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

合集下载

2011测绘工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2

2011测绘工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2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班级:2011测绘工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采用测量平差原理处理观测数据的方法,理论实际相结合,完成野外控制网的平差解算和卫星轨道多项式的拟合。

三、任务一: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平差解算1、控制网基线的确定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D4、D5,采用合格的索佳SET2110全站仪用前方交会法观测出桥轴线点DQ2(x=146096.552,y=502089.710),与原DQ2坐标(x=146096.554,y=502089.709)比较,差值dx=-2mm,dy=1mm ,精度较高,可作为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采用桥轴线(DQ2----DQ1)方向方位角2.2915143''' 作为起算方向。

2、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外业观测:筠州大桥位于高安市锦江河上,桥南、桥北有防洪大提,地势复杂。

根据施工需要和桥位处地形条件,平面控制网点均布置在锦江河上游。

根据布设好的平面控制网点位,采用索佳SET2110(经鉴定:加常数为2.35mm ,乘常数为-3.22ppm )进行观测。

按照四等精度要求,角度观测6个测回,距离观测2个测回。

观测过程中,一测回内2C 值互差大于31''或测回间方向观测值大于9''时,应重新观测;边长观测时,同一测回边长值互差不超过2mm ,测回间边长互差不超过3mm ,往返测边长值互差不超过5mm ,否则重测。

外业观测成果见附表1、附表2。

附图:筠州大桥控制网平面布置图:DQ3DQ6附表1: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边长观测值:附表2: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方向观测值:3、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处理和精度评定: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外业观测成果,边长经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后,利用DQ2作为已知点,桥轴线点DQ2至DQ1方向的方位角作为起算方向,采用方向平差法进行严密平差,完成未知点点位的精度评定。

《测量平差》课程标准

《测量平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406505课程名称:测量平差学时:60实验学时:8总学分: 5课程类别:核心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先行课程:地形测量、地形测量实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

后续课程: 控制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地籍测量、控制测量实训、工程测量实训、地理信息系统。

适用专业(方向):测绘工程学期周学时:4学时制定人: 陈凡臣制定时间: 2012年2月授课对象: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二、课程定位《测量平差》是工程测量与监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培养学生测量内业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工程测量成果精度的分析能力,具有工程建设一线的工程测量能力,同时为测量专业《控制测量》、《GPS测量》、《工程测量》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采用以测量平差的工作单元为引领,通过工作单元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化教学。

本课程所设计的相关工作单元是以工程测量员工作岗位作为课程主线,将本课程分解为误差传播、条件平差、间接平差、误差椭圆、软件平差五个学习情景,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从误差基本理论入手进而详细的掌握测量平差的具体方法。

学习过程是一个从简到繁,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中安排了多种训练活动。

同时按照岗位工作单元的操作要求,倡导学生在“做”中“学”。

通过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胜任工程测量岗位的平差能力,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课程开发上,采用校企合作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编制《测量平差习题集》,训练教材贯穿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2.能力培养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这个特点在学习情境二中体现最为充分,先让学生认识条件平差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各种控制网的情况组合条件方程式,最后是解算条件方程式和精度评定。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word文档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word文档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测量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时间: 12 月 9 日至 12 月 13 日共一周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111-2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签字):赵斌臣院长(签字):王保群一、设计内容及要求本设计重点检查同学们利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知识,解决测量控制网平差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同学们任选下面一题独立进行课程设计。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2、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要求:对存在1-2个结点的导线网采用间接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正确给出两类观测值的权;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坐标的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坐标的点位精度。

二、设计原始资料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

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1)已知点高程H1=5.016m H2=6.016m(2)高差观测值(m)高差观测值(m)端点号高差观测值测段距离序号1-3 1.359 1.1 11-4 2.009 1.7 22-3 0.363 2.3 32-4 1.012 2.7 43-4 0.657 2.4 53-5 0.238 1.4 65-2 -0.595 2.6 7(3)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

(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编写程序计算。

)2、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控制网中,有2个已知点,4个未知点,14个方向观测值,3个边长观测值,且方向观测值验前中误差为1.2秒,边长观测值固定误差为0.12分米,边长观测值比例误差为零。

各已知数据、观测值见下表。

(1)已知数据点号X(m)Y(m)1 121088.500 259894.0002 127990.100 255874.600(2)方向观测值(D.M.S)测站照准点方向值测站照准点方向值1 2 0.0000 3 72.10284 4 6 0.0000 3 85.13374(3)边长观测值(4)求各待定点的坐标值;评定4号点、5号点的精度。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C#版)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C#版)

-SY-011设计报告设计名称: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学院名称:测绘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绘11-3班学生:博学号:指导教师:- . - 总结资料-. ..目录. .可修编.一、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容3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准网、测角网、边角网平差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准网平差计算5〔二〕测角网平差计算7〔三〕边角网平差计算10三、测量程序设计14Form1:主页面程序设计14Form2:闭合水准计算程序设计15Form3:测角前方交会程序设计21Form4:附合水准计算程序设计25Form5:测边前方交会程序设计29Form6:前方交会计算程序设计31三、设计总结342. .. . .可修编.一、设计目的在学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根底课程后,在掌握了测量数据处理根本理论、根本知识、根本方法的根底上,根据设计任务,熟悉自动平差软件的应用,通过实例计算,提高用电子计算机进展相关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在此根底上通过测量程序设计提高用高级语言进展简单测量程序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容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要求平差后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0cm ,设计该水准测量观测高差应满足的精度。

15、水准网如下列图所示,各观测高差的路线长度一样。

h2h4ch5h1BAP3P2h6h3P 1解:设未知点高程P1,P2,P3为X1,X2,X3. 第一步:列出误差方程12121231334145256236 =v x l v x l v x x l v x l v x l v x x l -⎧⎪=--⎪⎪=-+-⎪⎨=--⎪⎪=-⎪=-+-⎪⎩ 即用矩阵的形式表示:4112213324435566010100101100010011v l v l x v l x v l x v l v l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定权由于各段路线长度一样,那么设P1=P2=P3=P4=P5=P6=1。

《测量平差》课程教案

《测量平差》课程教案

附件3
交通职业学院
课程教案
学年第学期
开课单位交通职业学院道桥系测量教研室
授课教师
职称
课程名称测量平差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课
教材名称《测量平差》
适用专业(方向)工程测量与监理
交通职业学院制
年9月8日
《课程教案》填写说明
一、用宋体、5号字填写,每项页面大小可按照规定格式自行添减。

二、一次课为一份教案(不包括封面)。

三、“课程性质”填基本素质课、职业能力课、素质拓展课;素质拓展课的“适用专业(方向)”填写“全校各专业”。

四、“开课单位”填学院、学系和教研室(无教研室只填学院和学系)。

五、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社会实践、实习或见习课、其他等。

六、“教学内容”应具体,而不应只填写教材章节名称或讲授主题的题目。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1 1 2
h7 = 1.650
1.水准网条件平差 列条件方程: 由题意可知:n=7,t=4,r=n-t=3.观测方程为 A=,W= 建法方程: 令1km的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即,又。即 ,且法方程为,其中: ,由此可得法方程: 解算法方程 可得 计算改正数。可得: 计算平差值 ,得: 又 可得: 精度评定 ,其中,又 可得
46
15
10
52
48
0.456 0.067 -0.174 1.303 0.719 0.043
24 30 47 3 49 59 -9 52 52 29 35 42 2 27 44
14
43
58
四、感想与体会 (要求1000字左右)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课程设计。通过这次误
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的课程设计,使我对测量平差有 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在课程设计中将我们所学的 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步在实践中认识体会测量 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并熟悉测量数据处理 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的课程设计 实习,我获得很多很多的收获。把在平时学习理论 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盲点都搞清楚了,比如说导 线网的条件平差方程的列法,间接平差方程的建立 等。同时自己也和庞大的数据打了一回交到,是我 不在像从前那样畏惧那些庞大的数据了。这次的成 功要感谢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他们的确给了我不 少的帮助,没有他们我很难想像我会顺利完成任 务。经过这次实习,我对测量平差有了深刻的认 识,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巩固了课堂教学 内容,加深了对测量平差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具体的 实际操作。学习是为了应用!这次实习真正做到了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感到很有意义。加深我对书 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通过实 习,我掌握了matlab、CAD软件的应用。在这次实 习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不过都在老师的指导 和同学间的讨论下一一地解决了!作为一个大学生 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我们要重视培养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什么工 作,特别是作为一个测绘工作者,更要有不怕苦、 不怕累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并把工作

《测量平差》课堂实验指导书

《测量平差》课堂实验指导书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实验指导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测量平差课堂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授课班级测量0801、0801、0803、0804 授课教师毕婧教研室工程测量教研室系(部)测绘工程系实验课程基本情况大纲版本号大纲类型□统颁■自编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实验室学时总学时18 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本学期18 实验员周学时总体安排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测量平差理论、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毕业后从事测绘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原理与方法,能够借助计算机和测量平差软件,对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平差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正确写出平差计算报告。

实训后要求学生具有条件方程与误差方程的列立,法方程的组成、解算及其检核,单一导线及高程网平差等基本技能。

计算实训中,可借助MATLAB应用软件和专业平差软件南方平差易和科傻软件计算程序在电子计算机上计算,提高计算效率,使学生逐渐掌握应用微机进行平差计算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2)拓宽学生测量数据处理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2)启发学生处理实际生产问题的新思路;(3)增强学生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形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2)培养严谨、求实、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

主要仪器设备1、计算机;2、MATLAB软件;3、南方平差易;4、科傻平差系统。

主要实验材料1、测量平差课堂实验指导书;2、测量平差课堂实验算例;3、科傻说明书;4、平差易说明书。

考核办法1.本实训课为《测量平差》课堂实训,不进行单独考试,只考核。

2.根据《测量平差》课程教学大纲考核方案,本实训课总分为30分,其中出勤占40%,实训报告占6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357.3370
14
N008
N004
-772.714
-276.2480
-271.0350
15
N003
N008
156.627
643.1340
-763.3190
16
N004
N003
616.087
-366.8860
1034.353
表7
点号
X
Y
Z
N001
-2830754.6300
4650074.3450
3312175.0540
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第66页习题
要求:1)基于Matlab编程实现该导线网间接平差过程,包括误差方程、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得出平差后各角度观测值和边长观测值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坐标平差值;评定各待定点坐标平差值的精度。给出程序设计思路、流程图、程序代码和计算结果。
2)将书上计算结果与计算机计算结果进行比对,检核验证程序编写是否正确。
图2
表2
角度
边长
编号
观测值
(°′″)
编号
观测值
(°′″)
编号
观测值s
(m)
中误差
(cm)
1
2
3
4
44 05 44.8
93 10 43.1
42 43 27.2
201 48 51.2
5
6
201 57 34.0
168 01 45.2
7
8
9
10
2185.070
1522.853
1500.017
1009.021
1137.077
983.7240
405.9790
10

测量平差基础》实验指导书

测量平差基础》实验指导书

江西理工大学《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主审人:主撰人:马大喜、肖海平前言《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测量平差的公式复杂、计算量大,因此,在学习平差方法之后,必须让学生上机实验,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平差计算的实际问题,利用上机实验课和课外上机,使学生较全面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方法的软件应用,能够应用实用程序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试验一水准网条件平差实验二三角网条件平差实验三水准网间接平差实验四三角网间接平差实验五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实验六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实验七控制网平差第一部分绪论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用于测绘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通过课程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差方法的原理,提高平差计算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工具——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的应用,激发学生自编测量平差软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水准网、三角网的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软件应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平差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具备条件平差、间接平差原理和方法的知识,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知识,熟悉测量学和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要求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实验一水准网的条件平差一、实验目的通过实例水准网条件平差计算、理解水准网条件平差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能应用软件平差计算一个实际水准网。

二、实验原理正确运行条件平差程序:输入矩阵元素—法方程组成—法方程解算—改正数计算—平差值计算——精度计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计算机和相应平差软件、及打印纸四、实验内容和步骤对于给定的水准网列出条件方程并完成相应的条件平差计算,正确安装程序。

步骤:(1)确定条件方程式个数,并列出条件方程式,观测值权阵;(2)输入条件方程系数矩阵、闭合差矩阵、观测值矩阵,观测值权阵的元素;(3)根据计算的平差值进行检核。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模板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模板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学院:矿业学院专业:测绘工程姓名:胡思华学号:年级:任课教师:张俊6月 8 日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本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任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或借助常见软件,如Matlab、Excel等解决测绘数据处理问题,从而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工程实测数据资料的处理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重点根据上述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处理问题,如当前生产实践中经常见到测角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经过此次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方程和误差方程、法方程并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未知点坐标平差值、点位中误差、在控制网图上按比例画出误差椭圆。

三、课程设计要求总体要求:课程设计必须体现平差过程,每一步不得直接给出结果,课程设计过程中如有问题,能够向指导老师请教或同学之间讨论解决,但不得相互抄袭,必须独立完成。

具体要求如下:1. 设计说明书必须严格按照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课程设计格式要求进行认真、按时撰写完成(课程设计截止时间: 6月17日- 7月5日)。

2.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一份,报告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近似坐标计算过程2)误差方程系数计算过程(可自行绘制表格,并辅以文字计算说明)。

3)法方程的建立过程。

4)权的确定。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手工解算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平面控制网和一个高程控制网,并用计算机进行检核计算,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进度安排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精度评定、计算平差值等用手工计算,并组成法方程用计算机解算,进行检核。

第一天:平面控制网解算第二天:高程控制网解算第三天:计算机检核计算第四天:计算机检核计算,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四、课程设计的考核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计算内容完整、计算结果正确,报告内容充实,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发现课程报告有抄袭现象一律不及格处理。

五、参考资料《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测绘编程基础》,测绘出版社.附一:控制网图附二:平面控制网解算数据1.控制网基本信息--------------------------------------------------------------- 全网总点数:6 已知点点数:2 待定点点数:4概略坐标点数:0 未设站点数:0 评定精度个数:4固定方位个数:0 固定边条数:0 方向观测个数:14边长观测条数:3 设计精度个数:0 多余观测数:3验前中误差:1.20 固定误差(cm):1.20 比例误差ppm:0.00---------------------------------------------------------------2.已知点坐标<个数:2 单位:米>--------------------------------------------------------------- 序号点名 X坐标 Y坐标---------------------------------------------------------------1 煤沟(二等) 4121088.5000 359894.00002 石龙崖(二等) 4127990.1000 355874.6000---------------------------------------------------------------3.方向观测值<个数:14 单位:度>--------------------------------------------------------------- 序号点名点名方向观测值---------------------------------------------------------------1 煤沟(二等) 石龙崖(二等) 0.00000002 煤沟(二等) 大西岭 72.10284003 石龙崖(二等) 河西 0.00000004 石龙崖(二等) 煤沟(二等) 66.27289005 河西红土巷 0.00000006 河西大西岭 85.13374007 河西石龙崖(二等) 217.37126008 红土巷小叶山 0.00000009 红土巷河西 79.094870010 小叶山大西岭 0.000000011 小叶山红土巷 72.245640012 大西岭煤沟(二等) 0.000000013 大西岭河西 88.582950014 大西岭小叶山 212.1003600---------------------------------------------------------------4.边长观测值<个数:3 单位:米>--------------------------------------------------------------- 序号点名点名边长观测值---------------------------------------------------------------1 河西红土巷 4451.41702 红土巷小叶山 5669.26903 石龙崖(二等) 河西 5564.5920---------------------------------------------------------------5.评定精度点或端点的点名<个数:2>--------------------------------------------------------------- 序号点名点名---------------------------------------------------------------1 河西红土巷2 红土巷小叶山---------------------------------------------------------------附三:高程控制网解算数据1.控制网基本信息--------------------------------------------------------------- 全网总点数:6 已知点点数: 2 待定点点数: 4概略高程点数:0 多余观测数: 5 评定精度个数:3高差观测个数:9 网形类别:三角高程网--------------------------------------------------------------2.已知点高程<个数:2 单位:米>--------------------------------------------------------------- 序号点名高程---------------------------------------------------------------1 煤沟(四等) 748.71302 石龙崖(四等) 720.1230---------------------------------------------------------------3.高差观测值<个数:9 单位:米>--------------------------------------------------------------- 序号点名点名观测高差(m) 定权元素---------------------------------------------------------------1 大西岭煤沟(四等) -5.8890 3.602 大西岭小叶山 1.9330 4.203 河西大西岭 15.5730 5.804 河西小叶山 17.4850 6.305 红土巷河西 10.8950 4.606 红土巷煤沟(四等) 20.5740 3.707 煤沟(四等) 河西 -9.6820 5.208 石龙崖(四等) 河西 18.9170 2.409 石龙崖(四等) 红土巷 8.0100 2.80---------------------------------------------------------------4.评定精度点或端点的点名<个数:2>--------------------------------------------------------------- 序号点名点名---------------------------------------------------------------1 大西岭河西2 石龙崖(四等) 河西---------------------------------------------------------------。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12页精选文档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12页精选文档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学院:矿业学院专业:测绘工程姓名:胡思华学号:1208010210年级:2019 任课教师:张俊2019年6月8 日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本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任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或借助常用软件,如Matlab、Excel等解决测绘数据处理问题,从而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工程实测数据资料的处理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重点根据上述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处理问题,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测角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通过此次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方程和误差方程、法方程并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未知点坐标平差值、点位中误差、在控制网图上按比例画出误差椭圆。

三、课程设计要求总体要求:课程设计必须体现平差过程,每一步不得直接给出结果,课程设计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向指导老师请教或同学之间讨论解决,但不得相互抄袭,必须独立完成。

具体要1. 设计说明书必须严格按照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课程设计格式要求进行认真、按时撰写完成(课程设计截止时间:2013年6月17日-2013年7月5日)。

2.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一份,报告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 近似坐标计算过程2) 误差方程系数计算过程(可自行绘制表格,并辅以文字计算说明)。

教学指导(测量平差基础)

教学指导(测量平差基础)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为了保证观测成果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可靠性,测量工作通常采用必须有多余观测数的作业方法。

由于观测存在误差,观测值之间将不能满足多余观测所产生的几何或物理条件,即产生了不符值,测量成果也因此出现了多解性。

本课程讲授消除不符值、求观测值及其函数最优估值并评定其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使学生掌握测量误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是测绘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应着重立足于:1、偶然误差的传播理论。

2、掌握各种条件下的平差模型、精度评定和相应的公式,以及法方程的解算。

3、掌握各种平差方法的一般概括模型和现代平差理论。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鉴于本课程涉及到很多数学和概率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有很多的公式推导及平差的方法比较多,而且其中的符号和对象比较复杂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1、让学生首先掌握好基本的专业需要相关数学知识;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课前预习所讲的内容;3、在公式的推导时尽量让学生领会;4、本课程有很多方法性的讲述,应多用教材示例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增加学生的可接受性,而且尽量让学生首先明白最优的平差方法选取。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掌握测量误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是测绘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由于属于专业理论课程,所以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有兴趣的条件下自主编写相关方法的程序。

六、课程教学资料教材:1、《测量平差基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主编,测绘出版社,1996年。

参考书:1、《测量平差教程》游祖吉、樊功瑜编著2、《测量平差》於宗俦、鲁林成主编3、《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七、成绩评定1、平时课程作业、课堂表现占本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考试占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测绘工程专业)
2011年6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学分数:1
学时数:1周
1.设计的目的
《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设计的任务
(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主要是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时间为一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3.课程设计要求
3.1基本要求: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课程设计的具体项目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上交设计报告。

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良好学风。

课程设计前学生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和《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务必弄清基本概念和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3.2具体设计项目内容及要求:
3.2.1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总体思路:现有等级水准网的全部观测数据及网型、起算数据。

要求对该水准网,分别用条件、间接两种方法进行严密平差,并进行平差模型的正确性检验。

水准网的条件平差:
①列条件平差值方程、改正数条件方程、法方程;
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
差值、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
③评定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和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④进行平差模型正确性的假设检验。

水准网的间接平差:
①列观测值平差值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
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
差值、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
③评定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和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④进行平差模型正确性的假设检验。

平面控制网(导线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总体思路:现有等级导线网的全部观测数据及网型、起算数据。

要求对该导线网,分别用条件、间接两种方法进行严密平差,并进行平差模型的正确性检验。

边角网的间接平差:
①列观测值平差值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
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差值、待定点的坐标平差值;
③评定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和坐标平差值的精度。

④进行平差模型正确性的假设检验。

⑤计算最弱点误差椭圆参数,绘制点位误差椭圆,图解求该点至已知点的边长平差值中误差、方位角平差值中误差。

⑥计算相对误差椭圆参数,绘相对误差椭圆并图解求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

3.3 报告的编写
对手工结算控制网进行程序验证,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平差原理、起算数据、控制网图形、平差结果、精度指标,点位、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图等。

成果应以表格形式给出。

封面统一格式见附录。

4. 设计时间进程表
设计内容及的时间进程安排表1
5成绩评定方法及评分标准
5.1考核方法及标准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计算内容完整、计算结果正确。

报告内容充实,字数在5000字左右,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优秀: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各项计算结果正确,过程、步骤无错误,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态度端正,上交资料整洁、美观,设计期间无违纪行为。

良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各项计算结果正确,过程、步骤无明显错误,态度端正,设计期间无违纪行为。

中等:能完成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各项计算结果正确,过程、步骤有错误但不是原则性的。

态度端正,设计期间无违纪行为,。

及格:完成了主要的平差任务,达到设计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计算结果和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
统,过程及步骤有明显错误,设计态度基本端正,设计中虽有轻微违纪行为,但能深刻认识、及时纠正。

不及格:凡具备下列条件者,均以不及格论。

(1)设计未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计算成果抄袭别人、或马虎潦草、或内容有明显错误、或计算结果错误。

(2)不提交成果资料。

(3)设计中有违纪行为,教育不改,或有严重违纪行为者。

(4)无辜旷课两天以上者
(二)课程设计考核成绩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说明书文字潦草,发现错别字而不予纠正者,评定成绩不得给“优”、“良”成绩。

2.照抄课程设计说明书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3.设计不认真,违反各项规定,应给“不及格”成绩。

4.无故缺席设计或经常性迟到十分钟以上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5.无论何种原因,未参加设计者,一律不给评定设计成绩,按“缺课程设计”对待。

6.学生业务技能考核采用提问形式,全部回答错误的不能给“优”、“良”成绩。

参考文献
[1]《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主编武大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
[2]《测量平差及出习题集》高士纯主编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3]《测量学》顾孝烈鲍峰程效军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4]《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施工测量规范》。

附1:控制网平差资料
高程控制网:
以第十六至十七周控制测量实习的外业数据为资料
进行高程控制网(四等)的严密平差具体内容及要求见表1。

平面控制网:
上图为一边角网,A、B、C、D、E为已知点,P1 P2为待定点,同精度观测了9个角度,L1– L2,测角中误差为2.5
″;观测了5条边长,L10– L14,观测结果及中误差列于表中,按间接平差法对该控制网进行平差。

⑴待定点坐标平差值,点位中误差;
⑵最弱边边长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
⑶待定点误差椭圆参数、相对误差椭圆参数、绘出误差椭圆及相对误差椭圆、图解求出P1 P2点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计算比较)、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

⑷对平差模型进行正确性检验;
⑸用软件对该控制网进行平差,与手工结算结果比较。

已知数据表2
河南城建学院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
学生学号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时间至
2011年月日
目录
1……………………………………………………………………页码2……………………………………………………………………页码
参考编写格式:
报告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一级标题靠左加粗,二级标题靠左不加粗。

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的
2.课程设计题目内容描述和要求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
3.2############
3.3############
4.程序验证
5.总结
参考文献(要求5号宋体加粗)
[1] 张三,李斯,工程测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