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见多重耐药菌 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PPT

合集下载

ICU多重耐药菌教学课件ppt

ICU多重耐药菌教学课件ppt
心理压力增加
03
对医院声誉的影响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事件可能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对医院环境的危害
01
医院内传播风险增加
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存在,使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增加。
02
资源消耗增加
为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医院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03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措施
耐药性
指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或完全不敏感的现象。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按照耐药性的来源可分为
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和交叉耐药。
按照耐药性的程度可分为
高度耐药、中度耐药和低度耐药。
多重耐药菌的分类
01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流行趋势严峻,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规范操作流程
强化护理措施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01
加强新药研发,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作用靶点,以克服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
开发新型治疗药物
耐药机制研究
02
深入开展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疫苗研制
03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疫苗研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完善医疗流程
完善控制体系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06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加强对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防控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ICU感染控制(全院)PPT课件

ICU感染控制(全院)PPT课件
分开,洁污分开 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灰、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
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
10
ICU医院感染管理
(五)监测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监测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符合规定 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开展目标性监测
8
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规范操作规程
1.自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规范人员出入流程、污物运送流程 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频率与人数 5.严格落实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率 6.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等等
9
ICU医院感染管理
(四)建筑要求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流程合理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区域
行消毒,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宜频繁更换,出现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
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
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 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便器等复用器械和用 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或灭菌,方法正确 胃管(1次/周)、尿管(1次/2周)、引流袋(2次/周)按规定时 间更换,有标识 进行床旁透析、内镜诊疗时,应按相关要求消毒 感染病人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生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处方权限 严格按抗菌药物适应证进行预防用药,注意抗菌药
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类药物前,

常见ICU感染与控制PPT课件

常见ICU感染与控制PPT课件
国内大型医院ICU感染控制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分享。
启示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和国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 ICU感染控制体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对ICU感染的认识
01
通过培训和讲座,使医护人员了解ICU感染的危害、传播途径及
预防措施。
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02
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的方法,降
低自身感染风险。
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
03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和执行力度,减少
合适的手套、口罩、隔离衣等,并正确佩戴和更换。
严格隔离制度与消毒灭菌
要点一
总结词
隔离制度是预防ICU感染的重要措施,应严格执行患者分区 管理、探视制度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医疗器械 和环境的消毒灭菌也需要严格控制,确保无菌操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ICU中,应将患者根据感染情况分区管理,感染患者和 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 情况合理安排探视时间和人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此 外,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消毒灭菌也需要严格控制,确保无 菌操作。对于已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更加严格 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负压隔离等。
总结词
多因素导致感染发生
详细描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 、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操作等。
总结词
预防控制措施
详细描述
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需严格执行手卫生、 呼吸道管理、口腔护理等措施,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多重耐药菌 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 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 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 病原体之一。
原因分析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 遍,如无指征用药、用药剂量不当等, 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医疗环境及设备
医院内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 要原因之一,医疗设备及环境的消毒不 彻底可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
患者免疫力低下
患者免疫力低下可增加感染多重耐药菌 的风险。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这类细菌在临床上较 为常见,给治疗和感染控制带来较大挑战。根据耐药性的不同,多重耐药菌可 分为不同类型,如泛耐药菌、全耐药菌等。
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总结词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防控措施包括手卫生、隔离、消毒等。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即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为防控多重耐 药菌的传播,应加强手卫生,做到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对感染者要进行隔离,避免其与他人接触;同时加强 环境消毒,减少环境中细菌的残留。
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支持治疗
提高免疫力
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患 者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 、水分补充等支持治疗, 以增强抵抗力。
预防接种
鼓励患者接种针对多重耐 药菌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
07
总结与展望
多重耐药菌防控的难点与挑战
总结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 要病原菌,其传播途径广泛,危 害严重,耐药机制复杂,治疗难 度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03
避免伤口接触
避免皮肤或伤口接触到病人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遵守医院感染防控规定
01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临床特点
❖MRSA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 85%的MRSA发生在医疗机构(医院感
做出贡献!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上海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拟设立以下监控指标 ❖ 血培养送检指征,即出现这样的情况,必须抽血
培养。 ❖ (1)发热>=38.5℃伴下列一项。 ❖– A.寒战; ❖– B.肺炎; ❖– C.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5天; ❖– D.白细胞>1.8万/mm3; ❖– E.感染性心内膜炎; ❖– F.收缩压低于90mmHg; ❖– G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 (2)发热>=39.5℃
(试行)》的通知(2011.1.17)
如何开展监测工作! ❖提高送检率是开展监测的基础
如何开展耐药菌监测工作!
❖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要求: ❖ 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0%。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15 Aminoglycoide 氨基糖苷类 16 Anamycin 安沙霉素类
抗菌药物
四环素 强力霉素 二甲胺四环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磷霉素 氯霉素 利奈唑胺
红霉素 达托霉素 克林霉素 替加环素 万古霉素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梭链孢酸(夫西地酸)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庆大霉素 利福平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教学课件ppt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教学课件ppt
重点内容回顾
课件中重点讲解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 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分享了一些成功的防控经验。
学习收获
通过本次学习,学员们了解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法,提高了对多重 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更好地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THANK YOU.
科室情况
ICU病房,病房环境及设备表面存在多重耐药菌污染。
案例四:长时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
患者情况
3名长时间住院患者,因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情严重 。
科室情况
内科病房,病房环境及设备表面存在多重耐药菌污染。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课程基本情况
本次课件主要介绍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防控措施等内容,涵盖 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全过程。
教育与培训
总结词
医院应加强相关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 和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详细描述
教育与培训内容包括对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患者和家属进 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 和能力。
05
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
患者情况
5名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
科室情况
呼吸内科病房,病房环境及设备表面存在多重耐药菌污染。
案例二:外科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
患者情况
1名患者因骨折手术,术后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炎 症反应。
科室情况
外科手术室,手术过程中存在多重耐药菌污染。
案例三: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
患者情况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5)对多重耐药菌患者产生的各类医疗废物,应当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桶。 (6)严格终末消毒
14
5、抗菌药物合理运用
(1)各科室应严格落实本院抗菌药物各项管理制度, 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并 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严格执行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规 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 生。
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s 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 高龄患者 高危手术 免疫抑制剂应用 插管或侵入性操作 长期住院患者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呼吸机应用;
5
ICU容易污染的物品
YOUR LOGO
温度计 输液泵、微泵及支架 氧气流量表 呼吸机控制面板/旋钮 监护仪面板 血压计袖带 听诊器
间隔离时,应实施床旁隔离。
(2)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不应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
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
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3)患
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
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
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处
理。(1000mg/L含氯制剂)
(4)医务人员为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将高度疑似或确诊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 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 离衣、戴护目镜,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并进行手卫生。
(4)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监管, (5)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落

医学ppt--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医学ppt--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 Catheter-associated BSI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呼吸机相关肺炎 – Catheter-associated UTI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Active surveillance cultures 主动监测培养 • Chlorhexidine baths 洗必泰洗浴 •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抗菌药物管理
• 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医护人员陪同, 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进行清洁消毒
2021/4/18
15
何时开始隔离?何时解除隔离?
•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和定植患者后,要尽快反 馈相关临床科室,指导采 取有效治疗和感染控制措 施。
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1000mg/l有效氯 溶液擦拭消毒 • 使用过的抹布/拖把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 溶液浸泡消毒处理。
2021/4/18
25
主动监测和培养
2021/4/18
26
ICU病人MDROs主动监测培养
• 鼻拭子 –MRSA
• 肛拭子 –ESBLs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MDR/PDR-PA)
2021/4/18
4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 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 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 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
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
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 传播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2024版】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2024版】
护士长并及时开出“接触隔离”医嘱。并严格
做好手卫生和接触隔离工作。
确诊为医院感染者,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 感染管理科。
23
ppt课件
医生医嘱
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 养和药敏用药。
使用抗生素必须有效控制感染,尽量使用窄谱 抗生素,避免超疗程用药,病原菌不明或没有 其他有效抗生素时,限制使用广谱抗生素。
警惕VRSA的产生:国外已有报道,我国h VRSA(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9
ppt课件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暴发流行于ICU和血液病房等患有危重疾病和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肠球菌对头孢菌素,链阳菌素类,克林霉素和 SMZ/TMP 可在体外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因此对 上述药物不应该报告为“敏感”。
32
ppt课件
接触隔离2:减少、避免设备共用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微量输液 泵
轮椅、担架
CT、超声仪器
床旁心电图
用后及时
消毒
33
ppt课件
接触隔离3:戴相关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 手套、隔离衣、面罩或口罩
穿戴相关防护用品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 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4
ppt课件
耐药菌增加原因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 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
菌进行了筛选,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 性压力)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 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
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 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14
ppt课件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ppt课件
定精准防控策略,提高防控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加强国际间多重耐药菌防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01
02
03
04
提高防控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和公众对多重耐 药菌防控的宣传教育,提高防
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临床用药行为,减少抗菌药物
政策支持
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如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基金、完善医保制度等,为患者提供经济 支持。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耐药菌种类增多
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多,给 防控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传播途径复杂
多重耐药菌传播途径复杂,包 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 污染等,难以完全切断传播途 径。
防控意识不足
感染防控效果评价
定期对感染防控措施进行 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 断完善防控策略。
04
临床治疗手段及效果评 估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药物敏感性
选择对多重耐药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耐 药率高的药物。
药物安全性
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选择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小 、副作用少的药物。
药物经济学
在满足疗效和安全性前提下,选择价格合理、性 价比高的药物。
02
通过检测治疗后患者体内病原菌的数量,评价抗菌药物的清除
效果。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03
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
全性。
05
院内感染防控体系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 2
成立多重耐药菌防控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监督执行,并评 估防控效果。

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监测是“三甲”评审重要内容之一。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要求各医疗机构做到: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精选2021最新课件
8
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点人群
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 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留置各种管道的患者(呼吸机插管等) 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住院时间的长短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 采用有创性医疗措施如静脉插管、手术等 医务人员洗手和消毒依从性不好
多重耐药菌感染 知识培训
方萍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
多重耐药菌定义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 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
常见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
护理专家
临床药理学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3
谢谢!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ICU感染控制-多重耐药菌PPT课件

ICU感染控制-多重耐药菌PPT课件

03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强化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措 施,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同时,加强ICU 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病房、医疗 器械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滋生 。
VS
详细描述
手卫生包括洗手、使用手消毒剂等措施, 是减少手部细菌数量、预防交叉感染的有 效手段。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 都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手部清洁 。此外,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也非常重要, 包括对病房、床单、医疗器械等进行定期 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
药物的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总结词
医疗废物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 物的收集、处理和处置流程,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详细描述
医疗废物管理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制定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和处理流程,确保医疗废物的正确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特别是对于可能携带多重 耐药菌的医疗废物,应进行特殊处理和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同时,加强医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警与处置机制
预警系统
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预警系统,通过 监测数据和分析,及时发现多重耐药 菌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并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干预。
处置机制
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置机制,包括 隔离措施、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 等,以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 播。
05
案例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某医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经验分享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和接触隔离标准
总结词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 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接触多重耐 药菌患者时应遵循接触隔离标准,采取必要 的防护措施。

ICU常见耐药菌及治疗

ICU常见耐药菌及治疗

不良 反应
中枢 神经 毒性
较少
++++ 较少
妊娠 分级 C
B
尚不 明确
第19页,共36页。
产AmpC酶细菌
特点:
• 革兰阴性杆菌染色体介导的、由AmpC基因编码所产生的头孢菌素酶
• 常见菌:肠杆菌属(阴沟、产气)、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吲哚
阳性的变形杆菌、摩根变形菌、普罗威登斯菌 • 对头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等耐药
含舒巴坦的复方 制剂
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甙类 多粘菌素E 替加环素
舒巴坦有良好抗菌作 用,耐药率最低
抗菌活性强,但耐药 率上升
多用于联合治疗
易发生异质性耐药,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耐药率增加,需联合 用药
一般感染舒巴坦≤4g/d,耐药感染 可用至6—8g/d,分3—4次给药。 肾功减退调整剂量
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一般1g q8h 或1g q6h。中枢神经感染美罗培 南2g q8h。
6.少量从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时可使用
缺点:
1.价格高、抑菌剂
2.长时应用不良反应严重,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视神经损害。
第15页,共36页。
用法用量:
MRSA感染的成人患者,用利奈唑胺600mg每12小 时一次进行治疗
第16页,共36页。
产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
特点:
革兰阴性需氧菌产生的
多为质粒介导
第8页,共36页。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机制
• 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原因: 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发生变化,MRSA较金黄 色葡萄球菌多了一个PBP2a的结合蛋白,它与β-内酰胺抗生素的亲和力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 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概念
❖ 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 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 泛耐药菌(PDR) 是指对除黏菌素外的所有临床上可获得 抗生素均耐药的非发酵菌, 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比 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氢 酶系 、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治疗
❖ 抗MRSA/VRE
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恶唑类:利奈唑胺 甘氨酰氨环抗生素:替加环素
❖ 抗MDR不动杆菌 指南推荐:若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首选亚胺培 南,对于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也有报道亚胺培南联合 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协同作用。对于碳青霉烯敏感的鲍曼 不动杆菌,推荐碳青霉烯一线治疗。
头孢菌素类
❖ 一代头孢菌素对G+球菌作用强,对G-菌中的克雷白杆菌、 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也有活力。头孢唑啉 和头孢拉定可作为第一代的代表。
❖ 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大部分肠杆菌科、流感杆菌和奈 瑟菌属等G-菌,对G+球菌略逊于第一代,对绿脓杆菌、 沙雷杆菌、不动杆菌及阴沟杆菌多无效。品种有头孢呋辛。
菌亦有高效,对多种β-内酰胺酶甚为稳定。
头孢菌素类
❖ 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力较第三代更强。头孢匹罗 (cefpirome)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杆菌、阴沟杆菌在 内的G-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
第一代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第二代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 第三代对厌氧菌及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革阳性菌不及第 一二代。但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对肾无毒性。第四代为 广imipenem)抗菌谱极广,对G+、G-需氧菌 及厌氧菌均有极强的活力,对酶高度稳定,在杀伤G-杆菌 时不引起内毒素过多生成。
❖ 美罗培南(meropenem)对葡萄球菌及肠球菌作用较亚 胺培南稍弱,对各种G-杆菌则强2~32倍,对分支杆菌及 军团菌亦有效。
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剂
分类
❖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4.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 5.多肽类抗生素 ❖ 6.喹诺酮类抗菌药 ❖ 7.抗真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1)青霉素类 ❖ (2)头孢菌素类 ❖ (3)头霉素类 ❖ (4)碳青霉烯类 ❖ (5)单环β-内酰胺类 ❖ (6)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剂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头孢菌素类
❖ 三代头孢菌素抗G-菌作用更强,对沙雷杆菌、绿脓杆菌也 有效,常用于重症感染、院内感染和颅内感染。
❖ 头孢噻肟及头孢唑肟(ceftizoxime)抗菌谱广,对肠道杆 菌、流感杆菌及淋球菌活力强,但对绿脓杆菌、产碱杆菌 和不动杆菌作用差。
❖ 头孢曲松具有长效、广谱、低毒的特点,半衰期长达8 h。 ❖ 头孢哌酮对绿脓杆菌活力强,主要经肝胆排泄。 ❖ 头孢他啶为第三代中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者,对其他G-杆
碳青霉烯(或)+舒巴坦
❖ MDR铜绿假单孢 研究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联合阿米卡星或异帕米星均具有 协同作用,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联合治疗。
亚胺培南+阿米卡星
❖ 产ESBL肠杆菌(肺克) 文献报道碳青霉烯类药物单药治疗即可获得较好的临床 效果,病死率明显下降,首选单药治疗药物。
碳青霉烯类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 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环。
❖ 品种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ugmentin,安美汀)、头 孢哌酮-舒巴坦(sulperazon,舒普深)及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特治星)等。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有协同抗菌作用, 可增强抗生素对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和脆弱类杆菌的活 性。他唑巴坦(tazobactam)的抑酶作用最优,可使耐 哌拉西林的G-杆菌、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恢复敏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结核杆菌有效。
❖ 阿米卡星(amikacin)主要用于对其他氨基苷类耐药菌的 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抗菌谱主要为需氧G+、G-球菌及厌氧球菌,对支原体属、 衣原体属、军团菌等也有良好作用。
❖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及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等在细菌细胞内浓度高, 抗菌作用明显增强,阿奇霉素对流感杆菌等G-杆菌亦有良 好活性,口服吸收好,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
PDR是MDR中的特殊类型!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
❖ 研究对ICU分离的致病菌进行了分析,分离出的ICU致病 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0.3%,其次是真菌和革兰 阳性球菌,分别占17.2%和12.3%
❖ 革兰阳性球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菌:肺克克雷 伯菌 嗜麦芽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多肽类抗生素
❖ 属抗菌力很强但谱窄的杀菌剂,耳、肾毒性较突出,临床 用于敏感菌的严重感染,一般不作首选药。
❖ 万古霉素对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和肠球菌有强大作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
❖ 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作用强(对常用抗生 素耐药者仍可呈现敏感),对G+球菌也有一定活力。环 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 及司帕沙星生物利用度好(85%以上);氟罗沙星、氧 氟沙星血药峰浓度最高;环丙沙星对G-杆菌的体外抗菌活 性最强,左旋氧氟沙星则对G+球菌活性相对最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