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体积单位》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我能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
2.我能直观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的实际大小。
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建立表象教学难点:感受体积单位的意义教学具准备:剪刀、橡皮泥、尺子、小方块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师课前提出上课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听得认真,读得仔细,写的规范,说得完整。
幻灯片出示课堂听的要求:在倾听的过程中做到“四心”:①细心:无论是老师讲课、布置学习任务,还是同学发言都要细心听、听完整,并努力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说者意图。
②耐心: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其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
③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要能虚心接受。
④用心:如大家都在思考老师的问题,有同学先回答,听了之后就要想想,他的答案有没有道理。
一、知识链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体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时只要凭感觉就能判断出物体谁大谁小,(手拿大盒子和小盒子)但有时也需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大,比如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多少?一个手机盒的体积是多少?一个游泳池的体积有多大等等,就要用到今天我们要学的。
(师板书:体积单位)。
生大声齐读目标:(1).我能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
(2).我能直观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的实际大小。
师放幻灯片: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用字母表示分别为();面积单位(),用字母表示分别为()。
这就是我们以前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那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请打开课本阅读,知道以后请举手。
师放幻灯片出示一题三读的要求:1、读通题,获取信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单位?生尝试汇报读题结果。
(抽生顺次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写在黑板上,并读一遍。
)二、共同探讨:1、师引导认识1立方厘米:(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那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请大家也拿出你桌子上的这个模型对照,它就是1立方厘米。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堂实录《2_体积单位》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一、教学内容分析《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并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2.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单位。
2. 难点:感受体积与容积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一个魔方,引导学生观察魔方的体积。
然后,教师提问:“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回答:“魔方的体积是2立方分米。
”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我要知道一个大箱子的体积,应该怎么测量呢?”学生回答:“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
”通过这个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单位的重要性,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探究新知(1)认识体积单位教师出示一个立方体模型,提问:“这个立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表示呢?”学生回答:“可以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作单位。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单位的大小关系,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2)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教师分别出示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1立方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用手触摸,感受它们的大小。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1立方米的大小的物品在生活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可以是一个书桌、一个洗衣机。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体积单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认识容积单位教师出示一个容积为1升的瓶子,让学生观察。
然后,教师提问:“容积单位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升、毫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升和1毫升的瓶子,感受它们的大小。
【六年级数学】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课堂实录
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课堂实录1、梳理立体图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体积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一、揭示目标阶段1、实验引出体积概念将不规则铁块用绳子系着放入盛满水的圆柱水槽中,水溢出水槽进入长方体水槽。
师谁能用数学知识解释水中现象?揭示体积概念。
2、明确复习内容师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在黑板上(四种立体形图)然后揭示题立体图形的体积3、出示学习目标(1)学生交流讨论目标。
看了这个题,你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2)教师归纳总结后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式及推导过程,并形成知识体系。
b能正确、灵活应用式进行有关计算。
c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再现知识阶段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以四人一小组自主复习。
1)独立完成本p127表格(体积式)2)回忆体积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复习情况师我们是怎么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式的?生长宽高各可以摆几个小立方体,算出共有几个小立方体就用长,宽高的乘积。
师圆柱的体积又是怎么得出的呢?生可以通过切拼把圆柱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
师圆锥的体积式呢? 生做实验发现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1÷3小结从刚才你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一些新的知识可以转化成旧知识解决。
三、疏理沟通阶段1小组讨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一个大家用的式?2归纳形成知识。
(1)讨论后归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具有统一的求体积式V=SH(2)形成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四、深化提高阶段1只列式不计算1)一个正方体棱长和是60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2)学校沙坑长5米,宽3米,深05米,每立方米沙重1400千克,填满这个沙坑需要多少千克?3)一个圆柱体的容积是4239立方米,底面积是7065平方米,求这个圆柱的高。
4)图一个长6厘米的圆锥和圆柱,底面半径是4,求他们组合的体积2、列式计算图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0、15、2的游泳池。
小学科学2测量体积(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2测量体积(教学实录)一、教学背景与目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测量体积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教学实施,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体积,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体积,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进入课堂)教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上次学习了长、宽、高的测量,你们能回忆一下长、宽、高的定义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体积的测量。
你们知道什么是体积吗?学生:(回答)教师:正确!体积是指占据的空间大小。
那么,我们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呢?2. 概念讲解教师: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常见的测量工具,你们能说出几种吗?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尺子、直尺、量杯等都是我们常用的测量工具。
接下来,我将向你们介绍一个新的测量工具,它被称为“容量瓶”。
请看这个容量瓶。
(教师亮出容量瓶)教师:容量瓶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它上面有刻度,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液体的体积。
在测量体积时,我们需要注意单位是“升(L)”。
3. 实践操作教师:现在,我将给你们发下容量瓶,请使用容量瓶来测量一下这个水杯内液体的体积。
(学生们开始实践操作)教师:你们测量出来了吗?请将结果告诉我。
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你们注意到测量结果的单位了吗?学生:(回答)教师:很好!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水杯的体积是多少升。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
教师:现在,请你们测量一下书籍的体积。
你们需要量取书籍的长、宽、高,并进行计算。
(学生们开始实践操作)教师:大家完成了吗?请你们举手谁能告诉大家你们测量的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很好!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书籍的长、宽、高,并进行计算来得到书籍的体积。
4. 小结与拓展教师: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操作,你们了解到了体积的测量方法吗?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在测量体积时,我们可以使用容量瓶和计算方法来得到正确的结果。
测量体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用,也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
体积的认知与计算课堂实录
体积的认知与计算课堂实录今天的数学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于体积的认知与计算的课程。
通过这堂课,我们对体积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计算不同几何形体的体积。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体积的定义。
他告诉我们,体积是三维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我们可以将体积理解为一个物体内部能够容纳的液体的数量,用来衡量三维物体的大小。
为了更好地理解体积的概念,老师带来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并通过实物展示让我们触摸、感受不同形体的体积差异。
通过亲身经历,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了体积的概念。
接着,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计算不同形体的体积。
他首先教我们计算立方体的体积。
他告诉我们,计算立方体的体积可以使用公式 V = a³,其中 a 为立方体的边长。
通过这个简单的公式,我们可以迅速计算出一个立方体的体积。
随后,老师介绍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他提醒我们,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公式 V = l × w × h 表示,其中 l、w、h 分别代表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通过将数字代入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除了立方体和长方体,我们也学习了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老师告诉我们,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可以使用公式V = πr²h,其中 r 表示圆柱的底面半径,h 表示圆柱的高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算出不同半径和高度的圆柱体的体积。
在进行实际计算之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例题,让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我们根据不同几何形体的尺寸,按照给定的公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布置了一些作业,要求我们在家计算不同几何形体的体积,并填写到作业本上。
他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并说道:“只有通过实际操作,你们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我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体积的认知和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堂实录《4.4体积单位的换算》北师大版
课堂实录:《体积单位的换算》一、教学目标1. 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学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模型,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升、毫升等体积、容积单位标识。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以及相关体积、容积单位标识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体积。
2. 学生分享自己准备的正方体模型,并讨论其体积。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不同大小的体积呢?(二)探究体积单位1. 教师出示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体积单位标识,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单位。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学习体积单位换算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计算其体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讨论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正方体模型进行体积单位换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并讨论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不够充分,对于体积单位换算的理解可能仍有所欠缺。
徐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以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设计】:一、引入体积概念:1、引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平时习以为常的故事中找出数学概念,就好像当年牛顿能从苹果掉下来的现象中发现“万有引力”的规律一样,鼓励学生思考。
师: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记得吗?生:记得师:谁能清晰、大声地讲讲?生:……师:你能从平时习以为常的故事中找出数学概念吗?当年牛顿能从苹果掉下来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先说说为什么水会上升?生:石子有重量。
师(追问):如果小心地把手指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怎样?生:与重量无关,那是因为石子把水挤上来了?师:有意思?(追问)道:为什么能挤上来?生:石子占了一定的位置。
师:这就对了。
在数学中,我们把占了一定的位置称作“占了一定空间大小”出示主题: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为什么要学习体积单位。
师:当我们知道谁的体积大时,又怎样知道到底大多少呢?生:……师: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认识一下体积单位二、认识体积常见的三个单位1、认识立方厘米出示课件,同时出示实物,1立方厘米的大小。
师:这就是1立方厘米的大小,找找看,在我们身上或身边哪些物体大约1立方厘米的大小。
生:……2、认识立方分米。
(过程同认识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米。
(过程同认识立方厘米)4、认真看课本小结和体验出刚刚认识的“三位好朋友”,了解这三位好朋友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三、体积单位的意义。
1、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出示课件,说一说下面物体有多少个体积单位?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比较四、效果检测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作者:李海妍来源:《黑河教育》2010年第05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恰当地选择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大小相同的水杯两个、一块石头、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四、教学流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播放课件)师:乌鸦就是怎样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乌鸦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做实验验证一下。
(师生做试验)师:同学们看这两个玻璃杯大小一样,那装的水就应该一样多。
我先往一个杯里倒满水,然后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杯里的水倒入第二杯里,看一看会有什们情况发生。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生:水流出来了。
因为第二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所以装不下。
师:对,第二个杯子里装不下第一杯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我们再来用手在书桌里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师:请把书包放进书桌里,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受。
生:手在书桌里活动不方便了,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生:因为书包占了书桌的空间。
师:你说得太好了,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了,书包把书桌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生: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我们看投影,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师:通过上面的观察和操作,我们知道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堂实录《4.2体积单位》北师大版
课堂实录:《4.2体积单位》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2.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单位。
2. 难点:感受体积与容积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学生回答: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3. 教师引导:这两个物体都有大小,我们用体积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
二、自主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一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2. 学生回答: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比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小。
3. 教师引导: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4. 教师出示一个1立方米的大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5. 学生回答:1立方米的大正方体的棱长是1米。
6. 教师引导:1立方米的大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是由1000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
7. 教师出示一个1升的饮料瓶和一个1毫升的药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8. 学生回答:1升的饮料瓶比1毫升的药瓶大。
9. 教师引导:1升的饮料瓶可以装1升的饮料,1毫升的药瓶可以装1毫升的药水。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橡皮、墨水盒、烧杯、橡皮泥等,让学生举例说明它们的体积可以用哪些体积单位来表示。
2. 学生回答:橡皮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来表示,墨水盒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分米来表示,烧杯的体积可以用升来表示,橡皮泥的体积可以用立方米来表示。
3. 教师引导: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体积单位,它们都有各自的大小和实际意义。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体积的概念是我们小学生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体积的概念需要我们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中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合理地利用“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基础理论,让学生理解体积概念,并让学生有效地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并给出我们教学实践的评析。
一、教学准备1.内容准备:内容准备是教学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案例教学准备内容包括:体积及其单位,体积计算,体积换算公式,实例等。
本教学还重视体积的应用,可以通过实例对学生形象地描述体积的概念及其使用场景,使其对体积有更深刻的理解。
2.教学材料准备:本案例教学准备了统一规格的演示材料,如实物模型、板书、投影机等。
实物模型可以用来让学生感知和感受体积理论,板书则主要用于概念的形象记忆,投影机可以将概念和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3.教学评价标准:本案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通过课堂问答,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教学是否成功。
二、教学过程1.教学介绍:从概念出发,详细解释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含义,围绕不同体积单位的计算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2.实物实例:通过实物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物模型来解决体积计算问题。
3.算法解析:通过给出体积换算公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同体积单位的计算特点,并能够自主解决体积问题。
4.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考验学生对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加深体积的概念。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由教师作为组织员,进行讨论答疑,以开阔学生思路,提升学习效果。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案例采用问答调查和学生调查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教师也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情况来给出教学评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学中深刻、形象理解了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对体积概念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考试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名山街道中心小学校胡治菊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8——3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体积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形成相应的表象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猜测,推理等能力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理解体积概念2、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单位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会计算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生1:什么是体积?怎样计算体积?生2:体积单位有哪些?他们的进率是多少?(你真会提问)师:看来大家想知道的还是挺多的,(真棒)就让我们先来学习体积和认识体积单位。
【评析】:胡老师开门见山引入方式基于以下考虑:1、关于体积与体积单位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了研究计量单位教学思路:活动体验,形成表象——联系生活,认识单位——运用推理,合理想象——及时整理,形成结构——教会方法,灵活运用,有关体积与体积单位的知识的学习思路同样如此。
2、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计量单位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引入,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3、40分钟的课堂,这样设计简洁明快,结构紧凑,能保证把过程性目标落实到位。
4、教师善于利用课题引导学生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体积的概念1、实验观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师:请看这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还能往这里面装水吗?生:可以师(追问):为什么?生:还没有装满师:(引导学生)说明杯子里面有位置,还有空间板书:空间师:做实验向杯子里加水,质疑,能无限制的装水吗?生:不能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生:水会溢出来师小结:这说明杯子里的空间是有限的实验:把土豆放入水杯,让学生观察师:水上升了吗?生:上升了师:(追问)这又是为什么呢?生:土豆占有空间师:对,任何一个物它体它都占有空间例如:书本,电冰箱等等,你说一说还有那些物体占有空间吗?生:同桌之间相互说2、猜想结果,实验验证: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师;任何一个物体都占有空间,那他么占空间的大小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把两个大小不一的土豆放入杯中,让学生观察生:土豆大的一个水上升得高,土豆小的一个水上升得低3、揭示概念,抽象结论小结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88页:体积。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6个)字典、文具盒、橡皮、小笔记、铅笔、橡皮泥等;学生准备:大字典、文具盒、橡皮、铅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动画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出示课件(一):《乌鸦喝水》3、师:乌鸦从不能喝水到能喝到水这个过程中,水有没有增加?那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4、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地方或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5、老师:石头占了水的地方,也中占了水的空间。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中包含的数学知识“体积”。
二、新授:(一)实验探究,体积定义:1、师:先看老师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①师:老师这儿有三个一样的纸杯,现在把1号杯倒满水,请你看看满了吗,告诉大家。
现在我把1号杯里的水倒在2号杯子里。
想想:会怎么样?(生猜想)②师:下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看:(引导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③师:和你猜想的一样吗?那奇怪了,怎么会这样呢?(生:杯子里有东西)④真的有东西吗?谁来看看?(请你来好吗?大声告诉大家。
)⑤杯子里有小泡沫,水为什么就会溢出来?(生:因为泡沫占了水的地方或空间等)⑥师:下面老师把1号杯倒满水,然后再把水倒入3号杯,猜想一下:可能会怎么样?(生随意猜)⑦同学们猜想得对不对呢?我们用实践来证明。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单位(一)》课堂实录
《体积单位(一)》课堂实录课前:1、课前约定纪律。
2、8个小组,4个大组,8个组长。
规定4个大组的活动区域;3、表现最积极的、最活跃的小组和个人都有奖励。
一、回顾。
1、师:同学们还记得测量线段的长度需要哪些单位吗?(板书)2、师:测量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又需要哪些单位呢?(板书)3、我们一起来欣赏有趣的数学。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大家猜一猜,测量一个立体图形的大小又需要用到哪些单位?导入语:像刚才大家猜的这些单位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体积单位。
(板书)二、劝手操作,自主探索,认识新知。
(一)认识立方厘米1、师:刚才我们回顾了面积单位,那么你能说一说1平方厘米可以表示什么图形的面积吗?(说的不错,很接近了。
我们一起来回顾读一遍,继续问: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2、师:你认为1立方厘米可以表示怎样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呢?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得出概念,板书)3、师:用手势比划你心中的1立方厘米有多大?想知道有多大吗?我们一起来通过活动一感受一下。
4、师:请一个声音响亮的同学来读一读活动要求。
师:看一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完成的?5、师:(巡堂)已经做好的同学将自己的正方体与同桌比一比,看看是否需要调整。
6、师:同学们把橡皮泥举高,组长收齐剩下的橡皮泥放到盒子里。
7、师:你怎么确定你做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呢?(量正方体的什么),那现在李老师手上也有一个正方体,它是1立方厘米大小吗?有什么方法验证?马上动手量一量自己手上的橡皮泥,看看是否需要修正。
8、师:把橡皮泥放在手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老师也有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2个1立方厘米拼在一起,有多大?3个拼在一起呢?那6立方厘米可以怎么表示?你感觉它的大小怎么样?9、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师:一节手指的大小约是1立方厘米、一粒花生米的大小约是1立方厘米、1个4阶魔方的角块的大小约是1立方厘米.(展示ppt,这些物体的··...·)(很薄、立体图形是有厚度的!)(二)认识立方分米10、师:我们除了要认识立方厘米这个体积单位,还需要学习立方分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2、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对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空间想象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直接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生: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认识体积1、激趣引入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播放乌鸦喝水的短片),这是《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呢?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起来了;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2、实验证明师:石头真的占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一:两个同样大小的量杯里倒入同样多的水,在第一个杯子里放入一块石头。
师:请你仔细比较两个杯子水面的高度,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生:第一个杯子水面升高,石子占了空间,把水挤上来,水面升高。
师:看样子,石子的确占了空间。
实验二:在第二个杯子放入大一些的石子。
师:我们继续做一个实验,老师这里还有一块石子,和第一块比较,怎样?生:(比较石子大小)比第一块石子要大。
师:把这块石子放入第二个杯子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生:第二个杯子中的水面也上升了。
师:两个杯子中的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生:不相同。
石块大的,水面升得多;石块小的,水面升得少。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生:石块大,占得空间大,挤得水多。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与点评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与点评作者:刘玉华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0年第05期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体积概念;观察思考;实践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3-0061-04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通过实践、观察,理解认识概念。
3.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體会理论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具准备:同样大小的杯子4个、一桶水、青香蕉一个、大茄子一个、木支架一个、鹅卵石若干。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要从一个同学们熟悉而又喜欢的故事讲起,谁来给同学们讲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师挑选一名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讲故事。
师:讲的很好,乌鸦很聪明,很爱动脑筋终于喝到了水,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一下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
(点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由故事导入,学生很感兴趣,从而对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多期待,很高兴去接受下一步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师演示(边操作边叙述过程):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半杯水,往杯子里放鹅卵石,每放一块就沿水面的位置在杯壁做记号,另一个杯子不放。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变化?生答:放石子的杯子水面慢慢升高了。
师:好,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都装满水,其中一个杯子慢慢放几块鹅卵石,另一个杯不放。
这次又看到了什么?生齐答:每放一块石子,水就溢出来一些。
师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生:说明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到上面去了。
杯里水满的时候,石子放进去,水就被挤到外面去了。
师小结:说的对,当杯中放人石子后,石子占据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间,把杯中的水向上排挤,我们就会看到水面上升。
当杯中水满后再放入石子,石子同样要占据杯子的一部分空间,我们就会看到水被挤出来了。
如果我们继续加石子会怎样呢?生齐答:石子加的越多水面上升越高,加满水的杯子里的水溢出的就越多。
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堂实录(教学方案)
( 数学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堂实录(教学方案)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堂实录(教学方案)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请一个同学来说说怎么计算的?杨雨桦师:长方体的体积生:v=a b h师:正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生:v= a×a×a师:v= a×a×a,也就是什么?a的立方,好的这里有点罗嗦,学生自己会说的,不用老师说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体的体积怎么计算师:还可以怎么计算?宋世虹,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统一为v=sh师:这里的s指的什么?生:底面积出示习题师:我们来看一些题目,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30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陈钦超,怎么计算的?生:v= sh=30×6=180师:说完整,她说的完整吗?等于180立方分米,好,坐下去师:一个正方体,它的横截面积是25平方厘米,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陈子琪题目在看一遍, 横截面积是25平方厘米,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生:等于25×5,对吗?师:等于25×5=125立方厘米,好坐下去。
第三题,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体积是48立方厘米,求高?哎,高怎么求?陈凯说说看生:48÷12师:对吗?对不对?对的,体积除以底面积就是它的高,对的,很好,陈凯,坐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第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创建体积单位”的过程,理解体积的意义。
2. 启发学生,通过回顾、提炼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类推出创立体积单位的方法,并合作创建体积单位。
初步体会类比方法的作用。
3.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强化体积单位的表象,为学生正确选择和恰当使用体积单位提供丰富经验。
教学重点:创立体积单位,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能正确选择和恰当使用体积单位。
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逐步理解体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借鉴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独立创立体积单位。
学情分析: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体积”这一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编排,正是体现了上述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了数学的抽象特点。
本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喝饮料”的比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感知:“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感受抽象的“体积”概念,接着利用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出“体积单位”概念,进而让学生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几何形体的大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师:课下同学们最喜欢干什么?生畅谈。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那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比比谁喝得快”看,老师在这有两个一样的杯子,每个杯子里面倒满了同学们最喜欢的小洋人。
谁想来大饱口福?男生推荐一位!女生推荐一位!(故意选一个大个子男生和一个小个子的女生)。
比赛规则:同时开始,先喝完者获胜。
大家猜猜谁会赢呢?结果到底怎样呢?让事实说话!(比赛开始)谁赢了?细心的孩子一定注意到了他俩刚才分别是怎样喝的。
谁来说说?师:对呀!刚才他明明是大口大口喝得的呀?而我们女孩尽显淑女范,明明让着你,你怎么还输了呢?师:孩子们,笑声过后,得有思考。
女孩为什么会赢?谁有想法?生猜。
(同学们的想象力课真丰富啊!)师:是不是真的像大家猜想的那样?上课后揭晓答案!【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析男孩输的原因,初步感受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感受物体占空间师:同学们,快看!找到答案了吗?(杯子里有萝卜团)是的,杯子里的萝卜有什么作用?(生:萝卜占了这个杯子的空间。
)师:说的太好了!萝卜占空间,那粉笔占空间吗?桌子占空间吗?(生答)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占空间吗?看看周围还有什么也占空间?看来,所有的物体都占一定的空间。
(板书:空间)2、感受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师:那这块“糖”也占一定的空间对吧?刚才有人说女孩的杯子里有东西,比赛不公平,现在我就在男孩的杯子里放颗“糖”,这回公平了吧!怎么又不公平了呢?师小结:奥,说的太好了。
看来物体所占的空间还有大有小。
(板书:大小)3. 出示概念,引出课题。
师: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补充概念)【设计意图:“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太熟悉了,可能学生已经不感兴趣了。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和学生进行了一个“喝饮料”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通过对比,让学生思考: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再来比赛是不是公平,使学生感悟到: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
游戏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体积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4、比较体积大小,巩固体积概念。
师: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书的体积。
洗衣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什么叫影碟机的体积?洗衣机和影碟机比谁的体积大?什么叫手机的体积?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这三种物体谁的体积小?(生说理由)是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它的体积就大。
相反,物体所占的空间小,它的体积就小。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寻找例子,感受物体体积有大小之分,感受概念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好处师:接下来,咱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这里有两捆的小棒,一捆是50根,一捆是20根,猜猜看:哪捆体积大?师:孩子们,有时候停下30秒,还会有新的思考。
现在谁有新的想法?师:奥。
原来是比较的标准不统一。
看,50根的这捆小棒用的单根体积非常小,20根的这捆小棒用的单根体积比较大。
看来比较的标准不统一,容易闹误会。
现在这两捆接力棒,谁的体积大?你怎么比的?师:太棒了!看来比较的标准统一了,只要比数量就行了。
(二) 回顾借鉴面积单位的创建,引发创建体积单位的思考。
(1)、感受创建体积标准的必要性。
师:这儿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生猜)一眼能看出来吗?(2)、引领学生回头看面积单位的创建的过程。
师:从大家的眼神中老师看出了困惑,俗话说:“千金买回头看”。
一个有智慧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会“回头看”。
孩子们,想一想在原来咱们的数学学习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比较大小的经历?当时我们是怎样解决的?那时的方法经验能不能给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新问题带来启发和灵感?师:看,我们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时候,曾经要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当时,我们选用了正方形作为面积的测量标准,然后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在这两个平面上密铺。
最后看看谁包含的正方体多,谁的面积就大。
看问题解决了!后来,为了测量和计算的方便,我们又对正方形的大小进行了规定。
我们规定这个作为面积的测量标准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
(出示:“1”)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样我们就创建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借鉴经验,引发思考。
师:刚才的回顾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我们创建了统一的面积测量标准。
现在我们要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是不是也需要先创建一个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呢?那咱们要创建的这个体积测量标准,应该是什么的形状的?它的大小又该怎样呢?(板书:形状、大小)哪位同学们来大胆的猜想一下——你认为这个体积测量标准应该是什么的形状的?【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我先让学生猜20根和50根的两捆不同的小棒谁的体积大,学生猜错后,再出示两捆同样小棒让学生再比体积。
之后,我又出示两个大小很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明确为了应用的方便,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统一的测量标准。
这个游戏给予了学生充分感受“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度量)。
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自主创建体积测量标准(1)确定体积测量标准形状生:我认为体积测量标准应该是一个正方体。
师:谁有问题想问吗?质疑:你们为什么会选正方体做为体积测量标准呢?生答。
师:他的理由你满意吗?有不同想法吗?都认为这个体积的测量标准就是正方体?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不谋而合。
看来你们很有成为数学家的潜质。
(2)测量盒子的体积。
确定了体积的测量标准的形状后,我们该怎样比较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有办法?(生:往立体的盒子里面装正方体。
谁装的多,谁的体积就大。
)这个同学太聪明了!这个办法行不行?咱们来试试。
把大小相同的正方体装进这两个盒子里。
(课件出示)看正方体的盒子里包含了27个小正方体。
长方体的盒子包含了24个小正方体. 这个问题是不是解决了?同学们在原有的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和创新,太了不起了!看来回顾、借鉴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板书:回顾、借鉴)(3)确定体积测量标准大小确定了体积的测量标准的形状之后,我们该怎样规定这个这个正方体的大小呢?你认为它的棱长可以是多少?有不同意见吗?那你能给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理由吗?是的,为了方便测量和计算我们也统一规定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个长度单位.(课件出示)这样,我们制定了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
面积测量标准我们把它叫做面积单位。
你感觉这个体积的测量标准我们应该把它叫做什么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用体积单位。
(板书:体积单位)【设计意图: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体积单位,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先引导学生回顾借鉴面积单位的创建方法,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的形状和大小。
从而比较出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并渗透了类推思想。
】(4)、谈话引出体积单位师:那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字母怎样表示?(一生板书,其他在练习本上写)(四)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1、自主探究,初步感知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究竟有多大?下面,同学们先结合自学提示,自学P28页,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最后合作完成自主学习卡。
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自学提示:自学课本P28,观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先看一看: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学具各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
再量一量:棱长各是多少。
然后找一找:身边、教室有哪些物体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很接近。
最后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报告单。
同学们都明确探究的任务了吗?在大家探究的过程中老师也给自己制定了任务:要寻找一个学习最高效的小组,一个交流最热烈的学习小组。
来开始研究吧!【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小组自主学习活动。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结合书本初步感受dm3、cm3的大小,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师:完成的小组请坐好,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交流的都很热烈。
但这个小组的同学最先完成了学习任务的。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对1立方厘米的认识?①生来汇报对1立方厘米的认识。
(谁有补充?)②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每人拿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