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1)精编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
政治家
光绪皇帝是一位政治家,他积极参与了维新派的 政治活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悲剧人物
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光绪皇帝被软禁在宫中, 最终被迫害致死。他的悲剧命运令人深感惋惜。
03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改革官制,裁撤冗员
精简政府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官员职位,提高政府效率。
选拔人才,废除科举
革命运动
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促使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转向革命。他们认为,只有通过 革命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进步。因此,戊戌变法对辛亥革命等革命运动产生了
间接影响。
对现代中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政治改革
戊戌变法强调政治改革的重要性,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这对现代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启示,即必须不断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族尊严受辱
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引发 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 民族自尊心。
民族危机的加深
国家分裂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压迫,中 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危险,民族
团结和统一受到威胁。
社会动荡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和民族起 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对国家的 发展和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国际地位下降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受到严 重损害,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戊戌变法的背景 • 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与教训 • 戊戌变法对后世的影响
01
戊戌变法的背景
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
01
02
03
经济落后
清朝末年,中国经济处于 封闭、落后的状态,农业 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工业 发展缓慢。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1)精编版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1)精编版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概念。

3.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结果。

4.对洋务运动作出正确评价。

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逐步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德育目标1.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1.总括法。

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节,首先应把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介绍给学生。

2.比较法。

对洋务派与顽固派可采用此法。

3.归纳法。

对于洋务运动的概况,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归纳。

4.逻辑推理法。

对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培养新式人才之间的关系,可用常理推导。

5.分析法。

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用此法。

6.讲解法。

这一节对于初学历史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不好理解的东西过多,需用讲解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常规教具、投影仪、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

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那么,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又有哪些?这是我们在本节中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看投影打出的材料。

[投影显示]近现代史上所占的地位如何?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戊戌变法]鲁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三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戊戌变法]鲁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三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戊戌变法]鲁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下列属于追求“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选项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陈嘉庚选择了实业。

四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判断题(正确为A,错误为B)洋务运动中废除了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

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这场运动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

本章内容较为重要,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的教训。

本章内容与前后章节联系紧密,为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尚在培养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问题。

此外,学生对于戊戌变法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课本,因此,教师需要拓展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场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其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辅助资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场历史事件。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戊戌变法的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戊戌变法》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戊戌变法》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戊戌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戊戌变法》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清朝末年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这次变法是光绪皇帝和维新派人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一次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尝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二. 学情分析面对这样的历史题材,学生们可能会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产生浓厚兴趣,但对于当时的环境、历史背景等信息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让学生明白戊戌变法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同时,学生们可能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感到惋惜,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改革成果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戊戌变法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组关于戊戌变法的图片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讲授分析:教师对戊戌变法的过程、失败原因等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戊戌变法鲁教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五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戊戌变法鲁教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五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戊戌变法鲁教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
如果要拍摄“戊戌六君子”专题片,下列人物不在“戊戌六君子”之列的是( )
A、谭嗣同、刘光第
B、康有为、梁启超
C、林旭、杨深秀
D、康广仁、杨锐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有( )
①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
②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团体
③都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④都以失败而告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
A、知识分子与政客军阀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斗争
C、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保国会成立
D、百日维新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

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要点

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要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要点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3、制造大屠杀: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材料二: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布、许应癸和四个侍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物而受礼部打击的五照,以示激励。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近现代史·戊戌变法》
请回答:
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又不敢发动群众,只幻想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来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其结果是行不通的。第二,维新派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用维新变法的办法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但是在变法过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挽救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牺牲,这种爱国主 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
资源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
通案内容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凡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正义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人们向来是很崇敬的.你们看了这幅图,知道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
教学
年级
教学时间
年月日
第_周第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
主备
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利用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七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七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历史教案-戊戌变法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____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师:对。

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_课件1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_课件1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
戊 戌 变 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 ——强学会、《中外纪闻》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失败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 (百日维新)
回顾小结(歌谣速记):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
谭嗣同
死 得 其 所 , 快 哉 快 哉 !
有 心 杀 贼 , 无 力 回 天 ,
慈禧太 维新派要 后为首 杀的贼是 的顽固 谁? 派 维新派 顽固 为什么 派的镇压 “无力 失败而无 回天”? 法挽回的
局面
1.他献身的精神 对后人起激励的 作用。
2.维新人士逃脱 后可以继续斗争。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训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讨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 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
历史意义
名言:“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 有于祖宗之法乎!”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出身于封 建官僚家庭,少年时受过严 格的传统儒家教育。代表作 为《孔子改制考》、《新学 伪经考》。在广州举办万木 草堂讲学,宣传维新变法思 想,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 他的两本代表作被人称之为 “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 喷发”。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听 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 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 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 为做老师。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 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 ——梁启超

鲁教版七上历史知识点

鲁教版七上历史知识点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列强为了
,扩大侵略权益。
起止时间:
年——

侵略国家:

发动,

是帮凶。
结果:①
年,
联军火烧


强迫清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
多万平方千米,其中,《
》割地最多,割地范围
是:
; 《北京条约》割占
范围是中国
以东,包括
在内。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时间: 代表:
年;地点 、
,后转移到浙江嘉兴____ _一只游船上进行。

等 13 人。
意①义通:过这党是的中纲国领历,史确上定党的奋斗目的标大是事推。翻从资此产,阶中级国政革权命,建面立貌无产阶级 。

专政,实现 ②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容 ③ 选举
为党的中央局书记。
知识 迁移: 陈独秀的主要革命活动? 1)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陈独秀与李大钊一起领导五四爱国运动。 3)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改编为中国 工农红军 第 军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
,创建

建立
的开始。
知识迁移:毛泽东的主要革命活动?
1)1921 年 7 月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
2)1927 年 9 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 年 4 月,毛泽东与朱德、陈毅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5 年 1 月, 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时间、条件和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活动,公车上书及其影响,强学会的性质和活动,保国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宗旨,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内容和影响;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的内容、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2.能力要求:(1)分析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意义。

(2)光绪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顽固派破坏变法的经过,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比较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的思想。

3.情感目标:19世纪末,面对瓜分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都作出了反应。

维新派把抵抗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结合起来,同顽固派展开了一场大战,把维新变法思潮推进为具有很大声势的政治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康、梁、谭等既是新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

课时安排 2-3课时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康、梁的维新思想及理论著作是重点。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其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之精华,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

其产生发展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说明在中国危亡之际,爱国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2)戊戌变法的内容、历史意义和教训是重点。

这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最终结果。

改革内容虽与最初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但还是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

2.难点分析:(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

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

(2)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是难点。

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鲁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四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 戊戌变法鲁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四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戊戌变法鲁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四第1题【单选题】下列历史时间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八国联军侵华②戊戌变法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第一次工业革命A、①③④②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B、“定国是诏”的颁布C、戊戌政变D、京师大学堂的建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材料中第三次战争的交战双方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却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它暴露了清政府制度的腐朽,由此而引发的一场近代化探索运动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

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变法图强②自强、求富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甲午战争后,面对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发动了虎门销烟B、掀起了洋务运动C、进行了黄海海战D、发起了维新变法【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填空题: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______);揭开中国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1895年的(______)。

七年级历史戊戌变法

七年级历史戊戌变法

第8课 戊戌变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 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 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 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分析变法运动失败的原 因。
通过本课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 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和历史责任感。
军事
时光倒流.讨论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 你认为经受了戊戌变 法失败的康有为要第 二次发动变法的话,他 该怎么做?
变法失败的原因:
• 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 光绪皇帝 •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 反对 • 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课堂总结练习: 填写出戊戌维新中的四位历史人物: 康有为 再次上书, 为走救国之路,______
动手做一做:
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 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 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1895年 1898年6月 1898年9月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序幕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 政治团体成立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 戊戌变法开始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
次册封时,顺理成章地被封为和硕诚亲王。而四阿哥未参与储位之争,又竭力维持良好的兄弟情份,深得皇上的喜爱。因此,康熙皇帝在封皇 四子为和硕亲王爵位的同时,镶白旗的佐领和旗人同时划归属下,这其中就包括年家。年家壹门两代英才,归入谁的门下,都是如虎添翼。现 在,年二公子年仅30岁,就已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可谓年少得志、圣宠正隆。王爷自己到现在也不清楚,皇阿玛为什么会将年氏壹门划 入他的门下。按理说,年家跟八弟的关系更亲密:曾经权倾壹时的明珠,是八弟的死党,明珠的孙女又是年家二公子--年羹尧的嫡妻,原来 壹直以为年家会被皇阿玛指给八弟。随着八弟遭到皇阿玛的彻底弃用,使王爷清醒地认清了形势,并极快地调整了策略:避其锋芒,不争即争。 因此,他完全放弃了对年家的争取,而是想办法通过其它渠道来培养势力,扶植羽翼。但是,随着被册封为亲王,又将朝中势力如日中天的年 家划入进来,真是让他要好好费壹番心思来捉摸透皇阿玛的意图。第壹卷 第九章 思量而现在,还有壹个要让他好好费壹番心思,却是根本 捉摸不透的人,就是那个唤作“玉盈”的年家丫鬟。这么多天过去了,当初自己已经将代表雍王府的腰牌留给了她,怎么就丝毫不见对方有什 么动作呢?当他听到秦顺儿转述来的粘竿处报告,确实非常震惊。原来自己在宝光寺遇到的壹行人,居然就是刚刚划入自己门下的门人--年 家。心里真是有壹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既是觉得这世界是那么的小,不期而遇的居然是这个新门人,又因为被这年家丫鬟的壹番严辞拒绝,面 子上很是不堪。按理说,作为门主,赏赐手下的门人,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可是,为什么,这个年家丫鬟居然这么干脆地拒绝了他的赏赐,连 见到门主的腰牌都无动于衷,怎么能这么沉得住气?是心有不满,还是欲擒故纵? 其实,当初留下腰牌,壹方面是心存感激,毕竟这等临危 不惧、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他很是钦佩,特别是,对方还是壹个弱女子。其二呢,他还是想进行酬谢,毕竟知恩不报,不是他的为人君子之道。 这最后壹层意思,他也是想看看,那个面对大火镇定自若,面对自己波澜不惊的女子,是否真如当时表现出来的那样,泰然自定、宠辱不惊; 是否也像所有的人壹样,在荣华富贵面前,低下那貌似高贵的头颅。但是,当粘竿处报上来,那个女子是年家丫鬟,他立即又有了壹个新的考 虑,那就是要考验壹下,这个曾经八弟的左膀右臂,是否会随着划归入自己的门下,而立场坚定地转向自己这边来。还是说,明修四阿哥的栈 道,暗渡八阿哥的陈仓。现在看来,前三个虽然还无法证实,这最后壹个考虑倒是完完全全地可以证实了。宝光寺遇险已经过了这么久,年家 居然壹点儿动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戊戌变法·重点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此前康梁虽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

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戊戌变法·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

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教法建议1.学生历来崇敬英雄人物。

教师可就导入框中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行描述,提出问题。

例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等等。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2.“公车上书”一目,教材所占篇幅很少,教师可利用“公车上书”的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

为使讨论能深入进行,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原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老师则从多方位加以引导。

如让学生从帝国主义侵略方面,从清政府内部矛盾方面,从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从民族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要求方面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思对变法原因的历史叙述,对运动于19世纪末在中国的兴起进行合理的解释。

3.公车上书未获成功,但影响很大,主要是指它冲破了长期以来沉闷的局面,康梁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

教师可通过对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等活动的叙述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车上书影响的理解。

4.“百日维新”一目,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

关于变法法令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

讲述中可对每一项内容设问,例如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时,为什么不见兴民权、设议院或是立宪法等措施呢?”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多大作用?”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会不会引起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化?”等等。

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了解变法法令虽对封建顽固势力做出了一些让步,带有较多的局限性,但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5.关于变法的失败,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历史讨论,验证下列说法,例如:“康有为多次上书,显示当时官民向上陈述政治主张渠道畅通”,“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中国最大的维新者和爱国者”,“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使维新派实施变法全无障碍”,“‘举国欢蹈鼓舞’,‘人人皆谈西学’表明变法在全国深得人心”等等。

通过这些讨论,引导学生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问题探究动脑筋1.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就课文所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赋于人的多元化。

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

思路二: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

2.假设:“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如果袁世凯站到光绪帝一边,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请陈述理由。

让学生讨论,不必给答案,可以告诉学生到哪里去寻找有关资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参见教法建议和学法指导。

2.“小故事”叙述了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维新人士向传统陋习挑战的事例?你受到哪些感动?下一课我们再听听你的议论。

目的:引导学生自动阅读,交流信息,表述史实,提升认识。

小故事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

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她缠足,用裹脚布使劲勒脚板,把脚骨勒断,变成小小的“三寸金莲”。

任凭女孩子疼得哭天喊地,狠心的家长也不罢手。

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对这种丑恶的陋习深恶痛绝。

他常常感慨地说:“中国一向号称为教化之国,圣贤辈出,为什么没人出来禁止缠足呢?”他决心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

康有为的大女儿5岁时,按照习惯已经到了缠足的年纪,但是康有为拒绝给她缠足。

这件事在他的家乡引起轰动,全乡人都起来反对,一些长辈甚至要强迫给他的女儿缠足,但康有为不为所动。

他的女儿避免了变成残疾的悲剧,后来还陪康有为到外国游历呢。

作业相关知识·康有为康有为(1859—1927年)广东南海县银塘乡人。

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攻读孔孟之道的论著。

19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酝酿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

康有为开始朦胧地意识到应该探求新兴的学问了。

1879年康有为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阅读了《西国近事汇编》、《环游地球新录》等书,乃始知西方治国有法度。

在西学的影响下他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寻找真理。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

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书,回来研究。

他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他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联合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

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许。

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不久,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

第二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

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

百日维新的措施,大抵都是康有为、梁启超所筹划。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1913年,回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

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1927年,病死于青岛。

相关知识·光绪帝光绪帝(1871—1908年),即爱新觉罗·载湉。

道光帝之孙,同治帝的从弟,醇亲王奕譞的儿子。

1875—1908年在位。

年号光绪,庙号德宗。

是清定都北京以后的第九位皇帝。

同治早夭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于1874年择立年仅4岁的载湉入继大统,是为光绪帝。

光绪帝在位期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在皇帝和西太后周围逐渐形成两股势力,产生了帝党和后党的权力之争。

1889年,光绪帝19岁,举行“大婚典礼”,按清代制度此后皇帝应该“亲政”,慈禧太后不得不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要政还须请示她,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

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历了1883~1885年中法战争和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

1898年6月,他为了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统治权,并振作图强,毅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实行变法,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维新命令,企图在维持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发展一些资本主义。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视变法如亡国,以维新派为洪水猛兽,于是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屠杀维新志士,并幽禁光绪皇帝于瀛台。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京,慈禧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1902年1月回到北京。

1908年11月光绪帝死于涵元殿,葬于崇陵,时年38岁。

第三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辛亥革命·重点难点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重要史实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必要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同盟会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