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防排烟讲解学习
通风系统与防排烟作用及原理
通风系统与防排烟作用及原理通风系统与防排烟作用及原理通风系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证建筑内部空气质量的良好,同时消除污染物,防止火灾时有害烟气和火焰扩散。
通风系统还可降低室内温度,增加空气新鲜度,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及工作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风系统与防排烟作用及原理。
一、通风系统作用与原理1.增加空气新鲜度通风系统能够不断流通室内外的空气,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能够有效地去除有害气体,尤其是对于高密度人口居住的公共场所来说,空气质量的保护非常必要。
通风系统工作原理:设备内部安装了送风机,通过送排风管将新风送至各房间,室内的有害气体则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从而达到清新空气的高效循环。
2.降低室内温度炎热的夏季,室内常常会变得闷热,通风系统可以及时的将热空气排出室外,吸入新鲜空气达到室内温度的调节。
这不仅能够降低空调费用,还能保护环境,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通风系统工作原理:通风设备通过在建筑中设置适当的通风口可以改善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问题,避免室内空气长期滞留而导致的一些问题。
3.消除污染物通风系统能够消除室内一些有害物质,如雾霾污染、烟雾等,有效地让室内的空气洁净该。
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在空气中添加一些能够有效消除污染物的净化装置,例如静电净化器、UV紫外线杀菌器等。
二、防火排烟系统作用与原理防火排烟系统同样是住宅和公共建筑一项重要的安全设计。
当遇到火灾时,防火排烟系统能及时将向室内排出的烟雾和有害气体,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些工业建筑中,排烟系统能够将工厂室内的废气排出,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
排烟系统工作原理:在建筑中安装火警探测器,其能感应到火灾时立即启动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可以用电动或者自然通风方式来排出有害烟雾气体,从而保护人身及产品设备安全。
三、安全门作用及原理安全门在火灾发生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防止烟气、火焰及热浪从一个房间扩散到另一个,并利用独特的孔洞构造来生成有利于氧气进入的适当空气气流。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防烟和排烟的方式之一,都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排烟方式。
一、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如果室内外存在空气温度差、或者窗户开口之间存在高度差,就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室外气流遇到建筑物时产生绕流流动,在气流的冲击下,将在建筑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建筑屋顶上部和建筑背风面形成负压区,这种建筑物表面所形成的空气静压变化即为风压。
当建筑物受到热压、风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各窗孔就会产生内外压差引起的自然通风。
由于室外风的风向和风速经常变化,导致风压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二)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楼梯间是建筑物内部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前室、合用前室是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的起始场所,也是人员疏散必经的通道。
因此,在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法,都必须保证它的安全,防烟就是控制烟气不进入上述安全区域。
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由于这些建筑受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因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简便易行。
当采用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窗面积符合《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规定时,如图3-10--10-1~图3-10-3所示,可以认为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通风性能优良,能及时排出因前室的防火门开启时,从建筑内漏入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烟气并可阻止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
图3-10-1 利用室外阳台或凹廊自然通风图3-10-2 利用直接向外开启窗的自然通风图3-10-3 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三)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防烟排烟通风》课件
# 防烟排烟通风PPT课件
防烟排烟通风系统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课件将为您介绍防烟 排烟通风的概念、系统要求、通风系统分类以及设备选型和施工要求。
简介
什么是防烟排烟通风
防烟排烟通风是建筑设计中用于控制烟雾传 播和提供良好逃生环境的系统。
为什么需要防烟排烟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
空气质量要求
通风系统需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风系统分类
通风系统可以根据传送介质、供排风形式、供风方式等分类。
质量控制
通风系统需要进行空气流量控制、气密性测试等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设备选型
风机选型
根据建筑的尺寸、需求量以 及系统阻力等因素,选择适 合的排烟风机。
防烟排烟通风系统可以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防止火灾蔓延,减少财产损失。
防烟排烟系统
1
防烟能力要求
防烟系统需要能够有效控制烟雾扩散,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以及避免烟气对人体 的危害。
2
排烟能力要求
排烟系统需要能够迅速将烟雾排出建筑物,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3
传统系统和新技术
传统系统包括自然烟排和机械烟排,而新技术如排烟风机和排烟控制系统提供了 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束语
通过本课件您了解了防烟排烟通风的重要性以及系统的要求和选择。建议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防烟排 烟通风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排风管道
确保排烟管道符合规范,能 够保持良好的烟气排放。
火灾防护设施
安装火灾防护设施,如防火 阀门和烟气排放控制装置, 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施工和运行
1
通风防排烟系统知识讲解PPT课件
排烟防火阀:排烟系统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 管应设置在观景内,且与垂直风管连接的水平风管应设置 280°C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 平时呈关闭状态,发生火灾时由电信号或手动开启,同时 排烟风机启动开始排烟;当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C时自 动关闭,同时排烟风机停机。
排烟管道: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 应采用土建风道。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 20m/s,当采用非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15m/s。
排烟阀(口):1、走道内排烟口应设置在其净空高度 的1/2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其最近的边缘与吊顶的距 离不应大于0.5m;2、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防火阀(口),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 启装置;3、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 其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手动开启装置的 位置应便于操作;4、当同一分区内设置数个排烟口时, 要求做到所有排烟口能同时开启,排烟量应等于各排烟口 排烟量总和。
加压送风口:加压送风口用作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风 口,具有赶烟和防烟的作用。加压送风口分常开和常闭两 种形式。常闭型风口靠烟感(温)信号控制开启,也可手 动(或远距离缆绳)开启,风口可输出动作信号,联动送 风机开启。1、除直灌式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2~3 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井道的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 间应分别每隔一层设置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2、前室、 合用前室应每层设置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设置手 动开启装置。
防火阀:
正压送风系统防火阀采用70℃防火阀,分常开和常 闭两类,防火阀安装位置距墙边不大于200mm;
正压送风机:
正压送风机:
正压送风口: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感谢观看排烟风机Βιβλιοθήκη 排烟防火阀排烟阀(口)
防烟与排烟培训
防烟与排烟培训一、引言防烟与排烟是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灾在建筑物中蔓延,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推广并实施防烟与排烟技术,进行相关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二、防烟与排烟的基本概念2.1 防烟防烟指的是在火灾发生时,防止烟气蔓延至其他区域,减少烟气对人员的危害。
防烟的设计和实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2.2 排烟排烟是将建筑内的烟气及有毒气体通过排烟系统排至室外,以保证人员疏散通道及逃生通道的畅通,防止烟气对人员造成伤害。
三、防烟与排烟的重要性3.1 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在火灾发生时,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会对人员造成威胁,防烟与排烟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受伤和死亡风险。
3.2 保护财产安全火灾造成的烟雾和热量会对建筑造成损坏,有效的防烟与排烟系统可以减少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
3.3 遵守法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规要求建筑必须配备有效的防烟与排烟系统,参加培训可以帮助建筑业者遵守法规。
四、防烟与排烟培训内容4.1 防烟与排烟系统原理•防烟与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不同类型建筑的防烟与排烟系统设计要求4.2 防烟与排烟系统的安装与维护•防烟与排烟系统的安装步骤•防烟与排烟系统的维护保养方法4.3 防烟与排烟系统应急处理•火灾发生时如何使用防烟与排烟系统•遇到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五、如何参加防烟与排烟培训要参加防烟与排烟培训,可以联系当地相关单位或机构,了解他们所提供的培训课程信息。
通常这些培训课程会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演练等内容,参加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和实践,确保培训效果。
六、结语通过参加防烟与排烟培训,建筑从业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防烟与排烟系统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建议建筑从业者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不断提升自己在防火领域的技术和意识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防烟与排烟培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第七讲-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在通风除尘工程中常采用圆形风管,在
民用建筑空调工程中常采用矩形风管。
➢矩形风管的宽高比尽可能控制在4∶1以
下
三、风阀
➢风阀装设在风管或风道中,主要用于
空气的流量调节。可分为一次调节阀、 开关阀和自动调节阀等。
四、风口
➢风口分为进气口和排气口两种,装设
在风管或风道的两端。根据使用场合 的不同,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形式。
2.烟气的扩散机理
➢热压或烟囱效应是由室内外空气的密度
差和空气柱高度产生的作用力所造成。 热压作用随着室内外温差和竖井高度的 增加而增大。
➢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物内温度远远高
于室外温度,加上高层建筑竖井高度较 大的影响,热压明显增大,烟气将沿着 建筑物的竖井向上扩散,而且失火楼层 越低,烟囱效应越明显。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机械通风
➢利用通风设备所造成的压力,迫使室内
外空气进行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
➢可进行局部通风,改善室内局部空气条
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风量。
➢机械通风又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两种。
图3.用轴流风机排风的全面通风
风图 风4 机 的同 全时 面设 通送 风风 方、 式排
➢ ① 风量:单位时间输送的空气量,m3/h; ➢ ② 风压:指风机所产生的压强,Pa; ➢ ③ 有效功率:等于风量与风压的乘积,W。
1—叶轮;2—机轴;3—机壳;4—吸气口;5—排气口 图e. 离心风机结构示意图
二、通风管道
1.风管材料
➢金属材料有薄钢板、不锈钢板(防腐)、
铝板(防爆)等;
➢非金属材料有玻璃钢板、硬聚氯乙烯板、
列、W-X型等类型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a)单平咬口;(b)立咬口; (c)转角咬口;(d)联合角咬口;(e)按扣式咬口
图6-9 各种咬口形式
②铆钉连接 将要连接的板材板边搭接,用铆钉穿 边紧铆在一起。(风管连接较少采用) 应用于风管与角钢法兰之间的固定连接。 ③焊接 一般有电焊、气焊、锡焊、氩弧焊等。 电焊适用于 δ >1.2 mm 的板材连接和风管与法兰之 间的连接。 气焊适用于 δ =0.8 - 3mm的薄钢板的板间连接。 锡焊仅用于 δ <1.2mm的薄钢板连接,其焊接强度 低、耐温低,一般在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时,把锡焊 作为咬口连接的密封用。
室外风口与建筑环境的协调
香港会展中心(97回归交接仪式)
图6-12 塔式室外进气装置
图6-13 墙壁式室外进气装置
进风口的位置:应选择在空气比较新鲜、尘埃较少 或离开废气排出口较远的地方。 (2)室外排风口 是排风管道的出口,它负责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到 室外大气中。 排风口设置:通常设在高出屋面 1米以上的位置, 为防雨、雪或风沙倒灌,出口处应设百叶风格和风帽。 (3)室内进气口 是送风系统的空气出口,它把风道送来的新鲜空气 按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均匀地送入室内。 应用:一般采用活动百叶式风格,可调节风量和风 向,如图6-14所示;当送风量较大时,可采用空气分布 器,如图6-15所示。
(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6-1所示 当风吹过建筑物时,在迎风面和背风面上形成压力 差,而造成室内的空气流动。 为了加强通风效果,可在屋顶上设置风帽 。 (2)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 图6-2所示 利用室、内外气温不同所造成的室、内外气压差, 迫使室内空气进行流动。 当T室内>T室外时:ρ外> ρ内 室外空气从下部窗孔流入室内,室内密度较小的热 空气上升,从上部窗孔流出。 (3)风压、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实际上,建筑物通风既有风压作用也有热压作用, 建筑物围护结构各窗孔上作用的内外压差等于共同作用 在其上的风压与热压之和。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件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保障室内环境质量与人员生命安全。本课程将介绍通风 与排烟系统的原理、设计与应用。
什么是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定义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是为了改善建筑内空气质量 及增加室内新鲜氧气的供应,减少火灾时的烟 雾量和温度,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一种系统。
原理
通风原理是利用自然风或人工机械手段,使室 内外空气自然或强制对流达到室内空气新陈代 谢的目的。排烟原理是利用负压和烟罩的作用 将烟雾引入排烟道,通过排烟风机排出室外。
通风系统的组成
1
新风系统
引入新鲜空气,并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手段净化空气。
2
排烟系统
在建筑着火时,通过排烟风机将烟雾抽送到室外,减轻烟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3
循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
室内的空气通过过滤、净化等工艺处理后重新进入室内,以达到节能效果。
通风与防排烟的设计原则
1 分类处理
按照场所的要求,合理分 类处理不同类型房间的通 风系统,如贵宾区、工作 区、餐饮区。
依据商场的使用需求和设施密集 性,合理设置新风机组、排烟系 统、空调系统和加湿/除湿系统。
工业建筑
依据生产车间的特殊要求,采用 层流排风系统,以减少生产粉尘、 压缩车间积压舍等风险。
技术发展趋势
1
新风回收技术
采用返回式换气,能够减少能耗和建设成本,降低实际运行成本。
2
智能控制技术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够实现精准控制和智能调节,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率。
3
绿色建筑
倡导建筑节能减排,采用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材料,并优化系统设计,降低能 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总结回顾
通风原理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培训-消防工程师
可能是由于执行机构故障、连杆松动或阀片损坏等原因,需要检查 并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
管道漏风或堵塞
可能是由于管道连接处松动、破损或积尘等原因,需要检查并紧固 或更换破损的连接处,清理积尘。
安全注意事项与应急处理措施
在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应遵循 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在发现故障时,应及时采取应 急措施,如关闭系统、疏散人 员等,以防止事故扩大。
设计原则
确保防排烟系统能够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烟雾,保障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
设计流程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结构等因素,进行排烟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排烟 方式和设备,并进行详细设计。
防排烟系统的设备选型与配置
设备类型
包括排烟风机、送风机、阀门、消声器等设备,根据实际需 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和规格。
详细描述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主要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风道、风机、防火阀等部分。进风口和排风口分别负责吸入新鲜空 气和排出有害气体和烟雾;风道则是空气的通道;风机则是驱动空气流动的动力源;防火阀则是在火灾时关闭, 防止烟雾扩散的关键部件。通过控制这些组成部分,可以实现不同的通风和防排烟需求。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建筑物内的空气流通,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同时将室内的有害气体和烟雾排出室外。这对于人员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 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排除有害烟雾,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总结词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通常由进风口、排风口、风道、风机、防火阀等部分组成,通过控制气流方向和风量大小实现 通风和防排烟功能。
应用案例三
总结词
地下车库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车库的结构、车辆排放和通风条件等因 素,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除烟雾,保障人员安全。
通风防排烟系统知识讲解
通风防排烟系统可以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降低火灾现场的温度和氧气浓度,防止火灾蔓延。
提高救援效率
快速排出烟雾:在火灾发生时,通风防排烟系统能够快速排出烟雾,为救援人员提供清晰的视野。
01
减少有毒气体:通风防排烟系统能够减少有毒气体的浓度,降低救援人员的中毒风险。
02
选用节能、环保、高效的设备
03
合理布局,降低施工成本
04
考虑维护成本,提高系统使用寿命
易于维护
1
设计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
2
设备布局合理,便于维护和检修
3
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便于更换和维修
4
控制系统智能化,可实现远程监控和诊断
4
通风防排烟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安装要求
4
3
通风防排烟系统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
3
2
1
4
5
3
通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
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设计应保证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防止火灾蔓延
01
03
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火灾危险性
02
设计应保证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04
经济合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设计应考虑实际需求,避免过度设计
更换滤网:定期更换风机、管道、阀门等设备的滤网,保持设备性能
故障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故障处理
火灾中的防烟排烟与通风控制措施
火灾中的防烟排烟与通风控制措施在火灾发生时,烟雾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防烟排烟与通风控制措施在火灾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火灾中的防烟排烟与通风控制措施的相关知识。
一、火灾中的防烟措施火灾发生时,烟雾会迅速充满整个场所,给人员疏散和灭火工作带来巨大困扰。
因此,合理的防烟措施至关重要。
1.设立防烟分区在建筑物内划分防烟分区,可以有效控制烟雾的扩散。
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楼层、不同用途的区域,合理设置防烟墙或防烟隔离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划分好疏散通道和阻挡烟雾的蔓延。
2.设置防烟设施在建筑物内进行火灾防控设计时,应考虑设置适当的防烟设施,如防烟卷帘、防烟门等。
这些设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封闭疏散通道,阻止烟雾的进入与蔓延,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3.合理布置疏散通道合理布置疏散通道是防止火灾时人员被困的重要步骤。
疏散通道应设计宽敞,方便人员迅速疏散,避免拥挤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同时,应保持通道畅通,不堆放杂物,以保证人员在火灾时能够顺利撤离。
二、火灾中的排烟措施排烟是指将火灾现场产生的烟雾排出建筑物外,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人员疏散效率。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排烟措施。
1.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是利用自然通风原理将烟雾排出建筑物外。
在建筑物的顶部设置排烟口,利用热空气的上升和排烟口的负压作用,使烟雾从低处到高处,再通过排烟口排出。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排烟效果受到自然气流的影响较大。
2.机械排烟机械排烟是通过设置排烟设备,如风机、排烟管道等,强制将烟雾排出建筑物。
机械排烟的排烟量和排烟速度可通过控制设备参数来调节,排烟效果较好,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需要较强排烟能力的场所。
3.正压排烟正压排烟是通过在建筑物内增加正压,使烟雾向室外排放。
利用正压技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将空气从低压区域(如楼梯间、走廊等)注入到高压区域(如火灾现场),形成正压差,迫使烟雾排出。
这种方法排烟效果较好,但对建筑物的密封性要求较高。
【精】建筑通风及防排烟设计解析
[强制性] 6.3.2 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气 体时(含氢气时除外),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 不大于0.4m; 2 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 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 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 0.3m; 4 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 设施。
6 事故排风的室外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以 及邻近窗户、天窗、室门等设施的位置; 2) 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20m ;当水平距离不足20m 时,排风口必须 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排风口的高度应高于 20m 范围内最高建筑屋面3m 以上; 3) 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 口应远离火源30m 以上,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 于20m; 4) 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全面通风适用于房间对送风有所要求或邻室有污染源不宜 直接自然进风的场合。
2. 局部机械通风 对室内某一局部区域有害物质在未于工作人员接触 之前捕集、排除,以防止有害物质扩散到整个房间。 1) 原理 局部通风分为局部进风和局部排风,其基本原理 都是通过控制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范围不受有害物 的污染,并且造成符合要求的空气环境 。 2)局部排风系统 局部排风是将有害物质在产生的地点就地排除,并 在排除之前不与工作人员相接触。。
1.自然通风 定义: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 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以达到交 换室内外空气的目的。
(1)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源
(3)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培训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排
上送下排 操作区 风机
下送上排
间的气流组织示意图
左送右排 有害物种
上下送两边排 生产工作设备台
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以下的气流组织方式: (1) 如果散发的有害气体温度比周围气体温度高,或受车间 发热设备影响产生上升气流时,无论有害气体浓度大小,均应 采用下送上排的气流组织方式。 (2) 如果没有热气流的影响,散发的有害气体密度比周围气 体密度小时,应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比周围空气密度大时, 应从上下两个部位排出,从中间部位将清洁空气直接送至工作 地点。 (3) 在复杂情况下,要预先进行模拟实验,以确定气流组织 方式。因为通风房间内有害气体浓度分布除了受对流气流影响 外,还受局部气流、通风气流的影响。
5.出口
1
2 3
4
轴流风机的构造简图 图22图8.22 轴流风机的构造简图 1. 圆筒形机壳 2.叶轮 3.进口 4.电动机 1-圆筒形机壳;2-叶轮;3-进口;4电动机
2. 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1) 风量(L)—是指风机在标准状况下工作时,在单位时间 内所输送的气体体积,称为风机风量,以符号L表示,单位为 m3/h; (2) 全压(或风压P)—是指每m3空气通过风机应获得的动压 和静压之和,Pa; (3) 轴功率(N)—是指电动机施加在风机轴上的功率,kW; (4) 有效功率(Nx)—是指空气通过风机后实际获得的功率, kW; (5) 效率(η )—风机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 (6) 转数(n)—风机叶轮每分钟的旋转数,r/min。
2.3 空气质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1. 空气质量平衡 单位时间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应和同一时间内排出的空 气质量保持相等。即通风房间的空气质量(kg/s)要保持平 衡,这就是空气平衡。空气平衡的数学表达式为 Gjj+Gzj =Gjp+Gzp
《防烟排烟通风》课件
经济原则
易维护原则
在满足安全和高效的前提下,应考虑系统 的经济性,合理控制成本。
设计应便于日后的维护和保养,降低运营 成本。
设计流程
选择设备与材料
根据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排 烟设备、风口、管道等材料。
计算与模拟
通过计算和模拟,确定设备的 型号和参数,确保系统性能达 标。
需求分析
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面积、 层高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防 烟排烟系统的需求。
维修保养
性能测试
定期对防烟排烟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确保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 。
对需要维修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电机故障
检查电机是否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应及时更 换电机。
阀门卡涩
定期对阀门进行润滑保养,防止卡涩。
控制线路故障
检查控制线路是否正常,如有断路或短路应 及时修复。
组建安装团队
组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安 装团队,确保安装质量和进度
。
安装步骤与要点
安装风管
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正确安 装风管,确保风管的连接牢固
、严密。
安装风机
将风机安装在指定位置,确保 风机的基础平整、稳固,同时 注意风机的减震和降噪。
安装控制系统
根据设计图纸,正确安装防烟 排烟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控 制箱、传感器、执行器等。
布局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合理布置排烟 设备的位置,确保烟雾能顺畅 排出。
施工图设计
完成详细的施工图设计,为施 工提供依据。
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遵守规范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守 国家和地方的消防规范
,确保系统合规。
考虑环境因素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当地的气候、风向等因 素,使排烟系统更加合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件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控制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实 现智能化控制,能够实时监测、自动调节和优化运行。
高效节能技术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如新 型热回收技术、低阻高效的通风设备等。
多元化能源利用
未来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余热等多元化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应用前景展望
绿色建筑普及
跨领域合作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通风与防 排烟系统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发展将涉及 多个领域,如建筑、环境、能源等, 需要跨领域的合作和协同创新。
定制化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需求,通风 与防排烟系统将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 案,满足个性化需求。
建筑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对通风和 防排烟系统的需求不同, 例如,高层建筑和地下建 筑更注重防排烟系统。
当地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通风系统的选 择有一定影响,例如,寒 冷地区需要选择能够提供 足够热量的通风系统。
安全要求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石 油化工等,对通风和防排 烟系统有特殊的安全要求 。
应用案例
某高层写字楼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设计流程和方法
流程
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与 验收。
方法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 案,同时考虑建筑结构、能源效率和环境因素。
设计案例分析
01
02
03
案例一
通风与防排烟
通风与防排烟项目1、通风方式分类项目2、防火防烟分区原则与烟气控制方法项目3、机械排烟、加压送风设计项目4、地下车库排风设计与风机选择项目2、防火防烟分区划分原则与烟气控制方法一、防排烟的目的在火灾发生时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道路的走廊、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护建筑室内人员从有害的烟气中安全疏散。
二、防火、防烟分区的原则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就是把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防火单元,在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水平设置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等装置,有效对火势进行阻隔。
按防火分区面积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防烟分区是指在设置排烟设施的过道、房间用隔墙或其他措施限制烟气流动的区域。
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的关系防烟分区在防火分区内。
按《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分区防烟分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根据《高规》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及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要求划分防烟分区。
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可通过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来划分。
挡烟垂壁是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挡烟设施。
活动挡烟垂壁在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他控制设备的作用,能自动下垂。
一般每个防烟分区采用独立的排烟系统或垂直排烟道(竖井)进行排烟。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空调系统的管道不应穿越防火防烟分区,各防烟分区内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到各点距离≤30m。
用梁和挡烟垂壁阻挡烟气流动(a) 下凸≥500mm的梁;(b) 可活动的挡烟垂壁三、控制烟气的方法风机把一定量的室外空气送入一房间或通道内,使室内保持一定压力或门洞处有一定流速,以避免烟气侵入。
定义:利用自然或机械作为动力,将烟气排至室外。
目的:排除着火区的烟气和热量,不使烟气流向非着火区,以利于人员疏散和进行扑救。
一、高层建筑机械防烟1、高层建筑机械防烟部位2、加压送风量的确定3、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烟制加压送风防烟图示是加压防烟的两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风与防排烟通风与防排烟项目1、通风方式分类项目2、防火防烟分区原则与烟气控制方法项目3、机械排烟、加压送风设计项目4、地下车库排风设计与风机选择项目2、防火防烟分区划分原则与烟气控制方法一、防排烟的目的在火灾发生时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道路的走廊、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护建筑室内人员从有害的烟气中安全疏散。
二、防火、防烟分区的原则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就是把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防火单元,在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水平设置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等装置,有效对火势进行阻隔。
按防火分区面积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防烟分区是指在设置排烟设施的过道、房间用隔墙或其他措施限制烟气流动的区域。
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的关系防烟分区在防火分区内。
分区防烟分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根据《高规》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及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要求划分防烟分区。
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可通过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来划分。
挡烟垂壁是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挡烟设施。
活动挡烟垂壁在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他控制设备的作用,能自动下垂。
一般每个防烟分区采用独立的排烟系统或垂直排烟道(竖井)进行排烟。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空调系统的管道不应穿越防火防烟分区,各防烟分区内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到各点距离≤30m。
用梁和挡烟垂壁阻挡烟气流动(a) 下凸≥500mm的梁;(b) 可活动的挡烟垂壁三、控制烟气的方法风机把一定量的室外空气送入一房间或通道内,使室内保持一定压力或门洞处有一定流速,以避免烟气侵入。
定义:利用自然或机械作为动力,将烟气排至室外。
目的:排除着火区的烟气和热量,不使烟气流向非着火区,以利于人员疏散和进行扑救。
一、高层建筑机械防烟1、高层建筑机械防烟部位2、加压送风量的确定3、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控制烟1、划分防烟分区2、加压送风防烟加压送风防烟图示是加压防烟的两种情况。
其中(a)图是当门关闭时房间内保持一定正压值,空气从门缝或其他缝隙处流出,防止了烟气的侵入;(b)图是当门开启时送入加压区的空气以一定风速从门洞流出,阻止烟气流入。
当由上述两种情况分析可以看到,为了阻止烟气流入被加压的房间,必须达到:(1) 门开启时,门洞有一定向外的风速;(2) 门关闭时,房间内有一定正压值。
这也是设计加压送风系统的两条原则。
高层建筑需要设置独立加压防烟设施的部位:(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而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
2、加压送风量的确定(1)压差法即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应保持一定的正压值所需的送风量。
1/0.287 1.253600N y L F P =⨯∆⨯⨯(2)风速法 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需要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风速所需的送风量。
13600y bL nFv a +=⨯(3)加压送风量的控制标准: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计算确定或按下表确定。
当计算与表值不一致,取较大值。
2、加压送风量的确定3、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1)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系统风道压力损失外,尚有下列余压值:防烟楼梯间为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为25Pa。
(2)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层设计一个,风口宜采用自垂百叶或常开式百叶风口;采用常开百叶式风口时,应在加压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以防平时空气自然对流。
(3)前室的送风口应在每层设置,且为常开风口,每个风口的有效面积按系统总风量的1/3确定。
在加压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
(4)对于超高层建筑,由于热压过大,一个加压系统很难使楼梯井压力均匀,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在两区之间设密闭门,隔断“烟囱效应”。
5) 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两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6)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7)加压送风道宜采用金属风道,风速不应大于20m /s 。
当采用内表面光滑的非金属风道时,风速不应大于15m /s ,漏风量应小于10%左右。
3、疏导排烟烟利用热烟气产生的浮力、热压或其他自然作用力; 符合条件时宜优先采用; 实质:烟囱效应当火灾发生时,(1)自然排烟二、高层建筑机械排烟 1、高层建筑机械排烟方式 2、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 3、机械排烟量的计算 4、机械排烟系统划分与布置1、高层建筑机械排烟方式机械排烟: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以确保疏散时间和疏散通道的安全的一种排烟方式。
集中排烟2、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8.4 机械排烟)的规定:8.4.1 一类高层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8.4.1.1 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8.4.1.2 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8.4.1.3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8.4.1.4 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3、机械排烟量的计算1)走道和房间的排烟量8.4.2.1 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8.4.2.2 担负两个或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2)中庭的排烟量中庭: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楼层相通且顶部是封闭的筒体空间。
中庭的体积的计算:(1)中庭与周围房间用防火墙,可自动关闭的防火门窗,防火分隔时,其所围体积即为中庭计算体积;(2)当中庭与周围房间相通时,计算体积应包括相同房间的体积。
中庭的机械(3)设机械排烟的前室或合用前室8.4.3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时,其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排烟设施,其排烟量按前室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4、机械排烟系统划分与布置1)前室或合用前室通常在各层的同一位置,采用竖向布置,排烟口设在各层前室临近走道的顶部,排烟风机设于屋顶或顶层,排风口为常闭状态,火警时用电信号开启,当排烟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2)内走道也在各层的同一位置,采用竖向布置,如走道太长而每个排烟口的作用距离不超过30m,需设两个以上排烟口,可以采用水平支管连接,如走道内无法安装水平支管,则采用两个垂直系统。
机械排烟项目4、地下车库排风设计与风机选择一、地下车库通风排烟问题1、防烟分区划分2、排风量与排烟量的确定3、排烟口与排风口的确定4、送风系统风量确定原则5、排风机选择原则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最大允许防火分区面积为2000m2(见《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厂设计防火规范》),如库内设有自动灭火时,面积还可增加一倍。
这样将使防烟分区面积大幅度增加。
由于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所以防烟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亦可达到2000m2,(见《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厂设计防火规范》第8.2.2条)2、排烟量与排风量的确定2、排烟量与排风量的确定排风量3、排烟口与排风口的确定由于烟气密度比常温空气密度小,所以排烟口和排烟口布置在车库上方较合适。
4、送风系统风量确定原则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下车库,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另一方面,从稀释有害物的角度看,排风量不小于6次/h换气次数时,送风量不小于5次/h换气次数,这一送风量既可以满足需要,又不至于使车库内负压过大。
所以对于合二而一的机械排烟排风系统,在其排风量取为6次/h换气次数的情况下,相应的机械进风系统的送风量按5次/h换气确定。
在设计选用双速风机时,一般采用换气次数法计算通风换气量,通常取n=6次/h或更大作为双速风机的低速排风量,而高速排风量则考虑满足排烟的需要。
事故通风量的确定设置事故排风条件:当生产设备产生偶然事故或故障时,会突然散发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性气体的车间,应,以备急需时使用。
事故排风所必须的换气量应由事故排风系统和经常使用的排风系统共同保证,事故排风的风量,应根据工艺设计所提供的资料计算确定。
当工艺设计不能提供有关计算资料时,可按以下方法确定排风量:1、当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大于5mg/m3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车间高度在6m及6m以下者8次/h;(2)车间高度在6m以上者5次/h 。
2、当最高允许浓度等于或低于5mg/m3时,上述的换气次数应乘以1.5。
吸排风口设置原则事故排风必须设在有害物质放散的地点,风机开关,应分别装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位置。
事故排风的吸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物质散放量可能最大的地点。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的屋面3m以上,当其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小于20m时,尚应高于进风口6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