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术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常考名词解释总汇
![计算机组成原理常考名词解释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14324d6ab84ae45c3b358c2e.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总汇(常考知识点)主机:逻辑上把CPU和主存和在一起成为主机。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运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般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有ALU和寄存器构成。
控制器:对计算机各个部件的操作进行控制。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奇偶校验码:一种通过增加冗余位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恒为奇数或偶数的编码方法,它是一种检错码。
上溢:指数据的绝对值太大,以致大于数据编码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
海明码:一种纠错码,能检测出2位错,并能纠正1位错。
RAM:随机访问存储器,能够快速方便的访问任何地址中的内容,访问的速度与存储位置无关。
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等分成固定容量的页,需要时装入内存。
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分成段,段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并可以放大和缩小。
段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存储空间按逻辑模块分成段,每段又分成若干个页。
堆栈指针:堆栈中用来保存最后进入的数据的位置,信息的地址存储器成为堆栈指针,简称sp。
指令周期:从一条指令的启动到下一条指令的启动的间隔时间。
微地址寄存器:存放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的寄存器。
控制存储器:存放微程序的高速只读存储器。
微指令:把指令执行过程的一步操作所需的控制信号便在一组二进制代码中,这组代码为微指令。
微程序:用来实现一条机器指令功能的多条微指令成为一条微程序。
I/O接口:只连接主机和外围设备的逻辑部件。
主设备:申请并获得总线控制权,控制总线传送操作的设备。
从设备:被主设备访问并与主设备通信的设备。
串行传输:数据的传输在一条信号线路上按位进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81ec8c80722192e4536f6fc.png)
之阿布丰王创作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CPU:中央处置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法式的把持对象.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暗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把持命令.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暗示单位.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即是8位二进制信息.字长:一个数据字包括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地址:给主存储器分歧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法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把持和写把持.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位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软件:由法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把持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法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而且为用户提供把持界面.汇编法式:将汇编语言法式翻译成机器语言法式的计算机软件.汇编语言:采纳文字方式(助记符)暗示的法式设计语言,其中年夜部份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编译法式:将高级语言的法式转换成机器语言法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法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法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法式的语句.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份,进行命令解释、把持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竭传递的指令序列.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 之间形成的不竭传递的数据序列.接口:部件之间的连接电路,如输入输出接是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存储器的容量:是衡量存储器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主存储器中数据的存储一般是以字为单位进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字的信息如果是数据则称为数据字,如果是指令则称为指令字.原码:带符号数据暗示方法之一,用一个符号位暗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其余的代码暗示数据的绝对值.阶码:浮点数据编码中,暗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代码.尾数:浮点数据编码中,暗示数据有效值的代码.基数:浮点数据编码中,对阶码所代表的指数值的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一个常数,不用代码暗示.机器零:浮点数据编码中,阶码和尾数为全0时代表的0值.上溢:指数据的绝对值太年夜,以至年夜于数据编码所能暗示的数据范围.规格化数:浮点数据编码中,为使浮点数具有唯一的暗示方式所作的规定,规定尾数部份用纯小数形式给出,而且尾数的绝对值应年夜于1/R,即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不为零.海明距离:在信息编码中,两个合法代码对应位上编码分歧的位数.冯诺依曼舍入法:浮点数据的一种舍入方法,在截去过剩位时,将剩下数据的最低位置 1.检错码:能够发现某些毛病或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编码.纠错码:能够发现某些毛病并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编码.海明码:一种纠错码,能检测出2位错,并能纠正1位错.循环码:一种纠错码,其合法码字移动任意位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合法码字.桶形移位器:一种移位电路,具有移2位、移4位和移8位等功能.RAM:随机访问存储器,能够快速方便地访问任何地址中的内容,访问的速度与存储位置无关.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它采纳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D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它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EDO DRAM:增强数据输出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纳快速页面访问模式,并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PROM: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一次.EPROM:可擦写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屡次.EEPROM: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快闪存储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与EEPROM类似,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相联存储器: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位有匹配电路,可用于cache中查找数据.多体交叉存储器:由多个相互自力、容量相同的存储体构成的存储器,每个存储体自力工作,读写把持重叠进行.访存局部性:CPU的访存规律,对存储空间的90%的访问局限于存储空间的10%的区域中,而另外10%的访问则分布在存储空间的其余90%的区域中.直接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只能映象到cache中的唯一一个指定块.全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每个主存块都可映象就任何cache块.组相联映象:cache 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将存储空间分成若干组,各组之间是直接映象,而组内各块之间则是全相联映象.全写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战略,写把持时将数据既写cache又写入主存.写回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战略,写cache时不写主存,而当cache数据被替换出去时才写回主存.虚拟存储器:在内存和外存间建立的条理体系,使得法式能够像访问主存储器一样访问外存储器,主要用于解决计算机中主存储器的容量问题.按写分配:cache不命中时的一种更新战略,写把持时把对应的数据块从主存调入cache.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分成段,段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并可以放年夜和缩小.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等分成固定容量的页,需要时装入内存.段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将存储空间按逻辑模块分段,每段又分成若干个页.块表:主存-cache地址映象机制,由查块表判定主存地址的存储单位是否在cache中以及在cache中的位置.页表:页式虚存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个页的主存页号、装入位和访问方式等.段表:段式虚存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个段的基址、段长、装入位和访问方式等.固件:固化在硬件中(如写入ROM)的固定不变的经常使用软件.助记符:汇编语言中采纳的比力容易记忆的文字符号,暗示指令中的把持码和把持数.伪指令:汇编语言法式中提供的有关该法式装入内存中的位置的信息,暗示法式段和数据段开始的信息以及暗示法式结束的信息等,它们其实不转成二进制的机器指令.寻址方式:对指令的地址码进行编码,以形成把持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的方式.年夜数端:高位数据和低位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次第,将多字数据的最低字节存储在最年夜地址位置.小数端:高位数据和低位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次第,将多字数据的最低字节存储在最小地址位置.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相对转移:一种形成转移目标地址的方式,转移指令的目标指令地址是由PC寄存器的值加上一个偏移量形成的.绝对转移:一种形成转移目标地址的方式,转移指令的目标指令地址是由有效地址直接指定,与PC寄存器的内容无关.条件转移:一种转移指令类型,根据计算机中的状态决定是否转移.无条件转移:一种转移指令类型,不论状态如何,一律进行转移把持.指令格式:是计算机指令编码的格式,指定指令中编码字段的个数、各个字段的位数以及各个字段的编码方式.指令周期:从一条指令的启动到下一条指令的启动的间隔时间.机器周期:指令执行中每一步把持所需的时间.指令仿真:通过改变微法式实现分歧机器指令系统的方式,使得在一种计算机上运行另一种计算机的指令代码.指令模拟:在一种计算机上用软件来解释执行另一台计算机的指令.硬连线逻辑:一种控制逻辑,用一个时序电路发生时间控制信号,采纳组合逻辑电路实现各种控制功能.微法式: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法式,由微指令组成.微指令: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把持控制部份和顺序控制部份.微地址:微指令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存储地址.水平型微指令:一次能界说并执行多个并行把持把持控制信号的指令.垂直型微指令:一种微指令类型,设置微把持码字码,采纳微把持码编码法,由微把持码规定微指令的功能.控制存储器:微法式型控制器中存储微指令的存储器,通常是ROM.为什么用二进制?答:容易用数据电路暗示,数据运算和存储方式简单,是高效的数据暗示方式.运算器中有哪些寄存器?答:寄存器是运算器中临时寄存数据的的部件.运算器中有存储数据的寄存器,寄存一些中间运算结果等.保管指令的寄存器、运算状态的寄存器,保管存储器地址的寄存器.如何区分ASCII代码和汉字编码?答:ASCII代码是7位的代码,在存储时可以在它前面增加一位形成8位的代码,增加的位用0暗示是ASCII码,1暗示是汉字编码.为什么虚拟存储器中,页面的年夜小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年夜?答:当页面小时,平均页内剩余空间较少,可节省存储空间,但页表增年夜,页面太小时不能充沛利用访存的空间局部性提高命中率;当页面年夜时,可减少页表空间,但平均页内剩余空间较年夜,浪费较多存储空间,页面太年夜还使页面调入调出时间较长.基址寻址方式和变址寻址方式有什么优点?答:基址寻址方式用于法式定位,,可使法式装内存分歧的位置运行,只要相应地改变基址寄存器的值.基址寻址还支持虚存管理,以实现段式虚拟存储器.变址寻址方式适合于对一组数据进行访问,这时在访问了一个数据元素之后,只要改变变址寄存器的值,该指令就可形成另一个数据元素的地址.中央处置器有哪些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部件构成?答:基本功能(1)指令控制.即对法式运行的控制,保证指令序列的的执行结果的正确性.(2)把持控制.即指令内把持步伐的控制,控制把持步伐的实施.(3)数据运算.即对数据进行算术运行和逻辑运算.(4)异常处置和中断处置.如处置运算中的溢出等毛病情况以及处置外部设备的服务请求等.中央处置器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份构成,另外在CPU中有多种寄存器,寄存器与运算之间传递信息的线路称为数据通路.微指令编码有哪三种方式?微指令格式有哪几种?微法式控制有哪些特点?答:微指令编码方式有三种:直接暗示法、编码暗示法、混合暗示法.微指令的格式年夜体分成两类: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水平型微指令又分为三种:全水平型微指令、字段编码的水平型微指令、直接和编码相混合的水平型微指令.微法式的控制器具有规整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的优点,可实现复杂指令的把持控制,使得在计算机中可以较方便地增加和修改指令,甚至可以实现其他计算机的指令.猝发传输方式:在一个总线周期内传输存储地址连续的多个数据字的总线传输方式四边缘协议:全互锁的总线通信同步方式,就绪信号和应答信号在上升边缘和下降边缘都是触发边缘.波特率:码元传输率,每秒钟通过信道的码元数.比特率:信息位传输率,每秒钟通过信道的有效信息量.位时间:码元时间,即传输一位码元所需要的时间,波特率的倒数.UAPT: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一种典范的集成电路异步串行接口电路.主设备:负责在总线上数据传输的设备,如中央控制器、DMA控制器等.从设备:总线上具有对地址线,控制信号线进行译码的功能和与主设备传输数据功能的设备.总线事务:总线把持的请求主方与响应方之间的一次通信.总线协议:总线通信同步方式规则,规定实现总线数传输的按时规则.菊花链方式:各申请总线的设备合用一条总线作为请求信号线,而总线控制设备的响应信号线则串接在各设备间.自力请求方式:集中式总线判决方式之一,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自力的总线请求信送到总线控制器,控制器也给各设备分别发送一个总线响应信号.计数器按时查询方式:集中式总线判决方式之一,设备要求使用总线时通过一条公用请求线发出,总线控制器按计数器的值对各设备进行查询.系统总线:处置器总线,连接处置器和方存是计算机系统的主干线.信息之前要恢复到零电流.不归零制: 一种磁盘信息记录方式,磁头线圈上始终有电流,正向电射到纸上.绘图机:计算机图形输出设备,主要用于工程图纸的输出.数字化仪:一种二维坐标输入系统,主要用于输入工程图,包括一个游标和一个图形板.触摸屏:一种具有触摸式输入功能显示屏式者附加在显示屏上的输入设备,用于输入屏幕位置信息,通常与屏幕菜单配合使用.扫描仪:一种图像输入设备,主要用与各类计算机静态图象的输入.音频识别:一个对音频信息提练和压缩的过程,如将语音信号转化成文字信息以便于计算机的存储和处置.音频合成:使计算机能够朗读文本或者演奏出音乐的过程,如将文字信息转化成语音信息,或者将MIDI数据文件转经成音乐信号.音效处置:改进音频设备输出效果的过程,分为三种类型:混响和延时处置;声音的回放效果;环绕声的处置.CD-ROM:计算机中只读型光盘的主要标准.WORM:写一次读屡次型光盘,可由用户一次性写放信息,写入后可以反复读取.CD-R:可写光盘,WORM型光盘的标准.EFM码:通道码,CD-ROM 中的一个14位的代码,暗示8位的数据.磁光盘:一种可擦写光盘,在激光的作用下将信息以磁化形式记录在光盘上.统一编址:一种外围设备的寻址方式,将输入输出设备中的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和内存单位一样看待,将它们和内存单位联合在一起编排地址.独自编址:一种外围设备的寻址方式,采纳专门的控制信号进行输入输出把持,内存的地址空间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地址空间是分开的.单级中断:简单的处置中断方法,在处亘个中断时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不响应另一个中断的请求,所以是单重中断.与多级中断对应,各和中断的优先级一样.多级中断:处置多重中断的方法,采纳按优先级的方法,在处置某级中断时,与它同级的中断或比它初级的中断请求不能中断它的处置,而比它优先级高的中断请求则能中断它的处置.中断屏蔽:在处置中断时阻止其他中断.DMA:直接存储器访问,一种高速输出方法.现场呵护:保管CPU的工作信息,如各寄存器的值.中断向量:由发出中断请求的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总线主意向CPU发出一个识别代码.自陷:由CPU的某种内部因素引起的内部中断.软件中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a9cd7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c.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1.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2.寻址方式: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
3.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4.指令字长:一个指令字中包含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5.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串二进制代码(存储字)6.MIPS——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7.指令——一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8.程序——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9.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10.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11.主频——CPU响应速度12.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周期数13.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14.CPU——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15.PC——程序计算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16.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17.CU——控制单元,执行指令,产生微操作18.ALU——运算单元,进行算数,逻辑运算19.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20.MQ——乘商寄存器21.X——操作数寄存器22.I/0——输入/输出接口23.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24.总线宽度——数据线的根数25.总线带宽——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26.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27.汉明码——有一位纠错能力的编码28.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29.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30.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31.接口: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32.端口:接口中的数据中转站33.DMA 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直接传输,传输过程本身不需CPU程序干预。
34.单级中断: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禁止所有其他外部中断。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8d7488ecfc789eb162dc879.png)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ccdb733ee06eff9aef8070a.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数字计算机:一种能存储程序,能自动、连续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的快速工具。
硬件:指组成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实体,如CPU、存储器、I/O设备等。
软件:泛指各类程序、文档等。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部件。
主存储器:位于主机内部,用来存放CPU需要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外存储器:位于主机外部,用来存放大量的需要联机保存、但CPU暂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外部设备:位于主机之外,与主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输入设备或输出设备。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包含两层含义,即用数字代码表示各种信息、用数字信号(电平、脉冲)表示数字代码。
存储程序工作方式:事先编制程序,事先存储程序,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用信号的某些参数模拟信息。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断续变化的电信号,依靠彼此离散的多位信号的组合表示信息。
脉冲信号:在时间上离散的电信号,利用脉冲的有、无表示不同的状态。
电平信号:在空间上离散的电信号,利用信号电平的高、低表示不同的状态。
系统软件:为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良好运行而设置的基础软件。
应用软件:用户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中为解决各类问题而编写的软件。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运行的核心软件,为用户提供软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
语言处理程序:将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一类系统软件,包括各种解释程序、编译程序、汇编程序。
物理机:指能够执行机器语言程序的实际计算机。
虚拟机:能通过配置软件,扩充机器功能后所形成的计算机。
总线: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的信息传送线路。
数据通路宽度:指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送的数据位数。
数据传输率:指数据总线每秒传送的数据量。
接口:泛指两个部件的交接部分。
通道:能够执行专用的通道指令,用来管理I/O操作的控制部件。
字节:8位二进制代码称为1字节。
字长:一般指参加一次定点运算的操作数的位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术语大全
![计算机组成原理术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c37dc29cfc789eb172dc83e.png)
概念题:(第一章)1、主机:主机中包含了除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所有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同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构成。
4、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衡量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23、主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2ea7f8671fe910ef12df882.png)
1. 微程序---实现一条指令功能的微指令序列3. DMA---直接存储器存取4. LRU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5. 虚拟存储器---用外存作为内存的后备,使计算机可以执行大于实际内存空间的程序1. 相联存储器--—-按内容定址的存储器,即CAM2. 中断嵌套—---高优先级的中断源打断正在执行的低优先级的中断服务程序3. 隐含寻址—---操作数地址隐含在操作码中4. 先行进位—---向高位的进行完全由参加运算的数据和最低位的进位决定5. 中断向量—---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1.pc----是程序计数器,保存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2.ir-----是指令寄存器,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3.加速比-----是不用流水线所花的时间与用流水线所花的时间之比。
4.在机器的一个cpu周期中,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构成一条微指令。
5.刷新周期----是指上一次对整个存储器刷新结束到下一次对整个存储器全部刷新一遍之间的时间。
1. 位扩展--—在单个存储芯片达不到存储器要求的宽度(位数)时,用多个芯片来扩展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
2. 总线带宽--—总线本身所能达到的最高传输率,单位是兆字节每秒(MB/s)3. 存储密度—--分道密度和位密度,道密度是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道/ 位密度---是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位/英寸4. 互斥性微命令----—不能在同时或不能在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5.多级中断--—多个中断源按各中断事件的轻重缓急程序不同而分成若干个级别,每一中断级别分配一个优先权。
一般而言,优先权高的中断源可以打断优先权低的中断服务程序,以实现嵌套方式进行工作。
1.字扩展----在单个存储芯片达不到存储器要求单元数时,用多个芯片来扩展单元数2.相容性微操作-----能在同时或在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3.位密度—---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位/英寸单级中断—---无论是多少个中断源,同属一个级别,当响应某一中断请求时,执行该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直到服务结束才响应新的中断请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a15282ded630b1c59eeb5fb.png)
1.时钟周期节拍,时钟频率的倒数,机器基本操作的最小单位。
2.向量地址中断方式中由硬件产生向量地址,可由向量地址找到入口地址。
3.系统总线指CPU、主存、I/O(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按传输信息的不同,又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4.机器指令由0、1代码组成,能被机器直接识别。
机器指令可由有序微指令组成的微程序来解释,微指令也是由0、1代码组成,也能被机器直接识别。
5.超流水线(Super pipe lining)技术是将一些流水线寄存器插入到流水线段中,好比将流水线再分道,提高了原来流水线的速度,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一个功能部件被使用多次。
1.机器周期基准,存取周期。
2.周期挪用DMA方式中由DMA接口向CPU申请占用总线,占用一个存取周期。
3.双重分组跳跃进位n位全加器分成若干大组,大组内又分成若干小组,大组中小组的最高进位同时产生,大组与大组间的进位串行传送。
4.水平型微指令水平型微指令的特点是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的微命令。
从编码方式看,直接编码、字段直接编码、字段间接编码以及直接编码和字段直接和间接混合编码都属水平型微指令。
其中直接编码速度最快,字段编码要经过译码,故速度受影响。
5.超标量(Super scalar)技术是指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同时并发多条独立指令,即以并行操作方式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指令编译并执行,在一个时钟周期内需要多个功能部件。
1.微程序控制采用与存储程序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微操作命令序列的形成,将一条机器指令编写成一个微程序,每一个微程序包含若干条微指令,每一条指令包含一个或多个微操作命令。
2.存储器带宽每秒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单位可以用字/秒或字节/秒或位/秒来表示。
3.RISC RISC是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通过有限的指令条数简化处理器设计,已达到提高系统执行速度的目的。
4.中断隐指令及功能是在机器指令系统中没有的指令,它是CPU在中断周期内由硬件自动完成的一条指令,其功能包括保护程序断点、寻找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关中断等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fc4c1abfd0a79563c1e7212.png)
指令: 要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字长:字长是指计算机的CPU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精确度、功能和速度。
指令流、数据流:指令和数据统统放在内存中,从形式上看,它们都是二进制数码。
一般来讲,在取指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是指令流,它流向控制器;而执行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是数据流,它由内存流向运算器。
接口:接口部件在它动态联接的两个功能部件起着缓冲器和转换器的作用,以便实现信息传送SRAM:静态读写存储器,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EEPROM:电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并行存储器:采用时间或空间并行技术的存储器,提高CPU和主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双端口存储器,多体交叉存储器)相联存储器:不根据地址而是根据存储内容来进行存取的存储器多体交叉存储器:由多个相互独立、容量相同的存储体构成的并行存储器,每个存储体独立工作,读写操作重叠进行。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而采用的意向硬件技术。
规格化数:规格化数是浮点数的一种格式,要求尾数部分用纯小数表示,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不为零,以表示较多的有效数据,并使数据有惟一的浮点数编码。
上溢:两个正数相加,结果大于机器字长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下溢:两个负数相加,结果小于机器字长所能表示的最小负数全相联映像:将主存中的一个块和块的内容一起存入cache的行中,其中块地址存与cache 的标记部分中组相联映像: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将存储空间分成若干组,各组之间是直接映象,而组内各块之间则是全相联映象。
虚拟存储器:在内存与外存间建立的层次体系,使得程序能够像访问主存储器一样访问外部存储器,主要用于解决计算机中主存储器的容量问题。
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寻址方式:形成操作数或指令地址的方式,通常分为两类,即指令寻址方式和数据寻址方式;变址寻住:相对寻址:指令格式:是指令字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结构形式,通常由操作码字段和地址码字段组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 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5acb701eb91a37f1115c30.png)
名词解释:1、主机: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
主机中包含了除外围设备外所有的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具有数据处理,加工,中断和异常处理的功能3、主存:主存也叫内存。
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4、存储单元:存储单元是指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储存元集合。
5、存储元件:计算机中主存储器包括存储体M,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等,存储体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存储元件,每个存储元件能寄存一位二进制代码"0"或"1",存储元件又称为存储基元、存储元。
6、存储字:存储字是指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组合7、存储字长:存储器一次存取操作的最大位数。
8、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9、机器字长:是指计算机进行一次整数运算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整数运算即定点整数运算)。
10、指令字长:指令字长是指机器指令中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指令字长取决于从操作码的长度、操作数地址的长度和操作数地址的个数。
不同的指令的字长是不同的。
11、PC:程序计数器,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程序计数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12、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用于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13、CU:控制单元,执行命令,产生微操作14、ALU:运算器又称之为算术逻辑单元。
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单元,进行算术,逻辑运算15、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16、MQ:乘商寄存器17、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18、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19、I/O:输入/输出接口20、MIPS:一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名词解释:1、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2、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多个系统功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e8a4f45e518964bcf847c75.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硬件:实际存在的计算机物理装置。
软件:计算机中供用户使用的各种程序与文档(资料)。
系统软件:包括OS和各种语言的编译程序。
负责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各类用户为满足各自的需要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主机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运算。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等构成。
外围设备:指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设备。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主存储器:计算机主机内部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需要的程序和数据,一般用速度较高的集成电路实现。
辅助存储器:计算机主机外部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运行时不常用的程序和数据,一般用成本低、容量大的设备(如磁盘)实现。
规格化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为使浮点数具有唯一的表示方式所做的规定,规定浮点数X的尾数用纯小数表示,要求1/R≤|X|<1,即小数第1位不为0.这种表示的浮点数称为规范化数。
冯.诺依曼舍入法:即恒置1法。
上溢:指数据的绝对值太大,以至大于数据编码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
下溢:指数据的绝对值太小,以至小于数据编码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
尾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数据有效值的代码。
指令: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寻址:寻找操作数的地址。
寻址方式:确定指令中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
间接寻址:指令中所给的地址不是操作数的地址,而是存放操作数地址的M-M的单元地址。
立即寻址:指令直接给出操作数本身,这种寻址方式又称立即数。
相对转移:一种形式转移目标地址的方式,转移指令的目标指令地址是由PC寄存器的值加上一个偏移量形式的。
绝对转移:一种形式转移目标地址的方式,转移指令的目标指令地址是由有效地址直接指定,与PC 寄存器的内容无关。
堆栈:是按先进后出(或后进现出)顺序进行访问的存储区。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30173fdb915f804d2a16c1cc.png)
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部件,运算部件,存储部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指令的执行。
2.ALU:对数据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处理的部件。
3.数据通路:由操作元件和存储元件通过总线或分散方式连接而成的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传送的路径。
4.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规定各个部件在何时做什么动作来控制数据的流动。
5.主存:存放指令和数据,并能由中央处理器(CPU)直接随机存取。
6.ISA:指令集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与系统软件之间的接口。
指令系统是核心部分,还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的定义,寄存器设计,I/O空间编址,数据传输方式,中断结构等。
7•响应时间:作业从开始提交到完成的时间,包括CPU执行时间,等待I/O 的时间,系统运行其他用户程序的时间,以及操作系统运行时间。
8. CPU执行时间:CPU真正用于程序执行的时间。
包括用户CPU时间(执行用户程序代码的时间)和系统CPU时间(为了执行用户代码而需要CPU 运行操作系统的时间)简答题:1.冯诺依曼计算机由那几部分组成,主要思想:①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件组成。
②各基本部件的功能是:存储器不仅能存放数据,而且也能存放指令,形式上两者没有区别,但计算机应能区分数据还是指令;控制器应能自动执行指令;运算器应能进行加/减/乘/除四种基本算术运算,并且也能进行一些逻辑运算和附加运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主机进行通信。
③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方式。
2.从源程序到可执行程序的过程:第二章名词解释:1.定点数:计算机中小数点固定在最左(或右)边的数2.汉字输入码:汉字用相应按键的组合进行编码表示3.汉字内码:计算机内部进行汉字存储,查找,传输和处理而采用的存储方式,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内码4.大端方式:数据字的最低有效字节存放在大地址单元中5.边界对齐:要求数据的地址是相应的边界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部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a4c879fa524de518964b7d2f.png)
黄色标记的为重要内容1.快速缓冲存储器:一种存取速度快容量小的半导体存储器2.指令字长:指机器指令中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指令字长取决于操作码的长度,操作数地址的长度和操作数地址的个数,不同的指令自长是不同的3.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存储器存取的数据量4.微程序控制:把指令执行所需要的所有控制信号存放在控制存储器中,需要时从这个存储器中读取5.RISC:RISC是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通过有限的指令条数简化处理器设计,已达到提高系统执行速度的目的。
6.机器字长: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位数7.总线:计算机内各种部件传送信息的线路8.内部总线: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和运算器相连接的总线9.系统总线:CPU与各高速硬件相连接的总线10.IO总线:中低速IO设备之间联系的总线11.指令流水:指令流水线是为提高处理器执行指令的效率,把一条指令的操作分成多个细小的步骤,每个步骤由专门的电路完成的方式。
12.寻址方式:处理器根据指令中给出的地址信息来寻找物理地址的方式。
13.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是从取值到分析指令到执行指令所需要的全部时间14.机器周期: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的最短时间来表示指令周期,其中包含了多个时钟周期13.时钟周期:计算机中最基本,最小的时间单位14.CPU包括那几个工作周期,每个工作周期作用取指周期是为了取指令间址周期是为了取有效地址执行周期是为了取操作数中断周期是为了保存程序断点15.直接寻址:指令的地址码部分给出的就是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16.间接寻址:指令的地址码部分给出的是存放操作数的地址或者指令的地址17.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存储容量:存储器能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存取时间:存储器进行一次读写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存储周期:连续两次读写操作之间的间隔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存储器读取的数据量18.流水CPU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相关,数据相关和控制相关19.外设大致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设备,数据通讯设备和过程控制设备20.寻址方式分为顺序寻址和跳跃寻址:顺序寻址下条指令由程序计数器给出跳跃寻址下条惠玲由本条指令给出21.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微程序机器级(逻辑电路级),一般语言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22.23.集中式总线仲裁三种方式: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独立请求查询方式24.CPU如何区分指令和数据:从时间上来讲,存取指令发生在第一个CPU周期中,即发生在取指令阶段,而存取数据发生在执行指令阶段,从空间上来讲,如果取出来的是指令,那么它将送往指令寄存器,如果是数据,那么将送往运算器25.26.27.冯诺依曼结构:将解题程序(指令序列)放置存储器中称为存储程序,而控制器依据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计算机叫做程序控制,存储程序并且按照地址顺序执行28.主存储器: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的大量程序和数据29.外存储器:存储容量大,位成本低,通常用来存放系统程序和大型数据文件及数据库30.SRAM存取速度快,但是存储容量不如DRAM31.CPU的四方面基本功能: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38e3c38d172ded630b1cb68e.png)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复杂系统硬件: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软件:计算机程序、过程、规则及与这些程序、过程、规则有关的文档,以及从属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存储程序:计算机的用途和硬件完全分离。
硬件采用固定逻辑提供某些固定不变的功能。
通过编制不同的过程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主机:将一系列硬件都安装在一个机箱内部的机架上,机箱及其上硬件被统称为主机虚拟机:通过解释和翻译,使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仅看到软件界面而不必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主存储器:主板上可以被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断电或关机后其上的数据会消失辅助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断电或关机后不会令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消失的存储介质透明性:下一层机器的属性在上一层机器的程序员看来是透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客观上存在的事务或属性,从某个角度去看好像是不存在的吞吐率:指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响应时间:指用户在输入命令或数据后到得到第一个结果的时间间隔软件兼容性:分为向上(下)兼容和向前(后)兼容。
向上(下)兼容:为某档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更高(低)档的机器上。
向前(后)兼容:为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早(晚)投入市场的相同型号机器上可伸缩性:指一个计算机系统能够在保持软件兼容性的同时,不仅可以通过向上扩展性能和功能,还能通过向下收缩来降低价格C/S模式: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网络上的计算机根据所担当角色不同被分为客户机或服务器。
客户机提出请求,接受结果不做太多运算,服务器接受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
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机器属性,即机器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结构的逻辑实现,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物理实现,一种计算机组成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成的基础主存:又称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辅存:又称外存,CPU不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相关联存储器:也称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是通过存储内容的片段来访问的存储器易失性:在电源关闭时不能保存数据的性质随机访问的存储器:分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周期均等顺讯访问存储器:存储单元的访问周期随其地址的增大而增加的存储器访问时间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开始到存储器发出完成信号的时间间隔访问周期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操作开始到下一个存储器操作能够开始的最小时间间隔双口RAM:是在一个SRAM存储器上具有两套完全独立的数据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线,并允许两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对该存储器进行随机性访问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对一小块聚集的指令或数据的访问只会持续一段时间。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61a5ef9ad51f01dc281f198.png)
名词解释: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位数有关。
存储字长:计算机进行寻址的基本单位长度,一般取决于数据线的长度。
系统总线:连接CPU、主存、I/O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总线宽度:通常指数据总线的根数。
总线带宽:总数的数据传输率,指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
总线传输周期:总线完成一次完整而可靠的传输所需时间。
存储时间:仅指完成一次操作的时间。
存储周期:包含操作时间,还包含操作后线路的恢复时间。
指令周期:取出并执行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机器周期:在同步控制的机器中,执行指令周期中一步相对完整的操作所需时间。
时钟周期:节拍,时钟频率的倒数,及其基本操作的最小单位。
指令流水:将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成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由一个独立的功能部件来完成,指令在各子过程练成的线路上连续流动。
超流水线:超流水线技术是将一些流水线寄存器插入到流水线段中,好比流水线再分道,提高了原来流水线的速度,在一个时钟周内一个功能部件被使用多次。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指令或输出结果的数量。
Cache工作原理:当CPU发出读请求时,如果Cache命中,就直接对Cache进行读操作,与主存无关;如果Cache不命中,则仍需访问主存,并把该块信息一次从主存调入Cache内,若此时Cache已满,则需要根据某种替换算法,用这个块替换Cache中原来的某块信息。
微指令: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中,由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所执行的一组微操作。
20140617整理的: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位数有关。
超标量技术:P356指在每个周期内可同时并发多条独立指令,即以并行操作方式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指令编译并执行。
存取周期:RISC:P326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中断向量地址:存取时间:存储器带宽:P74 与存取周期密切相关的指标为存储器带宽,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存储器存取的信息量。
寻址方式:P310 寻址方式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它与硬件结构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138f013f12d2af90242e6e1.png)
摩尔定律:对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性能和价格等发展趋势的预测,其主要内容是:成集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主存: 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称为节拍周期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多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
字长:运算器一次运算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存储容量: 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信息的总量。
CPI:指执行每条指令所需要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MIPS:用每秒钟执行完成的指令数量作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指标,该指标以每秒钟完成的百万指令数作为单位。
CPU时间:计算某个任务时CPU实际消耗的时间,也即CPU真正花费在某程序上的时间。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由多级构成,一般分成5级,由低到高分别是:微程序设计级,机器语言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
基准测试程序:把应用程序中使用频度最高的那那些核心程序作为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标准程序。
软/硬件功能的等价性:从逻辑功能的角度来看,硬件和软件在完成某项功能上是相同的,称为软/硬件功能是等价的,如浮点运算既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专门的硬件实现。
固件:是一种软件的固化,其目的是为了加快软件的执行速度。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靠性定义的要素是三个“规定”:“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系统自使用以来到第一次出故障的时间间隔的期望值。
MTTR: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可用性:指系统在任意时刻可使用的概率,可根据MTTF、MTTR和MTBF等指标计算处系统的可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术语大全(一)概念题:(第一章)1、主机:主机中包含了除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所有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同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构成。
4、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衡量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23、主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24、辅存:一般通过输入输出部件连接到主存储器的外围设备,成本低,存储时间长。
25、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它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26、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2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9、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立即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30、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
31、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32、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从存储器流向控制器。
33、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数据序列。
存在于运算器与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
一、计算机的五个基本功能部件输入设备、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存储器、运算单元和输出设备。
这些部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
输入设备用于接收外界信息,输出设备将计算的结果从计算机中输出,控制器完成操作步骤的控制和协调,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运算器则是完成计算工作的部件。
二、计算机中采用什么计数器?为什么?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因为二进制可以很容易的用数据电路表示,数据的运算和存储方式简单,是高效的数据表示方式。
三、为什么说系统软件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计算机硬件的工作需要由系统软件控制。
计算机如果没有系统软件就无法工作,因为应用软件的输入、存储、装入和运行都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用户向计算机发出的操作命令也需要由系统软件来执行。
四、软件与硬件之间有什么关系?软件和硬件在逻辑上是等效的,其区别在于速度、成本、可靠性、存储容量、变更周期等因素。
一般而言,用硬件实现的功能具有较高的执行速度,但同时成本也相对较高,而且硬件不易改变,灵活性差。
硬件是基础,通常实现一些最基本的系统功能,软件则实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作为硬件的扩充。
概念题:(第二章)1、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2代表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2、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上加1。
3、反码:带符号数据的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
4、移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符号位用1表示正,0表示负,其余位与补码相同。
5、阶码: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代码。
6、尾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数据有效值的代码。
7、基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对阶码所代表的指数值的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一个常数,不用代码表示。
8、机器零:在浮点数据编码中,阶码和尾数都全为0时代表的0值。
9、上溢:指数的绝对值太大,以至大于数据编码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
10、下溢:指数的绝对值太小,以至小于数据编码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
11、规格化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为使浮点数具有唯一的表示方式所作的规定,规定尾数部分用纯小数形式给出,而且尾数的绝对值应大于1/R,即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不为零。
12、Booth算法:一种带符号数乘法,它采用相加和相减的操作计算补码数据的乘积。
13、海明距离:在信息编码中,两个合法代码对应位上编码不同的位数。
14、冯.诺依曼舍入法:浮点数据的一种舍入方法,在截去多余位时,将剩下数据的最低位置1。
15、检错码:能够发现某些错误或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数据编码。
16、纠错码:能够发现某些错误并且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数据编码。
17、海明码:一种常见的纠错码,能检测出两位错误,并能纠正一位错误。
18、循环码:一种纠错码,其合法码字移动任意位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合法码字。
概念题:(第三章)1、RAM:随机访问存储器,能够快速方便的访问地址中的内容,访问的速度与存储位置无关。
2、ROM:只读存储器,一种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3、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用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
4、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
5、EDO DRAM:增强数据输出动态随机访问存储,采用快速页面访问模式并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6、PROM: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一次。
7、EPROM:可擦写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多次。
靠紫外线激发浮置栅上的电荷以达到擦除的目的。
8、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的ROM,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9、SDRAM:同步型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在系统时钟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读写。
10、快闪存储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与EEPROM类似,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11、相联存储器: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是cache 中查找数据。
12、多体交叉存储器:由多个相互独立、容量相同的存储体构成的存储器,每个存储体独立工作,读写操作重叠进行。
13、访存局部性:CPU的一种存特性,对存储空间的90%的访问局限于存储空间的10%的区域中,而另外10%的访问则分布在90%的区域中。
14、直接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只能映象到cache中的唯一一个指定块。
15、全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可映象到任何cache块。
16、组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将存储空间分成若干组,各组之间用直接映象,组内各块之间用全相联映象。
17、全写法(写直达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将数据既写入cache又写入主存,但块更时不需要将调出的块写回主存。
18、写回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cache时不写主存,而当cache数据被替换出去时才写回主存。
19、按写分配:cache不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把对应的数据块从主存调入cache。
20、不按写分配:cache不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该地址的数据块不从主存调入cache。
一般写回法采用按写分配法,写直达法则采用不按写分配法。
21、虚拟存储器:在内存与外存间建立的层次体系,使得程序能够像访问主存储器一样访问外部存储器,主要用于解决计算机中主存储器的容量问题。
22、层次化存储体系:把各种不同存储容量、不同访问速度、不同成本的存储器件按层次构成多层的存储器,并通过软硬件的管理将其组成统一的整体,使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按层次分布在各种存储器件中。
23、访问 从启动访问存储器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
24、访问周期 从一次访问存储的操作到操作完成后可启动下一次操作的时间。
25、带宽:存储器在连续访问时的数据吞吐率。
26、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分成段,段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并可以放大或缩小。
27、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和实际存储空间等分成固定容量的页,需要是装入内存,各页可装入主存中不同的实际页面位置。
28、段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将存储空间逻辑模块分成段,每段又分成若干页。
29、块表:主存-cache地址映像机制,由查块表判定主存地址的存储单元是否在cache中以及在cache中的位置。
30、页表:页式虚拟存储器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个页的主存页号、装入位和访问方式等。
31、段表:段式虚拟存储器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个段的基地址、段长、装入位和访问方式等。
32、固件:固化在硬件中的固定不变的常用软件。
一、地址译码的方式有:单译码方式和双译码方式(行选通线又称字选通线,列选通线又称为位选通线)在单译码方式中的存储器中只用一个译码电路,将所有的地址信号转换成行选通信号,一一行内的各存储单元构成一个数据字的存储位置,适合于小容量的存储器芯片。
在双译码方式中,采用两个地址译码器,输入的地址信号分成两部分送到两个译码器中,分别产生行选通信号和列选通信号,行选取通和列选通都有效的存储单元被选中。
这种存储器芯片将一个数据字的同一位组织在一个阵列中,在多位的存储器芯片中就有多个这样的阵列,适合于容量较大的存储器芯片。
二、提高存储器工作速度的技术主要有芯片技术和结构技术芯片技术:(1)快速页式动态存储器(FPM DRAM)存储器的下一次访问可以利用上一次访问的行地址,这样就可以减少两次输入地址带来的访问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