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圈上课用2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82df3576c66137ee0619ae.png)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D)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3.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D)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4.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
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想一想,议一议 环境、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即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
蝙蝠
昼
猫头鹰
伏
夜
出
的
动
物
向日葵朝向太阳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阔叶林
针叶林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水
淡水鱼
海水鱼
在河流中生活的鱼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
8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思考:生物因素有哪些?
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B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1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C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 C.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D.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想一想,议一议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阳光、温度、水和二氧化碳等。
2.这些生态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4c6aa5998fcc22bcd10db8.png)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清单】知识点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即环境影响生物)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 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特别提醒】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
对照组就是不作处理的,已知的那一组。
实验组就是作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处理的那组。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应该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前者包括寄生,捕食,合作、共生,竞争等;后者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生物只能适应环境,环境不能适应生物。
考点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例1】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 阳光B. 水C. 温度D. 空气【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通过对题干的认真阅读,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温度影响了蝉的鸣叫。
【答案】选C【例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 春江水暖鸭先知B. 葵花朵朵向太阳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选C考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3】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常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条件的是()A. 明亮和潮湿B. 干燥和潮湿C. 空气和土壤D. 温度和水【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像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课件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课件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https://img.taocdn.com/s3/m/660dbbd7482fb4daa48d4b4e.png)
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 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 中属于分解者。
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他所有构 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土壤、 温度、湿度等。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 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种类最丰富、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所 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最强的,最容易保持生态平衡。人工生态系 统中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
草原上生活的动物与草原环境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 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如图为草原鼠),它们几乎都过 着地下穴居的生活,草原上视野开阔,动物挖洞穴居有利于逃避敌害, 是对草原环境的一种适应。
DDT对人的危害:可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轻度中毒可出现头晕、 无力、失眠、恶心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随发高烧、呕吐、上下 肢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时失明。 DDT使鸟的卵壳变软,孵化时极易压碎,孵不出小鸟,使得鸟的数量 减少。DDT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药6个月后的农田里,仍可 检测到DDT。鱼、贝类对DDT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例如牡蛎能将 其体内的DDT含量提高到周围海水水体中含量的7万倍。
(6)星湖湿地公园——天人合一之美; (7)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8)额尔古纳湿地——上天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 (9)巴音布鲁克湿地——天鹅之乡; (10)若尔盖湿地——中国最大的湿地。
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是指经过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是由自 然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 等)和人类(包括生活和生产活动)三部分组成的网络结构。人类在系 统中既是消费者又是主宰者,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遵循生态 规律和经济规律,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a75b8c281e53a5902ff44.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作业: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9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3节社会行为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3节社会行为课件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6bf8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9.png)
①鸟发现敌害时发出鸣叫声
②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③动物筑巢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关闭
动物的通讯是指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 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动物之间传递信息是 通过声音、动作、气味等实现的。本题中动物筑巢不属于动物间的 关闭 通D 讯,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二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常见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白蚁、蜜蜂、 猴 、
狒狒 、 象 、 鹿 等。
2.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白蚁群体中
蚁后
蚁王
有工蚁
兵蚁、
蚁后、 和
。
是专职的
“产卵机器”。蚁王主要工负蚁责与蚁后交配。
的职能是觅
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兵他蚁白蚁等大部分工作。
(3)小明说:“像蚂蚁这样的群体,其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 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 对 。(填“对”或“不对”) (4)像蚂蚁一样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请再举出一例:
蜜蜂(合理即可) 。
1
2
3
4
5
6
7
8
2.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在水牛的皮肤上 C.小丑鱼躲进海葵中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关闭
猴子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如小猴给猴王整 理毛发,属于社会行为。
关闭
D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3.下列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
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 行为反应 ,这种现象叫作通讯。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https://img.taocdn.com/s3/m/cba417fb4431b90d6d85c7ac.png)
教学设计体验性强,使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充满趣味;从能力开展来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操作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等,力求实现全面开展;从情感教育来讲:人与生物圈和谐相处的主线贯穿始终,虽不在言语上一直提及,但学生却处处产生情感共鸣。
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件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关注热点引入新课● 1● 2● 3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今社会人类面临哪些开展问题呢?逐一播放课件,展示开展问题。
师:同学们答复的很好,首先就是人口问题,目前全球人口已经突破了70亿,如此众多的人口,将使地球拥挤不堪。
师:人口问题还会导致粮食等资源的紧缺,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妇女和儿童死于饥饿。
学生仔细思考。
学生齐答:人口多、能源少、环境问题等。
仔细聆听教师讲解,观看图片,深入了解当今社会问题。
仔细聆听教师讲解,观看图片,深入了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问题谈起,学生在课堂伊始便能产生兴趣。
关注热点引入新课● 4● 5● 6●7师:还有能源问题,三大能源可能在100到150年内用完,而过度的开采可能引发地质灾难。
师:不仅仅是能源,其他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也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
师:不仅仅是能源,其他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也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
师:假设地球上的资源没了我们可以到其他星球生活吗?〔教师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科学家对此做出了一定探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圈Ⅱ号的相关知识。
板书章节标题。
解当今社会问题。
在教师停顿间隙,给出自己的答案,给以配合。
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答复“能〞获“不能〞,并给出理由。
教师逐一详细介绍这些问题,既能增长学生知识又能使学生产生触目惊心的感觉,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共鸣。
环节一走进生物●7●8●9●10●11师:要了解生物圈Ⅱ号,首先得熟悉生物圈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回忆一下:1.生物圈的概念是什么?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哪些?板书“走进生物圈Ⅱ号〞师:课下同学们搜集了关于生物圈Ⅱ号的相关资料,并整理成了PPT,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相关知识。
《生物圈Ⅱ号》教学设计
![《生物圈Ⅱ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de9a91b307e87100f696d6.png)
《生物圈Ⅱ号》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Ⅱ号的组成。
(2)阐明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
2.能力目标:学生尝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合作完成资料分析和设计宣传画中确立团队合作意识。
(2)认同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形成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朝气蓬勃,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同时生物学科又是初中起始学科,对学生认识生活以及高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帮助。
生物学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对于其中的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欲望。
能否模拟一个生物圈就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学生平时没有机会去了解生物圈Ⅱ号,更别说深入思考研究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
所以教材中的“生物圈Ⅱ号的结构”“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一系列内容,学生充满了求知欲,这为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供了契机。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认同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珍惜和保护地球势在必行。
2.教学难点:对资料的准确分析,得出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
3、解决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会想到再造一个地球这个问题,通过生物圈Ⅱ号的微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生物圈Ⅱ号的结构,但是,对于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学生现有的能力难以直接答出,理论知识较抽象,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因此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运用资料卡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将枯燥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资料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知识内容,乐于学习,从而获得知识。
通过对本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总结出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珍惜和保护地球势在必行。
开展保护地球小设计,一则运用学生的美术特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则通过小组设计的环节让学生形成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性表现和创作意识,从而渗透德育。
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053f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1.png)
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前言本教案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为基础,采用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从生物圈Ⅱ号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态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掌握一些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环保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理念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圈Ⅱ号与生物环境1.什么是生物圈Ⅱ号2.什么是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生物的组成1.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组织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3.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三章生物的繁殖1.生物的繁殖方式2.生物的繁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第四章生物的适应和进化1.生物的适应2.自然选择和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的影响2、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讲授、探究、实验、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为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3.生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特点2、教学难点1.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2.生物的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实际应用五、教学评价1.通过实验和观察,测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测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堂测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详述第一章生物圈Ⅱ号与生物环境知识点1:什么是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是一种生态控制系统,可以模拟地球上的环境,为人类进行空间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941fe5aeaad1f346933f57.png)
练习:
生物 环境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__和__所 形成的统一整体 非生物 生物 2、生态系统包括___部分和___部分.前者 水 如___、___、___等.后者包括______ 、 阳光 温度 生产者 消费者 _____ 、 分解者 . 相互依存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____的 关系. 二 选择 1.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细菌和蘑菇 C.老鼠和黑尾鹿 D.蚊子和跳蚤
第二课时
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11条 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吗?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 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 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 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 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列: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mg/kg
0.05
7
0.51
68
0.35
那么,最有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C ) A. D B C B E A B. D B
C
E D A
C. A
C
E
D
D. A
E
C
B
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和_ 食物网 流动的. __
尝试连接观察与思考中的食物链,数出食物 链的条数。
被吃者
吃者
请写出书21页谚语所包含的食物链 树 蝉
螳螂 黄雀
浮游植物
虾米
小鱼
大鱼
总结:
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_29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_29](https://img.taocdn.com/s3/m/9f3333a17f1922791688e8a4.png)
教学目标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3. 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4.了解鼻、咽、喉的作用。
5.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6.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7.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呼吸系统的模型。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引言通过思考生活常识,弄清婴儿第一声啼哭的科学道理。
2.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生活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婴儿啼哭)引出每一个人自生下来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地呼吸。
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3.1通过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成统的组成。
3.2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3.3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4.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5.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
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内部结构是有限的等问题。
通过提示每段资料的内容,引导特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
学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
6.1提问:鼻具有什么作用及内部结构特点,找到解释问题的突破。
6.2训练思维能力。
通过生活常识了解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了解到到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7.交流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8.呼吸道的作用咽的作用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进行角色扮演,说出自身的体会,通过身的体会,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险自我教育,逐渐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
演示幻灯。
8.观察会厌软骨模型,9.喉的作用提出问题:嘴巴是不是发声器官,了解喉是发声器官,知道应当注意保引导学生思考喉的作用。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总结本节教学内容。
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学案-生物富集及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学案-生物富集及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a074a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b.png)
第二课时生物富集及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课程标准】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2.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通过分析生物富集现象,说明生物富集的危害,认同应采取措施减少危害。
3.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自主学习探究1:阅读教材P65,探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思考:1.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能否自给自足?为什么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相同?探究2: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原理:(1)土壤中生活着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充当分解者。
在不同的气候与环境下,落叶在土壤中被分解的时间也不同。
(2)淀粉还原糖砖红色沉淀2.探究案例小组合作任务 根据资料,分析讨论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
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生物七年级上册《了解生物圈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_23
![(部编)人教生物七年级上册《了解生物圈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_23](https://img.taocdn.com/s3/m/37925a20f12d2af90242e69e.png)
生物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一节。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而且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惟一家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影响还具有破坏性甚至毁灭性,所以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他们能说出许多生物的名称、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
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参与游戏,进行角色扮演,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等以表现他们的活力,针对此,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力求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科学技术社会 圈Ⅱ号》(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科学技术社会 圈Ⅱ号》(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8db5ef3186bceb19e8bb84.png)
生物圈二号实验过程:
那么, 实验成功了吗?
很可惜,这一次艰辛的探索终究归于失败。 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 (O2)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CO2)和二 氧化氮(NO2)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 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长。大部 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 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亡。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 成了丛林和草地。“生物圈2号”内空气的恶化直接危及 了居民们的健康,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 园”。 “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思考讨论
①为什么称作“生物圈‖号” ?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③实验过程是怎么进行的? ④实验结果如何了?失败了还是成功?为什么? 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环境? ⑥人工生态系统中怎么做?
生物圈二号实验背景:“生物二号”的命名,是相对于地球生物圈(生物圈一 号)而获名的。她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沃洛克镇,这里光照强 烈,生境相对荒凉,有些类似于太空的环境。
建成于1991年5月。占地面积1.28公顷,内部填土体积 204000立方米,封闭空间204000立方米。工程建造经费约2 亿美元,运转费用每年约600万美元。
它运转的原理是模拟目前生态学家发现的地球生态系统
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其过程可以用这样一种特制
的密封玻璃球来演示。 这种球也称“生态球”,美国的超级市场上有售。 里面装着淡水、空气、绿藻植物、一种似虾状节肢动物、
初一秋季《生物学》(人教版)第2章 了解生物圈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2课时-练习题
![初一秋季《生物学》(人教版)第2章 了解生物圈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2课时-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80d77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7a.png)
教育部资源课后练习喷洒杀虫剂利于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图中未显示阳光等非生物成分的信息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下表是给植被喷洒过DDT的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甲、乙、丙、丁个体体内DDT的浓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生物种类甲乙丙丁体内DDT浓度/毫克▪升-10.1 0.05 26 5A. DDT沿着丙→丁→甲→乙的方向积累B. 丙是三级消费者,其含DDT最多C. DDT很难被分解D. DDT被积累的结构基础是食物链二、识图作答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如图为某稻鸭共育生态系统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6-9题:6.由图可知,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空气、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属于___________关系。
7.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除阳光、空气、水等物质外,稻田的非生物成分还有土壤中的__________ 。
8.该稻田的物质和能量是沿_________________流动的。
因为生态系统中的空气、水、无机盐等物质可以被____________,所以物质流动的方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流动。
因为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吸收储存在有机物中,只向外界释放热能,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特点是___________流动,且每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总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_。
9.引鸭入田后,鸭对_________________有制约作用,可减少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等有毒物质,还节约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鸭粪富含有机物,排入稻田后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被再利用。
可见,鸭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三、资料分析有人详细统计了一公顷草地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见下表),并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图解(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5—20题:10.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的关系形成食物链。
双滦区六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
![双滦区六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d728e11b5ef7ba0d4b733baa.png)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习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1、动物群体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2、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什么作用?2、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具有什么作用?3、动物对植物的生长、繁殖有什么影响?二、预习自测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和相互的关系。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总是维持相对的状态叫着生态平衡。
3.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在维持___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2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3帮助植物______、传播__________【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行课案【合作探究】1、麻雀吃人们种的粮食,为什么专家发出要保护麻雀的呼吁?2.现在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3.动物怎样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者,直接或间接地以为食,通过和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经过,释放,同时产生、等物质,又被利用。
【总结归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检测案1.判断题(1))自然界中的所有植物都需要动物的帮助才能繁殖后代。
()(2)“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
()2、《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寂静世界,你认为这样的世界是()A人类乱捕滥杀野生动物造成的 B 可减少动物对人类的伤害C 自然灾害造成的D 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3、对于重庆古城因蝗灾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和20万只青蛙的做法,你认为()A 多此一举B 引进这些动物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C 既有可能解决蝗灾,又能保护环境D 我们可以用过大量农药来消灭蝗虫4、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A 禁止捕鱼B 及时适时捕捞成鱼C 及时捕捞小鱼D 大量投入鱼苗5、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解释,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B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C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6、科学家认为生态平衡失调的众多因素中可以控制的因素是()A 火山B 地震C 台风D 人类活动7、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A 缓慢上升B 迅速上升C 仍保持相对稳定D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8、我们把依靠昆虫传粉的花称为虫媒花,下列关于虫媒花的特征不正确的是()A 花朵大而鲜艳B 花粉多而轻C 具有芳香的气味D 具有甘甜的花蜜《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一般方法。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d9c08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9.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教材第二章“生物圈”的内容进行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构成、生物圈的作用、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圈的概念、构成及作用,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构成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物圈模型、地球仪、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彩图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栖息地,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圈的概念、构成、作用,结合生物圈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物圈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构成、作用2. 生物圈生态平衡3.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生物圈的认识,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深入了解生物圈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提供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生物圈的概念、构成及作用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圈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圈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d82f09c1c708a1294a4499.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 生物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1.2.1 生物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1.2.1 生物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生物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能力目标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重点1。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对比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用多媒体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和特点,以便和地球作比较。
地球仪、地球剖面图。
2.学生准备:收集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演示课件)在浩瀚无限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美丽的星球围绕着太阳周而复始地旋转着。
经过漫长的年代,它孕育出无数神奇的生命,这就是地球。
学生:观看课件并讨论。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我们看到了秀丽的山川、广阔的平原、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河流、蔚蓝的天空、许多神奇的生命。
教师:啊!太美了!那么,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命呢?学生:(讨论)不是,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命.比如:高空空气稀薄、寒冷就没有生命。
学生:还有海洋的底部漆黑一片也没有生命。
学生:还有地层的深处。
教师:(拿出地球仪)可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这个范围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生物圈.[讲授新课]一、引导分析——生物圈的概念范围教师:(边讲解边指示地球仪)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圈教案1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圈教案1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9dd2f4cfc789eb162dc879.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圈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1 /51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圈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1.2.1 生物圈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圈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生物圈教学目的: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实验及教具准备:生物圈范围的示意图;有关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的图片.教学过程:[复习]:经过前面一章的学习,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通过调查的方法认识我们周围的生物类型。
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生物分为哪几类?[导入]:不管是何种生物,它们生活在地球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家,这就是生物圈。
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而且相互间发生复杂的关系。
我们人类也是生物圈的成员,所以要了解这个家,爱护这个家.[新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讲述]: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
地球上适应生物生存的地方,2 / 52其实只有地球的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所谓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果把地球比做一个足球,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一、生物圈的范围大气 10千米海平面 20千米海洋10千米整个生物圈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1、大气圈空气主要有以下几种气体:氨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 分遮盖起来?
答:是为了作对照实验,看看有光 照的部位和无光照的部位是不是都 能制造淀粉
3
4
? 3、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4、把叶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 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直接加热,酒精蒸发快,易沸腾,易燃烧,发生危险事故。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
片滴加碘液。
(漂洗加碘)
(清洗观察)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件2
最新(人教版)生物圈ppt课件2
实验步骤 :
(摘叶去纸)
(暗处理)
叶片遮光并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 (设置对照组)
(遮光对照)
3、去掉遮光的黑纸
叶绿体
•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 的“车间”,也是将光 能
• 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 转换器”。
补充:
光合作用表达式:
(条件)
(原料) 光
(产物)
二氧化碳+水(叶场绿所体)(储有存机着能物量)+ 氧
做一道题吧
光合作用:条件: 产物: 场所: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何运输到植物体的 其它部位?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 几乎所有的生物。
• 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
厂”,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从而养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创造这一奇迹的是
那些绿叶。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提出问题:
1、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 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作出假设:
1、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最新(人教版)生物圈ppt课件2
知识回顾:
• 1、淀粉遇什么物质会变蓝? • 2、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最新(人教版)生物圈ppt课件2
最新(人教版)生物圈ppt课件2
温故知新
最新(人教版)生物圈ppt课件2
温故旧实验——归纳设计重点——知新本实验
6、清水清洗,观察变化
(清洗观察)
最新(人教版)生物圈ppt课件2
5、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漂洗加碘)
4、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酒精脱色)
1
2
? 1、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移到
阳光下照射3-4h; 起对照作用。
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1昼夜?
导 管
木本植物幼茎横切纵切面结构图
木质部 (导管)
韧皮部 (筛管)
有机物 有机物
形成层 水由导管从下向上运输,
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 物由筛管向下运输。
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植物体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用来构建植物体;
• 1、从细胞水平来看:
• 细胞壁——纤维素
• 细胞膜——蛋白质和脂质 • 细胞核——DNA(脱氧核糖核酸) 有机物
• 2、从器官水平来看:各器官都含有有机物
• 3、从个体水平来看:植物体干重的绝大 部分是机物。
a.从细胞水平看,细胞的主要组成成
分是_有__机_物____
细胞2 壁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细胞膜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叶绿体 细胞核 :主要成分是DNA 液泡 :溶液溶解多种有机物
影响碘液
粉的地方变蓝,无淀
着色
粉的地方不变蓝。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 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
见光部分: 变蓝 遮光部分: 不变色 (黄白色)
结论: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结果分析:
• 1、叶片部分变蓝说明叶片中产生了什么?
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2、淀粉的产生需什么条件?
叶片被黒纸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 (淀粉)
思考:除了叶片外,植物体的其它绿
色部分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只要是植物 的绿色部分细 胞中含有叶绿 体,就都能够 制造有机物。
最新(人教版)生物圈ppt课件2
最新(人教版)生物圈ppt课件2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暗处理)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遮光对比)
3.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光照后摘叶)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 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酒精脱色)
变量为光:( )
将叶片的一部
遮光分( ),照部光
分( )
最新(人教版)生物圈ppt课件2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 目的要求 •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失的
条件。
材料用具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透明胶带纸,酒精, 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三脚架, 石棉网,镊子,滴管,火柴,清水
有 机 物
细胞质 :溶液溶解多种有机物
b.从器官水平看,植物体的每一种器官的 主要组成成分是__有_机__物_____
糖类
蛋白质和油脂 淀粉
淀粉
淀粉
蛋白质 淀粉
c.构成植物体的干重绝大部分是___有_机__物____。
思考:10千克干杂草燃烧后,还剩下多少灰?说明了什 么?
构成植物体干重的主要成分是_有__机__物____。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全是淀粉吗?
绿色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制造的有机 物主要是淀粉等糖 类。一部分糖类在 植物体内还会转变 成蛋白质、脂类等 其他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定义
• 绿色植物利用光 提供的能量,吸收二 氧化碳和水分,在叶 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 有机物,并且把光能 转变成化学能,储存 在有机物中,同时释 放出氧气。这个过程 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 作用。
为什么用酒精浸泡叶片?为什么要隔水 加热?
答: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 鉴定淀粉的颜色变化; 酒精易燃快,易发生危险。
酒精 水
一旦酒精外溢燃烧,请用湿布或沙 子覆盖火焰,千万不要用水扑灭。
5
6
? ? 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 培养皿中,滴加
碘液;
6、观察现象。
洗掉酒精,
避免酒精
碘遇淀粉变蓝,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