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动物免疫学基础
7畜牧微生物学-第七章-畜禽免疫基础知识
(1)血液滤过作用;(2)滞留淋巴细胞作用;(3)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 场所;(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20
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
机体内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内分泌腺的腺管等黏膜的淋巴组织及淋 巴细胞共同组成一个黏膜免疫应答网络,称为黏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是全身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都叫免疫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
24
(一)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主要有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等
25
(一)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1.单核/巨噬细胞 (1)单核/吞噬细胞的识别模式
30
(二)特异性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类型: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辅助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B 淋巴细胞:可分为B1和B2细胞。 淋巴细胞的作用特点:
◦ 淋巴细胞决定了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和记忆性。 ◦ 淋巴细胞在一级免疫器官中产生并成熟;在二级淋巴器官/组织中发挥作用。 ◦ 能迁移到组织中和经淋巴管返回血流(再循环)
34
(二)特异性免疫细胞
1. T 淋巴细胞 (3)T细胞的亚群及其功能: 成熟的T细胞按照它们的抗原受体(TCR)、表面抗原(CD)及功能不同有 不同的分类。 按抗原受体(TCR)两条肽链组成不同分为两类: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 γδT细胞:主要在黏膜起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作用。 αβT细胞:在全身起特异性免疫作用。 按表面抗原(CD)及功能不同分为4个亚群:细胞毒性T细胞(Tc),辅助 性T细胞1,2( TH1和TH2)和调节性T细胞TR。 Tc受抗体刺激后转化的效应细胞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TH1具有细胞免疫的功能。 TH2具有辅助体液免疫的功能。 TR具有抑制、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
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第二节 抗体产生一般规律
一、初次反应:抗原首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特 点: 1、有一定潜伏期 抗原进入机体到血清中出现抗体的时间,一般活病 毒2天,活的细菌3-5天,类病素2-3周,蜂胶灭活苗5-7 天,油苗10-14天。 2、抗体量不高,只能达到最大量的20-30%。 3、先产生IgM,将消失时IgG达最大量,再过2周出现 IgA。
胸腺的免疫功能;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工 程疫苗。
三、免疫基本特性
1、识别特性:精确地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2、特异性:某种抗原剌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只
针对相应物质。 3、记忆性:免疫记忆。相同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时,
将其更快更有效地消灭和排除。
四、免疫基本功能
1、抗传染 阻止进入;抑制体内繁殖;消灭繁殖的微生物 过高:传染性变态反应;过低:反复发病。
(3)杀伤性Tc(Killer T cell:TK):
占Tc总数的50%左右。识别和杀伤靶细胞。Tk的作用需Th的 活化。
二、吞噬细胞
包括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组织中 巨噬细胞。 (一)来源:骨髓多能干细胞。
(二)分化
骨髓多 能干细胞
红细胞系:红血球 原血细胞系 粒细胞系: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3)ADCC效应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2、 NK细胞(natural kill cell)
(1)细胞特点和数量:占淋巴细胞数不超过 10%。可不依赖抗体而起杀伤作用,故又称自发 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2)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杀伤力比Kc弱。不 依赖抗体,在早期发挥作用。
兽医免疫学(动物医学免疫学)课件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现代的免疫概念:指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能将非己物质清除的复杂的生理学反应。
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自己和非己 (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 ):是免疫应答的基础2.特异性(specificity) 即针对性,指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 记忆产生的根源是免疫记忆细胞的产生。
免疫的基本功能1. 免疫防御( immune defence):即抗感染免疫,针对的是病原微生物。
2. 免疫自身稳定(homeostasis):指清除变性、损伤及衰老细胞的功能。
3.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指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针对的是机体内部的敌人——肿瘤细胞。
英国医生Jenner发现牛痘预防天花Vaccine :牛痘苗,现泛指“疫苗”。
Vaccinate :免疫接种牛痘苗现泛指免疫接种。
Vaccination :牛痘接种今译为“(疫苗)接种”。
克隆(或细胞系)选择学说⏹认为机体内存在有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在其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最后成为抗体产生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胎生期免疫细胞与自己抗原相接触则可被破坏、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因之成体动物失去对“自己”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天然自身耐受状态,此种被排除或受抑制的细胞系称为禁忌细胞系;⏹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系,因之可形成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学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1)免疫学诊断(2)免疫学预防(3)免疫治疗2.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1)免疫学理论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促进(2)免疫学技术队生命科学研究的推动第一章1.抗原(antigen, 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致敏L-C和(或)抗体,并能与相应的致敏L-C和(或)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第七章 动物免疫学基础
第二节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
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一、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定居和 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腔上囊 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 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抗原结合价: 抗原分子表面抗原决定簇的数目。
单价抗原: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多价抗原: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抗原决定簇
载体
单价抗原 多价抗原
决定簇
抗原模式图
四、抗原的交叉性
共同抗原(交叉抗原): 两种抗原之间共有的抗原组成或决定簇。
交叉反应: 两种抗原有共同抗原时,它们与相应抗体 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如T、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 具有捕获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
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的能力。
如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他细胞:
这类细胞是其他方式参与免疫应答或 与免疫应答有关。
如粒细胞、 K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 NK细胞、 D细胞、 N细胞等
1. T细胞 来源:
单克隆抗体(McAb):
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 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抗抗体:
以提纯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异种动物而制备的一种抗体。
三、抗体结构
单体结构
两条重链(H链)
可变区 (VH) 稳定区 (CH)
两条轻链(L链) 可变区 (VL) 稳定区 (CL)
第四节 抗体与抗体反应
兽医免疫学
兽医免疫学绪论1、免疫: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御力,不患疫病,即抗感染。
现在的免疫概念是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能将非己成分排出体外的复杂的生理学功能2、免疫的基本特点:识别自己与非己(免疫应答的基础),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面的某些化学集团如决定簇与机体所产生的抗体分子上抗原结合部位的互补关系),免疫记忆3、免疫的基本功能(异常时):免疫防御(超敏反应,重复感染),免疫自身稳定(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肿瘤)4、免疫血清的作用:凝集细菌,杀灭细菌,溶解细菌5、抗体抗原系统:血清中能与相应细菌或毒素反应的物质称为抗体,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6、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具有不均一性,分为IgG、IgM、IgA、IgE、IgD五类7、应用异种动物血清治疗患者时,可引起患者浮上发热皮疹水肿关节肿等症状称为血清病,证实了机体使用免疫血清不一定都是增强抵御力,偶尔可能浮上病理性反应,后来统称为超敏反应8、免疫学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免疫学诊断,免疫学预防,免疫治疗9、血清学实验:最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直接从某些标本中检出病原微生物。
还可应用于监测相应的抗体,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10、抗血清被动免疫可用于紧张治疗及预防1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识别自己与非己,表现为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和对非己成分产生免疫应答。
12、免疫学技术应用:除应用于传染病诊断,微生物分析,肿瘤诊断外,还可用于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与免疫有关疾病的诊断,发病机理,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价等方面。
免疫系统1、免疫系统:控制和执行免疫功能的系统。
免疫系统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组织学基础,是一个完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系统。
2、免疫系统构成图(p12)第1页/共14页3、免疫器官:控制和担负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性成熟后中枢免疫器官萎缩4、中枢免疫器官:产生免疫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的免疫器官,又称为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法氏囊。
动物免疫学-免疫系统
2.免疫细胞的分类:
• (1)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B淋巴细胞, 也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 (2)抗原递呈细胞(APC):能捕获和 处理抗原并能把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 淋巴的一类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 胞、树突状细胞、成熟B细胞,也称辅佐 细胞(A细胞)。 • (3)其它参与免疫的细胞
再生
?
树突状 细胞
嗜中性 粒细胞
粒-单核系 干细胞
单核 细胞 B 淋巴 细胞 NK细胞
淋巴系 干细胞 ?
T 淋巴 细胞
树突状 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主 要 的 免 疫 器 官 和 组 织
淋巴细胞再循 环
• 正常时,只有少部分淋巴细 胞在淋巴结内分裂增殖,大部 分是由血液经淋巴系统再循环 来的淋细胞。
淋巴结: 过滤、清除异物产生免
疫应答 血液滤过作用 脾 脏: 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 产生免疫应答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外周免疫器官
哈德腺: 禽类腺体,分泌特异性
抗体,也有非特异性保 护作用。
1 组成:扁桃体、肠系膜淋 其它 : 巴结、肠集合淋巴结、阑 淋巴 尾、胃肠相关淋巴组、呼 组织 吸道相关淋巴组织等 2 功能:局部免疫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腺、法氏 囊 内外胚层结合部 胚胎早期 青春期后退化 免疫应答功能减弱 或消失 无反应
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 组织、哈德氏腺、骨髓的部分 组织 中胚层 胚胎晚期 终生 影响小 有免疫应答
起源 形成时期 存在时间 切除后影响 对抗原刺激
• 骨髓:即是一级免疫器官也是体内最大
的二级免疫器官。就器官大小而言,脾脏 产生抗体的相对量最多,但是骨髓产生抗 体的总量最多,对某些抗原的应答,骨髓 产生的抗体总量可占70﹪。
兽医免疫学(教案)
免疫学在近20多年来有一个飞跃的发展,究其原因除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老、病、死外,还具有其他生物学所没有的特点。
首先它能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把细胞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这些不同的学科、不同范畴的生物学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在一起。
当然它并非是唯一的、全部的,更不能取而代之。
自然界各物种之间之所以保留至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个体生存和种的延续。
这首先要求任何生命个体必须适应外界环境,特别是要具有抵抗其他生物侵害的能力。
动物(主要指脊椎动物)在抗御病原微生物侵害的自主调节过程中形成了免疫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免疫器官和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各种免疫活性细胞。
当免疫系统的中枢免疫器官分化成熟后,又赋予它分化发育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执行这些功能的是免疫活性细胞,对这类细胞生物活性的研究,无疑地更丰富了细胞研究的范畴。
在免疫系统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细胞,就是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存在的体重吞噬细胞。
奇怪的是,它能识别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甚至包括灰尘和碳粒。
更为奇怪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吞噬这些异物,他还要把这些吞噬的微生物进行严格的、复杂的加工处理。
在细胞内存在一类特异的蛋白酶,它能将抗原物质剪切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抗原的特异部位——活性多肽,又能适时地把它呈递出来激活淋巴细胞。
为了保证呈递的抗原只能激活自身的淋巴细胞,在巨噬细胞内产生一种自身特有的、只能被自身淋巴细胞识别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分子。
抗原多肽与它结合后被运送到细胞膜上,其结果是只有同时识别抗原多肽和组织相容性分子的自身淋巴细胞才能被激活。
细胞产生组织相容性抗原时,还产生一种伴侣蛋白。
伴侣蛋白的作用是保证组织相容性分子特定的构象和构象的稳定,同时也避免了与细胞内自身的蛋白质肽的结合。
这样一来一个简单的抗原呈递,却引发了复杂的细胞学、生物化学过程,成为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的交叉点和研究热点之一。
动物免疫学基础知识.doc
动物免疫学基础知识一、免疫1、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白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的基本特性: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
3、免疫的基本功能: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此功能异常时可发生肿瘤)。
4、免疫的种类: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1)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
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如果某些病原体突破了第-•道和第二道防线,即进入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有的有症状,就是患病;有的没有症状,称作隐性感染。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机体都经历了一次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这种专门针对某一种病原体(抗原)的识别和杀灭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譬如得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杆菌有持久的免疫力,那是因为伤寒杆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加了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在体内还产生抗伤寒杆菌的抗体。
人体的免疫系统又能把伤寒杆菌这个“敌人”的特征长期“记忆”下来, 如果再有伤寒杆菌进入,就会很快被识别、被消灭。
能进行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淋巴细胞。
它又分成两种。
两种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不一样,一种是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称作T淋巴细胞,是在骨髓内发育成熟的为B 淋巴细胞。
具有吞食异物的巨噬细胞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它具有“加工厂”的作用,即巨噬细胞吞噬异物(如细菌、肿瘤细胞等)后,对异物进行加工处理。
处理后的异物(抗原)就与T淋巴细胞和B淋巳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它本身也能直接杀灭异物或者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
B淋巴细胞受病原体刺激后,引起一系列变化,最终转化成为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通过各种方式来消灭病原体,如溶解病原体,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凝集病原体使之成为较大颗粒让吞噬细胞吞食消灭。
《动物免疫学基础》课件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清除外来病原体 和体内异常细胞的功能,同时还能调 节免疫应答,维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应答的类型与过程
01
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两种主要的免疫应答类型。
02
固有免疫应答过程
固有免疫应答是快速而初级的,通过天然免疫细胞和分 子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03
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特异性、记忆性的,通过T细胞和B细 胞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02 抗原与抗体
抗原的种类与特性
蛋白质抗原
包括微生物、毒素和异种蛋白等,具有复杂的空 间结构,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核酸抗原
如病毒DNA和RNA,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其特 异性的免疫应答。
多糖抗原
通过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初步判断疫病的 可能病因。
实验室诊断
病理学诊断
通过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 ,确定疫病的类型。
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病 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
02
01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相似病 症的疫病进行区分。
04
03
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
A
预防接种
特异性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它们能够识别并响应特定的抗原。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从而中和或清除这些抗原。
细胞因子的作用与功能
白细胞介素(IL)
IL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信号分子,能 够调节其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动物免疫知识点总结
动物免疫知识点总结一、动物免疫系统的概述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一组高度复杂的防御体系,能够保护动物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系统由许多种类的细胞、蛋白质和化学物质组成,包括白细胞、抗体、细胞因子等等。
这些成分在动物体内协同工作,构成了一种高效的自然防御系统。
二、动物免疫系统的类型动物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动物体内固有的一种免疫机制,主要由皮肤、黏膜、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组成,负责对付外来病原体和异物的进攻。
获得性免疫是通过动物体内的免疫记忆细胞对抗原进行识别、记忆和攻击的机制,主要依赖于淋巴细胞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三、动物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消灭外来病原体,维持动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免疫系统还能够清除受损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和传播,并参与体内的再生和修复过程。
此外,免疫系统还能够调控体内的免疫应答,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四、免疫系统的病理生理在动物体内,免疫系统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现象,包括免疫功能亢进、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的致病性反应等等。
这些病理生理现象可能导致动物免疫系统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
以上是动物免疫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概述,下面我们将对动物免疫系统的一些具体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免疫系统中的细胞1.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主要的一类细胞,具有吞噬和杀伤外来病原体的功能。
在动物体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能够对抗外来的病原体侵入。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它们具有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两种重要的抗原识别和清除机制。
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多种类型。
3. 树突细胞树突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具有抗原递呈功能的一类细胞,它们主要负责吞噬外来抗原并将其呈递给淋巴细胞。
树突细胞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激活身体的免疫应答。
执业兽医考试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执业兽医考试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归纳第七篇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球菌菌体通常在0.5-2.0um;杆菌两端大多呈钝圆形,长2.0-3.0um,宽0.5-1.0um;螺菌菌体较长,为3.0-6.0um。
2细菌培养时间为一般18-24h,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Colony)若菌落连成一片,称菌苔(Lawn)。
细胞壁较厚(20-80nm),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细胞壁较薄(10-15nm)外膜由外膜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组成。
3、杀灭芽孢的可靠方法是160℃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水菌。
4、细菌的染色方法一、革兰氏染色法方法是将标本固定后先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min。
水洗后加碘液染1min,然后用95%乙醇脱色30s,最后用稀释的石炭酸复红或沙黄复染1min 后水洗。
干后镜检,被染成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性菌。
二、瑞氏染色法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的细胞胞浆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5、高压蒸汽灭菌法:当压力在103.4kPa 时,容器内温度可达121.3℃,在此温度下维持15-30min可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煮沸法:100℃煮沸5min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杀死芽孢则需1-3h。
若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沸点至105℃,即可加速芽孢的死亡,又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
流通蒸汽法:是利用蒸笼或蒸汽灭菌器产生100℃的蒸汽,维持3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芽孢。
6、主要的动物病毒第一节痘病毒科一、鸡痘病毒[形态]成熟的病毒粒子呈砖形或长方形,大小为280-330nm。
[致病特性]黏膜型鸡痘又称鸡白喉,死亡率较高。
二、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第二节弹状病毒科(圆柱状的核衣壳呈螺旋形对称)狂犬病病毒[分子特征]基因组为单分子负链单股RNA。
RNA聚合酶。
[致病特性]主要传播途径为被带毒动物咬伤。
畜禽免疫基础知识
表面Ag
-荚膜
炭疽杆菌
多糖多肽,耐热
-菌毛
大肠杆菌(KAg) 伤寒杆菌(Vi Ag)
蛋白,不耐热
100多种,K88、K99等
1.异物性
亲缘关系越远的物质,免疫原性越强,自身物 质可以形成“天然免疫耐受”;自身物质结构、成 分改变后成为“自身抗原”。
2.大分子胶体性 分子量通常在10000Da以上
3.结构复杂性 明胶蛋白分子量10万Da,但免疫原性差—
因是直链AA组成。 胰岛素只有5734Da,但免疫原性好—
因组成、结构复杂。 凡含有苯环、杂环AA和糖的蛋白,结构都较
免疫细胞诱生示意图
外周免疫器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免疫细胞分布及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1.淋巴结 皮质区:B细胞25%。 副皮质区:T细胞75%。 髓质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作用:对淋巴液来的抗原(注射的疫苗)进行 免疫应答。
2. 脾脏 白髓
淋巴鞘——T细胞25% 脾小结——B细胞65% 红髓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复杂,免疫原性好 。
4.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比可 溶性抗原强。
5.完整性:保持抗原表面化学活性基团。 如当大分子蛋白质通过消化道被消化分 解后进人机体已无抗原性。
(三)抗原分类
分类依据 抗原类型 免疫原性 -完全抗原
-不完全抗原(半) 抗原来源 -异种抗原
同种抗原
抗原举例 各种病原微生物
第七章 免疫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免疫概述 第二节 抗原 第三节 抗体 第四节 免疫应答 第五节 变态反应
第一节 免疫概述
一、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指人和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识别、 清除体内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稳定 的功能。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Ig的基本结构
Ig结构示意图
五种Ig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区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
兽医免疫学
兽医免 疫 学
绪论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二篇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 免疫学技术概述 第五章 凝聚性反应 第六章 标记技术 第七章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三篇 临床免疫
第八章 变态反应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绪论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简史和进展
第三节 免疫调节
要点: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相互作用、调节等关系。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 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不感染)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 作用快范围广。
分子结构.环状 立体( 三级) 结构
4.物理状态: 吸附于颗粒物质( 多糖类或氢氧化铝)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一节 抗原
一、概念 二、抗原的性质 三、基团) 抗原价: 单、多价及功能价 性质: 化学基团.旋光性.构象.顺序 数量: 多价.单价; 功能价.非功能价 大小: 5-7个氨基酸, 5-6个糖基, 5-8个核苷酸
动物免疫学
动物免疫学第一章、绪论1、免疫;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
免疫:动物或人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物质,并清除非己抗原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基本特性:⑴、识别能力⑵、特异性⑶、免疫记忆基本功能:⑴、免疫防御:抗病原微生物感染⑵、自身稳定:抗衰老⑶、免疫监视:抗肿瘤2、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特征。
固有性免疫:指机体先天的、固有的,是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免疫。
特征:与生俱来、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特征:接触特定抗原产生,针对该抗原发生反应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法氏囊(禽类)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T、B、K、NK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RBC(红细胞)抗体、补体免疫分子细胞因子1、免疫细胞的种类。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2、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分类及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T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T细胞)→淋巴母细胞→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再次进入抗原记忆细胞(长存)辅助B细胞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法氏囊或骨髓→B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B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体液免疫记忆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⑴、T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MHC-Ⅰ和MHC-ⅡCD分子:CD2、CD3、CD4、CD8、CD28、CD40L⑵、T细胞表面受体: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4)、CD4和CD8受体(辅助受体)2)、CD2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5)、细胞因子受体3)、CD3受体◆B细胞表面标志:⑴、B细胞抗原受体(BCR)膜免疫球蛋白(mIg):能与相应抗原结合;每个B细胞表面约有104~105个mIgCD79a和CD79b:辅助分子⑵、F C受体(F C R)●与IgF C片段结合●B细胞成熟标志之一●EA花环试验:检测B细胞(EA:红细胞—抗体)⑶、补体受体(CR)●与补体发生结合●EAC花环试验: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EAC:红细胞—抗体—补体)⑷、白细胞介素受体(IL—R)3、免疫相关分子的种类。
第七章动物免疫学基础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三)免疫学科逐渐形成(20世纪中叶至今)
1.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步完善 免疫系统分为以下几种。
(1)天然免疫系统(natural immune system),又称固有免 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或非特异性免疫系统(nonspecific immuneSystem)
一、生理屏障 非特异免疫——生理屏障
1. 皮肤与粘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健康机体的外表面覆盖着连续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结构,其外
面的角质层是坚韧的,不可渗透的,组成了阻挡微生物入侵 的有效屏障。 机体的机械方式如纤毛运动、咳嗽和喷嚏排除异物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 各种分泌液中的杀菌成分;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粘膜所分泌的粘液的化学 性屏障作用。 眼泪、唾液和尿液的清洗作用;
免疫的基本特性: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特异性;
免疫记忆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
吞噬细胞、NK细胞、肥大 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
启动 时间
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
作用 特点
非特异性,抗原识别谱广
特异性,抗原识别专一
作用 时间
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 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天花发病过程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二)抗传染免疫兴隆期 18~20世纪初,抗传染免疫得到充分发展。
1.确定了免疫性分类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2.提出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学说 3.观察到免疫效应的两面性 生理性和病理性 4.建立了血清学技术 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法
动物免疫学
动物免疫学绪论一、免疫(Immunity)的概念1、古典免疫的概念:免除疫病,免除感染。
局限在抵抗微生物,随着免疫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许多现象与微生物无关。
2、免疫的概念:是指动物(人)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排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二、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自身与非自身(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基础免疫应答: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该抗原的过程。
(1)识别的基础:免疫细胞,膜表面抗原受体。
(2)识别功能非常精细: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
识别功能降低:对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的防御能力降低;识别功能过强、紊乱或功能失调:则自身免疫病的发生2、特异性(Specificity)是建立诊断方法的基础,能对抗原极微细的差别加以区别。
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高度特异性(针对性)。
不同疫苗引起的免疫保护不同,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多血清型的病原体。
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具有记忆功能。
(1)免疫记忆的基础:免疫记忆细胞;(2)免疫记忆可以使机体迅速建立起相应的免疫力(再次接触抗原)。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又称抵抗感染(Defence)或防御传染(1)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御、消灭、清除各种病原微生物或非己物质,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侵袭的能力。
(2)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亢进):可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造成机体组织器官损伤;(3)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引起机体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病)。
2、自身稳定(Homeostasis)又称免疫稳定(1)自身稳定:是指机体具有清除衰老和破坏的组织细胞及代谢和损伤所产生的废物,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功能。
动物免疫基础知识及实用技术
一、关于强制免疫强制免疫是指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强制性措施,以达到有计划分步骤地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目的。
国家实施强制免疫制度,一旦确认对某一个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则免疫计划就成为该疫病防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项国家防疫政策,必须坚决予以贯彻落实,违反这一政策将受到法律制裁。
强制免疫必须使用农业部确定的疫苗,并按照农业部或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目前国家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强制免疫的病种有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口蹄疫(O型、亚洲I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四种。
二、免疫档案要求1、建立免疫档案《动物防疫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2、规范建档。
做到养殖场(户)有动物免疫证,行政村有免疫记录,乡镇有免疫记录和免疫统计表,市、县有免疫统计表。
3、免疫记录信息要全。
免疫记录内容有:免疫时间、圈舍号、存栏数量、免疫数量、疫苗名称、疫苗生产厂、批号(有效期)、免疫方法、免疫剂量、免疫人员等。
4、免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为2年,牛为20年,羊为10年,种畜禽长期保存。
三、免疫应激反应1、三种类型:正常反应、严重反应、偶合症正常反应:进行FMD疫苗免疫接种时,个别动物会出现轻微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如注射部位轻微肿胀,暂时性减食反应和精神沉郁等。
这些均属正常现象,不经任何处理,2-3天后,上述症状会自行消失。
严重反应:和正常反应在性质上没有区别,但程度较重或发生反应的动物数超过正常比例。
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很复杂。
或由于某一批生物制品质量较差,或是使用方法不当,如接种剂量过大、接种技术不正确、接种途径错误等;或是个别动物对某种生物制品过敏,这类反应通过严格控制制品质量和遵照使用说明书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
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一、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定居和 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腔上囊 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 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学: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规律的
一门学科。
一、免疫的基本特性
1.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 2. 特异性: 3. 免疫记忆: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
1.抵抗感染: 指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和侵袭的能力,又称免疫防御。
2.自身稳定: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 死亡的细胞,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
骨髓多能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T细胞亚群:
前T细胞
胸腺
成熟T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
①辅助T细胞[Th]:辅助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及合成抗体的作用。 ②抑制T细胞[Ts]: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调节免疫的作用。 ③细胞毒T细胞[Tc]: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 ④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TD]: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导致炎症反应。
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淋巴结和淋巴小结
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 增殖和对抗原不刺激进行免疫
胸腺 T细胞 细胞免
腔上囊 ( 鸟类)
B细胞
体液免
髓样干细胞
红 单粒 细 核细 胞 细胞 系 胞系
系
骨髓 (哺乳动物)
二、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增殖,
第七章 动物免疫学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免疫系统 第三节 抗原 第四节 抗体 第五节 抗原与抗体反应 第六节 免疫应答 第七节 抗感染免疫 第八节 免疫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immune): 是指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并排除非自身
大分子物质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学反应。
2.大分子: 分子量一般都在10000以上 3.分子结构: 一般结构复杂免疫原性强 4.物理性: 颗粒性抗原比可溶性抗原强
5.完整性:
抗原物质完整分子状态进入体内, 才能保持抗原性。
三、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抗原决定簇: 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
活性的化学基团。
抗原结合价: 抗原分子表面抗原决定簇的数目。
单价抗原: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多价抗原: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抗原决定簇
载体
单价抗原 多价抗原
决定簇
抗原模式图
四、抗原的交叉性
共同抗原(交叉抗原): 两种抗原之间共有的抗原组成或决定簇。
交叉反应: 两种抗原有共同抗原时,它们与相应抗体 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A1 A3 抗原 A2
A4
抗原 A2
A1 A3 抗原 A2
A4
免疫动物
抗体A1 抗体A2 抗体A3 抗体A4
五、抗原的分类
1.根据抗原性质而分 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 不完全抗原:具有反应原,没有性免疫原性的抗原
2.根据抗原来源而分
异种抗原:来源于异种生物体的抗原。 同种异体抗原:来源于同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抗原。 自身抗原:来自自身的抗原物质。 异嗜性抗原:是一类种属特性无关的,存在于动物、
一、抗体的概念
抗体:
动物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 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
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血清)、组织液及其他 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
Ig可分: IgG、IgM、IgA、IgE和1gD五类。
二、抗原的分类
免疫抗体: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接种抗原而产生的抗体。
天然抗体: 系指机体非经免疫接种而固有的一类抗体,
是由基因遗传决定产生。如血型抗体。
完全抗体: 能与相应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在特定
条件下出现可见反应的抗体。
不完全抗体: 能与相应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在特定
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的抗体。
多克隆抗体(PcAb):
采用传统的免疫方法,将抗原物质经不同途径进入动 物体内,经免疫后,分离出血清,由此获得的抗血清即 为多克隆抗体。
一、抗原的概念
1.抗原: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并能与之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2.免疫原性: 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 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反应原性: 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发生反应的特性。
4.抗原性: 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统称为抗原性。
二、构成抗原的条件
1.异源性: 亲缘关系相距越远,免疫原性越好。
T细胞功能:
① 参与细胞免疫 ② 参与免疫调节 ③ 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 ④ 释放淋巴因子
2. B细胞 来源:
骨髓多能干细胞
腔上囊(禽类) 骨髓(哺乳动物)
成熟B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
B细胞功能:
① 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② 参与免疫调节,提呈抗原、产生淋巴因子等。
第二节 抗原 (antigen,Ag)
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如T、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 具有捕获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
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的能力。
如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他细胞:
这类细胞是其他方式参与免疫应答或 与免疫应答有关。
如粒细胞、 K细胞、 NK细胞、 D细胞、 N细胞等
1. T细胞 来源:
植物、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3.微生物抗原 细菌抗原 (bacterial antigen)
菌体抗原(O抗原):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
鞭毛抗原(H抗原): 鞭毛蛋白
菌毛抗原:
由菌毛素组成
芽胞抗原:
细菌芽胞
毒素抗原:
外毒素或类毒素
病毒抗原 (viral antigen)
各种病毒都有相应的抗原结构。如囊膜抗原、 衣壳抗原、可溶性抗原和核蛋白抗原。
囊膜抗原(V抗原): 有囊膜病毒
衣壳抗原(VC抗原): 衣壳蛋白构成
保护性抗原:
微生物具有多种抗原成分,但其中只有1-2种抗原成分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这些抗原称保护性抗原,功能 性抗原。如大肠杆菌的菌毛抗原K88、K99;口蹄疫病毒的VP1;
第三节 抗体 (antibody,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