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功能化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传感应用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功能化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传感应用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功能化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传感应用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功能化荧光碳量子点是一种具有独特光学性质及广泛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荧光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它们具有独特的荧光特性,如发射光谱可调性、较窄的荧光线宽以及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这些特性使得荧光碳量子点在生物成像、荧光标记、化学传感以及光电子设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研究功能化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传感应用。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热法、微波辐射法、碳化合物加热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制备简便,而且可调控合成条件,从而实现荧光碳量子点的尺寸、表面性质等方面的调控。

其次,我们将介绍荧光碳量子点的功能化方法。

通过在荧光碳量子点表面引入不同的功能基团,可以实现对其光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等性质的进一步调控。

这些功能化方法包括表面改性、杂化修饰以及聚合物包覆等,可以赋予荧光碳量子点不同的功能,如生物相容性、靶向性、荧光转导和光电子传感等。

最后,我们将重点研究功能化荧光碳量子点在传感应用方面的研究。

通过改变荧光碳量子点的表面性质和功能基团,可以实现对不同化学物质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

这些传感应用包括生物传感、环境监测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功能化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应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有望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旨在研究功能化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传感应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研究进行概述,介绍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在传感应用领域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给读者一个清晰的阅读指南。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介绍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介绍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介绍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是一种直径小于10纳米的碳基纳米材料。

它们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如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生物医学、能源存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介绍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一些主要特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目前有几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合成碳量子点,包括炭化物热解法、水热法和微波辐射法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法。

炭化物热解法是一种将有机化合物热解得到碳量子点的方法。

一般来说,选择含有碳、氮和氧等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前体材料,通过高温热解反应将有机分子分解生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窄的光谱带宽、较高的量子产率和较好的稳定性的碳量子点。

水热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用于制备碳量子点。

简单而言,将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加入适量的酸碱物质进行反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有机分子会发生裂解生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较大的布朗运动和较好的稳定性。

微波辐射法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加热的方法制备碳量子点。

通过将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放入微波反应器中,利用微波辐射来加热溶液,有机分子会裂解生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较窄的发射峰宽度和较高的量子产率。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碳量子点的一些主要特性。

首先,碳量子点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其光学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窄的发射峰宽度,可以在可见光范围内发光。

此外,碳量子点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成像和药物传递等。

最后,碳量子点还可以应用于能源存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催化等。

综上所述,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秀的性质和潜在应用。

随着对其制备方法的不断优化和对其性质的深入研究,相信碳量子点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将得到更大的拓展和发展。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简称CQDs)作为一种新兴的碳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在生物成像、光电器件、药物传递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结构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碳量子点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综述碳量子点的制备技术,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大类方法,如激光烧蚀、电化学氧化、热解和微波合成等。

随后,文章将重点探讨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能、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本文还将对碳量子点在生物成像、光电器件、药物传递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碳量子点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全面视角,并激发更多科研工作者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推动碳量子点在纳米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二、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自上而下法(Top-Down)和自下而上法(Bottom-Up)两大类。

自上而下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大尺寸的碳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等)剥离成小的碳量子点。

这些方法包括激光烧蚀法、电弧放电法、电化学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通常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稳定性,但尺寸分布较宽,制备过程可能涉及高温或高压,操作条件较为苛刻。

自下而上法则是通过小分子前驱体的热解、水解或化学合成等方式,逐步生长成碳量子点。

常用的方法有热解法、水热法、模板法、微波法等。

这些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尺寸较为均匀,可以通过改变前驱体或反应条件来调控碳量子点的结构和性质。

自下而上法制备过程相对温和,操作简便,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除了上述两类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制备方法,如超声剥离法、溶剂热法、表面功能化法等。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因其结构独特、性质优异而受到广泛关注。

它可以从多种碳源中制备,如植物、石油、煤等,具有可控性强、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

一、碳量子点的制备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微波辅助法等。

其中水热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制备方法,常用于大规模制备碳量子点。

以柿子为例,其种皮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可被水解生成碳量子点。

将柿子种皮剥离并研磨成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然后将混合液在高压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即可得到碳量子点。

二、碳量子点的应用研究碳量子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应用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

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研究。

1. 生物成像碳量子点可以作为新型的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成像。

研究表明,碳量子点在生物组织内的分布与排泄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造成对生物体的损害。

而且,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高、发光波长可调节,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及其动态行为的高灵敏、高分辨率成像。

因此,碳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 光电器件碳量子点可以作为新型材料用于制备光电器件,其原因在于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伏响应性能。

研究人员通过对碳量子点进行化学修饰,制备了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光控场效应晶体管等光电器件的新型材料。

3. 传感应用碳量子点还可以用于制备传感器、检测器等传感应用。

因为碳量子点具有高灵敏性、高选择性、快速响应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分析、检测环境污染物、化学物质、生物分子等。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碳量子点进行改性,制备了具有快速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传感器。

4. 其他领域应用除了上述几个领域,碳量子点还具有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

例如,碳量子点可以作为催化剂、储能剂等,制备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三、问题与挑战虽然碳量子点具有很多潜在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

下面列举一些主要问题和挑战。

1. 碳量子点制备过程中的问题。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中图分类号O613.7学科分类号150论文编号1001020131068密级公开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010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北京化工大学作者姓名王珊珊学号2010001068获学位专业名称化学获学位专业代码0703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方向纳米材料论文题目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关键词碳量子点、荧光材料、微波法、超声法、回流-水热法论文答辩日期2013.5.24*论文类型基础研究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委员会情况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学科专长指导教师朱红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新能源化学评阅人1王涛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有机化学评阅人2于书平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应用电化学答辩委员会主席杨屹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分析化学答辩委员1冯拥军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答辩委员2雷鸣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物理化学答辩委员3韩克飞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有机化学答辩委员4张普敦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分析化学注:一.论文类型:1.基础研究 2.应用研究 3.开发研究 4.其它二中图分类号在《中国图书分类法》查询三学科分类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9)《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查询四.论文编号由单位代码和年份及学号的后四位组成。

摘要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碳量子点是荧光碳纳米材料中最重要的一种,也称为碳点、碳纳米点、碳纳米晶,是尺寸大小在10nm以下的,单分散的,几何形状近乎准球型的一种新兴的碳纳米功能材料。

相对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和有机染料(制备方法繁琐,价格昂贵,环境不友好,易发生光漂白等),荧光碳量子点粒径小,水溶性好,化学惰性高,易于功能化,耐光漂白,低毒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荧光碳量子点的诸多领域的应用,集结了众多研究者对其制备方法、性能优化、应用拓展方面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的步伐。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利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原料制备了结构、组成相似或有差异的一系列的碳量子点,并且有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修饰例如:结合金属粒子、金属化合物、有机聚合物、元素沉积和包覆等,丰富了碳量子点在生物科学、化学科学和物理科学方向的新应用。

生物质基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生物质基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生物质基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张正伟;彭可睿;陈建秋;严拯宇【摘要】Using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by sawdust and PEG2000 as surface coated agent, water-soluble carbon quantum dots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oxidation method. The method of synthesis of CQDs was optimized. The optimed synthesis condition of CQDs was 0. 3 g of standast activated carbon, the mixed oxidant of 40 mL HAc-80 mL 30% H2 O2 , at the temperature of 100℃ for 12 h. In order to repair the surface defect of CQDs, a passivation treatment is perfermed using ultrasonic and micromave methods. The structur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obtained CQ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Ultraviolet-Visible (UV-Vis) spectroscopy, photoluminescence (PL) spectroscop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 ( FT-IR) . The prepared CQDs feature the excellent optical performance and high dispersion without agglomeration. The effe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 light and pH value on the property of CQD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QDs have lots of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stability, excellent anti-light bleaching, pH value dependence and feasible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以木屑为前驱物制备的活性炭为碳源,采用化学氧化法,用聚乙二醇2000进行表面钝化,制备出了水溶性的生物质基碳量子点。

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研究摘要传统的有机染料、半导体量子点等的制备方法复杂,设备和原料成本较高,合成环境不友好,还容易发生光漂白,并且量子产率较低。

作为碳纳米材料领域中的一名新成员,碳量子点(CDs)具有极好的荧光稳定性、水溶性、化学惰性、低毒性、抗漂白性以及生物相容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可调控,无闪光现象等优点。

另外,碳量子点还有合成过程简单,仪器设备和原料成本低廉,制备过程可控等优点,使得它可以在生物标记[1],生物成像和生物传感[2],分析检测[3,4]、光催化[5]和光电器件[6]等领域被广泛的研宄与应用。

目前已经有很多方法成功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的碳量子点,然而很多合成方法因为制备过程繁琐,原料相对昂贵,反应时间长,荧光量子产率低等缺点,对碳量子点的应用前景造成阻碍。

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寻找一种合成设备和仪器简单,原料成本低廉,并且能快速有效合成碳量子点,以实现荧光碳量子点的大批量合成。

微波法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能够程序控制,反应速度快,一步完成合成与钝化,并且荧光量子产率相对较高,因此能够广泛用于荧光碳量子点的合成。

本实验采用微波合成的方法,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表面修饰剂一步合成具有荧光的碳量子点。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时间,结果得到的碳量子点的碳化程度不一样。

此外,对所制备的碳点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表征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该方法合成操作简单,加热和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能量高且均匀,所用原料价格低廉易得,绿色环保,适用于碳点的大批量生产。

第一章绪论纳米世界在原子和分子等微观世界和宏观物体世界交界过度区域,纳米的长度量级为10-9 m。

二十世纪后期新兴的纳米材料,其在光学、电学、热学、力学、磁学以及化学等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使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研究。

纳米材料即纳米量级结构材料的简称。

纳米材料狭义上是指用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微小颗粒制成的各种材料,其粒径为0.1-100nm。

广义上所说的纳米材料包括二维纳米薄膜和纳米材料的超晶格等,一维纳米线、纳米管、纳米棒等,以及零维的纳米粒子。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碳量子点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碳材料,它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碳量子点因其特殊的光电性质和优异的稳定性而受到关注,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领域,如生物荧光成像、光电催化、光电子器件等。

本文将介绍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的进展。

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溶剂热法、微波辅助法、气相热解法、机械球磨法等。

其中,溶剂热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一般是将有机碳源(如葡萄糖、柠檬酸等)在高温下与有机溶剂进行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等),可以得到不同尺寸和形态的碳量子点。

微波辅助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方法,它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样品,能够快速、均匀地产生碳量子点。

气相热解法是利用气体为碳源,在高温下进行热解反应,得到碳量子点。

机械球磨法是一种物理力学方法,通过高能球磨设备对固体样品进行球磨,使其发生机械剪切和碰撞,最终得到碳量子点。

这些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碳量子点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光电性质、发光性质、电化学性质等方面。

碳量子点由于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和表面态密度,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

它们具有宽带隙和可调节的能带结构,能够在可见光范围内吸收和发射光线。

这使得碳量子点在光电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外,碳量子点的发光性质也备受关注。

由于其优异的荧光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碳量子点在生物荧光成像、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此外,碳量子点的电化学性质也被广泛研究。

例如,碳量子点可以作为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能源领域。

近年来,有关碳量子点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调控碳量子点的结构和表面修饰,成功实现了对其光电性质的调控,进一步扩展了其应用领域。

此外,还有学者探索了碳量子点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应用。

例如,将碳量子点与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复合,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光电子器件。

此外,还有学者将碳量子点与金属纳米颗粒复合,制备出高效的光催化材料。

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碳量子点(CDs)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由于其优异的荧光性能,使得其在生物成像、分析检测和催化等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然而,制备可调谐多色发光的碳点是困难的,这限制了碳点在生物成像、防伪和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碳点的聚集荧光猝灭效应(ACQ)同样是限制其应用的另一大因素。

因此,对碳点的荧光性能进行调控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论文基于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成功制备出两类具有特殊荧光性能的碳量子点,并实现了对其荧光性能的调控,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微波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固态荧光特性的碳量子点,并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实现了对碳量子点固态荧光颜色的调控。

探究了所得碳量子点的发光机理,实验表明固态荧光的产生和硼元素的掺杂有关,并且荧光颜色的变化可归咎于量子尺寸效应。

在没有任何其他基质材料的情况下,成功的将此碳量子点应用到了发光二极管(LED)的制备上。

(2)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白光发射碳量子点。

由于此碳点受ACQ效应的影响,不具有固态荧光特性,通过将该碳点分散在固体基质中,实现了碳点的液态荧光到固态荧光的调控,成功的将该碳点的白光特性应用到了LED中。

此外,还发现该碳点具有沉淀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可用作吸附剂使用,并对其吸附性能做了相关研究。

碳量子点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碳量子点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碳量子点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作为一种新兴的碳纳米材料,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碳量子点的制备技术、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我们将介绍碳量子点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大类方法。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碳量子点在光学、电学、磁学等多方面的性能,并探讨其性能优化策略。

我们将综述碳量子点在生物成像、药物递送、光电器件、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碳量子点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两大类方法。

自上而下法:这种方法通常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较大的碳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等)破碎成纳米尺寸的碳量子点。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激光烧蚀、电弧放电和球磨等,而化学方法则主要包括酸氧化、电化学氧化和热处理等。

自上而下法的优点是可以大规模制备,但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杂质,影响碳量子点的纯度和性能。

自下而上法:这种方法则是以小分子为前驱体,通过化学反应或热解等方法,合成出碳量子点。

常见的前驱体包括柠檬酸、葡萄糖、乙二胺等有机物,以及二氧化碳、甲烷等无机物。

自下而上法的优点是可以精确控制碳量子点的尺寸、结构和表面性质,制备出的碳量子点纯度高、性能稳定。

但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制备成本较高。

近年来,研究者们还开发了一些新型的制备方法,如微波辅助法、超声法、模板法等。

这些方法结合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优点,既可以实现大规模制备,又可以精确控制碳量子点的性质。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还在探索利用生物方法制备碳量子点,如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作为前驱体,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的碳量子点。

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应用与荧光机理探究

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应用与荧光机理探究

技术与信息58 | 2019年1月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应用与荧光机理探究白恒轩 黄慧姿 杨依依 孙泽毅 夏振坤 纪晓婧*(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河北 黄骅 061100)摘要:碳量子点作为新兴的碳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为1-10nm 的零维结构碳颗粒。

结构决定性质,因其具有特殊的结构而拥有独特的性质,如光致发光特性和上转换发光等性质。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特性、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且应用广泛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文章主要阐述了碳量子点的微波制法。

大致介绍了其在检测离子方面的应用,并简要阐述了荧光碳量子点的荧光机理。

关键词:碳量子点;微波法;应用;荧光机理中图分类号:X830.2 文献识别码:A0 引言碳量子点系一种大小在1-10nm具有荧光性质的碳粒,又称为碳点,2004年被首次发现。

碳量子点比其它半导体量子点拥有更多的优点,具有价格低廉、尺寸小、耐光漂白、毒性低等优点。

因其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可以将其用作荧光探针来检测重金属的含量。

目前碳点的制法分为Top-down法和Bottom-up法,前者是以含碳大颗粒为前体,后者则以小分子含碳有机物为前体。

由于碳量子点结构的特殊性因而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在医学检查、传感器、生物成像和离子检测等领域都有着比较普遍的应用。

本文简要综述了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和荧光机理探究。

1 利用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微波法属于由下至上的合成碳量子点的方法。

即在外加超声波的作用下,产生一种短暂的高能环境,使得反应物在高能环境下发生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从而生成碳量子点。

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一步实现碳量子点的制备以及碳量子点的表面钝化,并且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增加了其制备速率。

由于是一步反应,直接微波加热即可制得,不需添加其他溶剂或者催化剂,因此过程简单,并且反应制得的碳量子点无需后续处理即可应用,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

Kang[1]等使用葡萄糖为碳源,首先将其溶解在高纯水中制得浓度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50mL,之后加入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混合液在微波中超声反应4小时制得碳量子点;另外,Lee[2]等使在活性炭中加入H2O2,经过超声处理在纯化后得到了粒径为5-10nm的碳量子点;随后我国研究学者杨婕等人以甘氨酸为绿色碳源制得的粒径为2.0-4.0nm 的碳量子点,但其量子产率并不高,只有3.35%;经张静等人改进后,制得了均一性良好的碳点,同时使其的产率达到了6.2%。

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研究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是一种碳基纳米材料,具有较小的粒径和优异的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电子学和能源领域。

而微波法是一种高效、快速且可控制备高质量CQDs的方法。

本篇论文研究了利用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的相关内容。

首先,研究者通过简化的碳源、溶剂和辅助剂,选择适合微波合成的条件和方法。

碳源可以选择含有氨基和羧基化合物,如葡萄糖或氨基酸等。

溶剂可以选择水、乙醇或甲醇等常见的有机溶剂。

辅助剂如盐酸或硫酸等可用于调节反应的pH值和酸碱度,以控制CQDs的光学性能。

微波合成反应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通常只需要数分钟即可完成。

通过调整反应时间、温度和微波功率,可以获得不同尺寸和形貌的CQDs。

所得到的CQDs可以通过离心、过滤和洗涤等步骤进行纯化和分离。

接下来,研究者对制备得到的CQDs进行了表征。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观察到CQDs的形貌和尺寸分布。

X射线衍射(XRD)可以用于鉴定CQDs的晶体结构。

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可以检测CQDs的吸收和发射特性。

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强度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来调控CQDs的发光性能。

而荧光发射光谱的波长范围通常在400-700 nm之间,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来调控。

最后,研究者对微波法制备的CQDs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CQDs可以应用于生物荧光探针、生物成像、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例如,CQDs可以通过与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结合,用于生物传感和荧光探测。

此外,CQDs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可以转化太阳能为电能。

综上所述,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是一种高效、快速且可控的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CQDs。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可以控制CQDs的尺寸、形貌和光学性能。

经过进一步的表征和应用研究,微波法制备的CQDs将有望在生物医学、光电子学和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超声微波辅助芬顿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超声微波辅助芬顿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超声微波辅助芬顿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电性能研究超声微波辅助芬顿法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电性能研究摘要:本文采用超声微波辅助芬顿法制备了碳量子点,并研究了其光电性能。

通过调节反应中各因素的条件,得到了具有优秀稳定性和荧光性能的碳量子点。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特性测试,证明其为纳米级点状物质,粒径分布均匀,表面结构完整。

通过光谱测试和电学测试,研究了碳量子点在红外、可见光及紫外光区域内的吸收和发射特性,并评估了其在荧光材料、生物标记、实时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碳量子点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声微波辅助芬顿法、碳量子点、合成、光电性能、应用引言:随着纳米科学的快速发展,研究纳米材料的应用显得越来越有前景。

碳量子点作为一种具有荧光性能的纳米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碳量子点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潜力,在生物荧光成像、化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和量子点LED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碳量子点的制备技术和表征方法是研究的重点,对其性能的调控也是关键。

方法:本文采用超声微波辅助芬顿法制备了碳量子点。

主要原料为葡萄糖和硝酸钠。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利用超声波和微波的加热效应,提高反应温度和反应速率,从而制备出具有优秀稳定性和荧光性能的碳量子点。

本文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制备的碳量子点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了一组具有优良稳定性和荧光性能的碳量子点。

其吸收谱和发射谱均具有明显的峰值,且在不同的波长范围内有不同的强度。

通过荧光探测仪进行测量,发现得到的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

对得到的碳量子点进行了TEM测试,发现其粒径分布均匀,在20nm左右。

结论:本文采用超声微波辅助芬顿法,制备了具有优良稳定性和荧光性能的碳量子点。

通过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证明其为纳米级点状物质,粒径分布均匀,表面结构完整。

通过光谱测试和电学测试,研究了碳量子点在红外、可见光及紫外光区域内的吸收和发射特性,并评估了其在荧光材料、生物标记、实时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一步微波法合成碳点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一步微波法合成碳点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犉 犻 1 犚 犇犱 犻 犳 犳 狉 犪 犮 狋 犻 狅 狀狆 犪 狋 狋 犲 狉 狀 狊 狅 犳 犮 犪 狉 犫 狅 狀犱 狅 狋 狊 犡 犵
( ) : ;( ) : a S a m l e 1 b S a m l e 2 p p
2 2 犜 犐 犚 分析 犉 样品的 F T I R 如图 2 所示, 34 5 0c m-1 为—OH 的伸缩
一步微波法合成碳点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王珊珊,米渭清,朱 红,王芳辉
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学院,现代催化研究所,北京 1 0 0 0 2 9
摘 要 近年来合成水溶性的荧光碳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对于传统的镉基、硅基量子点和有 碳点毒性低,性质稳定,可以进行化学修饰,并且可以和多种有机,无机,生物分子相容,在众多领 机染料, 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抗坏血酸为原料经过一步微波反应制备了荧光碳点。并通过 X 射线衍射 ( ,透 X R D) 射电镜(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 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以抗坏血酸为 T E M) F T I R) 原料制备的碳点近似球形,大小均匀,分散性良好,无团聚现象,荧光强度大;表面富含羧基和羟基,发射 波长依赖于激发波长,并且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 p 1 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H3 ~ 关键词 微波法;抗坏血酸;碳点;荧光性能 中图分类号: ; : / ( ) . i s s n . 1 0 0 0 0 5 9 3 O 6 1 3 . 7 O 4 3 3 . 2 A 犇 犗 犐 1 0 . 3 9 6 4 2 0 1 2 1 0 2 7 1 0 0 4 文献标识码: j 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 . 5g的抗坏血酸 ( 取0 司,分析纯) 溶于适量的超纯水中, 加入1 0m L 聚乙二醇 2 0 0 ( 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纯) 搅拌 3 ,微波时间分 0m i n 荧光碳纳米粒子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 料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上转换性能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上转换性能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上转换性能刘倩倩;张秀芳【摘要】Carbon quantum dots(CQDs)were prepared by microwave digestion using ascorbic acid as the carbon sourc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as the surface passivator.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 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fluorescence/phosphorescence spectrometer(PL)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he effects of preparing time,pH and concentration on upconversion performance of CQDs we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QDs had a great hydrophilicity due to containing large amounts of carboxyl and hydroxyl groups,and a good dispersion ability in water.The particle size of CQDs was about 2 nm.CQDs had the best up conversion properties at the conditions of 2 min preparing time,pH 5 and CQDs concentration of 1 mg/mL.%以抗坏血酸为碳源,聚乙二醇为表面钝化剂,采用微波消解法一步制备出碳量子点(CQDs).以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磷光发光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合成时间、pH和质量浓度对上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亲水性好,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尺寸在2 nm左右.在合成时间2 min、pH 5、质量浓度1 mg/mL条件下,CQDs具有最佳的上转换性能.【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碳量子点;微波消解法;分散性;上转换性能【作者】刘倩倩;张秀芳【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50 引言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几何形状类似于球形的碳纳米材料,材料粒径在10 nm以下,并且是单分散的。

掺氮碳量子点的微波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掺氮碳量子点的微波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掺氮碳量子点的微波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蒋雪薇;叶菁;许延涛;宁静恒;罗晓明;吕变梅;李赤翎【期刊名称】《发光学报》【年(卷),期】2018(039)008【摘要】以柠檬酸和谷氨酸为原料、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微波法制备掺氮碳量子点(N-CQDs).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N-CQDs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红外光谱对制备产物进行表征,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柠檬酸80 mg/mL、谷氨酸16 mg/mL,PEG 80 mg/mL,微波反应功率800 W,反应3.5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N-CQDs具有尺寸均匀、分散性良好及pH敏感性较好的优点;同时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最大激发波长为340 nm,发射峰为430 nm.此外,红外光谱研究表明,N-CQDs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和羰基等官能团,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总页数】7页(P1075-1081)【作者】蒋雪薇;叶菁;许延涛;宁静恒;罗晓明;吕变梅;李赤翎【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湖南省调味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600;湖南省水生资源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湖南省调味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600;湖南省水生资源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湖南省调味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82.31【相关文献】1.快速微波法制备掺氮石墨烯用于碱性氧还原电催化剂 [J], 汪忠伟;黎波;辛宇尘;刘建国;姚颖方;邹志刚2.基于明胶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J], 王学川;白鹏霞;罗晓民;李季3.微波法制备掺氮碳点及其用作探针检测铁离子 [J], 王诗琪;涂雨菲;刘之晓;左丹英;许静;张宏伟4.一步合成硫、氮共掺碳量子点及其检测Fe3+的研究 [J], 刘锦玲;兰宇卫;彭义琴;谭言芳;梁春凤;王益林;梁信源5.掺氮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在涤纶织物上的抗静电应用 [J], 鲁译夫;郑敏;钟珊;宋希桐;李一飞;常朱宁子;李丽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传统的有机染料、半导体量子点等的制备方法复杂,设备和原料成本较高,合成环境不友好,还容易发生光漂白,并且量子产率较低。

作为碳纳米材料领域中的一名新成员,碳量子点(CDs)具有极好的荧光稳定性、水溶性、化学惰性、低毒性、抗漂白性以及生物相容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可调控,无闪光现象等优点。

另外,碳量子点还有合成过程简单,仪器设备和原料成本低廉,制备过程可控等优点,使得它可以在生物标记[1],生物成像和生物传感[2],分析检测[3,4]、光催化[5]和光电器件[6]等领域被广泛的研宄与应用。

目前已经有很多方法成功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的碳量子点,然而很多合成方法因为制备过程繁琐,原料相对昂贵,反应时间长,荧光量子产率低等缺点,对碳量子点的应用前景造成阻碍。

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寻找一种合成设备和仪器简单,原料成本低廉,并且能快速有效合成碳量子点,以实现荧光碳量子点的大批量合成。

微波法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能够程序控制,反应速度快,一步完成合成与钝化,并且荧光量子产率相对较高,因此能够广泛用于荧光碳量子点的合成。

本实验采用微波合成的方法,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表面修饰剂一步合成具有荧光的碳量子点。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时间,结果得到的碳量子点的碳化程度不一样。

此外,对所制备的碳点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表征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该方法合成操作简单,加热和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能量高且均匀,所用原料价格低廉易得,绿色环保,适用于碳点的大批量生产。

第一章绪论纳米世界在原子和分子等微观世界和宏观物体世界交界过度区域,纳米的长度量级为10-9 m。

二十世纪后期新兴的纳米材料,其在光学、电学、热学、力学、磁学以及化学等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使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研究。

纳米材料即纳米量级结构材料的简称。

纳米材料狭义上是指用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微小颗粒制成的各种材料,其粒径为0.1-100nm。

广义上所说的纳米材料包括二维纳米薄膜和纳米材料的超晶格等,一维纳米线、纳米管、纳米棒等,以及零维的纳米粒子。

现在,各种纳米材料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7]。

纳米效应是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电子波性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受到尺寸大小的影响,此时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完全不同,纳米材料的熔点,磁性,电学,光学,力学以及化学活性等性能和传统物质都不一样,具有独特的性能。

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介电域效应是纳米级物质具有的独特的四大效应,这些效应使纳米材料在光、电、热、力、机械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常规材料的性质,并且很多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

这些性质使纳米材料在生物应用、分析检测、光学器件及光催化,新型能源等多领域都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荧光纳米材料有:荧光高分子纳米微球、无机发光量子点、复合二氧化桂纳米粒子等。

这些荧光纳米材料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但是,传统的有机染料、半导体量子点等的制备方法复杂,设备和原料成本较高,环境不友好,还容易发生光漂白,并且量子产率较低。

纳米功能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以及各种纳米效应,在生物科学和光电领域中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量子点是一种新兴的荧光纳米材料,是一类半导体纳米粒子,有着很多优异的性能。

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可以通过掺杂原子和改变尺寸大小进行调制,具有吸收光谱宽而且连续,激发光谱较宽,发射光谱较窄,光稳定性好,耐光漂白性强,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可调控,荧光寿命长,以及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然后性能优异的量子点却因为它背后隐藏的毒性[8]、环境危害性[9]使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有了一定的限制。

人们致力于探索一种毒性低、环保的能够取代传统量子点的纳米材料,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化学、光电以及检测分析领域中作用。

碳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生命体组成元素之一,大自然中具有丰富的含量。

我们知道,由碳元素构成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等,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因此通常基于碳的碳纳米材料对生物无毒(或毒性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纳米材料种类比较繁多,而且形态各异,是一种较受欢迎的材料。

但是碳纳米材料几乎不可能被视为“发光材料家庭”的一位成员。

然而,事实明确发现,纳米碳粒子可以发出明亮的荧光。

新兴发光碳纳米材料因其优越的性能以及因为碳纳米颗粒尚不清楚的发光机理而备受关注。

由重金属元素或毒性元素参与合成的量子点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而基于碳的碳纳米材料对生物的无毒性(或毒性低)以及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很好的解决了由其他元素合成量子点带来的环境问题,促进了量子点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荧光碳量子点是尺寸大小在10nm以下的碳纳米材料,简称碳点,其形貌呈单一分散的球状,是一种在2004年新发现的碳纳米功能材料。

其独特的电学、光学、热学等性质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和有机染料相比,荧光碳点具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水溶性、化学惰性、低毒性、抗漂白性以及生物相容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可调控,无闪光现象等优点。

另外,碳量子点还有合成过程简单,仪器设备和原料成本低廉,制备过程可控等优点,使得它可以在生物成像,分析检测,光学器件与光催化等领域被广泛的研宄与应用。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1.1.1 课题来源根据导师研究方向及在研课题即“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及理论研究”,确定了该研究内容。

本实验采用微波法,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表面修饰剂,一步合成具有荧光的碳量子点。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时间,结果得到的碳量子点的碳化程度不一样,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探索。

荧光碳量子点由于其成本低廉、低(无)毒性、高荧光稳定性及良好的抗漂白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在生物标记,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分析检测,光催化以及光电器件等领域被人们广泛的研究。

随着人们对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荧光纳米材料的尺寸大小和表面态已成为高性能材料制备的重要研究部分。

新发现的荧光碳量子点,不仅因其优越的性能,还因为碳量子点尚不清楚的发光机理而使人们关于它的研究正处于一个上升期,尚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比如荧光发光机理、发射峰红移现象及荧光强度的降低原因等)等待攻克,因此我们选择碳量子点作为我们的研究内容。

另外,目前很多的合成方法成功合成了碳量子点,但是很多方法合成过程复杂、反应条件苛刻,而且量子产率较低,所以采用一种简单、快速的合成方法,并提高量子产率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微波辐射效应能够提高合成反应速率,大大的缩短了合成碳点的时间,提高了碳量子点的荧光发光性能。

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碳源丰富且廉价,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能量高且均匀。

因此我们选择采用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并对它的结构进行表征和其荧光发光特性进行了探讨。

1.1.2 选题意义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在电学,光学,力学以及催化等优异的性能,使其在生物领域,分析检测和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范的应用空间,自发现以来就得到了很多科研小组的关注与探索。

荧光碳量子点因其优越的性能以及因为碳量子点尚不清楚的发光机理而备受关注。

在此之前合成的碳量子点主要采用由重金属元素或其他毒性元素参与合成的方法,这种元素合成的量子点不仅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而基于碳的碳纳米材料对生物无毒(或毒性低),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很好的解决了由其他元素合成量子点存在的毒性和环境危害问题,促进了量子点的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然而即使目前已经很多新的合成方法成功制备出了荧光碳量子点,并且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下得到了发光特性不同碳量子点,但随着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最突出的还是许多方法实验操作复杂,反应条件难,原料和设备仪器成本较高,反应时间长,同时还会有一些酸、碱、盐等杂质的掺入,从而会增加复杂繁琐的提纯过程,最终合成的碳点量子产率也不高,甚至偏低。

微波法是目前制备碳量子点常用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论文中我们采用了微波法合成碳量子点,并通过透射电子进行表征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本实验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表面修饰剂,一步合成具有荧光的碳量子点。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时间,结果得到的碳量子点的碳化程度不一样。

此外,对所制备的碳点的表面形貌,粒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与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荧光稳定行高,量子产率比较高。

该合成过程操作简单,原料丰富廉价,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制备荧光碳点。

碳点在发光及催化等方面的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表现出了荧光碳量子点的巨大应用潜力。

但是碳量子点作为新发现不久的碳纳米材料,对它的这些应用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等待研究者去解决或改善,要想办法找到更快更简便的合成方法,努力提高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质,提高荧光量子产率。

1.2 碳量子点的研究进展2004年,Xu等[10]在制备单壁碳纳米管(SWCNTs)过程中,用电弧放电生成了烟灰,在净化这些烟灰时,首次意外发现了一种能够在紫外灯照射下具有荧光特性的物质,经过进一步凝胶电泳分离处理得到三个分子量不同的分别有蓝光、黄光和橘红光发射的荧光碳纳米材料。

在这一研究基础上,2006年Sun等[11]第一次采用了激光消融法成功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他们通过在氩气水蒸气里面,利用激光对通过热压石墨粉末和粘合剂的混合物制备碳靶进行消融,经HN03回流氧化数小时,再经聚乙二醇钝化后得到具有强荧光性的碳量子点,并首次称其为碳量子点。

自此以后,这些材料被称为碳点或碳纳米点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许多科研小组希望更好地了解到他们的物理特性和行为,探索更好的合成路线,并发展这一新兴纳米材料。

自从Sun等首次合成碳量子点以来,越来越多的合成方法成功的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

比如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弧放电电化学氧化法、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粉]的电化学氧化法、L-抗坏血酸的水热法或纳米碳材料激光切割法,以及用强酸处理蔗糖或淀粉等研究结果已陆续发表。

Zhu等人[14]通过微波加热分解方法制得高产率、粒径小的碳量子点。

具有优异荧光特性的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在纳米材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被发现开始,就得到很多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人们希望能弄清碳量子点的发光性质的机理,探索一种更好更简便的合成线路,使其在相关领域得到广发应用。

近些年研究发现,碳量子点可以在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下激发,在NIR光谱区域内有明显的荧光发射[15],我们知道生物组织能够透过近红外光,因此,这一发现对碳量子点应用于活体生物纳米技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荧光碳量子点低(无)毒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成像、生物标记等领域得到应用。

研究还发现在水溶液中,电子受体、电子给体都能猝灭碳量子点发出的荧光,这证明了碳量子点不仅是电子给体,同时也是电子受体[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