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头高位角度对蛛网膜下隙麻醉后俯卧位阻滞平面的影响解析
蛛网膜下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
一、解剖学基础1、脊柱:(1)由椎骨组成。
椎骨的前部是椎体,后部是椎弓。
椎弓所包围的空腔称为椎孔,所有椎孔上下相连成为椎管,即脊髓所在的部位。
(2)脊柱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
坐位时颈、腰曲向前,胸、骶曲向后突出,颈4至胸4之间及腰椎的棘突与地面平行,胸4至胸12棘突斜向地呈叠瓦状。
2、脊膜: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
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
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即是局麻药与神经根发生作用的部位。
3、脊髓:位于脊髓腔内,浸泡于脑脊液中。
上起于枕骨大孔,下终止于第1腰椎(小儿则更低一些)。
在腰1以下的脊神经分开成为马尾,在此部位进行穿刺时不易损伤脊髓,因马尾浮于脑脊液中,对穿刺针的冲击有一定的避让作用。
4、脑脊液:成人脑脊液为100~150ml,脊髓腔内的脑脊液为25~35ml,pH值为7.4,是无色透明液体,比重为1.003~1.009,脑脊液压力为0.7~1.7kPa(7~17cmH2O)。
5、韧带:在棘突上面与棘突相连接的韧带称棘上韧带。
连接于上下棘突之间的韧带为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的下面,脊髓腔之后部即黄韧带,是质密、坚实、有弹性的纤维层。
穿刺时有突然阻力减小的感觉,即针穿过了黄韧带进入了硬膜外腔。
如再向前进针1~2cm就会有针刺破薄纸的感觉,即穿过了蛛网膜,取出针芯会有脑脊液流出,证明已穿刺入蛛网膜下腔。
二、对生理的影响(一)神经阻滞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神经的粗细不同,阻滞的先、后及范围亦不同。
2、交感神经最细,阻滞最快,平面也最高;感觉神经次之,阻滞较晚,平面较高;运动神经最粗,阻滞最晚,平面也最低。
3、如阻滞平面超过了胸4,因阻滞了心交感纤维,而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文章编号:WHR202001058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孙小敏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泰州 225500【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床头抬高0°、15°、30°和45°时的颅内压、脑灌注压进行测定。
结果:床头抬高0°、15°、30°时,患者脑灌注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床头抬高45°时,脑灌注压明显降低,与0°、15°、30°时的脑灌注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床头抬高0°、15°、30°和45°时,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犘<0.05);床头抬高角度和脑灌注压、颅内压、平均动脉压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性(犘<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头抬高30°时,不仅能将颅内压降低,同时还能对有效脑灌注压水平进行有效维持。
【关键词】不同角度;头高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脑灌注压 临床上,创伤性颅脑损伤属于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急诊损伤,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属于常见的一种,病死率高[1]。
颅脑创伤之后,极易出现血脑功能障碍、脑细胞肿胀情况,颅内压增高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
与此同时,颅脑损伤早期,患者可因颅内压增高而降低脑灌注压,缺血性损害脑组织。
为了将继发性脑损害减轻,合理控制脑灌注压十分必要,在将患者颅内压降低的同时,要注意对脑灌注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3]。
临床用来降低颅内压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脱水、开颅清除血肿等,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来降低颅内压,其效果均与患者的自身调节存在密切相关性。
通常情况下,等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后,会将其床头抬高,以此来对脑部静脉回流进行促进,减少脑组织耗氧量,进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蛛网膜下腔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脊神经根,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如取坐位穿刺,将重比重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仅阻滞第3、4、5骶神经,即麻醉范围只限于肛门会阴区,称鞍区麻醉,简称鞍麻。
(一)穿刺步骤常取侧卧位,背部与手术台的边缘平齐,两手抱膝,脊椎尽量弯曲,使腰椎棘突间隙加宽.为避免损伤脊髓,穿刺点宜选择在腰椎3-4或4-5间隙。
两侧髂嵴间的连线是通过第四腰椎棘突或腰椎3-4间隙,以此作为定位基准。
消毒皮肤,覆盖消毒巾,在穿刺点用0.5-1%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选用细腰椎穿刺针(22-26G),正中进行穿刺时,腰穿针应与棘突平行方向刺入,针尖经过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硬膜外腔,再向前推进,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进入蛛网膜下腔。
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常有明显的突破感。
拔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便可注入局麻药。
常用局麻药有以下几种,一般均用其重比重的溶液.如:①6%普鲁卡因含糖溶液(普鲁卡因粉150毫克+0.1%肾上腺素0.2毫升+5%葡萄糖2.3毫升.②1%丁卡因、10%葡萄糖、3%麻黄碱各1毫升混合液.③0.75%布比卡因(含糖).(二)生理变化脑脊液无色透明,pH7.40,比重1.003~1.008,局麻药籍脑脊液扩散,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入部分脊髓。
前根麻醉后可阻滞运动神经(肌肉松驰)和交感神经传出纤维(血管扩张、缓脉等);后根麻醉后可阻滞感觉神经(感觉消失)和交感神经传入纤维。
各种神经纤维的粗细不等,直径愈粗,所需药物浓度愈高,诱导时间也愈长。
局麻药在脑脊液中向头端扩散时,直径最细的交感神经纤维最先被阻滞,其次为感觉神经,最粗的运动神经纤维最后被阻滞。
交感神经阻滞后,其支配区域的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扩张,血管床容积迅速扩大,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
根据麻醉平面的高低,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下降的幅度决定于阻滞范围,可以通过未麻醉区的血管收缩来进行代偿,高平面阻滞更易造成低血压。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后护理一、观察与监测:1.监测脉搏、血压、脉氧,每30分钟一次,直至平稳(至少4次)。
2.观察麻醉平面消失及下肢活动时间,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血压下降。
3.观察麻醉后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继续安置平卧位休息,并汇报医生,遵医嘱用药。
二、护理措施:1.卧位: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脑脊液自穿刺点渗出引起头痛。
6小时后按医嘱安置合理卧位。
2.饮食:术后禁食6小时根据医嘱给予饮食。
胃肠道手术者,肠蠕动未恢复前应禁食,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进食。
附:镇痛泵的护理术后镇痛一般分为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两者护理要求如下:一、静脉镇痛泵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2.注意液路的通畅,三通是否连接正确。
3.患者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时立即关闭镇痛泵,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
4.患者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时暂时关闭镇痛泵,待症状好转后再开启。
5.患者切口仍有疼痛时,按压镇痛泵上的单次剂量追加按钮。
如果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仍有切口剧烈疼痛,与主管医师或麻醉科联系,并向患者做好相应解释。
二、硬膜外镇痛泵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2.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是否相连,注意连接口是否牢固,有无松开;硬膜外导管有无从穿刺点拔出。
3.患者行硬膜外镇痛时可能有轻度下肢麻木感,为正常现象。
但如有下肢麻木感加重,下肢疼痛等现象时及时向主管医师及麻醉科汇报。
4.患者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时立即关闭镇痛泵,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
5.患者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时暂时关闭镇痛泵,待症状好转后再开启。
6.患者切口仍有疼痛时,按压镇痛泵上的单次剂量追加按钮。
如果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仍有切口剧烈疼痛,与主管医师或麻醉科联系,并向患者做好相应解释。
不同麻醉后体位对患者的影响
不同麻醉后体位对患者的影响摘要】通过对比术后神智皆为清醒的全麻、硬膜外麻醉后患者不同体位对机体的不同影响,寻求患者更舒适及更利于术后恢复的体位。
所有观察组病人垫枕卧位,按平日习惯及手术需求体位随意。
对照组去枕平卧6h。
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6h头痛、呕吐及肩背痛发生率。
【关键词】麻醉后体位舒适安全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延续所有麻醉后患者一律去枕平卧6h,这种体位是否必要?长时间本着寻求使患者术后更安全舒适的体位。
1 资料及方法选取全麻、硬膜外麻醉患者(ASA1-II)各2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硬膜外组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
所有患者术后神智清醒,心电图无异常,呼吸血压平稳。
所有观察组病人垫枕卧位,按平日习惯及手术需求体位随意。
对照组去枕平卧6h。
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6h头痛、呕吐及肩背痛发生率。
记录资料用卡方(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P<0.01由表1-2可见,术后体位与头痛、呕吐、关系不大,而与腰背痛、不适感有极大关系。
3 讨论针对术后病人体位,临床沿袭多年的习惯是统一去枕平卧6h后垫枕。
全麻病人未清醒容易造成舌后坠或分泌物误吸引起肺炎;腰麻病人术后脑脊液渗漏以致压力会降低,以上两类病人要求免枕。
实际上,全麻病人如果清醒,没必要去枕,因在术中被动体位使患者被压肌肉神经被动受压,如果术后不及时调整体位,容易使受压部位受损;硬膜外麻醉病人,如果穿刺顺利,术后完全没必要去枕平卧。
因为硬膜外麻醉,并不进入蛛网膜下腔,不会造成脑脊液外漏。
长时间去枕会使颈肩部肌肉神经受损。
老年患者尤其明显。
术后患者体位应根据病情需要同时,应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服,才会更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1]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4期177页.[2]刘建宁,陈良.腰硬联合麻醉与腰麻患者术后头痛情况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621-1622.。
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术后患者垫枕平卧位效果探讨
·基础护理·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术后患者垫枕平卧位效果探讨谭蕾1,陈艳芳2,葛梅秀3,方艳君4,张宏5Effect of lying with pillow for patients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anesthesia∥Tan Lei,Chen Yanfang,Ge Meixiu,Fang Yan-jun,Zhang Hong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患者术后垫枕平卧的可行性。
方法将810例行微创腰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去枕平卧位6~8h,观察组术后采取垫枕平卧位8h。
结果两组术后头痛、头晕发生率及血压、脉搏、呼吸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微创腰麻术后患者若无特殊医嘱或麻醉师交班时有明确要求,可予垫枕平卧体位,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外科手术; 蛛网膜下腔麻醉; 微创麻醉; 手术后体位; 垫枕平卧位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14)12-0051-02 DOI:10.3870/hlxzz.2014.12.051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一医院1.护理部2.外科3.妇产科4.骨科5.麻醉科(湖北武汉,430015)谭蕾: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2428215901@qq.com收稿:2014-02-01;修回:2014-03-18 蛛网膜下腔麻醉(下称腰麻)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之一,适用于下腹部、会阴、肛门及下肢手术等[1]。
方法是将局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对受阻滞的神经根所支配的相关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其优点是经济、简便,缺点是有头痛、头晕等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3%~25%,循环干扰较大,手术时间受限等[2]。
多年来,腰麻术后护理一直按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8h,其目的在于防止麻醉后脑脊液压力降低所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系列症状。
精选-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一: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
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下牙槽阻滞麻醉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25~2.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静脉穿刺定位:★ (1)颈内静脉1.前路: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麻醉医生应该关注的手术体位之俯卧位
⿇醉医⽣应该关注的⼿术体位之俯卧位摆放合适的外科⼿术体位是外科医⽣、⿇醉医⽣和⼿术室护⼠的共同责任。
最佳位置可能需要在⽅便⼿术的最佳位置和患者可以忍受的位置之间进⾏协调。
需要注意的是⼿术体位的摆放可能会导致⽣理变化,并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例如,神经损伤、压⼒性损伤或溃疡,或筋膜室综合征)。
俯卧位⽤于脊柱后部⼿术、⼀些开颅⼿术、直肠和臀部⼿术、背部的浅层⼿术和肢体后部⼿术。
⼤多数病⼈在仰卧时在担架上被⿇醉,然后在插管后俯卧在⼿术台上。
俯卧位时,头部可以⽀撑在泡沫或凝胶头枕上,或⽤Mayfield器械夹住头⾻。
▲凝胶型头部⽀撑枕▲这是⼀个在俯卧位中为病⼈的头部提供泡沫⽀撑的⽤具。
T形开⼝的设计是为了给眼睛和⿐⼦创造空间。
仰卧时,将头枕放在病⼈的⾯部,确保眼睛和⿐⼦在设备的各⾃开⼝处⾃由活动,然后翻转俯卧位。
将⽓管导管放置在⼀侧的开⼝内(本照⽚中为左侧)。
躯⼲被⽀撑在⼿术架、胸卷或枕头上。
▲威尔逊架固定俯卧位▲Andrews 架固定俯卧位▲Jackson 架固定俯卧位在某些情况下,病⼈采取俯卧位,头通常转向枕头的⼀侧。
例如,在⿇醉监护下进⾏的背部或直肠⼿术、腰椎间盘⼿术的脊髓⿇醉,以及在俯卧位诱导后放置声门上⽓道的情况。
⼿臂可以放在肩部和肘部弯曲,双⼿向上('俯卧超⼈ '或 '投降 '姿势)或收在病⼈的⼀侧。
臀部和膝盖弯曲,⼩腿得到⽀撑以防⽌对脚趾的压⼒。
折⼑俯卧位是俯卧位的⼀种变形,⼿术台弯曲,通常⽤于最佳地暴露直肠。
▲Kraske prone jackknife position(折⼑俯卧位)俯卧位的⽣理变化俯卧位的⽬标应该是避免对腹部施加压⼒,尽量减少对腔静脉和腹部内容物的压迫,以及相关的⽣理变化。
俯卧位会对⼼⾎管⽣理产⽣不同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在⽔平俯卧位时,⼼脏指数会降低,这归因于回⼼的静脉回流减少和胸内压升⾼导致左⼼室顺应性降低。
俯卧位腹部受压可导致腔静脉受压、静脉回流减少导致低⾎压、静脉淤滞和硬膜外静脉丛压⼒增加。
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Oct.2020,Vol.43No.5-23-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①李慧娟(登封市中医隐手术O,河南登封452/77)摘要:目的:比较床头抬高不同角度对重型颅脑损伤-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者43例,比较不同角度头高位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水平,比较不同水平颅内压—者不同角度头高位时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水平。
结果:床头角度升高后本组-者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均呈下降趋势(P<0.05)。
颅内压轻度升高者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均呈下降趋势(P<0.05),脑灌注压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颅内压中度升高者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均呈下降趋势(P<0.05)。
结论:床头抬高30。
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者颅内压水平,保证有效灌注压,是值得推荐的安全治疗性头高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床头角度;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灌注压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404-024(2020)08-0108-02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致残及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能控制颅内压增高,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6]。
颅内压((CP,intracranial presspro)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以脑脊液压力为主要代表,其正常值为5-lOmmHg,平均动脉压需克服ICP或颈静脉压才能正常为脑细胞供血供氧⑵o ICP持续升高会影响患者预后,达到22~25mmHg时需采取措施控制颅内压6]。
研究指出,采取措施降颅内压时需依赖内环境调节方能获得理想效果,而患者体位、周围环境与内环境调节密切相关⑷。
本文以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床头抬高角度对其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全麻俯卧位体位头面部三点摆放法在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 马 宝璋. 1 中医妇 科学 【 . : 技术 出版 社,97 M] 上海 科学 19 .
[] 周士 枋, 2 范振华 . 康复 医学 [ . : 南大学 出版 社, 9. 实用 M】 南京 东 1 8 9 [] 杨 长森. 灸治 疗学 [ . : 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9. 3 针 M】 上海 上海 1 0 9 [】 乐杰 . 科学 【 . . : 民卫生 出版社 , 0. 4 妇产 M] 版 北京 人 5 2 0 0 [ 杨元 德. 难病 针炙 治验 [ . : 技术 出版 社, 0. 5 ] 疑 M】 辽宁 科学 2 6 0 [] 董悦 , 琳 . 6 周瑞 现代妇 产科 手册 [ . 京: 京 医科大 学 中国 协和 M] 北 北 医科 大学联 合 出版社 , 9 . 1 4 9
素 ;食温 热性食物如姜汤 、红糖水 、桂元 肉等 ;注重劳逸结合 ,除 了 饮食上要加 以调理外 ,患者还 要注意加强锻炼 ,劳逸结合 才能有 效改 善体质 ,提高抵抗疾病 的能力 。 】 3 . 极预防慢性 附件炎 。不要 随便用洗液 清洗阴道 ,频 率更不 能过 4积 高 ;积极彻底地 治疗急性输卵 管卵巢炎 、盆腔腹膜 炎等疾病 ;加 强体 质锻炼 ,增 加人体抵抗力 ;杜 绝各 种感染途径 ,保 持会 阴部清洁 、干 燥 ;做好避 孕工作 ,尽量减少人 工流产术的创伤 ;积极有效的治疗 急 性附件炎 ,以免其发展为慢性 附件炎 。 参考 文献
果 观 察组 无 1 发生并 发症 。而对 照组 发生 皮肤压 红 3例及 眼部并 发症 1 。结论 头 面部三 点摆放 法 在俯 卧位手 术体 位 中的应 用 能减 少 例 例
相 关并发 症的 发生 。
【 键 词】俯 卧位 ;头 面部 ;三 点摆放 法 关
椎管内麻醉的护理配合
椎管内麻醉的护理配合我在想这不是麻醉师要学的吗?……其实我们手术护士很多工作在于配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多了解一点没坏处就是了。
关于配合椎管内麻醉我的体会就是,一手抱患者头部,一手抱膝部,缓缓用力,悠着点劲儿,向内一掐。
尽量使后背弓出去。
遇到不好扎的,体位的摆放就显得重要,经常听麻醉师说:就差这一掐啊。
(一)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蛛网膜下隙,使该部位脊神经根、背神经节及脊髓表面部分被阻滞,其主要作用部位在脊神经根和后根,简称脊麻。
1. 用药2%利多卡因、1%丁卡因。
2. 麻醉方法(1)准备蛛网膜下隙穿刺包1个;(2)穿刺点用0.5%~1%普鲁卡因做皮内、皮下和棘间韧带逐层㓎润;(3)将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患者背部垂直、针尖稍向头侧做缓慢刺入,当针尖穿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觉,继续推进时常有第二“落空”感,提示已穿破硬膜与蛛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隙,见脑脊液流出,此时可注药。
3. 麻醉体位(1)高位穿刺:取侧卧位,护士站在患者腹侧面,协助患者屈躯、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使脊突间隙张开,便于穿刺。
背部与床面垂直,并平齐手术台边沿,避免前俯或后倾以利于穿刺操作。
②坐位穿刺:坐靠于手术床边,双手搭在手术托盘上,护士站于前侧方,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③采用重比重溶液时,术侧置于下位;采用轻比重溶液,术侧置于上方。
④鞍区麻醉取坐位,因蛛网膜下隙阻滞脊神经后,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紊乱,其程度与阻滞平面有密切的关系,平面愈高,扰乱愈明显。
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平面的调节,配合麻醉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血压等变化,并及时处理4. 注意事项脊麻的麻醉作用起效快,麻醉部位血管扩张,影响有效循环量,加之术前禁食患者有一定量的体液不足,尤其老年及儿童患者,因此麻醉后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应首先做好静脉穿刺,保证液体的输入,保证抢救通路。
(二)硬膜外间隙阻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简称硬外麻。
不同体位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血压影响的观察
不同体位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血压影响的观察目的观察在中凹体位下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血压的影响。
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急诊剖宫产术90例,均分为三组。
脊麻后,A组中凹体位,即头胸侧抬高20°、下肢于腘窝以下垫用软布包好的泡沫块,使下肢抬高20~30°。
B组左斜体位,即将手术床向左侧倾斜30°体位。
C组取平卧位。
比较三组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和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
结果A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比B组、C组明显降低(24%vs38%vs57.7%,P<0.05),A组应用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比B组、C组明显减少(0.25mgvs0.40mgvs0.58mg,P<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凹体位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标签: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体位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该法发挥了脊麻用药量小,潛伏期短,效果确切的优点,又可发挥连续硬膜外的灵活性,具有可用于术后镇痛的优点[1]。
但它有较高的低血压发生率。
本文就三种不同的手术体位对产妇的血压、心率、麻醉平面等几方面进行评估,旨在为剖宫产术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I~II级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平均年龄30.5岁,体重平均63kg。
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待产,排除子痫前期、糖尿病、心脏病。
将90例产妇随机分为A组(中凹体位)、B组(左斜体位)、C组(平卧位,为对照组),每组30例。
1.2方法三组产妇术前准备相同,术前用药均为术前肌注鲁米那0.1mg,阿托品0.5mg,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R、SpO2、ECG作为基础值,建立静脉通道并输氧,在30min内输入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ml,接着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维持。
三组产妇均选择L2~3间隙按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选用驼人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针,经硬膜外针管置入腰穿针,退出针芯,见脑脊液回流后向头侧匀速注入0.75%左布比卡因12~13mg。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的效果对比
200 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每组各 50 例。四组患者一般情 况如表 1 所示,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表 1:四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n = 50) 评分
麻醉恢复室(PACU)是现代麻醉科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防治的重要环节 [1]。患者在全麻术后数 小时内,仍受到麻醉药、肌松药以及镇静镇痛药等的影响,保护性 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加之术中引起的呼吸、循环、代谢紊乱等影响 尚在持续,常会出现呼吸道梗阻、恶心呕吐、误吸、循环不稳定等严 重并发症。去枕平卧是全麻术后患者常规体位,以便于避免呕吐 物和分泌物堵塞气道,但在 PACU 中实际应用时,会引起患者不适, 且对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 [2]。研究表明,早期半卧位有助于改 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3]。为探讨早期半 卧位的具体时机,我们对 200 例 PACU 患者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在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有以下几点需要 注意:①在对女性急性腹痛进行诊断时,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血压 下降、面色苍白或者休克等症状,要对患者的性生活史和月经史 进行仔细询问,并且及时行 B 超检查,警惕异位妊娠 [6];②对于 老年患者,因为病情往往比较严重,再加上机体各项机能下降, 降低疾病反应能力,使腹壁肌肉松弛,降低腹痛敏感度,对疾病
通常情况下,急性腹痛患者到医院就诊时,急诊内科作为 首诊的科室,其诊断是否及时和结果准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与 患者疼痛的减轻、最佳治疗时间以及患者自身安全有着密不可 分的联系 [4]。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当前在诊断急性腹痛时,诊 疗结果与患者是否实施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密切相关, 所以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腹痛的起病情况、部位、性质、程度、伴 随症状、疼痛加剧或缓解因素、诱发原因以及疼痛时的体位等 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分析患者信息,使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提高 [5]。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1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一、适应证下腹部、盆腔、会阴及下肢手术。
二、禁忌证1、败血症或穿刺部位局部有感染;2、脊柱畸形或脊柱局部肿瘤;3、严重出血或休克;4、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5、严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6、重度贫血;7、病人不能配合或拒绝者;8、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中;9、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0、腹内巨大肿瘤及腹水者。
三、麻醉准备:(1)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肌肉注射(或口服安定10m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
(2)麻醉用品:准备腰椎穿刺针,5ml注射器及针头,2 ml注射器及针头,手套一副,洞巾一块,以及皮肤消毒用品和麻醉药等,上述用品均需灭菌处理。
(3)麻醉用药:(重比重溶液)药名剂量(mg)浓度(%) 配制法小儿用量(mg/kg)普鲁卡因50~150 3~10 5%普鲁卡因2~3ml2.2地卡因10 1%地卡因1.0ml 0.25葡萄糖100 10%G.S. 1.0ml麻黄素30 3%麻黄素1.0 ml利多卡因40~120 2~4 2%利多卡因2~6 ml10%G.S. 0.5ml布比卡因7.5~15 0.25~0.75 0.75%布比卡因2ml10%G.S. 1.5~2ml四、蛛网膜下腔穿刺术:(1)患者体位:一般侧卧位或坐位(鞍区麻醉)。
头部不垫枕,后背部需与床面垂直、与床沿靠齐,以便操作。
尽量把腰部向后弯曲,以利于穿刺。
(2)穿刺部位与消毒范围:选择L2~3或L3~4间隙进行穿刺。
穿刺前需严格消毒皮肤,消毒范围自肩胛下角至第2骶椎,两侧至腋后线。
消毒后铺洞巾。
(3)穿刺技术:①直入法:在欲穿刺的两棘突之间以0.5%~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注皮丘及皮下浸润麻醉,腰椎穿刺针刺入方向应保持水平,针尖稍向头侧,缓缓刺入并从阻力变化体会层次,当突破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即所谓“落空感”。
继续进针可将硬脊膜及蛛网膜一起穿破,并进入蛛网膜下腔。
②侧入法:.在棘突间隙中点外1.5cm处注局麻皮丘,穿刺针经皮丘向中线倾斜,约与皮肤成75度角,对准棘间孔方向刺入,突破黄韧带及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
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头部抬高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以及更适宜的阻滞平面
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头部抬高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以及更适宜的阻滞平面杨进斌; 吴奕涵【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9(023)011【总页数】3页(P1946-1948)【作者】杨进斌; 吴奕涵【作者单位】海洋石油总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452【正文语种】中文在腰-硬联合麻醉(CSE)后,很难预测孕妇的阻滞高度,因为许多因素影响着阻滞高度[1]。
当在侧卧位进行阻滞时,经常出现不适当的高感觉阻滞,这是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原因之一,为了防止这种副作用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2]。
在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时,头部和肩膀在侧向位置上被支撑和抬起;屈曲在第四胸椎的水平上被抬高,进而防止局部麻醉药在蛛网膜下腔向头部区域的扩散。
然而当患者转换到平卧位后,由于局部麻醉药在蛛网膜下腔中进一步向头部扩散,可能会出现更高的阻滞[3]。
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如果在改变仰卧位后,采取头部抬高的方式,是否可防止产生不适当的高位感觉阻滞,进而提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在这项随机对照试验中,我们比较了L组和HE组的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用量和最大感觉阻滞平面。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海洋石油总医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44例,该研究获得海洋石油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44名剖宫产产妇被随机分配到L组和HE组,每组各22名。
排除标准: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产妇,包括凝血机制障碍病、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感染、未纠正的低血容量、体重<50 kg或>100 kg、宫内生长受限、子痫前期或多胎妊娠。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术前用药。
入室后常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无创血压监测。
在CSE之前,所有患者静脉给予10 ml/kg晶体溶液,输注时间超过10 min。
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将患者置于右侧卧位进行麻醉。
在L组中,患者右侧卧位,1个枕头支撑头部。
(精品) 各种体位PCNL的优缺点 PPT课件
❖侧卧位临床上应用相对较 少,主要用于不能采用俯 卧 位 进 行 PCNL 的 患 者 , 如 肺功能障碍、脊柱后凸、 病态肥胖及年老体弱者。
优点
➢ 摆放方便 ➢ 面部、胸及腹部受压
的风险较低 ➢ 肾盂位于最低位,击
碎的结石常集中在肾 盂,有利于穿刺点的 选择 ➢ 呼吸易于观察
缺点
➢ 操作通道与水平面夹 角较大,结石不易冲出
Pan Tiejun, et al. Urologia,2012,79(1);1-4
❖ 研究方法 ▪ 通过我院肾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腰肋悬空位 和俯卧位2组,每组50例 ▪ 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心率、血氧饱 和度、血气、舒适度、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 呼吸困难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潘铁军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17(6);146-149
生所熟悉,不想改变自己熟悉的俯卧位) ▪ 设备原因(C臂X线机穿刺定位方便) ▪ 实践因素 已有的仰卧位缺点的限制
优点
➢ 具有较大的穿刺空间 ➢ 器械操作不受限制 ➢ 可以进行多通道穿刺 ➢ 皮肤肾脏距离短,易
于穿刺
缺点
➢ 患者耐受性差,不 适于肥胖或伴其他 疾病的患者
➢ 体位摆放繁琐 ➢ 麻醉管理问题 ➢ 结肠、颈椎损伤
“腰肋悬空仰卧位”与俯卧位对比研究显示体位耐受度明显优 于俯卧位。
体位 主观感觉
例数 舒适度
呼吸困难
俯卧位
50
1.6±0.4 7.1±0.5
腰肋悬空仰卧位
50
7.5±0.2 1.4±0.3
P值
<0.01 <0.01
术后24h穿刺部位 疼痛感
4.8±0.8
4.7±0.8
>0.05
概念 椎管蛛网膜下隙`硬脊膜外间隙
二、阻滞机制及对生理的影响
(一)脑脊液的生理
3、脑脊液压力
(1)体位:平卧 ≤ 100 mmH2O 侧卧 - 70~170 mmH2O 坐位 - 200~300 mmH2O
(2)随静脉压上升而增高
(3)老年人及脱水病人则降低
(4)血液渗透压改变、PaCO2升高、脑脊膜感染 或化学物质刺激时升高
二、阻滞机制及对生理的影响
三、临床应用
3、利多卡因 (1)剂量:100 mg,最高120 mg (2)浓度:2%~3% (3)作用:1~3 min起效,维持75~150 min
易弥散,平面不易有效控制 (4)配制:重比重液
三、临床应用
4、布比卡因 (1)剂量:8~12 mg,最多不超过20 mg (2)浓度:0.5%~0.75% (3)作用:5~10 min起效,维持2~2.5 h
③对肝脏无直接损害,但持续性低血压→有病肝脏功能恶化
二、阻滞机制及对生理的影响
(4)对生殖泌尿系统影响 ①脊麻→BP↓至80 mmHg→肾血流量、GFR↓
→35 mmHg→肾小球滤过停止 ②脊麻→副交感N阻滞→膀胱平滑肌松弛→尿潴留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下腹及盆腔手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 膀胱手术、子宫及附件手术等
病人体位和穿刺点 (3)麻醉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防治 2、麻醉前用药:用量不宜过大,病人应清醒
→调节阻滞平面
三、临床应用
(四)常用局部麻醉药
1、普鲁卡因 (1)剂量:成人100~150 mg,鞍麻50~100 mg
小儿可按年龄和脊柱长度酌减 (2)浓度:5%,最低2.5%,最高浓度为6% (3)作用:1~5 min起效,持续45~90 min
蛛网膜下腔注药速度对剖宫产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注药速度对剖宫产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聂玉艳;黄绍强;罗青妍;李宁【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speed of local anesthetic on sensory block level in partur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by comparing the 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 of bupivacaine at different injection speed . Methods Seventy parturients of ASA I or II, who had a normal singleton full term gestation pregnancy and scheduled for cesarean deliver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n= 35 in each) : group F and S in which women received a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0. 25 or 0. 025 mL/s respectively. An up-down sequential alloc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bupivacaine dose to each parturient with the first patient in each group receiving 6. 5 mg 0.5% isobaric bupivacaine . Each time the bupivacaine dose increased or decreased 0. 5 mg. Success was defined as a bilateral sensory block to T6 or higher after 15 min of the drug injection. When a success or a failure occurred, the subsequent patient s dose of bupivacaine was respectively decreased or increased by 0. 5 mg. Results Patient s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age, height, weight and gestational weeks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The ED 5 0 of intrathecalrn bupivacaine 6.17 mg (95%CI:6. 03 - 6.32 mg) in group F was lower than 7. 23 mg (95%CI:7. 00 - 7. 46 mg) in group S (P<0. 001). Conclusions The intrathecal injection rate of local anesthetic is one factor of affecting sensory block level. In a certain range of injection rate,the faster the intrathecal injection speed, the lower dosewill be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same level of sensory block in cesarean delivery.%目的通过比较脊麻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不同注药速度的布比卡因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dose,ED50)探讨注药速度对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70例,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快速注药组(F组,n=35)和慢速注药组(S组,n=35),F 组与S组蛛网膜下腔分别以0.25和0.025 mL/s的速度注射0.5%等比重布比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一例产妇的布比卡因剂量均为6.5 mg,剂量变化梯度为0.5 mg,感觉阻滞有效定义为局麻药注射完毕后15 min双侧无痛的阻滞平面达T6或以上.若上一例产妇有效,则下一例布比卡因的剂量降低0.5 mg,若上一例产妇无效,则下一例产妇布比卡因的剂量增加0.5mg,采用Dixon-Mood法计算两种注药速度时布比卡因ED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 CI).结果 F组布比卡因的ED50及其95%CI为6.17(6.03~6.32)mg,S组布比卡因的ED50及其95%CI为7.23(7.00~7.46)mg,F组布比卡因的ED50低于S组(P<0.001).结论局麻药的推注速度是影响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注药速度越快,剖宫产手术脊麻时达到相同阻滞平面所需的药物剂量越小.【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9)005【总页数】5页(P484-488)【关键词】注射速度;局部麻醉;布比卡因【作者】聂玉艳;黄绍强;罗青妍;李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1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1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1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局麻药注射速度对脊麻感觉阻滞平面是否有影响仍存在争议。
围麻醉期患者头高足低仰卧位有何优点
围麻醉期患者头高足低仰卧位有何优点【术语与解答】围麻醉期头高足低仰卧位(实际上根据情况将头胸部抬高15°~30°)可提高胸-肺顺应性(通常胸-肺顺应性与通气量呈正比),从而可致使横膈下移、胸腔容积增大、肺通气量增多,尤其自主呼吸期间,吸气是由胸腔负压所致,为负压呼吸,如患者麻醉术后安置头高足低仰卧位,更能缓冲麻醉药物残余作用与手术创伤疼痛刺激所引起的外周性呼吸抑制和限制性呼吸抑制而导致的机体慢性缺氧或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蓄积,特别是肥胖、体重大以及老年患者。
【麻醉与实践】①全麻药物及辅助药物和胸、腹部手术创伤疼痛刺激均可导致机体自主呼吸期间潮气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麻醉结束、手术完毕,患者体内的麻醉药物残留作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其自主呼吸刚开始恢复,这期间潮气量与分钟通气量是否达到机体最低需求,是关系到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安全基准,此时,水平仰卧位可相对降低胸-肺顺应性,而潮气量与分钟通气量均可减少。
麻醉术后患者若采取头高足低仰卧位,则能使潮气量增加约20~80ml,分钟通气量则可增加约200~800ml,甚至更多,这对于肥胖、体重过大以及老年患者,安置头高足低仰卧体位则可避免腹腔内容物通过膈肌压向胸腔,从而能改善患者的自主呼吸和通气不足;②全麻术后清醒患者去头枕水平仰卧位可使其非常不舒适,而过早的给予垫头枕可使头颅有所前屈,从而上呼吸道有一定程度的弯曲而影响通畅(尤其颈部粗短者),若调至头高足低仰卧位,既能使患者舒适,又能保障上呼吸道通畅,还能增加肺通气量。
此外,头高足低仰卧位可减轻胸、腹部手术切口张力,故能降低疼痛,因此全麻术后安置头高足低仰卧位较水平仰卧体位为优;③如头颈部手术患者术后安置水平仰卧位,其头颈部静脉血液回流欠佳,加之手术创面软组织水肿、肿胀,长时间的水平仰卧位更易使头颈部和口咽腔软组织水肿(包括眼睑、口咽腔软组织、面颊部组织等),而颅内压也有所增高,特别是颈部淋巴结清扫加一侧颈内静脉结扎术后患者,若麻醉术后安置患者处于头高足低仰卧体位,可明显改善头颈部静脉血液回流通畅,缓冲或降低头颈部手术创面水肿与肿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俯卧位; 阻滞平面; 蛛网膜下隙麻醉;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 罗哌
卡因
The effect of three kinds of 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angle in block plane of prone position after subarachnoid anesthesia Jin Xinqiang, Qian Kunlian, Tang Changling, Huang Lihu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Deqing County People′ s Hospital, Zhejiang Deqing 31321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n Xinqiang, Email: 254215116@
10 min 后完成折刀位。观察注药后感觉阻滞情况、循环功能变化、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手术开始时间和平面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组调
整水平位前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完成折刀位前感觉阻滞平面上界、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高于 20°
组和 30°组[T 比 T 和 T 、T 比 T 和 T 、T 比 T 和 (10.47 ± 0.65)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ree kinds of 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angle in block plane of prone position after subarachnoid anesthesia, in order to acquire the conformable 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angle of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PPH). Methods Sixty patients having underwent the selective PPH were divided into 10° group, 20° group and 30° group by random digits table method with 20 cases each. Subarachnoid puncture was performed in the L3 - 4 processus spinosus gap, then 0.5% heavy density ropivacaine 2 ml was injected. After anesthesia, the operation bed was adjusted to 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10° (10° group), 20° (20° group) and 30° (30°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ients changed to prone position, and the operation bed was changed to horizontal position before operation. The patients changed to jackknife position 10 min after drug injection of subarachnoid anesthesia. The sensory blockade after drug infusion, circulation function change, anesthetic effect and peri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 start time and fixed time of anesthesia plane among 3 groups (P>0.05). The upper bound of sensory nerve block before horizontal position, upper bound of sensory nerve block before jackknife position, highest plane of sensory nerve block in 10°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20° group and 30° group: T(10.47 ± 0.65) vs. T(12.36 ± 0.72) and T(12.50 ± , 0.54) T(10.12 ± 0.56) vs. T(11.82 ± 0.66) and T(11.99 ± , 0.72) T(9.53 ± 0.71) vs. T(11.32 ± 0.78) and T(11.54 ± , 0.83)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 bu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20° group and 30° group (P>0.05).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s 15 and 20 min after drug infusion in 10°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20° group and 30° grou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120.40 ± 7.38) mmHg (1 mmHg = 0.133 kPa) vs. (131.82 ± 7.88) and (130.47 ± 7.57) mmHg, (119.55 ± 7.65) mmHg vs. (131.25 ± 9.67) and (130.23 ± 8.69) mmHg,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63.74 ± 6.54) mmHg vs. (71.36 ± 8.49) and (74.32 ± 7.54) mmHg, (61.59 ± 6.23) mmHg vs. (72.98 ± 7.39) and (73.75 ± 6.34) mmHg,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 bu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20° group and 30° group (P>0.05). No patients′ anesthesia effect was poor in 3 groups, but 4 cases in 30° group were good. Hypotension and tachycardia occurred in 2 cases in 10° grou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mmediately prone position after subarachnoid anesthesia can be adjusted by 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angle to get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anesthesia, and conformable 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angle of PPH is 20°.
组 注 药 后 15、20 min 收 缩 压 、舒 张 压 明 显 低 于 20° 组 和 30° 组[收 缩 压 :(120.40 ± 7.38)mmHg
(1 mmHg = 0.133 kPa)比(131.82 ± 7.88)和(130.47 ± 7.57)mmHg、(119.55 ± 7.65)mmHg 比
[8] Canziani ME, Tomiyama C, Higa A, et a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bone mineral metabolism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J]. Blood
(收稿日期:2015-12-17)
(本文编辑:张莉)
三种头高位角度对蛛网膜下隙麻醉后 俯卧位阻滞平面的影响
金新强 钱坤莲 唐长菱 黄丽华
【摘要】 目的 比较三种头高位角度对蛛网膜下隙麻醉后直接俯卧位阻滞平面的影响,以获
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的适宜头高位角度。 方法 将 60 例择期行 PPH 的患者按
Purif, 2011, 31(1/3): 26-32. DOI: 10.1159/000321368. [9] 阮芸, 林岫芳, 危小良, 等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和慢性心
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7): 343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4.07.012. [10] Parker BD, Schurgers LJ, Brandenburg VM, et al. The associations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and uncarboxylated matrix Gla protein with mortalit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Heart and Soul Study[J]. Ann Intern Med, 2010, 152(10): 640- 648. DOI: 10.7326/0003-4819-152-10-201005180-00004. [11] Faul C, Amaral AP, Oskouei B, et al. FGF23 induces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J]. J Clin Invest, 2011, 121(11): 43934408. DOI: 10.1172/JCI4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