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的服饰
原始社会的服饰设计介绍

原始社会的服饰设计介绍在一千万年以前,腊玛古猿开始了向人类演化的路程, 后来人的祖先南猿从古猿中分化出来。
在南猿向现代人的演化过程中, 猿的毛化逐渐退化和消失, 人的特征日渐明显,猿的生活习性的改变使其御寒、选择栖息之地的能力降低或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 人们开始用树叶草枝遮身, 后来逐渐知道“寨木茹皮以御风霜, 綯发冒首以去灵雨”, 才开始用狩猎所得的兽皮、羽毛来裹身御寒。
《礼记·王制》称:东方曰史, 披发文身;南方曰蛮, 雕题交趾;西方曰戎, 披发衣皮;北方曰狄, 衣羽穴居。
这就是人类向服饰迈出的第一步, 也是服饰最初产生的原因。
人类在从猿向人转变初期, 服饰在形式上没有什么标准,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进入仰韶文化时, 由于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纺织业开始发展。
开始进入了原始文明社会。
《易·系辞下》中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开下, 盖取之‘乾坤’, 乾坤有文, 故上衣玄, 下裳黄……”此句中的“天下治”指原始社会的人与人之间活动是有秩序的进行, 因而天下治, 此时就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披着一件无任何形式的衣服,开始有了形式上的讲究。
常言道“衣食住是生活三要素”。
就“衣”而论,服装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作为“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的决定性因素”,不可等闲视之。
中华民疑素有“衣冠王国”和“礼仪之邦”的美德,我们的先民们遭过天与地、衣与礼的有机结合,喝响了一曲曲服饰的颂歌。
不同风格的衣装都与“礼”有着深刻的联系。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俗和不同宗教信仰影响下的服饰,汇成一条五彩斑斓的历史长河。
原始服饰作为人类服饰发展史的起源, 显现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为后世的服饰演变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造型、材料、色彩文化等方面对原始社会的服饰设计特点进行介绍。
一、原始服装的款式造型比较简单它一般主要包括贯头式与披围式两种, 从外观视觉上给人以简洁、大方的自然效果。
国外服饰发展简史【图文详解1】

国外服饰发展简史【图文详解1】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第一节兽皮衣服的穿用一、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农人已经用骨针缝合兽皮。
第二节织物的出现一、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
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陶制的纺轮。
第三节欧洲的史前文化一、欧洲最古老的衣服是件皮革做的丘尼克,是吊带式、肩上系结、衣长及膝,外套斗篷,头戴半球形帽子,脚穿短靴,上半身半袖毛线衫,下半身短裙,裙摆有流苏装饰,外罩毛织物长裙,系腰带,前有带扣。
第四节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保护说。
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说、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第二章古代服装第一节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一、古代的范畴1.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二、古代文化的性格1.古埃及是平静的,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跃动的。
三、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1.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
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第二节古埃及衣服一、古埃及的服装特色1.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
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
2.埃及的服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交错而成。
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
二、古埃及的男装1.古埃及的男子服装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
古代劳动人民服饰介绍

古代劳动人民服饰介绍
在中国,服饰作为社会的反映,其发展变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息息相关。
随着时代的变迁,服饰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在远古时代,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于是就出现了原始的服装。
到了氏族公社时期,人们为了适应森林生活的需要,发明了“干衣”,即用兽皮或植物纤维等缝制成衣服。
原始服装最初
只是一种“御寒”的工具。
后来,人们为了保护身体不受寒冷侵袭而发明了“遮身”。
大约在商代时期,人们发明了以麻为原料
织成的“葛”衣。
葛衣经过加工后可以穿着或悬挂在身上保暖。
进入奴隶社会后,劳动人民为了更好地从事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又发明了“衣”和“裳”。
这是最早的有裙无裤的服装。
后来又在裙上加一截裤脚作为裤子穿着,这就是最早的裙子。
又因那时没有布,就用麻、葛、羊毛等纤维织成布匹来做衣服穿着。
不过那时人们只穿这样的衣服不把它当衣服穿,而是当作一种装饰品。
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又出现了以绸缎、棉麻等为材料做成的新衣服。
—— 1 —1 —。
中国原始时代服饰发展史总结

中国原始时代服饰发展史总结
中国原始时代服饰发展史可以总结如下: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主要依靠自然界的物质制作服饰,如用兽皮、树皮等覆盖身体。
随着社会进步,出现了缝制衣物的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纺织技术,开始使用植物纤维制作衣物。
同时,出现了缝制衣物的技术进步,出现了裙装、上衣等不同款式。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丝绸的使用,丝绸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物品。
贵族阶层开始使用丝绸制作的服饰,丝绸成为统治者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开始分层,社会地位高的人穿着丰富、华丽的服装,显示出身份和地位。
同时,出现了褶裙、埃及领等装饰元素。
秦汉时期:出现了汉服,成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
汉服注重装饰的细节和各种配件的搭配。
随着统一的汉服流行,开始出现了服饰的规范和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多样化,丝绸仍然是主要面料,但也出现了棉布、毛织物等材料的使用。
装饰方面更加注重典雅和简约。
唐宋时期:丝绸生产技术得到发展,成为盛行的服饰材料。
唐代女性服饰多样化,注重宽松舒适。
宋代衣着趋于庄
重,强调品位和礼仪。
明清时期:丝绸仍是主要面料,但逐渐出现了棉布的广泛使用。
明代服饰以宽松为主,清代服饰则更加紧身,注重细节和配饰的华丽。
总的来说,在中国原始时代,服饰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覆盖身体到逐渐复杂的缝制衣物,然后到了分层、丰富多样的服饰风格。
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

原始人的衣服 材料:兽皮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
新石器时代
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 装创造了条件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饰制度的 建立时期,也对后代有深远影 响。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晋 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 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 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 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 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 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本图 为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 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 (北朝陶俑)魏晋南北盛行蜡染印 花绵布。
隋唐时期
出现了衮冕(短于深衣式的冕)。黄色成为皇 家专用色。多穿着宴服的演变团(圆)领袍衫, 领袖襟处略有装饰,左右开叉,文官衣长,武 官略短,平常戴软帽或扎头巾脑后两飘带。女 子主要披帛(纱),多穿低胸裙套半臂衫饰飘 带,并配有复杂的头饰(金钿)。
唐代锦以组织细密、设色精良为特点。 唐代普遍流行蜡缬、夹缬和绞缬三种方法。长
清代
出现了马蹄袖,以表示满族的特点 (保留了深衣的版型,在袖口上已不 同与前朝汉族冕制袖口宽大,变为收 口马蹄袖,而袖筒也变的不垂且收于 腋下,在中国帝王服饰的第二个转折 点)。服饰分:朝服(戴帔领,有冬 夏两类),吉服(俗称龙袍,男式四 开叉。女子左右开叉)常服(分长袍 和行褂/马褂)。官员穿官补,王爷穿 蟒袍(一龙四爪)。女子穿满族氅衣 (旗袍)或舒袖衣(袖口宽短,可拆 洗),内衣出现了纹样精美的肚兜。 扇型状头饰勒子(大拉翅)足穿花盆 鞋(马蹄鞋)是清代妇女最大的特点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

衫:衫较襦长,多指丝帛单衣,质地轻软,与可夹可絮的襦、袄等上衣有所区别, 也是女子常服之一。。
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制裙面料一般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却有多少 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外直披 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诗:“惯束 罗裙半露胸”等诗、画即似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为大胆的一种, 足以想见唐时思想开放的时代背景。除此之外,武则天时还有将裙四角缀十二铃 的,行之随步叮当作响。 裙色可以尽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似以石榴 红裙流行时间最长。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
辽代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 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 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 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 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 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 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 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 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 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双 袖呈胡状 。 (3)夹衣衣长及膝,交领、右衽、直裾,上衣与下
裳相连。
战国早期铜人,身穿圆摆 缺襟上衣,多褶裙
春秋战国时期的素纱锦衣
四、秦汉服饰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 ,但是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但也 不甚明白,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冬 皂。
半臂与披帛:这是襦裙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半臂似今短袖衫。披帛,当从狭而 长的帔子演变而来。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一种飘带了。这种 古代仕女的典型饰物,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至隋唐盛行当无置疑,在留存至 今的壁画与卷轴画中多处可见。
原始服饰介绍大全

原始服饰介绍大全原始服饰指出现在茹毛饮血的猿人时期,人们用兽皮和树叶保护身体,遮蔽烈日或御寒的服装,这是最原始服装的雏形。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原始服饰介绍大全,希望你喜欢。
原始服饰介绍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在距今25000年周口店山顶洞中发掘出的骨针足以证明,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正是中国服饰的起源期。
那时的人们已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衣服,用兽牙、骨管、石珠等做成串饰进行装扮。
再晚一些时候,又出现了石和陶制的纺轮,说明了除兽皮外,人类还会用植物纤维来纺和织,使衣服的原料又发展了一步。
距今25000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正是中国服装史的发祥期,这时人们已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衣服,并用兽牙、骨管、石珠等作成串饰进行装扮。
这里曾发现穿孔的兽牙125枚,以獾的犬齿为多,狐狸的犬齿次之,并有鹿、狸、艾鼬的牙齿和一枚虎牙,均在牙根一端用尖状器刮挖成孔,出土时,发现有五枚穿孔的兽牙是排列成半圆形的,显然是原来穿在一起的串饰。
另有骨管、带孔蚌壳、青鱼上眼耳、砾石、石珠10余枚,其小孔是从两面对钻的,这是钻孔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山顶洞出土了一枚磨得很细长,一端尖锐,另一端有直径1毫米(已残)的针孔的骨针,针长82毫米,针粗直径3.1毫米至3.3毫米,这是缝制兽皮衣服的工具,缝线可能是用动物韧带劈开的丝筋,我国鄂伦春族人还保留了这种古老的方法。
山顶洞人佩戴的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带有红色,似乎他们的穿戴是用赤铁矿研磨的红色粉末染过的。
山顶洞人不仅关心生活的美,而且也表现了对死者的关怀,他们把死去的亲人加以埋葬并举行仪式,还在死者身边撒下红色赤铁矿粉末。
红色在原始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祈求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念是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的。
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
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原始人的服饰PPT演示课件

在头上,有时把树叶编成环形套在头上,这其实就是
帽子的雏形。帽子在男子中很流行,妇女一般则是以
包头巾为主。
16
Hale Waihona Puke 原始服饰的艺术审美与历史意义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 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 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 猴相揖别以后,披看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 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又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 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 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 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 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 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7
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是人们 的衣食之源。在北京周口店山顶 洞人遗址中,发现有与服饰关系 密切的一枚骨针和钻孔的石、骨、 贝、牙装饰品。证实山顶洞人在 距今大约2万年,已能利用兽皮 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可以看做由此发 端。山顶洞人佩戴的装饰品的穿 孔,几乎都带有红色,似乎他们 的穿戴是用赤铁矿研磨的红色粉 末染过的。山顶洞人不仅关心生 活的美,而且也表现了对死者的 关怀,他们把死去的亲人加以埋 葬并举行仪式,还在死者身边撒 下红色赤铁矿粉末。红色在原始 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 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祈求 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 念是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 的。
4
服饰的起源,其根本是出于实用。由于人类分布极其 广泛,各地气候,自然地理条件、环境各异,因此, 不同地区的原始部落在发明衣服方面,都以其独特的 形式出现。在寒温带地区,人类为了防御寒冷,保护 身体,很早就披上了兽皮或树叶。在热带,御寒的问 题虽不存在,却另有危害人类生存的因素促使人们采 取一些措施尽力保护自己的身体。他们通常会在身体 上涂抹油脂和粘土,披盖树叶、树皮,在身上绘画花 纹等。此外,人类为了获得猎物,往往把自己打扮成 猎物的形象,如戴兽角,兽头帽子,穿某些动物的皮 毛,把自己装扮成野兽,以便靠近狩猎目标,提高狩 猎效果。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三.十字军东征的时期
影响因素:长时间战争影响,罗马帝国对外国强制推行罗 马文明,紧 身衣与斗篷几乎遍布西欧(Roman empire imposed on foreign Roman civilization, so tights and cloak almost throughout Western Europe.) • 特点:骑士装风靡,紧身衣和长筒袜组合形成浓郁服饰风 格(Knight is popular,tights and stocking combination form rich dress style.)
商周——衣裳之始
• 社会背景:在古代社会,当天地间各种自然现象得不到解释时,人们 就认为是某种力量主宰着一切,於是产生了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从而 形成了宗教信仰。 • 衣冠服饰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开始打上了时代烙印,成了统 治阶级“昭名兮、辨等威”的工具。尊卑贵贱的生产关系,促使服饰 也开始形成其固有的制度。
七.洛可可时期
• 男装款式纤细,呈窄瘦衣身, 并且有密集的装饰扣或双排扣, 衣领结构为大宽翻领,并带蝴 蝶结作为点缀。 • 女子为宽大的褶皱,纤细的腰 身,肥硕的裙裾,领口低坦, 窄瘦的袖子,袖口布边呈喇叭 状,其夸张的头饰更是让人叹 为观止。
四.哥特式服饰
• 影响因素及特点:受哥特式建筑风格影响,哥特服装风格 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 齿等锐角的感觉。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光泽和鲜 明的色调是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效果一脉相通的。 真正的哥特时尚体现为:黑色的东西,或其他暗色,如海 军蓝、深红。
五.文艺复兴时期
春秋战国——深衣出现
• 社会背景:春秋战国之交,封建制度逐步取代了奴隶制度。 “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 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 ——深衣。
原始社会服饰

❖ (4)服饰纹样 织花衣料:回纹和条纹 毛笔彩绘:三层斜线三角纹、旋动的圆点弧 纹、漩涡纹、十字网纹、s形蛇纹
❖ (5)首饰 原料: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墨石、 玛瑙、玉髓
a 发饰:笄——固定发髻 栉(zhi)——梳理头发
笄
栉
❖ b 耳饰:耳环——圆环形,骨、玉、石制成 耳玦(jue)——有缺口的圆环
冕 服
红色:冕服分解说明 蓝色:十二章纹图解
十二章纹
“日、月、星辰”取其“照 耀之意” “山”取其“稳重” “火”取其“光明” “粉米”取其“养民以天”
“龙”取其“应变” “华虫”(雉)取其“文采
华丽”
“宗彝”取其“慎宗追远”
“断”
“黻”(fu二声)取其 “能明辨”
b 各民族的羞耻观 不同
❖ (3)吸引异性说 人类处于不穿衣的时代,人体各部位并不会 引起特别的注意,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在 某些部位加挑逗性装饰。——隐藏的东西反 而容易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4)辟邪说 受迷信思想的控制, 得到保护或免于惩罚。
❖ (5)装饰说
希望得到别人的 赞美(例如标识能 力的徽章)。爱美 乃人类之天性,将 美丽的羽毛,有光 泽的贝壳等装饰於 身上,或在身上做 纹身,刀痕等最原 始的装饰方法,为 装饰面产生衣服的 学说
c 颈饰:串饰、项链 d 佩饰:璧、瑗、环、璜 e 臂饰:臂环、镯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多件 穿了孔的石珠、砾石、鱼 骨、兽骨、兽齿、贝壳与 骨针。
1.2 夏商周服饰
❖ 历史小回顾: a 夏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 制王朝 b 公元前1600多年,汤灭桀(jie),并在亳(bo) 定都,建立商朝 c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武王伐纣,周武王建都于镐 d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亡,西周结束,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东周时期,即初秋 战国时期。
人类服装的起源原始服饰自考版课件

遮风挡雨
当原始人类开始在野外露宿时, 他们开始使用一些能够遮风挡雨 的材料来保护自己,如树叶、兽 皮等,这些也成为最早的“衣服
”。
保温御寒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原始人类 开始使用动物皮毛、植物纤维等 材料来制作保暖层,以适应外界
温度变化。
服装的起源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气候变化
随着地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原始人类开始逐渐适应不同的 气候条件,这也导致了他们服装材料和制作技术的不断变 化。
THANKS
感谢观看
装饰功能
原始人类在使用服装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装饰来表达自己的个 性和情感,因此开始在服装上添加一些装饰品或图案,如珠子、贝壳、图案等 。
02
原始服饰的发展
旧石器时代的服饰
起源与初步发展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 简单的衣物和遮蔽物,如兽皮、树叶 等,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更 复杂的衣物,如针织品、絮胎等。
古代服饰的发展及特点
古代服饰的繁荣与高度发展
古代社会的服饰文化高度发达,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形成了独 特的服饰风格和体系,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特点与功能
古代服饰不仅追求美感,还具有强烈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 社会等级、身份地位、宗教信仰等。
03
原始服饰的材料与制作
原始材料的选择
01
02
03
自然材料
原始服饰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往往受到自然 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例如,寒冷地区的原 始人可能会穿着厚重的毛皮或编织物来保 持体温,而炎热地区的原始人则可能穿着 轻薄透气的衣物以保持舒适。此外,服装 的设计也可能有助于适应特定的环境或气 候条件,如防水、防虫等。
05
原始服饰在现代的应用
古代人穿什么材质的衣服

古代人穿什么材质的衣服古代人穿什么材质的衣服一、原始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雏形阶段)原始人将兽皮拼接成衣服御寒,多以兽皮为材料,以兽齿、鱼骨、石珠、海贝为装饰。
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饰。
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
由此,揭开了中国服装史的序幕。
原始服饰文化及其特点:首先,原始社会的服饰表现出明显的对天地崇拜的文化特点;其次,原始社会的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交领、右衽、系带,上衣下裳的服饰造型;第三,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了以五色作服,以等级为核心的冕服制度;第四,原始社会的服饰制作原料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
二、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
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
对商人的禁令更严。
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
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及画像砖石来看,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的,身上穿的服装,几乎全是交领,下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还有不少赤足者,反映了这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秦汉时期虽不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瑰丽的一页,但绝对是最有力度的一页,它的很多风格都给予后世以重要影响,而它本身又是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
只有从汉代开始,中国的民族交流才开始大规模发展。
中国的服饰,包括服饰质料乃至图文,才更丰富更融入多民族的文化内蕴和艺术精神。
概括起来,秦汉服饰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
如头衣主要有冠、巾、冕、筓、帻、胜等;体衣则有衣、裳、裙、深衣、袍、褐、中衣、小衣、衫子、裘、皮衣等。
胫衣有袴、裹衣、履等。
此外,礼服、祭服和佩饰也日趋增加。
第二,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
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式、色彩和佩饰的规定上。
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
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吏褐组织机构。
上古时期的人都是怎么穿的?

这个时期服饰的形制上约是:去皮服布,上衣下裳,束发戴冠,足上着扉、履,男女服饰没有明显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那些为原始民族用来做装饰品的东西,最初被认为是有用的东西,或者是一种表明这种装饰品所拥有者拥有一些对于部落有益的品质的标记。
而只是后来才开始显得美丽的,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
”
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刚刚摆脱动物性以后,穴居深山密林。
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采集和渔猎品很少,人们经常挣扎在死亡线上,根本没有美化自己的想法。
冬天则把兽皮用来遮盖,保护身体;夏天则裸身或捡取树叶遮掩,免受阳光暴晒、虫蛇啃咬、风雨袭击。
《礼记·王制》称:东方曰史,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穴居。
雍正《云南通志》卷二十四载:皮树叶为衣,茹毛饮血。
综上看来,最早人类用作服装的多为兽皮、树叶之类。
人类此时已经脱离了动物仅仅依靠皮毛保暖的境界,原始的服饰已经初具雏形,即衣禽兽之皮的年代。
此外,人类为了获得猎物,往往把自己打扮成猎物的形象,如戴兽角、兽头帽子,穿某些动物的皮毛,把自己打扮成野兽,以便靠近目标,提高狩猎效果,这与衣饰的发明有密切相关。
原始社会服饰

02 原 始 社 会 服 饰 制 作 手 段 及 工 具采集、渔猎过程中逐渐认识了大自然,利用大自然, 打制的石器、骨器、刮削器、打砸器成为原始人最早的生产工具。这些工具有 一部分同时也具有制作服装的作用,例如用工具锋刃裁割兽皮。
图1.尖状石器
图2.打砸石器
图3.刮削石器
图22.穿贯头衫的原始人 (甘肃辛店彩陶纹饰)
图23.舞人陶罐
图24.穿贯头衫的原始人
05 原 始 社 会 服 饰 装 饰 物
• 原始人类在裸态时期就曾出现用彩泥涂身、在身上刻痕、纹身、染齿、涂甲等行为。除了 在人类皮肤上的涂画,还有用猛兽的牙齿、珍禽的羽毛、犄角、稀有的贝壳、玉石等串连 起来做挂件的项链、耳环、手镯、羽冠环、珠、管、笄、骨梳等服饰物。原始人类还对自 己的发型进行美化甘肃大地湾遗址出土的披发人头瓶,其发式为整齐前刘海很短发的短式 披发。距今较早的辫发资料是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一只彩陶盆上绘制的人物辫发形象, 另外还有将头发盘结于顶,用骨笄束系,梳成高耸的原形发笄。
Primitive social dress 原始社会服饰
目录
01
原始社会服饰的历史背景
02
原始社会服饰制作手段及工具发展
03 原始社会服饰材料的发展
04
原始社会服饰样式发展
05 原始社会服饰装饰物
01 原 始 社 会 服 饰 的 历 史 背 景
原始社会服饰的起源悠久且漫长,我们现在还未能全面地反映原始服饰的真正源头,
图25.兽骨制成的颈饰
图26.兽牙串饰
图27.兽牙串饰
图28.山顶洞人饰品
图29.山顶洞人饰品
图30.大汶口文化遗址透雕象牙骨梳
图31.颈饰.
图32.龙山文化玉䈂
简约实用——原始社会服饰

简约实用——原始社会服饰翻开中国历史,远古的祖先并没有为我们编制出多少有关服饰的美丽动听的故事,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沉埋于地下已有上万年,甚至几万年,基本变成了不可复现的年代。
然而,幸运的是我们的祖先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几乎无法考证的苍老记忆。
通过这些记忆,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属于祖先们在不断的和风雨抗争、和大自然拼搏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属于那个年代的、简约的服饰文明。
1933年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里,奇迹般地发现了一枚骨针。
这牧骨针长82毫米,直径31~32毫米,针身圆润,是经过刮削和磨制两成的。
很显然,骨针是原始人用于缝制衣服的,骨针的出现揭开了中国报饰发展的序幕。
随着骨针、线绳的发明,我们的祖先终于摆脱了直接从大自然寻找衣物的尴尬境遇,在他们灵魂中对于美的本能渴求开始迸发出来。
他们的设计思路大为开阔了,原始社会的服装制作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开始在原始的兽皮、树皮面料上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剪裁,再将切割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皮片用骨针缝合到一起,做成外衣、腰裙、帽子、鞋子、头巾等,大大丰富了服装的形制与款式。
原始服饰配饰展示图随着社会的进步,原始人的思想也得到了发展。
他们开始懂得把对自身外表的美化意识及审美观念体现在服饰上。
比如,他们在身上涂抹花纹,将头发梳成各种形状,用鸟的羽毛装饰帽子,还把不能吞食的兽骨、兽牙经过打磨、钻孔、染色,做成各种各样精美的装饰品,戴在身上。
从此,中国历史中出现了服装的配套,也就是服装款式、颜色、纹样、饰物等之间的协调搭配。
衣冠服饰开始日臻完备。
原始人服饰想象图简约淀整个原始社会服饰的特点,通过原始社会的陶器彩绘、雕塑人物形象以及玉器人形刻纹,对当时中国服饰文化的初兴,我们可以了解一二。
原始社会舞蹈纹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们创造的服饰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服饰文化相比,虽然如沧海一粟,但它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服饰文化的初兴。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服饰文化,虽然简约,却也蕴含了服饰文化的真谛。
原始社会服饰特点

原始社会服饰特点
原始社会的服装啊,真是挺有意思的。
那帮原始人穿的东西跟我们现在可差远了。
你别看他们生活简单,但对服饰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最开始啊,他们就只会用动物皮毛遮住身子,啥也没有。
从人类开始穿衣服开始,服装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
比如在寒冷的环境中,原始人会用动物皮毛制作厚实的衣服,以防止寒冷;而热带地区的原住民则会用树叶、草编织轻便的衣物。
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原始社会的服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后来聪明点了,开始学着用树皮、麻草啥的编织衣服,还学会染色呢。
你说这也算是一种进步了吧。
不过呢,衣服样式还是挺简单朴素的,基本就是披风、裙子啥的。
就是为了遮挡一下而已,也没什么美观不美观的。
此外,服装上的花纹图案也往往与当地的图腾信仰或神话传说有关,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认同。
总的来说,原始社会的服装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能看出那时候的人们对衣服还是很注重的,至少想尽办法给自己弄点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遮羞说 论点来自《圣经》亚 当与夏娃用树叶遮蔽 下体,但只是传说而 已。
(3)吸引异性说 人类处于不穿衣的时代,人体各部位并不会引起特别 的注意,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在某些部位加挑逗性 装饰。——隐藏的东西反而容易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4)辟邪说 受迷信思想的控制,得到保护或免于惩罚。
纺织技术的发明使得服装材料从 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仰韶文 化西阴村遗址“半割”蚕茧可以 作为丝绸发轫于新石器时代的佐 证,但若从殷商时期高级丝绸的 生产和丝织技术的成熟水平来推 断,丝绸的发轫期则至少应在新 石器时代中晚期。皮、毛、麻、 葛以及丝绸材料的丰富,使服装 形式发生了变化,功能也得到了 改善。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 服装已成为新石器时代典型的衣 着。同时原始人的饰物也日趋繁 复。贯头衣大致用整幅织物拼合, 不加裁剪,周身无袖,衣长及膝, 是一种概括性或笼统化的整体服 装。
(5)装饰审美说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例如标识能力的 徽章)。爱美乃人类之天性,将美丽的 羽毛,有光泽的贝壳等装饰于身上,或 在身上做纹身,彩泥,刻痕等最原始的 装饰方法。 最有利的证据:从古至今虽有不穿衣的 民族,但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你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吗?
英国科学家近日从研究虱子中发现,人类穿衣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约7.2万年前。这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关 于服装起源的第一例假说。 通过运用基因研究法,英国马克思· 普朗克人类进化研 究所的马克· 斯通金教授巧妙地利用衣物对虱子进化的 影响,反推出了衣物的起源年代。
原始人的着装动机
二 、五大学说
早期人类都赤裸身体,至于后来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开始 覆盖身体,有五大学说:(至今没有十足的说服论据) (1)保护说 人类经过长年累月的进化过程,体毛逐渐退化脱落, 露出表皮。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保护身体不受风霜 的侵袭,及不受外物野兽的伤害,使人类想到利用生 活资材,达到保暖,御防伤害的目的,而创造了服装 。
约六十万年前的猿人时 代,在漫长而落后的生 产实践中,随着石器的 应用、火的被发现,人 类逐渐掌握了制造工具 和使用工具的技巧,发 明了骨针、骨锥等,学 会了用骨针做工具,用 野兽的筋做线,用兽皮、 树皮、树叶为面料制作 简易的遮盖物——原始 衣裳。由此结束了赤身 裸体的生活。
数十万年以前,人类为了保护脚部不受伤害,已学会了用 动、植物的皮或茎裹脚。特别是皮革之类的东西是狩猎以 后得来的剩余产品,因为它的质地坚韧耐磨,防寒保暖, 所以被用来当作服饰和"鞋袜"穿。这就是人类最初的鞋。
妇女三种主要发型: a 披发:散发 b 椎发:椎结(将头发结成椎形 的髻)
椎结
新石器时代人形陶罐,额前留整齐的披发
挽成发髻, 自行
c 编发:编成发辫
青海大通县出土彩陶盆上为我们展示的 佩尾饰与辫饰的原始人
服饰纹样 织花衣料:回纹和条 纹 毛笔彩绘:三层斜线 三角纹、旋动的圆点 弧纹、漩涡纹、十字 网纹、s形蛇纹
原始人的服饰
演讲者:吕曼曼、张晓雪
主要内容
原始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服饰的主要材料 原始服饰的艺术审美与历史意义 原始人的着装动机 服装起源第一例假说
原始人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大约30-50万年前,从原始居住地迁往北方冷 带,用兽皮和树叶遮盖身体。人类开始纺纱 织布大约在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埃及能生产精致亚麻 织布。 从我国考古发现,18000 年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 制骨针,出现缝制衣服的 发端。我国6000年前已开 始纺纱织布。
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是人们 的衣食之源。在北京周口店山顶 洞人遗址中,发现有与服饰关系 密切的一枚骨针和钻孔的石、骨、 贝、牙装饰品。证实山顶洞人在 距今大约2万年,已能利用兽皮 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可以看做由此发 端。山顶洞人佩戴的装饰品的穿 孔,几乎都带有红色,似乎他们 的穿戴是用赤铁矿研磨的红色粉 末染过的。山顶洞人不仅关心生 活的美,而且也表现了对死者的 关怀,他们把死去的亲人加以埋 葬并举行仪式,还在死者身边撒 下红色赤铁矿粉末。红色在原始 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 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祈求 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 念是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 的。
原始服饰的艺术审美与历史意义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 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 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 猴相揖别以后,披看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 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又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 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 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 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 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 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穿贯头衫的原始人(甘肃辛店彩陶纹饰)
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中发现有冠、
靴、头饰、佩饰以及簪发椎髻用的骨、石、玉笄等。
笄
栉
我们的先祖在原始服饰阶段已经具备了上衣下裳的基 本服装形式。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陶盆 最为典型,可以看出妇女们上衣下裳或衣裳连属的形 式。与仰韶文化年代相似的大通舞蹈彩盆时期的先民, 除衣兽、树皮外,还有人工麻制成的衣裳。不难看出, 舞蹈纹陶盆上的人物形象是相当讲究的,如头上梳的 有发辫,身穿长裙,长及膝部,在后襟下端还有一个 较长的尾形装饰。 上衣下裳的形式具备,与此相应的首服,即头上戴的 帽子,冠以及发式如髻辫等。足上穿的鞋子,必然也 随之而产生。
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新的矛盾出现了。 人口的增加,兽皮和兽筋需求量的增加, 需大于供的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这时, 人们在编织渔网和筐篮的生产实践中, 逐渐认识到有些植物的皮,首先是野葛 藤、麻的皮,可以用来编织成紧密的网, 然后穿在身上。这种原始的紧密的网— —即原始的织物。
距今约1万年,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黄河、 长江两大流域形成了农业为主的综合经济,原 始手工纺织工艺为早期的服饰提供了新材料。 在已发掘的百数以上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 几乎都有纺轮出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还出 土了“踞织机”(腰机)。河姆渡织机有了筒 形后综,可以形成自然织口,还有了“胜”— —原始织布机机件卷经轴。“胜”的出现表明 了这时织机可能有了相应的机架。
衣服是当时人民实际生活的产物。最初, 人们不知如何穿戴,只是靠自己身上的 毛蔽体保暖。原始人穴居深山密林,过 着野生生活。后来,才懂得用鸟羽兽皮 和树叶茅草来遮掩自己赤裸的身体。
服饰的起源,其根本是出于实用。由于人类分布极其 广泛,各地气候,自然地理条件、环境各异,因此, 不同地区的原始部落在发明衣服方面,都以其独特的 形式出现。在寒温带地区,人类为了防御寒冷,保护 身体,很早就披上了兽皮或树叶。在热带,御寒的问 题虽不存在,却另有危害人类生存的因素促使人们采 取一些措施尽力保护自己的身体。他们通常会在身体 上涂抹油脂和粘土,披盖树叶、树皮,在身上绘画花 纹等。此外,人类为了获得猎物,往往把自己打扮成 猎物的形象,如戴兽角,兽头帽子,穿某些动物的皮 毛,把自己装扮成野兽,以便靠近狩猎目标,提高狩 猎效果。
目前,世界上所拥有的最古老的衣物标本是公元前 5000年前流传下来的古埃及麻布残片。由于衣服无法 形成化石,因此科学家不能断定其就是最原始的人类 服装。然而,斯通金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却从另一类 古老而又平常的事物——虱子中得到灵感,首次揭示 了人与虱子在另一层面上的“不解之缘”。 斯通金等人在《当代生物学》上撰文指出,虱子分为 两种——头上的和身体上的。前者诞生的年代较早, 一般居住在人的头皮上。但是,随着古人渐渐习惯了 穿衣避体,头皮上的虱子便开始转移阵地,挪到了衣 服上,并且最终演化为后者。通过研究两者基因的差 异,可以断定上述演化过程所发生的年代,而这个年 代也就是人类开始穿衣服的时间——大约在距今7.2万 年前。
帽子,是防寒避暑的重要服饰。《后汉书· 舆服志》
记载:“上古衣毛而冒皮。”是利用兽皮缝合成帽形
而戴在头上,这比以前披发的发型又是一个改革。当
烈日照射时,古代先民通常会选择一片较大的叶子盖 在头上,有时把树叶编成环形套在头上,这其实就是 帽子的雏形。帽子在男子中很流行,妇女一般则是以 包头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