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word范文文档

合集下载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应知应会一、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十二个必须”)1.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2.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4.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6.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7.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8.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9.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10.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12.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三、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正确树立“五观”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五、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应知应会

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创建应知应会
1、请您说出今天我们来检查你们的什么工作?
答:我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创建初步考核验收
2、你们单位什么时间开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现在申报哪一级的模范单位?
答:2011年月日(本单位动员大会的时间),申报的是县级(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3、我州创建工作的“十项重点工作”是指那些?和你单位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有哪些?
答:①宣传教育、经济跨越、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培养、长治久安生态兴州
②结合2011年1号文件、2012年2号文件和本单位工作实际回答。

4、四项活动具体指的是?
肩并肩爱国情手拉手兄弟情根连根骨肉情心连心鱼水情5、谈谈你对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认识。

6、请你说出你单位出台的有关创建工作的文件和主要内容?
7、今年是第几个民族团结教育月?谈谈你单位开展的活动。

30个
8、说说你参加的印象最深刻的创建活动。

9、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0、马克思主义五观?
答: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馆
11、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个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
12、创建活动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3、四个认同: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昌吉州有多少个民族?少数民族聚居乡镇?聚居村?答:11、22、298
15、到2013年底,确保全州100%县市、90%乡镇、80%单位,创建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1、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展。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总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

总要求:突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3、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日子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4、民族团结的定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5、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卑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进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制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亮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降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妨碍民族团结的咨询题。

9、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一具核心、一具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日子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办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以科学进展、改善民生为全然,以解决咨询题、共创和谐为重点。

12、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展。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学习内容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学习内容

塔城电信开展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学习内容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

在全地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幸福塔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新形势下,继续巩固深化“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成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

根据地委工作部署和要求,分公司5月份将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应知应会测试。

测试内容如下: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

深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继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

《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建设中“四德”是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社会公德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个人品德内容:爱国明礼、自立自强、公道正派、勇于担当、团结互助。

道德建设所提倡的“四讲、四做”内容一是讲社会公德,做一个好公民;二是讲职业道德,做一个好职工;三是讲家庭美德,做一个好成员;四是讲个人品德,做一个高尚的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内容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勤劳节俭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准则平等、团结、有爱、互助。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知识,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民族团结不仅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括同一民族内部的团结。

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各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只有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共同抵御外部势力的侵略和干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促进经济发展不同民族在经济发展中各具优势,通过民族团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3、推动社会进步各民族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

民族团结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社会在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4、保障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民族团结为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得以丰富和繁荣。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1、民族平等政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民族团结政策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扶持少数民族发展政策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如何促进民族团结1、增强民族意识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尊重差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3、反对民族歧视和偏见坚决抵制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偏见,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民族团结进步是指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现象。

在中国,由于多民族共处,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些知识应知应会。

一、基本概念民族团结进步是指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它不仅仅是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宗教、历史、思想等的交流,更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奉献和相互信任的精神状态。

二、意义和价值1.推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创造共同繁荣的社会环境。

2.增强各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繁荣安定的社会秩序。

3.促进各民族之间更广泛、更深入的文化、学术和艺术交流。

4.加强民族感情的向心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互学互鉴,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

三、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实践1.平等交流。

各民族之间应该平等交流,既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语言、习俗等,又要尊重其他方面的利益诉求。

2.自觉接受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在民族文化中,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地理、宗教、生活方式、风俗等内容,这是各民族的精神财富和鲜明标志。

3.加强社会助力。

民族有困难、有需要时,应互相帮助和支持,关心和关爱着人民大家庭中的任何一份子。

4.加强教育和宣传。

学校、政府和各种社会团体应联合起来,进行广泛的教育和宣传,培育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总之,民族团结进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而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践行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民族团结应知应会

学生民族团结应知应会

轮台县第一小学学生民族团结进步年应知应会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

2、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新疆精神的内容: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爱国,就是爱故乡、爱祖国。

爱故乡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爱国主义是爱故乡境界的升华。

只有首先爱故乡并上升为爱祖国,才能形成爱国主义。

感恩,感恩的大智慧就是“乐于把得到的感激表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要对工作生活有一份感恩的心情,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勤劳,就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排除万难,艰苦创业。

互助,就是彼此互相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开放,就是思想开通、解放。

这里特指宽容、包容、开放。

进取,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是有付出才会有的收获。

共同建设新疆、共同享有新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6、“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7、“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8、两个不得:即师生不得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不得参加跨区宗教活动。

9、“五个严禁”: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严禁在学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师生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师生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参加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宗教服饰、佩戴宗教标志。

10六个禁止: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禁止宗教行为进校园、禁止宗教言论进校园、禁止宗教服饰进校园、禁止宗教思想进校园、禁止宗教信仰进校园。

11、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宣传品非法网络传播12、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1、“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校风:文明奉献团结进取教风:敬业严谨协作尚真学风:刻苦进取多思明理2、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旗一徽: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国徽。

3、“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4、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5、新疆的主要危险来自于民族分裂主义与非法宗教活动6、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8、你对宗教活动的态度是: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在学校禁止宗教活动的规定》第三条规定“教师不得信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第四条规定“学生不得信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

9、师生不能参加下列活动:做礼拜,去教堂做祷告,过节“封斋”,经常去寺庙烧香、拜佛、求签;做“乃玛子”;去经文学校学习,不能参加非法宗教活动和邪教活动,不得宣传宗教、从事宗教活动和佩戴宗教标志。

10、对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实施民汉合校,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

11、新疆的发展是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创造的,同时也离不开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北部,总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13、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民族。

14、“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马列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以上知识请各班认真组织学习,必须保证人人过关。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1、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总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

总要求、突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3、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4、民族团结的定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5、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9、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解决问题、共创和谐为重点。

12、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创建应知应会知识

民族团结创建应知应会知识

民族团结创建应知应会知识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一种社会状态。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设,我们应该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了解这些传统可以增进我们对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民族文化、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参观民族博物馆等方式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习俗和风俗。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我们应该尊重并包容这些差异。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习俗和风俗,不要对其进行歧视或嘲笑。

同时,我们也应该主动了解其他民族的习俗和风俗,以便更好地与他们交流和合作。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民族交流和交往。

民族团结的建设需要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参观其他民族的居住地、结交不同民族的朋友等方式来加强民族交流和交往。

通过这些交流和交往,我们可以增进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设。

第四,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民族团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都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色,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完美的。

我们应该摒弃民族优越感和歧视观念,以平等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

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的目标。

第五,我们应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的建设需要通过教育来推动。

我们应该加强对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民族团结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和认识。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民族团结的建设需要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团结、和睦相处的一种状态。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民族团结是国家的基石,也是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的重要保障。

民族团结知识是指人们对于民族团结的了解、认识和理解,包括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形成原因、维护途径等方面的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民族团结知识,以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

我们需要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一个国家的民族团结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只有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才能够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民族团结还能够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民族团结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每个人应该积极推动和维护的价值观。

我们需要了解民族团结的形成原因。

民族团结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首先,共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这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

第三,我们需要了解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首先,我们要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无论我们来自哪个民族,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与传统。

其次,我们要主动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认识。

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缩小民族之间的差距,增进民族团结。

另外,我们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观点和意见,积极参与民族交流与合作活动,共同推动民族团结的发展。

最后,政府也有责任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族团结的宣传力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与问题,为民族团结的发展提供保障。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支柱,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形成原因和维护途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精选资料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精选资料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1、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总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

总要求:突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3、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4、民族团结的定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5、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9、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解决问题、共创和谐为重点。

12、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民族团结进步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和共同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民族团结进步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民族团结进步的知识。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

但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对立或者产生冲突。

相反,只有各民族之间真正实现团结,才能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共同战胜外来侵略者,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背景。

我国历史上存在过不少民族冲突和分裂,但这并不改变我国始终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的事实。

从建国初期的各民族解放斗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努力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团结进步的成果,并且为实现更好的民族团结进步而努力。

再次,我们应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经验。

在我们国家的实践中,民族团结进步是通过依法治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

依法治国是保障各民族利益平等、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为各民族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享受自治权提供了保障。

另外,各民族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中去。

最后,我们应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的未来前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背景下,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一些困难与挑战,比如宗教极端主义、民族主义等。

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和平、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争议和分歧,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内容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内容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内容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建立和谐、团结的关系,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多民族国家如中国,民族团结尤为重要,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的内容。

首先,应知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和分享社会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其次,应知道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途径。

首先,要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提高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人们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全民族的认同意识和国家意识。

另外,要加强民族交流与互动。

各民族之间应积极开展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各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跨民族的交往与融合,为民族群众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正的待遇。

此外,要注重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法治保障。

保障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打击任何损害民族团结的犯罪行为。

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营造良好的宗教氛围。

最后,应知道民族团结是全社会的责任。

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普通民众,都应当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工作。

政府要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环境。

社会组织要组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普通民众要加强自身的民族团结意识,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总之,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促进交流互动和法治保障的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民族团结环境。

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我们的国家中绽放得更加美丽。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融合和合作,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稳定、实现民族共同进步的基石。

因此,了解民族团结知识,掌握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内涵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了解多民族的国家构成是认识民族团结的起点。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

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特点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其次,应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在民族团结中,没有任何一个民族高人一等或低人一等的地位。

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包括参与国家事务、发表意见和享受国家法律保护等。

我们要遵守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不歧视、不偏袒任何一个民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公正。

第三,加强民族交流和融合也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

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强友谊和信任。

我们应积极参加跨民族的交流活动,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也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共同认同和认同感。

第四,要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民族团结是国家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保障。

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

全社会要弘扬民族团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最后,要强调加强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使命。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和认同感。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尊重、包容和关爱其他民族,共同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

总之,民族团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了解民族团结知识,掌握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内涵是非常必要的。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知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知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知识咱中国那可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枝花,朵朵开得艳,人人乐开花。

这民族团结进步的事儿,那可是顶重要的!今天就跟您唠唠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应知应会知识。

先说这民族政策,那可真是咱团结的法宝。

就好比一艘大船在大海里航行,好的政策就是那稳稳的舵,引领着咱们朝着共同繁荣的方向前进。

咱国家一直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意味着啥?不管是壮族的兄弟,还是维吾尔族的姐妹,在法律面前,在机会面前,那都是平等的,谁也不能搞特殊。

再说说民族文化,这可是咱们的宝贝疙瘩。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艺术形式,那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结晶。

就像不同颜色的宝石,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大家在草原上赛马、摔跤,多热闹!傣族的泼水节,人们欢欢喜喜地用水传递祝福,多欢快!要是咱们不尊重、不保护这些文化,那不就像把宝石扔在地上,暴殄天物嘛!还有民族交流与融合,这就像做菜时各种调料相互融合,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汉族的农业技术可以传授给其他民族,少数民族的特色手工艺也能让汉族朋友大开眼界。

这一来一往,感情不就越来越深,团结不就越来越牢吗?您想想,要是咱们各民族之间互相猜忌、互相排斥,那这日子能过得好吗?肯定不能啊!就像一家人闹别扭,家里能有温暖吗?所以说,民族团结进步是咱们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得用心去维护。

咱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他们的习惯。

比如去回族朋友家做客,可别带猪肉制品,这是基本的尊重。

遇到少数民族的节日,咱们也跟着一起热闹热闹,感受那份欢乐。

而且啊,咱们还得坚决反对那些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那些故意挑拨民族关系的人,就像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

咱们可不能让他们得逞,得团结起来,把他们的坏心思扼杀在摇篮里。

总之,民族团结进步不是一句空话,是实实在在需要咱们去做的事儿。

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咱们这个大家庭才能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幸福!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三一文库()/文秘知识/文秘常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1、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总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

总要求:突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3、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4、民族团结的定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5、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9、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解决问题、共创和谐为重点。

12、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1、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总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

总要求:突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3、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4、民族团结的定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5、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
问题。

9、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解决问题、共创和谐为重点。

12、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3、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14、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最重要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途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历程:1953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决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宣传月”;1982年11月,xq 维吾尔自治区率先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1983年4月xq决定每年5月为“民族团结教育月”;同年
9月,内蒙古自治区召开首次民团结表彰大会,并决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表彰活动月”。

国务院在肯定和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先后召开了6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的一项法定活动。

16、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模范州(地市盟)的区别:示范州是由国家民委命名授牌,在全国333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中开展创建活动,到2019年底共命名23个示范州(地市盟)。

模范州是国务院命名授牌的,每五年进行评选表彰一次,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已获得五连冠模范州荣誉称号。

17、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18、四个人人: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19、五个认同:强化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0、六个相互: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包容。

21、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22、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
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23、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4、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5、四个伟大: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26、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7、四种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8、三个不忘: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

29、党和国家ー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1、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体”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3、“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6、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7、十九大提出的民生七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38、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39、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0、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