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大革命
第11课.国民大革命(1924——1927)
第11课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924年国共合作开始,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这一段时期称为国民革命时期)
1、黄埔军校的建立
背景: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时间:1924.5
地点:广州
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领导人: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等
办学方针: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作用: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开始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铁军”)
主要战绩: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北伐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
(2)北伐战略方针正确
(3)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
结果: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建立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时间: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
国民大革命
2.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1)“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派张国焘到广州,采取退让政策,同意共产党员推出第一军
(2)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后,陈独秀、张国焘表示完全接受
(3)蒋介石准备发动政变时,已有共产党员察觉,但陈独秀等人,继续坚持右倾错误,对蒋介石妥协退让,压制工农运动
编辑本段工农运动
国共合作实现后,工农运动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是随着北伐战争的胜 国民革命
利,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九江、汉口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阶级的三次武装起义(五卅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解放了上海,以及各省市工会组织与会员的大幅度增加,都充分显示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长期身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编辑本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主要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北伐军的主攻方向是湖南湖北。在湖北战场,北伐军连克吴佩孚重兵把守的汀泗桥、贺胜桥,接着攻下武汉。吴佩孚主力被歼灭。北伐军主力随后转战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进而占领南京,进逼上海。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一、背景国民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运动。
该革命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中国在帝制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二、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辛亥革命是国民大革命的起点。
1911年,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腐败以及民族矛盾的激化,中国爆发了一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打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但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国内外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新生的中华民国不稳定,被称为“割地求和”,划分势力范围,使国民政府陷入财政困境。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是国民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成为指导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民主义分为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阶段。
民族主义强调中国独立、民主主义强调推翻专制政权、社会主义强调消除贫困和不平等。
三民主义的基本目标是推翻旧的封建专制制度,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发展,实现人民的平等与幸福。
四、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的目标,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成为国民大革命的重要动力。
孙中山和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在上海举行的会议上达成了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共同推进国民革命。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分歧逐渐加深,合作关系也开始破裂。
五、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重要阶段。
1926年至1928年,国民革命军发起了两次北伐战争,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统一了全国,实现了一部分的民主和社会改革。
北伐战争的成功使得国民党成为中国的最大党派,但也揭示出国共合作的矛盾,最终导致了著名的“广州事变”和“清党运动”。
六、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北伐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宣布南京为中国的临时首都。
国民政府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但在政治和经济上仍面临很大困难。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包括土地革命、宪政建设、教育改革、军队整编等。
国民大革命
培养学生的爱国思
想和革命精神。
黄埔军校贡献
1924年至1927 年,招收了六期学 生共2万多人,为 国共两党培养了一 批著名将领和军事 人才。
叶剑英
陈毅
聂荣臻
陈赓
林彪
罗瑞卿
赵一曼
(五)作用: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 大批的军事人才。后来许多人成为国共 两党的高级将领。
五、孙中山北上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 共产党在广州东山恤 孤院路后 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召开 三大,图为大 会会址(原址现 已不存)
广东地区的国民党员,一九二五年初约为一万五 千人,到一九二六年底竟增加到十八万三千人。
周恩来说:“当 时,国民党不但思想 上依靠我们,复活和 发展他的三民主义, 而且在组织上也依靠 我们,在各省普遍建 立党部,发展组织。”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 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通过了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 民主主义,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大会宣告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 式建立。
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
不同。——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中所提的 “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答案:主张:平均地权。变化:增加“节制资
本”。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哪个党派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
全名: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时间: 1924.5 地点:广州市黄埔区
国民大革命PPT课件
的。它为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次大会 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13
以五卅运动为起点的全国革命高潮
五卅运动——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标志。 经过(略) 意义:(1)它揭开了全国大革命风暴的序幕。从上海掀起的反帝怒
1949--
宗旨、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发展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 公党联合。“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以实行民权、民生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 民国为目的。 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 策。 法西斯主义: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仍打着三民主义旗号 ,实际上以法西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10
(1)国民党一大的主要成果 第一、政治上通过了新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
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纲领。 第二、在组织上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
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由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 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联盟,从而成为国 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912.4-1916.6:袁世凯统治时期 洪宪帝制 21条 护国战争 1916.6-1920.7:皖系军阀控制中央政权 府院之争 张勋复 辟 西原借款 安福国会 徐世昌大总统 1920.7-1924.10:直系军阀控制中央政权 曹锟贿选 二七惨 案 两次直奉战争 1924.10-1928.12:奉系军阀控制中央政权 张作霖的崛起 张的覆灭
(2) 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第一、最大特点是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紧密结合。 第二、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
国民革命(1924-1927)
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 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 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 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国民党右 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 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国民 党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 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汪精卫的武 汉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 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 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 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 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 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 一五” 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 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 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革命发起地
主要革命发起者
1.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2. 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3.爱国人士
陈独秀 蒋介石 汪精卫
革命对象
三大反动军阀
孙传芳
吴佩孚
张作霖
出兵北伐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 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 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 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 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正是国民政府 成立一周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 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 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月6日,国民革命 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 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各军军 长为:一军何应钦,二军谭延闿,三军朱培德,四军 李济深,五军李福林,六军程潜,七军李宗仁,八军 唐生智。此外,还有由8艘军舰组成的海军和拥有3架 飞机的空军。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 伯渠分别担任2、3、4、6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 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 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 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 上海召开了4届中央第3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 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 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 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 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 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西路进 攻吴佩孚,四军七军和八军气势如虹,8月9日克湘乡, 10日得湘潭,击败叶开鑫后,八军李品仙第三师在 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
第 14课 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体国民大革命开始黄埔军校:创办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领导人:创办人孙中山、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对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它处,横批:革命者来目的:创建革命的军队,打垮军阀,挽救中国的危亡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的军校特点: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7月——1927年6月领导者:广东国民政府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中国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主要战绩: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奋勇作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在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北伐方针正确2国共两党齐心协力3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斗争密切配合和支援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叛变革命,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人民命革命运动为什么说大革命失败了?(因为新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长征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1)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2)工农红军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代表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使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民大革命课件.
国民大革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第三册第六课《国民大革命》。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国民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发起,国民革命的胜利以及国民革命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民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国民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民革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国民大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国民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重点讲解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民革命的影响。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精神。
4.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对国民大革命的理解和感悟。
5. 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国民大革命1. 背景:国内外压力,民众疾苦2. 过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胜利3. 意义:推动中国革命进程,培养革命精神,影响后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要概括国民大革命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国民大革命的过程包括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胜利。
其意义在于推动了我国革命进程,培养了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作业题目:请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答案:国共合作实现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加速了国民革命的进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 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 团举行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 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 民党完全抛弃。至此,国民革命遭到 失败。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黄埔军校宿舍一角
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北伐战争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返回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张作霖兵力达30多万, 盘踞在北京、天津和 东北地区。
张作霖
吴佩孚
佣兵20万,控制着湖南、 湖北等地及京汉铁路。 对广州国民政府威胁最 大。
孙传芳
孙传芳有兵力20万,占 据浙江、福建等东南五 省。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北伐军出师前誓师阅兵,孙中山认 命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
1926年7月9日,广州人民举行 集会欢送国民革命军北伐。
/us/1460167/2366403.shtml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前进中的北伐军战士
叶挺
பைடு நூலகம்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 武昌。图为武汉军民联欢大会。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占领 武昌。这是北伐军开入汉口英租界 进行接管。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时的周恩来
上海工人纠察队庆祝武装起义的的胜利
返回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1925年3月12日上 午9时30分,中华 民国与中国国民党 的缔造者孙中山先 生,因患肝癌医治 无效,在北京逝世, 终年59岁。 临终前, 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是:“和平、奋斗、 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 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 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 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就有了哪两个显 著变化?(2分)
(4)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 依靠军阀不断失败,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自身 的觉悟探索,中共的联络帮助。对孙中山的评价: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胎牛血清 /xueqing/ 胎牛血清;
胎牛血清是一种性状、外观 浅黄色澄清、无溶血、无异物稍粘稠液体。胎牛血清应取自剖腹产的胎牛;
C1923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8、1996,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A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9、第19三95次年武上装海起,义下②列孙事中件山按在发北生京时逝间世先③后国排民列政,府应从是广①州上迁海到工C武人汉
军事教官②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③开设自然科学课程D④国
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3、2001春季高考,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 A
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B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C帮助国
民党改组,使之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D必须坚持共产党在革命统
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答案 进步
国民大革命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
1927.4.18~1949.4.23
蒋介石组成的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A.政治上反共反人民 B.经济上形成官僚资本
左起:蒋介石、胡汉民、蔡元培、吴稚晖、李 石曾、邓泽如、甘乃光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张作霖
《晨报》对国民党右派制造大屠杀的报道
在北伐战争中负责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叶挺
1896.9.10~1946.4.8 原名叶洵 字希夷 广东省惠阳秋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 新四军军长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北伐军攻克武昌
1926年9月,北伐军先后占领汉阳和汉口,10月10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部主力。北 伐军在江西战场和福建战场也都取得了胜利。
民……实行截击敌军归路,缴夺枪支。岳阳农民曾受敌军猛烈攻击大遭溃败亦不顾及。 除军阀”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至平江农民参加牺牲最大,功亦最伟。 ——李毓[yù]敏、周以粟:《湖南政治党务报告》
请回答: (1)农民对北伐的支援有哪些方式? (2)耒阳农民踊跃应招,兵阳、平江等地农民英勇参战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夏 明 翰 牺 牲 前 写 的 诗
夏明翰
1900~1928.3.20 字桂根 祖籍衡阳县礼梓乡人
第三学习主题
第2 课
国民革命运动
向警予纪念碑(湖南溆[xù ]浦县)
在向警予牺牲地武汉的龟山西头,1978年建成 向警予革命烈士陵园,墓名“向警予烈士墓”为邓 小平所题。 邮电部曾经发行过向警予和杨开慧的纪念邮票, 是当时少见的殊荣。 1981年7月1日在她故乡的向警予故居管理所对 外开放。1985年9月4日改名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国民革命运动
维护在华利益
这种政策给中国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往往与中国反动势力勾结,是革 命失败的客观因素之一 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革命必须把反帝和反封建结合起来
知识迁移:列强干涉中国革命
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列强 武装干涉。 在辛亥革命中,扶植袁世凯,寻找新的代理人。 在五卅运动中,帝国主义采取停止供电、停止贷款等 手段迫使民族资产阶级退出运动。
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 限制、打击共产 党,争夺领导权
结果
蒋夺取军权
蒋夺取党权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 的最高领导权
蒋介石已完全成为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
蒋介石(1887—1975)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 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图 为被袭击的上海工人纠察队队部--商务印书 馆俱乐部。
承前
1、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启后
2、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3、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国 民 革 命 运 动 的 失 败
帝国主义干涉 勾结 客观原因
失 败 原 因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原因 中共领导人右倾投 降主义错误
在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历来采取什么政策? 干涉或镇压 为什么采取此种政策?
有农会 农民运动 召开过全省 组织的 中心 农代会的省 份 地区
大 革 命 发时 展期 情的 况农 民 运 动
起义指挥机关----上海总工会
参加武装起义的工人纠察队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胜利后,成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 起义领导人罗亦农(前排左一)、汪寿华(左五) 和其他委员合影。
第二课 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
第二课: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
二、土地革命
五、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土地革命
(中心内容)
(军事保证)
武装斗争
(经济保证)
根据地建设
思考:工农武装割据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存在? 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第二课: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
(一)土地革命
二、土地革命
1、原因 根本原因: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主要原因: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直接原因: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③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坚持武装斗争
第二课: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
二、土地革命
1、背景:
一、南昌起义
①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②南昌附近敌人的兵力比较薄弱。
2、概况: 1927.8.1 南昌 3、结果 直接:占领南昌城 最终: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 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第二课: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
二、土地革命
四、进军井冈山以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进军井冈山 (1)时间:1927年10月 (2)性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实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阐明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内容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专题整合:中国近代史
第二课
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
第二课: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
一、国民大革命
(一)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必要性: 敌强我弱,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国民大革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年)知识结构:国际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加紧侵华(华盛顿会议)一,历史背景:国内背景——军阀割据与混战,人民生活困苦二,条件: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方针:党内合作1,政治基础: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元帅府,国民政府成立,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人才(特点)2,军事基础:统一军事编制,组建国民革命军3,群众基础: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解除后顾之忧4,根据地基础:两广统一,巩固革命大本营三,经过:1,兴起: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1)北京政变(原因性质意义)北方:孙中山北上(北上宣言)国民会议运动(内容)2,发展:两次东征南方:两广统一北伐战争(对象方针战果)工人运动高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3,高潮:农民运动勃兴(湖南农民运动)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操纵军阀镇压革命:直奉联合反赤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三大惨案(南京万县一三)帝国主义干涉镇压支持军阀镇压工人运动,制造二七惨案和五卅惨案支持国民党新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前:制造中山舰事件与整理党务案4,失败:国民党右派破坏与叛变北伐中:发动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共三大没有提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思想根源)陈独秀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山舰事件后统一退出第一军整理党务案完全接受发表陈汪宣言,放松警惕四,评价:现实:推翻了打击了1,历史功绩:未来:宣传了扩大了受到了2,历史教训:两个必须(大革命失败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对派)1024——1927年特征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突出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主要线索线索一:帝国主义侵华(1)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2)镇压中国革命:(3)操纵军阀混战扶植新的代理人:(4)侵华特征:英美日是主要侵华国家侵华方式:继续以华治华(支持军阀打内战,利用军阀获得在华的侵略权益)列强关系:通过签订《九国公约》再次结成宰割中国的同盟,其中英美在华势力加强。
国民大革命
高潮:北伐战争
国 民 革 命 运 动 的 发 展
胜利 原因
北 伐 的 胜 利 进 军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
主要对象 战略方针 继续北伐 郑州会师:北伐军与冯玉祥部 南京国民革命军占领徐州 工运: 湘赣工人支持北伐战争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领导人)
吴
孙
张
工农运动的 蓬勃发展
农运:湘鄂赣(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 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923年 中共 “三大” 确定合 作方针 党内合作,保 持共产党的独 立性 将国民党改组 成革命联盟 通过宣言,提 出新三民主义, 确定三大政策
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建 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方针 第 一 次
实现 标志
条件
共产国际的 帮助指导
国 共 合 作
国 民 革 命 运 动 的 失 败
原 因: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 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西山会议派 “制造中山舰”事件。(国共合作的转折点) 表现 蒋介石 “整理党务案” “四一二”反 蒋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革命政变 最突出的功绩: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的纲领 为中国革命继续 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前进奠定了基础 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力量强大。 客观: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革命失 败的原 因
D
4.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 的危险,……我向美国和英国求救,他们站在 岸上嘲笑我……”基于这种情况,后来孙中山 ①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②思想发生转 变,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③改三民主义 为新三民主义 ④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想法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意义: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革命兴起,新三民主义诞生。
1、北伐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
北 3、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伐 4、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5 、北伐的三个战场: 江西、福建、湖南和湖北 战 (其中,两湖是主战场) 6、战争经过: 争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年——1927年)
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革命时期
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 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1、两党合作的背景(合作的可能):中共、国民党 2、开始标志: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
党“一大”) (1)建立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 3、合作的成果:
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表现: (两次反革命政变)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①“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 上海)
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 武汉)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宁汉合流”,标志 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7、北伐战争取得的胜果: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取得巨大成功。
2、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郑州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湖北
湖 武汉
江
西
徽 浙江 福建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孙 传 芳
南 广西
广东 广州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4、合作的结果:
军官学校”)
(2)高潮:北伐战争
4、合作的结果: 5、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三 大”) 时间、地点: 1923年6月 广州 (1)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 内容: 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 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地点: 1924年1月 广州 内容( : 1)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失败原因: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 中共年幼缺乏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 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 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客观:
5、意义:性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打击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义侵略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