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培训

[摘要]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要解决好农村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就必须不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本文以中方县农民素质培训现状为例,着重分析农民教育培训现状,总结农民教育培训的成功经验,探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民;教育培训

为全面了解农民教育培现状,总结农民教育培训的成功经验,探索存在的问题,近日,笔者以中方县为例,对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抽样调查了桐木镇、铜湾镇、铁坡镇的9个村81户农村家庭。

一、劳动力基本情况及培训现状

调查区域内中青年劳动力比重较大,农民受训人员不断增多,培训意愿不断加强,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仍然较低,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要求。

1.劳动力基本状况

一是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多为30—50岁的中年人,16—30岁的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随着农业效率的相对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必须进行转移;另一方面农业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对青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被调查的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22人,占27%,初中文化程度的52人,占6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人,占9%。其原

因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社会基础事业薄弱,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

2.农民培训意愿及参训情况

(1)农民培训意愿

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需求呈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总的原则是便于学习、学会、市场前景好、能出效益。由于现各乡村还未全部形成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农民群众从事的种养业品种不一,再加上自身个人的兴趣爱好,因此对培训内容需求不一,但其目的都一样,100%的农民希望通过培训能提高技能,增加收入。在培训时间、地点和培训方式方面,也较为统一,有90%农民希望在本乡村或就近的怀化城区以面对面或现场实习的方式进行短期或

中期培训,同时希望能通过各种媒体迅速获得有关信息知识。

(2)农民参训特点

一是的农民参加培训的比重迅速提高。所抽样调查的81名农民,有51人参加过培训,参培比例达63%。其原因是政府强化了服务职能,将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纳入中心议程,加大了工作力度。二是农民参加培训的内容多为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较少。三是农民接受培训的方式多为在本乡镇村参加短期培训。由于培训的项目主要是实用技术,参加培训的多为40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的文化层次和家庭状况使他们不大可能接受教长时间,教高层次的培训。

3.培训机构

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所依托的培训机构主要是:县直相关部门(科技、教育、人事、劳动、组织、宣传、广电、妇联、共青团及涉农各单位)和乡镇(各乡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及村培训室);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及学历教育培训所依托的培训机构主要是县职业中专、农广校、劳动技工学校等专业培训学校。

4.培训机制

(1)每个村民享受县里统一规定的优惠政策

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全部免费,对独身子女户、两女结扎户、失地少地户、特困户等特殊群体参加本县职业技能培训予以优惠,对培训后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办理相关证件时,本人只负责工本费,由政府提供补贴,对培训后自主创业的成功典型,政府还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每个村实现了“三个一”制度

即有一个干部专职负责联系农民培训工作,有一块宣传栏随时发布农民培训信息,有一套奖惩措施督促农民培训工作。

(3)农民—培训机构—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府推动培训(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统筹协调、补助培训资金、考核监督)——培训机构实施培训——(各相关培训部门、乡镇培训中心依托农技专业人才及本地的乡土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在政府的指导配合下充分利用其师资、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发挥职业技能和文化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农民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参加培训。

5.培训典型

桐木镇:该镇长期以来,农民都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效益极为低下。近几年来为扭转这一局面,该镇决定从狠抓农民素质培训入手。经过认真考察,发现该村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农民也有零星种植的习惯,于是就选择了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为了使培训扎实取得实效,他们首先重点选择了有培训愿望,能在农户中起带头作用的农民参加培训。在培训中,他们请来了农技专家来田地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同时还组织参训人员到芷江高山葡萄基地参观,让他们学习先进经验,感受农村成功产业良好的发展氛围及广阔前景,从而增强发展的信。培训后,该镇又将培训教师的联系方式制成卡片发放给农民,便于农民随时向专家请教,同时还积极为他们提供资金扶持,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建立销售渠道。通过重点培训帮扶,该镇涌现出10

亩以上的葡萄种植大户达30余户。该镇根据形势,当即又成立葡萄专业协会组织,吸收大户为协会会员,利用协会“土专家”的技术力量进一步推广葡萄种植技术。通过大户的示范带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风气蔚然成风。近几年来该镇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共培训农民累计达1000余人次,全镇90%以上的农民普遍掌握了该项优产实用技术。短短几年内,该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镇葡萄基地规模达3000多亩,现已注册了“湘珍珠葡萄”商标,销售总额达到1.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80元。

二、培训取得的成效及原由分析

1.成效

一是实现了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形成了良好培训氛围。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科技素质提高了,种养技能改善了,农民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三是培养了一批大户,促进了农民增收。四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培训中,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为改造和发展我县传统特色产业、优化传统特色产品品质,提升传统特色农业的产业层次,增强传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原由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全方位的领导体系和工作班子,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并加大了经费投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中方县农民素质培训与劳务输出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从组织领导、经费落实、任务分配、跟踪服务等方面对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目标。并将该项工作发展情况列为对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发展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一把手”工程和一票否决制,严格奖罚兑现。县乡村三级都建立了有效的制约和奖惩措施。县里还确定了农民素质培训经费筹措渠道。农民素质培训专项经费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20万元,从县人民教育基金、中央转移支付计生费、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