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心理辅导优秀案例及分析

心理辅导优秀案例及分析

心理辅导优秀案例及分析引言: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帮助人们解决情感问题和发展个人潜能的方法,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为了深入探讨心理辅导的有效性,本文将介绍两个优秀的心理辅导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案例一:自尊问题的青少年背景:小明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在学术表现上非常出色,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自卑、缺乏自信的问题。

目标:提高小明的自尊、增强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过程:心理咨询师采取了启发式和支持性的方法,通过对话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小明了解到自己独特而有价值,并鼓励他参加一些团队活动来改善沟通技巧。

结果:经过几次心理咨询后,小明逐渐完善了自我认知,树立了更正面的自我形象,并主动与同学进行合作,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分析: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心理辅导在青少年自尊问题上的有效性。

心理咨询师通过启发式和支持性的方法,帮助小明重塑自我认知,并提供了积极的社交参与建议。

这种综合的干预策略不仅有助于解决他现存的问题,还能够培养他长期的心理韧性和人际交往技巧。

案例二:焦虑症患者背景:李女士是一位30岁的化学工程师,她在开始新工作后出现了严重的焦虑症状,包括恐惧、失眠和身体紧张等。

目标:减轻李女士的焦虑症状,帮助她应对职场压力。

过程:心理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来引导李女士分析并改变她焦虑思维模式,并教授她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渐进肌肉放松来管理身体紧张感。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李女士逐渐掌握了应对焦虑的方法,并在工作中获得了更好的表现。

她学会了识别负面思维,并用更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挑战和压力。

分析:该案例展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患者中的有效性。

通过CBT的技术,心理咨询师帮助李女士认识到焦虑思维对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并教授她实际可行的应对策略。

这种注重问题解决和工具赋能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自己情绪和心理过程的认知,从而促进其精神健康恢复。

结论:以上两个案例表明,心理辅导在处理不同类型问题时都十分成功。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儿童心理辅导是一项关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观察孩子行为、情绪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困惑。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儿童心理辅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案例一:情绪不稳定的男孩描述: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在学校表现出频繁的躁动和暴力倾向,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家里,他总是沉默寡言,拒绝与父母交流。

父母非常担忧并求助于心理辅导师。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环境问题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缺少陪伴时间。

这种缺乏亲密感和关注也会给小明带来焦虑和不安全感。

解决之道是鼓励父母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加亲子共处时间,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2. 儿童自尊心问题小明在学校中可能遭受了欺凌,这使得他产生自卑感和攻击性行为。

辅导师可以采用肯定和尊重的方式,建立小明的自信心。

同时,促进孩子与同龄人的积极互动以增强社交技能。

3. 学习困难与情绪压力小明在学业上存在困难,在对成绩要求过高的父母期望下,产生焦虑并表现出逃避行为。

辅导师需要与父母合作,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情绪管理技巧。

鼓励孩子从小目标开始,并逐步取得进展来改善其学习状态。

案例二:回避沉默女孩描述:小娟是一个8岁的女孩,她总是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甚至在面对外界问题时选择沉默回避。

心理辅导师认为她有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或抑郁症。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教养方式小娟在家中缺乏主见,父母总是为她做决策。

这样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她没有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辅导师建议父母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孩子的声音,并尊重她的决策。

2. 情绪管理问题小娟缺乏应对负面情绪的技巧,这使得她在面对挑战时退缩并选择保持沉默。

心理辅导师可以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她学会积极应对各种情绪,并教授一些放松技巧。

3. 心理安全感缺失可能存在某些事件或经历使小娟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

心理辅导活动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活动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活动案例分析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认识逐渐加深,心理辅导活动成为一种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具。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分析一次成功的心理辅导活动,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案例描述:某大学举办了一场面向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活动,该活动以“自我探索与增强自信”为主题。

参与活动的学生大多数是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困扰的人群。

该活动设置了小组分享、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环节,并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团队共同组织和协助。

一、提供安全空间,建立信任这次心理辅导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首先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使参与者敢于发声。

这样做有助于消除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在放松状态下更容易接受帮助。

当初进入活动现场时,大家都感到一种热情与友好的氛围,这是因为活动组织者精心设计了入场欢迎仪式,并在饮食和环境上予以关注。

此外,活动开始之前的简单自我介绍也有助于打破陌生感,让参与者快速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

二、多种形式引导,提升参与度在本次心理辅导活动中,组织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引导方式来增加参与度。

小组分享环节充分利用了同龄人之间的共鸣和情感连接,每个小组由志愿者负责带领,并设置相似经历或关注点相近的成员进行交流。

这样做不仅能够减轻孤独感和压力,还可以促进思想碰撞和资源共享。

除此之外,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等活动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走出舒适区”,参与者得以体验新的行为模式,在尝试中收获成长。

三、专业指导与积极倾听专业心理咨询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及时解答参与者的疑问,指导他们探索自我的方向,并给予积极建议。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具备良好的倾听技巧,耐心聆听每个人的发言,有效化解情绪困扰。

在案例中,咨询师通过合理引导和关键问题的提出,使参与者逐渐意识到问题本质,并开始主动寻求解决途径。

这种专业指导和倾听给予了参与者一种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进而激起内心深处对改变、成长的渴望。

班级心理辅导优秀案例分析

班级心理辅导优秀案例分析

班级心理辅导优秀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本次案例选取我国某城市一所幼儿园的小班,共有25名幼儿,年龄在3-4岁之间。

该班级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之前,孩子们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惧、自信心不足、合作困难等问题。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心理状况,班级老师联合心理辅导专家,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

二、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活动设计:通过自我介绍、特长展示、同伴评价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提高自我价值感。

实施过程: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艺,得到了同伴的认可和鼓励。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的认知得到了提升,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主题二:学会表达和倾听活动设计: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实施过程: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运用语言和表情,表达自己的心情,同时也学会了关注同伴的需求。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

3.主题三: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活动设计:通过团队游戏、共同完成任务等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实施过程:在团队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让他们更加珍视团队协作。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4.主题四:学会关爱他人活动设计:通过讲述关爱他人的故事、实际行动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培养同理心。

三、心理辅导活动效果评估通过一学期的心理辅导活动,我们对孩子们的行为、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孩子们的自我价值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关爱他人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班级氛围更加和谐。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心理辅导体系,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心理辅导服务。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心理辅导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备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心理辅导教案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教案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教案个案分析个案分析是心理辅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具体个案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客户的问题和需求,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个案为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讨论。

一、背景介绍该个案涉及到一个35岁女性客户,名叫小丽(化名)。

她在初次咨询时表达了压力过大、情感困扰等问题。

小丽目前是一家IT公司的项目经理,在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她也与自己的伴侣产生了沟通障碍,并对此感到极度困惑和痛苦。

二、问题识别通过与小丽沟通交流并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我认为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工作压力过大:由于职位要求和工作负荷增加,小丽经常加班甚至半夜仍然接收工作邮件,导致身心俱疲。

2. 情感困扰:小丽与伴侣之间因为基本沟通不畅而积累了很多不满和误会,使得两人关系日益紧张。

3. 自我否定:小丽经常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她持有一种错误的信念,认为自己必须完美无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三、个案分析1. 工作压力过大问题:小丽在工作中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但是她并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

在辅导中,我帮助她认识到自身压力源和影响因素,并教授了一些调节方法,比如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放松技巧等。

通过逐步改变工作态度和设置明确目标,小丽慢慢恢复了一定的生活平衡。

2. 情感困扰问题:在情感困扰方面,我采用了婚姻家庭治疗的方法。

首先,我指导小丽与伴侣开始进行情感沟通训练,并鼓励他们制定共同目标。

同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也注重修复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信任。

通过多次跟进辅导,并运用认知重构技术帮助小丽调整思维方式,逐渐修复了夫妻关系的破裂。

3. 自我否定问题:小丽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是将成功与完美划等号。

在个案分析中,我注重帮助她更加理解失败并不等于无能和平庸。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手段,我教给小丽一些积极面对挫折的方法,并促使她承认自己的进步和价值。

逐渐地,小丽开始接受自己,并变得更加乐观和自信。

四、辅导策略基于以上个案分析,我制定了以下辅导策略:1. 建立安全环境:在个案分析中,我始终保持专业而亲切的沟通方式,确保小丽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三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三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一一、案例介绍范某是本班的一位女同学,她高高的个子,长长的头发。

成绩中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从不主动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基本不去。

二、案例分析在每个班级中,可能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习惯于沉默寡言。

他们胆小怕事,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被点名,发言也会显得过于紧张,张口结舌,不知所措,有些学生甚至急了还会哭。

怯懦的学生遇到脾气蛮横的学生,从来不敢反抗,总是逆来顺受。

他们怯于与人交往,以致造成孤僻、自我封闭的个性特点,人际关系冷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如此胆小怯儒的呢?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范某的父母离异,她随母亲改嫁重组家庭,母亲对她要求严格,期望值很高,她在学习上的压力很大;再者是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使她感觉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很是自卑。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教师对范某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她的评价偏低,她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属于中间状态的范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其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三、辅导策略作为教师,在了解了该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只有对该生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才能促使她在心理上逐步健康,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能力才能不断加强。

情绪心理辅导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情绪心理辅导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情绪心理辅导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引言: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情绪波动频繁且复杂多样。

因此,情绪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方法,在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案例,探讨情绪心理辅导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效果。

一、案例背景描述这个案例涉及高中某班级中一个内向沉默的学生——小明。

他常常表现出自卑、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在课堂上很少参与活动,有时还会放弃一些机会来展示自己。

二、问题分析与目标设定1. 问题分析小明的缺乏自信和积极性可能源于其内向性格以及过去的负面经历所造成。

此外,班级氛围也对他产生了消极影响。

2. 目标设定帮助小明恢复自信,树立积极态度,并增强其参与班级活动的意愿。

三、教学策略与实施步骤1. 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小明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与其关注领域相关的活动,例如邀请他分享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或鼓励他参加一项特别的课外项目。

这些活动将让小明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并且慢慢发展出对学习和社交的兴趣。

2. 建立良好班级氛围教师应该着眼于整个班级,创造一个支持、友好、互相尊重的环境。

通过组织合作项目、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等方式,从而减少对小明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3. 提供适当辅导教师可采用心理辅导技巧来引导小明认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在个别指导中,教师可以提供专业建议和有效策略,给予小明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四、预期效果与评估方法1.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和实施步骤,我们可以期待小明逐渐树立积极态度,变得更有自信,并且参与班级活动。

此外,他还能够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的出现。

2.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使用量化和定性两种方法。

通过日常观察、小测验和访谈等方式来获得关于小明在课堂和班级中的表现变化,并与之前的行为进行比较。

五、结果与讨论经过实施情绪心理辅导教学设计后,儿童的情绪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小明在参加相关活动时更加自信、主动,并且能够更好地管理个人情绪。

中学心理辅导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中学心理辅导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中学心理辅导课程设计案例分析概述: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同伴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并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中学心理辅导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课程设计案例来探讨如何构建一门有效的中学心理辅导课程。

案例背景:某市XX初级中学因学生普遍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决定开设一门针对这一问题的心理辅导课程。

该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并提供实用的技巧与策略改善睡眠质量。

一、课程框架设计1.1 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

- 提供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

-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调整身心状态。

1.2 适用对象- 目标学生:该校所有初中年级学生。

- 课程参与者应具备基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接受心理辅导的意愿。

1.3 课程内容- 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失眠、噩梦等常见类型。

- 睡眠障碍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如规律作息时间表等。

- 放松技巧和调整情绪的方法,并提供相关实践操作。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2.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进行互动和探索,引发他们对睡眠问题的思考和症结所在。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的经验或困扰。

2.2 视频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有关睡眠障碍及改善睡眠质量的真实案例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问题并培养同理心。

这样做不仅增强了情感体验,也为学生提供了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启示。

2.3 游戏与角色扮演将学习过程设计得寓教于乐,可以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例如,设置一个睡眠困扰情景,让学生分组合作寻找解决方法。

这样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评估方式为了确保课程达到预期效果,并对学生在心理辅导中的发展进行评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3.1 学习笔记鼓励学生在上课时做好笔记,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记录下所学内容。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总结
案例目标
本案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学习如何处理社交困难。
案例亮点
本案例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并使他们积极参与。此外,教师还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进行自我探索时显得有些困惑,需要加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 引导和关注。此外,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交技能。
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情绪问题,张三与同学和老师 的交往变得不顺畅,经常发生矛盾 和冲突。
辅导策略与方法
情绪管理技能培训
通过讲解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教 授张三认知重构、深呼吸、积极
思考等情绪管理技能。
学习策略指导
与张三一起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 ,并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
间管理、记忆技巧等。
人际关系辅导
通过沟通训练和冲突解决技巧的 讲解,帮助张三改善人际关系,
效果评估与反馈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张三的学 习成绩有所提高,自卑和焦虑情绪也 得到了缓解。
反馈
张三的家长和老师都反映他比以前更 加自信和积极,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 的进步。
03
案例二:人际关系困 扰心理辅导
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学生姓名:张三 年龄:16岁
性别:男
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01
籍贯:中国
张三的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发脾气或情 绪低落。这些情绪反应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
学习压力大
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张三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他担心 自己的成绩会落后于其他同学,因此在学业上付出了较大 的努力,但也经常感到疲惫和焦虑。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范文(通用8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范文(通用8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范文(通用8篇)第1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案例一:李,初一女生。

小学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

进入初中后,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

刚开始,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他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

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

案例二:张,进入初中后,虽刻苦有余,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

原因是:数学极差。

虽然情况如此,但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专心笔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似是而非,与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差距很大。

本学期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第一次数学测验破天荒的考了90分,这给了他极大自信和动力。

以后他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听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信心,不怕考数学了,而且还带动了其它科的学习。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结果不同。

从根本上李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而张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初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

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1、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

成绩越好,比例愈高,好多同学用“好烦,好累”来形容心理压力,显然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

2、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或环境方面。

二、心理压力的调适面对心理压力,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如①运动,游戏;②向朋友倾诉;③写日记;④与师生谈心;⑤大笑一场;⑥大睡一觉;⑦听音乐等。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案例分析课件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案例分析课件

06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情绪管理辅导课
活动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活动内容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情绪,学 习情绪调节技巧。
辅导策略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建立积 极的情绪认知模式,提高情绪调节能 力。
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自我报告等方式,评 估学生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进步和成效 。
心理辅导活动课应关注学生的发 展阶段和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 知水平和心理需求的活动,促进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
通过对具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活动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 法,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收集案例资料,对案例进行深入 剖析和反思,总结提炼有效的活动设计策略和方法。
03
活动内容与形式设计
主题活动安排
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各种 情绪问题,如压力、焦虑 等。
角色扮演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换位 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
小组讨论
针对某个主题展开小组讨 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 增进彼此了解与信任。
互动环节设计
游戏化元素
3
创设轻松氛围
通过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例子等方式,创设轻松 愉快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学生参与度提升
激发兴趣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究欲望。
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和活动,确保每 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案例分析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健康成长。

本文将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案例分析为主题,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讲述,深入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

一、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某中学初一年级班级中。

该班级由50名学生组成,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

为此,班主任决定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来帮助这些学生。

二、需求诊断首先需要进行对学生群体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底哪些问题是他们最关注的,并针对性地进行深度剖析。

例如,在面对考试时是否容易紧张,是否缺乏自信等。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的形式,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和需求。

三、活动目标设定经过需求诊断后,需要制定可衡量的具体目标。

目标应当明确并符合实际可达性原则。

例如,学生降低考试紧张度、提升自信心等。

这些目标应当区分为短期和长期目标,可以进行渐进式的设定和达成。

四、活动策划与准备根据目标设定,制定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活动策略。

在面对考试紧张问题时,可以组织定期的放松训练课程,并邀请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

同时,在增强自信方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培养学生间的互相支持和肯定。

五、活动实施首先,在舆论场上广泛宣传并征集志愿者参与此次心理辅导活动,以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关注度。

然后,在特定时间段内开展各种活动,并且要有明确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响和改善点。

最后,在结束阶段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下一步计划。

六、效果评估与调整对于每个主题活动的完成情况需要进行有效评估,并根据情况进行必要调整。

通过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收集参与者对活动效果的反馈信息,以此为依据进行改进和调整。

七、收集资源在设计心理辅导活动之前,需要先行收集相关的教材、案例等资源。

这些资源来自于学校心理咨询室或者互联网上的教育平台,有助于提高活动质量和效果。

八、总结经验通过长期累积和总结经验,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模式,并持续关注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案例分析

通过辅导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 并调整他们的人际关系期望,以减轻 人际关系压力。
减轻社交焦虑
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 技巧和策略,帮助大学生减轻社交焦 虑,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放松技巧 。
案例实施及效果评估
实施过程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 讨论等,让大学生有机会实践沟通技巧和应对社交焦虑的策 略。
工作压力过大
新人面对工作压力和挑战 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 等负面情绪。
人际关系困扰
新人融入公司需要时间, 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也 需要一定的努力。
心理适应辅导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自我认知指导
通过心理测试、职业规划等手段,帮助新人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 足,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培养应对压力的技巧
教授深呼吸、放松技巧等,帮助新人缓解工作压力。
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活动成果和反馈,可以对心理辅导 活动课的效果进行评估。此外,可以邀请学生参加后续的跟 踪调查,以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情 况。
04
案例三:职场新人心理适应辅 导
职场新人心理困境解析
自我定位困境
初入职场的新人往往对自 己的职位和职责缺乏准确 的认识,容易产生自我定 位偏差。
提供人际关系指导
为新人提供与同事、上级沟通的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公司。
案例实施及效果评估
课程设计
设计自我认知、压力管理、人际 关系等方面的课程,采用互动式 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
演等。
实施过程
邀请有经验的讲师进行授课,确 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反馈评价等方式 ,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

心理辅导主题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主题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主题活动设计案例分析引言: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辅导主题活动成为帮助人们解决压力和情绪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一个心理辅导主题活动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来满足参与者的需求,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一、背景介绍这个案例是在一所大学开展的心理辅导主题活动。

这所大学位于城市郊区,拥有众多学生群体。

随着课业压力和社交困境等因素影响,学校意识到需要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给予学生。

二、目标设定该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管理压力和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

具体目标包括:增加情绪认知、提升压力管理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和建立积极心态。

三、方案设计1. 主题设置:将整个活动设定为“发现自我,释放内在能量”的主题,以鼓励参与者探索内在世界并找到他们潜在的可能性。

2. 活动形式:结合座谈、小组讨论和创意活动,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

例如,在座谈环节可以邀请专家分享压力管理技巧;小组讨论中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解决方法;创意活动中可以使用艺术治疗来表达情绪。

3. 时间安排:将整个活动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涵盖一个具体的主题。

这样可以确保参与者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了解每个主题并沉浸其中。

4. 场地布置:在场地上设置舒适的座位、放松音乐和温馨氛围,营造出放松的氛围,帮助参与者感到舒适和开放。

四、实施过程1. 第一阶段:引导情绪认知在此阶段,通过提问、自我评估测试等方式引导参与者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

专家也会分享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并鼓励学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 第二阶段:压力管理这个阶段旨在教授学生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参与者将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并制定个人化的应对方案。

3. 第三阶段:自我成长和心态转变在这个阶段,参与者将分别就自己的成长经历展开分享,并探索如何改善自我认知、建立积极心态以及激发内在能量。

五、效果评估针对每一个阶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讨论记录和观察来评估活动的效果。

学生心理辅导课设计案例分析

学生心理辅导课设计案例分析

学生心理辅导课设计案例分析心理辅导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情感问题和应对压力。

本文将针对学生心理辅导课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一、引言心理辅导在现代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

学生时期常伴有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因此,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对他们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二、案例背景在某高中校园内的一节心理辅导课上,教师意识到班级中有几个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

这些学生经常互相攻击和排斥,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分析与解决方案1. 根据情况分组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将这些学生分成小组,并确保每个小组都包含至少一个关系融洽和善良友好的学生。

通过培养合作精神和共同目标意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相互了解和合作。

2. 心理辅导师的介入其次,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前来指导。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之间的冲突根源,并提供协助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心理辅导师还可以帮助这些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

3. 提供个体咨询机会除了小组活动和集体讨论外,为每个学生提供个体咨询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个体咨询中,学生可以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烦恼和困惑,而且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并寻找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4. 培养同情心和共情能力此外,在心理辅导课上还应当加强对同情心和共情能力的培养。

通过展示不同情感状态下他人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学生能够从其他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对他人需求的敏感性和关爱之心。

5. 建立正向反馈机制最后,心理辅导课上还可以建立一个正向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通过称赞和肯定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行为,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并发展这些好习惯。

同时,他们也应当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那些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顺利克服困难。

四、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实施,学校能够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小学心理辅导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心理辅导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心理辅导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引言在小学教育中,心理辅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能力,还能够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校园氛围积极向上。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心理辅导教学设计案例为例,分析其优点和挑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背景描述这个案例发生在某小学五年级班级里的一个男孩身上。

这名男孩性格内向害羞,在班上很少与同学交流互动,经常独自玩耍。

虽然第一次看到他时并不能明确判断是否有情绪或行为问题,但通过观察和了解后发现他对于班级活动毫无兴趣,在课堂上也沉默寡言,有时候甚至会避开老师和同学的视线。

三、目标设定针对这个男孩的情况,我们的目标是:1. 帮助他建立自信心;2. 提高他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3. 改善他在课堂上的抗拒和沉默现象。

四、教学设计1.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时长:2周)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与男孩进行反复的面对面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信息,并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

同时,让男孩感受到自己被认可和接纳,逐渐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

2. 第二阶段:培养社交技巧(时长:4周)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促进男孩与同伴之间的互动。

通过分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男孩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此外,在班级里组织一些团队活动,鼓励男孩积极参与其中。

3. 第三阶段:情感管理培养(时长:3周)在这个阶段,需要针对男孩可能存在的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进行具体指导。

可以通过艺术治疗、心理咨询等形式引导他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并寻找适当的方式帮助他解决问题。

4. 第四阶段:家庭支持与合作(时长:全程)与男孩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参与到心理辅导中来,并给予持续性的支持。

将教室内外的行为应对策略贯穿于男孩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五、案例分析这个小学心理辅导教学设计案例有以下优点:1. 针对男孩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分类和定位,明确了目标设定;2. 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如面对面交流、小组合作、情感管理等,综合提高了男孩的社交能力;3. 引入了家庭因素,亲子配合共同推进儿童心理发展。

心理辅导教学案例及分析

心理辅导教学案例及分析

心理辅导教学案例及分析引言:心理辅导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并提升其学习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分享一个真实的心理辅导案例,并通过分析和讨论来探讨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效果。

一、背景介绍这个案例涉及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里表现出明显的情绪问题和自卑感。

经过甄选和评估,他被指定为受助对象,并与一位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了长期的个别辅导。

二、情境分析这名学生面对挫折时常常选择逃避或沉默不语,无法有效地表达他内心的困扰。

通过与他交流发现,他曾多次受到同学之间欺负和嘲笑,从而埋下了自卑感。

三、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目标是进行有效心理辅导的关键。

在这个案例中,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并改善情绪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日常压力、解决问题和社交互动。

四、介入策略1.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师与学生建立了互信的关系,在亲切、尊重、保密和非评价性的氛围中展开辅导。

2. 情绪管理:通过绘画、写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教授学生情绪管理的技巧。

他们一起探索不同的情感表达方法,并寻找适宜的解决问题策略。

3. 自我肯定:利用积极心理暗示和认可来提升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辅导师鼓励学生每天写下几个积极的自我评价,并逐渐加强对其中正面特质和成就的认同。

4. 社交技能训练:辅导师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社交技能(如主动与他人打招呼、表达谢意等)的机会,并在实践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效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该学生显示出明显的变化。

首先,他开始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挑战,愿意勇于尝试新事物。

其次,在情绪管理方面出现改善,更能够识别及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进一步,他更加具备了自我肯定和自信心,开始积极地主动参与班级和同学间的活动。

最后,他在社交技能方面也有了明显改善,能够主动沟通、建立友好关系,渐渐融入到集体中。

六、讨论与总结这个案例揭示了心理辅导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通过与专业辅导师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加强自我肯定以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等方法,学生得以突破负面情绪困扰,增强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园和生活中重新找回平衡。

三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三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三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三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和情感发展尚不成熟,常常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困扰。

本文将基于某校三年级学生小明(化名)的心理辅导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背景介绍】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在家庭背景稳定、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却频繁表现出焦虑、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度过这一难关,学校安排了心理辅导师与他进行针对性辅导。

【主体段落1:社交困难及孤独感】小明在班级中有社交困难,经常被同龄人孤立或欺负。

这使得他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并且开始怀疑自己没有朋友。

在与小明沟通后,我们发现他缺乏自信和社交技巧,害怕参与集体活动。

解决方案:1. 帮助小明建立自信:通过肯定他的长处和鼓励他与同学积极互动,提升他对自己的认同感。

2. 教授社交技巧:引导小明主动与同学进行友好沟通,并为他提供多种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以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主体段落2:学习压力及情绪波动】小明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压力,特别是考试前准备不足或成绩不理想时情绪容易失控。

这给他带来了困扰,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小明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分配好每个科目的复习时间,并逐渐提高他对考试结果的把控能力。

2. 培养积极应对策略:教给小明处理紧张情绪和压力释放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

【主体段落3:家庭关系及情感问题】我们观察到小明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一些沟通问题,他常常感到被忽视或对不合理的期望感到困惑。

这种家庭环境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和情感问题。

解决方案:1. 加强家庭教育支持: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引导他们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情绪变化,并提供正确的引导。

2.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通过培养家庭共同活动、分享亲子时间等方式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与理解。

【主体段落4:自我认知及自尊感】小明在面对学习上的挑战时经常出现自卑和动摇。

心理辅导基础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基础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基础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心理辅导成为了一门备受关注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并提供质量高效的服务,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心理辅导基础课程设计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分析本案例:本案例涉及到一位大学生迷茫焦虑、厌学倦怠的情况。

我们需要教授学生们如何对待自身困境并给予合适的支持与鼓励。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I. 确定教学目标在开始设计课程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所设立的教学目标。

针对本案例,以大学生迷茫焦虑、厌学倦怠为主题,我们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1)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掌握相关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 3)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II. 选取合适的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相关的教材或案例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些教材可以包括心理辅导技术手册、专业期刊、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

III. 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IV. 培养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

在培养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时,我们还需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例如,通过观察和分析真实案例,并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参与其中。

V. 师生互动和反馈机制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师生互动和反馈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并给予建议,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

结语: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套有效的心理辅导基础课程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将从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活动、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设计,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并为未来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案例分析引言:心理辅导是一种针对个体的情感困扰、心理问题的帮助和指导。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心理辅导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一、案例背景这个案例涉及一所高中学校开展的关于自我认同与自尊心的心理辅导活动。

该校位于城市郊区,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以及社会压力,一些学生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目标确定1.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使学生能够接受和欣赏自己,培养健康积极的自我形象;2.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3. 发展学生的社交技巧:提供良好沟通环境和互动机会,促进合作与共享。

三、活动设计1. 主题选择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问题,主题选择了“发现自我, 展示自信”作为整个心理辅导活动的主线。

2. 策划阶段:课程设计(a) 第一节课,通过专题讲座介绍什么是自我认同与自尊心,并与学生分享成功人士的故事。

讨论不同因素影响人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引导学生反思并意识到他们也能有积极的形象。

(b) 第二节课,组织小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向其他成员表达对其积极评价,并鼓励他们相互支持和鼓励。

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团队合作和建立互信关系。

(c) 第三节课,举办多媒体展示活动,在校园内搭设展板,让学生按照主题进行创作并陈列。

其他学生可以观看、评论、交流,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欣赏他人的机会。

3. 实施阶段:培训师资(a) 选派经验丰富、具备相关知识背景和实践技巧的教师作为心理辅导员,他们将负责活动的筹备和实施。

(b) 对心理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使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来应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4. 实施阶段:活动安排(a) 活动时间:校内课余时间或者特定课程时间;(b) 活动地点:可在教室、图书馆或其他适当场所组织;(c) 参与人数:每个班级限制参与人数,以确保有效互动和资源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边玉芳主编的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高中)》的环节设 计是:情景扫描、心理透析、博士手记、 心灵追踪、自我训练、成长絮语
环节设计要注意:
• 目的性、逻辑性、渐进性、衔接性: • 现象—哲理,意义—方法(为什么做—如
何做),认知—行为,整体—具体,他 人—自己,课内—课外 • 预设性:内容预设,语言预设(开头语、 衔接语,引导语、总结语) • 生成性:课堂回应,时间把握。
• 写:自测(20%)
[环节设计]
• 俞国良主编的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高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环节设计 是:档案馆、咨询台、活动区、体验桌、 实践园。
• 由边玉芳主编的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初中)》的环节设 计是:动感地带、心灵追踪、成长故事、 心理透析、自我训练、心灵鸡汤
• 边玉芳主编,《心理》(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系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
• 陈鹏著,《记忆的秘诀》,济南:明天出 版社,2004.4
理读物、教材); • 网站(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 对学生调查(获得讨论的讨论的案例或行为练习
用的情境) • 新颖性:所选的材料要新颖,让人眼前一亮的感
觉。 • 注意:材料不能太杂,不必太多,避免负性暗示。
高三考试压力辅导参考书目
• 叶斌著《关于成长——青春心灵自助手册》 上海三联书店
• 崔乐美著《心海引航——青少年心理辅导》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姚鑫山等编《开启心灵的钥匙》 上海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
初中学习习惯辅导参考书目
• 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吴增强主编《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 张铁成编著《习惯成就一生》
初中记忆力训练参考书目
• 郑雪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 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1
• 吴增强主编,《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7
春”
主题
• 哲理性、艺术性、逻辑性: • 例如,柳暗花明又一村,寸草报得三春晖,
量体裁衣衣更美,
• 避免: • 松散:例如,“心中有梦 学会选择” • 极端:例如,“没有紧张的事,只有紧张
的人”
根据年龄特点确定主题
• 例1.亲子交往辅导 • 小学:爸爸妈妈在爱我 • 初中:当父母不理解的时候 • 高中:寸草报得三春晖 • 人际交往主要理论:PAC沟通方式,首因效
• [辅导目标](单元目标、本课目标、每个环 节的设计意图)
• 集中性:目标是为主题服务的,要避免摇 摆感。
目标要避免摇摆感
• 例1,“学会欣赏” • 是自我意识辅导还是人际交往辅导?
• 例2,青春期的亲子交往辅导 • “感悟父母的爱”还是“学会与父母沟通”
辅导目标举例1
• 主题:爸爸妈妈在爱我(小学亲子交往辅导)
环节设计举例
• 好习惯收获好成绩 • 一网情深 • 目标与人生
课件
• 简洁、美感、暗示、目的 美感:色彩协调,画面清晰,音乐美,音、 画、语、思和谐。
• 暗示:色彩、声音、内容都具有暗示性
选材
• 目的性:所有材料都要紧扣目标来选择 • 丰富性:来源丰富性、表达形式的丰富性。 • 网络视频(电影、电视节目、专题); • 书籍杂志(寓言、典故、心理游戏、成功学、心
• 爱护学习用品的愿望。
辅导目标举例3
• 主题:与时间赛跑(小学五年级)
• 目标: • 时间的价值, • 时间的珍贵, • 珍惜时间的方法
感受和体验: 意识到: 并积极学习:
辅导目标举例4
• 主题:请你珍存(初中)
• 辅导目标

使学生体会:
• 被人欣赏的愉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悟:
• “真诚地欣赏别人”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 吴增强主编的《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教案集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看、听:故事案例分析(65%)、教师自我表露 (11%)、讲解
• 动:竟赛或游戏(15%)、小品表演(20%)、训 练(27%)、实验、实践、情境体验、榜样示范
• 说、听:讨论交流(95%)、学生演讲(15%) 、 集体朗诵

并积极学习:
• 真诚地欣赏别人;
辅导目标举例5
• 主题:柳暗花明又一村(高中)
• 辅导目标:

感受:
• 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领悟:
• 认知改变,情绪也会随之改变的原理;了解:
• 艾理斯的ABC理论内涵;
学习:
• 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形式:动静起伏,目的性、多样性、 鲜活性
• 考试前:学会复习、学会调节焦虑情 绪……
• 学期中间:其他
• [适用年级]
• [设计理念]
•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中已出现 或将要出现的心理困惑;学生中普遍存在 的一种现象;学生心理发展任务。
• (来源:调查、经验、理论) • 开课意义 • 相关概念解释,本课重点
• [辅导目标]
• 辅导目标要集中、可操作 • (体验、感悟、行动意向、行为训练)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案例分析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主题]
• 主体性、心理性、简捷性: • 例如,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爱的天平 • 避免: • 教师视线:例如,“给学生……”,“帮助
学生……” • 思政色彩、呼喊口号:例如,“全民节约,
共同行动”、“诚信校园,诚信人生” • 范围太大:例如“学会学习”,“走近青
• 辅导目标:
感受和体验:
•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分享:
• 爱的具体表现,有关照,也有教育感悟:
• 批评也是爱;爱是相互的 行动意向:
• 我要爱父母
行为引导:
• 如何爱父母
辅导目标举例2
• 主题:我爱我的学习用品(小学一年级)
• 辅导目标:
感受和体验:
• 学习用品的重要性;
• 保护学习用品的重要性。 激发
应,近因效应,人际距离,暗示效应,
根据年龄特点确定主题
• 例2.情绪辅导 • 小学:快乐之旅; • 初中:情绪万花筒 • 高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 情绪调节主要理论依据:艾理斯的ABC理论
和ABCDE调节方法,贝克的认知理论
根据学期时间确定主题
• 起始年级开学:适应学校、预算时间、科 学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