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其规律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是因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人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去做。
因此,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便成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规律的基础和前提。
一、思想政治品德及其结构所谓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首先就要研究思想政治品德的结构。
所谓思想政治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的作用方式和联结方式。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系统是一个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三维立体结构。
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基础因素。
任何人的思想政治品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机制、心理形式基础之上的。
首先,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发端。
第二,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
人的情感、欲望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的激情是品德认识转化为动机和信念的催化剂,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控作用,是品德行为的强大动力。
第三,心理也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条件。
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兴趣、性格、气质、能力都影响着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核心因素。
这里所说的思想不仅包括一部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思想的主要形态,而且还包括许多逼近理性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甚至是片面认识。
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永远必要的。
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在本质和核心因素。
因为,第一,思想是联结心理与行为的纽带;第二,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内容;第三,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政治品德的性质和方向。
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显因素。
这里说的行为是指的品德行为,它是受教育者经常表现出来的自觉的行为活动。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一位智者的四句话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对话实现共享的条件
1、尊重彼此的观点 2、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 3、言论和行动的自由 4、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 5、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 6、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
教育者的职责
教育者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 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 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 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 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 解、鼓舞——《学会生存》
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 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 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 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 道德观等,是思想品德的核心。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客观内容。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 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状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 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唤醒”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体验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理解的“视界融合”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对象的自我理解过程 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对话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介体
教育环体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 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要求与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之间保持一种动态 平衡的关系。
• “适度张力规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基本矛盾的反映,揭示了教育过 程中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 展之间的本质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和 具体矛盾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 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这一规律揭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 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的一个规律。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 用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大方 面的影响: 一是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觉影响 二是社会环境的自发影响
张耀灿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探析》中的观点:
1、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 2、具体规律——双向互动律、协调控制律和内化外化规律 3、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 ——主导性与多样性规律 ——社会化规律 ——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
罗洪铁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的探讨》中的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一)内化规律 1、内在需要驱动律 2、主体素质支配律。 3、教育方法影响律。
(二)外化规律 1、主观精神参与律。 2、外在环境制约律。 3、内化外化反复律。 (三)反馈检验规律 1、交互整合律。 2、协调控制并存律
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第5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第1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1、思想品德及其结构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品德具有十分复杂而又精微的结构。
所谓思想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具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1)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
(2)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
(3)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
思想品德结构中的“思想”,是指个体的思想。
个体的思想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的反映,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社会存在的反映。
根据反映社会存在的深浅程度的不同,个体思想可以分为感性思想和理性思想。
感性思想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经历和处境的直接反映,具有具体生动、零散肤浅等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思想”问题,许多是人们的感性思想。
理性思想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比较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思想,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观念”,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等。
由于理性思想具有间接概括性,深刻确切反映了社会存在的本质,克服了感性思想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的弱点,因此,它是思想的主要形态。
思想是思想品德结构的内在本质。
(1)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核心因素。
(2)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
(3)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方向。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表现形式。
(1)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
(2)行为是思想品德的根本标志。
(3)培养良好的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务。
心理、思想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课件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二)信息交流阶段 在信息交流阶段,教育者 向受教育者主动传递社会 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受 教育者通过自身思想、心 理的矛盾运动,对教育者 的教育活动做出反应,有 选择地学习、接受这些内 容。 (三)理论内化阶段 受教育者在外界环境影 响下,在教育者有目的、 有计划传递的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信息的引导下, 自主学习、自主选择、 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个 自主建构的过程,就是 理论内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各要 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就是科学 揭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与教育引导规律。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政治品质、道德人格
和法制意识四大方面。
思想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 集中体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思想政治素 质中处于核心地位。 政治品质即政治素质,是指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 成比较稳定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政治行为,是人们从事社 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内在条件,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 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修养的综合表现。 道德人格是指人格的道德规定性,它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 素质和外在的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道德形象以及道德影响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法制意识,主要指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内在领悟及领悟到的 感觉、知觉、观念、态度和情感等心理因素,体现的是社 会主体对法和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感受和认知把握状况。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 1、概念:
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 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 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 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①计划性和正面性 ②复杂性和广泛性 ③引导性和持久性。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在演化过程
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个体自身的因素及其包括思想
政治教育在内的外部因素,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对思想品 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各自不同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1)制订教育方案 (1)内化机制:三个阶段是:服从 同化 内化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①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3)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1、外在因素: (1)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 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2)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3)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4)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5)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6)各种非交往环境 (7)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2、内在机制
(1)内化机制:三个阶段是:服从 同化 内化 (2)外化机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演示课件.ppt
(二)内在转化过程:知、情、信、意、行均 衡发展和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
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先导)。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催化剂)。
心理过程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内在条件)。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关键)。
行20,18-1即2-16思想品德行为(外在表现和综合) 心9理特
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实践活动(体验) 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
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2018-12-16
11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教育介体
受教育者 教育环体
2018-12-16
12
1、教育者(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 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 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教育的内容 和方法,组织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及规律
2018-12-16
1
第一节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 展过程
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1、思想品德的涵义: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 下,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
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
总和。思想品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发展
育的直接任务。
2018-12-16
6
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关系
1、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 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
2、人的思想品德一般是按照心理—思想—行为习惯的顺 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不完善到完善 逐步发展的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第三节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与教育引导规律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
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的思想政 治素质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品质的过程。
受教育者在外界环境影 响下,在教育者有目的、 有计划传递的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信息的引导下, 自主学习、自主选择、 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个 自主建构的过程,就是 理论内化。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四 )外化应用过程
(五)反馈调控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人们 教育者应及时敏锐地捕捉 的知与信的同时,还要促 和分析反馈信息,以便对 进知、信向行的转化,即 教育计划和具体实施过程 把个体思想品德外化到日 进行调整,使教育活动更 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 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一)教育准备阶段
教育准备阶段的任务,一是解决“做什么”“怎样去做”, 即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问题;二是合理构建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教 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求,针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制定并确定长远目标、阶段性任务或具体教育方案的过程。
这个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具体矛 盾。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 矛盾的具体表现。
(一)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矛盾 (二)主导性教育与自主性接受的矛盾 (三)教育正面影响与环境不良影响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品德及其结构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是思想品德的核心。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客观内容。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1、内在矛盾转化过程。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内在矛盾转化过程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先导)。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催化剂)。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关键)。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内在条件)。
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外在表现和综合)。
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
它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两大部分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以人们的社会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通过人的主体活动和人际交往等实践形式)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制约过程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决定作用和人对社会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而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
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老师唾弃,这个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和老师同时唾弃,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
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
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规律,旨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其过程中的矛盾和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首先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了研究范围和对象。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过程,以及矛盾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规律、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发展规律、教育环境与教育效果的关系规律等,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为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完善,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其中包含着各种矛盾和规律。
在这些矛盾和规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差异上。
教育者通常掌握着一定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他们的任务是向受教育者传授这些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然而,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往往受到家庭、社会、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教育者所传授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差异上。
教育者的行为方式通常是以教育、引导、示范为主要手段,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
然而,受教育者的行为方式却受到个人性格、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一、概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人们的正确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矛盾和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规律,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教育方法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矛盾的本质和产生原因,以便更好地解决它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规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些规律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规律、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适应规律、教育方法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的匹配规律等。
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矛盾和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是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因素。
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塑造人的灵魂的重要工程。
人的思想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人们才能做出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思想品质,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普通规律一样有着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划分提法各不相同,其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规律的研究已比较全面,具体可概括为适应超越率、双向互动率、要素协同率和人格塑造率.学术界对于基本规律的研究还不成熟,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应包括社会制约和心理制约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它是一个由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关于这一规律,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界有许多不同的表述,本书试作如下表述: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要求以及品德状况,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去影响受教育者,不断解决其思想品德水平与社会品德规范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其思想品德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并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这一规律可以简述为: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又要超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现状,体现社会思想品德要求。
我们可将其称为“适应超越规律”。
由于这一规律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趋势,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适应超越规律是适应与超越的辩证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显然要受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的制约,因而教育内容、方法等应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只有这样,教育影响才能真正作用于受教育者,促进其思想品德逐渐升华。
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脱离实际,起不到它应起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提高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的职能,因而教育要求又应有一定的超越性,应指明受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教育活动才能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长远发展的需要,推动其思想品德朝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适应超越规律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1 “适应超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对“适应超越规律”的内涵并没有一致的看法。
有人认为: “适应超越规律即教育者的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
” 这种看法强调“适合”,强调教育者应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出发,有合理性。
但只强调“适合”,比较消极不全面。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使受教育者也形成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简单的说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有缺陷。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 对“适应”的解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介体,综合教育环体,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使教育者逐渐形成社会期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适应”就是适应受教育者的实际,符合受教育者所处环境的实际。
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的需要,是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先,教育者适应受教育者思想的实际。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社会性的特点。
人只能是从事物质生产的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现实个人,而不能成为脱离一定社会联系的抽象的人。
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表述为: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同时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这些具体矛盾包括以下几种: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1.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一般是通过教育者传达给受教育者的。
在一般情况下,多数教育者都能正确理解、把握和践行社会要求,因而与社会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与社会要求不一致,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
(1)教育者由于自身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与实践经验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有时甚至在无意识中曲解社会要求。
(2)少数教育者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
2.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解决这一矛盾(怎么做?)无论是兼职的还是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必须具有较高素质,才能运用现代手段,采取多种方式,融入社会化的工作体系中,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
(1)政治素质○1首先,要坚定政治信仰。
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2其次,必须不断提高理论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
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水平,才能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进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卓有成效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3再次,要强化“生命线”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工作,从事这一工作的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第五章__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 盾 解决这类矛盾,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出努 力,又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 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 势,如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 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和 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 方向等。
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概括: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 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 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 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 结果。
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
第三,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 接任务。
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1.外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
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 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第二,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区环境。 第三,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第六,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邻居、朋友、熟 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第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 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
基础地位:发端、动力、条件
心理子系统
认识
情感
意志
信念
思想子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研究1. 本文概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其基本规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和发展逻辑。
文章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点和功能进行了概述,明确了研究的基本范围和重点。
接着,文章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育方法的运用与创新、教育过程的优化与控制等方面。
同时,文章还结合具体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也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其历史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连。
自古代起,中华民族就有“教化”的传统,强调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发展目标展开,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内容涵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旨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向多元化、开放性方向发展,不仅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在中小学教育乃至终身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规律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我国 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02
学科发展规律研究
学科发展规律概述
学科发展规律是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所 遵循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
学科发展规律研究旨在揭示学科发展 的本质、特点和趋势,为学科建设和 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科发展规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 析,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 现状,总结学科发展的规律 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 究,揭示学科在实际应用中 的问题和挑战,为学科发展 提供实践经验。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 政治教育学科的比较研究, 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 学科发展的异同和特点。
实证研究法
通过实际调查和实验,收集 数据和信息,对学科理论和 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和修正, 为学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03
学科发展趋势与挑战
学科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思想政治教 育学科需要关注全球性问题,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的人才。
信息化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 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学科发 展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
06
社会实践与理论应用
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01
02
03
增强教育效果
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知 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 对性。
培养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 社会、认识国情,培养社 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进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一、前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对其界定主要有三种不同趋向:1、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2、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原则、功能等具体内容演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将西方行为科学、心理学和人格理论的规律转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本书认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其质的规定性,正是这些质的规定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区别与其他因素。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应当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关系结构,它是一个由基本规律和多个具体规律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体系。
所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社会适应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社会适应律,处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一定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相适应的规律。
内涵:1、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发展要求下进行的,只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就必须反映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
2、全社会而言,所有社会个体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教育者代表社会要求,受教者应接受来自教育者的教育内容以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思想政治品德。
3、社会对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是绝对的,个体能否达到要求是相对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
4、所谓适应,并非消极适应,而是积极适应。
将其作为基本规律的原因:1、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中居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
3、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4、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5、具有历史性。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罗洪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5P216-221)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具体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主要介绍:1、适度超越律。
2、双向互动律。
3、内化外化律。
4、协调控制律。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罗洪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5 P222-2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补充:道德行为
一、特点
A、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知情意行不能截然分开,当产生 道德认识的时候必然伴随着道德情感。
•
维知派的动机论:强调道德认识
•
行为派的习惯论:强调道德行为
•
B、道德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需求,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
的反映,是一种完整的体系;而品德的内容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部分
体现,是社会道德的逐步反映。
•
C、道德的产生和发展符合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社会
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品德的发展虽然也要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但
还要受心理规律的制约,品德具有一定的共性,
• 4、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同化、顺应、守恒、平衡)他发 现人道德的发展与认知发展几乎是一致的。
• A、儿童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
他律道德:受自身价值标准以外的重要他人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
自律道德:受自身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
• B、人是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的,即行为的效果到行为的动机
• B、具有顺序性,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个 别到一般,现象到本质
• C、形成具有多端性的特点,在培养人的道德的时候,不 一定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必然顺序,而要根据实际情 况来培养。
二、人在接受社会道德的时候其心理发 展过程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价值 取向
道德行为
(一)道德认识
• (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道德概念——道德评 价——道德信念
•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 • 一方面,社会环境通过社会实践影响制约每个个体,从一
定意义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人的思想品德面貌; • 另一方面,个体在一定的思想品德影响下的社会实践活动
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积极地、能动地改造社会环境。
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 概括: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 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 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 态度定势影响着受教育者是否接受,接受多少教育者所输 入的道德信息。
(二)道德情感
• 含义: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 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 一种情感。
• 内容:有自尊感、羞耻感、责任感…… • 形式:有直觉的、形象性的、论理性的道德情感 • 道德情感的发生:知觉得到他人的情绪、情感——理解他
• 3、培养
• A、美德袋的教育模式:由教育者先从社会道德价值体系 中挑出某些被认为是重要的行为规范,由教育者教给受教 育者,最终使个体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 理论假设:教育者要清楚的知道所要传授的美德;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而言是权威,可以向学生灌输各种美德;只要 教育者灌输,受教育者就会接受,而且所接受的正是教育 者所灌输的。
• B、社会化:道德完成的一个主要过程,我们要知道所 处的社会或者所处的群体对我们的期待,并自觉地以社会 或群体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包括政治社会化,性别 角色化,道德社会化。
•
再社会化:主动:从中国到美国,从乡村到城市的
入乡随俗。被动:改造罪犯
• 3、检测
• 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柯尔伯格),俄国做过一实验,考 察儿童的利他主义行为,结论是儿童的利他行为和年龄成 正相关。心理学家最常采用编故事,创设两难情境,让被 试做出选择,从中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 结论:青少年的移情体验和他行为成正相关
• 4、如何培养: • 注意个体早期的道德情感教育,尤其是同情心教育; • 知情结合; • 通过美育陶冶; • 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 • 在活动中以境育情,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
(三)道德价值取向
• 1、道德价值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 德价值作出判断时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坚信不移的各种道德规范 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来源于道德需要。
•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此处指品德行为,它是受教 育者经常表现出来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 第一,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在标志。 • 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 • 第三,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务
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 1、内在矛盾转化过程—基本问题
• 需要:源泉 • 动机:内在动力 • 认知:开端 • 情感:催化剂 • 信念:航标灯 • 意志:调控器 • 行为: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
• C、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到公道的公正。明白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在13岁后,追求公平时还想到道义、人道主义的公平,有同情、怜惜 之心。
• 5、建立个体良好的态度定势
• 态度定势是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对所面临的人和事具有某 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又比较执著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内心倾 向,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 板印象: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 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称为社会刻板印象。在认知他人、 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很容易 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发生在对一类 人或一群人的认知中,就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
基础地位:发端、动力、条件
心理子系统
认知
情感
意志
信念
思想
精神、意识、 认识的一部分 ,而不是它的 全部,它不仅 包括一部分理 性认识,而且 还包括许多逼 近理性认识过 程中的感性认 识,甚至片面 认识
政治观 世界观 人生观 道德观
重要地位:
A、核心要素 B、社会内容 C、决定着思 想品德的性 质和方向
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 和。 • 品德: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某 些稳定的人格倾向,但人格所包含的并不都是品德。
• 2、区别:
•
A、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个体现象。某些优秀人物的品德成
为社会典范而存在,可以流芳千古,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而一般人
是做不到的。
• 2、形成:选择,赞赏,行动 • 道德价值指征是有稳定的,易变的,道德价值取向不等于价值观,更
多的是行动,包括价值评价、动机、理想等,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 道德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价值取向,但两者并不相等,价值观具 有稳定性,可改变价值取向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而呈多样性,价值观更 复杂。但有时会有相分离的情况,在实践行动中,会修正改变原有的 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其规 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 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 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 总和。
• (一)品德和道德 • 1、定义 • 道德: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协调个人
• 这种模式的方法主要是谆谆教诲式的传授和讲授,再辅之 以榜样。
• 缺点:没有处理好知识性的概念接受和价值性的概念接受 。
• 优点:提供给学生认知信息。
• B、道德价值观澄清
• 理论假设:文化是多元的,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定的道 德价值准则,道德教育任务就是要掌握所属文化的道德准 则。价值来源于经验,因为不同的经验产生不同的价值, 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经验,所以价值是相对的,不能传 授的,教师的功能就是让学生自己作出选择,自己去辨析 ,判断。
儿童身上常见,成人身上难以预料。 • 依从传统惯例的行为:为了遵从社会传统的习俗,集体的决策,受权
威人物影响产生,不是自己的主张。 • 良心主义的行为:以内心是否感到内疚,惭愧为特点,不受外力影响
产生,是内心激发。 • 理性的利他主义行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利他的行为。
• 3、产生过程:产生包括复杂的心理成分,有认知,情感 等。
– 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 确定目标; –准,总体最优标准,最优损益平均值标准)
•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 传导观念,提高受教育者认知; – 引导受教育者从品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培养品德践行能力(重
视情感和信念的培养;提出行动要求并促使内化;指导选择行为 方式;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道德行为和习惯)
• 3、反馈检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 互联系,对个体品德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检验,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两个转化”的行 为,促使受教育者产生更好的行为。第三阶段实际上是第 二次教育过程的开端。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教育者方面考虑 )
• 1、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 优点: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反对死板的灌输,采取 诱导的方式。
• 缺点:建立在相对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文化除差异外也有 一些人类共有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建立人类共性的价值体 系。
• 认为价值观是不能干预的。人本主义对价值观采取功能干 预,而行为评论认为是价值干预。纯粹的功能干预是不可 能的,对受教育者的诱导本身就全是价值干预。
• 美国心理学家雷斯物将人的道德行为过程概括为:解释情 境——作出判断——道德抉择——履行道德行为,这四个 阶段并非线性的。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特点及基本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受教育者方面考虑)
内化阶段
外化阶段
反馈检验阶段
1、内化阶段。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导社会所要求的各种价 值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 作用下,通过自身各种思想、心理的矛盾运动,有选择地 接受这些内容,将其变为自己的思想品德意识。
•
D、道德主要是社会学和伦理学研究的对像,而品德是教育学
和心理学研究的对像。
• 3、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