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完善实验动物的规章制度
完善实验动物的规章制度一、实验动物选用1.1 严格按照实验目的和方案要求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种类和数量。
1.2 优先选择与实验目的和方案相关的正常健康动物,避免使用有疾病或其他异常的动物。
1.3 选择实验动物时,应考虑动物个体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1.4 禁止使用濒危动物和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作为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管理2.1 实验动物的来源应当合法合规,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2.2 实验动物应当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保证动物的饲养、养护和管理符合动物福利要求。
2.3 实验动物饲养场所应当保持清洁、通风和温度适宜,确保动物健康和生活质量。
2.4 实验动物应当定期体检,确保动物健康状况良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2.5 实验动物的喂养应当根据动物种类和体重量定量定时,提供充足的饮水和合理的饲料。
2.6 实验动物的操作和处理应当由经过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的人员进行,避免造成动物的不必要痛苦和伤害。
三、实验动物使用3.1 实验动物使用前必须经过伦理审查和获得相关机构的批准,确保实验目的符合伦理道德标准。
3.2 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3 实验动物使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压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4 实验动物使用后,应当给予适当的康复和关爱,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实验动物安全4.1 实验动物安全是实验工作的基本要求,任何对动物做出的伤害,必须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4.2 实验动物实验操作过程应当遵守相关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4.3 实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技能,避免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
4.4 实验动物实验操作过程应当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以上便是一份完善的实验动物规章制度,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可以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的科学性,提高实验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1.目的和原则(1)最小化对动物的痛苦和不适;(2)使用合适数量的动物样本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3)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健康;(4)尊重实验动物的权益,并进行相关伦理审查。
2.实验动物的选取与养殖(1)选择适合的动物种类和品系,以满足实验的需要,并减少对动物的痛苦和伤害;(2)根据动物实验项目的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动物个体,如性别、年龄、体重等;(3)实验动物的养殖应符合动物福利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保证其健康和舒适。
3.实验动物的处置(1)实验结束后,对于有生存力的实验动物,可以重新投入科学研究或用于教学等目的;(2)对于实验结束后不再需要的动物,应采取安全和安乐的方式处置,如人道处死、人道安乐死或安全地回收利用。
4.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1)提供适合的饲料,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并确保饮用水的供应;(2)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3)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注重动物的生理和心理福利。
5.实验动物使用的伦理审查(1)在进行实验动物使用前,应进行相关伦理审查,确保实验设计合理,符合科学和伦理的要求;(2)伦理审查应考虑到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并确保任何可能对动物造成痛苦或不适的实验项目得到充分评估和批准。
6.实验操作和技术(1)实验操作人员应经过充分的培训,熟悉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技术,以减少实验中的风险和误差;(2)实验操作应具有可靠性和重复性,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物的福利和安全。
7.实验动物的疼痛和不适的评估和减轻(1)在实验中,应对动物可能产生的疼痛和不适进行评估,采取措施减轻其痛苦;(2)如有必要,在实验中使用镇痛、麻醉药物或正当的处置方法来减轻动物的痛苦。
8.结果的记录和分析(1)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过程和结果等;(2)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实验动物的替代方法(1)开发和推广替代方法,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2)鼓励使用无动物实验方法,如体外实验、计算机模拟等。
动物实验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操作规程一、引言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动物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医学和药理学等领域的知识。
然而,为了保护动物权益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动物实验操作规程,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实验环境。
二、实验前的准备1. 确定实验目的和计划,明确实验所需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并做好相应的实验预算。
2.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应考虑到动物的生理特征、敏感性和实验目的。
3. 获取合法的实验动物,选择有资质和信誉的供应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纯种性。
4. 设计和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药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试剂。
三、动物饲养与保健1.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以及合适的光照和噪声水平。
2. 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源,确保动物获得均衡和营养丰富的饮食。
3. 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关注饲养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如感染、寄生虫等问题及时处理。
4. 严禁对实验动物进行虐待和草率处理,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尊严。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 实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实验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严格按照实验设计和程序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对动物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3. 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4. 在实验过程中密切关注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后的处理与评估1. 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设计和程序对动物进行合理处理。
如需要人道安乐死,应确保施行过程无痛苦和折磨。
2. 对实验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
3.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4. 在实验结束后评估实验的科学和伦理价值,总结经验教训并作出改进措施,提高实验质量和动物福利。
六、动物实验伦理1. 尊重动物权益,严格遵守动物防虐待法律法规,确保动物实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1.安全优先原则:实验操作必须优先考虑到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确保操作人员不受伤害,并避免实验动物逃逸或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2.预防为主原则:通过建立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3.合理使用原则:合理选择实验动物,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动物,减少实验操作对动物的伤害。
二、管理组织机构1.设立生物安全责任单位或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对动物实验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协调。
2.设立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员,负责具体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和执行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培训,检查实验现场等。
三、实验操作程序1.实验前准备:实验人员必须了解实验操作所涉及的生物安全级别、相关病原体,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和个人防护方法。
2.实验现场:实验人员必须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如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3.废弃物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防止病原体的泄漏和传播。
四、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防护装备:实验人员必须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等防护装备,降低对身体和粘膜的伤害。
2.洗手消毒: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必须及时洗手,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个人卫生:实验人员需要保持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将病原体带入实验现场或从实验现场带回家。
五、生物安全级别分级根据实验所涉及的病原体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级别分为四级,分别为BSL-1、BSL-2、BSL-3和BSL-4,级别越高,对实验人员的防护要求越高。
六、事故应急处置1.物料泄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生物料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堵塞泄漏口、清除泄漏物和进行消毒等。
2.实验动物逃逸:如果实验动物逃逸,应立即采取措施,尽快寻找和捕捉逃逸动物,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七、培训和教育1.动物实验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根据实验动物的特点和数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 具,如笼具、保温箱等。
运输过程监控
对实验动物的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动物 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惊吓、不缺水、不缺食。
到达目的地检查
到达目的地后,对实验动物进行身体状况检查, 确保动物健康无损。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 程
2023-11-04
目录
• 实验动物管理总则 • 实验动物繁殖与饲养管理 • 实验动物采购与运输管理 • 实验动物应用管理 •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与生物安全管理 •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监督与执行
01
实验动物管理总则
目的和意义
确保实验动物质量
通过规范实验动物的管理,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健康状况,为 科研实验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重、体 温、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实验动物饲料与饮水管理
选择合适的饲料
根据实验动物的不同品种 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 饲料,确保其营养需求得 到满足。
控制饲料质量
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 ,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营 养成分的稳定性。
提供清洁饮水
为实验动物提供清洁的饮 水,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03
实验动物采购与运输管理
实验动物采购管理
供应商资质审核
确保实验动物供应商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许可证 和动物质量报告等。
动物质量评估
根据实验需求,对实验动物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品种、遗传 背景、健康状况等方面。
采购合同签订
05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与生 物安全管理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
动物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
动物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动物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试验的重要场所,但由于涉及到动物的生命和健康,操作安全应成为实验室工作的首要考虑。
本文将介绍一套全面的动物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实验室准备在进入动物实验室之前,实验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实验所涉及的动物品种、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
每位实验人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掌握基本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事故发生。
实验室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设置,拥有合适的实验场地、设备和工具。
实验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实验材料和设备的摆放应合理,以确保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畅和安全。
二、个人防护动物实验中,实验人员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以避免接触到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在操作动物过程中必须戴上适当的口罩、手套和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实验物品和动物体液。
同时,实验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完成操作或接触动物后,以保持干净和卫生。
三、实验物品处理实验室内的实验物品需要妥善管理和处理。
首先,实验人员应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在操作过程中,应防止实验物品的泄漏、破损和交叉污染。
实验物品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置,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四、动物操作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实验人员应基于动物品种和实验要求,理解和遵守相关道德和法律规定。
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福利和权益应受到关注和保护。
实验人员应确保操作过程轻柔、准确,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痛苦。
当实验人员需要进行动物手术时,应根据动物品种进行相应的麻醉和术前处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五、事故应急处理在动物实验室工作中,事故是无法避免的。
一旦发生事故,实验人员必须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例如,在实验物品泄漏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
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计划行动,尽快撤离现场,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一、引言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和福利,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二、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二)动物采购与引进1、实验动物应从具有资质的生产单位采购或引进,并附有质量合格证明和相关的遗传背景、微生物检测等资料。
2、引进的实验动物应经过隔离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入实验设施。
(三)动物饲养环境1、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
2、饲养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四)饲料和饮水1、实验动物的饲料和饮水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保证其营养和卫生要求。
2、饲料和饮水的储存应防潮、防虫、防鼠,定期检查其质量。
(五)动物福利1、实验过程中应遵循“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使用数量。
2、对实验动物进行手术、麻醉等操作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动物的安全和福利。
(六)废弃物处理1、实验动物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粪便、尸体、实验废弃物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2、感染性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
三、实验动物操作规程(一)动物接收与检疫1、接收新引进的实验动物时,应核对动物的品种、数量、性别、质量等信息。
2、对动物进行外观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饮食、排泄等情况。
3、将动物放入隔离检疫区,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检疫观察,期间定期检测动物的健康状况。
(二)动物饲养与管理1、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生理状态等,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和笼具。
2、每天定时观察动物的饮食、饮水、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制度
医学试验动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学试验动物的管理和使用,保证科学研究和试验的合法性、伦理性和安全性,保障试验动物的福利与权益,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医学试验动物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章试验动物申请与登记第三条试验动物申请流程1.试验者向医院提交试验动物申请,包含试验目的、方法、样本数、动物品种等相关信息。
2.医院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核试验动物申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审核通过后,科研管理部门将申请转交给动物试验中心。
4.动物试验中心负责依照申请的要求布置试验动物的购买、饲养、训练等工作。
5.在动物试验中心确认试验动物的准备就绪后,通知试验者进行试验。
第四条试验动物登记流程1.试验动物购买后,动物试验中心将试验动物进行登记,包含动物品种、数量、购买日期等相关信息。
2.动物试验中心负责为每只试验动物配备唯一的识别标记,以确保动物的身份可追溯。
3.试验者在开始试验前,必需核对试验动物的登记信息与试验计划相符,确保试验动物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章试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第五条试验动物的饲养环境1.动物试验中心负责供应符合试验要求的饲养环境,包含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2.试验动物的饲养区域应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清理和消毒,确保动物健康和居住环境的卫生。
第六条试验动物的饲养与喂养1.动物试验中心负责依据试验动物的需求订立科学合理的饲养和喂养计划。
2.试验动物的饲料必需符合相关标准,保质期内,无任何异常变动。
3.试验动物的喂养应依照规定的时间和数量进行,保证充分的饮水和营养摄入。
第七条试验动物的健康监测与防疫1.动物试验中心负责定期对试验动物进行健康监测,包含体温、体重、食欲等指标的记录和察看。
2.如发现试验动物显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确保试验动物的健康。
3.试验动物应依照规定进行常规防疫和免疫接种,确保试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第八条试验动物的繁殖与遗传管理1.动物试验中心负责管理试验动物的繁殖,包含配种、妊娠、分娩等工作。
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实验动物饲养、繁育、实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环保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单位实验动物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实验动物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二)负责实验动物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三)负责实验动物采购、饲养、繁育、实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四)负责实验动物福利的保障工作;(五)负责实验动物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六)组织开展实验动物相关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七)处理实验动物工作中的投诉和纠纷。
第六条实验动物饲养员负责实验动物的日常饲养、繁育和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负责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实验等工作;(二)负责实验动物设施的清洁、消毒和通风等工作;(三)负责实验动物的饲养记录、健康状况监测和死亡报告等工作;(四)参与实验动物福利保障工作。
三、实验动物设施与设备第七条实验动物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动物房、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第八条实验动物设施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符合动物福利要求;(二)具备必要的通风、照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三)具备安全防护设施,如隔离设施、防护屏障等;(四)具备废弃物处理设施,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第九条实验动物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实验动物采购与供应第十条实验动物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
第十一条实验动物采购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提出采购申请;(二)审核采购申请;(三)选择供应商;(四)签订采购合同;(五)验收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四、动物实验及设施设备操作规程1、屏障设施使用操作规程(1)人员进出进入一更前将头发盘起,在更衣室外消毒槽站立片刻换拖鞋进入一更,关闭一更门,将门反锁。
脱下外衣放入更衣柜,更换为灭菌后内衣,将一更门解锁。
打开二更门,更换二更拖鞋,进入二更,以感应式消毒器对手消毒,戴口罩、帽子,头发应全部塞入帽子里,消毒液洗手,戴无菌手套,然后穿隔离衣。
以手套将隔离衣袖口封紧。
在消毒液内擦洗手套,要将手套表面指缝、腕部仔细擦洗。
实验人员进入动物实验室,更换各自实验室的拖鞋。
每天操作完毕,各实验室拖鞋于消毒液中洗净取出于本室晾干。
摘去手套,将手套整体泡入另一消毒盒内,关闭二更内侧门,换拖鞋。
将二更外侧门边放置的拖鞋拿到内侧门边摆放整齐,人员即可离开,离开前将拖鞋在消毒液中浸泡5分钟。
进入一更,脱去无菌内、外衣,更换自己衣服,出一更,将无菌衣拿出。
开一更、二更紫外灯消毒。
每次进出动物实验室须填写记录表。
(2)物品进出外购的饲料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传入内储存室。
饲料在实验区内存放,不能超过两周。
夏季注意防霉防潮。
垫料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小件笼具等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大件笼具经消毒浸泡后,再喷雾消毒三遍方可进入。
不能耐高温物品如消毒液瓶等,将外表擦拭干净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传递窗进入饲养室准备间。
所有实验用品先用消毒剂进行表面灭菌或喷雾灭菌后再放入传递窗中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从内储存室侧取出。
待洗刷物品经内储存室传入消毒室。
废弃物、动物排泄物装入塑料袋,密封后经污物传递窗传出。
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品通过内储存室传递窗传出。
(3)动物管理动物进入:动物引进应先放入隔离检疫室,待隔离检疫合格后移入饲养室。
动物进入洁净区前,首先按照动物运输箱上的标签,核对动物的出生日期、品系名称、性别、数量、供应单位名称、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等级等是否与计划相符。
用消毒液如5%百毒杀、0.5%~1%过氧乙酸等喷雾消毒运输箱的表面。
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动物实验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人员、动物及实验设施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进行动物实验的研究、教学、检验等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安全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实验人员遵守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2. 实验人员:负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动物和自身的安全。
3. 动物管理员:负责动物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繁殖及死亡处理等工作,确保动物实验动物的福利。
4.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和应急管理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实验室布局与设施(1)实验室应具备独立的实验空间,确保实验动物与实验人员、其他动物及环境隔离。
(2)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通风、照明、防尘、防污染等设施。
(3)实验动物笼具、饲养设备等应定期消毒,确保动物生活环境卫生。
2. 实验操作(1)实验人员应接受动物实验安全培训,熟悉实验操作规程,掌握动物实验技术。
(2)实验操作前,应了解实验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
(3)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避免造成动物痛苦或伤害。
3. 实验废弃物处理(1)实验废弃物应分类收集,不得随意丢弃。
(2)实验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 事故处理(1)实验过程中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实验,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和安全管理人员,并按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5. 应急管理(1)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人。
(2)实验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监督检查1. 实验室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实验操作、动物饲养、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
3. 对违反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概述实验动物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科研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可复制性及动物福利,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中。
本文将针对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1. 实验动物选择与来源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来源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验动物的福利。
实验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动物种类的选择应当符合实验需求,且来源于正规的养殖机构或供应商。
选择的实验动物应该符合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进行实验动物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动物的健康状况和适应性。
2. 实验动物饲养与环境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环境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饲养与环境条件有利于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动物的饲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饮用水,确保实验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环境,预防疾病的传播。
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温度湿度环境,保证实验动物的舒适性。
3. 实验操作和监测实验操作和监测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实验人员应该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和监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减少实验动物的不适。
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和行为特征,及时发现实验动物的异常情况。
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严格控制实验动物的疼痛和苦难,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
4. 实验结果分析与披露实验结果分析与披露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结果分析和披露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实验结果分析与披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将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披露,遵循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
对实验结果进行公开交流和讨论,促进科学研究的开放和共享。
动物实验标准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标准操作规程一、人流线路工作人员进入第一更衣室→脱去个人外衣(饰品)放入衣柜→脱去蓝色拖鞋后(→淋浴室)进入第二更衣室→穿上红色拖鞋→手消毒(0.1%新洁尔灭)→按操作规范穿上无菌连体衣,戴上一次性无菌口罩、手套→进入缓冲间→风淋→进入清洁走廊→进入洁净区域工作→进入饲养室或检疫室→所有工作结束后→进入污物走廊、脱掉红色拖鞋→进入缓冲间→穿上蓝色拖鞋,进入洗刷、消毒区域,取掉手套、口罩、连体衣,分别放入指定的回收桶中→进入第一更衣室,穿上个人衣(饰)→出屏障系统。
二、物流线路物品→高压蒸汽灭菌器或传递窗或渡槽→消毒传递间→清洁准备室→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经包装处理→(后室缓冲间)→次清洁走廊→气闸(缓冲间)→清洗消毒室→外部区域。
三、动物流线路外来S PF级实验动物→传递窗→消毒传递间→清洁准备室→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生产繁殖或实验处理后→(后室缓冲间)→次清洁走廊→气闸(缓冲间)→清洗消毒室→外部区域。
四、空气(压力)流程新风口→空气初效过滤器→空气中效过滤器→空气高效过滤器→屏障系统内各区域并产生压力梯度: ①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后室缓冲间)→次清洁走廊→气闸(缓冲间)→室外。
②(进入屏障系统内)气闸(缓冲间)→第2更衣室→淋浴室→第1更衣室→室外。
③(离开屏障系统内)气闸(缓冲间)→清洗准备间(消毒室)→外部区域。
④消毒传递间→传递窗→清洗消毒室→外部区域。
五、注意事项为了防止空气倒流,必须调节并保持4.4中各区域间的压力梯度,同时,必须时刻保证2更衣室、消毒传递间、气闸(缓冲间)至少20Pa的正压。
六、质量记录动物/物品传递管理记录表、动物饲养环境参数与异常情况记录表。
动物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进行动物实验时,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动物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人员和实验动物的安全。
1. 实验环境的准备和维护在进行动物实验前,需要做好实验环境的准备和维护工作。
首先,实验室应当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和消防设施,以确保空气的流通和防火安全。
其次,实验室应当保持整洁,避免实验台面上的杂物和堆积物。
实验器材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如实验仪器的电线和管道的接头是否牢固,以防止漏电或泄漏事故的发生。
2. 安全防护措施实验人员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降低实验风险。
首先,实验人员应当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实验面罩、实验服等,以防止对实验物质的直接暴露。
其次,实验人员应注意洗手卫生,避免污染其他实验器材或传播病原体。
此外,实验人员还应该定期注射防疫疫苗,以确保自身的免疫系统健康。
3. 动物实验操作规范在进行动物实验操作时,实验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首先,实验人员应当在进行实验之前仔细阅读实验方案,并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流程。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应当注意实验样本的数量和剂量,以避免实验物质过量使用或误伤动物。
此外,实验人员应当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工作区域的残留物,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4. 紧急处理措施无论在实验中或实验后,突发意外事件时,实验人员需要掌握紧急处理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例如,实验人员在观察实验动物时,如遇到实验动物突然反常或表现异常时,应立即找到实验主持人或实验室负责人。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如遇到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实验人员应立即按照实验室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确保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总之,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的重要手段,但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实验安全。
通过本文介绍的动物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人员能够更加安全地进行实验,同时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
实验动物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动物实验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实验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实验室工作秩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实验动物实验室是为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而设立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科学实验。
第三条实验动物实验室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在保护实验动物权益的同时,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实验动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关实验操作资格以及实验动物伦理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规范。
第五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保障实验动物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实验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第六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根据实验需求,合理选种饲养适合的实验动物种类和数量,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第七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动物的饲养标准、饲养环境、饲养方法等。
第八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负责实验动物的定期健康检查、疾病防控和治疗。
第九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第十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定期开展实验动物福利评估,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幸福。
第三章实验动物实验管理第十一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遵循替代、减少、改进(3R)原则,最大程度减少实验动物使用,确保实验动物实验的伦理合理性。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按照实验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要求,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记录和数据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可追溯和可验证性。
第十四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实验动物事故和意外发生。
第十五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经费管理制度,确保实验经费使用合理、透明、公正。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精心整理实验动物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管理制度1、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施负责人对中心内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345678910、发生火警等险情,在采取扑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11、每日下班时,工作人员都必须查看水电、煤气和门窗等,切断电源,清扫易燃的纸屑等杂物,消灭隐患。
12、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凡是常年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1次体检。
凡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13、为了保证动物种群的健康和屏障设施安全,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4、工作中使用的酸、碱要放在指定的位置,须有专人保管,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着装。
15、高压灭菌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
161718192021222324、上班时间,饲养人员必须在饲养室,不得擅自离开,如有特殊情况,经领导同意后方可离开。
25、更换的垫料、污物和动物尸体应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处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
26、保持饲养设施内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噪音。
二、屏障环境设施卫生防疫管理制度1、清洁区的秩序和卫生管理1.1对人员的管理:进出清洁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动物实验设施程序》,不得在清洁区内进行无菌服、摘口罩、吐痰等破坏清洁状态的活动。
1.2对备用饲料、垫料、笼具、饮水瓶和料斗的管理:灭菌后的上述物品,应标明类1.31.3.11.3.21.41.4.11.4.21.4.3应用消毒药品对洁净区墙面、地面和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扫,不留死角。
每日应用2%的戊二醛溶液对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更换垫料后要用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
1.5清洁区内废弃物不得停留过夜。
1.6清洁区内不得有逃逸动物。
1.7清洁区秩序和卫生管理的记录写入《环境管理记录表》。
2、非清洁区的秩序和卫生管理2.1对办公室、监控值班室和楼梯的管理:所有人员各负其责,使设备附近、桌、椅、柜、门、窗、墙壁、地面等处外观整齐,不堆放杂物;日常用品用后随手放入指定位置;保持上述环境整洁,物品放置有序。
动物实验的安全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的安全管理制度动物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的安全和福利。
因此,建立和实施一套严格的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动物实验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实验目的和动物选择首先,实验目的必须明确,并且实验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只有在合乎伦理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动物实验。
另外,在选择动物时,要根据实验目的、科学性和福利考虑进行合理选择。
应尽量减少使用动物数量,避免没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二、实验环境和设备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良好管理是保证动物实验安全的关键。
实验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无菌,并具备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实验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也要定期检修、维护和更换。
三、实验人员实验人员是动物实验安全的核心保障。
所有参与动物实验的人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相关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动物解剖、麻醉和处置方法。
特别是在使用一些具有较高危险因素的实验材料和装置时,实验人员更要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如戴上防护手套、口罩、安全护目镜等。
四、动物福利保障动物福利是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动物实验过程中,应用尽可能少的动物、尽可能少的痛苦和不适;同时要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重要器官、组织、常规代谢指标等检测。
在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动物的遗体,并严禁将实验动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五、实验材料和药剂安全管理实验材料和药剂的储存和使用对动物实验安全也有着重要影响。
实验材料和药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
在使用实验材料和药剂时,实验人员要佩戴防护装备,并按照安全操作规则进行使用和处理。
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是动物实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实验室应配备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设备,如防火、防爆设备、急救箱等。
实验人员需要经常进行应急演练,并掌握常见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减少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 的痛苦和伤害。
人道对待
对实验动物实行人道对待,尊重和维护实验动物 的尊严和权利。
02
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采购与运输
• 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实验动物质量符合要求。 - 动物检疫:确保实验动物在运输前已通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查,保 证动物质量。- 动物接收:接收时对动物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动物健 康状况良好。- 运输记录:记录实验动物的运输过程,包括运输时间 、车辆、温度等。
如发生人员受伤事件,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严重者送往医院救治。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室人员培训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防 护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实验操作过程中,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 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避免直接接触
实验操作过程中,人员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实验动物及感染性 物质。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卫生检查 报告》
《实验动物饲料质量检测报告 》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方案制定
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试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仪器使用、实验 记录等。
实验可行性评估
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考虑实验的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及伦理问题,确保实验 能够顺利进行。
实验动物选择与分组
01
动物品种选择
根据研究需求选择适合的动物品种,确保动物的遗传背景、年龄、体
05
培训与考核
培训计划与实施
培训计划
根据实验动物管理的需要,制定 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 内容、时间和方式等。
培训内容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引言动物实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了保护动物的权益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制定和完善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标、原则和实施要求,以及对实验动物的保护措施和违规行为的处理。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障实验动物的权益,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 原则(1)伦理原则:所有实验必须符合伦理规范,尊重动物权益,遵循动物福利原则。
(2)科学原则:实验设计和操作必须科学合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安全原则:实验室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4)合规原则:实验室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三、实施要求1. 实验动物的来源和管理(1)所有使用实验动物的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合法的使用许可和动物管理许可。
(2)实验动物的来源必须合法并符合伦理规范,不得使用野生动物和受保护动物。
(3)实验动物必须接受全程的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确保其状态良好。
2. 实验室设施和环境(1)实验室必须具有适当的空间和设施,符合实验要求并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
(2)实验室必须有完善的环境控制和卫生管理,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3. 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责任(1)实验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实验动物的操作和管理规范,并掌握相关的伦理和法律知识。
(2)实验人员有责任确保实验动物受到妥善照顾和保护,同时遵守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4. 实验过程的管理(1)实验室必须建立严格的实验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保存一定的时间。
(2)实验室必须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四、实验动物的保护措施1. 饲养和管理(1)实验动物的饲养必须符合动物福利法规的要求,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适宜的饲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管理制度1、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施负责人对中心内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设兼职安全员,对设施的安全工作负检查、监督责任。
3、各人对所在岗位的所有仪器设备及所使用的工具、器材负直接的安全管理责任。
4、动物饲养员必须对所饲养的动物负全部的安全管理责任。
5、所有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设施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6、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均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作好个人防护,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7、各种电器、动力设备在移动、检修之前必须切断电源。
饲养室和实验室内电、煤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8、各饲养室和实验室的钥匙应由专人管理,不得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
9、发现安全隐患,均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汇报。
10、发生火警等险情,在采取扑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11、每日下班时,工作人员都必须查看水电、煤气和门窗等,切断电源,清扫易燃的纸屑等杂物,消灭隐患。
12、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凡是常年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1次体检。
凡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13、为了保证动物种群的健康和屏障设施安全,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4、工作中使用的酸、碱要放在指定的位置,须有专人保管,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着装。
15、高压灭菌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
16、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7、普通环境的门窗及通向外面的管道附近要定期清理,做到无杂草、无异物,并且具有防止野生动物、蝇、蚊及其它昆虫混入的措施。
18、凡进入设施饲养管理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出工作区域时,必须将工作、鞋、帽存放指定的衣柜中,严禁将工作服、鞋、帽穿出工作区域。
19、非本设施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动物设施,特殊情况须经中心领导同意后更换工作服、鞋、帽后方可入内。
20、领取动物的人员,在设施下用电话与设施内联系,严禁入内。
21、饲养设施内严禁携带与饲养无关的物品,不得在设施内干私活,不准在设施内会客、抽烟,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22、设施内各种饲养用具不外借,卫生设施只提供设施内工作人员使用。
23、各饲养室,用具不得互换使用,饲养人员不得串岗。
24、上班时间,饲养人员必须在饲养室,不得擅自离开,如有特殊情况,经领导同意后方可离开。
25、更换的垫料、污物和动物尸体应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处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
26、保持饲养设施内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噪音。
二、屏障环境设施卫生防疫管理制度1、清洁区的秩序和卫生管理1.1对人员的管理:进出清洁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动物实验设施程序》,不得在清洁区内进行无菌服、摘口罩、吐痰等破坏清洁状态的活动。
1.2对备用饲料、垫料、笼具、饮水瓶和料斗的管理:灭菌后的上述物品,应标明类别,整齐地码放于洁净物品储存间内,不得就地码放。
平时要保持储存间干净整洁。
储存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超过者应重新消毒,以确保清洁。
1.3 对各种用具的管理1.3.1 实验用具:对实验台架、器材、桌椅等的管理(由实验人员负责):消毒后,应整齐地码放于适宜位置,不得乱堆乱放;使用后,应将其打扫干净并放回原处,不留灰尘和污垢。
1.3.2、管理用具:对作业车等不宜或不需频繁传出者,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并放回原处;对扫帚、拖布等宜于频繁传出者,每次使用后,应及时传出清洁区。
1.4对环境的管理及消毒1.4.1 每天晚上将动物饲养间以外的其它清洁区用紫外线灯照射1h。
1.4.2每月倒房间1次,对倒空的房间(无动物)用紫外线灯照射1h。
1.4.3 每周用过氧乙酸等高效杀菌剂对整个清洁区环境进行1次彻底清理消毒,应用消毒药品对洁净区墙面、地面和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扫,不留死角。
每日应用2%的戊二醛溶液对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更换垫料后要用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
1.5 清洁区内废弃物不得停留过夜。
1.6 清洁区内不得有逃逸动物。
1.7 清洁区秩序和卫生管理的记录写入《环境管理记录表》。
2、非清洁区的秩序和卫生管理2.1 对办公室、监控值班室和楼梯的管理:所有人员各负其责,使设备附近、桌、椅、柜、门、窗、墙壁、地面等处外观整齐,不堆放杂物;日常用品用后随手放入指定位置;保持上述环境整洁,物品放置有序。
每天下班前,各办公室人员将所在房间打扫干净。
2.2 对空调机房、冷水机房和制水间的管理: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
设备上方及其作业区域不堆放杂物,桌、椅、柜、门、窗、墙壁、地面等处外观整齐,常用工具整洁、放置地点固定。
每天下班前,将上述环境打扫干净。
2.3 非清洁区不得有野鼠。
2.4 非清洁区秩序和卫生管理的记录写入《值班记录表》。
3、对洗消间、非洁库房和各种通道的管理:3.1 该区域工作由洗刷人员负责。
3.2 由室外传入的物品或动物应及时放至相应位置或进行洗刷消毒处理。
3.3 由清洁区传出的物品应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将污染笼具和其它用具洗刷后码放在相应位置;将污染垫料等废弃物包装后及时运至医疗废弃物处理站;将动物尸体包装后随时放入冰柜, 有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处理。
3.4 每天下班后,值班人员将一更间至二更间、传递间、出口缓冲间打扫干净,并用拖布蘸消毒药剂拖地;将整个洗消间和非洁库房等所有公共环境打扫干净。
3.5 每周要用拖布蘸过氧乙酸等高效杀菌剂对整个洗消间和非洁库房进行1次拖地消毒,不留死角。
4、实验动物笼器具清洗消毒4.1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笼具,每周洗刷、灭菌2次。
4.2 隔离器内的笼具,每月洗刷1次、消毒1次。
4.3 高压灭菌器的操作,须按相应规定进行并记录。
4.4 己灭菌与未灭菌器具物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4.5 使用时,应查验高压灭菌指示纸确属灭菌无误,方可使用。
5、无菌工作服的管理5.1.1无菌工作服式样工作服是在洁净区内防止操作人员发生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进入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人员必须穿着无菌工作服。
常用的无菌工作服有上下分离式,上下连体式。
5.1.2上下连体式从头到脚都应起到隔离作用。
不露皮肤,适用于SPF级以上洁净度的无菌动物实验室。
5.1.3上下分离式主要用于SPF级以下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
5.2 无菌工作服的数量无菌工作服数量确定应按进入洁净区人员的多少而定。
一般为每人3~5套/日。
最低为3套(1套操作用,1套换洗用,1套应急用)。
无菌工作服每进入洁净区1次就换洗、灭菌1次。
5.3 无菌服的制作材料无菌工作服的材料常用尼龙,聚酯布料,棉布等,但因棉布等天然纤维易产生大量绒毛,不利于洁净室管理。
尼龙具有快干性能,但耐高温高压、抗腐蚀性能不如聚酯材料。
目前洁净工作服常选用聚酯材料。
无菌工作服一般应有衬里,无论使用何种材料,都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耐有机溶剂,洗后不易皱折。
5.3.2 透明度低,柔软,不易发霉,易加工,不妨碍操作动作。
5.3.3 发尘量少,脱落的纤维少,不粘附尘粒。
5.3.4 面料、钮扣及缝衣线等均应使用耐高温高压的材料。
5.3.5 拉链应选用耐高压,不易生锈,耐磨性能好的材料。
5.3.6 袖口、腰围、下摆、腿口使用松紧带,宽度应在70~20cm。
5.4 工作服的穿着:进入动物清洁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事先灭菌的无菌服(猴服)和鞋,戴好手套和口罩;灭菌的工作服,必须按规定进行穿着,不得有裸露部位。
工作帽包盖全头部,不得裸露头发。
戴口罩不得露鼻和口,穿着顺序应先戴手套,从下往上穿无菌服;工作完毕后,脱下的无菌服等物品,放入高压灭菌指示纸包装好,高压灭菌后备用。
5.5 无菌工作服的洗涤灭菌要求5.5.1 工作服在洗涤前应认真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降级使用或弃之不用。
5.5.2 洗涤工作服应按下列顺序操作:待洗服→洗涤→脱水→干燥→检查→(叠烫)包装→灭菌→无菌储存柜→待用5.5.3 灭菌包装前,检查破损并修补。
包装时,检查工作服是否齐全。
包装时与121℃预真空消毒化学指示卡(指示消毒效果)一同包装,用牛皮纸和报纸分别包装一层即进行高压灭菌。
清洗消毒工作,由专人进行并记录。
5.5.4 灭菌后的工作服,存放时间不应超过7天,灭菌后工作服包应在灭菌区移动。
5.5.5 无菌工作服应由专人发放和管理。
三、开放饲养环境卫生防疫管理制度饲养人员或实验人员工作前,应穿戴经清洗消毒处理的鞋、帽、工作服、手套。
外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各饲养区域,有事应电话联系或到办公室面谈。
外来人员携带的物品应放到指定地点,杜绝传染源。
外来人员因工作需要须进入有关区域者,须经有关职能部门批准方可进入。
进入时,应穿戴动物饲养室配备的鞋、帽、工作服。
引进的动物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饲养区或实验区;其包装笼具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后,交仓库保管。
开放设施应完备防野鼠、昆虫、蚊、蝇等设备。
实验动物工作者至少每年体检1次,凡有人畜共患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换完窝或试验后的垫料、动物、器具等必须按要求分别处理。
工作结束后要对房间进行消毒,有关笼具、器具等应定期进行灭菌处理。
技术人员定期监督检查,发现有违章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每天要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扫消毒,要求墙面、地面、桌面干净。
每月第4周对饲养笼具进行消毒,每年5月15日和10月15日左右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扫消毒。
消毒药品使用方法:2%戊二醛浸泡使用,来苏儿擦地使用,0、2%过氧乙酸喷雾空气消毒使用。
物品要摆放整齐,易于清扫,不留死角。
工作人员不能串岗,妥善管理个人的衣柜、鞋柜,并保持个人的工作服、鞋、物品等整洁存放。
应保持洗浴间卫生洁净。
四、工作人员卫生防疫管理制度1、屏障环境设施办公室、试验区、饲养区、检疫区、废物区,应分开设立并明显标志。
2、外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动物室各区域,有事应电话联系或到办公室面谈。
外来人员携带的物品应放到指定地点,杜绝传染源。
3、外来人员因工作需要须进入有关区域者,须经有关职能部门和动物室批准方可。
进入时,应穿戴动物室配备的鞋、帽、工作服。
4、引进的动物必须首先进入检疫室,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饲养区或实验区;其包装笼具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5、开放设施应完备防野鼠、昆虫、蚊、蝇等设备。
6、实验动物工作者至少每年体检1次,凡有人畜共患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7、饲养人员或实验人员工作前,应穿戴经消毒处理的鞋、帽、工作服、手套,操作前须用消毒液洗手,遵守卫生防疫制度。
8、换完窝或试验后的垫料、动物、器具等必须按要求分别处理。
工作结束后要对房间进行消毒,有关笼具、器具等应定期进行高压灭菌。
9、技术人员定期监督检查,发现有违章者按有关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