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严复

合集下载

严复简介

严复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代表作品:译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肆言》、孟德斯鸠《法意》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严复作品及评传(5张)宗师。

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

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

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

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

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严复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

严复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

严复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近代翻译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严复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开创者。

他以其卓越的翻译能力和对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为传播和推广西方思想和知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介绍严复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对翻译事业的贡献,来探讨他作为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的重要性。

严复(1854-1921),字复之,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年轻时即显示出对外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曾学习英法文,并广泛涉猎西方哲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

他的广泛学识为他成为一名卓越的翻译家奠定了基础。

严复的第一次重要翻译是《約翰福音》,这部作品标志着他正式开始了翻译事业。

随后,他相继翻译了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雨果的小说等在内的大量文学作品。

他不仅翻译了这些外国作品,还通过撰写相关的导言和注释,使得中国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严复翻译的作品语言流畅,忠实于原作的风格和意境,为中国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文学享受,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局限。

除了文学作品,严复还翻译了大量的科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著作。

他相信,通过翻译和传播外国的科学知识,中国可以更好地引进和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

他的翻译涉及到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使中国读者能够了解到当时西方国家的最新的科学发展。

严复对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翻译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更在于他提倡翻译思想的创新。

他强调,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他主张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文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使得译文更加贴合目标读者的认知和理解。

他的这些翻译理念和方法对后来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严复作为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通过他的卓越翻译能力和对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国作品,并通过翻译思想的创新,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想家翻译家严复

思想家翻译家严复

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第一节弃科举,习海军严复,初名传初,乳名体乾,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年号癒壄老人,别号尊疑、尺盦、辅自然斋主人、观我生室主人,别署天演宗哲学家,门人谥为文惠先生。

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为福州市)人。

祖父严秉符是一名医生,父严振先继承祖业。

咸丰三年十一月十日(1853 年12 月10 日),严复生于福州南台。

咸丰九年(1859),“始就外传”①,先后从师数人,中间曾从五叔父严厚甫(光绪年间举人)受业就读。

同治二年(1863),严父聘请同邑黄少岩(昌彝)在家设立学馆。

黄是“闽之宿儒”①,治学以汉宋并重,平时严复跟他学儒家经典,闲时听他讲述宋元明儒学案,因而为学“明汉宋源委,听指日异”②。

越三年,黄少岩去世,其子孟修(拔贡生)继续设馆。

同治五年(1866),严复的父亲病逝,学馆中辍。

由于生活困难,严复不得不放弃走科举的“正途”。

同治六年(1867),严复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在后学堂学习驾驶。

同治十年(1871),他从船政学堂毕业,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由于他实习认真,成绩优秀,被选派去英国深造。

光绪三年二月(1877 年 3 月),严复到英国后,先在抱士穆德(Portsmouth)学习,后入格林尼次海军大学(GreenwichNaval College)。

尽管严复是抱着学习海军知识的目的来到英国的,然而到了英国之后,使他感兴趣的不是西方军事知识与技术,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思想。

在英国期间,除了认真学习军事学校规定的高等数学、格致、海军战术、海战公法以及建筑海军炮堡诸学等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外,他十分注意接触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和阅读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并曾去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的法国游历。

由于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西学问同异”,探索中国富强之道,“穷日夕弗休”③,因而他的学习往往与其他中国留学生不同,引起了清朝出使大臣郭嵩焘的注意。

严复

严复

个人简介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 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马尾船政后学堂, 年 严复考入了家乡的马尾船政后学堂, 主要学习驾驶专业,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 主要学习驾驶专业,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 1877年到 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 年到 年 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 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 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 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年毕业回国, 年毕业回国 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 总教习(教务长), ),1889年后捐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校长)。 年后捐得选用知府衔, 总教习(教务长), 年后捐得选用知府衔 并升为会办、总办(校长)。 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 复旦公学校长 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 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于1905年任皖江中学堂(今芜湖第一中学)的监督(即校长), 年任皖江中学堂( 回国后,严复于 年任皖江中学堂 今芜湖第一中学)的监督(即校长), 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 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 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 天演论》 严复以“物竞天择” 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救亡图存的观点 “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 的译文标准。 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主办《国闻报》 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 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 还有亚当 斯密的 原富》 斯宾塞的《群学肄言》 孟德斯鸠的 法意》 亚当·斯密 还有亚当 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 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 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四:严复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四:严复

• 他这三个标准,虽少有人办到。但影响却 很大。在翻译西籍史上的意义,尤为重大; 因为在他以前,翻译西书的人都没有讨论 到这个问题。严复既首先提出三个标准, 后来译书的人,总难免不受他这三个标准 支配。
评价
• 傅斯年说:“严几道先生译的书中,《天演论》和《法意》 最糟„„这都是因为他不曾对于原作者负责任,他只对自 己负责任。”又说:“严先生那种达恉的办法,实在不可 为训;势必至于改恉而后已。”(见《新潮》一卷三号532 及539页) 蔡元培说:“„„他(指严复)的译文,又很雅驯,给那时 候的学者,都很读得下去。所以他所译的书在今日看起来 或嫌稍旧,他的译笔也或者不是普通人所易解。”(见 《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第1页) 胡先彇说:“严氏译文之佳处,在其殚思竭虑,一字不苟, ‘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故其译笔信雅达三善俱备。吾 尝取《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与原文对观,见其 义无不达„„要为从事翻译者永久之模范也。”
翻译大家——严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 • • • • 简介 理论:教育 翻译 翻译著作 翻译实例 争议
• 严复(1854.1.8—1921.10.27), 原名宗光,字又陵,汉族,福建 侯官(今福州市)人,是清末极 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 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 的中国人”之一。 • 严复在海军、人才培养、提倡西 学以及翻译等诸多方面都很有建 树。
翻译著作
翻译的著作 《天演论》 《原富》(即《国富论》) 原文作者 赫胥黎 亚达· 斯密 发表时间 1896年~1898年 1901年
《群学肄言》 《群己权界论》
《穆勒名学》 《社会通诠》 《名学浅说》
斯宾塞 约翰· 穆勒

严复

严复

年谱
1871年 18岁 船政学堂读了五年书,以考列最优等毕业。 年 岁 船政学堂读了五年书,以考列最优等毕业。 1877年 24岁 赴英国普茨茅斯大学 、格林威治海军学 年 岁 院留学。 院留学。 1878年 25岁 与6位同学拜见驻英公使郭嵩焘。随郭嵩 位同学拜见驻英公使郭嵩焘。 年 岁 位同学拜见驻英公使郭嵩焘 焘参观巴黎的天文台、下水道、罗浮宫、 焘参观巴黎的天文台、下水道、罗浮宫、圣西尔陆军士 官学校,凡尔赛议政院等。曾任英法院观审听狱。 官学校,凡尔赛议政院等。曾任英法院观审听狱。 1879年 26岁 对西方社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回国到 年 岁 对西方社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 1880年 27岁 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调严复 年 岁 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谢谢大家 观看
PPT制作人: PPT制作人: 制作人 马文惠 陈芳 PPT演讲人: PPT演讲人: 演讲人 左雨濛
四、以提高全民素质作为振兴国家变法 自强的根本
夫所谓富强云者, 利民, 《原强》“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然政欲利民,必 原强》 夫所谓富强云者 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然政欲利民 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 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 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 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 智其德诚优者也,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 智其德诚优者也,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 三曰新民德” 三曰新民德”
严 复
找 真 理 的 “先

严复: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严复: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精心整理严复: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

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

“与、斯宾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严复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省候官人。

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段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年68。

着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着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化。

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

”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

“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

严复民智”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严复的生平事迹

严复的生平事迹

严复的生平事迹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国家将他称为“放眼看世界”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严复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严复的生平事迹严复,出生在一八五四年的福建侯官县的一个中药世家的家庭中。

在严复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

当时正在学馆上学的严复中途辍学,放弃了旧时代的科举之路。

后来他进入到福建船政学堂进行驾驶学习,在一八七一年顺利毕业,是福建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员。

在光绪三年二月,严复只身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期间结识中国派往英国的大臣郭嵩焘。

两年后学成回国,任职福建船政学堂的教习。

而后严复在光绪十六年获得候选道的官衔。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深深感受到国家陷入沉陷,留学过的他看过资本社会西方国家的好。

于是开始在报上发表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的文章,如《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

在一八九五年到一八九八年对赫胥写的《天演论》进行了翻译,更向国人喊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激起消沉的世人。

而后严复又翻译了《原富》、《群己权界论》、《名学浅说》等文章,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的思想家和翻译家。

严复信达雅的故事严复最著名的思想主张是摘自他本人翻译的赫胥《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社会准则。

严复还是一个有名的翻译家,严复信达雅便是他的翻译之道。

严复信达雅也是他从《天演论》中摘出的。

《天演论》这本译作,不仅阐述了严复的思想主张,也提到了严复翻译时的翻译准则。

“信、达、雅”是严复在翻译生涯中总结出的金玉良言。

信字指的是相信原来的,不和本身的意思相违背,不过度夹杂译者个人的主观意识。

达字则是不过度依赖以及拘泥于本来文章的表达形式,只要达到文章意思通顺,有逻辑即可。

后人对雅字的解释有很多种看法,从字面上来说雅指的是译文时要选择词语较为得体的。

严复信达雅被后人成为是翻译界的三难说,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是总结了翻译的必要准则,让翻译这件事情也有一句可循。

在最大限度上还原原来作者的思想,不让译者过多的带入自己的思想观点影响读者对原著的判断。

惟适之安——严复

惟适之安——严复

一、事迹简介严复,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出生在一八五四年地福建侯官县地一个中药世家地家庭中.在严复十二岁地时候,他地父亲病逝.当时正在学馆上学地严复中途辍学,放弃了旧时代地科举之路.后来他进入到福建船政学堂进行驾驶学习,在一八七一年顺利毕业,是福建船政学堂地第一批学员.在光绪三年二月,严复只身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期间结识中国派往英国地大臣郭嵩焘.两年后学成回国,任职福建船政学堂地教习.而后严复在光绪十六年获得候选道地官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后,严复深深感受到国家陷入沉陷,留学过地他看过资本社会西方国家地好.于是开始在报上发表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地,如《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在一八九五年到一八九八年对赫胥写地《天演论》进行了翻译,更向国人喊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地观点,为激起消沉地世人.而后严复又翻译了《原富》、《群己权界论》、《名学浅说》等文章,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地思想家和翻译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系统地将西方地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地译著是中国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地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地“信、达、雅”地翻译标准对后世地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他是清末极具影响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地“先进地中国人”之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严复年考入左宗棠、沈葆桢等创办地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学习五年毕业后,在军舰上实习.年被派往英国保穆士德大学,不久转入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海军专业.年毕业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年,严复被李鸿章看中调到天津,在新创办地海军学校——北洋水师学堂任职.严复地到来,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由于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有方,加之严复对李鸿章曾有所表示,因此他由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一直升至总办(校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在给四弟观澜地信中说:“自来津以后,诸事虽无不佳,亦无甚好处,公事仍是有人掣肘,不得自在施行.至于上司,当今做官,须得内有门马,外有交游,又须钱钞应酬,广通声气,兄(严复自称)则三者无一焉,何怪仕宦之不达乎?置之不足道也.”由此可见,严复对当时地官场是很不满地.针对此事,四弟观澜告诉他,无论如何李鸿章这个门路,总是要走动走动地,因为李鸿章权势既大,又是直接上司.于是严复偶然也去试试,没想到果然有用.对此严复给四弟地信中曾不无幽默地说:“用吾弟之言,多见此老,果然即有好处,大奇大奇.”但严复对李鸿章地趋奉也仅此而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任总办地北洋水师学堂曾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作为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该校年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及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同时兼任直隶学务公所议长、直隶咨议局议长)、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倒是严复自己,对弟子们地评价可以说有些苛刻:“复管理十余年北洋学堂,质实言之,其中弟子无得意者.伍昭扆(光建)有学识,而性情乖张;王少泉(劭廉)笃实,而过于拘谨.二者之外,余虽名位煊赫,皆庸才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严复倾注了年心血地北洋水师学堂毁于炮火之中.这给了严复以极大地思想打击,他被迫离开天津迁居上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开启民智地一代宗师严复是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地思想家和翻译家.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开始先自己着笔写了《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地文章.后来他觉得西方资本主义宣扬地那一套思想很值得借鉴,于是他便开始了翻译国外著作地道路.慢慢将人们地视野转向西方地资本主义文化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年严复接触到赫胥,对他地著作赫胥感到十分震惊,那不是中国正需要地醒人观点吗.他开始翻译《天演论》希望能让更多地人看到,告诉国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人类生活在社会中必须要知道地.严复地思想主张深深影响了当时一度低沉地中国人民.在戊戌变法后,他就将自己投入在翻译西方思想文化地事情中,为将正确地思想主张弘扬出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力主复法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地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地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地《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救亡图存地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地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地庸俗进化化.这是他政治思想地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地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地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地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地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地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地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地一个突出思想特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呼吁变法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地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地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地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地.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地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地制度,提出中国地学校教育应分三段地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岁以前地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岁至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地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地专业学习.同时,还要把学习好地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地人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地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地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地开始.他从救亡图存地目地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地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地前提下来考虑地,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地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三)提倡西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地话,也要向西方学习地.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地资产阶段教育方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他从“体用一致”地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地学校体系中各阶段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地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地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地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地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地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地两种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地一个原因.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地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严复地历史地位对严复地评价,不能不放在当时具体地历史条件下进行,否则就难以得出公允地结论,我们必须结合晚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地发展状况,才能对其思想地前后变化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做出客观地认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所处地时代,从政治上看,是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地道路上越陷越深了.这一方面表现为由于中日甲午战争地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化地进程加快,西方列强开始了新一轮瓜分中国地狂潮;一方面表现为洋务派地“新政”,在现实面前以失败告终.从经济上看,由于帝国主义向中国地资本输出,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得到一定地发展,但它地发展先天不足,其前途布满着重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酝酿已久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和领导地戊戌变法为标志,汇集、发展成为一个带有一定群众性地政治运动.由这一背景出发考察严复地一生,可以看出他在中国近代史地贡献主要表现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一,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地历史关头,严复以其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地著述与译著,一方面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地进化论,提醒人们意识到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又以极大地爱国热情,告诉人们只要奋发图强,变法维新,就一定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在近代思想界振聋发聩地认识,大大激发了人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专制政治以维护民族利益地热情;开启了一代人地思维,从世界观上重新武装了人们地思维,使他们从此具有了向西方学习地观念,从而起到了重要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地作用.从当时来看,这些思想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了不可或缺地理论依据;而从历史地整体观念来看,它们对于其后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也不乏积极地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与政治变革相适应,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地新文化与封建阶级地旧文化地斗争.在晚清时期“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地情况下,严复以极大地爱国热情,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资产阶级地学术文化介绍到中国来,满足了渴望向西方学习救国真理地中国知识分子地要求,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地文化知识领域.他所介绍地西方逻辑学开我国此类学科研究之先河,对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运用科学方法对陆王心学、佛教禅宗所作地批判,鞭辟入里,从思想上终结了中国古典哲学地进程;他将中西方哲学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融合地方法与观点,开启了中国思想史从理论基础到思维模式地全新框架,为资产阶级世界观体系奠定了基础;他对封建旧学地批判,有着摧陷廓清地作用,对西学地引进与倡导,则有着筚路蓝缕之功.这些给人耳目一新又充满着科学精神地思想,无疑给近代中国地思想界带来了巨大地冲击.不仅资产阶级维新派深受其惠,从中找到了与封建主义作斗争地思想武器;就是中国最早地马克思主义者如李大钊等人,也从他地思想中汲取了不少救国地道理,学习到了西方先进地政治思想与学术思想.因此,应该说严复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了划时代作用地思想家之一;他地著述与思想,也有着承前启后地历史地位.他所介绍地科学知识以及民主政治地思想,固然还不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要求和提倡地“德先生”与“赛先生”相比,但终究也不能忽视它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产生地思想启迪及历史影响.然而,严复丝毫也不能逾越历史所许可地范围,来发挥他地智慧和才能.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中国社会环境,以及他所代表地中国新兴资产阶级两面性地特点,不能不在他地身上打下深刻地烙印.这一点限制着严复在近代思想史领域取得更大地成就,为近代中国地历史进程做出更大地贡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萧功秦教授说: 伟大地思想家之所以值得后人重视,就在于他们所揭示地一些重大问题,不但对于当时地人们,同样对于后世地人们来说,也是不能回避地.在探索这些重大问题时,这些智者们运用他们地智慧作出了创造性地贡献.时代会过去,而问题来自过去,却又延伸到现在乃至将来.一位西方思想史学者说得好:“在一个需要更多地政治与学理智慧来应对复杂深刻地现实困境与问题地时代,忽略前代思想家们地智慧资源是可悲地,正如我们要理解当代物理学地问题时,忽略牛顿与爱因斯坦同样是可悲地一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也许正因为如此,当我们涵泳于严复地思想中地时候,我们不但能更深入地理解思想家所处地那个时代,而且也能通过思想家们对他所面对地问题进行地思考而将使自己变得更为成熟而深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严复的文章

严复的文章

严复的文章严复(1908年-1995年),字国良,原名严复敬,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以批判性翻译而著名,被誉为“中国翻译界的先驱”。

他的著作《翻译学纲要》被誉为中国现代翻译学的奠基之作,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严复的文章深受读者喜爱,其文风简洁明快,语言精准凝练,逻辑严谨。

他的文章往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引人深思。

在严复的文章中,他通常以问题为引子,通过逐步分析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展开对问题的探讨。

他的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他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严复的文章不仅注重内容的严谨性,也注重语言的表达和修辞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严复的文章涉及的领域广泛,既有文学、教育方面的文章,也有关于翻译的专业论文。

他对文学、教育、翻译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文章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严复的文章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地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文章既有理论性的论述,也有生动的描写,既有深入的思考,也有幽默的笑点。

严复的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关注社会现象,关心人的命运,他的文章既有对社会问题的剖析,也有对人性的思考,他用文字传递着他对社会和人的关怀和思考。

严复的文章给人以思考和启发,他的文字充满智慧和力量。

他的文章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通过阅读严复的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思想和见解,也能够得到他的启发和教诲。

他的文章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

严复的文章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和研究他的文章,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角度。

严复的文章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

他的文字充满智慧和力量,他的观点和见解对于我们的思考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翻译家严复

著名翻译家严复

著名翻译家:严复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1898年,严复翻译的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Henry Huxley,Evolution and Ethics)正式出版。

至1909年,先后又译出亚当斯密的《原富》(Adam Smith,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the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斯宾塞的《群学肄言》(H. Spenser,Study of Sociology)、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J. Stuart Mill,On Liberty)、《穆勒名学》(J. Stuart Mill,System of Logic)、甄克斯的《社会通诠》(E.Jenks,History of Politics)、孟德斯鸠的《法意》(C.D.S Montesquien,Spirit of Law)和耶方斯的《名学浅说》(W.S Jevons,Logic)等西方名著,达160多万字。

严复被尊为中国近代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第一人。

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曾说:“译才并世数严林”。

“严林”即严复和林纾。

严复是维新派人士中最著名的翻译家,他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同时兼备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

在理论方面,他的最大成就是尽人皆知的译事三难“信、达、雅”,这三字简直成了中国翻译理论史上言开必谈的金科玉律。

严复的翻译观主要体现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 求其尔雅……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 ,时有所颠倒附益……。

严复简介

严复简介

严复与天津
前天津时期 天津时期 后天津时期
单击添加
前天津时期的20 年,严复主要在 福建求学和英国 留学,其最显著 的特征是接受了 比较系统的西方 现代文化教育。
单击添加
达到人生顶峰
后天津时期的 20年,严复已 经成名,在名人 单击添加 光环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拥下主 要活动于上海、 北京等地,当然 也常回天津。
身世背景
社会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等通商 口岸先后开市,大量的鸦片和洋货涌入了中国,在禁烟 运动前的严重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老问题日趋严重。 清政府没有吸取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依旧维持着腐朽 的专制制度。面对危局,身处时代前沿的敏锐官绅们开 始放眼看世界,积极思考着应变方略
天津时期的严复
严复在天津的20年,恰值26岁到46岁,是人生最富激情和最有创新能力的 黄金时期。他先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会办和总办,培养中国第一代 海军人才。后他主办俄文馆,培养俄语人才。严复还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 和社会的变革,积极投入维新变法运动。他发表文章抨击现实、呼吁改革, 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同时主办《国闻报》为变法进 行舆论宣传,是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文化阵地。这些事已经很了不起。 但是,这些事并不是构成其崇高历史地位的核心元素。严复之所以为严复, 最关键之处是他翻译了一系列西方经业名著,特别是翻译了《天演论》, 为一代人提供了新的精神食粮,为中国人找到了新的世界观利方法论,实 现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思想启蒙。 严复在天津翻译《天演论》的时候,正逢中国社会文化大裂变的剧烈转 折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亡国灭 种的惨祸将中国推向了生死的边缘。欲救中国,“非讲西学不可”。但受 种种条件的限制,介绍过来的西学也是非常肤浅难以切中要害的。在这种 情况下思想文化界出现了黎明前的“黑暗”,转折中的“真空”。恰在此 时,严复将《天演论》等一系列西方经典著作介绍到了中国。《天演沦》 的轰动效应自不可免。1898年,《天演论》在天津正式出版后,很快风靡 全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天演论》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在近代中国 是不多见的。以《天演论》为标志的“严译西学”的思想启蒙是不可低估 的,严复作为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启蒙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严复个人简介

严复个人简介
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原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群学肆言推崇他的庸俗进化论认为这合乎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需要群己权界论论法的精神名学社会通诠天演论等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1854.1.8—1921.10.27)
• 原名宗光,字又陵, 福州南台人。1871年 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曾作为中国第一批留 学生留学英国。 •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 想家、教育家、翻译 家(近代中国第一译 手,翻译大量西方名 学著作,)
严复的书法欣赏
楷书条幅(回首、洛阳)
信札行书团扇(桃李)• 严复返国之后,官场失意、考试受挫,加上家庭 生活不睦,使他染上鸦片烟瘾,后来又因为生理 的病痛,持续吸食鸦片长达三十余年。这些经验 使他认识到要改革中国时所要面对的各种困难, 尤其是早婚、鸦片、八股文等,也使他深刻体认 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严复提倡禁绝鸦片以 强国强种,自己却身陷烟瘾无法自拔,为此一落 差的最佳例证。 • 我们很难想象这位翻译大师早上以典雅的文言文 翻译《天演论》,鼓励国人发愤图强,而下午则 躺在床上吸食鸦片的情景;然而,严复主要的作 品都是在鸦片提供身心舒缓状况之下所写出来的。 同时因为鸦片吸食的经验使他深刻地体认到要挽 救“中国者,固病夫也”的困难。
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
1866年(同治5年)的冬天,福州一个刚创办的海军学堂招生,闽 广一带许多家道比较困难人家的孩子都去投考。 揭榜了,孩子们聚集在船政局前。只见榜首赫然三个大字:严崇光 (后改名严复)。这个十四岁叫严宗光的少年。父亲原是乡里间一位 儒医,母亲是一个“布衣”的女儿,家道本不宽裕。不幸,父亲在这 一年死了,母亲、两个妹妹和他的生计,只能靠母亲作女红维持。这 时,福州船政局开张,学堂招生,食宿全免,每月有四两白银补贴, 每三个月考试一次,成绩列为一等,可领赏银十元。 考试题目是由新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所出,也许因为丧亲丁忧的缘 故,出了《大孝终身慕父母论》的考题。它使丧父不久,刚经历了与 亲人生离死别的严复,不免触题生情,有感于怀,笔端流露了对亡父 的哀思,对母亲含辛茹苦的感情,挥笔成章,写下了几百字的一篇声 情并茂的文章。此文很得沈葆桢的击赏。 严复格外珍惜进学堂的机会,特别刻苦勤奋,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同治十年,在理论课结业大考中,严复考了最优等。

严复简介

严复简介

严复(1854-1921)初名体乾、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易名复,字几道,晚号愈野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

福建福州人。

特赐文科进士出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1866年以第一名考入马尾船政学堂,5年后以最佳成绩毕业后上军舰实习。

1877年作为首批海军留学生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英国期间除学习海军专业外,还精心研读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学著作,并到英国法庭考察审判过程,作中西异同比较。

学成归国后任福建船政学堂教习,翌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会办、总办。

甲午战败后严复感于时事弥艰,开始致力译著,并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斥责历代帝王是“大盗窃国者”,力主变法图强,以西方科学取代八股文章。

二十二年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次年又与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

二十四年九月,又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极力倡导维新变法;同年,他翻译的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正式出版。

至1909年,先后又译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和耶方斯的《名学浅说》等西方名著,达160多万字。

他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通过翻译《天演论》,将科学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意义。

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其中对培根的经验归纳法尤为重视,并猛烈抨击陆、王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心成之说”。

因此,严复是将中国哲学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之上、使中国近代哲学真正摆脱古代“经学”形式的划时代人物。

除译著外,他还倾心于教育事业。

光绪二十八年(1902)受聘为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三十一年参与创办复旦公学,并于次年一度任校长;三十二年赴任安徽省师范学堂监督;1912年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文科学长。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严复(1894-1956)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语言学家,他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一、严复翻译原则的背景与特点严复是中国现代翻译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的翻译原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严复的翻译思想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意译为主:严复提倡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递原文的意思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字面的翻译。

他认为翻译应该致力于表达原文的内涵和精神,而非逐字逐句地转换词语,这种翻译方式能更好地使译文与读者产生共鸣。

2. 文化因素的考虑:严复注重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目标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更好地沟通和理解的效果。

他认为翻译者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语言学习能力,还要对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3. 借鉴西方语言学研究成果:严复的翻译原则受到了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尤其是他引入和应用了西方的功能翻译学和等值翻译理论。

他强调了语言表达的功能和效果,并试图通过翻译实践来达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等值传递。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应用与实践严复提出的翻译原则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也在实际翻译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他的翻译作品涉及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他的《红楼梦英译》。

在《红楼梦英译》中,严复秉持着自己的翻译原则,努力将原作中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传达给英语读者。

他运用了大量的意译手法,灵活运用英语表达方式,使得译文在保持原作风貌的同时,也具有了独特的英语特色。

他的翻译工作不仅展现了他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也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红楼梦英译》外,严复还翻译了许多其他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为中国现代翻译事业奠定了基础。

他的翻译作品多才多艺,而且准确传达了原著的风格和特点,使得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原著的魅力。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影响与启示严复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影响深远,不仅为后来的翻译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严复个人简介

严复个人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
• 原名宗光,字又陵, 福州南台人。1871年 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曾作为中国第一批留 学生留学英国。 •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 想家、教育家、翻译 家(近代中国第一译 手,翻译大量西方名 学著作,)
人物生平
•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 于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 家。 • 1866年考入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学习英文 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 • 1877年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留英期间,广泛地 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及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 作,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 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 升为总办(校长)。 • 1921年10月27日去世,终年68岁。著作有《严几 道诗文钞》等。
• He is “one of the advanced chinese” who is looking for the truth from western country in modern china.(严复是中国近代史 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 之一 ) • He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the publicity of the ideology of enlightenment,he is one of the most eminent thinkers of enlightenment in modern china.(他毕生致力于启蒙思想的宣 传,是近代ve our nation in peril,Yanfu put forword some thoughts:
一、He advocate political reform,so he translated Huxley['hʌksli]’s(赫胥黎)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天演论),he want to acquaint the chinese with such biological evolutionist idea as “organic evolu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and “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and awaken them to the necessity of retaining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striving to become stronger,of competing with nature for supremacy. 他主张政治改革,因此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他的目的是使中国人知道“物竟天泽,适者生存”的道 理,唤醒中国人保种自强,与天争胜进而变法图强的政 治意识。 二、He attack feudal autocracy[ɔː'tɒkrəsɪ] powerfully. Meantime:he give a full attention to the civil Rights.他猛 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同时,他给予民权以充分的关注。

严复翻译家的功勋

严复翻译家的功勋

严复翻译家的功勋严复,作为中国现代翻译家的代表之一,为中外文化交流与翻译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一颗明星,无论是在翻译实践上还是在翻译理论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严复作为翻译家的功勋。

一、生平严复,字代庵,号称一悟道人,生于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卒于道光十年(1830年),享年五十六岁。

严复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中西文化,擅长多种语言,如中文、英文、法文等,为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翻译实践严复热爱翻译事业,对翻译充满了激情和热忱。

他致力于将中外文化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翻译将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引进中国,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严复将翻译视为一种艺术,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在翻译实践方面,严复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拜伦的诗歌等。

他从源语语境和目标语语境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准确地传达原作的风采和韵味。

严复在翻译实践中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的表达,尽可能还原作品的原汁原味。

此外,严复还创立了翻译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人才。

他注重培养学员的外语水平和翻译技巧,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使学生们在翻译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严复对学员们的培养和指导使得中国翻译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翻译理论严复不仅在翻译实践上有卓越的成就,在翻译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了“信”、“达”、“雅”三大翻译原则,对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是指要忠实地传达原作的意思和思想,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不加以歪曲或改变。

严复强调翻译要准确无误,不得违背原作的本意。

“达”是指要使译文能够顺畅流利地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严复认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应该能够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

“雅”是指要使译文具有优美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性。

严复主张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译文的语言美感,使译文更富有文学价值。

综上所述,严复作为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不仅在翻译实践中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复
严复生平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 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 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 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一批海军人才,并 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 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 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 国人”之一。[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严复的经济思想
• 严复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翻译的A.斯密的 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严译名 《原富》)的“译事例言”和“按语”中。该译 本于1902年出版,这时正是中国资本主义生产获 得初步发展的前夕。严复的经济思想典型地体现 了当时一些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商人、地主和官僚 投资兴办新式工商业的要求。严复经济思想的一 个重要内容,是直接用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作为理论武器,为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要求服务。
严复最重要的活动,也是他毕生最大的贡献,是 对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的翻译介绍。其第一部, 也是影响最大的译作,是翻译赫胥黎的《天演 论》。《天演论》的出版使进化论的新思想在中 国传播开来,尤其是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道理,给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先进分子以爱国 救亡、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严复学贯中西,被 誉为于西学中学皆为中国第一流人物。他是近代 中国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 一人。
严复思想的弊端
辛亥革命后,严复趋于保守。1913年,他参与发起孔教会, 极力主张尊孔读经;1915年,又列名于拥护袁世凯复辟帝 制的筹安会。此后,他还支持宣扬迷信的灵学会。在1919 年五四运动中,还对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加以诋毁,保守 思想日趋严重。
谢谢观看

3.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 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 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 又要参加社会活动。 4.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观点。”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 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 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 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2015-6-5
对传统的“本末”论和“奢俭”论的改造 • 严复用中国固有的“本末”范畴来分析农业和工 商业之间的关系,认为“地为百产之宗”,只有 在农业中才能产生出“赢”(剩余),农业中的 “赢”是工商业得以独立存在的“本”(基础)。 同时,他又认为工商业也是维持人们生活所必不 可少的,并且对农业有促进作用,如果工商业不 发达,农产品无法销售,农民会陷于破产以至抛 弃土地而去。因此,他坚决反对封建主义的“重 本抑末”论,强调工商业和农业“于国为并重”。
严复的改革主张
1.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
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 2.“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他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 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 赞赏。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 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 学堂等。
翻译理论
严复翻译的三个时期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defeat of sino-japanese war had pushed the Chinese nation in peril of crisis again. At this point, yan fu translated the British biologist Huxley's book---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And propagandize the point of view ---- "natural selection,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 and it was published in December 1897 in tianjin. It had caused a great and unexpected social repercuss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