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一)划清了民族与种族的界限。 (二)划清了民族与氏族、部落的界限。 (三)划清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 (四)划清了民族与宗教的界限。
wenku.baidu.com 划清了民族与种族的界限
• 民族以四个基本特征为标志,属于社会历史范围。种族是 以体质形态,遗传特征相区别的,属于生物学范畴。 • 民族不是种族的共同体,种族肢体形态的遗传特征也不能 成为民族的一个特征。
共同地域
• 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长期稳定共同居住、生 活的地区,它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 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都是在共同地域 基础上形成的。 • 并非凡是居住在共同地域之内的人们,就必定是一个民族 ,一个民族也并不一定永远居住在一个地域之内。
共同经济生活
• 共同经济生活是指同一民族的人们在经济上的联系性、不 可分离性和相互依赖关系。它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 质生产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的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 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形成其他三个特征的物质 条件,并对其他三个特征起决定作用,是把人们聚拢在一 起的纽带。
划清的民族与氏族、部落的界限
• 氏族是原始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部落系由若干各氏族组 成,它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的共同体。而民族 是以地缘关系(共同地域)为基础的,以共同的经济联系 为纽带,由不同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融合而成的人们的 共同体。因此,血缘关系不能成为民族的几个基本特征。
划清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
西方的民族概念及其演变
“民族”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荷马史诗》中
伴随着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一词 在西方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布伦奇里民族八特征说:共同的地域、血统、肢 体形状、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生计
中国的民族概念及其演变
中国古代:“族类”概念的普遍使用
南朝顾欢《夏夷论》中,最早使用“民族”一词
• •

民族组合与民族分化
• 民族分化 • 民族组合 •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次生形态民族
• • • 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次生形态民族。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过程表现为“同源异流”、“异源同流”等具体形式。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组合 。有的民族源头相同,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最后发展成不同的民族。如一 般认为苗、瑶、畲等民族的形成是“同源异流”的结果。 有的民族则是在历史的某一时时刻,从某些民族中分脱出来,融合其它民族因 素,发展成为一个新民族,如回族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
• 尽管国家对民族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但民族 和国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划清了民族与宗教的界限
•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人们的群体信仰。信仰同 一宗教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民族,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信仰一 种宗教,也有一个民族信仰几种宗教的。可见,宗教不能 成为构成民族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民族识别
• 1954年,中国政府确认了38个民族,到1964年,中国政府 有确认了15个民族,加上1965年确认的珞巴族,1979年确 认的基诺族,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被正式确认并公布。 • 民族识别工作的意义。(见课本33页)
第二节 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 • • • 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 二、民族的发展 三、民族的消亡 四、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 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 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 同体。”
(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
四 个 特 征
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
活 共同心理素 质
共同语言
• 共同语言是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之 间交流感情,交往联系所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 • 不是说,不同的民族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有不 同语言,也不是说,凡操同一语言的人们都必定是一个民 族。
四者关系
• 以上四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共同构成了民族的要素。 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所有民族在任何时候都同时明显地具 备这四个特征。 •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民族形成的时候,都具有这四个特征 。但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地、社会 的、历史的种种原因特别是各民族长期相互交往、相互学 习,不可避免地使一些民族的某些特征发生变化。
民族消亡的主要标志
•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心理素质差别的消失和全人类共同心 理素质的形成,同民族语言差别的消失和全人类共同语言 的形成,应该是民族消亡的主要标志。
民族融合
• 民族融合不是在最近,也不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而 是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逐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民 族融合的结果就是民族消亡,可能“首先是阶级消亡,而 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 • 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繁荣发展时期。而不是民族融合时期 。
• •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都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是正确的,但是,二者有本质区别。 民族同化不同于民族融合。因为它们: (1)发生的时间不同: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过 去、现在和将来都在发着民族同化现象,而民族融合则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共产 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2)发生的范围不同:民族同化是一个局部现象。它是个别民族单方面的变 化。而民族融合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 (3)发生的结果不同:民族同化的结果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 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民族融合则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 。民族作为客观实体的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 (4)实现的途径不同:民族同化有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形式,而民族融 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 发展过程。
第二章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 畴
教学目的和要求
• 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含义;马克思主义民 族定义中国化的内容;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 的区别;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 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形成的 基本条件。 • 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因素,民族发展的 两种不同的趋向。 • 民族消亡及其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同化与民 族融合的区别;民族消亡的主要标志。
民族同化
• 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或民族的一部分接受另一个民族 的特征,逐渐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最后变成另一个民族的 社会现象。 • 民族同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有两种形式,即强制同化和自然 同化。 • 强制同化,是指用特权、命令、法令或暴力等强制手段, 强迫一个或一些民族成员放弃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处于统 治地位民族特征的现象。 •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之间自由发展的一个长期“自愿 选择”的过程,即在各民族相互交往中,一个民族自愿地 或自然而然地接受另一个民族的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民族特 征,成为另一个民族的一部分。
族文化同民族的生活条件、周围环境 等物质基础和具体历史条件割裂开来 。
机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自治”纲领
认为民族是人为“组成”的, 与地域无关,不主张民族自决 权和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而 只是主张文化上的自治。这种
理论对十九世纪末第二国际所主张 的民族自决权原则造成危害。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二、民族的发展
• • • • 1、民族发展的规律 2、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的类型与发展趋向
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
• • • • 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因素。 民族间的交往也是制约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然环境、民族要素、社会环境、人口状况、宗教信仰等 ,也是影响和制约着民族的发展。
中国进入20世纪后:“民族”开始大量使用
梁启超引入布伦奇里民族“八要素”说
孙中山关于民族的“五力”说
(三)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民族概念
卡·伦纳尔和奥托·鲍威尔:为论证“民族文化自治 ”而提出所谓“纸上”民族观
民族是人主观意识和性格的产 物,把民族看成“相对的性格 共同体”“与土地无关的文化 共同体”。这样就把民族性格、民
• 民族的形成时间是在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 至文明时代的开始阶段。或者说民族形成 于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确立的时期。
决定民族形成的条件主要是:
• 第一,民族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 两次社会大分工,对民族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 第二,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础。 • 第三,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政治纽 带的作用。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 中外民族的形成,大体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 部落联盟——民族这样一些阶段。
胞族的职能
• • • • • • • • 胞族的职能,部分是社会性的,部分是宗教性的。 在易洛魁部落中,举行球类竞技时,往往以胞族为单位; 在部落议事会上,各胞族的酋长和军事首领要相对而坐; 处理谋杀案件时,由双方胞族各自召开议事会解决,胞族议事会的意见比氏族的意见具 有更大的权威性; 部落中重要人物死亡,葬仪由对方胞族承头举行; 胞族对所属氏族的酋长,有选取和否定的权利; 执行军事防守任务或出征,常以胞族为单位; 胞族有自己的巫术集会。 随着部落组织的发展,胞族的职能逐渐局限于宗教方面。希腊人的胞族和罗马人的胞族 是父系的,其社会职能有所不同。如组成雅典人4个部落的12个胞族,各自占有一个城市 ,保持完全的独立性;罗马的每一胞族各有自己的宗教仪式、圣物和祭祀,制定新法律 、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宣战以及最高刑事判决均由胞族的人民大会通过。
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
•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民族同化,其变化是单方 面的,即被同化民族变成同化它的民族的一部分 ,是部分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相对减少,而民 族仍然存在。民族融合是所有民族经过长期的历 史发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并趋于 一致的基础上实现民族的全部消失,融为一体。
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比较
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
• 1、民族形成的时间 • 2、民族形成的条件 •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1、民族形成的时间
• 所谓民族形成的时间,是指人类最初在什么时候形成了民 族的,而不是指具体民族的形成时间。 •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 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之野蛮向文明的过度、部落 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 ”
共同心理素质
• 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不可缺少的特征。共同心理素质是指 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的同一个民 族人们共同具有思想、意识、情感、爱好等心理活动。它 体现或反映在建筑的艺术和风格,以及文学、语言、艺术 、哲学、美学、宗教、道德、音乐、舞蹈、饮食、服饰、 社会风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种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是人 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 亡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民族
• 一、“民族“概念的演变及其界定 • 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 •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民族“概念的演变及其界定
• 西方的民族概念及其演变 • 中国的民族概念及其演变
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揭示了民 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科学地阐述了民族的四个基 本特征,找出了区别不同民族的标志,划清了民族与其他 人们共同体的界限。 • 第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我国民族 识别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上。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 常态发展模式 • 异态发展模式 • 跳跃式发展模式
民族的类型与发展趋向
• 前资本主义民族(奴隶制民族和封建制民族) • 资本主义民族 • 社会主义民族
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必然结果
• 民族的消亡,不是指个别民族的消失,而是指全 民族一切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的消失,即民族融 合的实现。 • 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自然、缓慢的历史过程。 它是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都得到高度繁荣发展的 基础上,各民族在自觉的密切联系中,民族特点 趋于消失,形成为一个无差别的人类共同体的过 程。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六个基本特征
(一)构成民族的六个特征
共同 历史渊源 共同 文化
地域渊源(地缘)
族体渊源(族源)
共同 生产方式
民 族
共同 风俗习惯 共同 心理认同
特征
共同 语言
成员对族整体认同 成员之间认同
(二)民族六个特征理论的特点
内容 丰富
理论 特点 表达 通俗 归纳 科学
对“其次”部分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