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

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基本程序1、编写初稿。

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就业或继续深造),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方向,开展所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调查研究,结合继续深造的要求形成课程的专业需求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框架,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

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基本程序1、编写初稿。

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就业或继续深造),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方向,开展所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调查研究,结合继续深造的要求形成课程的专业需求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框架,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

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

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框架

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框架

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框架第一篇: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框架附件3 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框架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类型计划学时学分所属系部适用层次及专业编制教研室编制者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要求阐述课程性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主要任务等三、课程设计思路四、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五、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时间、学时分配、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参考例表)第二篇:八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编制说明书《八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一、课程的性质本册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册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合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为规范课程建设,确保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善,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及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内涵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领域内所属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和能做到什么程度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二、课程标准编制依据(一)在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应该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进行系统化、整体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具体确定专业课程体系门类和具体课程。

(二)在分析职业主要岗位要求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要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主要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主要包括:主要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是如何被完成的。

三、课程标准编制格式与要求(一)课程标准要素与要求课程标准必须包含课程的管理信息,对课程的要求、规范等。

1.课程名称本课程确定的标准名称。

对于职业核心课程,课程名称与该项典型工作任务相同。

2.课程代码按照学校规定的编码规则对本课程进行编码。

3.适用专业指明该课程适用于何专业。

4.参考学时规定本课程的参考学时(含复习、考核评价学时)5.参考学分理论课、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每18学时为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纯实践课程按照每周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

6.课程性质与作用描述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中的哪类课程,以及该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何种支持。

7.课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该要素只针对职业核心课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描述。

关于编制和执行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

关于编制和执行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

关于编制和执行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课程标准是落实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档;是选用教材、制 订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和教学检查的依据。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课程标准必须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法规。

体现改革精神,不 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要使该课程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 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 课程的课程标准都要服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 划中要按各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

3.随着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课程开发的任务较重。

新开发的课程,应先制订课程标准,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4.课程标准必须明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规定教 学基本要求,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5.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时数,分别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与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的培 养和训练;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重点。

6.在符合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有一定的灵活性。

特别是新开设的课程, 鼓励从教学基本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探索, 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注意课程标准的相对稳定性。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要求1.课程标准是指导课程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由教学系、部组织相关教研室 制订,在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 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 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 (或项目化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访谈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 上,由课程开发团队完成课程设计工作。

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规定

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规定

广州市蓝天技工学校文件穗蓝技〔0000〕00号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落实《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管理,特制订如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

一、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地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服从课程结构与《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的整体要求。

2、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坚持系统性、发展性、和实用性三原则,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3、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中因各自专业特点和课程结构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在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时要注意根据专业要求和课时安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4、随着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有时需要进行课程开发,新课程开发时,须要先进行企业调研,依照职业岗位要求,制订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而后再确定使用教材或编写校本教材.不能是先定教材,再依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大学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

大学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

大学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在大学教育中,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

为了确保大学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制定课程标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学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目标与定位在编制大学课程标准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课程目标应准确、明确地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课程定位则是指课程在整个专业或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大纲与核心概念编制大学课程标准时,教学大纲是基础性文件。

教学大纲应包含该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课程名称、学时安排、学分分配等。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列明该课程的核心概念,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概念。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大学课程标准还需要明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内容应包括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等。

在设计课程要求时,应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此外,还应制定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便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大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编制课程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教材、教学设备、实验室和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保障。

教材选取要符合课程要求,教学设备要能够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实验室和师资要与课程内容相匹配。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大学课程标准还需明确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既能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评价标准应客观、公正,并与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相一致。

六、动态更新与改进大学课程标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科进步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改进。

编制课程标准时,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便于随时调整和改良。

总结:编制大学课程标准是确保教学质量和一致性的重要步骤。

在制定大学课程标准时,需明确课程目标与定位,制定教学大纲与核心概念,明确课程内容与要求,提供教学资源与支持,明确评价方式与标准,同时保持动态更新与改进。

课程标准编制规范

课程标准编制规范

课程标准编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标准制订工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为深化“三教”改革,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将《课程标准编制规范》(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第二条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立足全面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条基本原则(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坚持需求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基本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人才培养融合,对接最新职业标准、岗位规范,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序化、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全面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遵循规律,力求达到科学性、先进性。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标准》力求科学、规范,对课程目标、任务和内容要明确、具体,能体现教学发展中的新思想、新成果。

(四)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以致用。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或选用教材、实行课程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为了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课程建设要求,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学院决定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现就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在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二、基本原则(一)服从人才定位,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原则课程标准要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使课程教学始终服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贯彻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要按照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调查研究,构建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有一定前瞻性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课程标准。

(三)对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标准要通过校企合作和研究分析,特别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技术领域的要求,把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制步骤简析

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制步骤简析

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制步骤简析第一步:了解教学目标教师编制教学计划的第一步是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预期的结果。

通过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第二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从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筛选出与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相符的内容。

同时,也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内容能够得到充分的教学。

第三步:课程设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细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准备等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可行性进行合理的设计。

第四步: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第五步:确定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并明确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六步:安排教学时间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安排。

教师需要考虑每个教学环节花费的时间,并合理分配。

同时,还需要考虑教学进度的把握,确保每个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讲解和学习。

第七步: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例如,制作教学用的PPT,准备实验器材等。

第八步:制定教学安排教学安排是指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制定出全面合理的教学安排,确保各个教学环节有序进行。

第九步:教学实施教学计划的编制完成后,教师需要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计划的安排,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练习和巩固等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

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基本程序1、编写初稿。

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就业或继续深造),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方向,开展所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调查研究,结合继续深造的要求形成课程的专业需求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框架,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
——学段、学期、课时的一致性
学段内容标准 目 标 链 学期课程纲要 单元/课时教案
2、有效教学需要编制《课程纲要》




有利于教师的思考从“一节课”走向 “一门课”; 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 件; 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 内容框架; 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
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新郑市基础教育教研室 马明坤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
一、什么是《课程纲要》? 二、为什么要编制《课程纲要》? 三、怎样编制《课程纲要》?
一、什么是《课程纲要》?



1、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 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 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 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3、迎接检查需要编制课程纲要

郑州市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要对道德课 堂进行诊断式的检查
三、怎样编制《课程纲要》
1、《课程纲要》的一般构成要素

小学一年级上期语文.doc 小学一年级上期苏教语文.doc 小学四年级上期科学.doc 小学六年级下期数学.doc
案例一:数学
纲要结构:
一般项目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
一般项目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课程元素
学习活动 作业和评价细则 资源推荐
1、《课程纲要》的一般构成要素
(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 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2)具体内容(课程元素):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 的条件。 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

如何编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教案

如何编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教案

编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优质小学教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也不断更新完善,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对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编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优质小学教案,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本文将就如何编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优质小学教案进行探讨。

一、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了解要编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优质小学教案,需要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尤其是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与认知、实践与能力、思维与品德,并必须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形成。

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和内容,教师们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小学教案制作的基本环节,要设计好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任务。

制定教学目标后,要保证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评价教学效果。

在教学目标的编制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课程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将主、客观教育要求统一贯通,坚持"目标-活动-评价"的教学模式。

三、设计教学过程在小学教案制作中,教学过程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自主设计整合多种教育模式,例如探究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方式、启发式等方式,创设有趣的教育环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充分体现"启发、引导、体验、巩固"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假设-实验-总结"的教育过程,不断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发现。

四、细化教育教学内容细化教育教学内容也是制作优质小学教案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育内容的细节是教育质量的保障。

教育教学内容的细节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的清晰、温馨有效的教学组织、细致丰富的教学图片、运用有效的教学视频、文件系统,等等。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

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

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课程标准编制细则

课程标准编制细则

附件二:现代职业学院课程标准编制细那么第一局部总体要求1、?课程标准?要由教务处提出具体要求、意见,开课系按要求组建课程建立与改革小组,课程标准须经课程建立与改革小组充分讨论后形成。

2、每一门课程,如果学时不同、适用专业不同,相应课程名称就应不同,?课程标准?也要不同。

3、?课程标准?的制定,由课程任务所在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初审、系相关负责人审核、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

4、?课程标准?假设需修订,应经课程组商议后,提出申请,由课程任务所在教研室、系、教务处逐级批准后,方可进展修订。

每学期的?课程标准?要作为原始教学文档进展保存。

5、?课程标准?应一式四份,授课教师、课程所在专业教研室、系、教务处各一份。

6、文字编排要求〔1〕正文:宋体小四号〔2〕标题序号依次使用:一、〔一〕1、〔1〕〔3〕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号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四级标题:宋体小四号7、段落排版要求: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为1.5倍行距。

第二局部课程标准模板及编制说明现代职业学院XXXX课程标准【注:以下容中,黑色字体为模板容,红色字体为模板的填写说明与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完毕,红色字体局部须全部删除】课程代码:建议学时数:学分:隶属专业:开课单位:主持人:参与人:XX〔兼职教师〕审定人〔专业负责人〕:审核人〔教学系部相关负责人〕:审批人:一、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设置依据主要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家职业标准、教育部专业标准。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三〕素质目标〔四〕职业书考核要求【1.课程目标视课程具体情况而定,以上4项,“职业书考核要求〞这一项,可根据具体课程来确定有无。

2.尽可能使用清晰、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

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压片机〞;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开展〞等词。

教育部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制

教育部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制

教育部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制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教育部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编制情况。

教育部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和科学知识的更新,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

目标教育部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编制目标如下:1. 提供符合科学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全面科学课程;2. 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的培养;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4. 与国际教育标准接轨,提升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编制过程教育部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编制过程如下:1. 综合调研: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调研和比较分析,了解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标准。

2. 内部讨论:教育部内部成立工作组,对调研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初步的课程标准框架。

3. 外部征求意见:教育部向各省市教育局、学校、教师和家长等相关方面征求意见,收集各方的建议和意见。

4. 修订和完善:教育部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对初步的课程标准框架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最终的课程标准。

5. 审定发布:经过多次修订和审核,教育部最终审定并发布了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主要特点教育部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如下:1. 知识更新:根据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和补充了课程中的科学知识内容。

2. 实践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融合性教学:将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 强调思维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结论教育部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编制旨在提供一套符合科学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全面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培养未来科学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编制课程标准
【摘要】本文重点解释了课程标准的内在含义,指出实施课程标准的原则,并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出编制课程标准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在运用的建议,对提高教务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目标设计定位资源考核设计
一、引言
10年来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

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目前,95%的地级市有高职院校,这种布局和高职本身的特性,使得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科教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

我国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四个合作”(办学、育人、就业、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因此只有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标准课程,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什么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其内容包括教的标准和学的标准,所谓教的标准就是教什么、教多
少、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

所谓学的标准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制定课程标准时应本着以人为本,能力本位的原则,以就业导向为方向,根据学科的认知规律,以职业性原则把握课程标准的深度,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掌握课程标准的广度,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

1、制定课程标准的关键是教师要知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是概括抽象的几句话,而是要了解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最终会干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和知识。

课程定位只要能说清人才培养目标和本课程对人才培养起的作用,就说清了课程定位。

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了解的越具体,就越容易明确课程定位。

切不可不加分析,而直接说本课程是核心课程,这无异于自话自说。

教师不可只关心自己这门课,必须关心和了解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把握好课程本身,这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能力目标,作为职业教育课程要突出能力的要求就必须明确课程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就是学生学习了本课程后会干什么,所以更多应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的格式描述,不宜采用“掌握××能力”,或“具备××能力”这样较抽象的方式描写。

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于课本,而是以实际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准。

知识目标,是围绕能力目标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解决为什么这样做和做得更好的问题,这是掌握“必须、够用”原则的度。

要区别于学科系统化的知识,也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区别。

态度目标,态度目标指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职业态度和素质要求。

态度目标与课程内容有关,也与教学环境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有关,态度目标的提出,就是因职业教育课程是工学结合的课程而产生。

如果教学仍然是传统的黑板教学,态度目标就单一化了。

3、设计思想首先是对内容的选取和设计,要搞清为什么选取这样的内容,每个单元让学生学会做什么,每个单元学时的要求,还要兼顾教学模式的设计,要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

能力是在亲身体验中形成的,是练出来的,所以要尽可能把学习内容设计为“项目”,“任务”等学习单元,这样才能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其关键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课程单元描述,这一部分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一定要具体,要明确学生在学完这个单元会干什么,掌握什么。

“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已有基础和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这几项,要注意认真分析,找出关键所在,不然每个单元会雷同。

4、课程考核的宗旨就是实现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要做到形成性考核要多元化,阶段性考核要合理化,终结性考核要科学化。

阶段性考试是对上一阶段所学知识一个总结,主要是考查其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继续教学提供依据,故深度和广度不宜过高。

另外对学生起一个督促作用,相反如果一味求全求广,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现阶段高职学生,还是应以激励为主。

此外,考试的方式不能局限于一张试卷一支笔的模式,应适
当加入实践环节,主动动手能力的检测。

理论以够用为度,重在应用能力的提高,应该根据高职学生职业性特点和有专业工作经验的实际,多出一些与专业知识点关系密切的内容,多出一些用理论来诠释本专业工作的内容;多出一些有创新意识、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考核起到全面总结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

三、对编制课程标准人员的几点建议
1.投身企业实践,实际的岗位体验是搞好课程设计的基础。

2.课讲的好不一定学生学的就好。

能力是练出来的,要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3.课程标准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的,不能基于教材。

总之、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因此能否编制出符合高职特点的课程标准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要求每一个教育管理者以慎之又慎的态度搞好这项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