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第五章地貌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任务5 不良地质现象分析2

工程地质任务5  不良地质现象分析2

6、溶洞与岩溶堆积物
指地下水流沿可溶岩的层面、断层面、节理 面等进行溶蚀及侵蚀,形成近于水平或斜倾的大 型空洞。洞的形态多种多样。洞内常发育有石笋、 石钟乳和石柱等洞穴堆积。溶有重碳酸钙的岩溶 水,当温度压力改变时,可逸出CO2,产生 CaCO3的沉淀,形成石灰华。由洞顶渗水形成 的垂悬于洞顶的石灰华沉积,叫做石钟乳;渗水 滴至洞底,形成自下向上生长的沉积,叫做石笋; 当两者相连时,称为石柱。沿洞壁漫溢形成的形 似垂帘的堆积物,称为石幔。
(一)岩溶发育条件
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和结构。从岩石成分来看,
可溶性岩石基本上分为三类:碳酸盐岩(石灰岩、白 云岩等),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等),卤盐类岩石 (岩盐等)。质纯的厚层石灰岩要比含有泥质、炭质、 硅质等杂质的薄层灰岩溶蚀速度要快,而且岩溶形态 的规模也大。
漏斗
4、溶蚀洼地与岩溶盆地 ( 1 )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由许多相邻的漏斗不断扩大汇合
而成。其平面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由数百 米至一、二千米,周围常有溶蚀残丘、峰丛、 峰林,底部常有漏斗和落水洞。
( 2 )岩溶盆地。 是指岩溶地区的一些宽广平坦的盆地谷地。
5、峰林与峰丛 ( 1 )峰林。是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落水洞和竖井二者都是地表通向地下深处的通道, 常出现在漏斗、槽谷、溶蚀洼地和坡立谷的底部, 或河床的边缘,呈串珠状分布。
3、漏斗 是分布于地表及浅处的碟状或漏斗状 的洼地,由地表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并 伴随塌陷作用而形成。其直径和深度一 般由数米至数十米,底部常有落水洞与 地下溶洞相通,是最常见的地表岩溶形 态之一。
四、岩溶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 性岩石所进行的一种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剥蚀为 辅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称,又称 岩溶地貌。

工程地质 第5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地质 第5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I —— 水力坡度
断面1
断面2
Q O
h L
H1 H2
O’
A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二、地下水向集水建筑物运动的计算
基坑开挖时,流入 坑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如不及时排除,会使施 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 塌方,亦会降低地基的 承载力。施工排水可分 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 地下水位法两种。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4.2 4.2~8.4 8.4~16.8 16.8~25.2
>25.2
meq/L
<1.5 1.5~3.0 3.0~6.0 6.0~9.0
>9.0
mol/L
<7.5×10-4 7.5×104~1.5×108 1.5×10-3~3×10-3 3×10-3~4.5×10-3
>4.5×10-3
5.4地下水分类
1 岩土的空隙性
概念:将岩土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连通程度,以及分布 状况等性质统称为岩土的空隙性。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1 岩土的空隙性
意义: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其多少、大小及其分布规 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特点
分类: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
孔隙
裂隙
溶隙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5.1 概述
1 什么叫地下水
赋存和运移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指赋存于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 水层的水。
2 地下水的功能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不工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良程 地地
质质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现问 象题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课件--第五章---泥石流

工程地质学课件--第五章---泥石流
15
上午8时和9时34分,兰州军区工兵团成 功爆破堰塞湖的一个缺口,使水位下降 48厘米,为抢险救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 件。
16
§2 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 条件
地形条件 地质条件 气象水文条件
17
一、地形条件
泥石流总是发生在陡峻的山岳地区,一 般是顺着纵坡降较大的狭窄沟谷活动
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截至当日16时统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27人
死亡,76人受伤,近2000人失踪,紧急转移安 置4.5万人,倒塌房屋120余户300余间。
13
灾情统计
舟曲县“8-7”特大暴洪灾害受灾4496户、 20227人;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房屋 307户、5508间,其中农村民房235户, 城镇职工及居民住房72户;进水房屋 4189户、20945间,其中农村民房1503 户,城镇民房2686户;机关单位办公楼 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
在云南、四川的山区,受孟加拉湿热气团影响较强烈, 在西南季风控制下,夏秋多暴雨,降水历时短,强度 大。
如云南东川地区一次暴雨6h降水量180mm,最大降雨 强度达55mm/h,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型泥石流。
在东部地区则受太平洋暖湿气团影响,夏秋多台风和 热带风暴。1981年8号强台风侵袭东北,使辽宁老帽 山地区下了特大暴雨,6h降水量395mm,其中最大降 雨强度为116.5mm/h,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泥石流。
19
典型泥石流流域示意图
返回
2.泥石流流通区(中游)
泥石流流通区是泥石流搬运通过的地段, 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 峻,纵坡降较大,多陡坎和跌水。
泥石流物质进入本区后具极强的冲刷能 力,将沟床和沟壁上的土石冲刷下来携 走

工程地质学试题与答案【工程地质学教学教案】

工程地质学试题与答案【工程地质学教学教案】

工程地质学试题与答案【工程地质学教学教案】第一章:地质基础1.1 地质年代【问题】请简述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答案】地质年代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特征为无脊椎动物繁盛,陆地上无高等植物;中生代特征为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开始出现;新生代特征为哺乳动物和鸟类繁盛,陆地上出现高等植物。

1.2 地质构造【问题】请简要介绍地质构造的分类及其特征。

【答案】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

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特征为岩层弯曲但不断裂;断层特征为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评价2.1 工程地质调查【问题】请简述工程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案】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

2.2 工程地质评价【问题】请简要介绍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案】工程地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包括基于经验、专家系统和逻辑树等方法;定量评价包括数值模拟、概率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方法。

第三章:岩土工程特性3.1 岩土体的组成与结构【问题】请简要阐述岩土体的组成及其结构特征。

【答案】岩土体由岩石、土颗粒和水分组成。

其结构特征包括层状、碎块状、散体状等。

3.2 岩土体的工程性质【问题】请简述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包括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

影响因素有岩土体的成分、结构、应力历史等。

第四章:工程地质勘察方法4.1 地面勘察【问题】请简要介绍地面勘察的主要方法。

【答案】地面勘察方法包括地质调查、钻探、挖探、地球物理勘探等。

4.2 地下勘察【问题】请简要阐述地下勘察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案】地下勘察方法包括钻探、洞探、地球物理勘探等。

适用条件取决于地质条件、工程需求和勘察深度等。

第五章:工程地质测试与监测5.1 岩土体试验【问题】请简述岩土体试验的主要内容。

【答案】岩土体试验主要包括物理性质试验、力学性质试验、渗透性试验等。

5.2 工程地质监测【问题】请简要介绍工程地质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作用。

地貌与公路工程—山岭地貌(工程地质课件)

地貌与公路工程—山岭地貌(工程地质课件)

(3)单斜软弱型垭口:主要由页岩、千枚岩等易风化的软弱岩层构成。岩性松软,风化严重, 稳定性差,不宜深挖,否则须缓坡或防护。
垭口及其工程地质
2、剥蚀型垭口:以外力强烈剥蚀为主导因素形成,其形态特征与山体 地质结构无明显联系。特点是松散覆盖层很薄,基岩多半裸露。垭口 肥瘦和形态主要取决于岩性、气候及外力切割程度等因素。石灰岩等 构成的溶蚀性垭口也属此种,开挖路堑或隧道需注意溶洞的不利影响。
云南弥渡苴力河谷地貌
山岭地貌中的元磨公路
山岭地貌中的水麻高速
山岭地貌
2、山岭地貌的形态要素:山顶、山坡、山脚。 山顶呈长条状延伸时称山脊;相连的两山顶之间较低的山腰部分称为垭口,常成为公路翻越
山岭的选择部位。 其中:山顶的形状与岩性和地质构造等条件密切相关,可能呈现尖顶、圆顶和平顶。山脚主
要是由一些坡积裙、冲积堆、洪积扇及岩堆、滑坡体等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组成。
山地形体要素(图片来源:地球科学大辞典)
山岭地貌的类型
1、形态分类:按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来进行划分为高山、中山、低山
形态分类

山 山

中山
低山
绝对高度( m)
地貌的形态分类
相对高度( m)
平均 坡度(
°)
>3500
>1000
>25
3500-1000 1000-500
1000-500 500-200
小结: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山岭地貌的一些基础知识,重点学习了垭口、山坡 的工程地质知识,以及山岭地貌区公路路线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这 些知识、技能对于公路的建、管、养、安都有重要意义。
凹形坡:上部陡下部急剧变缓,坡脚界限很不明显。为地壳减速上升或坡顶破坏 坡麓堆积形成。凹形坡往往是古滑坡的滑动面或崩塌体的依附面,稳定 性比较差。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习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习题及答案
22、地震按其发生原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
23、按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4、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内容包括:(1)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2)不同工程地质场地的地震效应,(3)地震区建筑场地的选择,(4)防震抗震措施的工程地质论证,(5)为不同地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3、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土性条件,埋藏条件,动荷条件。
4、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现场试验,室内试验,经验对比,动力分析。
5、砂土液化的机理:在动力荷载作用之前,砂骨架承担全部外力,水 承受自身的压力即静水压力,此时砂层保持稳定。 但在动力荷载引起的剪力反复作用下,砂粒改变排 列状态产生滑移,由于作用时间短暂和排水不畅,饱 和砂土体积保持不变,应力将由砂骨架转移到水,引 起超孔隙水压力。多次循环振动使残余孔隙水压力 逐渐积累,有效应力相应降低。当孔隙水压力等于 总应力时,有效应力就变为零,无粘聚力的砂土完全 丧失强度,处于没有抵抗外荷能力的悬浮状态,产生了液化。
14、中国活断层的分类特征:我国的南西、西北和华北地区地应力强度高且集中,增长速率大,有较多的活断层分布。东部以N E和NNE走向的正断层和走滑正断层为主,西部则是以NW和NWW走向的走滑和逆冲—走滑断层为主
15、论述活断层的基本性质:继承性,反复性,错动速率,错动周期。
第五章
1、地震: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
(4)由水库水荷载引起。
3、简述水库诱发地震的机制?
答:水库地震的诱发机制是多因子的复杂过程,各种诱发作用既有时间先后差别,又有相互促进,互相联系。库区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库水的渗透和水库荷载的物理效能等因素发挥作用提供客观条件,水的渗透作用使岩石软化

第五章地质编图——第二节 工程地质图

第五章地质编图——第二节 工程地质图

第⼆节 ⼯程地质图⼀、1∶25000 ⼴州市⼯程地质分区图编图范围东⾄黄埔⼩径圩,西⾄流溪河沙贝,南⾄南漖、沥滘,北⾄钟落潭,⾯积约700 平⽅公⾥。

城建委勘测处根据该处和市设计院历年来完成的规划与⼯程勘察资料,于1960 年编制并分别于1964 年及1976 年修改补充完成。

按场地的地形起伏缓急、各种⼟层的⼯程地质性质、软弱⼟层的埋深及厚度、地下⽔位埋深以及建筑⼯程适宜程度等进⾏⼯程地质分区,各区以符号及颜⾊表⽰,分区条件见表5 -2 -1。

⼴州市⼯程地质分区条件表表5—2—1区亚区代号特征代号特征Ι完全适合建筑地区,地形平坦,⽆不良地质现象。

Ι a受压层主要为硬塑粘⼟、亚粘⼟,部份为密实粗中细砂,厚度在2~5⽶。

Ι b受压层主要为可塑粘⼟、粉⼟,部份为中密粗中细砂,厚度在2~5⽶,局部有淤泥,深度⼩于2⽶。

ΙΙ采取⼀般措施地区,如平整场地及基础处理ΙΙ a主要为淤泥、粉砂,部份为软塑粘⼟、亚粘⼟,深度⼤于6⽶,⼩于8⽶,局部地区在洪⽔以下。

ΙΙΙ需要专门⼯程措施,在安全洪⽔位以下,地质条件差,主要为淤泥、粉砂,部份为软塑粘⼟、亚粘⼟,深度⼤于8⽶。

由于编图依据勘察资料,测试数据少,孔距疏、孔深较浅,故仅供总体规划及场址选择参考。

⼆、1∶25000 ⼴州市航空遥感⼯程地质分区图⼯程地质分区图由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于1986 年完成。

编图范围东经113°10′~ 113°34′,北纬23°02′30″~ 23°13′40″,⾯积820 平⽅公⾥。

着重查明与城市规划、开发建设有指导和制约作⽤的⼯程地质条件与问题,即城市所在地的地壳稳定性、区内各地段的地基条件、施⼯条件及岩⼟体的稳定性等。

并在此基础上进⾏⼯程地质分区和建筑适宜性评价,进⽽从⼯程地质条件出发对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编图在航⽚、卫⽚地质解译的基础上综合区内⼤量地质、地震、物探、⽔⽂地质、⼯程地质等资料,经野外调查验证,和利⽤其他航空遥感地质系列图成果完成。

第五章不良地质条件

第五章不良地质条件
1.振动破坏效应
振动破坏效应是由地震力直接引起的建筑物破坏,一般包括 建筑物的水平滑动或晃动以及共振等。 在地震效应中这是主要的震害。 振动破坏效应包括惯性力破坏和共振破坏。
惯性力破坏
地震时,地震波在地壳表层和地面传播,使之产生瞬时振荡 和晃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也发生振动,当结构的振动超过 它的许可限度时将造成破坏,这就是惯性力破坏。
1200 1150
NO.3
NO.3 N5°--10°W/SW? 35°
N11°W/NE? 48° NO.2
N11°W/SW? 29° N11°W/SW? 34°
PD78°
PD80° N/W? 34°
N/W? 41°
NO.2
NO.1 PD14
NO.1
1100 1000
1000 m
索风营水电站2号危岩体
2.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 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
(二)影响斜坡稳定的因素
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内在因素包括斜坡的地 貌特征、岩土体性质、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岩体初始 应力等;外部因素包括水的作用、地震、岩体风化程度、 工程荷载条件及人为因素。内在因素对边坡的稳定性起控 制作用,外部因素起诱发破坏作用。
三、活断层对建筑物的影响
活断层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活断层的错动及其附近的变形直接影响跨越断层修建的建 筑物。如上面提到的唐山大地震,断层活动破坏了分布其上 的一切建筑物。 活断层发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四、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断层在岩体中是普遍存在的。非活动性断层的存在是一个场 地的缺陷,但活断层对建筑场地的危害更大。因此工作中更 重要的是将活断层与一般性断层区别开。

工程地质课件第5章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课件第5章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凸岸沉积
河水对河岸的侵蚀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空间上: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 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
时间上: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 随着坡度减小,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
二、搬运作用
1、化学搬运: 溶运:即易溶岩石及矿物成分溶解于河水,以 离子 状态进行搬运。 2、机械搬运 1)悬运:即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 水的紊流 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 2)托运(牵引搬运): (1)推运:上举力小于颗粒在水中的重力,颗 粒在水流冲力推动下,沿河床滚动滑动。 (2)跃运:上举力基本等于颗粒在水中的重 力,颗粒在水流冲力推动下,跳跃前进。
2、谷底沉积作用
谷底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河水所覆盖的河 床,在河床上产生的沉积作用称河床沉积;另 一部分是平水位时谷底未被河水所淹没的平坦 地形称为河漫滩。
心滩地貌 边滩地貌
3、河口沉积作用
河口是河流最主要的沉积场所。当河流入 湖泊、海洋时受湖水或海水的顶托,流速迅速 减小,使河水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大量机 械搬运物质在河口沉积下来。
另一方面由于湖水、海水中富含有电解 质,当河流中以胶体搬运的溶运物与湖水、 海水相混合后,海水中的电解质破坏了胶体 的稳定性,致使胶体凝聚,而沉积在河口。 在河流流入湖泊或海洋的地方,河流沉积 物常形成锥形的沉积地貌称为三角洲。
密西西比三角洲
4、冲积物
河流的沉积作用指河流搬运的一部分碎屑物 质,在河谷的适当部分由于流速降低而发生 的沉积。 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是在 流 动的水体中以机械方式沉积的碎屑物,具有 下列基本特征: 1、分选性较好; 2、磨圆度较好; 3、成层性较清楚; 4、发育二元结构; 5、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波痕、砂丘 交错层理。

工程地质讲义

工程地质讲义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发生、发展 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1、地貌单元的分类
1.1、构造剥蚀地貌 高山:高度大于3500米,以构造作用为 主,具有强烈的冰川刨蚀切割作用。 ①山地: 中山:高度1000-3500米,具有强烈剥蚀切 割作用和部分冰川刨蚀作用 低山:高度500-1000米,具有强烈剥蚀切 割作用和部分冰川刨蚀作用 ②丘陵:高度小于500m,丘陵地区一般基岩埋深较 浅,顶部常常直接裸露,风化现象严重。 ③剥蚀残丘:在长期的构造剥蚀中,大多数低山被夷平 成为准平原,个别地段形成比较坚硬的残丘。成为剥蚀残 丘。
1.5、海成地貌形态 ①、海岸:海岸是陆地与海洋的边界。根据地貌形态分 为:海岸悬崖——直立突出的海岸;崖麓——海岸悬崖 的下面部分;海滩——平行于海岸线而伸展的平缓地形。
②、海岸阶地
冲蚀阶地:由海浪的冲蚀作用及海岸的 上升作用形成。 堆积阶地: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及海岸的 上升作用形成。常有软土及淤泥分布。
2.3按颗粒级配及塑性指数分类 土按颗粒级配及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 粘性土。 2.3.1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2.3.2砂土 为粒径大于2mm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 径大于0.075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1.1褶皱 岩体受力挤压,弯曲变形形成褶 皱,分为两种即向斜和背斜。 ①向斜:两侧的岩层倾向相向, 中部新,两侧老。 ②背斜:两侧的岩层倾向相背, 中部老,两侧新。
几种向斜、背斜图片
1.2裂隙(或节理)
岩石中的断裂,沿断裂面没有或有很小的位移,称为裂隙或 节理。 1.3断层 岩石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称为断层。断层的基本要素有 上盘和下盘。 ①正断层:是指下盘向上, 上盘相对下降的 断层。 ②逆断层 :是指下盘下降, 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③平移断层:其两盘顺断层面 走向相对位移, 无上下垂直移动

工程地质学-第五章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2-地壳应力状态复杂性

工程地质学-第五章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2-地壳应力状态复杂性
5.4 地壳表层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影响地应力的因素很多: 岩体自重和构造作用力控制(主要的); 各种地质构造、地形、岩性、剥蚀作用、岩石的物理化学作用: 人类工程活动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地应力状态显得异常复杂。
5.4 地壳表层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5.4.1垂向卸荷
区域性的垂向剥蚀卸荷作用在增大岩体内的水平应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未受明显构造扰动的侵入体内应力状态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两个阶 段: 首先是侵入阶段,由于岩体呈熔融状态侵入地下一定深处,故岩体中的应力呈 静水应力式分布。 假定图中AB为原始地面, 则岩体内任一深度h0+h处P点 的应为: σh= σv=γ(h0+h)
二次应力分布区 –
1方向与坡面近于平行; 3与坡面近于垂直; 2与坡面走向基本平行。 在峡谷地区,河谷谷底往往也有明显的
应力集中区,形成囊状的“高应力包”。
河谷高边坡应力分布模式(据黄润秋,2001)
5.4 地壳表层岩体应力状态的源自杂性5.4.3地壳表层高地应力区及其地质地貌标志
在近地表处的水平应力明显偏高地区,常见到一系列因应力释放而产 生的岩体力学现象,这些现象可作为高地应力的地质、地貌标志。
铜街子水电站坝基岩体结构示意图
5.4 地壳表层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上述变形断裂结构不同于隆爆,是高地应力条件下宽阔河谷下切过程 中垂直卸荷所导致的“应力释放型”浅生时效变形构造。
(1)量级较大的NWW向水平主应力和原始背斜构 造,是这类时效变形构造生成的前提条件。
河谷形成前,岩体虽已处于较高的水平承载状态, 因有足够大的竖向荷载与之相抗衡--保持总体稳定性。
与上述隆爆现象类似的浅生时效变形 -- 大渡河铜街子电站坝址区。 坝基岩体 -- 二叠系峨嵋山玄武岩,两次喷溢旋回的间歇面上,堆积了 一套火山碎屑,岩性软弱。 构造 -- NNE向短轴背斜轴部,岩层被层间错动和缓倾角对冲断层(F3 及F6)切割。 (1)层间错动带具有张扭性特征,错动方向指向河谷中部。 (2)两条对冲断层均为逆断层,却表现出张性特征,断距及倾角都有 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减小乃至尖灭及 变平的趋势。 (3)断裂形成于Q1,距今约 22~33万年的Q2中晚期已基本完成 其发展过程。 断层在河流深槽形成 后仍有微量活动

第五章地质编图——第一节 基础地质图

第五章地质编图——第一节 基础地质图

⼴州市的地质编图⼯作始于60 年代初。

1960年为满⾜总体规划及⼚址选择需要,市建设委员会勘测处编制了⼴州市⼯程地质分区图,并于1964年及1976年作了补充修改。

1965~1966 年该处⼜完成⼴州市淤泥分布图、硬塑层顶板埋深图等。

由于编图所依据的勘察资料精度不⾼,故仅供参考之⽤。

1985~1986 年,⼴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应⽤遥感技术,通过航空、卫星照⽚解译和收集常规地质资料,经野外实地调查验证以及采集⼀定数量的测试样品分析研究,编制了⼴州市航空遥感地质系列图,并在这些图体基础上编制了1∶ 25000 的⼴州市航空遥感⼯程地质分区图,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关区域地质与⼯程地质评价等较系统、科学的基础资料。

第⼀节 基础地质图⼀、1∶5000 ⼴州市淤泥分布图该图范围南起海中村、⼩洲,北⾄上元岗,西起承平村、⽔⼝村,东⾄黄埔港。

由市城建委勘测处在1965~1966 年利⽤1965年前完成的勘察资料编制完成,共96 幅。

编绘原则为:假设淤泥分布是均匀连续分布的,在分区时遇有明显的地貌变化时,分界线以特征划分;如⽆明显的地形地貌则按插⼊法定出分界线,在图上只表⽰第⼀层淤泥埋深和层厚;个别地区或钻孔有⼏层淤泥的则在钻孔旁加注记说明,埋深⽤不同颜⾊的双虚线为等深线表⽰,层厚⽤实线为等厚线表⽰。

淤泥埋深⼀般⼩于2 ⽶,基本分布在冲积地带以及剥蚀地区的冲沟、低洼地带,岩性⼀般为淤泥质砂或粉砂质淤泥。

市区淤泥分布较复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

⼆、遥感地质系列图基础地质系列图的编制是《⼴州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项⽬中的地质地貌系列课题,1985 年初⾄1986 年底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承担并完成。

编图范围东经113°10′~113°34′,北纬23°02′30 ″~23°13′40″,⾯积约820 平⽅公⾥。

⽬的是通过航空遥感⼿段,提⾼地质研究精度,为⼴州市⼯农业建设发展及城市规划布局提供新⼀代的基础资料。

水电地质培训教材五建筑物工程地质

水电地质培训教材五建筑物工程地质

Hale Waihona Puke 可行性研究阶段坝址勘察1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2000~1∶1000,高拱坝坝址可选用1∶500。 2)测绘范围应包括坝址水工建筑物场地和对工程有影响的地段。 3)当岩性变化或存在软弱夹层时,应测绘详细的岩层柱状图。
可行性研究阶段混凝土坝址勘察
2物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综合测井和井下电视等方法调查结构面、软弱带的产状、分布、含水层和渗漏带的位置等。 2)可采用单孔法、跨孔法、跨洞法测定各类岩体纵波或横波波速,进行岩体动弹性模量或纵波波速的 分区。 3)喀斯特区可采用孔间或洞间测试以及层析成像技术调查喀斯特洞穴的分布。(CT)
第五章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拱坝对地形地质条件的要求 .地形基本对称,河谷宽高比最好小于3.5:1,不宜大于6:1,坝肩下游没有深切沟谷; .河床覆盖层不厚,没有大的顺河断层和基岩深槽; .全强风化带及卸荷带岩体厚度不宜过大; .两岸坝肩岩体完整,强度高;没有或很少有垂直河流分布的软弱层带;平行河流的结构面(断层、节理、
坝址勘察主要内容及任务
按不同阶段了解(规划)、初步查明(预可)、查明(可研)以下内容: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进行工程岩组的划分;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的透水性;潜在不稳
定体、泥石流等的分布和规模;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评价坝址主要建筑物的工 程地质条件。 在预可研阶段,对上、下坝址进行工程地质比选,初步提出工程地质建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针对各坝址、主要建筑物布置勘察工作量。设计对坝址、坝型的更改都 会影响到勘察工作量。
水电地质培训教材五建筑物工程地质
第五章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
1、水工建筑物主要地质问题 地震稳定性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 天然建筑材料的可靠性

第五章水利工程常见的地质问题

第五章水利工程常见的地质问题
泥沙淤积将使库容逐渐减小,甚至全部丧失。
为减缓水库淤积,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在流域 范围内进行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来源; ②在水库上游来沙量较多的支流上修建小型水库,拦 截部分泥沙;③对水库进行合理调度和运用,利用底 孔排泄异重流,滞洪排沙,造成溯源冲刷等,将泥沙 排往下游。
庙宫水库淤积情况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库承担着下游防洪、河道减淤、防凌、供水、 发电等重大任务,因此水库调度运用的条件十分复杂 而又严格。要求水库任何时期都有不少于40.5亿m3的 有效防洪库容,非汛期(12~2月),保证有20亿m3的防 凌库容,在凌汛期控制平均下泄量不超过300m3/s。 水库运用分为两期:初期为“拦沙、调水调沙”运用 期,后期为“蓄清排浑、调水调沙”运用期。
A 表层滑动 B 浅层滑动 C 深层滑动 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应具备3种边界面
滑动面 切割面 临空面
5.2 坝的工程地质问题
3.坝基处理
(一)坝基开挖处理的原因:
天然的坝基表面往往会有树木、树根、杂草、乱石、 水井、窑洞、坟墓、探坑等,表面土壤的有机混合物 的含量比级高,自然容重小,坝基范围内可能有高压 缩性松软土层、湿陷性黄土层等。对它们如果不进行 开挖、清除、处理,必将给坝基的防渗性、稳定性带 来很大威胁。因此,坝基开挖、清除、处理,是土石 坝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它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决定了 整个水库枢纽工程的成功与失败。所以在坝体施工之 前,必须进行坝基开挖与处理。
5.2.2、坝区渗漏问题
大坝建成后,库水在坝上、下游水位差 作用下,经坝基和坝肩岩、土体中的裂隙、 孔隙、破碎带或喀斯特通道向坝下游渗漏的 现象。经坝基的渗漏称坝基渗漏,经坝肩的 渗漏称绕坝渗漏。
坝的地基在长期渗流作用下,土体颗粒流失,导致 地基变形甚至破坏的现象。水工建筑物地基的渗透变 形,主要发生在砂砾石层和胶结不良的断层破碎带中。 工程实践表明,地基渗透变形可使岩土体孔隙增大, 承载力降低,甚至出现管道空洞,导致地基失稳,在闸、 坝、堤防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研究坝基岩土 体渗透变形及其防治措施,是关系到水利工程安全运 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 地貌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 地貌

一、流水作用
1、侵蚀作用 指流水破坏地表,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 ◆流水侵蚀的方式: 化学溶蚀——水对可溶性物质的溶解; 机械侵蚀——流水以其动能使物质脱离地 面,进入水中。
★流水机械侵蚀的类型
①片蚀(面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结 果使地面高度均匀降低; 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 或沟谷底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 加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 ③侧蚀(旁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 或沟谷两坡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 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凹岸; ④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
①顺直型(河床曲折率<1.5): 浅滩与深槽相间分布,间距为5 — 6 倍河 床宽度。 ②弯曲型(河床曲折率> 1.5): 自由曲流:分布于冲积平原上; 深切曲流:分布于山地区。 ③分汊型: 其发展取决于汊道的分沙比和分流比。 ④散乱型: 河床比降大,水量变化大;宽浅,无固定 主槽。
3、河床浅滩与深槽 浅滩:泥沙或砾石堆积体,枯水期可出露 水面,而平水期没入水中;如边滩、 心滩、江心洲(平水期出露);
2.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 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 的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风化又分为: (1)水化作用 (2)水解作用 (3)氧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为化学风化提供了反应剂。
(二)风化壳 风化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 盖于母岩表面者,就是风化壳(残积物)。
直线形坡:上升=侵蚀;
凹形坡:上升<侵蚀 或地壳构造长期稳定; S 形坡:稳定→上升;
(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 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目录 简版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目录 简版

第一篇地质基本知识和岩土分类第一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1第二章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11第三章岩土分类及其鉴别特征15第二篇工程勘察第一章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40第二章工程地质测绘45第三章遥感影像解译53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69第五章地球物理勘探75第六章勘探与取样108第七章勘探点的测量125第三篇岩土测试第一章室内试验132第二章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71第三章标准贯入试验185第四章静力触探197第五章载荷试验218第六章现场剪切试验234第七章旁压试验252第八章扁铲侧胀试验263第九章波速测试269第十章岩体原位测试280第十一章地基土动力参数测试290第十二章土壤氡测试319第十三章土、水腐蚀性测试321第四篇地基评价和计算第一章设计基本原则和荷载的基本概念329 第二章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332 第三章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341第四章地基变形验算359第五章地基土承载力的确定384第五篇特殊性土勘察和评价第一章湿陷性土418第二章红黏土445第三章软土455\第四章填土463第五章膨胀岩土468第六章冻土488第七章盐渍岩土498第八章混合土509第九章污染土513第十章风化岩和残积土518第六篇特殊地质条件勘察和评价第一章岩溶和土洞525第二章滑坡和崩塌536第三章泥石流558第四章采空区567第五章地面沉降575第六章地震580第七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605第七篇各类工程勘察和评价第一章房屋建筑和构筑物615第二章动力机器基础628第三章地下工程643第四章水上工程682第五章核电厂693第六章线路、机场场道和桥涵705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堆场731第八章既有建筑物748第九章罐、塔、仓等构筑物754第八篇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第一章浅基础768第二章深基础779第三章基坑工程823第四章边坡工程867第五章地基处理902第六章现场检验与监测956第九篇地下水第一章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976第二章地下水的性质980第三章水文地质测试993第四章地下水的不良作用1016第五章工程降水1029附录附录I 地层符号1045附录Ⅱ岩层倾角换算表上1046附录Ⅲ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换算1048附录Ⅳ国内外岩土工程及工程地质主要技术标准目录1055索引1079。

地理学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第2讲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理学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第2讲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

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背斜谷、向斜山、断块山等)、褶皱(背斜、向斜)、断层;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基本原理]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

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______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褶皱(1)概念:在_______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_____弯曲。

(2)类型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向______拱起岩层向____弯曲早期地貌常形成______常形成______倒置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______发育,易被侵蚀成______向斜槽部受______,不易被侵蚀,常形成______图示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______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____。

(2)类型:有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两种。

(3)地貌①上升岩块:块状山或______。

②下降岩块:谷地或______。

③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______。

思考断层和断裂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第五章 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

第五章  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
4.残积土的工程性质 残积土表部土壤层孔隙率大、强度低、压缩性高,而其下部常常 是夹碎石或砂粒的粘性土,或是孔隙为粘性土充填的碎石土、砂 砾土,其强度较高。残积土一般透水性较强,在一定条件下,可 储存地下水。
5.2 洪流地质作用及洪积土
由暴雨或融雪形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称洪流。
洪流携带碎屑物质在山沟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 堆积形成的洪积物(地貌上称洪积扇)称洪积土 。
5.6.1冰川的地质作用
冰川 的地 质作 用
冰川的侵蚀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的沉积作用
拔蚀作用
磨蚀作用
冰楔作用
其他如冰水的冲刷
由于冰川的侵运 作用所产生的大 量松散岩屑和从 山坡崩落的碎屑, 会进入冰川系统, 随冰川一起运动,
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 落的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 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
洪流的地质作用包括冲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洪流在流动过程中,水流及其中挟带的砂、砾通过冲、磨对沟壁、 沟底进行的破坏作用,称冲蚀作用,可形成形态各异的冲沟。 洪流将风化、冲蚀所形成的碎屑物搬运至沟口,因地形开阔,水 流分散,流速骤减,活力降低,便发生沉积,形成的沉积物称洪
积物,堆积新的疆扇状天地山形脚称洪下积洪扇积。 扇
石成分不发生变化。
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破碎,而且岩
石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在活动过程中,使岩
石发生破坏(机械、化学)。
1)物理风化
(physical weathering)
•冰劈作用
•剥离作用
球状风化 图解
花岗岩球状风化
摄于三峡工程工区
2)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3 流水地貌5.4 喀斯特地貌5.5 冰川与冰缘地貌5.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7 海岸与海底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关于地貌: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动力塑造的外貌和形态。

地貌动力又称地貌营力(Geomorphologic process)内动力——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结果:巨型和大型地貌外动力——由地外太阳能引起结果:中小型地貌一、地貌成因地貌成因:构造运动、气候、岩性、人类活动1.构造运动宏观尺度:决定因素中观尺度:水平、倾斜、褶皱、断裂与地貌2.气候:高寒气候、温湿气候、干旱气候3.岩性:不同的岩石抵抗外力侵蚀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4.人类活动的影响:-间接(改变地貌发育条件)-直接(干预地貌过程)二、基本地貌类型1.我国划分标准:海拔依据: 外动力>5000m 极高山 3500-5000m 高山1000-3500m 中山 500-1000m 低山相对高度<100m 丘陵2.平原: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高(平)原: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

低平原:地势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小。

平原被山地四周围绕时,由平原与四周山坡共同组成盆地。

三、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提问: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的什么分界线?冬季0度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等降水线,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分界,土壤分界线2.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海拔、气流阻碍)2、改变降水分布格局(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3、对生物界的影响(通过温度和降水影响)4、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5、对自然地域分异的影响5.2 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一、风化作用1.定义: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2.类型:物理风化:机械风化或崩解化学风化:水化、水解、溶解、氧化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生物化学风化一、风化作用——风化壳1.概念: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斜软弱层型垭口
第五章
2.山岭地貌
2.剥蚀型垭口 这是以外力强烈剥蚀为主所形成的垭口,其形态特征 与山体地质结构无明显联系。此类垭口的共同特点是松散 覆盖层很薄,基岩多半裸露。 (1)在气候干燥寒冷地带,岩性坚硬和切割较深的垭口 本身较薄,宜采用隧道方案,采用路堑深挖也比较有利, 是一种良好的垭口类型。 (2)在气候温湿地区和岩性较软弱的垭口,则本身较平 缓宽厚,采用深挖路堑也比较稳定,但工程量较大。在灰 岩分布区的溶蚀性垭口,无论是明挖路堑或开挖隧道,都 应注意溶洞或其它地下溶蚀地貌的影响。
c 平顶
第五章
2.山岭地貌
方山和桌状山
第五章
2.山岭地貌
2.山坡是山岭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岭地区,山坡分布 的面积最广。山坡的形状有直线形、凹形、凸形以及复合形 等各种类型,这取决于新构造运动、岩性、岩体结构及坡面 剥蚀和堆积的演化过程等因素。
凸形坡:上升>侵蚀;
凹形坡:上升<侵蚀 或地壳构造长期稳定;
喜马拉雅山、天山 黄山、泰山、庐山、长白山 千山、帽儿山 闽东沿海丘陵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 高原、云贵高原

>200
0~200 低于海平面
成都平原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吐鲁番盆地





8848.13m(中国,1975.07.23); 8850m(美国,1999); 8844.43m(中国,2005.10.09); 1300万年前,最高达12000m .
???
第五章
1.地貌概述
一、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一)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1.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形成了地壳表面的基本起伏,对地貌的形成和 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 外力作用对由内力作用所形成的基本地貌形态,不断 地进行雕塑、加工,起着改造作用,其总趋势是削高补低, 力图把地表夷平。
第五章
第五章
2.山岭地貌
2)背斜张裂带型垭口这种垭口虽然构造裂隙发育,岩体 破碎,但工程地质条件较断层破碎带型为好。这是因为垭 口两侧岩层外倾,有利于排除地下水,有利于边坡稳定, 一般可采用较陡的边被坡度,使挖方工程量和防护工程量 都比较小。如果选用隧道方案,施工费用和洞内衬砌也比 较节省,是一种较好的垭口。
第五章
2.山岭地貌
褶皱构造地貌
第五章
2.山岭地貌
(4)断块山 断块山是由断裂变动所形成的山岭。它可能只在一侧 有断裂,也可能两侧均为断裂所控制。断块山在形成的初 期可能有完整的断层面及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构成了山 前的陡崖,断层线控制了山脚的轮廓,使山地与平原或山 地与河谷间的界线相当明显而且比较顺直。以后由于剥蚀 作用的不断进行,断层面便可能遭到破坏而后退,崖底的 断层线也被巨厚的风化碎屑物所掩盖。由断层面所构成的 断层崖,也常受垂直于断层面的流水侵蚀,因而在谷与谷 之间形成一系列断层三角面,它常是野外识别断层的一种 地貌证据。
1.地貌概述
(二) 地貌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1、内、外力作用量
2、地貌水准面 3、其它因素(地质构造、岩性、气候条件)
第五章
1.地貌概述
(三)地貌分级
1.巨型地貌
2.大型地貌 3.中型地貌 河谷及河谷之间的分水岭等为中型地貌,主要由外力 作用造成。 4.小型地貌 残丘、阶地、沙丘、小的侵蚀沟等为小型地貌,基本 上受外力作用控制。
第五章
地貌
教学目标
1.熟悉地貌的成因及主要类型; 2.了解地貌与建(构)筑物的关系
主要内容
1. 地貌概述; 2.山岭地貌; 3.平原地貌; 4.河谷地貌
陆陆挤压
陆陆分离
第五章
1.地貌概述
第一节
地貌概述
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的长期进行,在地壳表面形成 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称为 地貌,是地质作用在地形上的表现。 地形:通常用来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 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一般只用等高线把这些 形态特征表示出来就行了,地形图通常反映的就是这方面的 内容。 地貌与地形的区别
第五章
3.河谷地貌
第三节
河谷地貌
河流所流经的槽状地形称为河谷,它是在流域地质构造 的基础上经河流的长期侵蚀、搬运及堆积作用逐渐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一种地貌。路线沿河流布设,可具有线形舒顺、纵 坡平缓、工程量小等优点,所以河谷通常是山区公路争取利 用的一种地貌类型。 受基岩性质、地质构造和河流地质作用等因素的控制, 河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平原地区,由于水流缓慢,多 以沉积作用为主,河谷纵横断面均较平缓,河流在其自身沉 积的松散沉积层上发育成曲流和叉道,河谷形态与基岩性质 和地质构造等关系不大;在山区,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和软 硬岩石性质的影响,河谷形态不单纯由水流状态和泥沙因素 所控制,地质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河谷纵横断面均 比较复杂,具有波状与阶梯状的特点。
第五章
2.山岭地貌
(2)单面山 单面山是由单斜岩层构成的 沿岩层走向延伸的一种山岭,如 图a所示,与岩层倾向相反的一 坡短而陡,称为前坡。前坡多是 经外力的剥蚀作用所形成,故又 称为剥蚀坡。与岩层倾向一致的 一坡长而缓,称为后坡或构造坡。 如果岩层倾角超过40°,则两坡 的坡度和长度均相差不大,其所 形成的山岭称猪背岭,如图b、c 所示。
第五章
4.平原地貌
三、堆积平原
堆积平原是在地壳缓慢而稳定下降的条件下,经各种外力 作用的堆积填平所形成。其特点是地形开阔平缓,起伏不大, 往往分布有很厚的松散堆积物。按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又可 分为河流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湖积平原、三角洲平 原、风积平原和冰积平原,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前三种。 1.河流冲积平原 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平坦,具有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对公路选线十分有利。但其下伏基岩埋藏一般很深,第四纪 堆积物很厚,细颗粒多,且地下水位浅,地基土的承载力较 低。在冰冻潮湿地区,道路的冻胀翻浆问题比较突出。此外, 还应注意,为避免洪水淹没,路线应设在地形较高处,而在 淤泥层分布地段,还应注意淤泥对路基、桥基的强度和稳定 性的影响。
直线形坡:上升=侵蚀;
S 形坡:稳定→上升;
3.山脚是山坡与周围平地的交接处。它主要是由一些坡积裙、 冲积锥、洪积扇及岩堆、滑坡堆积体等流水堆积地貌和重力 堆积地貌组成。
第五章
2.山岭地貌
二、山岭地貌的类型
1.构造变动形成的山岭 (1)平顶山
平顶山是由水平岩层构成的一种山岭,多分布在顶 部岩层坚硬(如灰岩、胶结紧密的砂岩或砾岩)和下卧层 软弱(如页岩)的软硬相互层发育地区,在侵蚀、溶蚀和 重力崩塌作用下,使四周形成陡崖或深谷,由于顶面硬 岩抗风化能力强而兀立如桌面。由水平硬岩层覆面的分 水岭,有可能成为平坦的高原。
冰蚀地貌—冰斗、刃脊、角峰
第五章
2.山岭地貌
三、垭口
从地质作用看,可以将垭口分为如下三个基本类型。 1.构造型垭口是由构造破碎带或软弱岩层经外力剥蚀所形成。 常见的有下列三种: 1)断层破碎带型垭口(如图)这种垭口工程地质条件比较 差。岩体的整体性被破坏,经地表水侵入和风化,岩体破碎 严重,一般不宜采用隧道方案,如采用路堑,也需控制开控 深度或考虑边坡防护,以防止边坡发生崩塌。
由于基岩埋藏不深,所以构造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 浅,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若排水不畅,易形成盐渍化。在多 雨的冰冻地区则常易造成道路的冻胀和翻浆。
第五章பைடு நூலகம்
4.平原地貌
二、剥蚀平原
剥蚀平原是在地壳上升微弱、地表岩层高差不大的条件 下经外力的长期剥蚀夷平所形成。其特点是地形面与岩层面 不一致,上覆堆积物常常很薄,基岩常裸露于地表,只是在 低洼地段有时才覆盖有厚度稍大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 等。河成剥蚀平原是河流长期侵蚀作用所形成,亦称准平原。 其地形起伏较大,并沿河流向上游逐渐升高,有时在一些地 方保留有残丘,如山东泰山外围的平原;海成剥蚀平原由海 流的海蚀作用所形成,其地形一般较为平缓,微向现代海平 面倾斜。 剥蚀平原形成后往往因地壳运动变得活跃,剥蚀作用重 新加剧使剥蚀平原遭到破坏,故其分布面积常常不大。剥蚀 平原的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好。
第五章
1.地貌概述
二、地貌的分类
(一)地貌的形态分类
形态类别 高山 山 中山 低山 丘陵 高原 平 高平原 原 低平原 盆地 绝对高度(m) >3500 3500~1000 1000~500 <500 >600 相对高度(m) >1000 1000~500 500~200 <200 >200 平均坡度 (°) >25 10~25 5~10 举 例
第五章
3.河谷地貌
一、河谷地貌的形态要素
典型的河谷地貌,一般都具有如图下所示的几个形态部分。
河谷要素
河床
河漫滩
阶地
第五章
3.河谷地貌
二、河谷地貌的类型 1.河漫滩 2.心滩 3.河流阶地 4.牛厄湖
第五章
4.平原地貌
第四节
平原地貌
平原地貌是在地壳升降运动微弱或长期稳定的前提下, 经风化剥蚀夷平或岩石风化碎屑经搬运而在低洼地面堆积所 形成。其特点是:地势平坦开阔,地形起伏不大。平原地貌 有利于公路选线,在选择有利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设计 成比较理想的公路线形。
高原 按高程分 高平原 低平原 洼地 堆积平原 按成因 构造平原 剥蚀平原
第五章
4.平原地貌
一、构造平原
构造平原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形成,其持点是微弱起伏的 地形面与岩层面一致,堆积物厚度不大。构造平原可分为海 成平原和大陆坳曲平原。海成平原是地壳缓慢上升、海水不 断后退所形成,其地形面与岩层面一致,上覆堆积物多为泥 砂和淤泥,并与下伏基岩一起微向海洋倾斜;大陆坳曲平原 是因地壳沉降使岩层发生坳曲所形成,岩层倾角较大,平原 面呈凹状或凸状,其上覆堆积物多与下伏基岩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