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七下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七下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七下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如传粉、受精等。

3. 了解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如营养繁殖、组织培养等。

4.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殖实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重点:1. 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有性生殖的过程,如传粉、受精等。

教学难点:1. 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植物生殖的过程和实例。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植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繁殖后代吗?”Step 2:讲解植物的生殖方式1. 介绍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讲解有性生殖的过程,如传粉、受精等。

3. 通过示例或图片,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如花、果实等。

Step 3:讲解植物的无性生殖1. 介绍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如营养繁殖、组织培养等。

2. 通过示例或图片,展示植物的无性生殖器官,如根、茎等。

3. 讲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点,如快速繁殖、保持母体性状等。

Step 4:实例分析1.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殖实例,如草莓、马铃薯等。

2. 分析这些实例属于哪种生殖方式,并解释原因。

Step 5: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植物生殖知识。

2. 强调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Step 6: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绘制植物的生殖过程图,加深对植物生殖方式的理解。

2. 选择一种植物,调查其生殖方式,并在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植物生殖实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植物生殖知识。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全部生物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全部生物教案

第八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3)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

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

(把实验器材的品名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放大)。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生:各抒己见!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

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讲授新课细胞的发现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

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他亲自磨制透镜,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

随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要看到细胞,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还记得吗?生:记得!师:给一分钟回顾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遍。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本教案是针对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总结。

本教案涵盖了生物下册所有必修课程,旨在为老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2. 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为未来发展相关专业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下面是本教案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生物学中常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生物学中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难点- 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 生物学中一些复杂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教案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实践和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提问、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图表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学中的知识。

教学内容下面是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具体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感知营养物质1.1 营养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了解营养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基本作用;- 理解人体对于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

1.2 碳水化合物-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掌握常见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生产方式;-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物中的含量。

1.3 脂肪- 了解脂肪的结构和组成;- 掌握常见脂肪的种类和生产方式;- 掌握脂肪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物中的含量。

1.4 蛋白质-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 掌握常见蛋白质的种类和生产方式;- 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物中的含量。

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微生物和细胞- 了解微生物和细胞的基本特征;- 理解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2 细胞膜和细胞壁- 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NO:001--002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命的形成,了解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和感恩父母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教学难点:1、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第二课时:学习胚胎发育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三、学生活动: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四、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1、2、3、4(请学生讲解)思维拓展(学生讨论)板书设计: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生殖系统输精管:输送精子的结构和功能前列腺:分泌黏液阴茎:精子的排出的通道卵巢: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受精场所女性生殖系统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的结构和功能阴道:月经排出的通道二、受精过程: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2、节育方式:结扎三、胚胎发育:精子(输卵管)(子宫)(阴道)NO:003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出青春期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教学重点: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点教学难点:1、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征2、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引入: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共有多少个时期二、学生活动:1、讨论:请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想一想,说一说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2、活动:(1)学生4人一组,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各个时期照片拿出来,请另外3个同学猜是哪个时期。

苏教版初中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物质的类别及其组成。

2. 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能够描述生物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
1. 生物物质的类别及其组成。

2. 生物物质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准备:
1. 教材:《苏教版初中生物下册》
2. 课件:生物物质的类别和组成的PPT
3. 实验器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核酸的模型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物质的类别和组成。

二、讲授(30分钟)
1. 生物物质的类别和组成(10分钟)
a. 介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核酸的基本概念。

b. 分别讲解每种生物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生物物质的作用和功能(15分钟)
a. 通过实验模型展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功能。

b. 总结不同生物物质在身体内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物质的重要性。

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
1. 通过展示实验实物,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感受生物物质的结构。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发表关于生物物质的看法和结论。

四、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准备小结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基本了解生物物质的类别和组成,同时能够理解不同生物物
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功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生物物质的重要性和作用。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3)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

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

(把实验器材的品名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放大)。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生:各抒己见!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

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讲授新课细胞的发现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

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他亲自磨制透镜,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

随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要看到细胞,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

【范文】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范文】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一、知识: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三、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教学重点: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教学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师:外界的气体是怎么进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师: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生:呼吸系统。

活动:师生深吸气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

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过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生:讨论、交流、思考、表达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组成的。

师: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生:呼吸道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内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在刚才的深吸气中,外界气体是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反向排出,所以说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师:我们先来认识肺,请看课本54页图10—13肺的结构示意图生:观察,思考肺的位置、结构和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师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

(教师板书: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

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生:尝试吞咽和呼吸。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藻类植物、苔藓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6)爱护植被,绿化环境。

2、教学重点:(1)掌握衣藻和水绵的特点;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两类藻类体内叶绿体的特点;海带、紫菜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种子植物更适应环境的特点。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根的生长和茎的生长;花的结构;雌蕊和雄蕊的组成;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受精过程;(3)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根适于吸水的特点以及水运输的结构特点;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4)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生物圈中生物的食物来源,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的呼吸作用;(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中重要作用;(6)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难点:(1)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两类藻类体内叶绿体的特点;(2)藻类植物的特征;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种子植物更适应环境的特(3)花的结构;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受精过程;(4)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5)植物的呼吸作用;(6)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中重要作用;(7)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一、知识: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三、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教学重点: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教学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师:外界的气体是怎么进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学习新师: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生:呼吸系统。

活动:师生深吸气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

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过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生:讨论、交流、思考、表达师: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组成的。

师: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生:呼吸道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内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在刚才的深吸气中,外界气体是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反向排出,所以说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师:我们先来认识肺,请看课本54页图10—13肺的结构示意图生:观察,思考肺的位置、结构和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师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

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生:尝试吞咽和呼吸。

师:有的同学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笑,爸爸妈妈对此是什么态度?易发生什么状况?你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吗?生:爸爸妈妈不让大声谈笑,我有过类似的经历,结果呛着了,引起剧烈地咳嗽。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主备人:审核人:生: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说出男女主要的生殖器官.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精子和卵子的排出路线.3.描述受精过程及其胚胎发育过程.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及其胚胎发育过程难点:描述受精过程及其胚胎发育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无师自通,我能行!)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____、___ 、、等组成.其中是最主要的器官,作用是 .2、女性生殖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其中______是主要器官,作用是__________,每个周期只有________发育成熟.二【课内探究】(请记住:在竞争中,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1.预习反馈导学:①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自主探究:任务一:受精过程阅读课文p5并观察图8-3、4、5,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看谁找得最好.1.人的生殖细胞包括产生的和产生的两种.2.受精是指和相结合的过程.3、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做 .4、结扎,既可以有效节育,又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5.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 .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是 .6.受精卵不断进行,逐渐发育成,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1.胚泡在子宫内继续发育,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周左右发育成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中,通过、从母体获得和;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等废物,也是通过经母体排出.3.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4.分娩是指 .5.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成熟,大约要经过天,故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说. 6.正常情况下,分娩时,婴儿的先产出.在产出前,胎儿的正常体位是向下. 84.合作探究:1.讨论你认为在男女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应是哪一个?为什么?2.胎儿与母亲的血液是相通的吗?_____5.达标测评1.男性的生殖系统是由()A、睾丸、输精管、精囊腺构成B、睾丸、附睾、精囊腺构成C、附睾、睾丸、输精管、尿道等构成D、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构成2.睾丸的主要功能是()A、产生精子B、分泌雄性激素C、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D、储存精子3.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A、精巢B、卵巢C、输卵管D、子宫4.男性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精子的是( )A.膀胱B.精囊腺C.阴茎D.睾丸5.女性生殖系统中,能产生生殖细胞的是( )A.阴道B.子宫C.卵巢D.输卵管6、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A. 睾丸 B.输精管 C.附睾 D. 精囊腺和前列腺7、胎儿从母体产出称( )A. 孵化B. 分娩C. 羽化D. 出生8、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A.母体 B. 胎盘 C. 卵黄 D. 胚胎自身9、受精作用发生在( )A. 卵巢B. 输卵管C. 子宫 D.盆腔10、女性卵巢的作用是( )A.受精作用发生的场所 B. 输送卵细胞C.胚胎发育的场所 D. 产生卵细胞和雌性激素11、能分泌性激素的器官是( )A.子宫和睾丸 B. 乳输卵管和输精管C. 前列腺和贮精囊 D.卵巢和睾丸.12、人体个体发育开始于()A.卵细胞B.受精卵C.胎儿D.婴儿13、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A.胎儿出生 B.卵子成熟 C.精子成熟 D.精卵结合14、下列关于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够有效阻止生殖细胞的结合 B.会使精子或卵子不能形成 C.会影响睾丸的生理功能 D. 会影响卵巢的生理功能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8.2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主备人:审核人:生:学习目标:1.学会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重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难点:青春期的度过措施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无师自通,我能行!)1.遗精是指男子进入后,有时在睡梦中自尿道排出的现象.2.月经是女子进入后,每月次的来潮的现象.3. 是青春期身体的最显著变化.青春期的男女在生活中常常有较多的心理矛盾,他们具有强烈的意识和意识,还有朦胧的意识.二【课内探究】(请记住:在竞争中,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1.自主学习1.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 )A.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B.是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C.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D.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要( )A.了解性知识B.与结异性同学交往C.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D.获得适合自已发育必要的知识.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是与什么有关( )A.大脑B.心脏C.肺D.性器官4.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快,所以在青春期要加强( )A.营养B.卫生C.锻炼D.休息5.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A.身高迅速增长 B.身体迅速长胖C.出现第二性征 D.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6.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卫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确对待身体变化,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等B.将自己性知识中的疑惑埋藏在心里 D.正常开展人际交往C.树立远大理想情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情操上7.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A.第二性征的出现B.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C.性发育和性成熟D.肺活量显著增大8.下列不是青春期生理功能增强的表现的是()A.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逐渐完善B.心脏功能的不断增强C.心率因不同的身体状态不断调整D.肺活量增加、呼吸功能加强2.交流互动认识自我:小时候,我们常会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抬起脸蛋,问着爸妈:“什么时候,我才能长得和你一样大?”而今终于长大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节拍:有的快,有的慢.不管你的节拍如何,你总会长大的!不要意味地羡慕别人,我们需要的是了解一些青春期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度过16岁的花季!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1)每个同学生命的起点都是___________,孕育生命的摇篮都是在__________.(2)同学们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___________.在这个时期,男、女同都出现了正常的生理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春期是同学们一生中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集中精力学习. (4)小明进入青春期,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你认为他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①我已经长大,我的事不用你管;②内心世界复杂,不想跟家长交流;③生活中的矛盾心理,主动与老师或家长交流;④我行我素,不听老师的劝告3.练习反馈1.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原因是( )A. 可以使人的脑发育完善B. 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发展C. 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D. 是思维判断能力最强的阶段2. 进入青春期身心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引起这些变化有关的生殖器官是( )A. 输卵管和输精管B. 子宫和精囊腺C. 卵巢和睾丸D. 子宫和前列腺3.进入青春期后的男、女生都要经历一个变声期.下列哪一项不是在变声期应该注意的事项A. 不过度滥用嗓子,不要无节制地大声喧哗、唱歌等,避免造成终生声音嘶哑B. 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因为刺激性强的食物会加重声带的肿胀和充血C. 避免着凉、感冒.着凉和感冒会加重声带的肿胀和充血D. 尽量减少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能抑制声带的发育4. 下列不属于青春期显著特点的是 ( ).A. 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B. 内脏器官的功能健全C. 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D. 开始迅速发胖5. 青春期开始年龄一般 ( ).A. 男比女早两年B. 男比女晚两年C.男女同步无差异D. 因个体不同而无规律6.进入青春期,人体形态和功能都出现了显著变化. 这是由于()A、内脏功能的健全B、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C、生殖器官的成熟D、同化作用占优势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主备人:审核人:生: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举例说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重点: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功能难点: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一.自主学习,提出疑问1、人体的四种基本组:、、、 .各种组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各种 .具有相关功能的器官又组成人体的各 .2、骨的成分包括和 .无机物主要是,使骨;有机物主要是,使骨 .3、人体在系统、系统等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使各种生命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也能使人能够适应,在复杂多变的生物圈中生存并得到发展.二.合作探究,点拨解疑活动一:观察书p13-14页图说出人体系统的组成,通过活动总结归纳它们的功能.结构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而结构的特性又和结构的成分有关.结论:骨的成分包括 .无机物主要是,使骨,有机物主要是,使骨3.达标测评1.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有关的系统是()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泌尿系统2.调节人体跑步动作的系统是()A 运动系统B 呼吸系统C 神经系统D 内分泌系统3.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①运动②营养③调节④保护⑤支持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 D .②④⑤4.在人的一生中,要特别重视坐、立、行的正确姿势的关键时期是()A.婴幼儿时期B.少年儿童时期C.成年时期D.老年时期5.人体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使各种生命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A.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B.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D.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会上,动作灵巧、快速、协调,对发令枪声的反应灵敏,主要的原因是()A.呼吸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加强 B运动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加强C.循环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加强D.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加强7.骨在煅烧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冒烟B.有烧焦的蛋白质气味C.有气泡产生D.骨先是变黑,后是变成灰白色8.你观察到的脱钙后的骨的颜色接近()A.白色B.黑色C.灰白色D.无色透明9、结构决定特性.通过学习可知,骨的特性是()A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B.是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C.既有硬度又有弹性D.起保护作用4.总结拓展1.人体的主要系统①系统、②系统、③系统、④系统、⑤系统、⑥系统、⑦系统、⑧系统组成.2、人体在系统、系统等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使各种生命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也使人能够环境.3.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骨中含有________,主要是使骨骨中含有________,主要是_________,使骨 .⑶骨的成分包括和 .这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又有一定的 .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9.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主备人:审核人:生:学习目标:1.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重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难点: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一.【课前预习】:1、食物中含有__ 、__ 、__ 、__ 、_ 、__ 等六类营养物质.2、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_ 、_ 、_ _ 并确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糖类、脂肪、蛋白质共同点:(1)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__ ;(2)都能为生命活动__ .不同点:(1)糖类:举例_ 、、_ _.食物来源:、_ _ 、_ .作用:主要为__ .(2)脂肪:食物来源:__ 、_ 、__ .作用:人体的备用的_ _ .(3)蛋白质:食物来源:_ 、_ 、 _ 、__ .作用:构成__ 的主要物质,促进人体的__ ,以及受损细胞的__ 和_ ,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 __ .4.大约占体重60%---70%的是 .它的作用是__ .二【课内探究】(请记住:在竞争中,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1.预习反馈导学: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个有什么作用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分别是2.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哪些食物中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比较多?3.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4.水除了是人体细胞含量最多的成分外,还有哪些重要作用呢?5.人体内的维生素:(1)维生素种类很多,你知道有哪些?请一一列举出来.(2)你知道哪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3)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和食物来源6.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和食物来源: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含钙的无机盐儿童:老年人:含铁的无机盐含碘的无机盐(微量))3.合作探究1.回顾:骨的煅烧烧掉的是什么,剩下的是什么?实验:验证食物中含有无机盐讨论;种子经过燃烧后,剩下的物质是什么?讨论:无机盐对人体有什么作用?2.提问: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家觉得应多补充哪类食物呢?为什么?纤维素除了能帮助排便外,对身体还有什么作用呢4.达标测评1.如果一个人患了夜盲症,你认为他需要的食物是( )A.鸡肝B.辣椒C.鱼肉D.牛奶2.你认为贫血的人体内有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A.镁B.锌C.铁D.钙3.儿童经常食用鱼肝油和猪肝可以预防( )A.夜盲症和脚气病B.唇炎和佝偻病C.佝偻病和夜盲症D.口角炎和夜盲症4.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 )A.葡萄糖B.淀粉C.木糖醇D.麦芽糖5.脚气病例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精白面粉B.胡萝卜C.精白大米D.标准粉7.关于食物中的水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运输营养作用B.是能量的来源物质C.是人体细胞内水的来源之一D.可以运输废物5.总结拓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类:人体最重要的__ 物质.来源__ .蛋白质:构成__ 的主要物质,是生长发育、受损细胞的和、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来源于 .脂肪:贮备__ 物质.来源于__ .水:构成人体__ ,也是人体重要的__ 物质.来源于__ .无机盐:构成人体__ 的重要材料,来源于__ .维生素:促进人体__ .来源于__ .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主备人:审核人:生: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数食物的消化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难点: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无师自通,我能行!)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2、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二【课内探究】(请记住:在竞争中,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2、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比较大,结构较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___.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___种.3.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_____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____以外,胃、小肠器官中还有许多种______.(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取一小块馒头放在口中咀嚼,咀嚼一会儿后你有什么发现吗?你也许发现了馒头或面包咀嚼一会儿会变甜,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2)2号试管内因为加了___,____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_____分解成了___,所以,加___液后______.(3)由上实验可以看出,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物质存在于人体的那个结构中?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阅读课本28~29页内容,结合图9-12,思考: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麦芽糖后,在哪个器官被彻底消化?被消化成什么?脂肪是从什么部位被开始消化的?被消化成什么?蛋白质从什么部位被开始消化的?在哪个部位被彻底消化的?被消化成什么?(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 思考:请你推测一下,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你推测的依据是什么?2.小肠的结构特点阅读p30内容,结合图9-13完成下列内容①小肠的内表面具有_______和______,所以内表面积增大了.②小肠内表面的绒毛内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由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④小肠内有___、____、_____等几种消化液,其内含有的消化酶有________________.3. 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___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____、_____(非营养)、_______小肠: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大肠:只吸收少量______、________和一部分_______4、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4.达标测评1.下列对于右图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B.②能消化蛋白质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2.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3.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4.下列物质在口腔内就能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是5.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液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淀粉、脂肪、蛋白质B.淀粉、蛋白质、脂肪C.脂肪、淀粉、蛋白质D.蛋白质、淀粉、脂肪6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结构特点是A.小肠长约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C.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7.如图为消化系统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口腔内的能分泌唾液;(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构成;(3)[3]指的是,它能分泌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膳食指南食与品安全主备人:审核人:生:【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目标中1、2、3【学习难点】目标1、2【预习案】图文结合,自学P33----35 的内容,并用红笔勾出重点内容.一、我国的膳食指南1 执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意义是,,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物多样,为主,多吃、和;常吃、或;经常吃适量的鱼、禽、、,少吃和;食量与体力活动要,保持适宜的体重;吃清淡的膳食;如果饮酒应;吃清洁卫生、不变食物.3表少年正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时期,应食用足够的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食用适量的,以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应食用一定量的、,以保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3人的一日三餐的的间隔时间为 h三餐的能量约为、、 . 或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二、食品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安全有规定?【预习测评】1.青少年长期偏食会造成A.贫血 B.急性胃炎 C.肠炎 D.营养不良 ( )2.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 )A.30%、40%、30%B.30%、30%、40%C.33%、34%、33%D.30%、35%、35%3.绿色食品指的是 ( )A.新鲜的食品B.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C.绿颜色的食品D.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探究案】二、合理营养1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存在哪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些不好的习惯会为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影响?什么样的营养才算合理2食品安全(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2)为了防止病毒从口入,我们应当怎样做?(3)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如何防止食品污染?3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但是在饮食上仍需要注意合理营养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随堂测评】1判断正误绿色食品就是指绿色的蔬菜.( )发芽的马铃薯也可以食用.( ).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钙、铁、碘多的食物.( )2.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 .3.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食品问题.4.买肉时一定要注意肉是否是的.5.走进生活偏食是指只喜欢吃某几种食物的不良习惯,例如有的人只喜欢吃鱼、肉,而不喜欢吃蔬菜.挑食是指就餐时只吃些自己喜爱的食物而排斥其他食物.我们知道,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长期偏食、挑食,单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就会造成体内某种营养的缺乏某种营养素的缺乏,不能保持身体健康.为满足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理想的做法是,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餐的动、植物性食品要搭配合理,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1)想一想,青少年在长身体的时候,如果偏食或挑食会引起什么后果?(2)营养不足,身体就会受到影响,那么营养过多可以吗?为什么?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血液和血型 主备人: 审核人: 生:【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学习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习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梳理 1血液成分: 形态:淡黄色,半透明. 功能:运载______,运输_______和________.【预习测评】:1. (1) A 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目的 )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试管出现的是 现象.图中的[1]是 ,呈 色.图中[2]的为 ,呈 色.图中的[3]的英文缩写为 ,呈 色,其主要功能是 . (2)B 试管出现的是 现象.图中的[5]是 ,图中的[4]是 , 其颜色为 .(3)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氧气进入血液后,主结构:两面凹的 .成熟的 . 血红蛋白:红色,含 的蛋白质,特性: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低时又 易与氧分离。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生物教案课题:植物与动物的生长与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与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及其区别;2. 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原理;3. 辨别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特征;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原理;2. 植物与动物的区别;3. 植物的观察与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拍摄时间长的动植物生长变化的视频,并带领学生讨论动植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原理(20分钟)1. 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介绍植物的不同部分的功能和作用;2. 以豆的发芽和生长为例,讲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3. 分组进行豆的发芽实验,观察并记录发芽过程的变化;4.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原理。

三、植物与动物的区别(15分钟)1. 以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特征为核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 学生向全班展示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植物和动物的区别。

四、植物的观察与实验分析(15分钟)1. 取出设置好的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结构和特征;2. 学生自行选择植物,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因素,并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植物实验的成果,并进行社会化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梳理思路。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加深对植物与动物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知水平。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全部生物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全部生物教案

第八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3)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

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

(把实验器材的品名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放大)。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生:各抒己见!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

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讲授新课细胞的发现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

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他亲自磨制透镜,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

随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要看到细胞,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还记得吗?生:记得!师:给一分钟回顾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遍。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

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3)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

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

(把实验器材的品名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放大)。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生:各抒己见!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

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讲授新课细胞的发现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

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他亲自磨制透镜,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

随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要看到细胞,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

初中生物七下苏教版教案

初中生物七下苏教版教案

初中生物七下苏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 掌握人类生长发育的相关术语和概念;3. 能够描述人类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4. 激发学生对自身生长发育的兴趣,培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教学内容:1. 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2. 人类生长发育的规律;3. 人类生长发育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教学重点:1. 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 掌握人类生长发育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教学难点:1. 描述人类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2. 能够对比人类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类生长发育的过程,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何不同?二、讲解与讨论(3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人类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讲解相关术语和概念;2. 分析讨论人类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情况。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描述人类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并向整个班级汇报;2. 带领学生进行练习,熟练掌握人类生长发育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四、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对人类生长发育的理解程度;2. 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生长发育与生活中的健康问题有何联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对自身的生长发育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深入讨论人类生长发育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教学难点: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三、学生活动: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四、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1、2、3、4 (请学生讲解)思维拓展(学生讨论)板书设计: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生殖系统输精管:输送精子的结构和功能前列腺:阴茎:精子的排出的通道卵巢: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受精场所女性生殖系统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的结构和功能阴道:月经排出的通道二、受精过程: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2、节育方式:结扎三、胚胎发育:卵子受精发育分娩精子(输卵管)受精卵(子宫)胎儿(阴道)婴儿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出青春期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4、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点教学难点:1、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征2、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引入: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共有多少个时期?二、学生活动:1、讨论:请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想一想,说一说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2、活动:(1)学生4人一组,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各个时期照片拿出来,请另外3个同学猜是哪个时期。

(可参考照片背面的年龄,判断回答是否正确)(2)将家中长辈各时期照片拿出来交流,分析成年期又分为哪几个阶段?3、讨论: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问题?4、观察图8—8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试着从图中说出自己获得哪些信息?5、学生观察表8—1,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有哪些特征属于男女的第二性征?6、讨论:当你首次出现月经或遗精时,是否告诉父母?你父母是什么态度?你是什么感觉?7、讨论:你将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8、讨论:青春期我们在饮食卫生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在穿着打扮上要注意什么问题?三: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你想知道的?五、练习:课本11页自我评价1、2、3 思维拓展板书设计: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婴儿期(0~1岁)幼儿期(2~6岁)一、人的生长发育童年期(7~11岁)青春期(12~23岁)青年期(24~39岁)成年期(24岁以上)中年期(40~59岁)老年期(60岁以上)二、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二、青春期卫生第三节人体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说出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2、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重点: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举例说明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特性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引入: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什么系统完成的?该系统由什么组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二、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三、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人体全身骨骼模型,请学生介绍这模型有哪些骨骼?哪些肌肉?这些骨骼和肌肉属于哪些系统?该系统有什么功能?学生:观察模型说出骨骼和肌肉的名称,相互讨论说出运动系统的功能活动:请一学生上黑板前做快速下蹲的表演,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个讨论:表演的同学运动后有什么变化?看到这些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系统?人体各个系统有什么功能?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积极回答,并相互补充教师:总结归纳教师:当你吃鱼时,不小心被一小根鱼骨卡住了,家人叫你赶快喝醋,你认为这种方法能解决问题吗?学生:讨论猜测实验:学生4人一组做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1、一个烧杯里装食醋,另一个烧杯装10%的稀盐酸,分别把相同大小的鱼骨放进烧杯,观察现象,10分钟后取出,漂洗后,用手触摸,看能否打结。

2、用镊子夹起一根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观察颜色变化,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

教师:请各组代表说出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各组代表积极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讨论:1、鱼骨放在醋中没有变软,而放在盐酸中却变软了,当被鱼骨卡住喉咙,喝醋行吗?应怎样处理?该实验说明了骨骼含有什么物质?2、鱼骨能够煅烧,说明骨骼里含有什么物质?3、这些物质使骨骼有什么样的特性?学生互相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今天大家表现很不错,让我们为取得成功而鼓掌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反思:六、练习:课本16页自我评价1、2、3 思维拓展板书设计:第三节人体概述一、人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的功能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进氧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人体系统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内分泌系统:具调节功能生殖系统:生殖神经系统:具调节功能二、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有弹性(能够煅烧)骨的成分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能够溶解在稀盐酸中)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一、知识: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的图片;另一组是一些少年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学生答: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议呢?(学生答:想。

)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2、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3.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

汇总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见下表)。

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后回答: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生: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师: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实验: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讲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师: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主要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生:结合第21、22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

生:学生互评,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师:食物中是否含有无机盐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3、探究食物中含有无机盐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小组互评实验结果学生举例说出各种无机盐的作用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页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会导致的疾病四、师生共同小结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你有哪些收获,你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生:回忆并答出营养成分的种类,主要食物来源及主要功能,并互相补充。

(师适时质疑)五、自我评价:课本24页1、2、3、4 思维拓展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蛋白质2、淀粉人体供能物质3、脂肪4、水5、无机盐6、维生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二、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力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新课学习知识应用拓展知识课堂反思课堂小测验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文字“食物究竟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发生变化呢?”作为导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