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

合集下载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中国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砂质土壤、粉质土壤、壤质土壤、黏质土壤、壤砂质土壤、淤泥状粉质土壤、钙质土壤等六种。

(1)砂质土壤:又称砂土,是指含砂砾粒,粒度大,呈多孔状的土壤,且砾粒总体来看砂砾有类近统一性;土壤质量低,水分较容易流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也较少,供氮素有限,生长期受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粉质土壤:又称沙质土壤,是以砂砾微细粒及黏粉分散在空心结构中的一种土壤类型,含有硅质及黏粒质,颗粒粒度小,具有优良的润湿性,土层较薄;肥力较低而且木根较深,土属酸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覆盖率较小。

(3)壤质土壤:又称壤状土壤,是一种特殊的壤土类型,是通过火山爆发、断层运动和海侵作用等地质深动过程形成的,是以大量的黏粉成分及碎石组成的;其水分和空气的分布特性有利于植物生长。

(4)黏质土壤:又称膨土或淤土,是以膨胀层状的黏土为主的土壤,含有大量的黏性物质,其空间结构特点除有一定的孔隙性外,通量性、亲水性及团粒结构稳定性也很高,即使在长时间内也能保持一定的物理结构和水分状态。

(5)壤砂质土壤:是以砂和壤混合在一起而成的,其土壤由粗粒和细粒混合而成,且细粒含量较高;水分相对保湿,但可能随季节变化而有较大变化;空气密度较低,有利于植物生长。

优点是通量性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流动,而且其结构节点与研究能保持一定的坚固状态。

(6)淤泥状粉质土壤:属于泥质土壤,是淤泥状粉质土壤及黏质土壤混合而成,具有黏粒和砂砾混合特征;土壤水分较足,放射率也很高;土壤结构牢固,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形成。

优点是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气孔、水孔较多,有利于水分和叶绿素的交换,结构稳定。

(7)钙质土壤:又称碱土、硫酸盐土,是以钙碳酸盐和硫酸盐为主型的复杂性土壤,通常分布在高尔夫碱重熔融滩及碳酸盐熔融滩带内;土壤质地细,水分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

缺点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钙盐,在温度变化后水溶性有机物会减少,使植物生长受到限制,而且土壤松质性也差,容易形成土质改性。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土壤已经成为新教材中添加的一个内容,现在的地理考试中也常见到以土壤为情境材料的知识考查.土壤的成分和类型其实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了土壤,有些人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一直搞不清楚,总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微生物多的时候有机质多还是少,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小侧面去解读:有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使之成为腐殖质,但有的微生物却会以这些有机质为食物,会消耗掉它们,另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枯枝落叶是否多。

再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这些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有机质是不是能够在当地累存,比如热带雨林枯枝及败叶较多,微生物也丰富,但分解后这些腐殖质一部分被雨水淋溶带走,一部分被生物转化为无机物吸收,所以土壤中腐殖质并不多,反而在亚寒带针叶林的腐殖质较多。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几大黑土地都不是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形成的,形成后到现在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地表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地层有所变薄!其实土壤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土壤总是在你脚下。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获得养分,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宝藏之一!那么,土壤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一起来看看吧!在地球历史的初始时期,地球的表面主要是岩石,十分贫瘠。

而随着时间发展,土壤开始逐渐在地球表面形成。

当幼儿时期的地球冷却下来后,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就陆续开始了。

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将岩石破碎成较小的岩石,侵蚀作100ea2Lim%%■-clQ^lBQnn311啣令业和* 1(1、5iinidyIcharaisandxsaitd用是指这些较小的岩石被风或水从较大的母岩中带走。

根据风化岩石的大小,可以将其视分为黏土(clay)、粉土(silt)或砂土(sand),更大的则为砾石。

在前三种物质中,黏土是最小的,而砂土是最大的,粉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三种不同大小的风化和侵蚀岩石共同组成了土壤。

根据这三种不同大小颗粒的比例,土壤将具有不同的性质。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支持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土壤类型繁多,不同的土壤对于不同的作物和动植物都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土壤资源,我国土壤学家对土壤进行了分类,下文将会按照类别进行介绍。

1. 红壤红壤分布在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

这种土壤色泽红黄色,土质松软,具有极强的肥力。

红壤一年四季都适合种植各种作物,如水稻、桑树、油菜等。

红壤作为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为南方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这种土壤色泽为黄色,土质松软,水分保持能力强。

黄壤适合种植农作物,例如玉米、大豆和棉花等。

黄壤生产力较高,是我国产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3. 灰色土灰色土广泛分布在我国全境,尤其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

这种土壤颜色灰暗,质地较硬,颗粒较大,通透性好。

灰色土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以及其他各种非稻区的农作物。

这种土壤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是北方地区育种、栽培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和内蒙古等地,这种土壤色泽黑色,质地肥厚,能够保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种粮区土壤,是种植大豆、玉米和小麦等经济作物的理想土壤类型。

我国土壤资源繁多,通过分类可以方便我们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同时,不同的土壤类型还提示我们在种植选择和管理方面的差异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精准度。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主要基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组成,包括颗粒大小、形状和彼此间的结合方式。

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一、砂土、壤土和粘土
根据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可以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砂土的颗粒较大,通常呈现松散状态,缺乏有机物质和养分,但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

粘土的颗粒较小,常常呈现块状或泥状,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养分,但透气性和排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根系缺氧。

壤土则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如透气性、排水性和保水性等。

二、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中国的土壤质地分类系统主要基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组成,包括颗粒大小、形状和彼此间的结合方式。

该系统分为四类,分别是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和混合质土。

砂质土主要由大颗粒的砂粒组成,缺乏粘粒和有机物质。

壤质土由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其中砂粒和粉粒占主导地位。

粘质土主要由粘粒组成,缺乏砂粒和粉粒。

混合质土则由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但每种颗粒的比例不同。

三、土壤质地分类标准的实际应用
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组成,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壤资源。

其次,它有助于评估土壤的质量和适宜性,为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通过了解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评估土壤质量和适宜性的重要工具,对于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一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壤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引言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农业文化背景的国家,土壤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是土壤科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有效管理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并根据其在土壤科学中的价值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是指根据土壤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将中国国土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

主要包括红壤、黄壤、黑土、褐土、草地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等类型。

1. 红壤红壤是中国最重要且分布广泛的土壤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颜色红艳,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

红壤有良好的通气条件,适合发展农作物。

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长期的低度风化和淋溶作用使得土壤呈红色,造就了丰富的红壤资源。

2. 黄壤黄壤是我国南方的另一重要土壤类型,以黄色为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黄壤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黄壤的肥力较高,适宜农业生产。

3. 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土壤类型,以黑色为主,含有机质丰富。

黑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适合发展小麦、大豆等作物。

黑土的良好保水能力和保肥性能,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 褐土褐土是我国华南、台湾和西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颜色呈棕色或黑褐色。

褐土在多年受雨蚀和风蚀的影响下,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土层。

褐土广泛用于发展茶叶、水果和果树等农业作物。

5. 草地土壤草地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土壤类型,适于草原植被的生长。

由于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草地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但缺乏养分。

草地土壤的发展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6. 河流湖泊沉积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华南地区的平原地带,颜色多样,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土纲
1.有机土 2、人为土纲 3、灰土纲: 4、火山灰土纲 5、铁铝土 6、变性土纲
7、干旱土纲 8、盐成土纲 9、潜育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5)
亚纲
永冻有机土 正常有机土
水耕人为土
旱耕人为土 腐殖灰土 正常灰土 寒性火山灰土 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火山灰土 湿润铁铝土
潮湿变性土 干润变性土 湿润变性土
寒性干旱土
正常干旱土
碱积盐成土 正常盐成土 永冻潜育土 滞水潜育土 正常潜育土
土类
落叶永冻有机土 纤维永冻有机土 半腐永冻有机土 落叶正常有机土 纤维正常有机土 半腐正常有机土 潜育水耕人为土 铁渗水耕人为土 铁聚水耕人为土 简育水耕人为土 肥熟旱耕人为土 灌淤旱耕人为土 泥垫旱耕人为土 土垫旱耕人为土 简育腐殖灰土 简育正常灰土 寒冻寒性火山灰土 简育寒性火山灰土 干润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玻璃火山灰土 腐殖湿润火山灰土 简育湿润火山灰土 暗红湿润铁铝土 黄色湿润铁铝土 简育湿润铁铝土 钙积潮湿变性土 简育潮湿变性土 钙积干润变性土 简育干润变性土 钙积干润变性土 简育干润变性土 腐殖湿润变性土 钙积湿润变性土 简育湿润变性土 钙积寒性干旱土 石膏寒性干旱土 粘化寒性干旱土 简育寒性干旱土 钙积正常干旱土 盐积正常干旱土 石膏正常干旱土 粘化正常干旱土 简育正常干旱土 龟裂碱积盐成土 潮湿碱积盐成土 简育碱积盐成土 干旱正常盐成土 潮湿正常盐成土 有机永冻潜育土 简育永冻潜育土 有机滞水潜育土 简育滞水潜育土 有机正常潜育土 暗沃正常潜育土 简育正常潜育土
酸性紫色湿润雏形土 黄色铝质湿润雏形土
饱和红色正常新成土 永冻寒冻正常新成土 石质干润正常新成土 钙质湿润正常新成土
覆沙磐状富磷岩性均腐土 普通黑色岩性均腐土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其呈红色或棕红色,富
含铁、铝等氧化物,适宜于茶叶、甘蔗、柑橘等作物的生长。

黄壤
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呈黄色或黄棕色,贫瘠但肥沃,
适宜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棕壤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土壤呈深褐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于水稻、小麦
等作物的种植。

黄棕土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呈黄色或黄棕色,适宜于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种植。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土壤呈黑色,
肥沃适宜于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白土则分布在西南地区,土
壤呈白色或灰白色,贫瘠但适宜于茶叶、橡胶等作物的生长。

盐渍
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土壤富含盐分,适宜于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

沙土、砂壤和泥土则分别以其砂粒、砂粒和泥粒的含量为特征,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并适宜于不同的作物种植。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利用土壤
资源,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
支持。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类型分类体系,加强土壤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中国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划分的一种分类体系,主要分为三级和六级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土壤分类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立,目前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1978年修订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

该分类系统主要基于土壤的成因、性质和用途,是一个较为综合全面的分类等级。

中国土壤分类分为三级分类和六级分类。

三级分类主要侧重于土壤的性质和特征,一级为大类,二级为次级,三级为小类。

六级分类在三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一级为大类,二级为次级,三级为小类,四级为亚类,五级为常用含义组,六级为特定含义组。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级分类和六级分类的具体内容。

一、三级分类:1.一级分类:主要分为12个土壤大类,包括黄壤、红壤、黄棕壤、黑土、褐土、林土、沼泽土、盐渍土、草地土、荒漠土、亚麻土、沙质土。

2.二级分类:根据土壤的其他特征和性质对一级大类进行细分,一共分为62个次级分类。

3.三级分类:在二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的更加具体的特征和性质进行细分,一共分为242个小类。

二、六级分类:1.一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主要分为12个土壤大类。

2.二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一共分为62个次级分类。

3.三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一共分为242个小类。

4.四级分类:在三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主要根据土壤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划分,一共分为879个亚类。

5.五级分类:根据土壤的常用含义进行分组,方便使用者对土壤的理解和应用。

常用含义组共有198组,如砖红色、黄棕色、灰褐色等。

6.六级分类:根据土壤的特定含义进行分组,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需求,比如耕地土壤、水稻土壤、园地土壤等。

以上就是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的具体内容。

该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土壤的性质、特征和用途进行划分,对于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分类系统,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土壤的质地和发生类型。

首先,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大类。

砂质土的颗粒较大,含沙量多,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但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颗粒细腻,含沙量少,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壤土的颗粒大小适中,含沙量一般,渗水速度和保水性能都适中,通气性能也较好。

其次,根据土壤的发生类型,我国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这些发生类型是在不同的气候、地形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

例如,红壤系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棕壤系列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湿润地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土壤学专业书籍或咨询该领域的专家。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C,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土壤分类及分布

土壤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分类系采用六级分类制,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

前三级为高级分类单元,以土类为主;后三级为基层分类单元,以土种为主。

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

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

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根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

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枯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枯燥度小于1,XX的枯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根本一致,故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随着海拔增高,山地气温就会不断降低,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随之变化,因而土壤化。

土壤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由南到北的纬度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是近似的。

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带开场的,所以,各个水平地带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

这种垂直带谱,在低纬度的热带,较高纬度的寒带更为复杂,而且同类土壤的分布,自热带至寒带逐渐降低,山体的高度和相对高差,对土壤垂直带谱有影响。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概念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概念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概念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主要基于土壤的形成过程、地理分布和土壤性质等因素。

在中国,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有国家土壤分类系统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1. 国家土壤分类系统:国家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中国土壤形成特点和国家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的需要而建立的。

该系统通过对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壤材料、土壤水平和土壤层次的考察来进行分类。

国家土壤分类系统按土壤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全国土壤分类系统和区域土壤分类系统,其中全国土壤分类系统分为土壤类和土壤亚类。

土壤类根据土壤的广泛性质和用途而划分,土壤亚类则根据土壤的细致性质和用途进行划分。

2.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是在国家土壤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土地利用的需要和土壤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建立的。

该系统根据土壤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土壤类型形成的机理,将中国土壤分为广义土壤和狭义土壤两个层次。

广义土壤根据地理分布的不同可分为全国土壤系统和区域土壤系统,全国土壤系统又可分为主要土壤区和副次土壤区。

狭义土壤则按土壤形态发育、土壤材料、土壤水平和土壤属性进行分类。

总体而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主要考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地理分布和土壤性质等方面的特点,以满足土壤科学研究和土地利用的需要。

这些分类系统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土壤资源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6级分类单元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6级分类单元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6级分类单元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System Classification,简称CSSC)是根据我国土壤的不同特征,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将全国各地的土壤统一地划分分类系统,目前有6个等级,包括:大类、定类、亚类、子类、小类和纲类。

1. 大类:大类是最高等级的分类单元,总共有8个大类:主要属于商、肥、酸类贫瘠地、季节性水位上下波动的阔叶草甸草原、湿地、酸性地质构造型滑坡背景地、用酸性化肥易碱可长期用肥的森林土、植物根系主导土、矿物质丰富的土壤、受垂直温度差影响的综合受限土、沉淀盐分较高的土壤等。

2. 定类:定类是按照土壤结构、营养特性、功能特性及地形地貌特征等考查结果,按照几种土壤特征组合划分出的定类,下设子类、小类和纲。

总共有100多个定类,包括类、砂类、膏类、泥类、败脱水类、腐殖质类等。

3. 亚类:亚类也称作“小定类”,是对特定定类进行更细化的分类,总共有60多个亚类,其中有砂败脱水类、砂膏类、砂泥类、膏败脱水类等。

4. 子类:子类是细化到更小的分类单元,其特征更加详细,一般由黏性土、分选土、具有颗粒结构的土壤等组成,总共有上百个子类,主要有黄色黏性土、红壤、红黏土、紫黏土、黑钙质壤等。

5.小类:小类是在子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更细致的划分,是在形态、结构、质地等方面进行分类的。

总共有二百多个小类,其中有红壤黏土、细砂膏土、黑钙质塬黏粉土、细砂膏粉土等,它们可以根据主要特征属于一个子类,或者混合这几个子类,混合分类也称作复合体类。

6. 纲类:纲类是最细致的分类单元,它把小类进一步细化,主要是把小类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功能及特征相似的类,总共有八十多个纲类,其中有黄色粘土质壤、黑钙质细砂败脱土,砂黏壤、砂膏壤等,它们在小类中都可以分别单以一个类表示出来。

综上所述,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共有6个等级,分别是:大类、定类、亚类、子类、小类和纲类,总共有100多个定类,60多个亚类,上百个子类,二百多个小类和八十多个纲类,综合特性分类全面,形成完整可操作的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颜色、成分、结构、质地、水分状况、酸碱度、肥力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黄土:黄土是中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广泛。

它主要由粒径较大的砾石、沙粒和细粒的粘土组成,呈黄色。

黄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肥力较高。

2.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呈红色。

它主要由铁氧化物和含铝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红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作物。

3. 灰褐土:灰褐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它主要由深灰色的粉砂、砂和少量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灰褐土肥力一般,适合种植农作物。

4.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呈棕色。

它主要由深褐色的粘土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棕壤适合种植茶叶、水稻等作物。

5. 湿地土壤:湿地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北沿海地区,呈黑色。

它主要由有机质和淤泥组成,具有较好的肥力和保水性。

湿地土壤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类型外,中国还有其他土壤类型,如盐碱土、沙质土、石质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因此土壤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

我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一、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土壤类型繁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分类系统》的规定,我国的土壤主要分为石漠化土壤、盐碱土壤、红壤、黄壤、棕壤、草甸土壤、土壤侵蚀、土壤污染等多种类型。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壤资源,对土壤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对土壤进行代码化处理,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库管理和信息检索,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我国土壤分类体系1. 石漠化土壤石漠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在地理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内蒙古几大戈壁荒漠地带,土地质量差,容易形成石漠化地区。

2. 盐碱土壤盐碱土壤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受到干旱、人为开垦和水盐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地逐渐变成了盐碱地。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土壤。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植热带作物。

4.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包括黄土高原地区、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我国主要的农田土壤类型。

5. 棕壤棕壤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

棕壤呈酸性,土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6. 草甸土壤草甸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适合生长草原植被,是我国重要的牧草土壤类型。

7.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土壤资源流失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和风蚀两种类型。

8.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活垃圾的堆放等,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三、土壤分类代码excel制作方法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分类系统》,首先将各类土壤的名称和代码进行整理,在excel中创建一个土壤分类代码的表格。

2. 在表格中加入各类土壤的名称和对应的代码,确保名称和代码的对应关系准确无误。

3. 在表格中添加分类字段,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查询和管理。

4. 在表格中添加描述字段,对各类土壤的特点进行描述,包括分布区域、适合种植作物、主要影响因素等,以便对土壤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中国土壤学界广泛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系统分类按照土壤性质和土壤形成过程将土壤分为不同的分类单位。

其中,土族和土系是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两个基本分类单位。

土族是指具有相似土壤形态学和物理化学特征的土壤种类,其中包括全国共有109个土族。

土系是指由同一种土壤母质形成的、具有相似土壤形态学和物理化学特征的土壤序列,其中包括全国共有715个土系。

土族和土系的划分标准是基于土壤性质和土壤形成过程进行的。

土族的划分主要依据土壤颜色、结构、质地、可供养分、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特征,而土系的划分主要依据土壤母质、地形、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因素。

土族和土系的划分不仅有助于土壤分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1 -。

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Ⅰ、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一、土壤分类系统的确立与土类、亚类单元概念的明确1992年10月,对30个省(市、区)的省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业已告一段落,其中肯定了一些省(市、区)所划分的新的土壤类型。

加之,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汇总与图件的编绘进入全面汇总阶段,深感土壤普查系列成果──《中国土壤》、《中国土种志》及各不同比例尺的土壤图件的绘制与全国土壤数据资料的汇总这四项成果属于整体,必须有一份一致的土壤分类系统。

因而,在1991年底,先后在武汉与南京召开了上述四项成果的负责人会议。

经过认真讨论,再次确立了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和231个亚类的分类单元的发生特征与性状作扼要阐述,便于各组资料汇总时共同使用。

现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7)与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类、亚类说明分别附列于后。

1资料来源: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农业出版社,北京:1992。

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类、亚类说明1. 棕壤棕壤是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发育的、处于硅铝风化阶段,并具有粘化特征的土壤。

母质主要为中、酸性基岩风化物及其它无石灰性沉积物。

分布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山地丘陵区,另外在河北、河南、山西、皖北及鄂西的山地垂直带中亦有分布。

具A-B-C或A0-A-B-C构型。

棕壤土体盐基淋失,土壤pH5-6.5,土体中不仅有粘粒的淋淀,同时有游离铁锰的形成。

B层粘粒硅铝率3.2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主。

A层由于生物富集的结果,色泽呈暗棕灰色;由于淋溶及粘化作用,土体中下部呈棕色,且土壤的孔隙壁上普遍有光性定向粘粒胶膜和铁质胶膜,或两崐者的复合胶膜。

山地森林下的棕壤可有A0层,A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

亚类划分:(1)棕壤具土类典型特征。

(2)白浆化棕壤分布部位比棕壤亚类低,多位于山前高阶地,母质为无石灰性洪冲积物,剖面粘化层之上出现由漂洗作用所造成的白浆化层。

本亚类辟为农地以后,多为低产土壤。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土地开发整理,本来就是对耕地的开发与整治,提高土地产出率,规划设计时离不开对土壤的认识与改良。

本话题就此而来。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一、1984年的土壤分类1984年的分类,是在1978年《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暂行草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的成果中广泛应用。

1987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中国农业土壤概论》、1990年的《中国土壤》以及一些区域性的土壤专著如东北土壤、山东土壤、华北土壤、华东土壤等均是应用的这一分类系统。

1、分类的原则采用土壤发生学原则,把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的理化性状结合起来;将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统一到同一土纲中。

2、分类的级别:采用了六级制: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共12个土纲,46个土类,140个亚类。

3、土纲:根据主要土壤形成过程以及土壤的共有特性来划分。

4、土类:在一定成土条件下或人为因素作用下,经过一个主要或几个次要成土过程形成的,具有一定相似的发生层次,土类之间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

二、1995年的土壤分类1、特点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充分体现我国的特色,提出了人为土纲等;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1)诊断层(33个)——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

分为:诊断表层——位于单个土体最上部的诊断层。

如:有机质表层,人为表层等。

诊断表下层——由物质的淋溶,迁移,淀积或就地富集作用在土壤表下层形成的具诊断意义的土层。

如:粘化层,漂白层。

(2)诊断特性——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如: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盐基饱和度,铁质特性、石灰性等。

2、分类原则采用多级分类制,有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7级。

(1)土纲——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产生的或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

共14个土纲,灰土纲,火山灰土纲,铁铝土纲,变性土纲,干旱土纲,盐成土纲,潜育土纲,均腐土纲,富铁土纲,淋溶土纲,雏形土纲,新成土纲。

sym90土壤分类

sym90土壤分类

SYM90是一种土壤分类方法,是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分类专业委员会在1990年代提出的,用于对中国土壤进行分类。

SYM90分类系统将中国土壤分为9个土纲,每个土纲又分为若干个亚纲,共计81个亚纲。

以下是SYM90分类系统中土壤的9个土纲:
1. 淋溶土纲(A):包括黑土、棕土、灰漠土、栗钙土、棕钙土、灰化土、草甸土、沼泽土等。

2. 风沙土纲(B):包括风沙土、灰漠土、棕漠土等。

3. 盐渍土纲(C):包括盐土、碱土、石膏土等。

4. 冻融土纲(D):包括寒漠土、冻土、沼泽土等。

5. 黄土土纲(E):包括黄土、黄土高原、黄土丘陵等。

6. 红土土纲(F):包括红壤、赤红壤、黄壤、黄壤丘陵等。

7. 山地土纲(G):包括山地草甸土、山地灌丛土、山地草甸草原土、山地草甸土、山地灌丛草原土等。

8. 人工土纲(H):包括农田土壤、园林土壤、建筑垃圾土等。

9. 特殊土纲(J):包括泥炭土、煤矸石土、硅藻土、火山灰土等。

需要注意的是,SYM90分类系统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现在常用的土壤分类方法是《土壤分类与代码》(GB/T 20471-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Ⅰ、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一、土壤分类系统的确立与土类、亚类单元概念的明确1992年10月,对30个省(市、区)的省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业已告一段落,其中肯定了一些省(市、区)所划分的新的土壤类型。

加之,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汇总与图件的编绘进入全面汇总阶段,深感土壤普查系列成果──《中国土壤》、《中国土种志》及各不同比例尺的土壤图件的绘制与全国土壤数据资料的汇总这四项成果属于整体,必须有一份一致的土壤分类系统。

因而,在1991年底,先后在武汉与南京召开了上述四项成果的负责人会议。

经过认真讨论,再次确立了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和231个亚类的分类单元的发生特征与性状作扼要阐述,便于各组资料汇总时共同使用。

现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7)与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类、亚类说明分别附列于后。

1资料来源: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农业出版社,北京:1992。

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类、亚类说明1. 棕壤棕壤是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发育的、处于硅铝风化阶段,并具有粘化特征的土壤。

母质主要为中、酸性基岩风化物及其它无石灰性沉积物。

分布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山地丘陵区,另外在河北、河南、山西、皖北及鄂西的山地垂直带中亦有分布。

具A-B-C或A0-A-B-C构型。

棕壤土体盐基淋失,土壤pH5-6.5,土体中不仅有粘粒的淋淀,同时有游离铁锰的形成。

B层粘粒硅铝率3.2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主。

A层由于生物富集的结果,色泽呈暗棕灰色;由于淋溶及粘化作用,土体中下部呈棕色,且土壤的孔隙壁上普遍有光性定向粘粒胶膜和铁质胶膜,或两崐者的复合胶膜。

山地森林下的棕壤可有A0层,A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

亚类划分:(1)棕壤具土类典型特征。

(2)白浆化棕壤分布部位比棕壤亚类低,多位于山前高阶地,母质为无石灰性洪冲积物,剖面粘化层之上出现由漂洗作用所造成的白浆化层。

本亚类辟为农地以后,多为低产土壤。

营林时由于易产生滞水包浆,林木生长较差。

(3)潮棕壤一般见于山麓冲积扇或坡麓,由于所处的地势较低,底层出现潮化特征(具锈色斑纹)。

潮棕壤土体较厚,为林果地或农地,因土壤障碍因素较少,林果及旱作物生长良好。

(4)棕壤性土为发育差的棕壤,土层较薄,剖面具A-(B)-C构型。

2. 暗棕壤暗棕壤是温带湿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具有明显有机质富集和弱酸性淋溶的土壤。

具A0-A-B-C构型;A 层厚度可达5-20cm,暗棕壤是东北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完达山一带分布较广的山地土壤,另在西南、西北等省区山地垂直带中亦有分布,其分布特点是向南(向下)过渡为棕壤,向北(向上)过渡为棕色针叶林土。

此土处于温润气候条件,林木及地被物生长繁茂,有明显的腐殖质积累,A1层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达20%左右。

由于腐殖质中酸性物质的存在,下渗水呈弱酸性反应。

全量分析结果表明,铁、铝有轻微下移特征。

其次是B 层粘粒含量较A、C层略高,显示弱粘化特征。

土壤地表的柘枝落叶层(A0层)包括未分解和半分解两个亚层,有较多的白色菌丝体,其下为棕灰色腐殖质层(A 层)和棕色心土层(B层),B层结构面可出现铁锰胶膜;母质层(C层)多含砾石。

土壤剖面终年处于湿润状态,全剖面呈弱酸性,盐基饱和度70-80%,土壤腐殖质中胡富比由上向下减少,活性胡敏酸占总量的比例向下递增;与钙结合的胡敏酸在表层约占一半,向下锐减或消失。

亚类划分:(1)暗棕壤具土类典型特征。

(2)灰化暗棕壤系在A1层之下出现弱度灰化的层次(A2)及其下铁铝弱度沉积的层次(B1)。

A2层的氧化硅略大于B1层,而A2层的氧化铁和氧化铝,均略小于B1层。

(3)白浆化暗棕壤主要是在A1层之下出现白浆化层(A e层),再下为显示铁锰淀积的B层。

A e层的氧化铁和氧化锰的含量小于B层。

此亚类多分布于稍有坡度和具有地上轻下粘母质的条件下,土壤上层发生滞水潜育,造成A层下部土体铁锰还原淋失。

(4)潜育暗棕壤主要分布于坡麓低平处,排水不良,表层显泥炭化特征,表层以下土层常有潜育斑块,全剖面呈酸性反应,土壤盐基饱和度约40-50%,低于暗棕壤亚类。

由于土壤过于冷湿,林木生长较差。

(5)草甸暗棕壤所处地势平缓,母质较粘,为疏林草甸植被,腐殖质层较厚,A0层不显,土体呈灰棕色,B 层中出现铁子和灰色条纹,剖面自上而下呈中性至弱酸性反应,盐基饱和。

(6)暗棕壤性土土壤腐殖质层薄,B层发育度差且薄,土体多石砾。

3. 白浆土白浆土是温带湿润地区森林草原下发育的具有明显白浆层(E层)的土壤。

母质主为河、湖相沉积物,多具有“二层性”(上轻下粘)层次排列。

一般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等地的高河漫滩及河谷阶地,另在这些省区的山间谷地或盆地以及山前洪积台地上亦有分布。

以黑龙江、吉林境内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降雨较多的季风气候区分布最为集中。

此土具有明显的白浆化作用,在透水不良的粘质心土层顶托下,上层土壤由周期性滞水而产生的低价铁、锰,大部分沿着缓坡侧向漂洗,另一部分则沿着心土棱柱状结构裂隙下渗,形成锈斑、铁锰结核和胶膜等各种形式的淀积。

由于铁、锰的淋失和淀积,在土壤腐殖质层(A层)之下依次出现白浆层(E层)和淀积B层。

白浆土A层,壤质,粒状和团块状结构,多呈暗灰色,耕种后腐殖质含量降低,呈灰色或浅灰色;E层壤质偏砂,呈灰黄至灰白色,微显片状,后一特征是由于白浆层粉砂含量较高,在干湿交替的水分条件下所造成的。

B层较厚,粘质,有明显的淀积粘土膜及铁锰胶膜,暗棕色,棱柱状或棱块状结构。

白浆土的物理性质较差,土壤容重A层<E层<B层。

全土层呈微酸性,且较稳定,不受季节性影响。

白浆土的有机质、交换量及其它矿质养分储量均为A层>B层>E层。

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动态可分过湿期(4-5月)、干湿交替期(6-9月初)、聚水期(9月中-10月)和冻结期(11-翌年3月)。

亚类划分:(1)白浆土具土类典型特征。

(2)草甸白浆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白浆土,腐殖质层厚于白浆土亚类,白浆层色泽亦较暗,其下淀积层具有由地下水升降活动所造成的锈色斑纹,形成Bu层。

(3)潜育白浆土沼泽草甸植被下发育的白浆土,上层类似于草甸白浆土,但淀积层色泽更为深暗,且有明显的潜育化特征。

土体终年含水量较高。

4. 褐土褐土是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发育于排水较好的地形部位,具有粘化和钙质淋移淀积特征的土壤。

或土母质富含石灰,成土作用处于脱钙阶段。

土壤具弱腐殖质积累、石灰质淋淀、复钙和粘化特征。

具有A-B-Bk-C构型。

主要分布于关中、亚东南、豫西以及燕山、太行山、吕梁山与秦岭等山地、低丘、洪积扇和高阶地。

另在川西北及横断山脉中段高山狭谷区亦有其变异类型存在。

褐土区年均温10-14℃,年寸雨量600-800mm,植被以旱生森林和灌丛草原群落为主。

大部分丘岗、阶地的褐土已垦为农地。

褐土东与棕壤相接,西北与半干旱区栗褐土相接,南与黄褐土相连。

在山地垂直带中,褐土处于棕壤或暗棕壤之下。

褐土盐基饱和,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伴少量蒙脱石。

剖面发生层分异明显,具腐殖质淡色表土层、粘化层、假菌丝状积钙层和母质层。

B层褐色或棕褐色,粘淀特征明显,核块状结构发育良好,氧化铁含量略高于上层,有粘粒胶膜;底土一般不受地下水作用影响,剖面上部有或无石灰反应,土壤pH7-7.5,盐基饱和度>80%。

亚类划分:(1)褐土石灰淋溶钙积型,上部土层石灰明显下淋但不完全,其余特征同土类。

(2)石灰性褐土石灰钙积型,全剖面强石灰反应,pH>7.5。

(3)淋溶褐土石灰淋溶型,全剖面无石灰反应或C层有石灰反应,pH6.5-7.5,盐基饱和。

(4)潮褐土分布于华北山麓洪积扇平原末端低阶地,其上与褐土相接,其下连平原中的潮土。

剖面上部具褐土特征,底土受地下水活动影响,具铁锰氧化还原所表现出的锈纹斑特征,有时可见碳酸盐结核。

(5) 土分布于黄土高原关中和亚南汾、渭河河谷阶地,以及华北平原西缘黄土洪积高台地。

系黄土母质经长期耕种发育而成。

土壤具有重叠剖面,上部大于50cm厚的重叠土层,与长期耕作施用土粪以及与间歇性降尘有关。

其余特征同土类。

土的主要粘土矿物为水云母,与黄土母质相似,全剖面呈强石灰反应,土壤呈微碱性。

(6)燥褐土分布于川、滇、藏接壤的横断山山脉中段狭谷区下部。

另在云南金沙江、澜沧江上游段及其支流河谷干旱区(海拔2000-2500m)以及四川金沙江上游段河谷(海拔2500m以下)也有分布。

这些区域年雨量仅300-500mm,植被为次生旱生灌丛与散生乔木,覆盖度30-50%,坡面侵蚀明显,土体厚度一般<50cm,质地松,砾质,石灰反应强,pH>8.0,干燥。

(7)褐土性土基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幼年型褐土,具A-(B)或(BC)-C构型,其余特征同土类。

5. 黄棉土黄绵土是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初育土。

土壤严重侵蚀,发育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多属A-C型。

分布于暖温带半湿润和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带的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包括晋西。

陕北、陇东、宁南及陇中,以陕、甘、亚三省面积较大。

海拔700-1500m,有低山、丘陵、残塬、坡、间、台、弯塌、沟谷等复杂地形,光热水条件变化较大。

坡地黄绵土侵蚀与耕翻交替进行,土壤肥力较低,塬地、梯田、川(沟)台地黄绵土,土壤侵蚀轻微,长期耕作施肥,土壤肥力较高。

侵蚀黄绵土全剖面显母质特性,颜色、质地、结构均一,土质疏松绵软,粉砂壤质,通体呈强石灰反应;侵蚀轻微、耕种较久的,表层呈淡灰棕至灰棕色,无粘化。

黄绵土土层较厚,富含细粉粒,地表遇水呈糊状,影响水分下渗。

土壤有效水含量由北向南随土壤质地变细而增大。

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为主。

pH7.8-8.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5-10me/100g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0.5%,土壤磷钾储量较丰,但有效性差,速效磷含量仅3-5ppm。

6. 新积土新积土是新近冲积、洪积、坡积、塌积或人工堆垫而成的土壤,成土时间短,为A-C型、(A)-C型或C型。

与其它初育土土类比较,不具备特定的母质起源。

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麓新洪积扇,山地及丘陵区的谷地,以及广大农区的沟道两侧或沟坝地。

受河流泛滥影响的新积土,地表处于季节性淹没状态,地下水位的高低随河水涨落而急剧变化,无剖面发育,有时显层状沉积或含有砾石,无明显的腐殖质层。

土层厚薄不一。

海拔在3000m以上的新积土,多处于内陆河的滩地、阶地,土层一般厚30-100cm,粘粒或碳酸钙在剖面中无明显移动。

人工堆垫的新积土,全剖面显示人工扰动的特征,质地层理混乱,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大,一般不受地下水影响。

亚类划分:(1)新积土具土类典型特征。

(2)冲积土发育于河流两侧的冲积物母质上,属近期冲积形成,尚无明显的成土过程。

(3)珊瑚砂土由珊瑚、贝壳类风化物堆积形成的土壤,见地南海诸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