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2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的基础理论、学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有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创新精神、社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3.掌握本专业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基础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量等基本能力;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产品结构设计能力和制造工艺设计实施能力;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系统测量控制分析能力;7.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

8.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及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相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学分:191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堂教学计划课外实践教学计划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课程类别课程属性学时学分学分比例%课堂教学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必修1059 66.5 46.2%选修128 8.0 5.6% 专业基础教育平台必修416 26.0 18.1%选修160 10 0 6 9% 专业教育平台必修376 23.5 16.3%选修160 10.0 6.9% 合计2299 144 0 100% 学分比例:公共基础教育平台51.7%,专业基础教育平台25%,专业教育平台23.3%课外实践教学课程属性学分学分比例%拓展创新 4.0 8.5% 合计47 0 100%学分比例:基本能力91.5%,拓展创新8.5%合计学分合计:191;学分比例:理论教学68.1 %,实验教学7.1%,课外实践教学24.8%必修83.2%,选修16.8%必修学期 (周) 学时分配表学期类别1 2 3 4 5 6 7 8 课堂教学(周学时) 22 27 23 23 14 12 8 0 课外实践(周) 2 5 2 4 2 6 7 1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灵活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领域内,具有“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社会欢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毕业后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1.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责任感。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具有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共事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业务素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其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正确把握本专业的科学体系,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达到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 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说明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说明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说明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技术)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从事机械制造相关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并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技术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人才规格: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强烈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求实求是、开拓进取;2.具有扎实的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具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分析、解决本专业相关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具有技术开发、专业服务及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4.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并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协调发展,通过CET-4或CET-6考试;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及社会活动能力, 具有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和行业前沿;6.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刻苦学习、肯于钻研。

二、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内完成。

三、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时数为3148,总学分数为165,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41学分。

四、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本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个层次。

其课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奠定必要的学习基础和完成四年学业的身心基础。

2.专业必修课涉及机电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3.限定选修课有两个专业方向性,通过这一层次的课程与必修课的合理匹配,深化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专业特长。

学生应按照系列方向选定某一系列,并完成该系列全部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 普高生源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工程师素质,能在机械制造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技术的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学科的知识和应用能力;2.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5. 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7.能充分利用中外文图书、期刊和网络等资源,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8.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工程师综合素质,在本专业范围的职业技能中,有一种职业技能达到中级技术以上水平或者获得一种相关资格证书。

三、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五、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基础、数控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六、课程结构体系中学分学时分配、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政策(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等课外学分6学分。

七、课程设置计划安排表八、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计划安排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目标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材。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机械设计、创造与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辟、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介绍基本的微积分和数学分析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大学物理:涵盖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物理学知识,为后续的机械原理和电气控制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3)工程图学: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图纸的绘制和阅读能力,掌握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材料力学: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为机械设计提供材料选择和分析的基础。

2. 专业课程(1)机械原理:介绍机械系统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机械创造工艺学:介绍常见的机械创造工艺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工艺分析和优化能力。

(3)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自动化设计和控制的能力。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创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创造的能力,包括CAD、CAM等软件的应用。

3. 专业选修课程(1)机器人技术:介绍机器人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2)数字化创造技术:介绍数字化创造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字化创造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3)智能控制技术:介绍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1.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实习实训,通过在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选择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机械设计或者创造项目,完成设计方案、创造和测试等工作,并撰写毕业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 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制造、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在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中,面向智能制造第一线,开展机械系统运行与维护、集成与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从事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1、以中国制造2025为人才导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以智能制造最新的技术产业发展为特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和智能制造技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构建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思路。

2、引进实力企业,加强合作,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把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质量持续改进,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培养学生基础应用能力,学以够用为主,用以工程实际为度。

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两个特色培养方向,进行项目化、案例式课程体系教学,辅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机械基础、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12点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工艺与编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与维护、智能制造设备编程与调试工程中所涉及的复杂应用系统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2)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学科基础知识,能够将其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控制等一般问题的推演、分析、计算和设计;(4)掌握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技术、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机电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前沿,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般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评价、比较和综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需求。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的一种,旨在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理论水平: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知识,深入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知识。

2.实践能力:具备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CAD/CAM等工具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

3.创新能力: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中提出并解决问题。

4.工程素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科目,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工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

2.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项目,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毕业设计:毕业前,学生需要完成一项毕业设计项目,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实验室建设学校将加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配备,配置先进的设备和软硬件工具,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专业发展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工作。

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2讲解

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2讲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本专业依托中南大学“机械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并在湖南省“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验收中被评为优秀,2009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本专业下设“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现代装备设计与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及控制”6个专业方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为代表的强大的师资队伍,和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一批学科性公司,在复杂装备与极端制造领域拥有学科特色与行业优势。

二、培养目标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结合机电工程学院在复杂装备与极端制造工程学科上的优势和特色,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生产实践,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方向,并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思维及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在现代制造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机电系统研究与开发、设备运行与维护、生产技术管理、企业市场运营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培养要求按本方案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机械设计理论与制造学、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须的设计、制造、运行及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既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工作,又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经营、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具有扎实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能力、良好的创新素质、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后,能够针对复杂机电工程项目,具有承担新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等工作能力;或具有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经营、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能力。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其自动化等方面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1.知识要求1)具备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必须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3)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4)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交流能力。

3.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2)具备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3)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专业设定了12条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该毕业要求完全覆盖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12条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如下: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机电工程问题。

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of 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Their Automation一、培养目标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This program establishe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skills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We nurture talents in engineering who are qualified in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pplication study,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二、基本规格要求Ⅱ.Skills Profile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自动化基础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3.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 具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6.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 •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计算、控制、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技术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较强的自学能力、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三、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四、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工艺学、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五、专业方向及特色专业方向:机械设计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特色: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将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机械设计、机械的制造相结合,引入现代设计方法,培养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能从事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企业管理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是我国人才市场的热门专业之一。

六、毕业合格标准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方案规定的内容,成绩合格;德、智、体到达毕业要求。

七、修业年限:2.5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程教学计划及进程表学制2.5年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英语公3线性代数共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C语言程序设计小计专7工程材料业8金属工艺学基9自动控制理论础10机械设计基础课11机电传动与控制小计专12机械制造工艺学按学期分配学时数考考总面实试查计授验V3612V15050V3612V3612V3612V9030384128V9030V9030V9030V9030V9030450150V9030自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学12 3 4524V100V V24V24V24V60V25660V60V60V60V60V30060V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业 13 液压传动与控制 V 课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V15 专业综合实验 小计毕业环节---------------------------------------------- 周112合 计36820 736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 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 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 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和广泛应用的专业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工程实践的能力;3.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5.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经验。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编程等。

这些课程是深入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为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机电系统设计、机器人技术、CAD/CAM等。

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能力。

3.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习、毕业设计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将会配备完善的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

实验设施包括机械制造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等,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的需要。

实践基地包括工程实践基地、企业实训基地等,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增加对实际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能力。

四、师资力量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学校将会聘请具有较高资深度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创造及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基础知识,具有技术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机电工程及产品的设计、开辟、创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材。

主要学习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造技术与装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与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现代创造业机械工程师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设计、创造及其自动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理论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手工制图、计算机绘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先进设备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标准学制:4 年毕业最低学分:164 学分学位:工学学士第二课堂:2 学分课程体系由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组成。

第一课堂主要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个性课程组成。

第二课堂由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负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职业生存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四大类。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创造工程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机电控制课程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等。

Ⅰ类Ⅱ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个性课程总计23.26.135.120.611.33.7100700+3 周868+9 周274+20 周381057.53418.56164通识课程专业课程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T5130F1001T5130F2001T5130F3001T5130F4001T6150C0001T615SC0001T6210J1001T6210J2001T6210J3001T6210J4001T6230J0001T623KJ0001T7210P0001T7210P0002T7210P0003T7210P0004T7210P1006T7210P2022T7210P3006T7210P4006T1010Q0001T2022Q0001T5920Q0001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学术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体育(1)体育(2)体育(3)体育(4)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1)形势与政策(2)形势与政策(3)形势与政策(4)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学科导论课College English(1)College English(2)College English(3)English for AcademicPurposesEssentials of ComputerApplicationEssentials of ComputerApplication ExperimentPhysical Education(1)Physical Education(2)Physical Education(3)Physical Education(4)Military TheoryMilitary TrainingOutline of ContempoaryChinese HistoryGeneral Principles ofMarxismEthics and Essentials oflawsEssentials of MaoTsettung's Thoughts,Deng Xiaoping's Theoriesand Three On-behalvesSituation and Policy(1)Situation and Policy(2)Situation and Policy(3)Situation and Policy(4)Students CarerDevelopment andEmployment GuidanceMental Health GuidanceThe Introduction Courseof Subject33321.5111111.523360.50.50.50.5111484848322432323232332243232326488881616161216163212341112341112231234211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 1619202122232425 J5510N1001J5510N2001J5510N0006J5510N0007J5510N0009J5520N1001J5520N2001J555SN1001J555SN2001J593KG0001J5920G1001J5920G2001J5920G0004J592KG0005J5920G0006J592KG0007J592SG0008J6040G1002J6040G2002J604SG0001J6160G0002J616SG0002J616KG0001J6150G0002J615SG0002高等数学(Ⅰ)上高等数学(Ⅰ)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Ⅰ)上大学物理(Ⅰ)下大学物理实验(Ⅰ)上大学物理实验(Ⅰ)下工程训练( Ⅰ)工程制图(Ⅰ)上工程制图(Ⅰ)下机械原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工程力学(Ⅱ)上工程力学(Ⅱ)下工程力学实验(Ⅰ)电工与电子学(Ⅱ)电工与电子学(Ⅱ)实验电工电子实习(Ⅰ)C 语言程序设计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Advanced Mathematics(I)Advanced Mathematics(I)Liner AlgebraProbability andMathmatical Statistics(I)Complex Variable AnalysisUniversity Physics(I)University Physics(I)University physicalExperiment (I)University physicalExperiment (I)Engineering Training( Ⅰ)Engineering Graphics (Ⅰ)Engineering Graphics (Ⅰ)Theory of MachineryProject on Theory ofMachineryMechanical DesignProject on MechanicalDesignBasic Experiment forMechanical DesignEngineering Mechanism(Ⅱ)Engineering Mechanism(Ⅱ)5522243114232.51.52.52.50.53.52.5EngineeringMechanismExperiment (Ⅰ)ElectrotechnicsandElectronics(Ⅱ)Experiment ofElectrotechnics andElectronics (Ⅱ)Electronicsand CircuitPraxis (Ⅰ)C Language programmingCLanguageprogrammingExperiment0.511.5180803232326448323232484646165640324816243241.52.51122332323412445543443332213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 Z5930B0001Z5920B0201Z5920B0202Z592SB0201Z5920B0101Z5920B0102Z592KB0102Z5920B0103Z592SB0101Z592KB0201Z592KB0202Z592KB0203Z592KB0204Z592KB0205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创造工程学专业基础实验(Ⅰ)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机电控制微机原理与机电控制课程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专业基础实验(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Basic EngineeringMaterials & ThermalMachiningTolerancesa nd TechnicalMeasurementMechanicalManufacturingEngineeringBasicExperimentofManufacturingFundmentals of MachineControlPrinciple ofMicrocomputer andMechatronic ControlProjectonPrincipleofMicrocomputer andMechatronic ControlTestingTechnology ofMechanical EngineeringBasic Experiment ofMechatronic SystemVisiting PracticeManufacturing PracticeProfessional ProjectDesignGraduate FieldworkGraduation ProjectDesing31.530.51.531.51.50.53321048324818324832161.50.53321044544445517788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of Numerical Control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Technique DesignforMechanicalManufZ5920X0203acturing Equipment Experiment of MechanicalZ592SX0201Manufacturing Technique5678Z5920X0101Z5920X0102Z5920X0103Z592SX0101机电控制技术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技术 流体传动与控制机电系统专业实验 (一) Mehcatronics Control3TechnologySensors and Signal3 ProcessingFluid Transmission and2.5ControlExperimentofMechatronicSys0.5 tem(I)48484618 学分学时小计91011121314Z5920X0204Z592SX0204Z5920X0205Z5920X0013Z592SX0013Z5920X0014机械创造中的软件技术基础 机械创造中的软件技术基础实验 CAD/CAM 原理及 应用 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绘图实验机械创新设计理论 与方法Basis of Software Technique 2Basis of Software Technique 0.5 Principle&ApplicationonCAD/3 CAMComputer Aided DrawingExperiment of ComputerAided Drawing Mechanical creative Designtheory and methods10.5336482028 2018620 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创造技术机械创造装备设计机械创造专业 实验(一)0.5Z5920X0202 Z5920X0201 18555 9 1422.5 46 48 48184555 556 6 6 6 6 6 2 33 3 1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Z592SX0014Z5920X0015Z5920X0206Z5920X0207Z592SX0202Z5920X0208Z5920X0209Z592SX0102Z5920X0104Z5920X0105Z5920X0106Z592SX0103Z5920X0107Z5920X0108Z592SX0104Z592KX0101Z592KX0102Z5920X0109Z592KX0103机械创新设计实验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创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机械创造专业实验(二)机械创造专业英语Matlab 工程软件机电系统专业实验(二)虚拟仪器技术与设计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电系统实验(三)电子路线CAD 设计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及应用机电系统专业实验(四)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工程经济学机电系统综合实践平台能力实训Experimentof Mechanicalcreative DesignTheMethod of ModernMechanics Design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iqueNon-Traditional MachiningExperiment ofManufacturing TechnologyEnglish for ManufacturingEngineeringSoftware-MatlabExperiment of MechatronicSystem (Ⅱ)Virtual InstrumentTechnology and DesignRobotics TechnologyIntelligent ControlTechnologyExperiment of MechatronicSystem (Ⅲ)Computer Aidded Design ofElectrical CircuitTechnologies andapplications of Optical FiberGrating SensorsExperiment of MechatronicSystem (Ⅳ)Design of Programmablecontrol systemDesignofSingle-chipMicrocomputer Control SystemEngineering EconomicsPracticeofComprehensiveMechatronic System13220.531.51.53320.521.50.5221.5248323232 162448483232242432162416162225777776677777777777大学英语(1)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体育(1) 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1)大学英语(2)体育(2)大学英语(3)体育(3)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形势与政策础形势与政策概率论与数(2)高等数学( Ⅰ )下线性代数大学物理( Ⅰ )上理统计(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 Ⅰ )下大学物理实验( Ⅰ )下大学生心理大学物理实健康指导验( Ⅰ )上大学生就业学科导论课发展与就业指导工程力学(Ⅱ)上电工与电子学(Ⅱ)高等数学( Ⅰ )上工程制图( Ⅰ )上认识实习C 语言程序设计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工程制图(Ⅰ)下电工与电子学(Ⅱ)实验电工电子实习( Ⅰ )总学分:20总学时:356+3.5 周总学分:28.5总学时:508总学分:26.5总学时:448+1 周学术英语体育(4)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形势与政策机械创造工(4) 程学工程训练( Ⅰ)机械原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工程力学(Ⅱ)下工程力学实验( Ⅰ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专业基础实验(Ⅱ)公差与技术测量专业基础实验( Ⅰ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机电控制微机原理与机电控制课程设计总学分:总学分:总学分:总学分:26.5 10 6总学时:总学时:总学时:总学时:384+7 周142+2.5 周 6 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总学分:12总学时:12 周养与法律基(3)1 2 暑期1 34暑期2 5 6 暑期3 7 8认识实习军事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大学物理实验( Ⅰ )上电工电子实习( Ⅰ )电工与电子学(Ⅱ)实验大学物理实验( Ⅰ )下微机原理与机电控制课程设计工程训练( 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专业基础实验( Ⅰ )工程力学实验( 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基础实验(II)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学分11110.511.541.50.510.52.50.5332100.5周3周3232321周16321.5周4周1.5周1832162.5周163周3周2周10周一二三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依托中南大学“机械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与“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并在湖南省“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验收中被评为优秀,2009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本专业下设“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现代装备设计与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及控制”6个专业方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为代表的强大的师资队伍,与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一批学科性公司,在复杂装备与极端制造领域拥有学科特色与行业优势。

二、培养目标
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结合机电工程学院在复杂装备与极端制造工程学科上的优势与特色,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生产实践,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与方向,并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思维及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在现代制造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机电系统研究与开发、设备运行与维护、生产技术管理、企业市场运营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培养要求
按本方案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为: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与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机械设计理论与制造学、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须的设计、制造、运行及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必须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与发展趋势。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8.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

四、主干课程与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
特色课程:机电传动控制、现代制造装备及其自动化、现代设计方法、金属成形与模具设计、金属凝固理论与铸造装备、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毕业合格标准
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193学分(其中必修145、5学分),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并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十、其她要求
1.全校性选修课程至少修读8学分,分散在全学程中完成。

2.课外研学至少取得8学分,其中社会实践不少于2学分,具体见《中南大学本科课外研学管理办法》。

3.修读时必须按照课程之间的先修、后修顺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