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整改落实情况报告第一篇: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整改落实情况报告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整改落实情况报告第二检查组:3月29日,贵组对我办2008年以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了检查,充分肯定了我办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办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拟清工作思路,切实加以整改。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党组高度重视检查组反馈的意见,检查汇报会结束后,立即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两位党组成员牵头负责整改落实工作,明确专人具体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整改工作落实。
二是分析原因,理清整改思路。
针对检查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逐条进行梳理,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找准问题存在的关键,理清思路、研究措施、着力整改。
三是拟定计划,确保整改实效。
针对资料不全、手续不完备、该装档未装档等问题,采取倒排时间表、明确责任人等方式,拟定整改工作计划,查漏补缺。
目前,整改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
第二篇:关于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报告关于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及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淄博政办发[**]86号和***[**]1号文件规定,市审计局内设9个科室,核定行政编制为26名。
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总统计师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9名,副科级领导职数5名;正科级非领导职数2名,副科级非领导职数3名。
另根据[**]84号,市审计局数据管理中心、普查中心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核定事业编制10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
十七大以来,市审计局共进行6次竞争上岗,提拔任用科级干部10人,其中:科长2人(主任科员提拔为科长1人),副科长(副主任)6人,副主任科员2人;局机关提拔任用科级干部9人,市审计局数据管理中心1人。
截止今年11月,局机关已配备正科级领导职数8名,副科级领导职数5名;正科级非领导职数1名,副科级非领导职数3名。
党组讨论决定任免事项守则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1.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3.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4.党委(党组)成员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到会,与会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5.党委(党组)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成员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人选的推荐考察、任免理由等情况,其中涉及破格提拔的,应当说明具体情形、理由和征求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情况。
6.与会成员应当逐一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应最后表态。
意见分歧较大时,暂缓进行表决。
会议讨论决定情况由专人如实记录,决定任免事项应当编发纪要,并按规定存档。
7.讨论的人选,凡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8.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9.干部任免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10.严守纪律,不准任人唯亲,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任用干部,不准泄露讨论决定情况,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领导圈阅不得决定干部任免

龙源期刊网
领导圈阅不得决定干部任免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50期
中组部近日修订印发了《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守则》明确,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中組部在印发《守则》时强调,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时,要把贯彻执行《守则》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确保落到实处。
《守则》还明确了“凡提四必”和“三个不上会”“两个不得”“五个不准”的要求。
“凡提四必”即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三个不上会”即讨论决定时,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两个不得”即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反对和防止个人或者少数人专断。
“五个不准”即不准任人唯親,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任用干部,不准泄露讨论决定情况,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新华网2016.12.4)。
《干部任用条例》问答对几个疑难问题的解答

《⼲部任⽤条例》问答对⼏个疑难问题的解答2019年3⽉,党中央颁布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部选拔任⽤⼯作条例》(以下简称《⼲部任⽤条例》)。
今年4⽉,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了中组部⼲部⼀局编著的《⼲部任⽤条例(2019)问答》(以下简称《问答》),围绕条例修订内容,针对基层反映的疑点、难点问题,采取问答的形式,对⼲部选拔任⽤相关规定的精神要义、操作⽅法、程序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作了深⼊阐释。
对照条例内容仔细琢磨50个问答,感觉对于新修订条例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了部分条⽂的操作要领。
此前困扰我的⼏个疑难问题,有的是基层经常来电请⽰的,有的是参加选⼈⽤⼈专项检查发现了但找不到处理依据的,通过学习《问答》都找到了答案。
⼀、能以提⾼职级待遇的办法让领导⼲部提前退出领导岗位或离岗休息吗?实际⼯作中,有的地⽅考虑到领导⼲部临近退休年龄时⼲劲减弱,往往采取提⾼职级待遇的办法让临近退休年龄的领导⼲部提前退出领导岗位或离岗休息。
这种作法是否违规,⼤家看法不⼀。
中组部2010年8⽉20⽇印发《关于防⽌县乡领导⼲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意见》,只是对⼲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予以规范,也未对这个问题予以明确。
这次,《问答》第12问明确,不能简单以年龄划线,不得搞领导班⼦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切”,不得把换届提名年龄作为平时调整的年龄界限,不得⽤提⾼职级待遇的办法让⼲部提前退出领导岗位或者离岗休息。
正式回答了这个问题,今后地⽅上就不能再这么操作了。
⼆、可以通过谈话或打电话要求⼲部推荐组织意图⼲部吗?《⼲部任⽤条例》修订后,⼲部选任更加突出落实党管⼲部原则,加强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
实际⼯作中,为了确保组织意图⼈选推荐票数可观不违反群众公认原则,有的党委(党组)书记会把前期分析研判和动议的⼈选与参与民主推荐⼈员沟通,有的要求班⼦成员找分管部门负责同志谈话告知,有的打电话给分管部门负责同志要求投谁的票,是否违规?《问答》第25问明确,在民主推荐前,可以对推荐职位、条件、范围以及符合职位要求和任职条件的⼈选,在⼈选所在地区或者单位领导班⼦范围内进⾏沟通。
中组部防带病提拔,领导圈阅不得决定干部任免

中组部防带病提拔,领导圈阅不得决定干部任免
作者:暂无
来源:《廉政瞭望》 2016年第12期
近日,中组部修订印发《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树立一个正确的用人导向”、“两个不得”、“三个不得上会”、“凡提四必”、“五个不准”。
其中,“两个不得”:即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凡提四必”,即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人选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
据了解,这是继今年8月中办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修订后的《党内监督条例》要求严把干部选任“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关”后,再出重拳。
今年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中,不少部门都被发现带病提拔问题。
如财政部被发现“选人用人制度执行不严格”;国家税务总局则存在“违规提拔”、“带病提拔”等问题。
有反腐专家表示,该规章是对决定干部任用程序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当它和“任前公示制”、“个人申报制”、“责任追究制”等相组合,将发挥更大的综合效应。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执行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和有关国家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一)党管干部;(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三)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四)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五)民主集中制;(六)依法依规办事。
第三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符合将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树立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
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应当进行调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部门领导成员或者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领导成员或者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干部选拔任免条例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用人失察失误,严肃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坚持党委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严格要求、违规必究的原则。
第三条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
第四条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一)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个人指定提拔、调整人选的;(二)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三)不按照规定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四)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议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的;(五)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六)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七)授意、指使、强令组织人事部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阻挠、制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选人用人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八)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九)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十)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在发生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下,经上一级党组织批准的用人行为,不列入责任追究范围,但事后应当履行有关干部任免程序,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第五条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一)不按照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方式、程序和范围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二)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等情况的;(三)不按照规定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对拟任人选的意见,或者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建议的;(四)不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五)对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不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核实后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六)对本地区本部门领导成员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行为不提出反对意见的;(七)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不力,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八)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 “十不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十不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的各项规定,并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
二、不准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三、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四、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五、不准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
六、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
七、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八、不准在选举中进行违反党的纪律、法律规定和有关章程的活动;
九、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十、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团团伙伙,或者打击报复。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发布单位】中共中央【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14-01-15【生效日期】2014-01-15【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建立科学标准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执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四〕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五〕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六〕民主集中制原则;〔七〕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应当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领导成员。
选拔任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讨论决定办法(试行)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讨论决定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讨论决定,是指党委(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作出党政领导干部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意见,以及对需要呈报上级党委(党组)决定任免的干部提出选拔任用建议的行为。
第三条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应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严格执行干部任免的各项程序规定。
第四条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根据职位和人选的不同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对于上级党委管理的地方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决定呈报前,一般在本级党委重要干部人事工作协商小组成员和本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主要领导成员中酝酿。
对于本级党委管理的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讨论决定前,一般在本级党委重要干部人事工作协商小组成员中酝酿。
党政工作部门或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领导成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上级分管领导成员的意见。
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党委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
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主管方应当事先征求协管方意见,进行酝酿。
征求意见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进行。
协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
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正职的任免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副职的任免由主管方决定。
第五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讨论决定前,应当报经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一)破格提拔干部的;(二)除领导班子换届、机构改革外,一批集中调整干部数量较大的,地方党委一批调整干部超过60人的;(三)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的;(四)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用的;(五)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的;(六)领导干部超过任职年龄界限或者规定任期需要继续留任的;(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文)2014年1月15日版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文)[新修订,2014年1月印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执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四)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五)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六)民主集中制原则;(七)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应当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领导成员。
选拔任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选拔任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领导成员,参照本条例执行。
干部任免规定

干部任免规定干部任免规定是指党内干部任免的相关制度规定。
干部任免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障党和国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干部任免规定的一些介绍:一、原则性规定1. 领导权应当同党员队伍中干部的相对稳定性相结合,做到“动态稳定、有序流动、与用人合理相结合”。
2. 重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干部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和廉洁情况进行选拔。
3. 干部任免应当做到限定比例,保证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
4. 干部选拔任用应当严格遵守干部选拔任用有关法律、法规和纪律,不得任性、乱为。
5. 干部选拔任用应当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
二、任免条件1. 干部任免应当符合党和国家工作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和任务需要,要求干部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和专业知识。
2. 干部任免应当符合党的干部政策和要求,有良好的党风和政治表现,无违纪违法行为。
3. 干部任免应当考察其廉洁情况,对于曝光问题的干部要及时追责问责,对于问题干部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4. 干部任免应当考虑干部的实际工作背景和历史业绩,对于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干部要给予适当的重用。
三、任免程序1. 干部任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规模情况,确定任免的干部数量和比例。
2. 干部任免应当按照党的组织程序进行,经过民主推荐、考察、审查、决定等程序。
3. 干部选拔任用应当尊重党员的意愿,充分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避免私人恩怨和个人偏见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4. 干部任免应当尊重干部的人格尊严,避免任命决定的突然性和不合理性。
总之,干部任免规定是为了保证党员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合理性,通过公平公正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使党员干部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以适应工作需要。
同时,规定了干部任免的一些限制条件和程序,以确保干部任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一、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三、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四、党委(党组)成员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到会,与会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五、党委(党组)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成员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人选的推荐考察、任免理由等情况,其中涉及破格提拔的,应当说明具体情形、理由和征求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情况。
六、与会成员应当逐一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应最后表态。
意见分歧较大时,暂缓进行表决。
会议讨论决定情况由专人如实记录,决定任免事项应当编发纪要,并按规定存档。
七、讨论的人选,凡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八、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九、干部任免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十、严守纪律,不准任人唯亲,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任用干部,不准泄露讨论决定情况,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中国中央党支部。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解读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解读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下文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欢迎阅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整版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执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四)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五)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六)民主集中制原则;(七)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应当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领导成员。
选拔任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医院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制度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居住物业是指具备居住功能、供人们生活居住的建筑,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公寓、别墅、度假村等;当然也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
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者进行管理。
下面一起看下为大家整理的精选物业管理制度文章。
医院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制度
一、认真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二、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提名,没有经过组织考察的不上会;
三、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委成员到会方可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宜。
对似任免干部人选,应逐一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才能形成决议;
四、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要全面、准确、清楚地介绍所讨论干部人选的考察情况。
到会成员应当发表明确意见,分歧较大时,应暂缓做出决定;
五、干部任免通知下发之前需要复议的,须经党委二分之一以上成员同意。
讨论的干部人选,凡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六、严守纪律,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不准泄露酝酿讨论情况。
1。
干部任免事项议事规则

干部任免事项议事规则
干部任免事项议事规则是指对干部的任免事项进行讨论和决定时需要遵循的程序和规定。
以下是一般的干部任免事项议事规则:
1. 会议召集:由相关部门或组织负责对干部任免事项进行会议召集,并确保参会人员的到场。
2. 会议议程:明确会议的议题,即干部任免事项是会议的核心议题。
3. 报告材料准备:相关部门或组织需要提供干部任免事项的相关材料,包括被任免干部的背景、绩效、任职情况等。
4. 事项讨论:在会议上对干部任免事项进行讨论,参会人员可以就被任免干部的条件、能力、素质等进行提问和讨论。
5. 决策程序:参会人员在讨论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决定是否任免干部。
通常需要遵守多数通过的原则。
6. 记录和报告:会议主持人需要记录会议内容和决策结果,并把会议决定报告给上级或有关部门或组织。
7. 公示和执行:根据会议决定,相关部门或组织需要进行干部任免的公示,并按照决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安排。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1.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向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3.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4.党委(党组)成员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到会,与会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5.党委(党组)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成员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人选的推荐考察、任免理由等情况,其中涉及破格提拔的,应当说明具体情形、理由和征求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情况。
6.与会成员应当逐一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党委(党组)主要负贵人应最后表态。
意见分岐较大时,暂缓进行表决。
会议讨论决定情况由专人如实记录,决定任免事项应当编发纪要,并按规定存档。
7.讨论的人选,凡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8.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9.干部任免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10.严守纪律,不准任人唯亲,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任用千部,不准泄露讨论决定情况,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
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2、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干部资格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 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4、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干部档案必审、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在班子成员中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5、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党委(党组)成员出席,方能开会。
6、党委(党组)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成员或组织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人选的工作简历、德才表现和推荐、考察情况及任免理由等。
其中涉及破格提拔的,应当说明具体情形、理由和征求上级组织部门意见的情况。
7、与会成员应当逐一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应最后表态。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或口头表决等方式进行表决。
一般情况下,讨论决定推荐提名人选、平级转任重要职务人选和非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领导职务人选,应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讨论决定干部退休、挂职等事项,可采取口头表决方式进行表决。
8、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暂缓进行表决。
会议讨论决定情况由党委(党组)指定专人如实记录,并按规定存档。
9、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任何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10、讨论的人选,凡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近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11、干部任免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12、严守纪律,不准任人唯亲,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任用干部,不准泄露讨论决定情况,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