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实验实训指导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在实习开始时间至实习结束时间,我参与了森林培育学的实习课程,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实习地点选在了具体实习地点,这里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实习初期,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实习区域的森林植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样地设置和样方调查,我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树种的分布、生长状况、林分结构等信息。
这让我明白了森林并非是简单的树木集合,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树种的搭配、密度的控制以及年龄结构的合理性都对森林的健康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种苗培育环节,我们参与了从种子采集、处理到播种、育苗的全过程。
种子采集时,需要仔细辨别成熟的种子,并选择健康、饱满的个体。
采集回来的种子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去杂、消毒、催芽等,以提高发芽率和幼苗的质量。
播种过程中,要注意播种的深度、密度以及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等条件,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和生长。
在育苗阶段,我们精心呵护幼苗,及时浇水、施肥、除草,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看着一颗颗幼苗茁壮成长,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造林实践是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不同的造林方法,如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等,并根据实际的地形、土壤和树种特点选择合适的造林方式。
在植苗造林时,要确保苗木的根系完整,栽植深度适中,并且要踩实土壤,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播种造林则需要注意种子的均匀分布和覆土的厚度。
分殖造林则要选择健康的母株和合适的繁殖材料。
森林抚育是保障森林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
我们参与了修枝、间伐和除草等抚育工作。
修枝可以改善树木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干形的培育。
间伐则是调整林分密度,去除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的树木,为保留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空间。
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竞争,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森林培育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产学一体、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开展
一
专业学 习结合 生产 实践 ,使 学生 了解 知识 的 同时得 到 相应 的生 产 实践 训 练 , 从 而更 好地 理 解所 学 知识 , 融 会 贯通 , 提 高实操 和应用 能力 , 切实 提高 了学 生 的综 合 素质 。 最终 课程 开发 围绕 典 型工作 任务 进行 [ 4 1 ,实现 教学 与生 产 实践 的对 接。 二、 开展 “ 产 学 一体 、 工学 结合 ” 教 学模 式 的优势 条件 我 院有 经 营面 积 1 1 3 6 h m z 的教学 实验 林 场 , 分 布 于校 园 四周 。 教学 实 验林 场支 持教 学和 科研 项 目的开 展 , 建有 教科 研试验地6 0 多块 , 面积上百公顷。 经过多年努力得到了中央 财政支 持 建成 了林 业专 业 职业教 育 实训基 地 ,包括 教 学实 验林场 、 广西森态规划设计有 限公司、 生物组培 中心 、 食用
菌厂 、 教学苗 圃等生 产性 实训 基地 , 形 成 了“ 校 中有企 , 企 中
、
教学相结合 , 合作育人 、 合作发展 , 充分发挥校企教育资源 , 通过项 目形式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 产学一体” 是一种基 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 , “ 工学结合 ”则是在 “ 产学一 体” 办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手段。 我院《 森林营造技术》 课程 实践 教学 的 实施 依托 学 院完善 的生 产性 实训 基 地l 引 , 以生 产 项 目为载体 , 实现“ 教、 学、 做” 相融合 。“ 产学一体 、 工学结 合” 教学模式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 首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 , 实现 教学 内容与 生产 项 目的对 接 。学生 在企 业 内开 展相 关 教学 活动 , 培养、 锻炼 学生 的技 术技 能 、 端 正工 作态 度 , 接 受 企业 文化 的熏 陶 , 锻 炼 吃苦 耐劳 的敬 业精 神 , 为 将来 就业 打
植苗造林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植树造林成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我国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林业技术人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植苗造林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掌握植苗造林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训内容1. 植苗造林基础知识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植苗造林的基本原理,包括苗木的选择、种植密度、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等,以及它们的生长习性、适应范围和造林技术。
2. 苗木选择与处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优质的苗木,包括树苗的年龄、生长状况、根系完整度等。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苗木的处理方法,如修剪、消毒、浸泡等,以确保苗木在造林过程中的成活率。
3. 土壤准备与施肥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准备,包括翻耕、平整、排水等,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施肥的种类、用量和方法,以确保苗木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4. 植苗技术在植苗技术方面,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栽植时间:春季和秋季是植苗造林的黄金时期,此时苗木生长旺盛,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2)栽植方法:根据苗木种类和生长习性,采用适宜的栽植方法,如坑植、穴植等。
(3)栽植深度: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颈与地面平齐为宜,避免过深或过浅。
(4)栽植密度:根据树种、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栽植密度,以保证树木间的通风透光。
5. 病虫害防治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病虫害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三、实训过程1. 实地考察在实训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处造林基地,了解了不同造林树种的生长状况和造林技术。
2. 理论学习随后,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学习了植苗造林的相关知识,为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
3. 实际操作在理论学习结束后,我们分组进行了实际操作。
森林环境实训报告
森林环境实训报告一、引言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森林环境,我们进行了森林环境实训。
本报告将对此次实训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二、实训目的1.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2.研究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3.分析森林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调节作用;4.探索森林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5.提出保护森林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三、实训过程1.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我们首先学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包括森林植被、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等。
同时,我们了解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氧气供应、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2.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在实训中,我们还学习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森林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对于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等,以促进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森林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我们还研究了森林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调节作用。
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发现森林的植被和土壤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起来。
因此,保护森林环境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4.森林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实训中,我们还分析了森林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我们发现,人类的过度砍伐和开发活动对森林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森林覆盖减少、土壤退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森林环境,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森林环境实训,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到了许多保护森林环境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形成了一份详细的实训报告,总结了森林环境实训的内容和成果。
五、结论与展望森林环境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森培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森林资源保护与培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森林资源管理、培育与利用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7月至9月在XX林业局的森培基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森林类型、分布、生长状况等;2. 学习森林培育技术,掌握森林抚育、造林、病虫害防治等实际操作技能;3. 了解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政策法规,提高法治意识;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森林资源调查在实习初期,我们首先进行了森林资源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森林的生长状况、分布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状况。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使用无人机进行遥感监测、使用样地调查法采集样方数据等方法,掌握了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
2. 森林培育技术在森林培育方面,我们学习了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1)造林技术:我们参观了苗圃,了解了苗木的选择、繁育、栽植等技术,并亲自参与了人工造林作业。
(2)抚育技术:我们学习了林分结构优化、施肥、修剪等抚育技术,并参与了林分抚育的实际操作。
(3)病虫害防治:我们学习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并参与了病虫害防治的实践。
3. 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政策法规,了解了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通过参观森林资源管理办公室,我们了解了森林资源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措施。
4. 团队协作与职业道德在实习期间,我们组成了一个实习小组,共同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
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沟通、协调、分工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接受了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实习体会与收获通过两个月的森培实习,我收获颇丰:1. 理论联系实际:实习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际操作技能的必要性。
关于森林环境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加深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解,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位于我国东北某地区的森林生态实验站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森林环境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森林生态调查和监测的基本方法。
3. 学习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一)森林生态系统概述实习伊始,我们首先聆听了专家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讲座。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森林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森林生态调查与监测1. 样地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样地调查的方法,包括样地布设、样地内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土壤取样等。
通过样地调查,我们掌握了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分布规律。
2. 动物调查:我们学习了使用红外相机、样方法等手段进行动物调查,了解了森林中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3. 土壤调查:通过土壤取样、分析,我们了解了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4. 环境监测:我们学习了使用气象仪器进行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监测,了解了森林环境的变化规律。
(三)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森林资源保护:我们学习了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措施和法规,了解了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和保护政策。
2. 森林可持续经营:我们学习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模式和关键技术,了解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义和前景。
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我们学习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类型和评价方法,了解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实习,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森林生态调查与监测方法、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造林学实习指导
造林学实习指导一、实习目的通过实地调查和模拟造林设计,加深对所学造林学理论和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应用实际问题和指导林业生产的能力,与林业实际工作接轨,做到学以致用。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围绕造林典型设计进行从造林地立地条件调查开始,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生物学原则和最大限度地满足造林目的原则,运用所掌握的造林学理论和技术,结合当地造林技术经验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编制出切实可行的配套的造林技术典型设计。
设计结果要求科学、先进、可行。
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幼林生长,缩短轮伐期,提高林木产品质量和其它森林有益效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三、设计内容本实习对造林典型设计的全部技术环节进行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设计名称,编号;2.立地条件类型和立地特征描述;3.树种的选择;4.密度、配置和混交方法;5.整地方式、时间及质量要求;6.造林方法;7.造林时间;8.种苗规格及用苗量;9.种植方法及质量要求;10.幼林抚育内容、方式、方法、时间、次数及质量要求;11.需采取的特殊土壤改良措施;12.各作业环节费用;13.造林图示。
四、设计步骤和方法本设计遵循如下步骤和方法。
1.立地条件调查采用全面踏查和土壤剖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⑪踏查:通过造林地全面踏查,了解并记载如下内容:①造林地地类分为荒山荒地、农耕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造林地、林冠下造林地、采矿迹地等。
②造林地的地形条件记载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因子,对造林地上的微立地类型、数量、分布进行目测并记载。
③造林地小气候特征结合造林地地形地势植被状况分析记载造林地光照条件、温湿度条件。
④前更幼树组成、数量及分布采用样方调查方法确定。
⑤地表植被状况灌木、杂草种类、频度、盖度,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进行。
记载具有指示意义的地表植被。
⑥可能的限制因子依位置、地形、地势、土壤、海拔、植被等分析造林地上是否存在如下限制因子:●干旱: 坡地上腹、山脊,坡度较大,土壤瘠薄,岩石裸露地段;●水湿:坡地下腹,谷地,坡度平缓或山地反坡地段;●霜害:空气流动不畅的沟谷地段,平缓坡地地表植被稀少地段;●风害:依地形分析是否位于风口;●雪害:依地形分析是否为冬季积雪地段;●啮齿类动物、牲畜、病虫害:依造林地位置分析牲畜活动,由地表植被受害症状分析病虫害种类及程度;●人类活动频度:依位置和造林地上的迹象分析人为活动;●作业难度:由地形、地势、海拔、位置、交通状况等分析。
造林设计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植树造林成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国土绿化水平的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了解造林设计的实际操作流程,我于XX年XX 月XX日至XX年XX月XX月在XX市林业部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造林设计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学习造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实习期间,我系统学习了造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造林设计原则、造林类型、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密度、造林方式、造林材料选择、造林工程规划等。
2. 参观实地造林工程为了更好地了解造林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我参观了多个正在进行的造林工程。
通过实地观察,我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造林方式、树种选择及造林效果。
3. 参与造林设计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XX市XX区域的造林设计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调查分析:对造林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土壤、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分析适宜的造林树种。
(2)设计规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造林设计方案,包括造林类型、树种选择、造林密度、造林方式等。
(3)编制施工图:根据设计方案,绘制造林施工图,明确施工步骤、施工材料及施工质量要求。
(4)现场指导:在造林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造林工程质量。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造林设计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增强实践能力: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造林设计实践,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创新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思考,不断提出创新性的造林设计方案,为我国造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本次造林设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造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 造林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合理选择树种,以达到最佳造林效果。
2. 造林设计要注重施工质量,确保造林工程质量。
3. 造林设计要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森林培育二实习报告
森林培育专业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森林培育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森林培育实习。
通过实习,我旨在了解森林培育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掌握森林培育的方法和技巧,并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贡献。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实习培训,学习了实习要求和安全知识,了解了实习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习前的理论学习,复习了森林培育相关的专业知识,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主要工作:(1)林木种子处理与播种:我学习了林木种子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掌握了播种的技术要领,参与了播种的实际操作。
(2)育苗与管理:我了解了苗圃的基本情况,学习了育苗的基本技术,参与了幼苗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
(3)造林设计与施工:我学习了造林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参与了造林施工的实际操作,包括挖坑、栽植、填土、浇水等。
(4)森林抚育与管理:我了解了森林抚育的基本方法,参与了幼林的抚育和管理工作,包括修剪、疏伐、施肥等。
3. 实习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播种时种子排列不整齐、造林设计中穴位位置不准确等。
面对这些困难,我通过请教老师和同事,不断实践和调整,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解决了问题。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森林培育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森林培育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实习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某些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对森林培育的全面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森林培育实习,我对森林培育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丰硕的收获。
森林环境技能训练
《森林环境》技能训练部分实训项目1 森林结构特征的观察一、实训目标通过本次实训,了解森林及林分的概念,熟悉森林结构特征的主要内容。
二、实训场所校园附近、公园等地。
三、实训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森林结构特征逐一进行现地观察。
四、实训备品与材料海拔仪、记录夹、笔记本、笔。
五、实训内容与方法(一)观察林木与孤立木分别观察记录林木和孤立木的特征,并作比较。
1.林木林木一般树干高大、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长,树冠较小,且多集中于树干上部。
2.孤立木孤立木一般树干粗矮尖削、树冠庞大,几乎分布在整个树干上、枝下高短。
(二)观察森林的结构特征选择某一林分对其主要结构特征进行观察记录:1.森林组成观察并能区分单纯林或混交林。
(1)单纯林(或称纯林)是指仅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森林。
在森林经营中常将虽有几个树种组成,但某一树种占绝对优势,其它树种所占比重不足一成的森林也称为单纯林。
(2)混交林是由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
2.森林的层次观察并能区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及层间植物层。
对乔木层进一步观察是单层林或复层林。
(1)乔木层由高大的乔木树种组成,位于森林群落的最上层,是森林的主体。
(2)灌木层处于乔木层以下,是所有灌木型木本植物的总称,包括灌木及生长不能达到乔木层高度的乔木,在林业上灌木层有时也被称为下木层。
(3)草本植物层位于灌木层之下,生长在森林的最下一层,覆盖在林地表面,包括地衣、苔藓在内的所有草本植物的总称。
3.森林的起源观察并能判别天然林或人工林。
(1)天然林是指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形成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不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通常没有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不均匀,没有规则的树种结构和比例,林下植物种类较多,林内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2)人工林是指人工植苗(包括植苗、分植、扦插)、直播(穴播或条播)或飞播方式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包括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森林培育学实践教程
森林培育学实践教程一、培育前期准备工作森林培育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林木生长与发育、土地肥力、水分和气候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森林培育之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森林土地的性质、水资源和气候特点等,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
这些调查可以为森林培育工作提供前期准备工作。
二、培育技术1、优化造林结构在进行森林培育的同时,需要根据地形、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确定最适宜的森林类型,并且通过植树造林等方法优化森林结构,使森林种植密度适宜,森林树种搭配合理,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调整间伐强度和周期间伐是指在保持森林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对生长缓慢或遭受病虫害的树木进行清除,以利于良性生长。
在进行森林间伐时,需要合理调整间伐强度和周期,以避免对森林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过度破坏。
3、施肥和保水对于不同类型的森林,需要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同时,要注意保护森林水源,防止林下水土流失和地表水污染,保障森林生态环境的持久稳定。
三、综合治理进行森林培育工作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对森林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向治理,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营和保护。
四、示范推广森林培育学实践教程不仅是为了培育优质森林,同时也是要提升全民林业知识普及率。
因此,需要对森林培育技术进行推广和示范,鼓励人们学习林业知识,提高森林保护意识和森林生态建设水平。
总之,森林培育学实践教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治理。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才能够更好地为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森培实验 (2)
森林培育实习报告一、目的意义通过本次实习了解扦插、嫁接、间伐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参观差远和银杏园了解农林复合经营的原理以及经营方法。
二、实习地点镇江苗圃基地扬子江林业三、实习内容1、参观苗圃扦插池:扦插池宽1.2m,长15m—20m,深度约1m。
一般种类使用的扦插基质要求疏松通气,不含未腐熟的有机质,也不要含盐类。
常用的有河沙、蛭石、珍珠岩、素沙土、砻糠灰和锯末等。
无论哪种基质都应干净、颗粒均匀、中等大小,插床内基质一般不要铺得太厚,否则不利于基质温度提高,影响生根。
在扦插的旁边都有浇灌系统,便于给插穗定期补水,帮助插穗及早生根。
2、杨树插穗制作以及扦插:在杨树苗圃地里,我们选取两年生的枝条,保证生理学上部有芽眼的条件下截取15cm—20cm长度的枝条制作成插穗准备硬枝扦插。
扦插的时候先将土地深翻,然后以一定的株行距进行扦插。
插穗只留芽眼部位在地面上。
完成后适当浇水保证土壤湿润。
3、嫁接:我们利用杨树练习了嫁接技术,主要采用劈接的方法。
首先截取嫁接苗,生理学的上部必须有活着的芽眼,将接穗下部用小刀削成楔形。
将砧木平均劈开,再将接穗插入,插入的时候切记要将二者的形成层对齐,最后用塑胶带绑扎,保证接口处密封。
4、杉木间伐抚育:我们在上山的过程中对坡下、坡中、坡上的土壤进行了材积和比较,发现山坡下的水土条件好的杉木长势比较良好。
对20左右的杉木进行带状间伐给林木生长更多空间,对于杉木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5、竹子的繁殖:竹子是典型的无性繁殖植物,利用竹子的地下走茎——竹鞭进行营养繁殖。
在一块苗圃地上种植几棵竹子或者埋入竹子的竹鞭,经过一定的时间便能够繁殖出一大类群的同种竹子。
6、茶园更新:茶园的更新主要采用的萌蘖更新的方法。
剪除茶树年老的枝条,待到第二年便能长出新的枝条以及上等的幼嫩的茶叶。
7、银杏和茶树复合经营:在一片土地上,银杏搭配茶树混合经营将大大增加了土地利用率。
在银杏的植株之间均匀地种植茶树,利用银杏的遮阴作用提供茶树隐蔽的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
高职《森林营造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施
建中, 实践 内容 由易到 难 、 由浅 入 深, 知识容 量 由少 到多 , 训项 目 实 由简单到 复杂 , 练场所 由校 内到 训
质训导 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支撑 建 设 , 建立 “ 内培外 引 、 企互 通 、 校 的实践教学 目标体 系 , 见图1 。
( ) 二 实践 教 学 内容 体 系 ” 践 构 三 实 教 学体 系
第二 阶段在林 业生产 一线 或
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 , 备造林 规划 具 设计 , 造林作业设计 , 组织 、 指导造
学 校实 习林场进行 , 通过参与或承
20 年 以来 , 06 甘肃林业 职业技 担退耕还林造林作业设 计 、 生态公
关 键词 森林 营造 技 术 ; 实践教 学体 系; 基本 技 能 ; 心 能 力 ; 核 综合 职 业能 力 中 图分 类 号 G 1. 文 献标 识 码 724 4 A 文章 编 号 10 — 29 2 1 0 — 0 6 0 0 8 3 1( 00)2 0 6 — 3
《 森林 营造 技术 》 是林业 技术 能力要求 , 取有效 的措施 , 实 线兼职教师共 同承担教学 , 以造林 采 对
2 1 年第 2 00 期 第 3 卷 l 总 60 0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0CAT 0NAL AND T 1 ECHNI CAL EDUC 1 AT 0N
No22 0 .,01
V031 】
Ge e a .0 n rlNo 6 0
高职《 森林营造技术》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施
第一 阶段在校 内进行 , 由校 内 “ 双师 ” 素质专职教师和林业生产一
育特色 , 培养适应生产 、 建设 、 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 。 和服务第一线 的高技能 、 应用型人
森林培育课程实习设计指导书
森林培育学课程实习设计指导书目录绪论 (1)第一篇森林培育实习指导 (1)第一部分种苗实习纲要 (2)第二部分造林学、经营学课程实习纲要 (3)第二篇森林培育课程设计 (7)第一部分苗圃课程设计 (7)第二部分造林规划设计 (23)第三部分抚育间伐规划设计 (28)第三篇森林培育学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导 (49)绪论《森林培育学课程实习设计指导书》是根据森林培育学的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及设计大纲而编写的。
共分三篇:第一篇为森林培育学实习指导;第二篇为森林培育学课程设计;第三篇为森林培育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导。
本指导书即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操作,又包括采用现代技术—CAD进行课程设计的手段,可供林学、园林专业学生实习、设计教材使用。
第一篇森林培育学实习指导森林培育学实习,是继理论课程教学之后的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实际,通过现场观察,亲自动手实践以及听取有关报告和指导,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森林培育学实习共分两个阶段,即种苗实习阶段;造林经营实习阶段。
第一部分种苗学实习纲要一、实习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现场参观或实地操作,系统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实习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环节来深化和巩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参加林业苗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学生在实习前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和有关资料,在实习中认真听取技术人员的讲解,实地进行参观和操作,同时作好笔记。
在实习结束后,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每人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二、实习场所、时间、学时安排1.实习场所:土们岭林场苗圃、吉林市北山种子库2.实习时间:课堂教学完成后进行实习.3.学时安排:第六学期三、基本内容:共分三部分1.种子贮藏、采购。
到种子库参观种子贮藏,听取技术人员讲解采购种子过程。
2.种子催芽与播种。
森林培育实习报告(共3篇)
森林培育实习报告(共3篇)森林培育实习报告(共3篇)第1篇:森林培育学实_报告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实_报告学生姓名:专业名称:林学年级:级学号:090402指导教师:冯金玲教师职称:讲师二O一二年十二月一、前言(一)、实_目的要求1、基本掌握造林绿化的工序,技术环节的实践知识,操作技能;综合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森林培育施工设计2、纪律:必须参加所有现场调查,现场考察,现场评估,独立完成实_报告。
(二)、计划安排1、时间:1.5周。
12月10日星期一(下午竹种园),星期二校内两山体调查,星期三灵石林场。
2、组织方式: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老师现场总介绍后,各小组独立调查;3、内业整理:星期一、星期四实_辅导4、实_报告:实_结束后完成(三)、实_内容1、造林地立地类型(立地级)评价表、造林效果调查与评价;主要树种生长效果(山地与校园、灵石林场)2、造林施工作业设计(灵石林场)3、林分改选设计校园内4、典型设计表5、园林绿化树种评价与选择(四)、外业实_方法1、观测、目估2、测定小班因子(标准地调查,样地调查,样圆调查等方法)树种组成、混交比例、造林密度半径3.26米、立地级、树高、胸径、冠幅等;3、竹林调查、造林地调查、杉木、湿地松调查4、后山台湾相思林改造城市森林、生态风景林5、校园绿化树种二、调查地区概况(一)福建农林大学两山及创业园竹园1社会经济概况:位置、范围、面积、劳力、人口、交道、工农业生产概况、林业生产比重福建农林大学位于福州西郊,面积2700多亩,交通方便,学校注重生态建设,有以观音湖、创业园等为主体的校园景观生态风景。
2自然概况:地形、气候、土壤、现有林情况农大南山海拔150m左右,北坡,坡度较缓,土壤为砖红性土壤,土层厚度50cm 左右,表土层厚20cm左右,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主要树种为人工种植樟树,密度过稀,可补植耐阴树种。
农大北山主要树种为台湾相思,包括少部分竹子,台湾相思长势良好,但密度过大,应适当间伐。
森林营造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探索森林营造的新方法和技术,提高森林营造的成效,我们开展了本次森林营造实验。
实验地点选择在我国某省的山区,实验时间为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
二、实验目的1. 探索不同造林方法对森林生长的影响;2. 评估不同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3. 研究森林营造过程中水分、养分等资源的利用效率;4. 优化森林营造技术,提高森林营造成效。
三、实验方法1. 造林方法:实验分为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两种方法。
人工造林采用穴播和条播两种方式,飞播造林采用飞机播种方式。
2. 树种选择:根据实验地点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了乡土树种杨树、柳树、刺槐等。
3. 水分管理:实验期间,对造林区域进行定期浇水,确保树木生长所需水分。
4. 养分管理:实验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施肥,以满足树木生长需求。
5. 数据采集:实验期间,对树木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树木高度、胸径、冠幅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造林方法对比人工造林与飞播造林在树木生长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人工造林树木生长速度较快,但成本较高;飞播造林成本较低,但树木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综合考虑,人工造林在保证树木生长速度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2. 树种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乡土树种杨树、柳树、刺槐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实验地点生长良好。
其中,杨树生长速度最快,柳树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3. 水分、养分利用效率实验期间,通过对造林区域的水分、养分进行监测,发现树木对水分、养分的利用效率较高。
在适宜的条件下,树木能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养分,保证生长需求。
4. 森林营造成效经过一年的实验,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区域树木生长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实验结果表明,本次森林营造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五、实验结论1. 人工造林与飞播造林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
2. 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实验地点生长良好。
森林环境实训报告
森林环境实训报告森林环境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森林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加强学生对森林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对森林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本次森林环境实训。
二、实训内容1. 森林植被调查:学生们分组进入森林,对森林植被进行调查和测量。
记录森林中各种植物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树木的高度、胸径等相关数据。
2. 野生动物观察:学生们观察森林中的野生动物。
通过望远镜、相机等工具记录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和行为习性等信息。
3. 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学生们了解森林资源的利用现状,包括木材、药材、食用植物等。
调查森林资源的开采率、恢复能力以及管理情况。
4.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学生们学习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并进行相关实地实践。
包括种植树木、疏伐枯枝、清理垃圾等活动,提高学生们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认识和重要性。
5. 森林火灾防控:学生们了解森林火灾引发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通过参与灭火演练和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学生们的森林火灾防控意识。
三、实训效果1. 增加学生对森林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地实践,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森林环境的生态系统以及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加深了对森林环境的关注。
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们参与了森林调查、观察野生动物、实施生态系统保护等实践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实训,学生们认识到保护森林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提高了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训总结和建议本次森林环境实训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了森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增强了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认识。
然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实训的内容和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建议学校在今后的实训中增加森林环境污染调查、生态旅游等相关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森林环境问题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林业技术专业森林营造岗位实习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点
林业技术专业森林营造岗位实习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点(一)实训目的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了解和掌握人工林营造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解决林业生产中遇到的森林营造和培育问题,同时能够掌握造林规划设计、造林工程项目管理及监理的方法、步骤和技术要点,并能组织、管理和指导生产和施工等,为解决森林营造技术问题和从事森林培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掌握以下能力:1.熟练掌握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和技术;2.掌握造林树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原理;3.掌握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施工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4.掌握主要林种营造技术。
(二)实训内容1.造林规划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方案的制订(1)外业在指定区域内设置标准地,调查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地质等因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调查;气候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的搜集。
(2)内业对立地因子进行整理分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作业设计方案以及相关的图、表文件的编写、绘制和校对工作。
2.造林树种选择根据林种对造林树种的基本要求及指定区域内适地适树的划分结果,对造林树种进行选择;根据合理结构和营造混交林的意义,选择种植点配置的方式,作到适地适树。
3.编制造林施工方案能够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造林的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树种、制订合理的树种配置方法、林分的营造,制订合理的林分经营管理措施,编制造林施工方案,并能够进行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模式的确定,进行农林复合经营工作。
准备苗木、组织劳力、工具等,为造林施工做好准备。
4.造林整地(1)全面整地全面整地是全部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式。
这种整地方式可以全部彻底地清除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和竹类,能显著地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也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或进行林粮间作。
此种方式费工多,投资大,易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
在施工中还会受到地形条件(如坡度)、环境状况(如石块、伐根、更新的幼树等)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全面整地适用于地势平坦的造林地,主要是草原、草地、滩涂、盐碱地以及无风蚀的固定沙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营造技术实验实训指导实验实训一林种特征调查一、目的:通过现场参观调查或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实训,培养学生正确分析不同林种特征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各类林种的正确识别。
二、材料用具不同林种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材料;不同林种的林地,小班档案资料等;调查记录表。
三、方法步骤㈠录象分析法:观看不同林种教学录象或多媒体课件,并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进行林种特征判别,并填写林种特征调查记录表,分析不同林种的各自特点,整理成实训报告。
㈡现场调查法:实地调查不同林种的现有林地,按照老师课堂所讲解的林种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并记录各林种的特点,整理成实训报告。
四、实验实训报告据实训调查,分析不同林种的特征,并以表格形式整理成实验实训报告。
林种特征分类表实验实训二划分立地条件类型一、目的: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有关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掌握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资料分析整理、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各项方法。
并能在老师指导下以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划分森林立地条件类型的整套工作。
二、材料用具以组为单位:皮尺、钢卷尺、工具包、钢铲、锄头、土壤袋等土壤、植被调查用品各1,指示剂、比色板、各种调查记载表、内业整理统计表等若干。
三、方法步骤㈠准备工作:1、资料收集:在调查前对调查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森林自然区划、水文、地质等资料进行收集。
2、物资的准备:外业所需的物品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如土壤调查的用品、植被调查的用品以及表格,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㈡外业工作:1、拟订调查线路,必要时可先作一次踏查,然后确定最后的工作路线,调查路线应尽量通过各种地形、土壤、植被。
2、调查的内容⑴调查点所在位置,调查记录林场、分场、名称、记载林班、小班等特征。
⑵地形——所属的大区地形(低山、丘陵、平原等),地形部位(山脊、山坡、山洼),坡向(东、南、东南……等),坡度。
⑶土壤调查:根据土壤调查的记载方法,标准地必须挖标准土壤剖面,并按土壤剖面的发生层分层,调查记载以下内容:①厚度——每层厚度②颜色③湿度——分干、潮、润、湿、极湿。
④机械组成: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
⑤石砾含量:⑥结构:屑状、粒状、核状、块状。
⑦结持力(坚实度、紧密度):极坚实、坚实、稍紧实、疏松。
⑧孔隙度:孔隙的大小和多少。
⑨侵入体和新生体:生物侵入体、机械侵入体(石砾、贝壳、木炭等)。
⑩:根系分布情况:草根盘结度、树木及灌木根系的多少。
⑷植被调查:①立木——应指出其起源(天然林、实生林、萌芽林……),组成,郁闭度,年龄、生长情况……天然更新情况。
②下木——记载下木的组成,郁闭度,分布特点,物候期。
③层外植物。
④草木植物——必须记载植物名称、多度、盖度、平均高度、分布情况等。
⑸林地经营措施的评价:在以上各项限记载完毕后,对所见到的采伐后造成的好的不良的后果,更新特点,付产利用情况,火灾、风、干旱等影响,病虫害,人类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结果等,进行评价。
㈢内业工作1、内业分析整理2、划分立地类型⑴寻找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依据的主导因子应是对树木生长影响大、且因子本身有较大差异的立地因子。
逐个分析海拔、坡度、地位、坡向等地形因子和土层厚度、表土层厚度、岩石性质、PH值等土壤因子对生活因子的影响,找出作用大的因子;然后从整个调查区的角度逐个分析这些因子本身是否有较大的差异,差异大者可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
⑵划分立地类型根据立地分类体系的要求,将主导因子进行分级和组合,组合成理论上的立地类型数。
再根据调查区的实际情况筛选掉不存在的立地类型,从而得出实际的立地类型数。
例:按福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标准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
1、首先据调查数据准确确定该地所属立地区域、立地区、立地亚区、立地小区。
2、准确确定该地海拔高。
(通过测定或查找地形图)3、据土壤调查和植被调查数据查福建省《立地分类系统》表,判断立地类型。
4、查相应立地亚区的立地质量等级表,评价立地质量等级。
5、填写立地类型划分调查记录表。
⑶归纳立地类型的特征根据调查的结果,按立地类型表的格式和要求描述各立地类型的地形特点、土壤特点、植被特点和包括那些林班、小班。
附立地条件类型调查记录表植被调查记载表附表2林班小班面积地点小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种类群落名称复盖度灌木草本植物种类群落形成的原因对植被处理意见调查员:年月日立地类型调查分类表附立地条件类型质量等级结论和建议实验实训三人工林与适地适树调查一、目的:通过实训,让学生熟悉人工林的基本情况,理解适地适树的直观含义,掌握人工林各项因子调查的技术方法。
并能用所获取数据正确分析人工林现状,提出其存在问题和今后经营建议。
二、材料用具皮尺、卡尺或小卷尺、铅笔、橡皮、测高器(或测干)、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等。
三、实习内容㈠现场参观:由所参观林场的负责同志介绍林场基本情况和历年造林情况(包括历年造林所用的造林方法及其结果)。
通过参观了解林场的概貌,总结过去所采用的方法及其结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1、人工林选择:本地各类林种及有代表性的主要造林树种。
2、记录及调查内容⑴调查地点∶林场名称、人工林所处林班、小班或小地名。
⑵立地条件∶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小地形等);植被(主要植物种类、覆盖度等);土壤(母岩类型、土壤类型、土壤剖面特征等)⑶造林历史∶整地(清理及整地类型、时间等);造林(树种、林龄、造林时间、造林方法、株行距、配置方式、树种组成、混交方法等);抚育(时间、具体措施等)。
⑷树木生长情况(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地蓄积)㈡调查:1、适地适树的调查:通过调查更进一步加深适地适树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印象,明确如何才能做到适地适树。
设置有代表性的标准地,要有一定面积或株数,视林地面积而定,调查项目如下表:适地适树标准地调查项目表附表5时间:年月日地点:四、实习报告:1、人工林参观实习报告。
报告应包括所参观人工林基本情况、对参观人工林自然条件的认识、对参观人工林的造林历史的评述以及总结过去造林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采取的对策。
2、填写适地适树调查表。
实验实训四确定造林密度及种植点配置一、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造林密度确定原则依据、种植点配置原则依据,掌握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密度确定技术方法、种植点配置技术方法。
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宜林小班的造林密度设计和种植点配置设计方案。
二、材料用具皮尺、卡尺或小卷尺、铅笔、橡皮、测高器(或测干)、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等。
三、实习内容㈠造林密度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认识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调查以设置标准地的方式进行,在不同密度的林分中设置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标准地应有代表性,要有一定面积,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用随机抽样调查一定株数,调查项目如下:造林密度调查表1 附表6造林密度调查表 2 附表7要有一定面积,调查项目主要是株行距、种植点位排列形式。
种植点配置调查表附表8况进行分析,以密度设计原则和种植点配置设计原则进行新方案设计。
四、实验报告1、据实训调查,分析现有林分造林密度及种植点配置是否适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以调查林分为造林地,请设计一套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方案。
方案应科学可行。
实验实训五树种混交设计一、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树种混交基本知识,掌握宜林小班树种混交设计技术方法。
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宜林小班的树种混交设计方案。
二、材料用具皮尺、钢卷尺、工具包、钢铲、锄头、土壤袋等土壤、植被调查用品各1,指示剂、比色板、橡皮、测高器(或测干)、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等。
三、实习内容㈠立地条件类型调查:选择宜林地,进行立地条件各因子调查,并进行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等级评价。
㈡现有混交林调查:设置有代表性的标准地,要有一定面积或株数,视林地面积而定,调查项目如下表:混交林调查项目表附表9调查人:记录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造林时间:立地条件:四、实验报告1、据实训调查,分析现有混交林林分生长状况、混交林设计措施是否适宜,种间关系是否合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以调查的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宜林地为基础,请设计不同的混交林技术方案,且方案应科学可行。
设计表如下:混交林调查设计表附表10设计者:设计时间:实验实训六造林整地一、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理解造林整地的作用,掌握造林整地的技术方法。
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造林整地挖穴的具体操作。
二、材料用具:镐、锹、测绳、皮尺、钢卷尺、宜林地等。
三、方法步骤㈠整地方式方法选择:整地前先正确分析造林地状况,然后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方法。
㈡整地规格整地规格参照理论教学相关内容及当地的实际经验来定,整地规格主要包括整地的深度、破土面的大小(长和宽)、破土断面的形状等。
㈢操作技术(以块状整地为例)1、穴状整地:破土面圆形、断面与坡面平行,穴径0.3~0.5米,深0.3米左右,外缘无埂。
2、山地块状整地:破土面成正方形或矩形,与坡面的断面水平或稍向内倾。
边长0.3~0.5米,也有1~2米。
3、鱼鳞坑整地:破土面半圆形,坑面低于坡面,呈水平或稍向内倾斜凹入。
一般沿等高线挖坑,先将表土堆放一边,再进行里切外垫,用心土做埂,埂高和宽各20~30厘米,然后回表土。
一般鱼鳞坑长径0.8~1.5米,短径0.5~1.0米,深0.3米以上。
4、高台整地:破土面多为正方形,台面高于地面0.2~0.3米,台面边长0.3~0.5米或1.0米。
㈣检查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1、符合设计的整地规格大小、深度及数量。
2、表心土分别放置,或表土松碎回坑,以利栽植和幼苗成活生长。
3、种植点、栽植穴中石块、草根等杂物清除干净,并有一定水土保持措施。
四、实习报告1、分析造林地清理与整地的意义、目的。
2、针对造林地具体状况说明你所选用的整地方法的可行性及操作过程。
实验实训七植苗栽植一、目的:通过实训,掌握植苗栽植的技术方法。
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植苗栽植的具体操作。
二、材料用具:苗木(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不同规格的苗木若干),锄、镐、锹、盛苗器、剪枝剪、水桶等。
三、方法步骤㈠裸根苗栽植1、苗木准备与运输:选用符合标准的苗木,并做好保护工作,尽量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
栽植前分别对苗木进行必要处理,如修剪部分枝、叶、根,浸水,打泥浆,截干等。
做到随起、随运、随处理、随栽植。
2、栽植方法⑴穴植法:栽植前先挖好穴,穴的大小、深浅应保证苗木根系在穴内舒展为准,并拣净穴内石块、草根等杂物,表心土分别堆放。
栽植时,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栽植技术,做到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土密接、方向正确。
⑵窄缝栽植法:栽植时先用锄头(镐)或植苗锹,在植苗点上作成楔形窄缝,并在末提出工具之前,把苗木直插缝内,略向上提动,使苗根舒展,然后提出锄头等工具,并在穴的一侧用土将窄缝穴挤实,使根土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