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知识点(1)
化学中的药物化学基础知识点
![化学中的药物化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9047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5.png)
化学中的药物化学基础知识点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物质的性质、结构、合成及其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是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基础。
在化学中的药物化学中,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药物化学中的基础知识点。
1. 药物与化学反应药物在体内产生作用往往是通过参与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药物分子可以与体内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如与受体结合、与酶催化反应等,从而实现产生药理作用。
因此,理解药物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对于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设计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的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修饰和优化,可以改变药物的生物活性、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等一系列药理特征。
因此,掌握药物分子结构与药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对于药物的设计和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代谢与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经历一系列化学变化,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经过体内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的研究对于了解药物的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差异等具有重要意义。
4. 药物合成与制备药物合成是研究如何通过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得到药物分子的过程。
合成方法的选择和优化对于提高药物的产率、纯度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的制备也涉及到药物的提取、纯化和制剂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对于药物研发和生产至关重要。
5. 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化学成分和性质的一门学科。
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手段。
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和验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物质的性质、结构、合成及其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的重要学科。
药物与化学反应、药物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代谢与代谢产物、药物合成与制备以及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等都是药物化学中的基础知识点。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可以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药用基础化学知识点大一
![药用基础化学知识点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9fbae3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1.png)
药用基础化学知识点大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药学专业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大一学年,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与药用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学年药用基础化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1. 元素与化合物在药用化学中,元素是构成药物的基本单位。
大一学年主要学习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学性质,如氢、氧、氮、碳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元素的周期表分布、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等基础知识。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在药用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而无机化合物对于大一学年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无机盐和无机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2. 功能基团在药物中,化学分子的功能基团决定了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大一学年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功能基团,如羟基、酮基、醛基、羧基、胺基等。
了解不同功能基团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助于学生理解药物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3. 反应类型在药用化学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是很重要的。
例如,酯化反应、酰化反应、氧化反应等。
大一学年的学生需要学习这些反应的基本原理、条件以及反应机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药物分子结构药物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大一学年的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药物分子结构,如酮类、醛类、酯类、醚类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化学结构的命名规则和表示方法,以便准确描述和预测药物分子的结构。
5. 药物稳定性与反应动力学药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动力学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使用至关重要。
大一学年的学生需要学习与药物稳定性相关的基本概念,如氧化、光敏性、热稳定性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如反应速率、速率常数等。
6.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溶解度、酸碱性、晶体结构等理化性质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有重要影响。
大一学年的学生需要学习这些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以便理解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行为。
药物化学知识点
![药物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711e5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2.png)
根据2022年药学349大纲要求编写药物化学考察要点(1)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主要理化性质、结构类型、临床应用;(2)化学药物的制备方法;(3)典型化学药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体内代谢、发展过程;(4)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实验部分: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苯乐来、磺胺醋酰钠、羟甲香豆素的合成、分离精制。
一、绪论药物: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包括天然药物(植物药、抗生素、生化药物)、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二、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新化学实体:NCE(new chemical entities)NCE是指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报道过的化合物,是指在新药研究早期阶段研究发明的,经临床试验可能会转化为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分子。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是指在选择和确定了治疗靶标后,获得与所选择的靶标能相互作用的具有确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即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通过优化主要是提高化合物的活性和选择性,降低毒性,建立构效关系,理解分子的作用模式,评估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确定候选药物。
先导化合物:先导化合物简称先导物,又称原型物,具有所期望的生物或药理活性,但会存在一些其他所不合适的性质,如较高毒性,其他生物活性、较差的溶解度或药物代谢的问题。
生物电子等排体:生物电子等排体是由化学电子等排体演化而来。
是指那些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能产生相似的或相反的(拮抗)的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生物电子等排体是具有相似的分子性状和体积、相似的电荷分布,并由此表现出相似的物理性质(如疏水性),对同一靶标产生相似或拮抗的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药物化学要掌握的知识点
![药物化学要掌握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c22befa58da0116d174927.png)
药物化学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中枢神经系统药镇静药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烦躁等精神过度兴奋时的症状;催眠药可使失眠患者获得近似生理性的睡眠;抗癫痫药可以抑制惊厥,用于预防癫痫的发作;抗精神失常药可在不影响人的意识的条件下缓解精神病患者的紧张、躁动、焦虑、忧郁和消除幻觉等症状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化学名为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又名鲁米那(Luminal)。
性状:本晶为白色有光泽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mpl74.5—17813。
在空气中较稳定,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在氯仿中略溶。
理化性质:(符合巴比妥类药物的通性)1、本品具有弱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生成苯巴比妥钠。
苯巴比妥钠为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与酸性药物接触或吸收空气中的,可析出苯巴比妥沉淀。
2、本品钠盐水溶液放置易分解,产生苯基丁酰脲沉淀而失去活性。
为此,苯巴比妥钠注射剂不能预先配制进行加热灭菌,须制成粉针剂。
3、本品为丙二酰脲衍生物,显丙二酰脲类药物的鉴别反应,如与吡啶和硫酸铜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和硝酸银或硝酸汞试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可溶于过量的试液和氨试液中。
4、本品加甲醛试液,煮沸,再缓缓加入硫酸,分两层,接界面显玫瑰红色。
5、与亚硝酸钠-硫酸试剂反应,生成亚硝基苯衍生物。
(含芳环)。
用途:本品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惊厥和癫痫大发作。
异戊巴比妥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氯仿,几乎不溶于水,具有弱酸性。
结构特点:5位取代基是乙基和异丁基(含有支链),是短效的镇静催眠药。
理化性质:符合巴比妥类药物的通性用途:用于镇静、催眠、抗惊厥地西泮化学名: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2-酮别名:安定,苯甲二氮卓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mpl30—134℃。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易溶于氯仿及丙酮,略微溶于乙醚,在空气中稳定。
大一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
![大一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74b6b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7.png)
大一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以及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作为药学专业大一学生,了解并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深入学习和理解后续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药物化学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基础1. 化学键和有机分子结构在药物化学中,有机分子是指含有碳和氢元素,并且具有天然产物或合成药物结构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键的形成、结构表示法、分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等。
2. 功能团的性质和反应功能团是决定有机分子性质和反应的基本结构单元,如羟基、羰基、氨基等。
了解各种功能团的性质和常见的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酯化反应等,对于理解药物的合成和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化学基础知识1. 药物分类和命名法了解药物的分类方法和命名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按照治疗病症分类、按照作用机制分类等。
2. 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药物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等。
掌握药物的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和药效。
例如,了解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以及激活或抑制受体的作用方式。
3. 药物合成与改造药物合成和改造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常用的药物合成方法,如常见官能团的引入、选择性官能团保护和去保护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
三、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了解药物代谢有助于我们理解药物的特点和药效。
包括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以及药物代谢酶系统的研究等。
四、药物分析方法药物分析是药物化学专业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药物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等方法。
了解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如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对于深入了解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五、药物毒理学基础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副作用,了解药物的毒理学基础可以帮助我们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药物。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自考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自考](https://img.taocdn.com/s3/m/748a14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1.png)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自考1. 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揭示药物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药物化学通过对药物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探索药物的合成方法,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2. 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药物的分子结构包括化学式、分子量、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型等;而药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药物的分子结构决定了药物的性质,而药物的性质又反映了药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3. 药物的合成方法药物的合成方法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药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有机合成、天然产物提取、生物技术合成和复合制备方法等。
有机合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提取是指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活性成分;生物技术合成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合成新药物;而复合制备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合成新药物。
4.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生物利用度、分布容积、半衰期、清除率和排泄率等。
药代动力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行为,还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5. 药物的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药物的药理学参数包括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作用效果、作用强度等。
药理学研究可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部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6. 药物化学的应用药物化学在药物合成、药代动力学、药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在药物合成领域,药物化学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分析和设计,发现和合成新的药物分子;在药代动力学领域,药物化学通过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行为的研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减少不良反应;在药理学领域,药物化学通过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部位的研究,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毒性。
7. 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包括合成新药物、分析药物的性质和机理等;而理论研究包括计算化学、分子模拟等。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7cede4011ca300a6c390de.png)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药物的概念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内容。
为了设计、发现和发明新药,必须研究和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分子在生物体中作用的靶点以及药物与靶点结合的方式。
(3) 药物合成也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一、巴比妥类1 异戊巴比妥HNN H OOO中等实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体内代谢】巴比妥类药物多在肝脏代谢,代谢反应主要是5位取代基上氧化和丙二酰脲环的水解,然后形成葡萄糖醛酸或硫酸酯结合物排出体外。
异戊巴比妥的5位侧链上有支链,具有叔碳原子,叔碳上的氢更易被氧化成羟基,然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易溶于水,从肾脏消除,故为中等时效的药物。
【临床应用】本品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阻断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质细胞的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
久用可致依赖性,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苯二氮卓类1. 地西泮(Diazepam, 安定,苯甲二氮卓)【结构】NNOCl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并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体内代谢】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途径为N -1去甲基、C -3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如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被开发成药物)。
形成的3-羟基化代谢产物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1. 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ide) 【结构】. HClNSClN【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氧化代谢,体内代谢复杂,尿中存在20多种代谢物,代谢过程主要有N -氧化、硫原子氧化、苯环羟基化、侧链去N -甲基和侧链的氧化等,氧化产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通过肾脏排出。
药学必背知识点
![药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6474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6.png)
药学必背知识点一、药物化学部分。
1. 药物结构与命名。
- 常见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例如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结构为苯环连接一个羧基和一个乙酰氧基。
其命名遵循化学命名法,根据结构中的官能团和取代基来命名。
- 药物的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的区别。
通用名是全世界通用的名称,如布洛芬;商品名是制药企业为其产品所取的名称,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通用名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商品名;化学名则准确描述药物的化学结构。
2. 药物的理化性质。
- 酸碱性:如巴比妥类药物具有弱酸性,可与碱成盐,其盐类易溶于水,这一性质在药物的制剂、鉴别和含量测定中有重要意义。
- 溶解性:像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在油脂性环境中易溶解吸收;而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
溶解性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 稳定性:某些药物容易受光、热、空气等因素影响而分解变质。
例如硝酸甘油在光照和高温下易分解,所以要遮光、低温保存。
3. 药物的代谢。
-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代谢反应分为相Ⅰ反应(氧化、还原、水解等)和相Ⅱ反应(结合反应)。
- 例如,苯巴比妥经肝脏代谢,相Ⅰ反应中的氧化反应使其结构发生变化,然后进行相Ⅱ反应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水溶性更高的代谢产物,从而易于排出体外。
二、药理学部分。
1.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 药物作用的靶点:包括受体(如β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后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等效应)、酶(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该酶可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的浓度升高,产生拟胆碱作用)、离子通道(如钙通道阻滞剂可阻断心肌细胞上的钙通道,降低心肌收缩力)等。
- 药物的量 - 效关系:包括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最大效应(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药理效应)、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等概念。
2. 药物的不良反应。
- 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例如,阿托品在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时,可同时出现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这是由于其对唾液腺和瞳孔括约肌等也有作用。
药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化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a574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d.png)
药化知识点归纳总结1.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其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激动剂、抑制剂和拮抗剂。
激动剂是指能够增强生物体功能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抑制剂是指能够抑制生物体功能的药物,如抗生素;拮抗剂是指能够与激动剂结合,阻止激动剂产生效应的药物,如拮抗剂。
2. 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合成是药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的合成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天然物提取和生物合成等方式进行。
化学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将单体有机化合物合成为所需的药物分子。
天然物提取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中提取有活性成分的物质,如从植物中提取阿司匹林。
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学方法,通过酶或微生物等生物体合成所需的药物。
3. 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是指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药物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从而指导药物的设计与开发。
药物分子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和分子模拟。
4. 药物代谢药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通常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代谢过程可以改变药物的药理活性、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等特性。
了解药物的代谢特性,对于合理用药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5.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了解药物动力学,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用药,并优化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动力学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量化描述和研究。
6.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以及其机制的科学。
了解药物毒理学对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有重要意义。
药物毒理学主要包括毒性效应的研究、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以及毒物的作用途径和毒性评价等内容。
总之,药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药物的合成、结构活性关系、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药物化学必备知识点整理
![药物化学必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7709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c.png)
药物化学必备知识点整理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化学结构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药效学和代谢学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
在药学领域,药物化学是较为基础的学科,它对于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应用药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药学学习过程中,药物化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掌握一些基本的药物化学知识点,对于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和启示作用。
一、药物的性质1. 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度等。
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非常重要。
2. 化学反应:药物化学反应是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以及在药物研制过程中的合成反应。
掌握药物的化学反应有助于对新药的开发、制备和生产等各个环节的理解。
二、药物的分类1. 按照应用范围分类:分为内用药和外用药。
2. 按照药理作用分类:分为激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化学物质类药物、中药类药物等。
3.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分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天然产物等。
三、药物的药效学药效学研究的是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药物的药效学知识是掌握药物的最基本功底,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使用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四、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合成过程分为有机合成和生物合成两个部分。
有机合成主要是对化学物质进行反应制备,而生物合成则是利用生物体内的代谢酶酶对底物进行反应合成。
掌握药物的合成反应路径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制备至关重要。
五、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过程使得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排泄过程还可以避免药物的毒性,保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是药物性质的基础,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反应和代谢对于了解药物效力、毒性和科学合理显得十分必要。
药物化学在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药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系统性地学习药物化学基础知识点,并加强对于药物的各个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药物化学也是以化学和药理学知识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因此需要在学习时加强对这些基础学科的学习和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药物化学的相关内容。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45b49550e2524de5187eaf.png)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 绪论细目要点要求1.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掌握2.药物化学的任务———掌握3.药物的名称通用名和化学名掌握一、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工艺、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方法。
(二)药物化学的任务1.为有效利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2.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经济的方法和工艺;3.为创制新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三)药物名称国际非专有药名(INN)INN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的名称。
该名称不能取得任何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该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使用,也是文献、教材及资料中以及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有效成分的名称。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通用名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是中文的INN。
简单有机化合物可用其化学名称。
化学名(1)英文化学名(2)中文化学名如:阿司匹林,中文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商品名生产厂家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在通用名不能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名来保护自己并努力提高产品的声誉。
商品名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举例: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ParacetamolN–(4-羟基苯基)乙酰胺通用名中文的INN商品名国际非专有药名化学名2 麻醉药细目要点要求局部麻醉药(1)局部麻醉药分类、构效关系掌握(2)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结构特点、性质和用途熟练掌握(3)盐酸丁卡因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麻醉药按作用部位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全身麻醉药(一)全身麻醉药的分类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非吸入性麻醉药,即静脉麻醉药。
药物化学总结知识点
![药物化学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a009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1.png)
药物化学总结知识点一、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照化学结构、作用机制、用途等进行分类。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包括生物碱类、脂质类、激素类、抗生素类等。
不同类别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因此也具有不同的药效特点和药物代谢规律。
按照作用机制分类,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包括激动剂、拮抗剂、酶抑制剂、受体激动剂等。
不同类别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药效特点。
按照用途分类,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病毒药、镇痛药等。
不同类别的药物用途不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治疗。
二、药物结构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药物性质和药效特点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等方面的特点。
药物的化学结构通常由苯环、环硫醚、环醚、环氧、酮、醛、羟基等基团组成,这些基团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化学结构。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药物的药理活性、代谢规律、不良反应等特点。
三、药物合成药物合成是药物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药物合成方法和合成技术的学科。
药物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天然产物提取和改良、化学修饰等多种方法。
有机合成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方法,通过合成化学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
天然产物提取和改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发现方法,通过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药理活性的分子,并进行化学改良以达到更好的药效特点。
化学修饰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合成方法,通过对已有化合物进行结构改良以得到具有更好药效特点的新药物。
四、药效机制药物的药效机制是药物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
药效机制的研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药物的分布和排泄等方面。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药物发挥药理活性的重要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激活作用、抑制作用等。
药物的代谢是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甲基化等反应。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整合资料(全)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整合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0ac5f25bad51f01dc381f123.png)
第一章麻醉药第一节局部麻醉药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构效关系:1、苯环上增加共他取代基时,因增加空间位阻酯基水解减慢,局麻作用增强。
2、苯环上氨基的烃以烷基取代,增强局麻作用。
丁卡因3、改变侧链氨基的取代基,有些作用增强。
布他卡因4、羧酸中的氧原子若以电子等排体硫原子替代(硫卡因),脂溶性增大,作用增强。
盐酸普鲁卡因: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不宜表面麻醉性质:1、加氢氧化钠有油状普鲁卡因析出。
干燥稳定,避光 PH=3—3.5最稳定。
2、酯键:水溶液水解失活:对氨基苯甲酸及二乙氨基乙醇,前者氧化变色3、叔胺结构:碘、苦味酸等呈色4、芳伯氨反应:盐酸丁卡因: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作用:用于粘膜麻醉,与普鲁卡因一起成为应用最广的局麻药。
二、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N-(2,6-二甲基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水合物性质:酰胺键较酯键稳定,酸碱中均较稳定。
作用强,可用于表面麻醉布比卡因:1-丁基-N-(2,6-二甲苯基)-2-哌啶甲酰胺盐酸盐长效局麻药,用于浸润麻醉。
三、氨基酮类及氨基醚类第二节全身麻醉药一、吸入麻醉药氟烷:2-溴-2-氯-1,1,1-三氟乙烷起效、苏醒快、作用弱,全麻及诱导麻醉性质:1、氧瓶燃烧后显氟离子反应,与茜素蓝成蓝紫色。
2、加入硫酸,沉于底部。
甲氧氟烷浮于硫酸上层。
甲氧氟烷:麻醉作用和肌松作用比氟烷强,诱导期长。
恩氟烷:新型高效吸入麻醉药,麻醉肌松作用强,起效快,临床常用。
异氟烷为异构体乙醚:氧化后生成过氧化物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二、静脉麻醉药盐酸氯胺酮: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已酮盐酸盐 2个旋光异构体,用外消旋体作用快、短、副作用小,诱导期短。
分离麻醉羟丁酸钠:作用弱、慢、毒性小。
--OH 1、三氯化铁红色2、硝酸铈铵橙红色第二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镇静催眠药一、巴比妥类构效关系:1、丙二酰脲的衍生物,5位碳原子的总数在6—10,药物有适当的脂溶性,有利于药效发挥。
药学职称基础知识药物化学总结
![药学职称基础知识药物化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7d57d0763231126fdb118e.png)
药学职称基础知识药物化学知识点麻醉药1.全身麻醉药:氟烷、盐酸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2.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硫喷妥钠、地西泮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抗精神失常药1.吩噻嗪类:盐酸氯丙嗪2.二苯并氮卓类:氯氮平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抗抑郁药盐酸阿米替林解热镇痛药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1.芳基烷酸类: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2.1,2-苯并噻嗪类:美洛昔康抗痛风药丙磺舒、秋水仙碱镇痛药1.天然生物碱类:盐酸吗啡2.合成镇痛药:盐酸哌替啶、盐酸美沙酮3.半合成镇痛药:磷酸可待因胆碱受体激动剂1.M胆碱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氯贝胆碱、硝酸毛果云香碱2.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溴新斯的明、氢溴酸加兰他敏3.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氯磷定胆碱受体拮抗剂1.M胆碱受体拮抗剂:硫酸阿托品、哌仑西平2.N1、N2胆碱受体拮抗剂:1.非去极化型:筒箭毒碱、泮库溴铵、2.去极化型:氯化琥珀胆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盐酸肾上腺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盐酸甲氧明、盐酸麻黄碱、沙美特罗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1.α受体拮抗剂:盐酸哌唑嗪本品为选择性突触后α1受体阻断剂2.β受体拮抗剂:盐酸普萘洛尔本品是一种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剂、阿替洛尔为β肾上腺受体阻断剂,对心脏的β1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
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
心血管系统药物调血脂药1.苯氧乙酸类:氯贝丁酯2.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3.贝特类:非诺贝特、吉非罗齐抗心绞痛药1.亚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2.钙离子拮抗剂:①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索地平和尼莫地平等。
②芳烷基胺类:维拉帕米,左旋体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首选药,右旋体用于治疗心绞痛。
③苯硫氮卓类:地尔硫卓。
④二苯哌嗪类:氟桂利嗪和桂利嗪等。
药物化学知识点
![药物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a283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b.png)
药物化学知识点药物化学是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以及药物在药理和药代方面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化学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学科,它关注药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理解药物的作用方式和药物设计的原则。
二、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而进行分类。
其中,常见的分类法包括:1. 有机化合物药物:这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原子,并且通常以有机合成的方式制备。
2. 无机化合物药物:这种药物的分子结构中不含碳原子,主要由无机合成方法或提取自天然矿物物质中。
3. 天然药物:这类药物是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提取的化合物,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药理活性。
三、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者通过改变药物分子中的不同基团或原子的排列,来探索不同结构对于药物活性的影响。
这有助于药物设计师优化药物分子,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四、酸碱性质药物分子通常具有酸性或碱性的特性。
药物的酸碱性质对其在人体内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影响。
酸性药物通常在碱性环境中离解得更好,而碱性药物则在酸性环境中表现更好。
药物的酸碱性质也与其与生物体内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关。
五、代谢和药效活性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对于其药效活性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代谢一般发生在肝脏中,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将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
药物的代谢过程可以增加、减弱或改变药物的活性。
六、毒性和安全性的评价药物的毒性评价是药物化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为药物设计、开发和临床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七、药物合成和制备药物的化学合成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者通过合成合适的化合物,以改善其疗效、减轻毒性或增加稳定性。
合成药物的方法通常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合成和天然产物的提取与改造。
总结:药物化学作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学科,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以及药物在药理和药代学方面的应用。
药物化学必备知识点整理
![药物化学必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13e5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0.png)
药物化学必备知识点整理
1. 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应用
领域等分类。
2. 药理学: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和生物效应。
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等。
3.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变化,包括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
物的生成等。
4.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效应的过程。
常见的药
物作用机制包括激动剂、拮抗剂、酶抑制剂等。
5. 药物治疗原理:药物治疗原理指的是药物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疾病靶点或调节特定的
生物过程来治疗疾病。
6. 药物合成与设计: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合成方法和结构优化,通过分子修饰来改变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特性。
7.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和毒性机制,以及如何预防
和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8. 药物筛选与评价:药物筛选与评价是药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高通量筛
选技术和各种生物学评价方法,评估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9.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研究药物在体内和体外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的浓度测定、纯度分析、稳定性分析等。
10. 药物药代动力学: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关系。
这些是药物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但是药物化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其中还
有很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药物化学知识点
![药物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ffec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7.png)
药物化学知识点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等方面的学科,它是药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药物化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一、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分子结构对其药理学性质和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分子通常由若干功能基团组成,这些功能基团可以与生物体内的目标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发挥药物治疗作用。
药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方法进行表征,如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等。
药物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等)也是药物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药物合成与改良药物化学家通过合成和改良药物分子结构,可以优化药物的药理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药物的合成通常包括有机合成和药用化学两个方面。
有机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反应,将合适的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转化为目标药物分子。
药用化学则是针对合成药物分子的性质进行改良与调整,以改善药物的药效、毒性和药物动力学等特性。
三、化学药物分析化学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各种分析技术,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与分析。
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的纯度、含量以及结构鉴定等关键信息。
四、药物代谢与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转化过程的速度和机制。
了解药物代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途径、毒性产物的生成和清除,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
五、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其活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药物分子结构与活动数据之间的定量模型,可以预测和优化药物分子的活性。
这对于药物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药物合成与改良、化学药物分析、药物代谢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等方面的学科。
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药物研发、药物评价和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学药物化学知识点
![医学药物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bf627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1.png)
医学药物化学知识点医学药物化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药物的化学性质、结构和作用机制。
掌握药物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学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药物治疗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学药物化学知识点。
1. 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进行分类。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常见的药物类别包括:酸类药物、碱类药物、酯类药物、醚类药物等。
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常见的药物类别包括:镇痛药、抗生素、抗癌药物、抗高血压药等。
不同类别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进而决定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和效果。
2.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如溶解度、脂溶性等。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则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通过代谢和排泄,药物从体内被清除出去,其作用逐渐消失。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3.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是药物与靶标(如受体、酶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靶标来产生治疗效果。
例如,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合成或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来杀灭细菌;抗癌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解释其临床应用的效果,以及预测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4.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与期望治疗效果无关的不良反应。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副作用,主要与其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有关。
例如,抗生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引起低血压等。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时,其中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发生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5. 药物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化学是指对药物进行分析和检测的一门学科。
药物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药物的成分、含量和纯度等。
常见的药物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单选)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药物的功能(A)预防脑血栓(B)避孕(C)缓解胃痛(D)去除脸上皱纹(E)碱化尿液,避免乙酰磺胺在尿中结晶4、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化学的任务(A)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技术。
(B)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
(C)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D)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的工艺和方法。
(E)探索新药的途径和方法。
6、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中药和西药B.各种剂型的西药C.不同制剂的药进入人体内的过程D.化学原料药(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药物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发现与发明新药(B)合成化学药物(C)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D)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E)剂型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2、已发现的药物的作用靶点包括:(A)受体(B)细胞核(C)酶(D)离子通道(E)核酸5、下列属于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的是()。
A.寻找和发现先导化合物,并创制新药B.改造现有药物以获得更有效药物C.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原理和路线D.研究化学药物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杂质来源和体内代谢等E.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第二章(教材第十三章)新药设计与开发新化学实体(NCE)。
NCE是指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报道过,并能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治疗疾病的新化合物。
第一节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药物构效关系(SAR)是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
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因素:药物分子因素(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由结构所决定的理化性质):溶解度、分配系数、电离度、电子等排、官能团间距和立体化学等脂水分配系数P:药物的亲脂性和亲水性的相对大小P=C O/C W易于穿过血脑屏障的适宜的分配系数log P在2左右。
由Handerson公式得出的经验规律1)胃中pH为1~1.5,故多数弱酸性药物(pKa3 ~ 7.5)在胃中以分子态存在,易于吸收。
如阿司匹林(pKa 3.5)为弱酸,在胃中99%以分子态存在,故在胃中吸收;2)肠道pH为7~8,故多数弱碱性药物(pKa7.5 ~ 10)在肠道吸收。
如可待因(pKa 8.0),胃中多以离子态存在而不吸收,只在肠道吸收;大多数药物通过与受体或酶的相互作用而发挥药理作用,药物结构上细微的改变将会影响药效,这种药物称为结构特异性药物。
(二).影响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因素♋立体因素i.光学异构ii.几何异构iii.构象异构♋药物结构中的各官能团因素♋药物分子的电荷分布因素药效构象不一定是药物的优势构象,药物与受体间作用力可以补偿由优势构象转为药效构象时分子内能的增加所需的能量,即维持药效构象所需的能量。
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可改变溶解度、解离度、分配系数,还可增加空间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
卤素是一强吸电子基团,可影响分子间的电荷分布、脂溶性(如:苯环上每引入一个-X,P 增加4-20倍)及药物作用时间。
引入羟基可增加与受体的结合力;或可形成氢键,增加水溶性,改变生物活性。
醚类化合物由于醚中的氧原子有孤对电子,能吸引质子,具有亲水性,碳原子具有亲脂性,使醚类化合物在脂-水交界处定向排布,易于通过生物膜。
磺酸基的引入,使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解离度增加,不易通过生物膜,导致生物活性减弱,毒性降低。
羧酸成酯可增大脂溶性,易被吸收。
脂类化合物进入人体内后,易在体内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有时利用这一性质,将羧酸制成酯的前药,降低药物的酸性,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简称先导物,又称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电子等排体(Isostere) :简单地讲,具有相等价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相为电子等排体。
凡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基团或分子都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
生物电子等排可分为经典电子等排和非经典电子等排。
前药(Prodrug)是有生物活性的原药与某种化学基团、片段或分子通过共价键经暂时性键合而成的新化学实体,其本身无活性或活性低于原药,在体内适当的时刻和部位经过水解反应裂解掉暂时的转运基团,复生成原药。
软药是一类本身具有治疗效果或生物活性的化学实体,在体内起作用后,经预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谢作用,转变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
定量构效关系(QSAR)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A)具有相同基本结构的药物,它们的药理作用不一定相同(B)最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可使药物有最大活性(C)适度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活性会有所提高(D)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是影响药物活性的因素之一(E)镇静催眠药的lgP值越大,活性越强•药物的解离度与生物活性有什么样的关系(A)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B)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C)增加解离度,不利吸收,活性下降(D)增加解离度,有利吸收,活性增强(E)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活性lgP用来表示哪一个结构参数(A)化合物的疏水参数(B)取代基的电性参数(C)取代基的立体参数(D)指示变量(E)取代基的疏水参数•下列叙述中哪条是不正确的()A 脂溶性越大的药物,生物活性越大B 完全离子化的化合物在胃肠道难以吸收C 羟基与受体以氢键相结合,当其酰化成酯后活性多降低D 化合物与受体间相互结合时的构象称为药效构象E 旋光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有时存在很大的差别•可使药物的亲水性增加的基团是()A 硫原子B 羟基C 酯基D 脂环E 卤素•1.以下对前药的描述正确的是()A.本身具有生物活性,在体内经可控制的代谢作用后转为无活性和无毒性化合物的药物B.在体内不能被代谢,直接从胆汁或者肾脏排泄的药物C.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物质而产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D.在生物体中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E.又称为先导化合物•2.以下基团不属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是()A.-Cl -CH3 B.-S- -CH=CH- C.-H -O-D.-N= -CH= E.-NH2-OH•3.抗代谢抗肿瘤药物氟尿嘧啶的设计应用了以下哪种方法()A.药物潜伏化B.生物电子等排原理C.软药D.前药原理E.硬药•5.要减少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措施?()A.引入增加脂溶性的基团B.引入季铵基团C.降低药物解离度D.提高药物脂水分配系数E.进行成酰胺修饰•6.将氟奋乃静制成氟奋乃静癸酸酯目的是()A.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B.延长药物作用时间C.改善药物的组织选择性D.提高药物的稳定性E.提高药物的活性•7. 下列哪一项不能用药物的化学修饰方法来解决(A)提高药物的选择性(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C)改善药物的吸收(D)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E)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10. 先导化合物就是:A、首先获得的化合物B、结构不明确的化合物C、结构明确,活性待明确的化合物D、结构明确且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A.成盐修饰B.成酯修饰C.成酰胺修饰D.开环修饰E.成环修饰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容易被吸收(B)弱碱性药物在肠道中容易被吸收(C)离子状态的药物容易透过生物膜(D)口服药物的吸收情况与解离度无关(E)口服药物的吸收情况与所处的介质的pH有关•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药效A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B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C 药物的解离度D 药物的电子云密度分布E 药物的立体结构•具有以下官能团的化合物可以进行成酯结构修饰()A.羟基B.羧基C.氨基D.醛基E.酰亚胺第三章(教材第十四章)药物代谢反应药物的代谢通常分为两相:第Ⅰ相(phase Ⅰ)生物转化和第Ⅱ相(phase Ⅱ)生物转化。
第Ⅰ相主要是官能团化反应,在酶的催化下对药物分子的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和氨基等。
第Ⅱ相又称为结合反应,将第Ⅰ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
第一节官能团化反应含芳环药物的氧化代谢是以生成酚的代谢产物为主,一般遵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原理,供电子取代基能使反应容易进行,生成酚羟基的位置在取代基的对位或邻位。
如果药物分子中含有两个芳环时,一般只有一个芳环发生氧化代谢。
若两个芳环上取代基不同时,一般是电子云较丰富的芳环易被氧化。
烯烃的氧化代谢与芳环类似,也生成环氧化物中间体。
但该中间体的反应性较小,进一步水解代谢生成反式二醇化合物。
和sp2碳原子相邻碳原子的氧化:当烷基碳原子和sp2碳原子相邻时,如羰基的 碳原子、苄位碳原子及烯丙位的碳原子,由于受到sp2碳原子的作用,使其活化反应性增强,在CYP450酶系的催化下,易发生氧化生成羟基化合物。
烷烃化合物除了ω-和ω-1氧化外,还会在有支链的碳原子上发生氧化,主要生成羟基化合物。
含有胺基的药物的体内代谢方式复杂,产物较多,主要以N-脱烃基,N-氧化,N-羟化和脱氨基等途径代谢。
第二节结合反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是药物代谢中最常见的反应。
芳伯胺药物在代谢时大都被乙酰化结合。
●甲基化结合反应对一些内源性的活性物质的灭活起着重大的作用。
●药物分子中的含氮、氧、硫的基团都能进行甲基化反应,反应大多需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甲基化转移酶催化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