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的PKPD理论共85页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与实践

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与实践

PK/PD导向的抗菌药物应用提高临床有效性
3“D”原则
Drug Dose
1. PD 优异的抗菌活性(MIC90値低的药物) 2. PK 具有充分的用药量 (安全性高的药物)
3.增加每天的用药次数 4.增加每次的使用剂量
Duration
5.延长每次用药的持续时间
A. 增加给药剂量
1000
2倍剂量(g)
• 间接连接是指血药浓度与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到平衡,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变 化常常滞后于血药浓度变化,导致药物的效应变化也滞后于血药浓度 变化。对于这种类型的药物需要借助于假想的效应室将血药浓度与作 用部位的药物浓度间接地联系起来,建立间接连接模型,以效应室的 药物浓度作为效应输入函数,如S 形Emax模型。
T>MIC
t
几种抗菌药物的PK/PD特性
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红霉素、克拉霉素 克林霉素 SMZ/TMP 利奈唑胺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甲硝唑 阿奇霉素 四环素类 万古霉素 链阳性菌素类 酮内酯类
杀菌模式 抗生素后效应 PK/PD评价参数
时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浓度依赖性 浓度依赖性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无或轻中度 轻~中度
轻~中度 轻~中度 轻~中度
持续较长 持续较长 持续较长 持续较长 持续较长 持续较长 持续较长 持续较长
T>MIC T>MIC
T>MIC T>MIC T>MIC Cmax/MIC,AUC24/MIC Cmax/MIC,AUC24/MIC Cmax/MIC,AUC24/MIC AUC24/MIC AUC24/MIC AUC24/MIC AUC24/MIC AUC24/MIC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ppt课件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ppt课件
➢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天然氨基糖苷类和阿米卡星、 异帕米星等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 浓度依赖性。PAE较长,约为0.5~7.5 h。 ➢ 预测疗效的PK/PD指标主要为Cmax/MIC ➢ 考虑到这类药物的PK/PD特点和耳肾对氨基糖苷类
药物的摄取具有"饱和性",推荐的给药方式多为每 日剂量一次给予,在获得抗菌作用所需的较高 Cmax,同时又可减少毒性。
染。 ➢ 具有长PAE的时间依赖性杀菌剂,其PK/PD评价指
数为AUC0~24/MIC。 ➢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监测是指导剂量调整的最关键
与常用的方法。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达托霉素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多黏菌素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01
目录
05
02 03
04
➢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较长的PAE。说明书用 法推荐首剂100 mg,之后50 mg/12 h。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糖肽类
➢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 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 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尤其是MRSA引起的各种感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药效学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01
目录
05
02 03
04
抗菌药物药动学理论简介 抗菌药物药效学理论简介 抗菌药物PK/PD分类依据 各类抗菌药物PK/PD特点 给药方案优化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用药方案优化
抗菌药物PK/PD分类
01 浓度依赖性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达托霉素、多黏菌素、 硝基咪唑类等

[医学]抗菌药物PKPD

[医学]抗菌药物PKPD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指数=MICA药联用/MICA药单用+MICB药联用/MICB药单用 FIC<0.5 协同效应 FIC>0.5-1 相加效应 FIC>1-2 无关效应 FIC>2 拮抗效应
左氧沙星与头孢硫脒联用对粪肠球菌(n=30)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
抗菌药物PKPD
内容简介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PK)
抗菌药物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PD)
抗菌药物PK/PD研究基本理论 PK/PD对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
1.吸收: 吸收半衰期(T1/2α)、生物利用度(F)、 达峰时间(Tmax)、 血药峰浓度(Cmax)等
时间依赖性 (短PAE)
Time above the MIC
>45% interval
时间依赖性 (长PAE)
24-hr AUC/MIC
浓度依赖性 (长PAE)
Cmax /MIC (>8~10) 24-hr AUC/MIC
药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 曲 南、大环内酯(除阿奇 霉素) 、林可霉素 阿奇霉素、四环素类、万 古霉素、利奈唑胺、碳青 霉烯类、替加环素、达托 霉素
PA抗E菌更药必新物须了对高其传于作统M用的I靶C认水细为菌平抗特的菌有给的药药效物模应血式。药浓度
对于G+球菌,所有抗生素都有PAE; 对于G-菌,干扰蛋白和核酸合成的抗菌药都有
延长的PAE 短PAE或无PAE见于β-内酰胺类对G-菌。
三、抗菌药物PK/PD研究基本理论
抗菌药物治疗传统上以体外药效学数据MIC、MBC、 FIC、Kcs、PAE等为指导。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课件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课件
抗菌药物PK/PD理论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18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 )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不断得 到关注。2016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HAP/VAP)指南中,在学术界首次强调医生不应按药品说明书用药,而应根据抗菌药物的 PK/PD用药。
19
20
药代动 力学
分布
只有药物的游离型分子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并在作用部位发 挥作用。若药物与血浆PB高,起效时间将受到显著影响。
高:PB>70% —— 头孢曲松(90)、苯唑西林(88-94)、替加环素(73-79) 中:30%<PB<70% ——万古霉素(30-55)、莫西沙星(39-52) 低:PB<30% —— 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利奈唑胺(3-32)
8.亚抑菌浓度(Sub-MIC)效应: 指细菌直接暴露于低于MIC的抗菌药物浓度时,细菌生长仍可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的效应。
30
药效学(PD)参数
9.杀菌曲线(time-kill curve): 是抗菌药物的时效曲线。以菌落计数(lgCFU/ml)对数为纵坐标,药物作用时间为横坐 标绘制出的药物作用时间-细菌浓度曲线,称为杀菌曲线。
12.剂量依赖性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 SDD): 在药敏试验中,当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位于SDD区间时,意味着该菌株的抗菌药物治疗 成功率取决于药物应用的剂量。对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SDD的菌株如要达到临床疗效, 有必要使用一个相对高于折点规定的参考药物的剂量(可通过使用增加剂量或高频率给药 等方式实现)。当药物有多个批准的使用剂量时,建议对SDD的菌株治疗采用最大允许 剂量,以保证达到最高的达标概率,同时需要参照说明书和器官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实践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实践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与实践医学论坛报2013-12-14发表评论分享文章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肖永红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是综合考虑抗菌药物的抗菌效应与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研究的一大进步,已经改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感染治疗,特别是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K/PD基本概念PK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过程,探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给出药物代谢的基本参数(如血药浓度等),对设计给药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PD研究包括体外、动物与临床研究。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方法为纸片扩散法(K-B法),属定性测定,只能提供临床敏感、耐药或中介3种选项;最低抑菌浓度(MIC)是药物体外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是测定抗菌活性的半定量参数。

将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加入受试菌液共同孵育,于不同时间点进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绘制时间-菌落计数对数值曲线,即杀菌曲线。

其斜率反映杀菌速度,可通过该曲线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杀菌速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一般情况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杀菌效果提高,曲线斜率逐渐减小。

若该杀菌趋势持续增加,不同浓度药物的杀菌曲线最终并不重合,表现为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明显,即所谓浓度依赖性;相反,若随药物浓度逐渐增加,杀菌效果趋于饱和,杀菌曲线在高浓度时基本重合,则该抗菌活性模式称为非浓度依赖性,相应抗菌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图)。

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PK/PD综合考虑药物、宿主及病原菌的相互关系,结合PK、PD两方面参数,可以更全面地对药物进行评价,明确判断抗菌药物疗效的综合参数,如0~24 h曲线下面积/MIC (AUC0~24/MIC)、血药峰浓度/MIC(Cmax/MIC)与抗菌药物超MIC时间(T>MIC)等,所得结果更符合临床实际。

抗菌药的PKPD理论共86页

抗菌药的PKPD理论共86页
抗菌药的PKPD理论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抗菌药物PKPD ppt课件

抗菌药物PKPD ppt课件
然而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 活性,但由于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 度中测得的,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实际上是连续变化的, 因此不能体现抗菌药物杀菌的动态过程。
抗菌药物PK/PD研究将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参数 合二为一 。
抗菌药物PKPD
11
浓度依赖性药物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等。
SBA或FBA
指给药后可以杀灭99.9%细菌的最大血清或体液 稀释倍数,它与血药浓度成正比,与MBC成反比,是 反映PK/PD的综合参数。
研究表明,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中性粒 细胞减少伴发热等严重感染,峰值SBA应大于8,临 床治疗方有效。
FBA可反映给药后脑脊液、胸腹水、胆汁、胰液、 尿液等体液杀菌效价,为控制局部感染设计给药方案 的参考依据。

主要参数为:血浆消除半衰期(T1/2β)
消除抗速菌药率物常PKP数D (Ke)
3
药物清除率(CL)。
二、抗菌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参数
1、MIC、MBC
通常以MIC50、MIC90、MBC50、MBC90来表示 MBC与MIC值较接近时提示该药可能为杀菌剂。
2、累积抑菌百分率
以MIC试验中的药物浓度为横坐标,累积抑菌百分 率为纵坐标描记的量效曲线,可用于比较不同抗菌药 物效价强度。
14
时间依赖性药物
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磺胺类等。 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 与峰浓度关系较小,主要评价参数为:
T>MIC AUC>MIC
时间依赖性药物T>MIC大于给药间隔时 间的50%,临床疗效较好。
抗菌药物PKPD
15
时间依赖性且 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及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及临床应用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峰浓度(Cmax)、谷浓度(Cmin)、达峰时间
峰浓度(C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的最大血药浓 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
谷浓度 (Cmin):给药期间的最低浓度,通常根据多次 给药达稳态时给药后初始时刻至下次给药前的最低浓 度得到。
达峰时间:指单次服药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的时 间。
抗菌药物的PAE
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 利福平
抗菌机制 细菌
干扰细菌细 革兰阳性球菌 胞壁的合成 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阳性球菌 影响细菌蛋 白质的合成 革兰阴性杆菌
PAE(h)
in vitro in vivo
1~2 <1
2~6 <1
2~6
4~10
2~6
2~8
auc24hmic维持有效谷浓度治疗中进行药物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万古霉素当mic1时aucmic400达标比率大幅下降糖肽类抗菌药物pkpd特性及临床应用预测万古霉素疗效最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aucmic比值目标是aucmic4001mic值为达到pkpd目标所需要的万古霉素谷浓度05mgl任何浓度均可达到目标1mgl1520mgl12mgl万古霉素剂量增加达标比例也大幅下降2ugml即使强化治疗也不能达到目标建议改用其他有效药物mic增高使得需要增高万古霉素剂量2mic1的情况下更需要高剂量的万古霉素达到aucmic400的可能性10075502500250524micgmlp
稳态血药浓度
C
Cpav
t
Four half lives to reach steady state
• 入=出 • 5个半衰期
负荷剂量

抗菌药物PKPD讲解

抗菌药物PKPD讲解

优点:评定抗菌药物对感染病原体抗菌活性
2、累积抑菌百分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0
累积抑菌率 (%)

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
1
2
3
4
5
6
7
抗菌药物浓度(logC)
以MIC试验中的药物浓度为横坐标,累积抑菌百分率 为纵坐标描记的量效曲线,可用于比较不同抗菌药物 效价强度。
临床上宜采用 1日多次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
疗效。
如图显示:在每日给药剂量相同的前提下,如果头孢噻肟的浓 度超过对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维持时间超过50%给 药间隔时间,其细菌清除率显著增加,与其最大抗菌作用相差无 几。
I. Gustafsson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Sept.2001,p.2436-2440
二、抗菌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参数(PD)
1、MIC、MBC
最低抑菌浓度 (MIC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最低杀菌浓度 (MBCs;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
通常以MIC50、MIC90、MBC50、MBC90来表示 MBC 与MIC值较接近时提示该药可能为杀菌剂。
0 0 0.5 1 2 4 时间(h) 6 8 12 24
0MIC 8MIC
1/4MIC 16MIC
1MIC 64MIC
4MIC
0MIC 8MIC
1/4MIC 16MIC
1MIC 64MIC
4MIC
0MIC 8MIC
1/4MIC 16MIC

2018抗菌药物PKPD理论共识

2018抗菌药物PKPD理论共识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G(MIC≤0.06);青霉素不敏感(MIC≥0.12)且第三代头 孢菌素敏感(MIC<1)时可用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第三代头孢菌素不 敏感时(MIC>1)可选用万古霉素
肠杆菌科细菌:非产ESBL菌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产ESBL菌 可选碳青霉烯类
流感嗜血杆菌:不产β-内酰胺酶者用氨苄西林,产β-内酰胺酶者用第三 代头孢菌素
■ 脑膜炎与脑脓肿
■ 常见致病菌与耐药特点
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 和葡萄球菌属等
脑脓肿:链球菌属、肠杆菌科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抗菌药物在CNS组织分布
氨曲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 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 等药物脑脊液中浓度较高
■ 抗菌药物选择推荐
脑膜炎奈瑟菌:青霉素G,不敏感者选用头孢曲松
■ 慢性肝功能不全 ■ 抗菌药物剂量调整原则 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或清除并可发生毒性反应,包括氯霉素、
利福平、异烟肼、红霉素酯化物、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可正常应用必要时减量:主要经肝脏清除但无明显毒性反应,包括大多
数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等
经肝肾双途径清除必要时减量 经肾脏排泄不需调整剂量
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理 论共识
人民医院药剂科
第一部分
■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共识 PK/PD理论相关概念 抗菌药物按PK/PD分类和各类药物特点 各类疾病时PK/PD特点
■ PK/PD理论相关概念
■ 药代动力学:各种给药途径进入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吸收: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Tmax、血药峰 浓度Cmax
■ 抗菌药物选择推荐
葡萄球菌属:MSXA选用苯唑西林或头孢唑林,MRXA选用万古霉素、替 考拉宁或达托霉素

抗菌药物PKPDppt课件

抗菌药物PKPDppt课件
优点:评定抗菌药物对感染病原体抗菌活性
4
2、累积抑菌百分率
累积抑菌(率%)
100
90
图 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0 1 2 3 4 5 6 7
抗菌药物浓度(logC)
以MIC试验中的药物浓度为横坐标,累积抑菌百分率 为纵坐标描记的量效曲线,可用于比较不同抗菌药物 效价强度。
然而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 活性,但由于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 度中测得的,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实际上是连续变化的, 因此不能体现抗菌药物杀菌的动态过程。
抗菌药物PK/PD研究将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参数 合二为一 。
10
抗菌药的PK/PD分类
抗菌药物分类 主要药效参数
2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19
氨基糖苷类对236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 Cmax/MIC与临床疗效关系图
注:结果表明Cmax/MIC越高,临床有效率越高,显示了浓度依赖 性的 特点,当Cmax/MIC达到8~12时,临床有效率高达90%,提示可通过 增加给药剂量来提高临床疗效。
20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持续长久的药效及PAE及PALE 。 ● PK/PD评价参数为Cmax/MIC,对常见
细菌的期望值应在8 ~10以上。 ●临床用药建议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单次
给药,以获得较1日多次给药更大的Cmax
21
●耳、肾细胞对氨基糖苷类的摄取具有饱和性, 增加药物浓度不会再增加摄取量,一日多次或 持续静脉滴注时,尽管Cmax相对较低,但维持 时间长,有较高比例的药物被肾皮质所摄取, 易造成蓄积中毒。

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及临床应用简介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及临床应用简介ppt课件

美平的总给药量较少(13g vs 18g;p<0.05)
有效率与1g, q8h相同
24
Kotapati, et al.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4;61(12): 1264-70.
碳青霉烯类(长PAE)
美平500mg点滴30分钟或3小时时的血药浓度
理论上可以延长给药时间,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或延长滴注时间可以得到更 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现在很多指南在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推荐美罗培南滴注持续时间3小时 ,亚胺培南2小时,或者泵入给药。

推荐: 100mg,q12h
MRSA
200
鲍曼不动
多耐药鲍曼
15~16
/
100mg,q12h
首剂200mg po,随后50mg q6h
32
6. 甘氨酰环素类(替加环素)


属于有一定PAE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疗效相关参数: AUC0~24/MIC
靶值:17.9

替加环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1%~89%,
6
相关参数 生物利用度F、 达峰时间Tmax、 血药浓度C 等 表观分布容积Vd、 蛋白结合率PB
消除半衰期T1/2、 清除率CL
药代动力学(PK)
常见药物的清除途径
7
药代动力学(PK)——相关参数
Tmax
Cmax:峰浓度 Tmax:达峰时间 AUC:浓度-时间曲线(曲线下面积) Vd:表观分布容积(药物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与药物的脂溶 性及蛋白结合率密切相关) T1/2:消除半衰期 CL:清除率: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干净



%T>MIC:为40%~50%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新版本

抗菌药物PKPD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新版本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药代动 力学
分布
只有药物的游离型分子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并在作用部 位发挥作用。若药物与血浆PB高,起效时间将受到显著影响。
高:PB>70% —— 头孢曲松(90)、苯唑西林(88-94)、替加环素(73-79) 中:30%<PB<70% ——万古霉素(30-55)、莫西沙星(39-52) 低:PB<30% —— 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利奈唑胺(3-32)
高PB抗菌药物在低蛋白血症时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如头孢曲松、厄他培南、达 托霉素及替考拉宁等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的Vd可能增加,游离型药物增加,药物 清除也会增加。
精品课件
药代动 力学
代谢
药物进入机体后,经酶转化变成代谢产物,这个过程称为代谢。肝微 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 因遗传多态性和其他影响因素(如年龄、疾病、营养),酶水平或活性 的个体差异较大。该酶系统易受药物的诱导或抑制。
精品课件
重视PK/PD理论应用的背景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全球耐药菌不断增加
后抗生素时代到来
合理应用抗生素
减少和预防耐药菌
优化抗生素治疗策略
以PK/PD理论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精品课件
1
抗菌药物PK/PD 理论相关概念
精品课件
PK/PD及相关概念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属于药代动力学
PK
(PK),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
✓ 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 改持续静脉给药为大剂量冲击疗法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时间依赖性抗菌素 当血药浓度>致病菌4-5 MIC时,其杀菌效果便达到饱和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