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导学案

合集下载

《 短歌行》导学案

《 短歌行》导学案

3.7.1《短歌行》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意象。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一、了解体裁、作者及创作背景:体裁:“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区分。

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作者:曹操(155-220),一代枭雄流千古。

字孟德,东汉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

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

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

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

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他们与当时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女诗人蔡琰的诗作,都能及时地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03《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预习案内容,了解作家、作品背景2、翻译诗歌,了解诗歌整体内容3、找出诗歌诗眼,理解诗人情感从何而发【学习重点】翻译诗歌,熟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难点】理解诗人情感从何而发【预学案】(一)作家及作品1.题目解说“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在《乐府诗集》中,《短歌行》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乐府诗集》里收集的同名作品有24首,最早的便是曹操的这首。

这种曲子究竟怎么唱,现在已经不得而知。

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西晋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只能根据这些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曹操的《短歌行》有两首,此为其一。

2.写作背景《短歌行》: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天下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他忧愁满怀,苦闷煎熬。

但他并没有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立统一天下的功业。

3.作者简介:“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又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善诗文,其诗多为古题乐府,诗风沉郁雄健、慷慨悲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代表作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一类是抒写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代表作有《度关山》《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短歌行导学案__精品含答案

短歌行导学案__精品含答案

《短歌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三、【知识补充】“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的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自主检测】1、看课文注解,给生字注音:譬.如朝露( ) 慨.当以慷.青青子衿.呦.呦鹿鸣鼓瑟吹笙.何时可掇.越陌度阡.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周公吐哺.2解释下列加点字对酒当.歌对着人生几何..多少何时可掇.拾取,采取但.为君故.只是;缘故乌鹊南.飞向南绕树三匝.周,圈3.翻译下列诗句。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何以解忧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契阔谈宴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问候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雀展翅向南飞去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好几圈,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山不嫌其高,海不嫌其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心归附。

曹操《短歌行》导学案

曹操《短歌行》导学案

曹操《短歌行》导学案曹操《短歌行》导学案引导语:曹操的《短歌行》本色质朴,是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下面为大家分享两篇曹操《短歌行》导学案,供各位老师参考。

篇一:《短歌行》导学案一、自主预习案:加强识记,注重积累。

抢答① 解题:请查阅资料,了解关于题目“短歌行”的相关知识,简要记录,在班上交流。

抢答② 知人:请查阅资料,介绍曹操给同学们。

曹操,生于,卒于,即帝,字,末年杰出的家、家,家,你学过他的作品有:他的主要贡献有:抢答③ 政治方面:抢答④ 军事方面:抢答⑤ 文学方面:建安风骨抢答⑥ 论世:请查阅资料,介绍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抢答⑦ 察人:结合《观沧海》概括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抢答⑧ 结合《龟虽寿》概括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文本研读案:正确理解,深刻感悟。

必答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⑤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⑧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哲理或感情:三、合作探究案:独立思考,取长补短。

小组讨论① 请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上你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感情基调:思想感情:小组讨论② 举例说说你对下列修辞或手法的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短歌行-导学案---答案版

短歌行-导学案---答案版

《短歌行》导学案【使用说明】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本文,理解文中诗句、勾画疑难点。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诵读本诗,熟悉体味内容。

2.了解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评析本诗的思想感情,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2、时代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置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的字注音衿.(jīn ) 呦.(yōu) 掇.(duō ) 阡.(qiān )陌.(mò )䜩.(yàn ) 匝.(zā ) 哺.(bǔ)2、读完全诗,你觉得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曹操感慨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追求不朽功业的急切心情和完成祖国统一的社会责任感。

二、合作探究1、《短歌行》里有很多“名句”(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选择其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

“呦呦鹿鸣”四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2、《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作者可能“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也可能单纯地“忧”人生短促,也可能“忧”的是别的什么。

短歌行导学案及答案

短歌行导学案及答案

短歌行导学案及答案【篇一:《短歌行》导学案】:《短歌行》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课前学习】(一)字词积累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譬()如子衿()呦呦()鹿鸣阡陌()何时可掇()绕树三匝()对酒当()歌();去日()苦多;但()为君故;枉()用相存();契()阔谈宴();高;周公吐哺()(二)了解必要文学常识(1)“歌行体”:①定义:“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②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尝试学习】1、请默写《观沧海》2、请默写《龟虽寿》【课堂学习】第一课时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学习目标】1、学会正确看待诗人的“忧”。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篇二:短歌行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

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

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结构: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短歌行导学案及答案

短歌行导学案及答案

短歌行导学案及答案【篇一:《短歌行》导学案】:《短歌行》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课前学习】(一)字词积累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譬()如子衿()呦呦()鹿鸣阡陌()何时可掇()绕树三匝()对酒当()歌();去日()苦多;但()为君故;枉()用相存();契()阔谈宴();高;周公吐哺()(二)了解必要文学常识(1)“歌行体”:①定义:“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②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尝试学习】1、请默写《观沧海》2、请默写《龟虽寿》【课堂学习】第一课时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学习目标】1、学会正确看待诗人的“忧”。

1《短歌行》导学案

1《短歌行》导学案

1《短歌行》导学案《1《短歌行》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1《短歌行》导学案【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曹操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了解曹操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文学常识: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其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2.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称为“建安风骨”。

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

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

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

其子曹丕称帝,追赠,庙号。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2.了解“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3.歌行体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

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短歌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

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

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

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预设回答:忧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

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

女作家蔡琰(字文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一首咏史长诗,通过描绘楚国春秋末期的战争、天灾人祸,表现了人民百姓在屈辱和苦难中的生存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本文将以《短歌行》为素材,设计精品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古代绝唱。

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理解《短歌行》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3.掌握《短歌行》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短歌行》的文学意义和艺术特点。

难点:把握《短歌行》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讲授结合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演讲、课外阅读。

四、教学过程1.了解《短歌行》的历史背景通过课文《短歌行》及其他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楚国春秋末期的社会状况及战争原因,导入以下思考问题:(1)楚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内矛盾是什么?(2)楚、秦之间的军事对抗和资源争夺是如何导致战争的?(3)楚国百姓在战争中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2.学习《短歌行》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短歌行》的语言艺术、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1)语言艺术欣赏指导学生发现《短歌行》中描写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技巧,如使用庄严肃穆的诗体、运用对仗、顿挫、穿插音乐比喻等手法。

(2)叙事结构解析讨论《短歌行》的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如“昔我往矣”和“杨柳依依”两个插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转折,探究为什么诗人要这样安排。

(3)象征意义剖析解读《短歌行》中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马嵬”、“边走”、“九重城阙”等,探究各自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

3.梳理《短歌行》的情感表达通过对《短歌行》中不同人物的言行和情感描写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

(1)角色情感推测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推测《短歌行》中不同人物的情感状态,如百姓、士兵、国君、将领等,分析他们面对战争、灾难和屈辱的感受和表现。

短歌行导学案(优秀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优秀导学案)

《短歌行》学案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韵。

2、品味语言,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

3、揣摩诗歌情感,感受诗人的志向与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揣摩诗人的情感。

三、【资料补充】1、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

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有“短歌微吟不能长”,傅玄《艳歌行》有“咄来长歌续短歌”,一般都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2、背景补充【史实背景: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

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文学背景:《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3、曹操其人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2、同时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内心情感。

3、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法指导】1、必须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知其人、品其文、悟其情。

2、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查阅完成“课前预习案”,熟读诗文,整体把握。

课堂上必须在12分钟完成预习案,15分钟完成“课内探究案”,10分钟完成能力提升,剩下的时间学生自己小结,整理笔记,当堂背诵。

3、同学们在课前除了全部完成导学案的“课前预习案”外,还需积极思考“课内探究案”和“能力提升”的相关内容。

【预习案】【滴水穿石•夯实基础】1、关于题目《短歌行》2、曹操个人简介姓名出生年月籍贯职业爱好官职庙号谥号座右铭政治成就军事成就文学成就3、写作背景:观看影视资料并结合苏轼的《赤壁赋》【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明确:熟读全诗,梳理诗中的语言基础知识,排除文字障碍,把握诗意。

1、字音:譬.如子衿.但为.君故呦.呦瑟.掇.越陌.度阡.契.阔谈䜩.匝.哺.2、释义:杜康沉吟子衿掇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厌吐哺3、整体阅读,把握诗歌大意。

【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结合全诗,找出诗眼(情感主线)2、情感解读——诗人到底“忧”什么?结合诗歌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分析。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志向。

【能力提升】【个性解读•小结】认真体会曹操忧其“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的情感,谈谈你如何看待诗人的“忧”情?并结合文本,思考曹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何启发意义?。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导入学习【学习目标】1、理解分析曹操“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熟读并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和难点】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2、诗歌典型艺术手法的运用。

【课时建议】1课时自主学习相关材料1、文学常识“歌行体”:①定义:“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②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2、作者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3、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

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解读形象,领略诗歌意蕴,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情志。

2、感受曹操的胸襟气度,汲取精神风骨。

一、积知识1、引入课题你对曹操有什么样的评价?(写一两句)百家争鸣说曹操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李世民:“一将之才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洪迈:“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

”陈寿:“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鲁迅:“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易中天:“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2、诗歌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当时旗旗蔽空,舳舻千里,威武雄壮。

他踌躇满志。

大战前夕与文武群臣开宴席高谈畅饮,饮至半夜,忽闻乌鹊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于此景,横槊赋诗,慷慨而歌,乃有《短歌行》。

3、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二、习内容1、一读正音为划横线的字注音,并准确读出下列字词。

对酒当歌譬如朝露慨当以慷青青子衿呦呦鹿鸣何时可掇契阔谈? 绕树三匝周公吐哺2、二读晓义两两组合,通晓本诗的意思。

3、三读解情初步思考:作者在诗歌中表露出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抓关键词句,尤其是“情感化”的字眼,特别是“诗眼”。

)三、共探究1、开篇曹操因何而忧?2、酒真能解忧吗?究竟以何解忧?3、怎样表达对贤才的渴求?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理?5、《韩诗外传》: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巧用周公的典故,意在表明什么情怀心志?四、写作业当今,我们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

作为中学生的你们日后必将能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

以“我也可以成为人才”或“…人生苦短?,我欲何为?”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短歌行》导学教案及典故

《短歌行》导学教案及典故

《短歌行》导学教案及典故《短歌行》导学教案及典故《短歌行》一诗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怎么才能学好这首诗呢?一起来看看吧!《短歌行》导学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

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

)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

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

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

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

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学案【诵读解析】1、边诵读,边解析。

对……人……;譬……去……;慨……忧……;何……唯……。

青……悠……;但……沉……;悠……食……;我……鼓……。

明……何……;忧……不……;越……枉……;契……心……。

月……乌……;绕……何……;山……海……;周……天……。

2、按照上面的提示背诵、默写全诗。

【论人说艺】1、谈诗论人【对比阅读】生年不满百《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庸人忧——及时行乐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智者忧——及时努力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曹操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步出厦门行·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巨人忧——求贤创业。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唐·陈陶)。

刘邦,项羽,曹操,毛泽东,莫不如此。

什么人写什么诗,诗格即人格。

2、谈诗说艺政治诗:形象化,抒情化。

【对比阅读】①《颂神州五号》:围绕党中央,飞向红太阳。

紧跟胡锦涛,掀起建设新高潮。

★四句中有三句是政治口号。

②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首句象征手法,二三句用赋,直说。

③曹操《短歌行》:★五处比喻:“朝露”之比,“明月”之比,“乌鹊”之比,“山、海”之比(兼用典)。

★四处用典:语典:“子衿”之典;“鹿鸣”之典;《管子》之典。

事典:周公吐哺。

【自读教材】短歌行二首(其二)曹操建安十三年(208)征讨孙权的前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二)通过诗的语言来把握诗的内容及情感:品其言;感其情;知其志。

(三)学习诗中运用的手法:用典、比兴、比喻等。

阅读课文,梳理诗歌的内容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单元导语)
1)请同学们阅读诗歌,从诗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字眼以及诗句。

2)感知诗歌的内容,初步把握曹操心中之情,心中之志分别是什么?
明确:1)诗眼是指诗词中最能传情达意的一个字或词语。

《短歌行》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字眼——
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
1)感受诗人的心中之情。

思考:曹操的情感,他最想向谁倾诉?从诗中找出他倾诉的对象。

品读相关的诗句。

理解他是怎样倾诉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相关诗句:
品味情感:
把握手法:
2、理解曹操的志向
曹操在诗中如何表达自己的志向?找出相关诗句,把握手法,理解其志向。

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
手法:
3、试评价诗人的形象: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