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物理实验三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物理实验三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物理实验三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实验三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物理天平的构造原理,掌握其调整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3.了解比重瓶测密度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物理天平、砝码、比重瓶、铝块、石蜡块、酒精、水、细线。

【实验原理】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体积为V,则其密度为mV (1)可见,通过测定m和V可求出ρ,m可用物理天平精确称量,而物体体积的精确测量在密度测量中是个主要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一)流体静力称衡法测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向上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F0Vg (2)式中0是液体的密度;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就是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如果将固体物体(如待测的铝块)分别在空气中和全部浸没在液体(纯净水)中称衡,可得到两个重量mg和m1g,此时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F mg m1g0Vg (3)由此可得,物体的密度mm m1 (4)式中m是物体在空气中称衡时相应的质量;m1是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称衡时相应的质量。

如果被测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如待测的蜡块),为使被测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可采用在被测物体下面拴一重物的方法[如图1]。

实验时,分别进行三次称衡。

首先在空气中直接称衡被测物体的质量m0。

再将被测物体置于液面之上,而重物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称衡[如图1(a)],此时天平砝码质量为m2。

最后把被测物体连同重物一起全部浸没在液体中,进行称衡[如图1(b)],此时天平砝码质量为m3。

则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为F(m2m3)g0Vg (5)因此,物体密度为m0m2m3 (6)(二)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密度对液体密度的测定可用流体静力“称量法”,也可用“比重瓶法”。

比重瓶如图2所示。

在比重瓶注满液体后,当用中间有毛细管的塞子塞住时,多余的液体就从毛细管溢出,这样瓶内盛有的液体的体积就是固定的。

固体的密度的实验报告

固体的密度的实验报告

固体的密度的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固体的密度。

(3)进一步熟悉游标卡尺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物理天平、砝码、游标卡尺、温度计、铁筒、金属圆柱体、木块、细线等。

三、实验原理(1)形状规则的固体,我们可直接测量它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密度,对于直径为d ,高度为h 的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ρ铜=m 1V 1=4m 1πd 2h (1)对于长为a ,宽为b ,高为c 的矩形木块的密度为ρ木=M 1V 2=M1abc (2)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其体积无法用长度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但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采用流体静力称衡法间接地测出体积,即用测量质量的方法来代替测定其体积,从而求出密度。

由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静压力(即浮力)的作用,所以称为液体静力称衡法。

如果不计空气的浮力,一块无规则的铜块在空气中称衡时,天平的砝码值是m 1g ,在液体中称衡时,天平的砝码值是m 2g ,那么铜块所受浮力等于铜块排开液体的重量F =P 1−P 2=m 1g −m 2g =ρ0V 1g所以得V 1=m 1−m 2ρ0,从而间接地解决V 的测量问题,ρ0是液体的密度,故得ρ铜‘=m 1V 1=m 1m 1−m 2ρ0 (3)如果所用的液体是纯水,测其水温,可从图表中查出水的密度ρ0来。

对于无规则的木块,因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先称出木块在空气中的质量M 1,然后在木块下面挂一重物,并将重物浸没在水中,而木块在空气中,称出其质量M 2,最后将木块和重物一起全都沉入水中,称出其质量M 3,则木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M 2g −M 3g =ρ0V 2g所以木块的密度为ρ木‘=M 1M 2−M 3ρ0 (4)只有当浸入液体后物体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才能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来测定它的密度。

(3)误差分析1、空气浮力的修正公式(1)(2)(3)(4)中都没有考虑空气浮力的影响。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单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
一、实验名称:测量不溶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间接的方法测量固体密度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固体、细线、水
五、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用量筒量出适量的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悬挂固体,把它全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测出量筒内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
4、固体的体积V= ;
5、根据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6、换另一种固体再次测量并计算出密度。

六、实验记录表格
七、实验结论:
固体A的密度是 g/cm3= kg/m3
固体B的密度是 g/cm3= kg/m3
一、实验名称:测量浓盐水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间接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浓盐水
五、实验步骤:
7、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8、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浓盐水,称出烧杯和浓盐水的总质量m2
9、将烧杯中的浓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浓盐水的体积V ;
10、浓盐水的质量m= ;
11、根据公式求出浓盐水的密度;
六、实验记录表格
七、实验结论:
浓盐水的密度是 g/cm3= kg/m3。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者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一:实验目标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2:理解并掌握“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3:学会分析实验,如何改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的减小试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过程:1:测形状规则的的固体的体积,例如实验室的铝块。

A.利用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为:。

B.利用刻度尺测量它的半径,从而求出其横截面积,再测量高,利用公式:V=求的铝块的体积约为:。

C.利用公式,求的铝块的密度为:。

2: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例如小石块。

思考:质量可以用天平测的,那么体积呢?形状不规则,无法用刻度尺量取,该用什么方法呢?。

实验步骤:A:利用天平测自己准备的小石块的质量为:m石=B: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水=,用细线悬挂小石块慢慢放入水中,测的此时液面示数为V总= ,则小石块的体积为V石= 。

C:则石块的密度为ρ石= ;反思:1.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不可以先测石块体积,再测石块质量?如果不可以,说说为什么!。

2.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误差,你们采用的方法是。

3:测量液体的密度,例如水的密度测量。

实验步骤:方法一:A: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B: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总质量m2,则液体的质量为 .C: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取液体的体积v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

方法二:A: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B: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其体积VC:测量烧杯和剩余水的适量m2,则倒出水的质量为。

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

反思:两种方法哪种好?哪一种方案需要改进,从而更好的减小误差,如果不改进会是实验值偏。

实验练习题1.小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操作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_____ ______2.惠安是“石雕”之乡。

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报告
6、计算出石块的密度p =
Vv2"
实验数据: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
体积Vt/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
积V2/cm3
石块的体枳
V/cm3
石块的密度
p/(gcnr3)
实验感悟: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一一是-种间接测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p = ^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存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
、测固体的体积为V =V2-%O
密度测呈的特殊方法:
'器材:量筒、烧杯2个、天平、细线、石块、水。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水,并用滴管 细致的增减水的质最.直到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石块
七〒〒the的质量和右盘中水的质量相等,即= m石。
一、角大十尢砥码s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得这些水的体积为V水,则水的
质量为m水=P爪V笊,所以石块的质量为m石=m攵=p津水°
4. 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轻轻放入屋筒中,并全部浸没在水面以卜
p/(gcnr3)
实验感悟:
规则固体体枳的测量:叮以通过刻度尺测量其边长、直径等物理量
,再通过体枳公式计算
整形法〈把它整形成长方体、正方 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
、冇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注意事项:
(1、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读出其体积%:
排水法(体积小的)把固体浸没在最筒里的水中,读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耳;(3、计算出固体的体枳V= V2-V]。
]计,所以固体的体^V = Vz%。
I注:这种方法和测量密度人于水的物体体枳情况基本相同。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它反映了物质在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质量。

在化学、物理、地质等领域中,密度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密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不同方法测定物质的密度;2. 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密度测定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3. 了解密度在物质鉴定、质量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实验原理密度的定义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 = 质量 / 体积。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比重瓶、密度管等仪器来测定密度。

比重瓶法是通过测量液体在比重瓶中的体积变化来计算密度的方法,而密度管法则是通过测量物体在密度管中的位移来计算密度。

实验步骤1. 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密度:a. 清洗比重瓶,并将其完全干燥;b. 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比重瓶;c. 将比重瓶充满待测液体,并将瓶口擦干净;d. 将比重瓶放入水槽中,让其完全浸没于水中,并记录液面的变化;e. 根据液面的变化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2. 密度管法测定固体密度:a. 清洗密度管,并将其完全干燥;b. 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密度管;c. 将待测固体放入密度管中,并记录位移;d. 根据密度管的容积和位移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首先,根据比重瓶法所得到的液体密度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对误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其次,根据密度管法所得到的固体密度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平均密度,并与已知的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

根据比重瓶法所得到的液体密度数据,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小,说明该方法在测定液体密度方面是可靠的。

而密度管法所得到的固体密度数据也与已知的理论值较为接近,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密度的测定在物质鉴定、质量测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5.实验进度的安排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6.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学具教具准备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1.测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石块的质量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

实验三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构造原理及调整和使用方法。

2.掌握液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

【实验原理】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 ,体积为V ,则其密度为Vm =ρ (3-1) 可见,通过测定m 和V 可求出ρ,m 可用物理天平称量,而物体体积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对于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固体,可用游标卡尺之类的量具测量其线度,再用公式计算其体积。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小粒状固体、液体,可用下述方法测量其体积,从而计算出它的密度。

1.用液体静力“称量法”测量密度(1)固体密度的测量(a )能沉于水中的固体密度的测定所谓液体静力“称量法”,即先用天平称被测物体在空气中质量m 1,然后将物体浸没在水中,称出其在水中的质量m 2,如图3-1所示,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 = (m 1-m 2)g (3-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因此,可以推出F =ρ0Vg (3-3) 其中ρ0为液体的密度(本实验中采用的液体为水);V 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亦即物体的体积。

联立(3-2)和(3-3)式可以得21ρm m V -= (3-4) 由此得 1012m m m ρρ=- (3-5) (b )浮于液体中固体的密度测定待测物体的密度比液体小时,可采用加“助沉物”的办法,如图3-2所示,“助沉物”在液体中而待测物在空气中,称量时砝码质量为m 1。

待测物体和“助沉物”都浸入液体中称量时如图3-3所示,砝码质量为m 2,因此物体所受浮力为(m 1-m 2)g。

若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的砝码质量为m ,物体密度为012m m m ρρ=- (3-6)(2)液体密度的测量若某固体在空气中用天平称量的质量为m 1,浸没在水中的视质量为m 2,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的视质量为m 3,设固体的体积为V ,室温下水的密度为ρ0,待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按阿基米德原理,可得120m g m g V g ρ-= 和13m g m g V g ρ-=液 由上二式得13012m m ρρm m -=-液 (3-7) 由此可见,液体静力“称量法”测密度的实质,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将对体积的测量,变为对质量的测量,因为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并且可按实际需要选用物理天平或分析天平来较准确地测量,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比较简单和可靠的优点,特别是对于外形不规则的固体更为适用。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教学实验名称 实验一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2、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3、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4、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V m =ρ,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Vm =ρ,m 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V 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

再将m 、V 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①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排液浮gV F ρ=。

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1m 、2m ,则水铜水铜铜水浮ρρρρρρ21121112121m m m m m m gV g m g m g m gV g m g m F -=⇒-=⇒⎭⎬⎫=-=⇒-=② 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1m 、2m 和x m ,同理可得水盐盐铜水铜ρρρρρρ21111211m m m m m m m m m m x x --=⇒⎪⎪⎭⎪⎪⎬⎫-=-=③ 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 水石ρρ1''2m m m V m -== m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1m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2m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 水ρρ010m m m m x x --=。

0m --------空比重瓶的质量x m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1m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② .固体颗粒的密度为水ρρ21m m m m -+=。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教学实验名称 实验一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2、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3、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4、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V m =ρ,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Vm =ρ,m 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V 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

再将m 、V 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①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排液浮gV F ρ=。

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1m 、2m ,则水铜水铜铜水浮ρρρρρρ21121112121m m m m m m gV g m g m g m gV g m g m F -=⇒-=⇒⎭⎬⎫=-=⇒-=② 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1m 、2m 和x m ,同理可得水盐盐铜水铜ρρρρρρ21111211m m m m m m m m m m x x --=⇒⎪⎪⎭⎪⎪⎬⎫-=-=③ 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 水石ρρ1''2m m m V m -== m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1m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2m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 水ρρ010m m m m x x --=。

0m --------空比重瓶的质量x m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1m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② .固体颗粒的密度为水ρρ21m m m m -+=。

初三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初三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定机油的密度
〔目的〕
掌握通过压强平衡测定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器材〕
细玻璃管、三通管、支架、刻度尺、乳胶管、软塑料瓶、橡胶塞、皮头吸管、小杯、清水、机油.
〔原理和方法〕
一、连通器法
将U形玻璃管竖立固定,用吸管先向其中注入适量水,再向一侧缓缓注人机油,平衡时状态如图9—1所示,分别测出油和水的上表面到两者分界面的高度h1和h2.设机油和水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依据压强平衡关系,得到:
这也是用比较法测量.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较高的玻璃管,并使h1、h2值尽量大些.
二、三通管法
按图9—2装置仪器,用乳胶管将三通管A和两根竖立的玻璃管B、C 及软塑料瓶D连接,B、C两管分别插入装水和机油的杯中.用手挤压塑料瓶,使B、C管下口排出适量空气.放手后瓶和管内空气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使水和机油分别在管中上升一定高度而达到平衡.设此时管内空气压强为P,外界大气压为P0,依据压强平衡关系,应当有ρ1gh1+P=P0和ρ2hg2+P=P0。

所以
式中ρ1、ρ2分别为机油和水的密度.这也是用比较法测量.用尺测出h1和h2,水的密度ρ2已知,即可求出机油密度ρ1.减小误差的方法与连通器法相同.此法的优点是被测液体不与水接触,可用来测量会和水混合相溶的液体的密度,如酒精、盐水等.。

密度试验实验报告(共10篇)

密度试验实验报告(共10篇)

密度试验实验报告(共10篇)密度的测定的实验报告《固体密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方法;2. 掌握游表卡尺、螺旋测微器、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3. 学习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4. 学习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仪器:1. 游表卡尺:(0-150mm,0.02mm)2. 螺旋测微器:(0-25mm,0.01mm)3. 物理天平:(TW-02B型,200g,0.02g)三.实验原理:内容一:测量细铜棒的密度m4m(1-1)可得?? (1-2)2V?dh只要测出圆柱体的质量m、外径d和高度h,就可算出其密度。

根据??内容二: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1、待测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0Vg和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W?W1?(m?m1)g 可得m0(1-3)m?m1m是待测物体质量,m1是待测物体在液体中的质量,本实验中液体用水,?0即水的密度,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见教材附录附表5(P305)。

2、待测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将物体拴上一个重物,加上这个重物后,物体连同重物可以全部浸没在液体中,这时进行称衡。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关系可得被测物体的密度:m0 (1-4)m3?m2如图1-1(a),相应的砝码质量为m2,再将物体提升到液面之上,而重物仍浸没在液体中,这时进行称衡,如图1-1(b),相应的砝码质量为m3,m是待测物体质量,?0即水的密度同上。

图1-1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称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只有当浸入液体后物体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时,才能用此法来测定它的密度。

1注:以上实验原理可以简要写。

四. 实验步骤:实验1.熟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正确操作的使用方法,记下所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量程,分度值和仪器误差.零点读数。

2.用游标卡尺测细铜棒的长度h,在不同方位测量5次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细铜棒的直径5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注意零点修正)和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并把结果记录表格内.3.熟悉物理天平的使用的方法,记下它的最大称量分度值和仪器误差.横梁平衡,正确操作调节底座水平, 正确操作天平.称出细铜棒的质量m,并测5次,计算平均值和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4.用铜?4公式算出细铜棒的平均密度2?5.用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求出密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和绝对不确定度,写出最后的结果表达式:103kg/m3并记.6.求出百分差:铜焊条密度的参考值:?铜?8.426?103Kg/m3.实验内容二: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1.测定外形不规则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1)按照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标出单次测量的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实验报告单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实验报告单

测量密度实验报告单
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测量物质密度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用_______测出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测出物体的体积,进而计算求得物体的密度。

二、测量仪器相关注意事项:
1.实验所用天平的量程是:_______标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2.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前,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上,再_______,然后调节_______使横梁平衡。

测量过程中,物体放在____盘,砝码放在_____盘,测量结果等于砝码和游码质量______。

3.实验所用量筒标度的单位是:_______量程是: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
4.单位换算:1ml=_____cm3;
5.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凹液面的最___部_______。

如果俯视,体积的测量结果偏____。

A.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作V1
③用细线拴住金属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石块密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B.测量液体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2
想想议议:
1.蜡块不沉入液体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
2.如果物体的口径大于量筒的口径,你该怎么做?
3.如果物体溶于液体,或和液体能发生化学反应,你该怎么做?
4.测量石块时,如果先测量体积,则测得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

密度测定实验

密度测定实验

第四章 基础性实验实验4—1 密度测定【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2.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两种方法。

【实验原理】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 ,体积为V ,则其密度为V m=ρ (4-1-1)可见,通过测定m 和V 可求出ρ。

质量可通过各种天平进行称量,而体积则可根据形状规则、不规则、小粒状的固体或液体分别采用下述方法测量,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1. 测量固体的密度对于一般形状规则的固体,质量可用天平称量,体积可由测量的几何尺寸算出,从而计算出密度。

对于特殊形状规则的固体,以及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主要采用下述方法测定:1)能沉于水中的固体密度的测定若待测固体能沉于水中,可采用液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其密度。

即先用天平称出被测物体在空气中质量m 1,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称出其在水中的质量m 2,如图4—1—1所示,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 = (m 1-m 2)g (4-1-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因此,可以推出F =ρ0Vg (4-1-3)其中ρ0为液体的密度(本实验中采用的液体为蒸馏水);V 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亦即物体的体积。

联立(4-1-2)和(4-1-3)式可以得到120m m V ρ-= (4-1-4)图4—1—2实验4—1 密度测定51由此得出 1012m m m ρρ=- (4-1-5) 2)浮于液体中固体密度的测定 若待测固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时,可采用加“助沉物”的办法测定其密度。

如图4—1—2所示,“助沉物”在液体中而待测物在空气中时称出总质量为m 1,如图4—1—3所示;“助沉物”和待测物都浸入液体中,称出总质量为m 2。

因此,待测物体所受浮力为 (m 1–m 2)g 。

若待测物体在空气中称出的质量为m ,则待测物体的密度为012m m m ρρ=- (4-1-6) 3)小粒状固体密度的测定对于不规则的小颗粒状固体,不可能用流体静力“称量法”来逐一称其质量。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姓名: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
一、村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1.测金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测出小石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小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5)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
2.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这里向同学们说明一下,测小石块的密度完成后,只要天平没动,可以不再调节,但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实验必须有这一步)
(2)在烧杯中盛盐水水,称出它们的质量,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5)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记入表格.
质量
五、实验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总结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总结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总结引言固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或克/毫升表示。

测量固体密度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

实验原理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容积法和称重法。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容积法,原理如下:容积法是通过测量物体在空气中和浸入液体后的位移,从而得出物体体积的变化,进而计算出固体密度。

假设固体的质量为m,浸入液体前的体积为V1,浸入液体后的体积为V2,则固体的密度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密度 = 质量 / (体积2 - 体积1)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试剂,温度计和天平等仪器。

清洁并烘干容器和固体样品。

2.测量容器体积:使用容积瓶等仪器,准确测量出容器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3.测量浸入液体前的固体样品质量:使用天平,将固体样品称量并记录下来。

4.将固体样品完全浸入液体中:将固体样品轻轻地放入容器中,确保完全浸入液体,并避免产生空气泡。

5.测量浸入液体后的固体样品体积:通过观察固体样品浸入液体后的位移,测量出新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6.计算固体密度:根据实验原理中的公式,将测量得到的质量和体积代入,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结果分析在固体密度实验中,样品的选取非常重要。

高质量的样品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在浸入液体时要确保固体完全浸入,并消除气泡的干扰,以避免测量误差。

此外,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1. 温度的影响:固体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实验中要记录下实验时的温度,并根据温度进行修正。

2. 溶液选择:测量固体密度时,选择合适的溶液也是非常重要的。

溶液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样品的性质和测量的准确性。

3. 实验仪器的准确性:测量密度的仪器要保持准确,定期进行校准和检验。

最后,实验中还可以进一步讨论固体密度与物质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密度测量,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性,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化学精确测量实验报告

化学精确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化学精确测量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精确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 学会使用精密仪器进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密度等参数的测量。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化学精确测量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各种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等信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测量方法:1. 量筒法:用于测量液体体积。

2. 天平法:用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 滴定法:用于测定溶液的浓度。

4. 密度计法:用于测量液体密度。

实验仪器:1. 量筒(50mL)2. 电子天平(精确到0.01g)3. 滴定管(25mL)4. 烧杯(100mL)5. 酸式滴定管(25mL)6. 滴定指示剂(甲基橙)7. 标准溶液(NaOH溶液,浓度已知)8. 待测溶液(未知浓度)9. 密度计10. 秒表实验步骤:1. 量筒法测量液体体积:(1)用滴管取一定量的液体,放入量筒中;(2)读取量筒刻度,记录液体体积;(3)重复操作3次,取平均值。

2. 天平法测量固体质量:(1)将待测固体放入烧杯中;(2)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固体的质量;(3)记录质量;(4)将固体取出,再次称量烧杯质量;(5)计算固体质量。

3. 滴定法测定溶液浓度:(1)用滴定管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放入烧杯中;(2)加入适量的待测溶液;(3)加入甲基橙作为指示剂;(4)用酸式滴定管逐滴加入标准溶液,直至颜色发生变化;(5)记录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6)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体积,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4. 密度计法测量液体密度:(1)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2)读取密度计刻度,记录液体密度;(3)重复操作3次,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及处理:1. 量筒法测量液体体积:第一次:30.5mL第二次:30.6mL第三次:30.4mL平均值:30.5mL2. 天平法测量固体质量:第一次:1.23g第二次:1.25g第三次:1.24g平均值:1.24g3. 滴定法测定溶液浓度:标准溶液浓度:0.1mol/L消耗体积:20.5mL待测溶液浓度:0.0975mol/L4. 密度计法测量液体密度:第一次:1.025g/cm³第二次:1.026g/cm³第三次:1.024g/cm³平均值:1.025g/cm³实验结果分析:1. 量筒法测量液体体积的结果相对准确,误差较小;2. 天平法测量固体质量的结果也相对准确,误差较小;3. 滴定法测定溶液浓度的结果与标准溶液浓度基本一致,误差较小;4. 密度计法测量液体密度的结果相对准确,误差较小。

固体_小实验报告

固体_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固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硬度等。

2. 通过实验,掌握固体物质的基本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固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硬度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这些性质,并掌握固体物质的基本实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温度计、硬度计、量筒、酒精灯、镊子、玻璃棒等。

2. 试剂:冰块、水、金属块、木块、塑料块、盐、沙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密度测定(1)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V1。

(2)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将水倒入量筒中,使水面与金属块上表面平齐,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V2。

(3)计算金属块的密度ρ = (V2 - V1) / m,其中m为金属块的质量。

2. 熔点测定(1)将金属块放入酒精灯上加热,用温度计测量金属块的温度。

(2)当金属块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停止加热,观察金属块是否熔化。

(3)记录金属块的熔点。

3. 硬度测定(1)将金属块、木块、塑料块分别放在硬度计上,用硬度计测量它们的硬度。

(2)记录各物质的硬度。

4. 溶解度测定(1)将盐、沙子分别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2)记录盐、沙子的溶解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密度测定金属块的密度ρ = (V2 - V1) / m = 7.8 g/cm³2. 熔点测定金属块的熔点为100℃3. 硬度测定金属块硬度:5.5木块硬度:2.5塑料块硬度:2.04. 溶解度测定盐的溶解度为35g/100mL沙子的溶解度为0g/100mL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固体的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

2. 掌握了固体物质的基本实验方法,如密度测定、熔点测定、硬度测定、溶解度测定等。

3.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使用酒精灯时,要防止火灾。

2. 在测量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班级:________
姓名:
一、实验原理: .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1.测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测出固体的质量m,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V1填入表格中.
(4)将固体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固体的体积V=V2-V1,填入表格.
(6)计算出固体密度,填入表格.
2.测定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这里向同学说明一下,测金属块的密度完成后,只要天平没动,可以不再调节,但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实验必须有这一步)
(2)在烧杯中盛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1,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V,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水的质量m2,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5)计算出量筒内水的质量m=m1-m2,记入表格.
(6)求出水密度记入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