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
![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86f21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0.png)
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下面请看楚辞全文及译文!楚辞全文及译文楚辞·离骚【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注释】①高阳:古帝颛顼(zhuān xū)的号。
传说颛顼为高阳部落首领,因以为号。
②朕:我。
先秦之人无论上下尊卑,皆可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帝王的专用第一人称代词。
③摄提:摄提格的简称,是古代“星岁纪年法”的`一个名称。
古人把天宫分为十二等份,分别名之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十二宫,以太岁运行的所在来纪年。
当太岁运行到寅宫那一年,称“摄提格”,也就是寅年。
④惟:句首语词。
庚寅:古人以干支纪日,指正月里的一个寅日。
⑤皇:指皇考。
览:观察,端相。
揆:估量、测度。
初度:初生之时。
⑥肇:借为“兆”,古人取名字要通过卜兆。
⑦则:法。
屈原名平,字原,正则隐括“平”字义。
⑧字:用作动词,即起个表字。
⑨内美:指先天具有的高贵品质。
⑩修能:杰出的才能,这里指后天修养的德能。
辟:同“僻”,幽僻的地方。
纫:联缀、编织。
汩:水流迅速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与:等待。
“不吾与”,即“不与吾”,是否定句宾语提前句式。
搴(qiān):楚方言,拔取。
宿莽:楚方言,香草名,经冬不死。
朝、夕是互文,言自修不息。
日月:指时光。
代序:代谢,即更替轮换的意思,古“谢”与“序”通。
惟:思。
美人:作者自喻。
【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远末子孙啊,伯庸是我已故去的尊敬的父亲。
当太岁在寅的寅年寅月,就在庚寅那一天我出生降临。
《楚辞-九章》原文及译文赏析
![《楚辞-九章》原文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19be2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9.png)
九章屈原〔先秦〕原文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也。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也。
壹心而不豫兮,羌无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患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之所志也。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也。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徊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欲横奔而失路兮,盖志坚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楚辞离骚原文全文
![楚辞离骚原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f6a02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8.png)
楚辞离骚原文全文离骚屈原〔先秦〕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通: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楚辞·离骚》原文及翻译
![《楚辞·离骚》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39c02745f0e7cd1842536f5.png)
《楚辞·离骚》原文及翻译【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注释】①高阳:古帝(zhuān xū)的号。
传说为高阳部落首领,因以为号。
②朕:我。
先秦之人无论上下尊卑,皆可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帝王的专用第一人称代词。
③摄提:摄提格的简称,是古代“星岁纪年法”的一个名称。
古人把天宫分为十二等份,分别名之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十二宫,以太岁运行的所在来纪年。
当太岁运行到寅宫那一年,称“摄提格”,也就是寅年。
④惟:句首语词。
庚寅:古人以干支纪日,指正月里的一个寅日。
⑤皇:指皇考。
览:观察,端相。
:估量、测度。
初度:初生之时。
⑥肇:借为“兆”,古人取名字要通过卜兆。
⑦则:法。
屈原名平,字原,正则隐括“平”字义。
⑧字:用作动词,即起个表字。
⑨内美:指先天具有的高贵品质。
⑩修能:杰出的才能,这里指后天修养的德能。
辟:同“僻”,幽僻的地方。
纫:联缀、编织。
:水流迅速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与:等待。
“不吾与”,即“不与吾”,是否定句宾语提前句式。
(qiān):楚方言,拔取。
宿莽:楚方言,香草名,经冬不死。
朝、夕是互文,言自修不息。
日月:指时光。
代序:代谢,即更替轮换的意思,古“谢”与“序”通。
惟:思。
美人:作者自喻。
【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远末子孙啊,伯庸是我已故去的尊敬的父亲。
当太岁在寅的寅年寅月,就在庚寅那一天我出生降临。
我的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啊,通过占卜才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取字叫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同时又有优秀的才能。
《楚辞》七谏原文及译文
![《楚辞》七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b2b842a1c7aa00b42acb5e.png)
《楚辞》七谏原文及译文两汉:东方朔初放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塊兮鞠,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沉江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楚辞》原文及译文赏析(下)
![《楚辞》原文及译文赏析(下)](https://img.taocdn.com/s3/m/9f67eb3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4.png)
《楚辞》原文及译文赏析(下)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
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
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楚辞》原文及译文赏析(下)《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1],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2],戒六神与向服[3]。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4]。
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5]。
忘儇媚以背众兮[6],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7],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8],羌众人之所仇。
诗经楚辞
![诗经楚辞](https://img.taocdn.com/s3/m/6900ffdf6f1aff00bed51e13.png)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 样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 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 成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 诗歌总集。《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 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诗人。楚辞是 《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 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至于后人以《离 骚》为代表称之为“骚”,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 一样,虽然名不符实,却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 形区别开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 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 今。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 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 《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 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 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 的表现手法。《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 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 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 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 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 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原文:诗三百篇,直抒胸臆。兴观群怨,诗以言志。窈窕淑女,谦 谦君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行道迟迟,载渴 载饥。乐而不淫,止乎礼义。悠悠我思,中心藏之。屈子行吟,颠沛流 离。上下求索,参天地兮。离骚九章,金相玉质。黄钟大吕,沉博绝丽。 香草美人,衔华佩实。怀瑾握瑜,黄钟毁弃。呵壁问天,百感交集。负 石沉湘,端午享祭。 译文:《诗经》共三百零五篇,直率地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 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还能表 达自己的志向和思想。美好的女子,品格高尚的君子。一天不见,就像 隔了好几个季节。(回来的时候,)大雪纷纷满天飞,(当初出征时,) 折柳相送,依依不舍。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快乐而不过 分,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悠悠的是我的情怀,埋藏在心里屈原一边走 一边痛苦地吟唱着,他受到了奸人的排挤,被楚王流放于外。他苦苦地 追求着,领悟到了天地间的规律。他作的《离骚》和《楚辞》,形式和 内容都完美。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 辞美妙。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使文章既精美又有思想。 他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却遭到了小人的迫害。他面对墙壁向天发问, 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最终,他绝望地抱着一块石头投进了汨罗江,每 一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纪念他。
楚辞《离骚》 原文与译文
![楚辞《离骚》 原文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6d6bc79b6648d7c0c74665.png)
离骚[ 先秦 ] 屈原原文 译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贪图捷径必然走投无路。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楚辞》七谏原文及译文
![《楚辞》七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47413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6.png)
《楚辞》七谏原文及译文七谏原文两汉:东方朔初放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塊兮鞠,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沉江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楚辞·七谏 原文及译文
![楚辞·七谏 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6a1df89ec3d5bbfd0a74ab.png)
七谏两汉:东方朔初放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屈原生长在楚国国都,如今却遭流放原野居住。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性迟钝言语少拙嘴笨腮,又没有强势力在旁辅助。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才智疏浅能力又薄弱,孤陋寡闻又见识无多。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只为利国利君多次进言,谁料想惹怒小人招来灾祸。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君王不察我进言是为国,终将我放逐到僻壤荒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心里暗思自己有无过失,实无一丝差错可改过。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群小拉帮结伙成朋党,君王渐被欺蒙受迷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谗佞小人花言巧语在君前,忠良缄口不言声默默。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尧舜圣君已逝不及见,忠正良臣为谁尽忠尽节?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高山巍巍峨峨耸立,江水浩荡永流不止。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叹自己年老死日将至,在荒野与禽兽相伴为侣。
塊兮鞠,当道宿,孤独潦倒居无定所,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举世皆混浊是非已颠倒,心中的冤情向谁诉?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大雁天鹅全遭斥退,却把恶鸟鸱鸮当宠物。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橘柚佳树被砍伐,却一排排栽植苦桃恶木。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可叹那婆娑修美的翠竹,却只能孤零零江边独处。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上面有繁茂的枝叶防露,下面有清凉的微风驱酷暑。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谁知道我与君王道不合,就像那实心的柏木、空心的竹。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从前的贤君无法追及,未来的英主难目睹。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悠悠的苍天啊高高在上,你为何不解除我的冤屈。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我怨恨君王你终不觉悟,我只有弃身荒野明心曲。
沉江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想那历史上的得失兴亡,看那群小误君祸国事桩桩。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尧与舜圣明仁义慈爱百姓,后世人常称颂永远不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齐桓公用小人死后国乱,管仲耿介忠直美名传扬。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楚辞》原文及译文说课讲解
![《楚辞》原文及译文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cc90554e2bd960590c6779b.png)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全文及译文
![楚辞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51714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2.png)
楚辞全文及译文国殇【原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①。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②。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③。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抱兮击鸣鼓④。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⑤。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⑥。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⑦。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⑧。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⑨。
【楚辞全文及译文注释】①犀甲: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最为坚韧。
②旌(jīnɡ):旌旗,旗的通称。
③骖(cān):古时用四匹马驾车,中间的两匹叫服,两旁的两匹叫骖。
④絷(zhí):绊住。
⑤怼(duì):怨恨。
⑥反:同“返”。
⑦秦弓:秦地制造的弓。
⑧诚:实在是。
勇:勇气。
武:武艺。
不可凌:言战士宁死不屈,志不可夺。
⑨神以灵:精神不死,神魂显灵。
鬼雄:鬼中的英雄。
【楚辞全文及译文】手持吴戈身披犀牛甲,车轮交错短兵相厮杀。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苍天哀怨神灵怒气迸发,将士阵亡尸横荒野山下。
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荒原渺茫道路多遥远。
佩带长剑秦弓拿在手,身首分离雄心永不变。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艺,始终刚强啊不可侵凌。
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楚辞全文及译文赏析】国殇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未成人夭折谓之殇。
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束冠笄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
殇之言伤也。
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疡也。
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
”《九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祇,独最后这一篇《国殇》是祭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
许多学者认为这和战国时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
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
届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楚辞》九章原文及译文
![《楚辞》九章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89925d7f1922791788e812.png)
《楚辞》九章原文及译文先秦:屈原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也。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也。
壹心而不豫兮,羌无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患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之所志也。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也。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徊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欲横奔而失路兮,盖志坚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楚辞七谏》原文、注释及译文
![《楚辞七谏》原文、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f2f12a89eb172dec63b7c0.png)
《楚辞·七谏》原文、注释及译文初放【原文】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①。
言语讷涩兮,又无强辅②。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③。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④。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⑤。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⑥。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⑦。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高山崔巍兮,流水汤汤⑧。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⑨。
块兮鞠,当道宿⑩。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注释】①平:屈原的名。
本篇是作者假托屈原口气进行抒情,故自称名,且为下文作谦语。
国:国都,隐寓与君同朝。
长:这里是长期在……生活的意思。
②讷涩:《章句》:“讷者,钝也。
涩者,难也。
”即口齿不伶俐。
强辅:强有力的辅助,指有势力的朋党。
③褊(biǎn):《章句》:“褊,狭也。
”引申为薄弱。
④便事:有利于君国之事。
门下:指君王左右的近臣。
《章句》:“喻亲近之人也。
”⑤伏念:暗自思考。
⑥群众:指众多的佞臣小人。
成朋:结党营私。
浸:稍,渐。
⑦灭息:《章句》:“消也。
”没有声息,不敢说话。
⑧汤汤(shānɡshānɡ):水流貌。
⑨坑:《章句》:“陂池曰坑。
”陂池,即水坑。
与麋鹿同坑,即在荒野与禽兽为伍的意思。
⑩块:独处貌。
鞠:匍匐为鞠。
近习:常与相处,亲近。
一本无“习”字。
便娟:《章句》:“好貌。
屈原以竹自喻。
”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
防:《章句》:“蔽也。
”泠泠(línɡlín ɡ):清凉貌。
孰:一作“固”。
异心:当做“心异”,“异”与下句“待”押韵。
指竹心空,柏心实,故曰“心异”。
前者屈原自喻志通达也,后者喻君暗塞也。
振理:《章句》:“振,救也。
”振理,解救答理。
【译文】我屈原生长在楚国国都,如今却遭流放原野居住。
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
![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ad4d9769dc5022aaea007b.png)
给我起名叫正则啊,
给我取字叫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
同时又有优秀的才能。
我身披幽香的江离白芷啊,
又佩戴上串串秋兰浓郁芳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光流逝我唯恐赶不上啊,
岁月不等人啊令人担心。
早晨我爬上山顶采拔木兰花啊,
黄昏我采摘宿莽来到水洲江滨。
时光一刻也不停留啊,
春去秋来四季往复交替更新。
搴(qiān):楚方言,拔取。
宿莽:楚方言,香草名,经冬不死。朝、夕是互文,言自修不息。
日月:指时光。
代序:代谢,即更替轮换的意思,古“谢”与“序”通。
惟:思。
美人:作者自喻。
【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远末子孙啊,
伯庸是我已故去的尊敬的父亲。
当太岁在寅的寅年寅月,
就在庚寅那一天我出生降临。
我的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啊,
楚辞离骚全文及译文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下面请看楚辞全文及译文!
楚辞全文及译文
楚辞·离骚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想起那草木在秋风中飘落凋零啊,
自己也要老了的忧虑凄然而生。
如不趁年华正好的时节扬污去垢啊,
为什么还不改变自己爱美的本性?
乘上骏马放开四蹄奔驰啊,
来,我甘愿做开路先锋。
③摄提:摄提格的简称,是古代“星岁纪年法”的一个名称。古人把天宫分为十二等份,分别名之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十二宫,以太岁运行的所在来纪年。当太岁运行到寅宫那一年,称“摄提格”,也就是寅年。
《楚辞》九章原文及译文
![《楚辞》九章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3f18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c.png)
《楚辞》九章原文及译文九章原文先秦:屈原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也。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也。
壹心而不豫兮,羌无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患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之所志也。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也。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徊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欲横奔而失路兮,盖志坚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楚辞》九歌原文及译文
![《楚辞》九歌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da4921284ac850ad024298.png)
《楚辞》九歌原文及译文先秦:屈原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通:蘋)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60a71f3169a4517723a371.png)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原文及解释(精选10篇)
![楚辞原文及解释(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99b8a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d.png)
楚辞原文及解释(精选10篇)1.楚辞原文及解释篇一后皇嘉树(1),橘徕服兮(2)。
受命不迁(3),生南国兮(4)。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5),纷其可喜兮(6)。
曾枝剡棘(7),圆果抟兮(8)。
青黄杂糅(9),文章烂兮(10)。
精色内白(11),类可任兮(12)。
纷缊宜修(13),姱而不丑兮(14)。
注释(1)后:后土,古人对土地的尊称。
皇:皇天,对天的尊称。
后皇:天地的代称。
(2)徕:同“来”。
服:习惯,适应。
(3)受命:受自然之命,即天性。
迁:迁移,迁徙。
不迁:指不能移栽。
(4)南国:泛指南方,在屈原的时代南方即楚国之地。
(5)素荣:白花。
(6)纷:形容橘树花叶茂盛的样子。
(7)曾:通“层”,层层叠叠。
剡(yǎn):尖,锐利。
棘:刺。
(8)抟(tuán):同“团”,圆圆的。
(9)青黄:橘的果实未成熟时外皮呈青色,成熟时则呈黄色。
杂糅:混杂。
(10)文章:文采,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
烂:色彩鲜明灿烂。
(11)精色:指橘果实外表皮色明亮。
内白:指橘果实内部色泽洁白。
(12)类:似,好像。
任:承担,担任,肩负。
(13)纷缊(yūn):茂密。
宜修:美好。
(14)姱(kuā):美好。
译文天地间最美的橘树,生来就习惯南方这一片水土。
禀受天命不能移植,只生长在南国荆楚。
根深坚牢难以迁移,更加具有专一的心志。
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朵,缤纷一片惹人怜爱。
枝条繁密利刺尖锐,挂满团团的橘实。
绿中透出点点橘黄,色彩多么斑斓绚丽。
鲜艳的外表,纯洁的内里,如同可担重任的贤人志士。
枝繁叶茂,风姿美丽,真是美得无可挑剔。
2.楚辞原文及解释篇二思美人兮,擥涕而伫眙(1)。
媒绝路阻兮(2),言不可结而诒(3)。
蹇蹇之烦冤兮(4),陷滞而不发(5)。
申旦以舒中情兮(6),志沉菀而莫达(7)。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8)。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9)。
注释(1)擥(Iǎn)涕:擦干、收起眼泪的意思。
伫眙(zhùchì):久久站立,注视前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楚辞》原文及译文
《楚辞》
【导读】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
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
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
到春秋时代,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五霸"之一。
至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开始大量接受中
原文化,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
楚辞便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诞生的诗歌体裁,其创始者就是楚国的着名爱国诗人—屈原。
齐梁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评论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文心雕龙·辨骚》]这里说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词。
楚辞的样式是屈原创造的,它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扩大了诗句的涵量,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
继屈原之后,宋玉、唐勒、景差效法屈原,从事楚辞写作;到汉代又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继续写作,使楚辞成为一个时期诗歌的代表性体裁,后人称之为骚体诗。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
他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
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
外交的得失来决定。
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
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
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
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
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离骚》是一篇带有自述性质的长篇政冶抒情诗,也是世界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就是"离忧",抒发因离开国君和政治中心而不得实现强国救民抱负的幽愤之情。
也有人把"离骚"解释作"牢骚"来讲。
《离骚》全诗共373句,2490字。
屈原在这篇绚丽多姿、波涧起伏、想象瑰奇、气魄宏伟的长诗中,诗人运用浪漫的手法,驰骋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上天入地,把现实世界、神话世界和理想世界融合起来,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迷离惝恍的世界;塑造出一个志行高洁、顽强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揭露了楚王的昏聩多变、善恶不分、忠奸不辨;抨击了旧贵族的嫉贤妒能、谗佞贪婪;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
贞品格。
《离骚》两千多年来教育、感奋了无数读者,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屈原也成为爱国者的榜样。
《离骚》之外,屈原的重要作品是《九歌》和《九章》。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的一组诗歌,依次是:《东皇太一》[祭天神]、《东君》[祭太阳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祭湘水神]、《湘夫人》[祭湘水女神]、《大司命》[祭主管人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管儿童命运之神]、《河伯》[祭黄河之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为国捐躯的烈士]、《礼魂》[祭祀完毕的送神曲]。
《九歌》写得哀婉缠绵,语言优美,文学价值很高。
尤其是《国殇》,描写了万马千军厮杀的场面,形象生动,悲惨壮烈,动人心魄,是屈原爱国精神的表现。
《九章》是九首各自独立的诗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
《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其中《橘颂》是他早年的作品,通过歌颂橘树风格,赞美人的高贵品格,可视为诗人勉励自己的作品。
其余都作于诗人流放期间,内容全为忧国伤时的抒情,比《离骚》更为凄苦和沉痛,是纪实性的家世之哀。
《楚辞》的编纂始于西汉。
汉成帝河平三年,文学家刘向领校中秘书衔,负责整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定了《楚辞》。
《楚辞》一书中的大部分作品为屈原所作。
屈原留在世上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招魂》也可能是他的作品。
此外,又有托名屈原的《远游》、《卜居》、《渔父》、《大招》等篇,学者多认为是后人所作。
本书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着名篇章,同时也酌情收录了当时后人所作的《远游》、《卜居》、《渔父》等名篇,并配有注释和译文,即使现代读者对当时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等都比较陌生,也能比较好地理解楚辞作品,从中领略《楚辞》的精粹。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1],朕皇考曰伯庸[2]。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3]。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4],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5],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计怒[6]。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7],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8]。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9]。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10],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11]。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12]。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13]。
謇吾法夫前修兮[14],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15]。
长太息以掩涕兮[16],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