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策略策略一:人力资源得天独厚

人力资源,也就是说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援助人士。学校三结合教育中,社区、家庭和学校关系密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得天独厚。讲“感激为我们服务的人”一课时,我们可以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代表来介绍。讲“老师爱护我们,我们尊敬老师”时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每天和老师、同学生活在一起,必定会发生许多许多的事情,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老师爱护我们的故事、我们尊敬老师的事情利用起来比比皆是。讲“饮食要适度”、“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各种疾病”时可请社区医生结合甲流等传染病作辅导。如讲热爱解放军的内容,可请在抗洪抢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解放军官兵作报告,介绍实际的经验和感想;讲“乐于助人有爱心”时引导学生走近社区生活,社区生活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区的成员,我们的学生有义务要参与社区文明建设,选用社区中恰当的例子讲“乐于助人有爱心”,学生颇感亲切。学习“为有需要的人增添温暖”的内容时,可请身残志坚、事迹典型的残疾人为小学生演讲;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可请消防人员现身说法……学生面对这些先进人物,会倍感新奇,这些都比教师的转述更为生动直接。

策略二:多媒体资源还原历史

俗语讲:“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学媒体可增强学生兴趣,加

深印象。给学生提供具体或半具体经验,扩大思考空间,提高教学效果。常用的教学媒体资源分网络资源和影视资源,运用投影机、电脑、电视等视听器材。学生通过声光电影、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磁带、录影带、挂图、模型、布偶等视听效果掌握知识,寓教于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上学道路要认清,走路乘车讲安全”时,我把全国在过去一年交通安全事故统计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触目惊心的录像、图片、数据后,引起了共鸣,学生对交通安全的认识提高了一个高度。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爱国旗,我爱祖国》时,教学目标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由于该课是要通过中国社会变迁历程,讲述五星红旗表示新中国主权,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体会祖国只有富强、自主,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的道理,激发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些离六岁多学生的生活背景比较遥远,我通过一系列的视频还原中国历史,让学生了解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祖国的意义。我更和他们一起唱起了《国歌》和《红旗飘飘》,使孩子情感得到升华后,再让学生振奋民族意识,畅谈为祖国富强而读书的决心。在课堂上运用情景、音像设备、课件、音乐、美术等课程资源,能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

策略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教师用书

老师设计教学活动时,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是应当首先利用的资源。无论教材和教辅资料如何“完美”,我们都要根据学生的背景

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和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提供的主题活动图和教师用书提供的参考资料,只要能灵活处理、运用,对教学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老师要发挥教材每课的彩图作用,《品德与社会》教材很突出的特点是每课都配有很多彩图,教材主要以图为主,图片截取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某个生活场景的定格,以连环图方式解说故事和道理。彩图漂亮有童趣,老师不要单纯让学生看,应该因地制宜地运用多种形式,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编故事,还可以角色扮演等。

我们还要巧妙地拓展教材的留白。教材中的留白是新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留白是让儿童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判断,着力提高生活技能。教材留白部分也是教材资源。一年级上册第八课后面的“做一做”:给老师画一张贺年卡,教师可以让学生口头讨论、可以书写、可以让他们绘画,还可以把生活中的照片剪贴。一位学生把自己宝宝时拍的照片贴上送给老师,他愿意把可爱的一面展示给老师,也是他这个年龄想出来的创作阿。

策略四:激活儿童生活经验资源

儿童认知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认知和情感。学生可在传统教育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中体验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捕捉丰富的活动作为研究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背景作为学生的研究资源和学习材料,通过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和活动去“激

活”教材中的生活,使教材中的社会与儿童的真实生活发生一种内在的联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真切体验中逐渐完整地认识世界,并促进其人格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是大课堂,我们的学生长大后都要走向广阔的社会大世界,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生活。教师要鼓励他们走向社会,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慧眼分辨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社会课的“活动”设计要通过儿童的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来达到“感受、理解、体验”教材的“社会”。如教学一年级第一课《我是小学生,上学真高兴》这课时,我让他们观看了一段他们班优姓同学上学第一天家长拍下的录像,这样一看,真实地再现了他们在校一天的活动。这样呈现一种生活性的教学,使儿童更好地再现生活、学习生活、创造生活,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又如,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是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这是公民道德的启蒙教育,先做个好孩子再做好公民,所以帮助学生融入温馨的家庭生活是融入社会的首要。家庭生活是低年级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教师从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中汲取合适的素材充实到课堂中来,意义重大。在设计活动时围绕着儿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以“生活世界”为背景,采用“实地演练”,“实地演练”时运用的感官越多其学习效果就会越好,这就是所谓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通过眼观,欣赏,手模,演练,形象具体地感知,印象深刻,合乎“行而有所悟”的道理。

责任编辑龙建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