院检验科的检验项目、设备、试剂规范管理,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2015年6月18日特对我院检验科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情况如下:一、检查内容(一)、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1。

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范围2.检验仪器、试剂三证齐全,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标准和准入范围.3.能开展分子诊断项目,并具有一定的针对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

4。

相关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二)、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1。

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2.建立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3.指定专门的储存地点,专人管理,对使用情况做详细记录。

4.有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5.相关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95%.二、检查方式(一)、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1。

开展检验项目目录2.检验仪器、试剂的三证3。

分子诊断实验室资质4。

访谈实验室管理人员(二)、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1.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2。

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3。

查看指定化学危险品专门的储存地点,专人管理以及使用情况4.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5。

访谈化学危险品使用工作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情况三、落实情况(一)、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有项目目录及收费一览表,且收费情况符合收费标准检验仪器、试剂三证齐全;分子诊断实验室资质不齐全;访谈检验科副主任杜晨光履职要求知晓情况,回答流利且清楚明确。

(二)、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科内有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但化学危险品无专门的储存地点,专人管理及使用情况也不够规范.访谈了化学危险品使用工作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情况,有的知晓情况良好,有的知晓情况较差。

四、原因五、整改意见我院新的检验科正在建设之中,面积较以前大,设备较以前完善,分子诊断实验室资质、化学危险品定点储存和专人管理在搬入新建的检验科后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新项目管理
检验科 张晓晗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新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 2范围 适用于开展新检验项目和需要删减检验项目的
管理过程。
3职责
3.1 科主任审核《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新检验项目 评审表》。 3.2 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新增检验项目的准备、试运行 和对试运行情况的评审。 3.3 项目负责人进行新增检验项目的试运行。 3.4 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删减检验项目的评审
检验科新项目及临床意义
癌抗原724 CA724 癌抗原211 CA21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同型半胱氨酸(HCY) 脑钠肽(BNP)

1
癌抗原724 CA724 (cancer antigen)
是胃癌相关抗原,属糖蛋白, 与胃癌分期有明显相关性有助于正确
估计临床分期。
临床意义
CA724是胃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胃癌术后,CA724水平可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 。如果肿瘤组织被完全切除,CA724可持续维 持在正常水平。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 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

结直肠癌完全切除后CA72-4可显著下降,
CA72-4持续升高提示有残存的肿瘤,与 CEA联合检测能使术后肿瘤复发的诊断灵 敏度从78%提高到87%。
4工作程序

4.1新项目的立项
根据工作需要,技术负责人填写《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由 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新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批。


4.2 新项目试运行
(1)新项目试运行的准备工作按《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的要求执行。 (2)拟开展的新检验项目的试运行具体参照《检验结果质量控制程序》进行。 (3) 试运行结束后,新项目负责人对检验结果填入《新检验项目评审表》,交技术负 责人组织评审。


4.同型半胱氨酸(HCY)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又称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去甲基后 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 环的中间产物。
临床意义



Hcy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作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指标,它的 浓度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险性成正比。 科学研究证实Hcy血症与心血管疾病性密切相关, Hcy浓度升高损伤冠状动脉及其它血管最终引起动 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维生素B6、B12及叶酸,通过参与hcy代谢,起调 节与减少Hcy,由此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目前认为它是 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
临 床 意 义

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复发预 测和预后评估 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 效观察、复发预测和预后评估 作为精原细胞瘤的肿瘤标记,68.7%的转移 性精原细胞瘤患者在行睾丸切除术前血清 NSE水平可见升高
临床意义
一些良性疾病如风湿病和卵巢囊肿
CA724也升高。 CA724对粘液样卵巢癌的诊断灵敏度 高于CA125。 两者结合起来可使初诊的诊断灵敏度 提高到73%。
2
癌抗原211 CA211 (CYFRA21-1)

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是 角蛋白家族中最小的成员。病理条件 下其可溶性片段CA21-1会释放入血, 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肺鳞癌 )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4.3新项目的评审
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确认其结果是否完全 符合要求,并将评审结果报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新项目管理委员会 批准。


5 支持性文件
5.1 检验方法确认程序 5.2 仪器设备采购控制程序 5.3 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6记录表格
6.1 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
临床意义
BNP和NT-proBNP是诊断 心衰的很好的心肌 标记物。目前应用于心衰的诊断、鉴别诊断 及预后分析。 N端前脑钠肽(NT-proBNT),是一个诊断 心衰比较可靠的指标,临床若考虑心衰,因 NT-proBNT检测可快速获取检验结果和结果 的可靠性,第一个必做的检验项目,且NTproBNT升高程度和心衰严重程度正相关, 而NT-proBNT阴性者即可以排除心衰可能
6.2 新检验项目评审表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新项目开展前应收集相关的检验资料 ↓ 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意见 ↓ 评估新项目开展的意义 ↓ 评估开展该检验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 ↓

检验科填写新增检验项目申请表 ↓ 核定该项目开展所需仪器、试剂的三证是否齐全 ↓ 核定该项目的收费情况或在卫生与物价行政部门备案情 况 ↓ 报医务科批准 → 医院院委会批准 →新项目试运行 ↓ 结果通过 ← 试运行结束后请院委会组织评审 ↓ 医务科通过→ 院委会会议通过→ 通知全院各科室
5.脑钠肽(BNP)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又称B型 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脑利钠肽, 是继 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 实际上它主要来源于心室。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 理学意义。 它可以促进排钠、排尿,具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 ,可对抗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 的缩血管作用。 同ANP一样是人体抵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的一 个主要内分泌系统。心功能障碍能够极大地激活 利钠肽系统,心室负荷增加导致BNP释放。
临床意义
CA21-1主要用于监测非小细胞肺癌的
病程。CA21-1也使用于监测横纹肌侵 润性膀胱癌的病程。CA21-1较好的特 异性可鉴别诊断肺部良性疾病(如肺 炎、结核病、肺气肿等)。 肺部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如果伴有 CA21-1检测结果的增高,预示患原发 性支气管肺癌的可能性相当高。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