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6章 油层对比

合集下载

第6章 区带详查

第6章 区带详查

第六章区带详查区带,是指含油气盆地中具有共同的成因背景和相似特征的一组勘探目标和已知油气藏。

这些勘探目标和已知油气藏具有相同的烃类来源、储油岩系和区域盖层。

区带的概念与二级带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带的划分既考虑了平面上构造的分区性,同时又考虑到垂向上不同层系成藏条件的差异性,而且还考虑了勘探程度、勘探条件等工程因素。

因此,平面上一个区带可以包括多个二级带,这些二级带往往具有相似的油源条件、储盖组合特征、成藏演化历史。

而在同一个二级带范围内,纵向上不同的勘探目的层由于成藏机制的差异性,则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区带。

区带的地质分类我国含油气盆地多样,有拗陷型、断陷型和复合型等。

位于盆地中不同部位,如隆起区、坳陷内的凸起区、凹陷的缓坡、陡坡和洼陷区的区带在成因机制、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上差异较大,含油气特征和规模也各不相同,往往形成多区带的勘探分类勘探程度决定了地质认识程度和资料丰富程度,按照勘探程度的高低,区带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具有油气田的区带,即区带上已有油气田开发,或已具探明储量;②已有油气发现的区带,该类区带中至少有一个圈闭已获油气流或已见油气显示;③尚未发现油气的区带,即尚未钻探、或钻探很少尚无发现,但认为有希望的区带。

1.区带详查的阶段的界定区带详查是指经盆地普查确定出有利的生油凹陷开始,一直到优选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或二级带)的整个过程。

2.区带详查的任务和主要目标在盆地普查阶段优选出的有利生油凹陷及其邻近地区,通过进行地震普查与详查,进一步划分二级构造单元,控制二级构造带形态,研究其基础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圈闭分布特征,通过对区带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其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并通过油气系统分析与模拟,提交区带资源量,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为圈闭预探提供战场。

3.区带详查阶段应研究的基本地质问题(1)含油气系统分布:划分含油气系统,确定其分布范围,并研究油气系统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

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地质开发基础-PPT-第六章

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地质开发基础-PPT-第六章
如大庆长垣,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加瓦尔(沙特)。 。
2021/4/9
12
第二节 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2021/4/9
13
2021/4/9
14
第二节 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三)披覆背斜油气藏
1、定义: 这类背斜是由地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
2、形成机理: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有各种地形突起,由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
下大上小。
如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坳陷的孤岛及孤东油田。主要分布在地台区。
2021/4/9
15
2021/4/9
16
第二节 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四)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1、成因:由地下塑性物质活动的结果。在特殊的沉积环境中,坳陷内可堆积巨厚
的盐岩、膏岩和泥,它们在地下高温、高压下一般呈较强的塑性。在上覆不均衡重力负 荷或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蠕动,可在上覆地层薄弱地带发生底辟上拱,使上 覆地层发生变形,形成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2021/4/9
7
第二节 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油气聚集机理简 单,也易于用地震方法发现,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背斜 油气藏从成因上看,也可分为五个亚类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
1、定义:由侧向挤压应力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 圈闭的油气聚集。
2、特点:两翼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度高,闭合 面积小;常伴有断裂(图6-1)。
(五)滚动背斜油气藏
1、形成机理:沉积过程中,由于张性断层的块断活动及重力滑动,边沉积边断
断鼻油气藏
断 孤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油田开发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a

《油田开发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a

20**—20**学年第一学期《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专业班级 资源2003级姓 名学 号开课系室 油气资源系考试日期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 分阅卷人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1.5分,共15分)1.油层对比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

2.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喉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孔喉配置关系 3.测井相--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4.储集单元--具有独立的水动力系统,由储层、产层、盖层、底层组成的能封闭油气的基本岩性单元。

5.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所需要的时间。

6.裂缝性储集层--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集层内流体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储集层。

7.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气量。

8.油层有效厚度--(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油气流的油层厚度。

9.地温梯度--(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增高的度数。

10.井位校正--(为了提高剖面的精度,充分利用剖面线附近的井资料,)把剖面附近的井移到剖面线上的工作。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 常规地质录井方法主要有岩心录井、_钻时录井_、_岩屑录井_、_钻井液录井_、_气测录井_和荧光录井等六种。

2. 断层破碎带在地层倾角测井的矢量图上可以显示_杂乱_或_空白_模式。

3. 碎屑岩油层对比单元由小到大可分为_单油层_、_砂层(岩)组_、_油层组_、_含油层系_四个级别。

4. 压力降落法利用由__累积产气量__和__气藏压力__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

因此,该储量又称为__压降储量_。

5. 地下的自然电位主要受粒度、分选和泥质含量的控制,而它们又受沉积时的_水动力条件_和__物源供应条件_的影响。

2-1地层划分与对比

2-1地层划分与对比

构造对比
利用地层之间的构造接触关系,例如不整 合和假整合标志,因其具有区域特征,可用 来划分地层和进行对比。 地壳运动的结果必然引起沉积条件的改变 和古生物特征及其组合的变化,因此利用不 整合面划分和对比地层,实质上与重矿物法、 古生物法是一样的,它可以作为分层和对比 的依据之一。
尽管油层对比所应用的方法和区域地 层对比基本相似,但由于油层对比的单 元较小,古生物、重矿物等在地层剖面 上的小段内变化不显著,难以作为对比 标志。 因此,油层划分与对比应是在地层 界线及标准层的控制下,根据岩性、电 性所反映的岩性组合特征及厚度比例关 系作为对比的依据。
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地层对比
依据: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波阻抗(即岩石密度和速度的乘 积)。当相邻地层的波阻抗不同时,在分界面处便存在波阻 抗差,界面上发生波的反射,反射波的强弱与界面性质有关。 剖面上反射波同相位的连线称为反射波同相轴,同相轴的形 态反映了地下反射界面的起伏。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有相 同或相似的特征,如反射波振幅、波形、频率和反射波组的 相位个数等。
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任何现代化的、高科技的手段,都无法取代 地层与油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这是因为地下地质情况是千变万化的,目 前人们还不能通过简单的、机械的、计算的方法去完成。只有运用大量的 (多方面)、直接的(岩心)、间接的(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经过综合、 分析、化验、对比才能完成。因此,地层与油层划分与对比又是一项艰难、 复杂的工作。
岩性对比
依据:沉积成层原理以及在沉积过程中相邻地区岩性的相似性、岩性变化的 顺序性和连续性原理。
手段:利用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和旋回性等特征进行岩性分层,进 而作井间地层的对比。
柯克亚深部凝析气藏卡拉塔尔组三个油气组划分与对比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6章 油层对比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6章 油层对比
第6章 油层分层对比 章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人们把地质研究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油( 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重点转移到油(气)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此项工作即为油层对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 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 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田的勘探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的基础上进行的。 的基础上进行的。
区域地层对比:它是以大套地层,如界、系、统、组、段为研 区域地层对比:它是以大套地层,
究对象,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重矿物、构造、 究对象,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重矿物、构造、地震等进行 地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又称“统层” 地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又称“统层”。 油气层识别:可以用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例如 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 水层, 油气层识别:可以用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 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 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也可以用地球 2011-5-15 4 物理测井资料来解释、判断油、 测井资料来解释 水层。 物理测井资料来解释、判断油、气、水层。
2011-5-15 10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对于那些条件稍差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 可做为“辅助标准层” 又叫标志层 又叫标志层)。 的,可做为“辅助标准层”(又叫标志层 。为了 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 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 (1)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 )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 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90 以上。 90% 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90%以上。用于 确定油层组界线。 黑色泥岩、页岩、 确定油层组界线。如黑色泥岩、页岩、介形虫泥 钙质砂岩等 岩、钙质砂岩等。 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 (2)二级标准层 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 :岩性、电 )二级标准层(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 岩性、 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 性特征较突出。 稳定程度在50 50% 90%。 %。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性,稳定程度在50%一9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线的基础上, 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 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 泥岩组合。 泥岩组合。 2011-5-15 11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②第四纪
⑥二叠纪
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陆相和海相)。发生于石炭 纪的海西运动,到二叠纪时更为激烈。在我国北方形成 了几个陆相盆地,与石炭纪连续沉积,一般称石炭二叠 纪;在南方发生大规模海侵,沉积了巨厚的海相石灰岩, 海水退去后,又开始新的海侵。 主要生物为纺锤虫、珊瑚、腕足类和菊石等,前一时 期极盛一时的三叶虫、四射珊瑚等逐渐灭绝。出现了高 级爬虫类——锯齿龙。植物中封印木、鳞木开始衰落, 代之而起的是松相类、苏铁类以及大羽羊齿等。
表3 地层顺序表
续表3 地层顺序表
三、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的关系
表4 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照表
四、各地质时代单位的含义
1、太古代
(1)定义
从地壳形成到原始生物出现前为止,这一段地 质时代叫太古代或隐生宙,也叫前寒武纪。外 国地质学者也将太古代和以后的元古代合称为 前寒武纪。
(2)主要特征
③志留纪
志留纪仍然是一个平静的海侵时期。奥陶纪 末期部分地区海退;到志留纪海侵又继续发生 ,开始沉积碎屑岩;中志留纪时海侵继续扩展 ,沉积岩主要为石灰岩;到上志留纪时发生海 退,沉积泥质灰岩与硅质页岩互层,构成许多 小的沉积旋回。海退期间在我国西南还造成了 一些内海盆地。 主要生物有笔石、层孔虫、温瑚、苔醉虫、 三叶虫、腕足类等。
地层、油层 纲
绪论
第—章 地质时代与地层
第—节 地质时代 第二节 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命名
第二章 地层对比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应用实例
第三章 油层对比
第—节 单层(小层)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油层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油层对比应用实例
④泥盆纪
志留纪末期发生了加里东造山运动,到泥盆 纪时期发展剧烈,在震旦纪陆台的周围形成了 许多山脉,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高原和盆地。 主要生物有三叶虫和笔石衰落,水中出现了 鱼类,陆地上出现了大量棵蔗植物群,还有古 鳞木和古芦木等。

油田静态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油田静态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油层划分与对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无论是对油田特征的了解,还是对油层空间构造形态的研究,或是研究生油层、储集层及其生储盖组合特征,都是在油层对比的前提下实现的。

所谓油层对比,系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的油层进行划分和对比。

油层对比的主要依据有地层的岩性、沉积旋回、岩石组合及特殊矿物组合等。

目前业已开始应用微体古生物、微量元素、粘土矿物等多种资料作为小层划分与对比,这无疑提高了小层对比的精度。

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和单油层四级。

单油层通称小层或单层,是组成含油层系的最小单元,相当于沉积韵律中的较粗粒部分。

同一油田范围内的单油层具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并且具岩性和储油物性基本一致的特征。

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其分隔面积应大于其连通面积。

砂层组是由若干相互临近的单油层组合而成。

同一砂层组内的油层其岩性基本一致,其上下均为较稳定的分隔层分隔。

油层组是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并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为盖、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之内。

岩相段的分界面即为其顶、底界面。

含油层系是由沉积成因相近、岩石类型相似、油水特征基本一致的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其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一致性。

(1)油层对比的依据本文来自阿果石油网在含油层系中,地层的岩性、沉积旋回、岩石组合及特殊矿物组合等,都客观地记录了地壳演变过程、波及的范围和延续的时间,这为油层对比提供了地质依据。

岩性特征:是指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这些都是沉积环境的物质反映。

岩性特征用以进行地层对比的基本原则是:同一沉积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其岩性特征亦应相同,而不同沉积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其岩性特征也不同。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内进行油层对比,依据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层剖面,就可直接划分对比油层。

在地层横行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岩性组合特征也是油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地层对比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地层对比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地层对比地层对比按研究范围可分为世界范围的、大区域的、区域的和油层对比。

前两类主要的对比方法是古生物群、岩石绝对年龄和古地磁等。

区域地层对比是一个油区范围内全井段的对比,油层对比是一个油田内含油层段的对比。

一区域地层对比的依据和方法1 岩石地层学方法依据组成地层的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及旋回性、测井曲线等的变化来划分和对比地层。

主要有岩性法和沉积旋回法。

①岩性法剖面上岩性的变化→沉积环境的变化。

岩性法包括岩性或岩石组合、岩性标准层。

(1)岩性或岩石组合。

依据:同一沉积盆地中,同时期形成的岩石,若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源基本一致,其岩石或岩性组合也相似,反之,虽沉积环境变化,岩石或岩性组合也会发生变化。

(2)岩性标准层。

岩性标准层是指具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不大、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如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底部的螺灰岩层,大庆油田白垩系嫩江组的黑色叶肢介页岩层,都作为区域标准层。

(3)岩相法。

同一盆地的不同地区,沉积条件的差异、沉积物来源不同,造成沉积物的特征不同。

比如盆地边缘沉积砾岩砂岩→盆地中央沉积泥岩,盆地边缘岩石颜色多为红黄等氧化色→盆地中央岩石颜色多为黑色还原色。

(想象一下青海湖的牛眼状沉积)。

在使用岩性资料进行地层对比时,应结合岩相的横向变化进行。

岩性法进行地层对比的要求:岩性对比法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围,也就是岩相横向变化不大,或岩性虽然变化较大但有规律可循的地区。

不能用于不同盆地间的地层对比。

利用岩性对比地层,首先研究岩性标准层,在岩性变化较大的地区,应考虑岩石组合,岩相变化规律,依照剖面间的相对关系,将同时期地层对比出来。

②沉积旋回对比法沉积旋回是垂向上具有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的复现。

地壳运动是控制沉积旋回的最根本因素。

(想象一下,地壳上升形成反韵律沉积,地壳下降形成正韵律沉积)。

运用沉积旋回法对比地层的依据:地壳升降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没有相同的两次地壳升降→没有两次相同的沉积旋回。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在油藏描述中,地层组、段内的油层细分对比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

因为构造和沉积的演化,是以沉积地层的界、系、统、群、组、段的划分为基础的。

每个地区的地层层系都是经过地层古生物、古地磁、岩石同位素年代的测定和各种地球物理资料及地面露头剖面测量而划分命名的。

由于各地区有各自的标准剖面,地层多采用地方性命名,经过大区区域地层对比,统层后最后确定,地层框架在地震剖面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油藏描述中,地层组、段以上的层序划分基本采用前人的成果和结论。

地下含油气段的地层细分对比,一般由钻井地质录井资料与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划分对比而确定。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资料的不断积累,细分对比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油藏的不同认识阶段,含油气组、段地层细分对比的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和改变。

在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上,也不断地发展进步,因此总结与探讨油气层组、段地层细分对比,对于作好地质基础工作,搞好油藏描述十分重要。

一、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层细分对比概念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的是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描述地层的时空分布。

严格地讲,应包含划分和对比两个部分。

划分是对比的前提,对比是划分的延伸。

地层划分和油(气)层、段细分实质上都是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和构造、地层层序有关信息,在单井剖面上研究不同层、段地层的时序变化,分析地层间的差异性和地层的组合特征,认识它们各自的个性。

不同的是,研究的纵向单元和尺度不同,前者很大、较大;后者较小,精细。

地层对比和油气层段对比,实质上是在井剖面和井剖面之间,寻找、研究横向之间沉积地层的相似性,确认同一时间的同一地层各种参数的共性并研究它的横向变化规律,研究它的时空展布特征和几何形态。

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层组的细分对比要解决的问题是,地层和油气层的构造层序演化过程,认识不同时期沉积地层的差别,搞清同一时期沉积地层的共性和平面变化,以及它们和构造运动演化史和沉积演化史的关系。

油层对比

油层对比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2. 岩石地层单元 回顾
(群、组、段、层)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主要用于化石少、
岩性变化大的地区。
教材P108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3. 层序地层单元
•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 成因上有联系的、 顶底以不整合面或 与之相应的整合面 为界的一套地层 (Mitchum,1977)。
教材P137
221m
86m
93m
砂体 强水淹
泥岩 中水淹
弱水淹
油层对比的方法
6. 全区闭合
(反复验证、全区闭合) √桥式对比 √三角网对比
•w1
•w2
•w3
•w4
•w5
•w6
•w7
•w8
•w9
•w10
•w11
•w12
•w13
•w14
•w15
•w16
三维闭合
教材P137
油层对比的方法
四、地层分层数据表
碳酸盐岩中的薄层泥岩
教材P121
2353
GR
Rd
3300
3500
灰岩
泥灰岩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低 GR SP RT
P12a P12b P13a P13b P13c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3)与沉积间断相关的标志层
轮古9井
轮古15-2井
GR
0
100
CAL
5
10
BIT
5
10
岩性 剖面
RMSL
0.1
GR
Rt
GR
Rt
逐级对比
GR
Rt
标志层
教材P133
沉积旋回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刘吉余主编黎文清主审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章、地球概述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水圈的循环作用:(1)净化空气和大自然;(2)源源不断的制造淡水供给陆地;(3)通过河流将陆地表面的松散泥沙及溶解物送入海洋。

2.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解面试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

3.地球的物理性质:重力、密度、压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4.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

一般为0.98~5.2℃,平均为2.5℃。

5.地温深度(地热增温级):在内热层中,温度每升高1℃所需加深的深度,以米表示。

6.地磁场由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地磁要素来表示。

7.固体潮:日月引力可以摄引地壳升降7~15cm,叫固体潮。

第二章、地质作用8.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9.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力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11.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或者构造运动。

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系指地壳或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或者垂直于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发生的大规模的升降运动。

升降运动可以引起海陆变迁、地势高低的改变、岩石的垂直位移以及层状岩石形成大型平缓弯曲。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沿着大地水准面的切线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水平位移,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大洋中脊的扩张)、挤压(板块的消减、碰撞)、平移甚至旋转,从而使岩层发生弯曲和断裂,地形上则形成山脉和盆地。

12.岩浆作用: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称为岩浆。

当地下平衡破坏或者局部压力降低时,岩浆就会向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侵入地壳上部或者喷出。

在这个过程中岩浆与周围的岩石相互作用,改变着围岩和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

油气田开发基础1-4章

油气田开发基础1-4章

油气田开发基础授课学时:48 讲课教师:代金友 办公地点:工程东楼310 联系电话:89733889(o)1授课内容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油气水成分及性质 第三章 油气成因理论及油气生成模式 第四章 生油层、储集层、盖层 第五章 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 第六章 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 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 第八章 油气田地质研究概述 第九章 油层对比 第十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第十一章 沉积相研究 第十二章 储层非均质研究 第十三章 油层压力和温度 第十四章 储量计算2油气田开发基础第一章 绪 论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三、我国石油工业前景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3油气田开发基础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油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能源 主体、是机器“食粮”、是工业的“血液”。

4油气田开发基础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能源的主体石油与天然气在能源结 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能源类型 比例(%)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40 27.4 22.9核能\水电\木材等比例小5油气田开发基础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机器的食粮作燃料用:发热量 高,燃烧完全,运输方 便,污染小。

多数动力(各种机动车辆、飞机、汽车、 轮船、火箭、导弹、飞船)依赖于石油、天然气; 作润滑油料:从钟表 到发动机,机械运转需 要润滑。

6油气田开发基础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工业的血液作化工原料:油气 中提炼的产品有3000多 种,三大合成材料(纤维、橡胶、塑料)、各种农药、医药、纺织、甚至 一些无机化工原料(氨 及硫磺)等均离不开石 油。

油气田开发基础7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1、古代(煤油时代):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采和利用油 气国家之一,具有3000多年历史; (1)天然气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122~770年)周代《易经》就有 了“上火下泽”、“火在水上”、“泽中之火”的记载,阐明了可燃 的天然气在地表湖泊水面所出露的气苗。

地层(油层)对比

地层(油层)对比

间1 2 8井
间1 4 1井

双 指 泥 岩
间122井 Ⅰ8
间128井 Ⅰ8
间141井 Ⅰ8
马3 6井
Ⅳ 间1 1 9井

间1 4 1井
Ⅴ1
Ⅴ1
Ⅴ1
Ⅰ 鸡 冠 状 泥 岩 Ⅱ1 间122井
Ⅰ 间128井
Ⅰ 间141井
Ⅱ1
Ⅱ1
宽 浅 凹 兜 泥 岩
马3 6井
间1 1 9井
间1 4 1井
Ⅴ2
Ⅴ2
Ⅴ2
河间东营油藏选定的标志层特征
基准面下降半旋回
基准面上升半旋回
(3)地震、测井、地质相结合的地层对比方法
以测井曲线为主的地层划分对比在大多数情况应用于 加积地层中,效果较好。其时间地层单元与岩性地层单元相
一致。这时,反映岩性特征的测井曲线形态在横向上变化不
大,岩电特征稳定,因此,利用标准层和沉积旋回进行对比, 效果较好。 但是在区域地层对比中,由于在大范围内,沉积方式经 常发生变化,当在侧向加积形成的地层中,这种利用标准层 的平行相似对比的方法就不能使用,这时因为,侧向加积的 地层在同一时期可以形成不同的岩性,反映岩电特性的测井 曲线在横向上有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导致地层划分对比工 作出现困难。
岩及其分布稳定的泥
岩等,它们往往是在 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 225.0 m
195.0m
中形成的,具有一定
的分布范围,也属于 我们追踪的标志层范 畴。 Ed2 Ed3
Es1 上
1.3、综合测井图 比例为1:200。主要用于油层对比、
小层划分和砂体分析。我们主要应用的曲线有
感应曲线(COND)、自然电位曲线(SP)和微 电级曲线(ML1,ML2)。电阻率曲线与自然电 位曲线能明显反映岩石组合特征;微电极曲线 能够细致地反映岩层的薄层变化,显示出各个

油矿地质学笔记

油矿地质学笔记

一、地层对比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工作的基础,通过地层研究,以了解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和厚度变化、基础关系和断裂情况等,掌握生储、盖组合关系和油层的分布状况,为含油气远景评价和油田合理开发奠定基础。

地层对比,按研究范围有世界性的、大区域的、区域的和油田的。

后两类是一个含油气盆地或一个油气田范围内的地层油层研究工作. (一)区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即大层对比:对比至组、段(见流程图表)因属区域勘探研究范畴、故略。

(二)油层的划分和对比当一个新油田钻完基础井网后,在盆地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为合理开发油田,必须对其含油层段开展层组划分与对比工作,一般是以岩性、电性资料为主要对比手段。

1、基础资料(1)仔细观察岩心,收集岩性、结构构造、接触关系、沉积旋回(韵律)等资料,填好1/100(或1/50)岩心图。

(2)研究岩性、电性关系,利用1/500标准测井图和1/200组合测井(或横向测井)图划分层组,进行小层对比。

(3)编绘层组划分依据图,包括岩性、电性、物性、粒度、胶结情况及其旋回等项资料。

2、油层划分和对比方法(1)建立标准剖面,选定标准层(标志层)仔细观察岩心,深入研究岩、电关系,建立全油田的层位全,油层发育,标志清楚的有代表性的标准剖面,选定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分布稳定的岩层作为油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标志)层。

(2)分析旋回划分层组利用岩、电性组合关系,砂岩发育程度,粒序的变化,分析旋回性质,并根据油层特性(岩性、物性)的一致性和垂向连通性(隔层厚度、分布范围)进行层组划分,碎屑岩剖面一般划分为油层组,砂岩组和小层(单层)或只划分油层组和小层(单层)由大到小逐级对比。

在垂向上:由大到小逐级对比、分级控制,达到层位一致。

在平面上:先拉对比骨干剖面,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到全油田)反复对比,互相验证,达到全油田层位统一。

常用电测曲线形态相似,厚度比例关系大致相当的对比方法。

具体步骤要点(1)利用标准层(标志层)和沉积旋回对比油层组。

简述油层对比的依据

简述油层对比的依据

简述油层对比的依据
油层对比是油藏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开发过程。

油层对比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地质特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地质特征是指油藏的形成条件,包括油藏和油藏周围的构造构型,油藏的沉积环境,油藏的沉积时间,油藏的沉积物的性质等等。

地质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发育状况,从而更好地控制勘探开发过程。

物理特性是指油藏的热物理特性,包括油藏的孔隙度、渗透性、比表面积、油藏压力等等。

物理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含油性、油层的厚度、油层的分布状况等等,从而更好地控制勘探开发过程。

化学特性是指油藏的组成成分,包括烃类成分,如烷烃、烯烃、炔烃、芳烃等,以及油层中碳、氢、氧等元素的含量。

化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含油性、油层的厚度、油层的分布状况等等,从而更好地控制勘探开发过程。

油层对比的依据是地质特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油藏的性质,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

油层对比是油藏勘探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油藏勘探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油层对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必须在油田开发前进行油层对比,以便更好地控制勘探开发过程。

油层对比以地质特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为依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油藏的性质,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

总之,油层对比是油藏勘探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油藏勘探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油层对比的依据是地质特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性质,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

油层对比讲义

油层对比讲义
•要 求 做 到 以 河 流 - 三 角 洲 沉 积 的 一 次 旋 回 层 为 基 本 单 元 , 内 部 只 包 含 一 个 单 砂 层。 •在 河 道 砂 岩 发 育 的 层 段 , 常 出 现 不 同 时 期 河 道 砂 岩 间 严 重 切 割
和迭加。考虑到沉积单元在注水开发中的相对独立性和测井曲
高Ⅰ20底 厚度:0.5米 岩性:介形虫钙质粉砂岩,富含狼星虫,上下为黑色泥岩。 与高Ⅱ1+2顶部富含女星虫的介形虫钙质粉砂岩层为组合标志。 电性:上下低电阻所夹的一明显锥状钙质尖峰,下面钙质层多叉。
高Ⅱ3--4 厚度:0.4米 岩性:3号层的介形虫钙质粉砂岩下有0.4米的灰黑色泥岩; 4号层的0.6米介形虫钙质粉砂岩下有0.6米的灰黑色泥岩; 二者为组合标志。 电性:泥岩段低凹,被三个钙质尖峰所夹,三个钙尖都分叉。
油层对比的原则和工作流程
•油层对比的原则——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 •油层对比的工作流程
确定井位、选取井号——以主井为中心,邻井不隔井、不重复、不漏井
利用标准层确定油层组、砂岩组、小层界限;
12个 37个 97个 编写小层号——首先确定出砂体是否跨层 自上而下依次编写 “+”也表示本层层号 “-”表示跨层层号 跨层层号自上层顶号编到下层底号。 注意:特殊砂岩组界线也有与大界线(油层组界线)表示相同的。 萨III4-7底界、葡I2底界的砂岩组界线均与油层组界线相同。
清楚反映各级旋回的组合特征 反映油层的储油物性 反映厚砂岩内部夹层的分布状况及物性差异
自然 电位
不能渗透性相近而岩性不同的岩层 岩性界面反映不明显 幅度值受岩层厚度、泥浆性能影响较大
反映各级旋回的组合特征及单层分界面 反映标准层的特征 明显反映厚砂层内部物性的差异及小旋回界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
性,稳定程度在50%一9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
20泥20/7/岩27 组合。
11
在钻井剖面中,抓住标准层的电性特征是认准标准层的关键。 标准层的电性特征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
2020/7/27
8
第 一 油 层 组
第 二 油 层 组
①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和介形虫泥岩,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 ②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层,层位稳定。 ③号20标20/准7/27层为20-30cm深灰色介形虫泥岩层,在三级构造内普遍存9在。
常见的标准层有两种情况:
(1)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 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 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相湖泊沉积 中的黑色页岩。
(2)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特殊岩性的夹层。
如陆相碎屑岩剖如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各有一煤层,厚度不大,但分布稳定,电测曲线上特
征非常明显,易于识别,是本区非常好的对比标准
层)、石灰岩、油页岩、凝灰岩(火山喷发出的火山
灰分布很广,具同时性)等。
6、中子(CNL)
7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得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
2020/7/27
5
三、油层对比的地质理论依据
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
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时代 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据。
这些沉积特征包括:岩性 (颜色、成分)、岩石结构、 构造、电性等。
隔层:由于油层对比直接 为油田开发、开采服务,开 发层系的划分、层间连通情 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油层的 隔层条件,因此隔层厚薄以 及在平面上延续的稳定性是 油层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区域地层对比:它是以大套地层,如界、系、统、组、段为研
究对象,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重矿物、构造、地震等进行 地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又称“统层”。
油气层识别:可以用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例如
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也可以用地球
物理202测0/7/2井7 资料来解释、判断油、气、水层。
12
标准层电性特征示意图
2、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是指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的岩 性在纵向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的现象。这种 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可以在岩石的颜色、岩 性、结构、构造等各方面表现出来,最明显 的是表现在岩石的粒度上。
形成沉积旋回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由于 地壳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引起的。 (1)正旋回:一般情况下,地壳下降,发 生水进,导致水体由浅变深,在剖面上形成 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水进序列。 (2)反旋回:地壳上升,发生水退,水体 由深变浅,在剖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细变粗 的水退序列。 (3)完整旋回:是指地壳下降而又上升, 水体由浅变深,再由深变浅,在剖面上形成 自下而202上0/7由/27粗变细再变粗的水进水退序列。
(1)单一电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 邻层区别。如大庆油田葡 I组底灰色介形虫石灰岩或钙质粉砂 岩,在微电极曲线和2.5m底部梯度曲线上呈明显细长“尖峰” 。
(2)组合电性特征:不 同岩石类型组成的稳 定层组在电测曲线上 的反映。图 (b)为同一 油田嫩一段萨零-萨 I 组灰黑色泥岩内夹三 层油页岩或三层介形 虫层,在基值平缓的 视电阻率曲线和微电 极曲线上出现三个平 缓的20“20/7小/27 凸起”。
2020/7/27
6
岩性对比示意图
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
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 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
1:200组合测井。
采用的对比曲线:1、视电阻率(R)
2、自然电位(SP)
3、自然伽玛(GR)
4、井径(CAL)
5、微电极(ML,NL)
2020/7/27
纵向上油层单元划分
分层对比
2020/7/27
横向上油层单元对比
1
2020/7/27
2
2020/7/27
图9-1油层组及砂层组对比示意图
3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层识别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
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 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的继 续和深化,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 精度更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对比所用资料更丰富、选用 方法综合性更强。
4
二、油层对比的目的意义
(1)了解油层的特性(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 和分布特征。
(2)研究油层空间构造形态。
(3)下一步打井时预测油层位置。
(4)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 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
是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 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尤为重要。
2020/7/27
10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对于那些条件稍差 的,可做为“辅助标准层”(又叫标志层)。为了 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
(1)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 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90%以上。用于 确定油层组界线。如黑色泥岩、页岩、介形虫泥 岩、钙质砂岩等。
(2)二级标准层(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岩性、电
第6章 油层分层对比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人们把地质研究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油(气)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此项工作即为油层对 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田的勘探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油层对比的概念
一、油层分层对比的概念
油层分层对比: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 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油层进行分层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