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

13、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一、凡各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包括各种原因的休克、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症、急性重症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疾病、手术、治疗或检查,及时报告相关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

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各责任医师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

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立即报请医疗管理部门,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并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同时在记录本上简单记录,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核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接,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

各种抢救物品、器械在抢救结束后应立即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对抢救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七、安排有权威的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的配合。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报告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报告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报告制度一、急危重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利己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出现检验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

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

二、各科室的抢救设施和器械须有专人负责,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设备要求齐全、有效,药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实行“四定”(定位放置、定量补给、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制度,抢救的设备和药品不得挪用或外借。

三、科主任、护士长市临床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四、对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均需积极组织抢救,由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就病情危重性向家属或委托授权人交代病情、治疗情况及预后,了解患者家属的意见,发出病危通知书,医师和家属双方签字,完成告知义务。

急危重患者涉及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由现场主持抢救的最高资质的医师主持多学科会诊。

根据会诊意见由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如落实救治科室存在争议,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协调确认。

任何医师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参加抢救,会诊科室医师须共同参加抢救,不得离开,擅自离开或拒绝参加抢救的医师对其行为引起的相应后果承担责任。

五、在抢救中,各级医护人员应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对疑难及诊断不明病人,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组织会诊。

六、医生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提供诊断依据。

特别重大的抢救工作,应向科主任汇报,由全科统一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若需多科配合,应及时向医务科汇报,以便组织抢救小组。

七、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熟记抢救药品的编号、定位、用途、剂量、用法等。

15.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15.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自查
时间
年 月 日督ຫໍສະໝຸດ 人自查制度
15.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2.抢救器材及药品要力求齐全完备,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储存,用后及时补充。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备不懈,做好交接班。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并注明抢救时间,对病情复杂、抢救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向医务处(节假日向总值班)汇报,必要时组织科、院有关人员会诊救治。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24小时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并做好记录。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口头医嘱,如确因情况紧急需下达口头医嘱时,护理人员执行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校对药品后执行,事后医师据实补记医嘱,防止发生差错事故。6.各种抢救器材、药品用后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7.及时向患者家属或代理人讲明病情,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以取得家属或代理人的理解配合。8.抢救结束,医护人员应做好抢救小结,并写出抢救记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9.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制度及时报告医疗管理部门和分管院领导。12.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填写急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






持续性改进成效评价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近年来,医疗科技的发展与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使得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变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在医疗机构中建立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建立的要求以及存在的挑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医疗工作中,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是一项关系到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

建立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 提高抢救效率:制度化的抢救流程能够使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明确职责分工、快速响应,从而提高抢救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及时准确的抢救报告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调配,达到最佳应用效果。

3. 保护患者权益:抢救及报告制度的建立,能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

二、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的建立要求建立有效的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明确的程序与流程:制度应包括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流程、医务人员的职责分工、抢救设备的配备等,确保抢救过程有序进行。

2. 及时准确的报告机制:建立起相应的报告机制,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将抢救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数据支持。

3. 组织与培训的支持:医疗机构应该组织专门的培训和沟通会议,使医务人员了解抢救及报告制度,提高其对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能力和责任感。

4. 法律法规的支持:建立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三、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存在的挑战然而,建立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1. 医疗机构资源不足: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抢救及报告制度的要求。

2. 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医疗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滞后,对于抢救报告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不够高效。

3. 技术水平与人员素质差异:不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存在差异,有的抢救工作可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

2-10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2-10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和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危急重病人抢救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特制订危重患者抢救和报告制度。

二、定义医务人员对急危重患者应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和执行逐级报告的流程标准。

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经治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制度及时报告医务科和分管副院长。

三、职责1、医务科负责制定、修订危重患者抢救和报告制度。

2、全院员工负责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和报告制度。

3、临床和医技科室主任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危重患者抢救和报告制度的执行。

4、医务科负责监督检查全院危重患者抢救和报告制度的执行。

5、分管副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科危重患者抢救和报告制度的执行。

四、标准1、急救小组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应由本科主治医师以上资格人员组织,重大抢救应由医务科(夜间总值班)或院领导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从指挥,分工协作,严肃认真。

2、物资准备(1)救护车救护车要保持良好车况,救护车值班司机坚守工作岗位,时刻待命出发。

(2)抢救车各科按医院抢救车配置标准表,配齐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材,定位放置,随时处于临战状态。

抢救车药品、物品种类、数量齐全,摆放有序,无破损,无过期,药品标签清楚,专人负责,每天清点一次并签字,护士长每周清点核查一次并签字,护理部主任每月抽查一次,填报质控表。

(3)抢救室设备和设施专科急救器材定品种和定位放置,保持清洁。

中心负压、供氧等抢救装置齐全,瓶装氧气压力≧1mpa;病区湿化瓶、负压瓶干燥备用;抢救室湿化瓶干燥备用。

仪器管道正确连接备用、无漏气、破损,急救仪器、器材性能完好,功能正常;发现故障及时维修处理,用后及时更换、清洁、消毒备用。

专人负责,每天清点一次并签字,护士长每周清点核查一次并签字,护理部主任每月抽查一次,填报质控表。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核心制度)
1、对危重、抢救病人必须积极组织抢救,向病员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发出《病危通知书》,告知病情的危险性,并在病历中作好谈话记录。

2、抢救过程中,各级医护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到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对疑难及诊断不明的病人,须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组织会诊。

3、抢救工作根据现场情况由专人负责或成立抢救小组或专门抢救班子,紧急或特殊情况则由现场的最高职称或最高年资者组织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组织院内会诊,指定专人床旁守护,作好记录,详细交接班。

4、重大的抢救工作,应向科主任汇报,组织全科力量进行抢救,若需要多科配合,须及时向医务科或院总值班汇报,以便及时组织抢救班子联合抢救.
5、医技科室及其它有关科室须积极配合,全力协助,不得以任何借口延误抢救工作。

6、科室或病区的抢救药品、器材定点定位放置,班班交接清楚,专人负责。

定期做好清洁、消毒、清理、补充等工作。

7、根据病员病情和参加抢救的人员,主管医师应在临时医嘱中写‘大’、‘中’、‘小’抢救级别。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和内容,抢救结束后及时书写抢救记录,如因抢救急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同时,在《抢救登记本》上按要求如实及时登记。

8、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负责到人,严格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技术纠纷。

9、如未履行医院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目的确保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抢救,杜绝任何推诿、推迟抢救现象,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医院。

(二)参考文件《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三)定义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四)基本要求1.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下列情形的患者:(1)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2)急性起病,如不立即处置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3)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4)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立即处置;(5)预计可能会处出现严重后果从而必须处置的病情等。

2.各临床科室可根据上述情形制定本科急危重患者范围、建立抢救制度与流程并加以培训,使各阶层医护人员熟知并能紧急处置危急病况。

3.临床科室急危患者的抢救由科主任(副主任)负责主持。

科主任(副主任)不在时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紧密配合开展抢救工作。

4.遇到重大抢救事件及需多学科、多部门协同抢救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务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和(或)主管院长,根据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开通绿色通道,对各项因抢救所需设施、设备、血液、药品、临床科室、医技后勤部门及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指挥协调,确保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如超出本院诊疗范围的患者,严格评估病情符合转诊条件后给予协助转诊。

5.参加抢救的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明确分工、紧密合作,无条件服从现场抢救主持者指挥。

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按疾病抢救程序及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医师到来后及时向其汇报现场情况及处置措施,并听从现场主持者指挥。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四篇)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四篇)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1.各科室凡进行重大抢救活动及特殊病例治疗时应向护士长、护理部报告。

2.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1)涉及灾害事故、____所致____人死亡及以上,或同时伤亡____人及以上的重大抢救。

(2)知名人士、外籍、境外人士的抢救,本院病危职工的抢救。

(3)涉及有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抢救。

(4)特殊、危急、重症病例的抢救。

(5)大型活动或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意外的患者。

(6)突发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患者。

3.应报告的内容。

(1)灾害事故、____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分类及联络方式。

(2)伤亡人员的姓名、性别和年龄,致伤、死亡的原因,伤情、病情及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3)大型活动或特殊情况中发生意外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及采取的医疗措施。

(4)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采取的医疗措施及目前情况。

4.报告程序及时限。

(1)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

(节假日、夜间向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及护理部报告。

)(2)护士长根据情况向护理部及医院有关部门报告。

在口头报告或电话报告的同时,护士长视情况填写“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表”,____小时内上交护理部。

(3)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在安排协调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向院领导报告。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二)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

2、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服从指挥,坚守岗位。

3、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抢救物品不准随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需注明灭菌时间,保证所有物品在有效期内。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____小时内据时补记,并加以说明。

首诊负责制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首诊负责制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首诊负责制在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诊负责制不仅可以保证急危重病人及时获得救治,还可以提高抢救效果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本文将从首诊负责制的定义、背景和目的,以及急危重病人抢救和报告制度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首诊负责制的定义首诊负责制是指急危重病人就诊时,由当班医生或护士负责全程抢救的管理体制。

在急危重病人就诊时,首诊医生或护士将负责评估病情、制定抢救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并负责协调其他医疗资源,确保病人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二、首诊负责制的背景和目的首诊负责制的提出和实施是为了解决急危重病人抢救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抢救过程中,由于医疗资源的分散和缺乏统一的指导,导致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不佳,甚至丧命。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首诊负责制的出现成为必然选择。

首诊负责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急危重病人抢救效果:通过建立首诊负责制,可以确保首个接触病人的医生或护士能够立即评估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从而提高抢救效果。

2.保障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权益:首诊负责制可以保证急危重病人在就诊时得到及时和全面的救治,不会因为医疗资源的分散而延误治疗。

3.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由于首诊负责制能够提高抢救效果,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期,从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在首诊负责制下,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病情评估:首诊医生或护士需要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病史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以便制定合理的抢救方案。

2.抢救方案制定:在评估基础上,首诊医生或护士需要制定详细的抢救方案,包括药物使用、手术需要以及其他治疗措施等,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救治。

3.紧急抢救措施:在制定抢救方案后,首诊医生或护士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以及其他急救措施等。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了保障病人安全和提高抢救效果而制定的一套操作规范和流程。

急危重病人出现突发状况时,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病情恶化和死亡风险。

本文将从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流程和报告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识别、呼叫、实施抢救和后续处理。

首先,识别病人的急危重程度十分重要。

医务人员应该通过体检和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来判断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病人,并确定相应的抢救级别。

其次,一旦确定了病人的急危重程度,呼叫抢救团队就变得至关重要。

抢救团队应该由专业的医务人员组成,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接下来,实施抢救是关键的一步。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适当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氧气供应、止血等。

最后,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还应提供病人和救治措施的详细记录,并将抢救的情况交接给后续的医务人员,以便做好后续处理和持续的护理工作。

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报告制度是为了确保抢救的及时和有效而制定的一套工作制度。

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方式和报告的频次。

首先,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的严重程度、抢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病人的转归情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后续的医务人员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抢救措施的效果,以便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工作。

其次,报告的方式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进行。

通常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病人的抢救情况,以便他们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

最后,报告的频次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急危重程度来确定。

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病人,报告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而对于病情较为危急的病人,则需要进行更为频繁和及时的报告。

综上所述,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对于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提高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根据这一制度进行规范的抢救操作和及时的报告工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人的死亡风险。

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一直是医疗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如何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首诊负责制的推广和深入应用,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首诊负责制在急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作用,并介绍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一、首诊负责制在急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作用首诊负责制是指医疗机构在接收患者后,由首诊医生负责全程抢救工作,负责制首先解决了急危重病人抢救中的时间延误问题。

在急危重病人病情危急的情况下,每一秒都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没有分秒必争的抢救行动,病人的生命将面临严重威胁。

而首诊负责制有效地压缩了医疗流程,减少了病人等待抢救的时间,有力地提高了抢救效率。

其次,首诊负责制还保证了急危重病人抢救中的连续性。

在过去的抢救模式下,病人从急诊科到重症医学科可能需要换医生,这样会导致信息传递不畅,甚至遗漏关键信息,对患者的抢救造成隐患。

而采用首诊负责制后,由于同一医生负责全程抢救工作,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方案,保证了抢救的连续性和质量。

此外,首诊负责制还提高了急危重病人的满意度。

在急危重病人抢救中,医患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

采用首诊负责制后,患者和家属可以与同一位医生进行沟通,避免了信息传递的误差,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首诊负责制在急危重病人抢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缩短抢救时间,保证抢救的连续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力地提高了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效果和质量。

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在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中,报告制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报告制度可以确保及时和全面地沟通医疗信息,保证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顺畅,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

首先,报告制度可以准确传递病情信息。

在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体征变化等。

通过报告制度,医生可以及时了解这些信息,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抢救方案。

其次,报告制度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一、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技技术规范,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由科主任组织科室技术力量进行救治,必要时请多科会诊,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部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

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教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六、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教,特殊治疗(包括特殊诊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签字同意,同时报医务部备案。

七、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部,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八、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时,由科主任提出后上报医务部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九、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

凡是报医务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十、凡病情危重病人(包括明确诊断而预后不良的病人),主管医生除立即汇报级医师并积极安排抢救措施外,还要及时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家属籍以加强口头交代外,另一份保存在病历中,同时填写危重病人日报表报医务部备案,以便院领导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必要的安排。

十一、危重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将病人的诊断、抢救经过以及死亡原因等情况,向家属进行详细交待。

危重病人抢救及登记报告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及登记报告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及登记报告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确保抢救措施的及时、准确、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为临床教学、科研和医疗纠纷处理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登记报告工作。

三、抢救组织与管理1. 各科室应设立抢救组织,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管理抢救工作。

2. 抢救组织应定期进行抢救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

3. 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和应急预案。

4. 抢救组织应确保抢救设备和药品的齐全、有效,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四、抢救操作规范1.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抢救操作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通道建立等。

2. 抢救操作应遵循医嘱,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

3.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4. 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抢救经过,并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估。

五、抢救记录与报告1.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病人病情、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等,以便分析抢救效果和总结经验。

2. 抢救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字迹清晰,不得篡改、伪造。

3. 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抢救情况,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向医务科报告。

4. 医务科应定期对抢救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为医院改进抢救工作提供依据。

六、质控与监督1. 医院质控部门应定期对抢救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抢救措施的合理、有效。

2. 医院纪检监察部门应对抢救工作进行监督,防止抢救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行为。

3. 科室负责人应对抢救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确保抢救措施的落实。

七、奖惩与责任1. 对在抢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医院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的个人,医院应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分,严重者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医院麻醉科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医院麻醉科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医院麻醉科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近年来,社会对于医疗事故的关注度逐渐增高,其中麻醉科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麻醉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工作。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医院麻醉科建立了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重要性、制度的内容和执行流程以及制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制度的重要性医院麻醉科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麻醉科面临的患者多为手术病人或危重病人,其病情复杂多变,抢救难度较大。

建立抢救及报告制度能够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提高抢救效果,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二、制度的内容和执行流程(一)急危重患者抢救流程1. 急危重患者抢救分为初级抢救、高级抢救和特级抢救三个级别,根据患者病情及稳定情况确定抢救级别。

2. 初级抢救:麻醉科医生迅速评估患者病情,按照基本抢救措施进行处理。

3. 高级抢救: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组织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联合抢救。

4. 特级抢救:严重危重患者需要抢救专家组进行全面救治。

(二)急危重患者报告制度1. 各级医务人员发现急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后,及时向麻醉科医生报告。

2. 麻醉科医生迅速组织抢救并填写抢救记录。

3. 抢救完成后,麻醉科医生向医务监察部门报告。

4. 医务监察部门会定期汇总急危重患者抢救情况,并进行分析。

三、制度的效果医院麻醉科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的落地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标准化抢救操作通过制度的建立,医务人员在抢救过程中遵循相应流程,规范操作,提高了抢救效率。

不同科室在抢救时能够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抢救力量。

(二)加强了医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各级医务人员通过报告制度及时获得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抢救效果的反馈,促使医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提高了团队协作效果。

(三)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通过系统的报告和分析,医务监察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为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医院危重病人医疗意外及突发性事件逐级报告制度

医院危重病人医疗意外及突发性事件逐级报告制度

医院危重病人医疗意外及突发性事件逐级报告制度
1.遇有危重病人或一般病人发生医疗意外(如药物过敏、麻醉意外、病情骤变等),经治医师应迅速作出一般处理,并同时向上级医生师、科主任汇报。

2.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应立即组织抢救,对抢救有困难或愈后不佳的病例应报告医务科及院领导。

3.对市内出现汛情、火警等突发性灾害事故,医务科如接到卫健委通知后,应迅速组织院医疗救护小分队赴现场参与抢救。

4.对院内出现停电、电梯故障等突发性事件,值班医生、护士或其它在场人员有责任迅速报告有关职能部门或总值班,同时保护好现场病人。

接报部门或总值班应立即向院领导汇报并迅速组织力量予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序号:XXYY-YLFA-001
版本编号:YLFA-20XX-001
XXX医院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
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1. 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制度及时报告医疗管理部门和分管院领导。

2. 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疗管理部门和分管院领导,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3. 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分管院领导协调抢救事宜,
4. 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

凡是报医疗管理部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5. 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技术纠纷。

6. 如未履行医院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知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