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培养技术创新人才课程考核模式的构想,并结合课程考核改革实践,就如何进行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程考核;考核模式;课程改革课程考核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急需改革。
一、目前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一)考核方式的单一性一次考试定乾坤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考试方式单一、内容单调、死板,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察。
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期末忙于对付考试,平时不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基础上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很不相符。
(二)考核内容的局限性目前的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察,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造成普遍存在的”划范围、圈重点”。
(三)考核评定标准的浮动性和单一性目前很多高校课程考核评定主要依据的还是期末考试成绩,成绩评定多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
为了在学生间拉开档次以及预设考试分数合理分布的需要,考题的难易程度随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浮动,可能会造成要求过高或过低,达不到应有的专业、学科要求。
二、对现行考核模式进行改革的措施(一)提倡多样性的课程考核方式据调查显示,对基础课考核方式,41.4%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为主”,28%的学生选择“闭卷笔试为主”;对专业课考核,34.8%的学生选择“课程设计或写论文为主”;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45.6%的学生选择“考核动手能力”,26.3%和24.5%的学生选择“理论部分采用闭卷,实践部分考核动手能力”和“设计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是非常期待的,学校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规定的定理、公式,实行闭卷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应对各类不同性质课程区别对待,比如语言类课程可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可采取笔试加上实践操作等,专业课或跨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技术课程应提倡开卷考试、写小论文、课程设计、实践操作、总结报告等形式,.至于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则应偏重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
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深化的体现。
本文指出了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思路:注重过程考核,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考核形式应灵活多样。
并以《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为例进行了分析。
标签: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的环节,人才培养质量的阶段性檢验和评价往往要通过课程考核来实现,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且是教师自我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当前,高职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正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演变,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正是高职教育改革深化的体现。
一、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首先,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改革顺应了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育部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
根据这样的指导方针,我国高职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以能力为基础,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课程考核方式也必须随之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其次,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改革是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的。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是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度,重点突出高等技术应用性,突出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在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和技术能力训练,而且要求在考核模式上突出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和考核体系,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围绕展开,首先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定义了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讨论了设计与实施、实践效果评估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提出了启示与建议。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改进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促进了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国内外现状、设计与实施、实践效果、问题与挑战、总结与展望、启示与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模式。
随着社会对高职类毕业生综合能力需求的不断提升,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旨在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于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以及评估实践效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定义、特点以及设计与实施过程,分析实践效果并总结问题与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影响,为提高高职类理实一体化教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了解不同高职类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定义和特点,理清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为我国高职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高职类理实一体化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成果,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首先介绍了现行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案例,提出了探索新的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必要性。
接着探讨了实施新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前景和挑战,以及应用新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可行性研究。
最后给出了对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建议,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旨在引起高校教育界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关注,促进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行考核方式问题、国内外案例分析、新的考核方式探索、实施前景与挑战、可行性研究、建议、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下,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考试模式在评估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成为亟待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传统的考试模式往往只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有必要对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促进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开展相关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探讨现行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问题和国内外改革案例,可以为制定和实施新的考核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高校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程考核方式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创新。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也是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张勇刚 李 宁 周广涛 ( 哈 尔滨工程 大学 自动化学院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针 对传统试卷考核方式 的弊端 , 研究新的考核 方案 , 运用“ 综合 考核 ” 促 进教 学改革 , 利 用多种 过程性考核 方式 包括 课 堂 综 合表现考核、 课程设计考核 、 笔记 考核 、 小论文考核 、 小论 文宣讲考核等 多种 形式 , 使考核贯 穿整 个教 学过 程 , 督促 学生扎 实的掌握课程 知 识。利 用考核 充分鼓励和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 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 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表 明 , 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提 高了教 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起 到 了良好 的效 果。 关键词 : 课程考核 ; 过程性考核 ; 改革; 实践
,
课程 考核是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体现 着检查测评 功能 、 导 向 法 : 第一 , 允许学生 以分组的形式 , 每组最多三个人 , 但要 标明每个 与激励功能 、 教学效果 反馈 功能。 通过多种形式 的课程考核方式 , 以 同学对于该课程设 计的贡献程度 。 第二 , 课程设计 的教师讲解 中, 采 考促教 , 以考促学 ,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 提升教学效果。 用提 问的形 式 ,来考核学 生是 否都理解 了 自己上交 的课 程设 计 内 本文运用 “ 综合 考核 ” 方法 , 采用课堂综合 表现考核 、 课程设 计 容 , 对提 问的回答将作为课程设计考核的一部分 。这样既达到 了对 考核 、 笔记 考核 、 小 论文考 核 、 小论 文宣讲 考核等 多种过 程考核 方 学生考核 的 目的 ,又可 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去深入理解课程设计 , 同 案, 使得考核贯穿 于整个教学过程 , 督促学 生扎实的掌握课程知识 , 时还避免 了抄袭现象 , 促进学生 以团队合作 的形 式完 成任务。只有 全面考核学生在整个学 习过程 中对知识 的理解 、 掌握 、 应用能力。 将 理论联系实 际贯穿在整个教学活 动中 ,才能提 高学生 的学 习兴 1课程考核改革整体思路 趣, 让学生愿意学习。 课程考试 方式 改革 的总体思路为 ,将考核 贯穿 于整个课 程中 , 同时通过考核学生的学习笔记 , 可 以充分 的考核学生在整个课 使考核真正成 为手段 而不是 目的;考核应该从各个角度来进 行 , 而 程 中的学 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掌握 情况 。 对笔记 的检查促使学生 在上 不是 仅仅 一张试卷 ; 考核应该为教学服务 ,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其 课过程 中, 集 中精力在课堂上 。 基本 思想 : ( 3 ) 小论文与小论文宣讲考核。 以分组 的形式 , 让 学生合作完成 首先 , 加 大 过 程 考 核 在 最 终 成 绩 中 的 比重 , 增 加 除 试 卷 考试 之 介绍本课 程当前研究热点 的小论文 , 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 外 的其他考核方式 ,学生能够改变考试就是闭卷笔试 的传统观念 , 用能力 , 促进学生 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科学精神 。小论文的写作 认识 到考试只是督促学生学习 、 检验学习情况的手段。 中, 规定 学生不能写课 堂上讲过 的内容 , 而要将课 程所述 内容技术 其次 , 改革 考核方式 , 从 对学生掌握知 识的考核转 变为对学 生 应用 到其他领域 。通过严格 的规定论文格式 , 锻炼了学生的学术论 分析 和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文献 资料检索能力 、 写作 能力 、 表 达能力 、 文写作能力 。 通过小论文宣讲 , 学生相互 了解各 自小论文的内容 , 不 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仅开 阔了学生 的眼界 , 甚至开阔了授课教 师的眼界。小论文的宣讲 最后 , 通过加 强学生考核结果 的反 馈 , 适 时调整教 学重点和教 使学生 明白所学知识 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 大大提高了他们 的学习 学方式 , 提高教学质量 。 积极性 。 从被动式的接受知识 , 到主动与教师讨 论问题 , 主动去探 索 2 课 程 考 核 改 革 方 案 问题 , 这个转 变也将促进他们将来其他课程 的学 习。只有让学生 全 课 程考核采用 多项过程性考核 内容和期末 考试相结合 的方式 面掌握 知识 , 达到能够运用知 识解决实 际问题 的效果 , 并 且能够通 对 学生进行 考核 。具体方法与措施如下 : 过书 面和 口头表达 的方 式 ,全面展现 自己对 知识 的掌握 和应用 能 2 . 1过 程 性 考 核 力, 才能充分锻炼学生 的素质 , 更好 的达到教学 目的。 过程性考核通过改进考试 内容范 围、 改革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构 2 . 2期 末 考 试 成 比例 、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方法 、 改革考试题型 、 增 加平时考核的反 期末考试重点 评估学生对本课程 的基本理论 、 概念、 方 法和技 馈环节等手段实现 。 能的掌握 和应用情况 。 考试有 以下特点 : 第一 , 能够全面考核整个课 过 程 性 考 核 遵 循 以下 几 个 原则 : 程 的 知识 。第 二 , 考试公平公正 , 在 规 定 的时 间 内 , 所 有 学 生 独 立 的 第一 , 尽量少 占用授课 时间 ,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 , 充 分 完成试卷 ; 通过设置合 理的评分标 准 , 可 以较 大程 度的避免评 分 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 陛, 通过改变考核方式 的办法来改 变以往教 学 的主观因素影 响。为 了充分利用考试的优点 , 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 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 况。 背的方式应付考试 , 本课程采用半开卷考试 , 允许学生携带一张 A 4 第二 , 从各个 角度 全方位考核学 生 , 改变 以往一 张考卷定成绩 纸 ,纸上可 由学生记录 自己认为的本课程重点和前沿发展 内容 , 在 的情况 ,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的去学习 、 思考 。 考试结束时连 同试卷一并上交。 在考题的设置上充分体现知识的实 第三, 加大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理解 问题 、 表达问题 、 解决 际应用 , 而不是简单 的授课 内容 。 对于本课程 , 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 问 题 能 力 的 考 核 。体 现学 生综 合 素 质 能 力 。 状 况 和 验 证 教 师 教 学 效 果 不 可 替代 的方 式 。 根 据 以 上 三个 原 则 , 过 程 性 考 核分 为 以下 三 大 类 : 3 结论、 ( 1 ) 课 堂 综 合 表 现 考 核 。 课 堂 综 合 表 现 考 核 是 对 学 生 学 习过 程 本 文 根 据 考 核 改 革 目标 , 探 索 了多 种 考 核 方 式 。本 文 的考 核 方 最 基 本 的考 核 方 式 , 主要通过考核学 生的出勤率 、 课 上 主 动 提 出 问 式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可供其他课程考核方式参考 。考核方 题 和 回答老 师问题的参与情况 , 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教 学过程 , 鼓励 式 改革 是对原有传统的考试方式 的变革 , 而传统考试方式也具备评 学生与老师 的互动 , 从而提高学生 的主动思 考能力。从另一个角度 分标准化 , 教 师和学生都 比较适应 的优 点 , 因此怎样尽量保 留传统 来看 , 也起到了督促 学生认真学 习的作用 , 该考核贯穿整个课程 。 通 考试方式 的优 点 , 同时发挥其他考核方 式的优点 , 以获得合 理的考 过启发 式教学 , 引导学生不 断思考 , 在课堂上 随时提出问题让 学生 核方式需要 不断的探 索和实践 。 回答 , 这样促 使学生注 意力 集 中在课程 内容上 , 且鼓 励学生在 教学 参考文献 中随时提 出问题 , 提 高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 眭。 [ 1 】 徐林 , 关守平 , 张羽 , 等. 自动化 专业课 程设计 考核模式 改革与 实 ( 2 ) 课程仿 真设计与学 习笔记考核 。 根据课程 内容 , 设置课程仿 践 [ J ] . 实验 室研 究与探 索 , 2 0 1 1 . 真设计 , 考核 学生对于基础 知识 的掌握情况 , 并锻炼 学生实 际动手 『 2 ] * t - 科学. 软件技术课程考核 方式改革探 / r [ J ] . 科教 文汇, 2 0 0 9 . 能力。通过课程设计 , 在学 习过程 中考核学生对 知识 的掌握和应用 【 3 ] 刘建 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 考试 改革[ J ] . 现代 大学教育 , 2 0 0 6 . 情况, 促进教学 。在课程设计 中, 根据实 际科 研 , 考核 学生 对于专业 [ 4 ] 沈瑛. 选 修课 考 核 方 式 改 革 的 实践 与探 索【 J ] . 中 国校 外 教 育 , 2 0 0 8 . 知识的掌握 情况 , 将课堂上抽象的数学表达式转化为实 际的具 体物 理量, 加深学生对 于该课程 的理解 。在课程设计 中 , 采 用 了两个方
专业课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与研究的论文
专业课授课⽅法和考核⽅式的改⾰实践与研究的论⽂专业课授课⽅法和考核⽅式的改⾰实践与研究的论⽂ 在⼤多数培养计划中,四年制本科教育理⼯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被安排在第六、第七学期,这个时期是学⽣在低年级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接触并摄⼊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
由于低年级必修课较多,留给专业课的学时⾮常有限,学⽣理应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投⼊更多的精⼒,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的专业素质。
然⽽,现实的情况却是,进⼊⾼年级后,学⽣的学习热情却越来越低落,学习动⼒明显不⾜,最出格的表现就是逃课。
在⼤学⾥,现今逃课现象⾮常普遍,学⽣⾃⼰调侃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尤其是在⼤四的专业课课堂上,考研、找⼯作这些看似能⽴得住脚的说辞成了逃课的“正当理由”。
在百度搜索中,输⼊“⼤四”“逃课”两个关键词,搜索的相关内容达⼀百多万条,教师每节课即便是点名,也未必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相当多的学⽣带着考研的复习资料坐在教室⾥,完全是“⾝在曹营⼼在汉”。
沈阳⼯程学院政治法律系的学⽣唐伟在⼀份《关于⼤学⽣逃课的调研报告》中分析道:⼤学⽣逃课的⼀个重要原因在于⽼师,教师的授课内容单⼀、陈旧,授课⽅式过于死板,⽆法吸引学⽣的注意⼒。
该调研报告统计了学⽣知识的获得途径,其中52%的学⽣认为靠⾃学,40%的认为靠听课,8%的认为靠其他途径,也就是说将近六成学⽣不认同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要求学⽣出勤,却⼜不能给学⽣营造有趣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那⾃然是浪费学⽣的时间。
因此,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探索最优的专业知识传授⽅法,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回归课堂。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本科⾼年级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进⾏了改⾰实践。
我院化学⼯程与⼯艺专业(以下简称“化⼯专业”)⾃2002级起在第六学期由学⽣选择专业⽅向,开设有差异的专业课,分⽅向培养。
分⽅向后,学⽣上课⼈数较少,便于课堂管理;另外,在第七学期以前化⼯原理、化学反应⼯程学和化⼯热⼒学等专业基础课已经学完,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具备,学习专业课内容难度较⼩,主要教学内容更多涉及的是专业知识的综合和实际运⽤。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背景与现状高校课程考核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依靠期末考试,但随着教育模式不断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课程考核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考试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应对就业需求方面存在短板、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等。
因此,高校开始尝试采取新的课程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学科特色和教学目标,高校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探索。
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之外,还有基于项目、实习、讨论和小组报告等的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的考核范围更加广泛。
此外,高校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和电子阅卷系统等,对课程考核进行更加精准和便利的管理。
改革初见成效通过对一些高校的调研,我们可以发现,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在新的课程考核方式下,学生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综合素质,并且对就业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新的课程考核方式下,学生的考试焦虑和学习压力并没有因此减少。
此外,新的考核方式可能涉及到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产生困难,从而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教育体系变革的必要性与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相比,新的课程考核方式需要实施更广泛的教育改革。
例如,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和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因此,高校要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体系的现代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结语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来逐步解决。
浅析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效
浅析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效作者:黄静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11期摘要: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课程考核体系的有效性,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采取多种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高校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课程;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积极性随着近几年来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本科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与之对应的毕业生工作学习能力却显著下降,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问题,传统课程考核是以学期末的一次性考试作为整个学期的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只做突击性学习,无法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
本文就高校课程考核的方式改革进行讨论,在探讨考核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考核方式改革途径,希望能够对高校考核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高校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凸显出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考核方式缺乏灵活性虽然高校考核方式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了改革,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改变原有体制的实质,仍坚持以卷面考核为主,这主要是考虑到卷面考核易于控制,而且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简单,同时也能使学生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主要是因为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准确地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概念、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而忽视了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考核方式迫使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背诵和记忆方面,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符合新课标对全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缺乏教学过程中的考核任何考核方式都应该以鼓励为主,在现实生活中发散性思维对于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一个正确答案。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摘要】高校课程考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过于侧重成绩等。
为此,本文对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探索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径和构建适合本校的考核改革方案的建议。
本文对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指出了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性。
展望了未来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发展方向,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有望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研究、探索、问题、现状、路径、方案、评估、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课程考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综合能力培养、考试成绩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等。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前,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改革的新途径,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生参与式评价等。
这些探索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不同,如何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现行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探索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径和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将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分析当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寻找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研究和探索,旨在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杨 瀚 涛 ( 西安 邮 电大 学 , 陕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 已经不适应 高校的人才培养 目标。本文通过 分析 目前高校课 程考核 中面临的问题 . 研 究课程 考核 改革方式 。 探 索建立科学的、 多样化 的课程考核体 系, 旨 在提 高课程考核质量 , 有利于高校 培养高素质应用技 能型
创新人才。
【 关键词】 高校课 程考核 ; 改革; 教 学质量
1 研 究 高 校 课 程 改革 的意 义
3 . 2 考 核 形 式 的 改 革
每 门课 程的教 学 目标定位 不 同 .教师应 根据 课程本 身特 点 、 性 随着 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的不 断深入 , 教育 教学质量的提高已 质 . 采取 多个 阶段 ( 如 平时测 试 、 作 业测评 、 课 外 阅读 、 社会 实践 、 期 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 . 而课程考核作 为高校教 育教 学工作的关键环节 末考 核等 ) 、 多种形式 ( 如开 卷 、 闭卷 、 开闭卷结 合 、 答辩 、 实践 技能操 之一 . 其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已成为高效 教学改 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 作 、 撰写专题 报告 、 提交作 品 、 学术论 文等 ) 的考 核制度 , 在 同一 门课 分, 因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 探索建立科 学 、 灵活开放的课程考核方 中 . 多种 考核方 式相 结合 , 更 全面 的检验 学生 的知识 掌握 的实际水 式势在必行 高校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 、 提高教学质量 、 培养合格 平 和综合能 力 通过 对考核方 式的改革 . 使考 核贯穿 于整个 教学过 人才 的关键环节 . 是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的手段 , 它引导 、 督促和约束学 程 中 . 使 得教 学和考 核形 成一 个动 态进行 的过 程 , 能实 时地 反映学 生 的学 习过程和学 习目标 通过对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和探索 , 构建 生 学 习的效果 . 这样 不但 有利 于教 师及 时发现 问题 , 调 整教 学方式 科 学的课 程考核体 系. 发挥课程考核 的指挥棒作用 。 有助于提高教育 方法. 也有利 于调 动学生 学 习的积 极性 . 促进 学生 对平 时积 累 的重 教学质量 . 培养 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集知识 、 能力 、 素质协调发展 的应用 视 依托 多样 化的考核方式 . 降低学生 对考试 的惧 怕心理 , 改变 “ 一 型复合型人才 考定乾坤 ” 的传统 考核方式 . 在动态 中管理 和掌握学 生的学 习情况 , 达到更好 的教学 效果 . 将使 考核更加 有利于促 进教 育教学 质量 的提 2 目前高校课 程考核存在的 问题 高和创新人 才的培养 2 . 1 考 核 方 式 单 一 3 _ 3 考核成绩 构成的改革 目前大 多数课程依然采 取平时成绩和期末 考试两部分成绩 相加 传统的考试成绩大多 为平 时成绩 占 3 0 %. 期末成绩 占 7 0 %, 期末 的的考核形式, 平 时成绩一般通过学生出勤 、 作业完成 等进行 考核 , 期 成绩所 占比例过大 , 造成了学 生考试压力过大 。可以改变考核成绩 的 末考试采用 闭卷 考试形式 . 而且 平时成绩所 占比重较低 . 期末 考试成 构成 . 适 当地放宽 比例 . 将平时成绩 比重调整到 占 6 0 %~ 7 0 %, 而平时 绩所 占比重较高 . 导致大多数课程学 生只凭_次期 末考试 就能通过考 成绩可 由多种考核方式 的单项成绩 和多种 阶段考核 的成绩相加构成 。 核 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平 时学 习 , 通过考前突击 加大平时成绩 比重 . 并从多个方 面来评定学生 的平时成绩 , 不但强调 的方式来 通过考核 . 这样不 但不利于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 . 束缚 了学生 了对学生学 习过 程的考核 . 强化 了学生对课程 学习过程 的重视 . 调动 思维 的发展 . 限制 了学生 的灵活应用和创新 能力的发展 . 而且 与高校 了学 生在 整个课 程学习过程 中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也使得 平时不认真 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目标背道而驰 的学生很难靠考前突击很难取得很好 的成绩 这样 . 学生平时认真参 2 _ 2 考 核 内容 僵 化 与课 程的教学活动 . 重视学 习过程 . 无形 中对学风和考 风的转变都会 传统 的课程考核主要侧重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考核 . 使得考试 内 起 到良好 的促进作用 . 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形成一个很好 的良性循 容局限于书本知识 . 只是考查学生对理论 知识的记忆 和理解 . 没有考 环 . 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 目的。 查学生对 实际问题 的解决能力 。 此外 . 老师出题沿袭“ 规矩” 和“ 传统 ” . 3 . 4 建立考核改革的激励机制 客观题 占很大的 比重 . 主观题 比重 太小 . 极大地 限制 了学生的思维能 要将课程考核改革落到实处 . 就对相应的任课教师提 出了更 高的 力 和创新 能力 的发挥 这样的考试使学生平时不努力 . 考试前死记硬 要 求 . 要求教 师不仅要掌握相关 的专业 理论 知识 . 而且还 必须有 丰富 背并产生考试作弊 的想 法 . 不利于应用 型创新人才 的培养 . 不能调动 的实践经验 和熟练 的操作技能 . 同时更要与时俱进掌握新信息 和产业 学 生学 习 的 主动 性 技 术进步 的新 内容 而且不 同的考核方式要求教师投人大量的时间和 2 . 3 考 核 有 局 限性 精力 . 因此相应 的物质 和精神激励是基础保障 可 以在教 师的年度业 多数课 程考核都规定 了时间( 通 常为 2 小时) , 既要 检测学生对基 绩考核中增加课程考核改革 的内容并 占一定 比重 . 在教改 项 目中增加 础知识 和基本技 能的掌握程度 , 又要考核其对知识 的运用能力 。这 么 申报课程考核改革 申报 的数量 .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 程考 核改革 . 在 短的时间要想全面 、 公 正考核学生对知识 、 能力 、 素质 的掌握程度 . 难 激励方式上 , 坚固短期激励 与长期激励 相结合 . 内在激励 与外 在激励 免在考核范围上存 在局 限 互为补充的原则 . 不仅仅在金钱和福利上对采用合理 多元化考核方式 2 . 4 缺 乏 激励 机 制 的教师予 以鼓励 . 更 要在声誉上 予以表扬和鼓励 . 对效果较好 的课程 与传 统考核方式相 比较.如果改变考核方式采取 多种方式考 核 . 在学校内部推广其改革 经验. 起到示范作用 不但对教师 的能 力要 求更高 . 而 且增加 了教学工作 量 . 需要教师 用大 3 . 5 加 强 监督 管 理 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去准备 、 组织 、 实施 。 在现有 的模式 下会出现没有 由于课程考 核改革在具体 实施 中给教 师带 来 了不少挑 战 .加强 教师愿意承担这项任 务 , 这就需要 实施合理 的激励 机制 . 鼓励教 师积 了工作 难度 . 如何把教 学 中发现 的问题和 评价意 见及 时反馈 到教师 极参与课 程考核改革 . 乐于采取多元化 的考核方式 和教 学部 门 . 需要 以全 面高 效 的质量 管理 为基 础 . 加 强对课 程 考核 改革实施 的监督和管 理 学 校在课程考核 改革开始前要 严格审查改 3 高校 课 程 考核 改革 方 式 的 探 索 革实施 方案 , 保障方案 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 : 在课 程考核改 革实施 中, 3 . 1 考 核 内容 的 改革 方 面 由教学 督导 组和 各学 院教学 负责 人采 取随 机听课 的方 式进 课程 考核改 革应按 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 把考核 内容定 位在对 行检查 。 另一 方面可通 过 问卷 调查 、 学 生座谈会 、 教师 座谈会 等方式 以往知识的理解 和对 学生独立思考 能力的考查上 . 增加应用 、 创 新知 了解 改革实施 情况 , 通过这些 方式及 时发现 问题 、 总结 经验 ; 在课程 识的考核 ; 减少单个 知识技能 的考核 . 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 在题 考 核改革 结束后 . 可以抽 查课 程考 试试 卷 . 重点评 估试 卷质 量和评 型上尽量 少出 、 甚至不 出那些 纯记忆 的题 目. 在试卷 内容上 . 要多设置 卷 质量 . 即分析试 卷成绩分 布的正态 性 , 试题 类型适宜 度 . 试 题覆 盖 些理论 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案例题型 . 通过考试 让学 生明 白必须掌 面 、 难易度 和区分 度 . 形成该 课程 的教学质量 分析报告 . 并 提交 给有 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方 法. 才能通过考核 课程 考核只要合理设计 关 部门和教 师 . 以促 进课 堂教学质量 的提高 通过这 些方 式结合 学 考核内容 。 不但 能减 少考前抱佛脚 的现象 . 有利 于优 秀人才的培养 . 也 校 实 际建立 具 有特 色 的课程 考 核质 量保 证 与监 控 体 系 . 才 能保 障 能充分发挥考
谈谈高校实践课程考试与评价的改革构想
谈谈高校实践课程考试与评价的改革构想实践教学课程是高校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有利时机,在实践中摸索反思,自身的能力也会取得跨越发展。
但如何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考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用创新的思维推进考评工作的改革尤为必要。
1 高校實践教学课程考试与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学生进入高校后,相当比例的时间投入到理论课程的学习之中,实践教学课程成为重要的理论应用与再印证过程。
而且校园是高校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实践教学的参与则可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
长期以来,高校对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方式集中表现为毕业实习,但是毕业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考评方式比较模糊,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比如有的学生并未参与实习,而是提交虚假的实习报告;也有的学生只是进入用人单位简单学习,收获十分有限。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二五”规划业已提出。
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高涨。
如果继续使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管理方式,势必会造成高校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断层”。
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给予更多的关注,改变现有实践教学课程的考试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通过细化和科学的考试内容,并运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于实践领域,锻炼创造性思维,发挥实践教学课程应有的价值。
伴随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教师的日常授课也更具针对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状态。
2 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构想2.1 考试内容的划分基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实践教学课程的考试应细分为三个部分:主题实践考试、专业素养考试、岗位实践考试。
第一,主题实践考试。
这是指学生从进入所学专业开始,经过一定专业知识的积累,围绕某一主题,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调研、访谈等实践工作的支持下,完成对某一主题的详细阐述。
它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
应用型人才首先应当对本专业的学习非常深刻,并具备解决一些专业问题的能力。
以主题为切入点,学生可融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专业特长,在初涉实践领域后得到启发,从事一段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93715 高等教育论文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一、背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华南农业大学紧跟时代潮流,推出课程考核改革。
华南农业大学原课程考核方式大致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70%。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后,平时成绩比重有所上升,占总评成绩的50%。
其中分为考勤至少3次,占总评成绩5%以内;随堂测验至少3次,占总评成绩25%或以上;课程作业至少3次,占总评成绩20%或以上。
为验证课程考核改革成果,本研究团队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的支持下,以华南农业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为基础平台展开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全校师生对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见和看法;同时,对相关老师进行详尽采访,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
最终通过分析论述,形成此次调研结果。
二、调查情况(一)基本概况本次调研共派发纸质问卷2000份,涉及全校450名教师、1200多名学生及300多名教学信息员。
针对不同对象,调研团队针对性地设计了三份不同问卷且有效回收率分别达到77.3%、98.92%、92%。
由数据可知,此次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都达到了77%以上,回收有效问卷的总体数量较多,数据真实、可靠。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此次调研活动的所有有效问卷的汇总数据。
(二)主要数据分析1.课程考核改革成效(1)课堂出勤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是衡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参考标准,据调查显示,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对提高学生出勤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校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整体上较好,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在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方面已初显成效。
(2)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教学实践证明,好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教师能在教学中得到乐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交流有助于师生加深互相了解,促进知识有效传输。
课程考核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课程考核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论述了课程考核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结合《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分析了课程考核的设计思路和取得的效果,对课程考核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行动导向;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大批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
为了提高学校专业的建设水平、条件装备和产业服务能力,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改革也在各大院校中进行的如火如荼。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学生积极性不高、考试及格率低、毕业率下降等情况,这些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改革的进行中,我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探索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课程考核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本文想重点论述它的作用,及在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效果。
一、课程考核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在教学改革的构成中课程考核是课程实施过程的总指挥,总监查,是课程进行效果的直接反应。
因为考核内容设置关系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所以它具有导向作用;因为考核能让教师知道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所以具有检验和诊断的作用;因为考核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所以具有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因为考核能取得各种学生的反馈信息资料,所以便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控,所以具有反馈调控的作用。
二、传统课程考核存在的一些问题1.考试为主,考核成绩缺乏全面性、科学性。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
这种形式的考核对学生来说,更注重的还是一种应试能力,没有考察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技术能力。
所以,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全面性。
2.学生动手积极性不高,项目式教学全过程无法动态了解。
因为传统考核还是注重的应试能力,而与项目式教学中强调动手操作有些背离,所以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即使做得好,但应试能力差仍然无法取得好成绩,会影响到平时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三、课程考核改革实践1.过程考核的重要性。
过程考核在教改过程中,就是分阶段性的即每一个任务、项目完成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知识能力、技术能力进行考核。
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研究
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通过分析考核现状、调整内容、创新方式、建立评价体系以及案例分析,揭示改革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当前高校专业课考核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
改革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引导、教师意识和学生参与等方面。
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更新,高校专业课考核内容改革将更加重要,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文呼吁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高校专业课考核内容改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考核内容改革、研究、现状分析、调整、创新、评价体系建设、应用案例分析、必要性、影响因素、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高校教育的需求。
在过去,高校专业课的考核主要以笔试、口试等形式进行,重点是对学生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这种考核方式往往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也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专业课的考核方式也在逐步进行调整和改革。
新的考核方式包括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演示等形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估。
这种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深入研究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不同高校的考核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现行考核方式的不足之处,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探讨高校专业课考核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也将为今后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促进高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益和成果。
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研究
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研究近年来,高校专业课的考核方式已经成为了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传统的考试到开放式作业,从课堂演讲到小组讨论,越来越多的考核方式不断地涌现出来,以期能够更好地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然而,传统的考试和单一的考核方式也开始受到了批评和质疑,因此,对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研究变得越发重要。
一、现状分析高校专业课的考核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核方式受到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考试方式曾是最常见的考核方式,但它往往只能表现出学生的记忆能力,而难以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开放式作业、课堂演讲和小组讨论等考核方式被不断地尝试和推广。
这些方式不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而且更符合现代量化分析理论和互动式的教学原则。
然而,这些新型的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开放式作业往往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态度,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而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习惯和协同作用的不同也可能导致学生的表现差距。
因此,要想真正把新型的考核方式运用到高校专业课中,需要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模式。
二、改革思路针对高校专业课的考核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根据学科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方式。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的考核方式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比如,对于语言学科,可以采用课堂演讲或即兴发言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对于计算机学科,可以考虑采用编程作业和机器人实验来考核学生的编程和实践能力。
2.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考核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程成绩和考试分数,还应该考虑到平时表现和综合能力的评估。
例如,可以考虑加大平时小测验和作业的比重,或者加入一些重难点的讲解和区分度高的综合大作业,以更细致、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能力。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在分别介绍了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背景、意义和现状。
在详细讨论了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内容的改进、方法的创新、效果的评估以及面临的挑战。
在总结了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取得的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对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探讨,背景,意义,现状,变革,内容改进,方法创新,效果评估,挑战,成果,展望,建议。
1. 引言1.1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背景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背景,是指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课程考核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由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只重视知识性,忽略了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导致了大量的应试教育。
而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背景也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关。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应当根据国家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趋势,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使得教育更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培养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国际化的发展也促使了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进程,因为只有跟上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高校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背景主要是基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1.2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意义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偏重于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
而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摘要】本文围绕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展开研究和探索。
在分别介绍了背景情况、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并对其他国家的改革方式进行了对比。
进一步阐述了我国进行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探索多元化考核方式和引入科技手段辅助考核的建议。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有望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学方式创新。
【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研究、探索、现状分析、其他国家、必要性、多元化、科技手段、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课程考核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和学习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改革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成为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背景介绍部分将分析当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传统的考试评估容易出现应试教育、功利性评价等问题,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现行的考核方式也存在着评价标准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等弊端。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高校教学质量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本研究将围绕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展开探讨,旨在寻找适合当代高校教育的新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对现行考核方式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新的考核方式,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意义重大。
通过探讨和研究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教师而言,不断改进和创新考核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也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校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改革思考与研究
高校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改革思考与研究高校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质量检验手段,其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关乎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从转变课程考核管理理念开始,探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考核主体,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切实推进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改革。
标签: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高校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
作为教学质量检测手段之一,且对教学工作具有导向功能的课程考核,在高等教育应该呈现出新的特点并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1充分认识课程考核改革及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评价不重视学生本身的提升与发展,而是在教师的集中授课、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上。
既然高校课程考核是对课程学习成效的一个综合考核和评价,可以说,课程考核的科学与否关乎到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目前,高等院校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单一,主要是通过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考查来评价,平时成绩只占很小的比例,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成效评价均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从而也难以达到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
教师教书的多,教学的少,考书的多,考能力的少,课程考核内容随意性大,考核方式也随心所欲,与课程教学大纲相背离,有些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课程评价能够基于设定的教学目标。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点,全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切实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及评价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2转变课程考核管理理念谈及改革,在实际操作中,肯定会碰到一些难点与制约因素。
要改革,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可以从重点关注管理,转变为既关注管理,更重视教育。
重管理的考核理念侧重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并且据此决定学生能否获取毕业证与学位证,大多数高校也以此决定学生奖学金高低,同时也对教师进行业绩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培养技术创新人才课程考核模式的构想,并结合课程考核改革实践,就如何进行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程考核;考核模式;课程改革
课程考核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急需改革。
一、目前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
(一)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一次考试定乾坤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考试方式单一、内容单调、死板,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察。
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期末忙于对付考试,平时不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基础上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很不相符。
(二)考核内容的局限性
目前的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察,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造成普遍存在的”划范围、圈重点”。
(三)考核评定标准的浮动性和单一性
目前很多高校课程考核评定主要依据的还是期末考试成绩,成绩评定多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
为了在学生间拉开档次以及预设考试分数合理分布的需要,考题的难易程度随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浮动,可能会造成要求过高或过低,达不到应有的专业、学科要求。
二、对现行考核模式进行改革的措施
(一)提倡多样性的课程考核方式
据调查显示,对基础课考核方式,41.4%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为主”,28%的学生选择“闭卷笔试为主”;对专业课考核,34.8%的学生选择“课程设计或写论文为主”;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45.6%的学生选择“考核动手能力”,26.3%和24.5%的学生选择“理论部分采用闭卷,实践部分考核动手能力”和“设计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是非常期待的,学校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规定的定理、公式,实行闭卷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应对各类不同性质课程区别对待,比如语言类课程可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可采取笔试加上实践操作等,专业课或跨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技术课程应提倡开卷考试、写小论文、课程设计、实践操作、总结报告等形式,.至于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则应偏重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
对于成绩的评定,也不应“一卷定乾坤”,而应重视过程监控,将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起来综合考察,评定最终成绩。
(二)确保科学性的课程考核内容
对课程考核内容的调查显示,有45.1%的学生认为,考试内容应“着重考核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35.5%的学生认为应“着重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通过课程考核这一环节来巩固自己所学知识,提高技能和创新能力。
所以课程考核内容绝不能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再现,而应是与教学目标相呼应,考知识与考能力相结合;应使学生在解题时对知识有更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的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课程考核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三)强化综合性的考核评定标准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考核成绩还在升学、就业、评优等方面都占很大的比重,而我们倡导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所以考核评定标准要尽量淡化课程考核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
可以采取增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采用灵活的评分办法、加强经常性、多样性的阶段考核等方法来淡化期末考核分数。
还可采用在成绩结构中引用创新能力因素的做法,即在各
类课程考核中,给有创新和独立见解的学生加分。
三、我校在课程考核改革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全程、多元的考核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强调真实,即从过程和结果看待学生的表现。
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
其中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平时成绩的评定参考了学生的课程作业、小测验、评估研究报告、上课情况等。
另外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专业
课程,也提倡开卷考试、课程设计或总结报告等形式,至于实验性较强的课程,比如金工实习课程等,则采取实践操作为主,偏重动手能力的考核方式。
这些考核形式相辅相成,综合起来评定学生的期末成绩。
(二)在考卷中增设提高型附加题
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试行了在期末考卷中增设提高型附加题的规定。
增设的附加题分值相当于百分制的30分,应具有相当的难度,可相应设计为论述题或计算题等题型,侧重于体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应用或创新性,有利于区别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
原基本题的达标要求不变,学生在附加题中所获得的成绩只作为A+级(相当于百分制的95~130分)考试成绩评判标准。
采用这样的方式就相当于在成绩结构中引用创新能力因素的做法,有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学生才能得到最高成绩等级。
四、结语
当前的教育改革正朝着创品牌、创特色、分层次的方向演进,课程考核作为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及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量指标,也集中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和课程建设水平。
为全面实现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学生的目标,必须探索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更新课程考核理念、改革考核方式,并不断加强考核制度的研究及对课程考核自身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