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直线方程
直角坐标方程百度百科
直角坐标方程百度百科直角坐标系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个坐标系,它利用竖直和水平的轴线,将平面分为四个象限。
直角坐标方程则是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方程。
下面将介绍直角坐标方程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图形方程中的应用。
定义直角坐标方程是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的方程,其形式为:F(x, y) = 0其中,F(x, y) 是含有变量 x 和 y 的多项式函数,这个函数的值等于零时代表方程的解。
直角坐标系中的点 (x, y) 是满足该方程的点。
特点直角坐标方程的特点如下:1.可以表示各种图形:直角坐标方程可以表示直线、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各种图形。
通过适当选择 F(x, y),可以实现对不同图形的描述。
2.坐标轴交点为特殊点:直角坐标方程中的坐标轴交点是方程的解,通常用来确定图形的位置和性质。
3.方程次数表示图形复杂度:直角坐标方程中多项式函数的次数决定了图形的复杂度。
次数较低的方程通常表示简单的图形,而次数较高的方程则表示更复杂的图形。
应用举例直线直线可以通过直角坐标方程表示为:ax + by + c = 0其中,a、b、c 是常数,表示直线方程的系数。
例如,方程2x + 3y - 6 = 0表示一条直线,其斜率为 -2/3,截距为 2。
圆圆可以通过直角坐标方程表示为:x^2 + y^2 - r^2 = 0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
例如,方程x^2 + y^2 - 4 = 0表示以原点为中心,半径为 2 的圆。
椭圆椭圆可以通过直角坐标方程表示为:x2/a2 + y2/b2 - 1 = 0其中,a 和 b 表示椭圆在 x 和 y 轴上的半轴长度。
例如,方程x^2/4 + y^2/9 - 1 = 0表示一个以原点为中心,x 轴半轴为 2,y 轴半轴为 3 的椭圆。
双曲线双曲线可以通过直角坐标方程表示为:x2/a2 - y2/b2 - 1 = 0其中,a 和 b 表示双曲线在 x 和 y 轴上的半轴长度。
例如,方程x^2/4 - y^2/9 - 1 = 0表示一个以原点为中心,x 轴半轴为 2,y 轴半轴为 3 的双曲线。
直角坐标方程式
直角坐标方程式直角坐标方程式是描述平面上各点位置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它由X轴和Y轴的交点作为原点,以直角坐标系为基准建立起来。
本文将介绍直角坐标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直角坐标方程式表示平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和Y轴相交于原点O,并形成一个直角。
以原点O为基准,我们可以通过沿着X轴正方向和Y轴正方向移动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在直角坐标方程式中,X轴被标记为横轴,Y轴被标记为纵轴。
表示方法在直角坐标方程式中,我们通常使用X和Y表示平面上的点。
对于一个点P(x, y),其中x表示点P到Y轴的距离,而y表示点P到X轴的距离。
这样,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序对(x, y)来表示点P的位置。
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式直线是直角坐标方程式中最常见的一个应用。
直线可以由一个方程式或者多个方程式表示,具体取决于直线的性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情况:水平直线水平直线与X轴平行,因此在直角坐标系中,它的Y坐标是固定的,而X坐标可以取任意值。
对于一条水平直线,它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Y = b,其中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Y坐标。
垂直直线垂直直线与Y轴平行,因此在直角坐标系中,它的X坐标是固定的,而Y坐标可以取任意值。
对于一条垂直直线,它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X = a,其中a是直线与X轴的交点的X坐标。
斜率为正的直线如果直线的斜率为正,那么它从左下方向向右上方倾斜。
对于这种情况,直线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Y = mX + b,其中m是斜率,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Y坐标。
斜率为负的直线如果直线的斜率为负,那么它从左上方向向右下方倾斜。
对于这种情况,直线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Y = mX + b,其中m是斜率,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Y坐标。
应用领域直角坐标方程式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直角坐标方程式来描述平面上的图形,如直线、圆、椭圆等。
在物理学中,直角坐标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运动的轨迹、电磁场的分布等。
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 ?
y
?
?
y1 ? y2 , 2
? ??
z
?
z1 ? z2 . 2
3.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名称
空间向量
单位向量 零向量 相等向量 相反向量 共线向量 (或平行向量) 共面向量
定义 在空间中,具有 大小和方向 的量叫做空间向量,向量的 大小叫做向量的 长度或模 .
长度(或模)为 1 的向量 长度(或模)为 0 的向量
因为 A(1,2,2), 所以点 A 到平面 yOz 的距离为|1|=1.
答案:3 1
反思归纳
(1)点P(x,y,z)关于各点、线、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点、线、面 原点 x轴 y轴 z轴
坐标平面xOy 坐标平面yOz 坐标平面zOx
对称点坐标 (-x,-y,-z) (x,-y,-z) (-x,y,-z) (-x,-y,z) (x,y,-z) (-x,y,z) (x,-y,z)
第六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备考方向明确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复习目标
1.会确定空间点的坐标. 2.会求直线方向向量及平 面法向量. 3.会进行空间向量的几何 运算及代数运算. 4.会进行空间向量的数量 积及坐标运算.
学法指导
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由横、纵、竖三个 数组成的有序数组. 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上的向量是共线向量 , 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上的任何直线都垂直 . 3.空间向量的几何运算及代数运算与平面向量 类似. 4.会通过数量积进行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表达 直线、平面位置关系.
(2)右手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 果中指指向 z轴 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直角坐标方程的原理和应用
直角坐标方程的原理和应用一、直角坐标系简介直角坐标系是平面上最常用的坐标系之一,它是由两条垂直于彼此的直线(通常称为x轴和y轴)组成的。
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都可以通过两个数值来表示,第一个数值表示该点在x轴上的位置,第二个数值表示该点在y轴上的位置。
二、直角坐标方程的定义直角坐标方程是用来描述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等物体的数学方程。
直角坐标方程通常由一或多个未知数和常数构成,通过将这些未知数赋予特定的数值,可以得到相应的点、直线或曲线。
三、直角坐标方程的一般形式直角坐标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F(x, y) = 0其中F(x, y)是一个关于x和y的函数,通过使F(x, y)等于零,可以得到一个或多个满足方程的点。
四、直角坐标方程的应用直角坐标方程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直线方程直线是直角坐标系中最简单的几何形状之一,可以通过直线方程来描述。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和C是常数,通过给A、B和C赋予不同的数值,可以得到不同位置和方向的直线。
2. 圆的方程圆是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种特殊的曲线,可以通过圆的方程来描述。
圆的方程的一般形式为:(x - h)^2 + (y - k)^2 = r^2其中(h, k)是圆心的坐标,r是圆的半径。
通过给h、k和r赋予不同的数值,可以得到不同大小和位置的圆。
3. 椭圆的方程椭圆是直角坐标系中的另一种曲线,它比圆更为复杂。
椭圆的方程的一般形式为:(x - h)^2/a^2 + (y - k)^2/b^2 = 1其中(h, k)是椭圆的中心坐标,a和b分别是椭圆在x轴和y轴上的半轴长度。
通过给h、k、a和b赋予不同的数值,可以得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椭圆。
4. 抛物线的方程抛物线是直角坐标系中的另一种常见曲线,它可以通过抛物线的方程来描述。
抛物线的方程的一般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是常数,通过给a、b和c赋予不同的数值,可以得到不同形状和位置的抛物线。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第2章-平面与直线
第二章平面与直线一、直角坐标系、放射坐标系以及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计算1.直角坐标系和放射坐标系(1)定义5.1:i ,j ,k 以O 为起点,为单位向量且两两垂直,则O ;i ,j ,k 为空间的一个以O 为原点的直角标架或直角坐标系,记为{O ;i ,j ,k }。
如果向量形成右手系,则成为右手直角标架或右手直角坐标系。
i ,j ,k 称为该直角坐标系的基向量。
(2)定义5.2:不要求i ,j ,k 为单位向量且两两垂直,只要求不共面,则称为仿射标架或放射坐标系。
(3)定理5.1:v =x i +y j +z k ,称(x ,y ,z )为向量v 在该坐标系{O ;i ,j ,k }下的坐标,记为v =(x ,y ,z )。
(4)定义5.3:规定P 的坐标为向量→OP 的坐标,向量→OP 称为P 点的定位向量或矢径。
(5)8个卦限(逆时针,上层,右下角),x 轴为一半长。
2.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运算(1)线性运算(仿射可)①a ±b =(a 1±b 1,a 2±b 2,a 3±b 3);②λa =(λa 1,λa 2,λa 3);(2)内积(仿射不可)①a ·b =a 1b 1+a 2b 2+a 3b 3;②|a |=232221a a a ++;③cos∠(a ,b )=232221232221332211b b b a a a b a b a b a +++++++;cosα=2322211a a a a ++;cos 2α+cos 2β+cos 2γ=1;·向量a 与x、y、z 轴的夹角称为向量a 的方向角,其余弦称为a 的方向余弦。
·把与三个方向余弦成比例的三个数(该向量的坐标),称为该向量的一组方向数。
(3)外积(仿射不可)a ×b =(a 2b 3-a 3b 2)i +(a 3b 1-a 1b 3)j +(a 1b 2-a 2b 1)k (4)混合积(仿射不可)(a ,b ,c )=321212131313232c b b a a c b b a a c b b a a ++3.距离公式和定比分点公式(1)距离公式21221221221z -z y -y x -x )()()(++=P P (2)定比分点公式(坐标形式):P 1P=λPP 2λλλλλλ++=++=++=1z 1y y 1x 212121z z y x x ;;·中点公式:⎪⎭⎫⎝⎛+++2a ,2a ,2a 332211b b b ·重心公式:⎪⎭⎫⎝⎛++++++3c a ,3c a ,3c a 333222111b b b 4.题型①向量运算二、平面方程1.平面方程(1)平面的向量形式的点法式方程:N ·(P -P 0)=0平面的坐标形式的点法式方程:A (x-x 0)+B (y-y 0)+C (z-z 0)=0——平面法向量[垂直]N =(A ,B ,C )(2)平面的一般式方程(普通方程):Ax+By+Cz+D=0(A ,B ,C 不能同时为0)平面的一般式方程(向量形式):N ·P+D=0定理6.1:平面方程是三元一次方程,反之三元一次方程必表示平面。
空间直角坐标系
解: D( 0, 0, 2),
C( 0, 4, 0), A( 3, 0, 2), 过点 A 的 x 轴的垂面 AB 交 x 轴于点 A, 得 x 坐标为 3;
z
2 D
A
3A O
x
C B
C
4y
B
过点 A 的 y 轴的垂面 AO 交 y 轴于原点,
得 y 坐标为 0;
过点 A 的 z 轴的垂面 AC 交 z 轴于点 D,
得 z 坐标为 2.
例1. 如图, 在长方体 OABC-DABC中, |OA|=3,
|OC|=4, |OD|=2. 写出 D, C, A, B 四点的坐标.
解: D( 0, 0, 2),
C( 0, 4, 0), A( 3, 0, 2), B( 3, 4, 2). 过点 B 的 x 轴的垂面 BA
o
y
y
o
o
y
x
x
课本中采用的是右手直角坐标系, (如图)
二、点的坐标
点P的坐标: P (x, y, z), z 过点P作 x 轴的垂面,
与 x 轴交点的坐标
就是点P的 x 坐标; 过点P作 y 轴的垂面,
z
P● (x, y, z)
与 y 轴交点的坐标
o
y
y
就是点P的 y 坐标;
x
过点P作 z 轴的垂面, x
N22( 1,
1 2
,
12),
N24(
1 2
,
1,
1 2
),
N14( 1, 1, 1 ),
N21(
1 2
,
0,
1 2
),
N23( 0,
第一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
2.射线的方向叫做正向,其相 反方向则叫做负向.
z
5
4 3
2
1350 1 o
y
21131502 3 4 5
3 4
x5
3.y轴和z轴的单位长度相同,x轴上的单 位长度为y轴(或z轴)的单位长度的
9
1、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点M是空间的一个定点,过点M分别作垂直于x 轴、y 轴 和z 轴的平面,依次交x 轴、y 轴和z 轴于点P、Q和R. 设点P、Q和R在x 轴、y 轴和z 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和z, 那么点M就对应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x,y,z).
z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M M/ (-1,2,-3)
3
o
1 2
x
y
M/
23
练 习3、 点 P (2,3 , 4) 关 于 坐 标 平 面xoy 的 对 称 点 是_________; 关 于 坐 标 平 面yoz 的 对 称 点 是_________; 关 于 坐 标 平 面zox 的 对 称 点 是_________, 关 于 坐 标x 轴 的 对 称 点 是_____________; 关 于 坐 标y 轴 的 对 称 点 是_____________; 关 于坐 标z 轴 的 对 称 点 是_____________; 关 于 坐 标 原 点O的 对 称 点 是___________。
24
例3、求点 M1 (4,1, 9) 到点 M2 (10, 1, 6) 的距离.
解: | M1M2 |
( x1 x2 )2 ( y1 y2 )2 (z1 z2 )2
(4 10)2 (1 1)2 (9 6)2
62 22 32 7.
直角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公式
直角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公式直角坐标系是平面上最常用的坐标系之一,它利用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来确定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与之相对应的是参数方程,它通过一组参数来描述曲线或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直角坐标系和参数方程公式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构成的二维坐标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将水平轴称为x轴,垂直轴称为y轴。
在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点P都可以由一个有序数对(x,y)表示,其中x表示点P在x轴上的坐标,y表示点P在y轴上的坐标。
而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O则是x轴和y轴的交点。
直角坐标系可以用于描述平面上的点、线、曲线等。
例如,一条直线可以通过一个方程来表示:y = mx + b,其中m为斜率,b为截距。
一个圆可以通过方程x^2 + y^2 = r^2来表示,其中r为半径。
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是由一组参数表示的曲线或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与直角坐标系不同,参数方程将曲线的位置与参数的取值联系起来。
参数方程通常以参数t为变量,通过给定t的值,可以确定曲线上的一个点。
例如,一个简单的参数方程可以表示一条直线。
参数方程可以写成x = at + b,y = ct + d,其中a、b、c、d为常数,t的取值范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给定一个t的值,带入参数方程可以计算出对应的x和y的值。
不同的t值对应曲线上的不同点,当t遍历整个取值范围时,曲线被完整地描述出来。
直角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之间的转换直角坐标系和参数方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对于一个给定的曲线,可以通过直角坐标系的方程得到参数方程,也可以通过参数方程得到直角坐标系的方程。
从直角坐标系到参数方程假设有一个曲线的直角坐标系方程为y = f(x),要将其转换为参数方程。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参数,通常选择t作为参数。
然后,我们可以令x = t,代入直角坐标系方程,得到y = f(t)。
于是我们得到了参数方程x = t,y = f(t)。
空间直角坐标系(98)
三个数轴分别称为x轴、y轴和z 轴,它们互相垂直并相交于原点
O。
空间直角坐标系具有三个基本性 质:坐标轴的正方向、单位长度
和原点位置。
坐标轴与坐标平面
x轴、y轴和z轴统称为坐标轴, 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方向。
由任意两个坐标轴确定的平面 称为坐标平面,共有三个:xy 平面、yz平面和zx平面。
坐标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象限, 每个象限内的点具有特定的坐 标符号组合。
通过已知点作给定直线的垂线,求出垂足坐标,再利用两点间
距离公式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异面直线距离计算
公垂线法
找出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然后利用公垂线的长度计算两异面直 线的距离。
向量法
分别求出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向量,然后利用向量间的夹角 和模长计算两上的直线,然后利用平面几何知识 求解两直线的距离。
面。
点法式
$A(x-x_0)+B(y-y_0)+C(zz_0)=0$,其中$(x_0,y_0,z_0)$ 为平面上一点,$A,B,C$为平面
的法向量。
三点式
通过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 $(x_1,y_1,z_1),(x_2,y_2,z_2),(x_ 3,y_3,z_3)$可确定一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判断
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
空间中的任意一点P可以用三个 实数x、y、z来表示,称为点P的
坐标,记作P(x,y,z)。
坐标x、y、z分别表示点P到x轴、 y轴和z轴的垂直距离,距离的正
负号由点P所在的象限确定。
原点O的坐标为(0,0,0),它是空 间中唯一一个三个坐标都为0的
点。
02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几种常见的空间曲面
球面、柱面、旋转曲面等。例如,球 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球面方程为 $x^2+y^2+z^2=R^2$。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在空间中用直角坐标来表示点的位置的一种坐标系。
它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构成,分别为x轴、y轴和z轴。
这三个坐标轴通过原点O相交,并按照右手定则确定相互之间的正负方向。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P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有序三元组(x, y, z)来表示。
其中,x表示点P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y表示点P在y轴上的投影长度,z表示点P在z轴上的投影长度。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有序数来确定空间中的一个点的位置。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各坐标轴之间的单位长度相等,且x轴与y轴在平面上呈直角,x轴与z轴在另一个平面上也呈直角,y轴与z轴在第三个平面上也呈直角。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坐标轴的正负方向来确定点所在的象限和坐标轴。
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中广泛应用。
通过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描述和计算空间中的点、线、面、体等几何对象的位置和性质。
例如,在几何学中,可以通过坐标系方程来表示和研究直线、平面、球面等几何图形;在物理学中,可以利用坐标系对物体的运动、力学性质等进行描述和分析;在工程学中,可以利用坐标系来进行空间设计和布局等。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坐标变换、距离计算、角度计算、曲线方程的表示等操作。
通过坐标变换,我们可以将一个点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转换到另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距离计算可以通过坐标差的运算来求得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度计算可以通过向量的数量积来求得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曲线方程的表示可以将曲线上的点的坐标表示为关于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形式。
综上所述,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用于在空间中表示点位置的坐标系。
它通过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和坐标的正负方向来确定点的位置。
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坐标系可以进行坐标变换、距离计算、角度计算和曲线方程的表示等操作。
第六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梳理)
第六节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复习目标学法指导1.会确定空间点的坐标.2.会求直线方向向量及平面法向量.3.会进行空间向量的几何运算及代数运算.4.会进行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坐标运算. 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由横、纵、竖三个数组成的有序数组.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上的向量是共线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上的任何直线都垂直.3.空间向量的几何运算及代数运算与平面向量类似.4.会通过数量积进行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表达直线、平面位置关系.一、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1.空间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1)空间直角坐标系以空间一点O为原点,建立三条两两垂直的数轴:x轴、y轴、z轴.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点O叫做坐标原点,x 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2)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 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 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 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3)空间一点M 的坐标空间一点M 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记作M(x,y,z),其中x 叫做点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M 的纵坐标,z 叫做点M 的竖坐标.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 (1)距离公式①设点A(x 1,y 1,z 1),B(x 2,y 2,z 2),则②点P(x,y,z)与坐标原点O 之间的距离为 .(2)中点公式设点P(x,y,z)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其中P 1(x 1,y 1,z 1),P 2(x 2,y 2,z 2),则有121212,2,2.2x x x y y y z z z +⎧=⎪⎪+⎪=⎨⎪+⎪=⎪⎩3.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零向量长度(或模)为0的向量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相反向量方向相反且模相等的向量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平行于b记作 a∥b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概念理解(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原则是:合理利用几何体中的垂直关系,特别是面面垂直;尽可能地让相关点落在坐标轴或坐标平面上.(2)直线的方向向量:l是空间一直线,A,B是直线l上任意两点,则称ABu u u r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ABu u u r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3)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b 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0,0.n a n b ⋅=⎧⎨⋅=⎩ (4)共线向量定理中a ∥b ⇔存在λ∈R,使a=λb,不要忽视b ≠0. (5)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但要注意它们是共线向量,不要误认为是共面向量. 二、数量积与坐标运算 1.数量积及相关概念(1)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在空间任取一点O,作OA u u u r =a,OB u u u r=b,则∠AO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记作<a,b>,其范围是[0,π].若<a,b>=π2,则称向量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a ⊥b.若<a,b>=0,则称向量a 与b 同向共线,若<a,b>=π,则称向量a 与b 反向共线. (2)两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则|a||b|cos<a,b>叫做向量a,b 的数量积,记作 a ·b,即a ·b=|a||b|cos<a,b>. 2.两个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和结论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1)a ·e=|a|cos<a,e>(其中e 为单位向量). (2)a ⊥b ⇔a ·b=0. (3)cos<a,b>=a b a b⋅.(4)a 2=a ·a=|a|2,|a|=.(5)|a ·b|≤|a||b|.3.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数乘结合律:(λa)·b=λ(a ·b).(2)交换律:a ·b=b ·a.(3)分配律:a ·(b+c)=a ·b+a·c. 4.向量坐标的定义设i,j,k 为空间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如果OP u u u r=xi+yj+zk,则(x,y,z)叫做向量OP u u u r的坐标. 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设a=(x 1,y 1,z 1),b=(x 2,y 2,z 2),那么(1)加、减运算:a ±b=(x 1±x 2,y 1±y 2,z 1±z 2). (2)数量积:a ·b=x 1x 2+y 1y 2+z 1z 2. (3)夹角公式:cos<a,b>=121212222222111222x y z x y z ++++.(4)模长公式:|a|=a a ⋅=222111x y z ++.(5)数乘运算:λa=(λx 1,λy 1,λz 1)(λ∈R).(6)平行的充要条件:a ∥b ⇔x 1=λx 2,y 1=λy 2,z 1=λz 2(λ∈R). (7)垂直的充要条件:a ⊥b ⇔x 1x 2+y 1y 2+z 1z 2=0.1.概念理解(1)探求两向量的夹角时, 必须从两向量共起点来看.(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律与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律保持一致. (3)向量OP u u u r的坐标是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4)立体几何中的平行或共线问题一般可以用向量共线定理解决,求两点间距离可以用向量的模解决;解决垂直问题一般可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求角问题可以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2.与数量积及坐标运算相关联的结论(1)aa表示单位向量.(2)|a|2=a·a.(3)空间向量不满足结合律,即(a·b)·c≠a·(b·c).1.在平行六面体ABCD-EFGH中,若AG u u u r=2xABu u u r+3yBCu u u r+3zHDu u u r,则x+y+z等于( D )(A)76(B)23(C)56(D)12解析:因为AG u u u r=AB u u u r+BC u u u r-HD u u u r,所以21,31,31,xyz=⎧⎪=⎨⎪=-⎩所以1,21,31,3xyz⎧=⎪⎪⎪=⎨⎪⎪=-⎪⎩所以x+y+z=12.故选D.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向量AB u u u r,AD u u u r,1AAu u u r两两的夹角均为60°,且|AB u u u r|=1,|AD u u u r|=2,|1AAu u u r|=3,则|1ACu u u u r|等于( A )(A)5 (B)6 (C)4 (D)8解析:设AB u u u r=a,AD u u u r=b,1AAu u u r=c,则1ACu u u u r=a+b+c,21ACu u u u r=(a+b+c)2=a2+b2+c2+2a·b+2b·c+2c·a=25,因此|1ACu u u u r|=5.故选A.3.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 u u u r·CD u u u r+AC u u u r·DB u u u r +AD u u u r·BC u u u r等于( B )(A)-1 (B)0(C)1 (D)不确定解析:如图,令AB u u u r=a,AC u u u r=b,AD u u u r=c,则AB u u u r·CD u u u r+AC u u u r·DB u u u r+AD u u u r·BC u u u r=a·(c-b)+b·(a-c)+c·(b-a)=a·c-a·b+b·a-b·c+c·b-c·a=0.考点一空间直角坐标系[例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A(1,2,2),则|OA|= ;点A到坐标平面yOz的距离是.解析: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OA|=()()()222-+-+-=3.102020因为A(1,2,2),所以点A到平面yOz的距离为|1|=1.答案:3 1(1)点P(x,y,z)关于各点、线、面的对称点的坐标点、线、面对称点坐标原点(-x,-y,-z)x轴(x,-y,-z)y轴(-x,y,-z)z轴(-x,-y,z)坐标平面xOy (x,y,-z)坐标平面yOz (-x,y,z)坐标平面zOx (x,-y,z)(2)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①求两点间的距离或线段的长度;②已知两点间的距离,确定坐标中参数的值;③根据已知条件探求满足条件的点的存在性.设点M(2,1,3)是直角坐标系Oxyz中一点,则点M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A)(2,-1,-3) (B)(-2,1,-3)(C)(-2,-1,3) (D)(-2,-1,-3)解析:点M关于x轴对称的点与点M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竖坐标均互为相反数,所以对称点为(2,-1,-3).故选A.考点二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例2] 在三棱锥O-ABC中,M,N分别是OA,BC的中点,G是△ABC的重u u u u r.心,用基向量OA u u u r,OB u u u r,OC u u u r表示OG u u u r,MG解:OG u u u r =OA u u u r +AG u u u r=OA u u u r +23AN u u u r=OA u u u r +23(ON u u u r -OA u u u r)=OA u u u r+23[12(OB u u u r +OC u u u r )-OA u u u r]=13OA u u u r+13OB u u u r+13OC u u u r. MG u u u u r =OG u u u r -OM u u u u r=OG u u u r -12OA u u u r=13OA u u u r +13OB u u u r +13OC u u u r -12OA u u u r=-16OA u u u r+13OB u u u r+13OC u u u r. (1)选定空间不共面的三个向量作基向量,并用它们表示出指定的向量,是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要求.如本例用OA u u u r ,OB u u u r ,OC u u u r 表示OG u u u r ,MG u u u u r等,另外解题时应结合已知和所求观察图形,联想相关的运算法则和公式等,就近表示所需向量.(2)首尾相接的若干个向量的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所以求若干向量的和,可以通过平移将其转化为首尾相接的向量求和.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其对角线为OB,AC,M,N 分别是对边OA,BC 的中点,点G 在线段MN 上,且分MN 所成的比为2,现用基向量OA u u u r ,OB u u u r ,OC u u u r 表示向量OG u u u r ,设OG u u u r =x OA u u u r +y OB u u u r+z OCu u u r ,则x,y,z 的值分别是( D ) (A)x=13,y=13,z=13(B)x=13,y=13,z=16(C)x=13,y=16,z=13 (D)x=16,y=13,z=13解析:设OA u u u r =a,OB u u u r =b,OC u u u r=c, 因为G 分MN 所成的比为2,所以MG u u u u r =23MN u u u u r, 所以OG u u u r=OM u u u u r +MG u u u u r =OM u u u u r +23(ON u u u r -OM u u u u r) =12a+23(12b+12c-12a) =12a+13b+13c-13a =16a+13b+13c, 即x=16,y=13,z=13. 考点三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与坐标运算[例3] 已知空间三点A(-2,0,2),B(-1,1,2),C(-3,0,4).设a=AB u u u r ,b=AC u u u r,(1)求a 和b 的夹角θ的余弦值;(2)若向量ka+b 与ka-2b 互相垂直,求k 的值.解:因为A(-2,0,2),B(-1,1,2),C(-3,0,4),a=AB u u u r,b=AC u u u r,所以a=(1,1,0),b=(-1,0,2). (1)cos θ=a b a b⋅=10025-++⨯=-1010,所以a 和b 的夹角θ的余弦值为-1010.解:(2)因为ka+b=k(1,1,0)+(-1,0,2)=(k-1,k,2), ka-2b=(k+2,k,-4)且(ka+b)⊥(ka-2b),所以(k-1,k,2)·(k+2,k,-4)=(k-1)(k+2)+k 2-8=2k 2+k-10=0. 解得k=-52或k=2. (1)求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方法①定义法.设向量a,b 的夹角为θ,则a ·b=|a||b|cos θ; ②坐标法.设a=(x 1,y 1,z 1),b=(x 2,y 2,z 2),则a ·b=x 1x 2+y 1y 2+z 1z 2. ③基向量法.将所求向量用基向量表示,再进行运算. (2)数量积的应用①求夹角.设非零向量a,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b a b⋅,进而可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求长度(距离).运用公式|a|2=a ·a,可将线段长度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计算问题;③解决垂直问题.利用a ⊥b ⇔a ·b=0(a ≠0,b ≠0),可将垂直问题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计算问题.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A-BCD 中,E,F 分别为直线AB,CD 上的动点,且3若记EF 中点P 的轨迹为L,则|L|等于 .(注:|L|表示L 的测度,在本题,L 为曲线、平面图形、空间几何体时,|L|分别对应长度、面积、体积)解析:为了便于计算,将正四面体放置于如图的正方体中,可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E(0,y 1,y 1),F(2,y 2,2-y 2),P(x,y,z),|EF|=()()()222121222yy y y +-+-+=3,即(y 1-y 2)2+(y 1+y 2-2)2=1,又12122,22x y y y y y z ⎧⎪⎪⎪+=⎨⎪⎪+-=⎪⎩即121222,2x y y y y y z ⎧⎪⎪⎪+=⎨⎪+-⎪⎪⎩代入上式得2222=1,即2)22)2=14,即P 的轨迹为半径为12的圆,周长为|L|=2πr=π. 答案:π2.A,B,C,D 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AB u u u r ·AC u u u r =0,AC u u u r ·AD u u u r =0,AB u u u r ·AD u u u r=0,M为BC 的中点,则△AMD 是( C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因为M 为BC 的中点, 所以AM u u u u r =12(AB u u u r +AC u u u r).所以AM u u u u r·AD u u u r =12(AB u u u r +AC u u u r )·AD u u u r=12AB u u u r·AD u u u r +12AC u u u r ·AD u u u r=0.所以AM ⊥AD,即△AMD 为直角三角形. 考点四 易错辨析[例4] 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BC=2,原点O 是BC 的中点,点A 的坐标是(32,12,0),点D 在平面yOz 内,且∠BDC=90°,∠DCB=30°.(1)求OD u u u r的坐标;(2)设AD u u u r 和BC u u u r的夹角为θ,求cos θ的值.解:(1)如图所示,过D 作DE ⊥BC,垂足为E.在Rt △DCB 中,由∠BDC=90°,∠DCB=30°,BC=2,得BD=1,CD=3.所以DE=CDsin 30°3.OE=OB-BDcos 60°=1-12=12.所以D 点坐标为(0,-12,3),即OD u u u r的坐标为(0,-12,3).解:(2)依题意,OA u u u r=(3, 12,0), OB u u u r =(0,-1,0), OC u u u r=(0,1,0),所以AD u u u r =OD u u u r -OA u u u r=(-3,-1,3),BC u u u r =OC u u u r -OB u u u r=(0,2,0).由AD u u u r 和BC u u u r的夹角为θ,得 cos θ=AD BC AD BC⋅u u u r u u u ru u u r u u u r=()()2222223301202233102022-⨯+-⨯+⨯⎛⎫⎛⎫-+-+⨯++ ⎪ ⎪ ⎪ ⎪⎝⎭⎝⎭=-10.所以cos θ=-10.解答空间向量的计算问题时,以下两点容易造成失分,在备考时要高度关注:(1)对向量运算法则特别是坐标运算的法则掌握不熟练导致失误. (2)不能熟练地运用向量共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将问题转化.类型一 空间直角坐标系1.在四棱锥O-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设OA u u u r=a, OB u u u r=b,OC u u u r =c,则OD u u u r可表示为(A )(A)a+c-b (B)a+2b-c(C)b+c-a (D)a+c-2b 解析:因为OA u u u r=a,OB u u u r=b,OC u u u r=c,在▱ABCD 中,BA u u u r =OA u u u r -OB u u u r =a-b,OD u u u r - OC u u u r =CD u u u r =BA u u u r=a-b, 所以OD u u u r=OC u u u r+CD u u u r =a-b+c.故选A.2.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B,C,若OP u u u r =x OA u u u r +y OB u u u r +z OC u u u r(x,y,z ∈R),则“x=2,y=-3,z=2”是“P,A,B,C四点共面”的( B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当x=2,y=-3,z=2时, 即OP u u u r=2OA u u u r-3OB u u u r+2OC u u u r.则AP u u u r -AO u u u r =2OA u u u r -3(AB u u u r -AO u u u r )+2(AC u u u r -AO u u u r), 即AP u u u r=-3AB u u u r +2AC u u u r,根据共面向量定理知,P,A,B,C 四点共面; 反之,当P,A,B,C 四点共面时,根据共面向量定理, 设AP u u u r =m AB u u u r +n AC u u u r(m,n ∈R), 即OP u u u r-OA u u u r=m(OB u u u r-OA u u u r)+n(OC u u u r-OA u u u r), 即OP u u u r=(1-m-n)OA u u u r+m OB u u u r+n OC u u u r,即x=1-m-n,y=m,z=n,这组数显然不止2,-3,2.故“x=2,y=-3,z=2”是“P,A,B,C 四点共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3.已知a=(2,3,1),b=(-4,2,x),且a ⊥b,则|b|= . 解析:因为a ⊥b,所以-8+6+x=0,解得x=2, 故|b|=()222422-++=26.答案:26类型二 空间向量线性运算4.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向量1DD u u u u r -AB u u u r +BC u u u r化简后的结果是( A )(A)1BD u u u u r (B)1D B u u u u r (C)1B D u u u u r (D)1DB u u u u r解析:根据空间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把向量平移到同一起点,得1DD u u u u r -AB u u u r +BC u u u r =BA u u u r +BC u u u r +1BB u u u r =1BD u u u u r,故选A.类型三 空间向量数量积及坐标运算5.点P 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底面A 1B 1C 1D 1上一点,则PA u u u r·1PC u u u u r 的取值范围是(D )(A)[-1,-14] (B)[-12,-14] (C)[-1,0] (D)[-12,0] 解析:如图,以D 1为原点,以D 1C 1,D 1A 1,D 1D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1,1),C 1(1,0,0),P(x,y,0), PA u u u r=(-x,1-y,1),1PC u u u u r=(1-x,-y,0), PA u u u r ·1PC u u u u r =(x-12)2+(y-12)2-12,(其中0≤x ≤1,0≤y ≤1),所以PA u u u r ·1PC u u u u r的取值范围是[-12,0].故选D.6.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每条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点E,F 分别是BC,AD 的中点,则AE u u u r ·AF u u u r 的值为( C )(A)a 2 (B)12a 2 (C)14a 2(a 2解析:AE u u u r ·AF u u u r =12(AB u u u r +AC u u u r)·12AD u u u r =14(AB u u u r ·AD u u u r +AC u u u r ·AD u u u r)=14(a 2cos 60°+a 2cos 60°)=14a 2.故选C. 7.在四棱锥P-ABCD 中,AB u u u r =(4,-2,3),AD u u u r=(-4,1,0),AP u u u r=(-6,2,-8),则这个四棱锥的高h 等于( B )(A)1 (B)2 (C)13 (D)26解析:设平面ABCD 的法向量为n=(x,y,z),则,,n AB n AD ⎧⎪⎨⎪⎩u u u ru u u r ⊥⊥⇒4230,40,x y z x y -+=⎧⎨-+=⎩ 令y=4,则n=(1,4,43), 则h=n AP n⋅u u u r=326833-+-=2.故选B.8.OA u u u r=(1,2,3),OB u u u r=(2,1,2),OP u u u r=(1,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点Q 在OP 上运动,当QA u u u r ·QB u u u r取最小值时,点Q 的坐标为( C )(A)( 12,34,13) (B)( 12,23,34) (C)( 43,43,83) (D)( 43,43,73) 解析:设OQ u u u r =λOP u u u r=λ(1,1,2)=(λ,λ,2λ), 则QA u u u r=(1-λ,2-λ,3-2λ), QB u u u r=(2-λ,1-λ,2-2λ),QA u u u r ·QB u u u r=(1-λ)(2-λ)+(2-λ)(1-λ)+(3-2λ)(2-2λ)=6λ2-16λ+10 =6(λ-43)2-23.当λ=43时,QA u u u r ·QB u u u r取得最小值,此时Q(43,43,83).故选C.9.A,B,C,D 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AB u u u r ·AC u u u r =0,AC u u u r ·AD u u u r =0,AB u u u r ·AD u u u r=0,则△BCD是( B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BC u u u r ·BC u u u r =(AD u u u r -AB u u u r )·(AC u u u r -AB u u u r) =AD u u u r ·AC u u u r -AD u u u r ·AB u u u r -AB u u u r ·AC u u u r +2AB u u u r =2AB u u u r >0,所以cos ∠DBC>0,∠DBC 为锐角, 同理∠BDC,∠BCD 为锐角. 所以△BCD 为锐角三角形,故选B.。
高考数学中的坐标系与几何知识点
高考数学中的坐标系与几何知识点坐标系与几何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坐标系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平面几何、空间几何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该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一、坐标系1. 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横轴和纵轴)所围成的平面区域。
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横坐标,纵坐标)来表示。
2. 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是另一种描述曲线的方法,它将曲线上的点与一个参数(通常为角度或弧长)联系起来。
参数方程通常分为两种:极坐标方程和参数方程。
3. 极坐标系极坐标系是由原点、半径和角度三个参数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在极坐标系中,一个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r,θ),其中r是点与原点的距离,θ是点与正半轴的夹角。
4. 空间坐标系空间坐标系是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x轴、y轴、z轴)所围成的空间区域。
在空间坐标系中,每个点都可以用三个有序实数(x坐标,y坐标,z坐标)来表示。
二、平面几何1. 点、线、面点、线、面是平面几何最基本的概念。
点是没有长度、宽度、高度的实体;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有方向但没有宽度的实体;面是由无数个线连成的,有长度和宽度的实体。
2.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是描述直线位置关系的一组式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方程通常分为两种:点斜式和一般式。
3. 圆圆是由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
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其中(a,b)是圆心的坐标,r是圆的半径。
4.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组成的。
三角形的性质包括: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三、空间几何1. 点、线、面与平面几何类似,空间几何中的点、线、面也有类似的概念。
在空间几何中,点是没有长度、宽度、高度的实体;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有方向但没有宽度的实体;面是由无数个线连成的,有长度和宽度的实体。
2. 空间直线方程空间直线方程是描述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一组式子。
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直线对称点的公式
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直线对称点的公式好吧,今天咱们聊聊直角坐标系里点关于直线对称的事儿。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高深,但其实不难哦。
想象一下,你在纸上画了一条线,这条线就像你那条常常用来划分“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东西的界线。
比如说,你爱吃西瓜,但不爱榴莲,西瓜在一边,榴莲在另一边。
咱们的坐标系就是这么个场景。
哎,大家可别忽视了直角坐标系里的那些点儿。
每个点都有自己的位置,像是朋友们在聚会上,各自找好地方坐着,真是热闹非凡啊!好了,咱们先来个简单的定义。
什么是关于直线对称的点呢?其实就是你有一个点,想要找出它在某条直线上的“影子”。
就像在阳光下,你的身影会在地面上显现出来,这影子可不一定就和你长得一模一样。
那怎么找到这个影子呢?来,咱们慢慢捋顺。
设想一下,坐标系里有个点A,它的坐标是(x1,y1)。
然后,咱们找一条直线,假设这条线的方程是y=kx+b。
哇,这里又来了个“k”和“b”,是不是听着有点陌生?别担心,它们只是代表了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简单说,就是这条线的“姿势”和“位置”。
好啦,咱们的点A和直线之间的关系就像朋友之间的距离。
要找出点A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B,首先得知道点A到直线的距离。
嘿,这可不是随便测量的,而是需要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公式有点复杂,但没关系,咱们只需要知道,能找出这个距离就行。
其实就是把点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算算它到底离这条线有多远。
心里有谱了吧?咱们就可以动手计算了。
找到点到直线的垂线的交点。
这个交点就像是你和朋友约在咖啡店门口,定好了见面地点。
然后,想象一下,这个交点就像是个中介,把点A和点B连起来。
咱们再从这个交点出发,反向走同样的距离,找到点B。
哎,这过程就像是绕了一圈,结果你还是回到了最初的位置,哈哈,是不是很有趣?咱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用个公式来表示。
假设交点的坐标是(x0,y0),那么点B的坐标就可以用以下公式得出:x2 = 2 * x0 x1,y2 = 2 * y0 y1。
直线与极坐标的参数方程的相关公式
直线与极坐标的参数方程的相关公式直线和极坐标是两种不同的坐标系,用于描述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直线采用直角坐标系,极坐标则使用极径和极角来表示。
当我们需要将直线的参数方程转换为极坐标系中的参数方程时,有一些相关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本文将介绍直线与极坐标的参数方程的相关公式。
直线的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可以由参数方程表示为:\[ x = x_0 + at \] \[ y = y_0 + bt \]其中,\( (x_0, y_0) \) 是直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 a \) 和 \( b \) 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两个分量,\( t \) 是参数。
通过给定不同的 \( t \) 值,我们可以得到直线上的各个点。
极坐标系中的参数方程在极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由极径和极角表示。
而直线的参数方程也可以转换为极坐标系中的参数方程。
我们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中的 \( x \) 和 \( y \) 转换为极坐标系下的极径 \( r \) 和极角 \( \theta \)。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转换公式:1.极径 \( r \) 的计算公式极径 \( r \) 的计算公式为:\[ r = \sqrt{x^2 + y^2} \]其中,\( x \) 和 \( y \) 分别是直线上某一点的直角坐标。
2.极角 \( \theta \) 的计算公式极角 \( \theta \) 的计算公式为:\[ \theta = \arctan\left(\frac{y}{x}\right) \]其中,\( x \) 和 \( y \) 分别是直线上某一点的直角坐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计算公式只适用于直线不与极点 \( (0, 0) \) 重合的情况。
直线与极坐标的相关公式当我们已经得到了直线在极坐标系中的参数方程后,有一些相关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1.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极坐标系中的点可以通过以下关系转换为直角坐标系中的点:\[ x = r \cos(\theta) \] \[ y = r \sin(\theta) \]其中, \( r \) 是极径, \( \theta \) 是极角。
直线方程的定义
直线方程的定义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概念-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如果一条直线l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Ax + By+C = 0(A、B不同时为0)有如下关系:- 直线l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这个方程。
- 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
- 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直线l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例如,对于直线y = 2x+1,直线上任意一点(x,y)的坐标都满足这个方程,同时满足y = 2x + 1这个方程的点(x,y)都在这条直线上。
2. 从几何到代数的转化意义- 直线方程是将直线这种几何图形用代数的形式表达出来。
它建立了几何图形(直线)与代数表达式(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方程的研究(如求解方程、分析方程的系数等)来了解直线的性质,比如直线的斜率、截距、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等)。
- 例如,对于两条直线l_1:y = k_1x + b_1和l_2:y=k_2x + b_2,若k_1 =k_2,则两直线平行(b_1≠ b_2时);若k_1k_2=- 1,则两直线垂直。
这些结论都是通过直线方程的系数(这里的k为斜率,b为y轴截距)之间的关系得到的。
3. 不同形式的直线方程及其特点- 点斜式- 方程形式为y - y_1=k(x - x_1),其中(x_1,y_1)是直线上一点的坐标,k是直线的斜率。
这个方程的特点是它明确地给出了直线上的一个点和直线的斜率,便于根据已知点和斜率来确定直线方程。
例如,已知直线过点(1,2),斜率为3,则直线方程为y - 2 = 3(x - 1),整理得y=3x - 1。
- 斜截式- 方程形式为y = kx + b,其中k是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它是点斜式方程当直线过点(0,b)时的特殊形式。
斜截式方程很直观地给出了直线的斜率和y 轴截距,方便画出直线的大致图象,并且可以直接从方程中读取直线的一些基本性质,如斜率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等。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了解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关于x 和y 的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2.会将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化成一般式,会将一般式化成斜截式和截距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渗透分类讨论、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3.通过教学,培养相互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注意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种形式的互化.教学难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方程与关于x 和y 的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关键是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互化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面所学的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有必要寻求一种更好的形式,那么怎样的形式才能表示一切直线方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提出问题①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直线方程是否均可以写成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②关于x,y 的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其中A 、B 不同时为零)是否都表示一条直线?③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它与另四种形式关系怎样,是否可互相转化? ④特殊形式如何化一般式?一般式如何化特殊形式?特殊形式之间如何互化?⑤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式Ax+By+C=0,系数A 、B 、C 有什么几何意义?什么场合下需要化成其他形式?各种形式有何局限性?讨论结果:①分析: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α.1°当α≠90°时,它们都有斜率,且均与y 轴相交,方程可用斜截式表示:y=kx+b.2°当α=90°时,它的方程可以写成x=x 1的形式,由于在坐标平面上讨论问题,所以这个方程应认为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其中y 的系数是零. 结论1°: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 、y 的一次方程. ②分析:a 当B≠0时,方程可化为y=-B A x-BC,这就是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它表示斜率为-B A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C的直线.b 当B=0时,由于A 、B 不同时为零必有A≠0,方程化为x=-AC,表示一条与y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结论2°:关于x,y 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综上得:这样我们就建立了直线与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把Ax+By+C=0(其中A,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注意:一般地,需将所求的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在这里采用学生最熟悉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初中时学过的一次函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师生小结:特殊形式必能化成一般式;一般式不一定可以化为其他形式(如特殊位置的直线),由于取点的任意性,一般式化成点斜式、两点式的形式各异,故一般式化斜截式和截距式较常见;特殊形式的互化常以一般式为桥梁,但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均能直接化成一般式.各种形式互化的实质是方程的同解变形(如图1).图1列表:例题讲解:P98 例5、6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3.拓展提升:《名师金典》P60 例1 P61 例2、例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解的情况与两直线不同位置的对立关系,并且会通过直线方程系数判定解的情况,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2.当两条直线相交时,会求交点坐标.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注意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3.学生通过一般形式的直线方程解的讨论,加深对解析法的理解,培养转化能力.4.以“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精神,以及运动变化的相互联系的观点.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已知两相交直线求交点.教学难点:对方程组系数的分类讨论与两直线位置关系对应情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思路1.作出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移动其中一条直线,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堂设问:由直线方程的概念,我们知道直线上的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那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你能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吗?说说你的看法.思路2.你认为该怎样由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提出问题①已知两直线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怎样求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什关系? ③解下列方程组(由学生完成):(ⅰ)⎩⎨⎧=++=-+022,0243y x y x ; (ⅱ)⎪⎩⎪⎨⎧+==+-2131,0362x y y x ; (ⅲ)⎪⎩⎪⎨⎧+==-2131,062x y y x .如何根据两直线的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如果这两条直线相交,由于交点同时在这两条直线上,交点的坐标一定是这两个方程的唯一公共解,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必是直线l 1和l 2的交点,因此,两条直线是否有交点,就要看这两条直线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0,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是否有唯一解.(ⅰ)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则l 1与l 2相交;(ⅱ)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则l 1与l 2平行;(ⅲ)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解,则l 1与l 2重合.即直线l 1、l 2联立得方程组⎪⎩⎪⎨⎧⇔⎪⎩⎪⎨⎧.,,212121平行重合相交无解无穷多解唯一解转化、l l 、l l 、l l(代数问题) (几何问题)一般地,对于直线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A 1B 1C 1≠0,A 2B 2C 2≠0),有方程组⎪⎪⎪⎪⎩⎪⎪⎪⎪⎨⎧⇔≠=⇔⇔==⇔⇔≠⇔⎪⎩⎪⎨⎧=++=++.,,002121212121212121212121222111平行无解重合无穷多解相交唯一解l l C CB B A A l lC C B B A A l l B B A A C y B x A C y B x A 3、例题讲解:P103 例1、2,《名师金典》P63 例1、24、练习巩固:P104 第1、2题5、作业:课本习题3.3 A 组1、2、3,选做4题.3.3.2 两点间的距离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推导过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体会坐标法对于证明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的重要性.2.能灵活运用此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来解决相应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品质.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如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思路1.已知平面上的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如何求P 1(x 1,y 1),P 2(x 2,y 2)的距离|P 1P 2|? 思路2.(1)如果A 、B 是x 轴上两点,C 、D 是y 轴上两点,它们的坐标分别是x A 、x B 、y C 、y D ,那么|AB|、|CD|怎样求?(2)求B(3,4)到原点的距离.(3)设A(x 1,y 1),B(x 2,y 2),求|AB|. 2、提出问题已知平面上的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如何求P 1(x 1,y 1),P 2(x 2,y 2)的距离|P 1P 2|.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如图1,从P 1、P 2分别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P 1M 1、P 1N 1和P 2M 2、P 2N 2,垂足分别为M 1(x 1,0)、N 1(0,y 1)、M 2(x 2,0)、N 2(0,y 2),其中直线P 1N 1和P 2M 2相交于点Q.在Rt △P 1QP 2中,|P 1P 2|2=|P 1Q|2+|QP 2|2.因为|P 1Q|=|M 1M 2|=|x 2-x 1|,|QP 2|=|N 1N 2|=|y 2-y 1|,所以|P 1P 2|2=|x 2-x 1|2+|y 2-y 1|2.由此得到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距离公式:|P 1P 2|=212212)()(y y x x -+-. 3、例题讲解:P105 例3、4,《名师金典》P65 例1、2、3 4、练习巩固:P106 第1、2题5、作业:课本习题3.3 A 组6、7、8;B 组6.。
直角坐标方程形式
直角坐标方程形式直角坐标方程形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表示方式,用来描述平面上的点的位置关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通常用两条垂直的坐标轴来定位一个点的位置,其中水平轴称为 x 轴,垂直轴称为 y 轴。
利用这两个轴,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点在平面上的坐标位置,这就是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用数学表达式的形式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这就是直角坐标方程形式。
一般来说,直角坐标方程形式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y=f(x)其中,y 是点在 y 轴上的坐标值,x 是点在 x 轴上的坐标值,f(x) 是一种关系式,用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考虑一条直线上的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
如果我们有一条直线经过原点,并且斜率为 k,那么该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形式可以表示为:y=kx这个方程表示了该直线上点的位置关系,任意一个点的坐标 (x, y) 满足这个方程。
当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方程所代表的直线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除了直线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直角坐标方程表示方法,比如二次曲线、圆等等。
每种形式的直角坐标方程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些方程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直角坐标方程形式在数学和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描述点的位置关系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通过直角坐标方程,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数学推导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平面上点的位置关系和几何形状。
总之,直角坐标方程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表达方式,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关系,进而深入研究各种几何形状和数学问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直角坐标方程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直角坐标方程的表达形式
直角坐标方程的表达形式引言在数学中,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常见的坐标系,用于描述平面内点的位置。
直角坐标系中,通常用直线方程表达各种几何形状,这些方程称为直角坐标方程。
直角坐标方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本文将介绍直角坐标方程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特点。
一、一般形式表示直角坐标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x+By=C。
在这个形式中,A、B、C是实数,A和B不同时为零。
这种形式可以用来表示直线的方程,其中x和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点,直线的倾斜程度由A和B的值决定。
二、斜截式表示直角坐标方程还可以用斜截式(slope-intercept form)表示,形式为:y=mx+b。
在这个形式中,m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斜截式形式更直观地反映了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情况,适合初学者理解和应用。
三、点斜式表示另一种常见的直角坐标方程表示形式是点斜式(point-slope form),形式为:y−y1=m(x−x1)。
在这个形式中,(x1,y1)是直线上的一个点,m是直线的斜率。
点斜式形式不仅能表示直线的方程,还能方便地确定直线上的点和斜率。
四、标准形式表示直角坐标方程的另一种常见形式是标准形式(standard form),形式为:Ax+ By+C=0。
标准形式不同于一般形式,通常要求A、B、C中至少有一个为整数,且A和B不同时为零。
标准形式在某些情况下更方便处理直线的交点、垂直、平行关系等问题。
结论直角坐标方程是描述平面几何形状的重要数学工具,在不同的表达形式下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直角坐标方程的各种表达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介绍的直角坐标方程的表达形式,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这一数学工具。
直线方程和极坐标方程转化关系
直线方程和极坐标方程转化关系在几何学和数学分析中,直线方程和极坐标方程是两种表达方式,用于描述平面上的几何关系。
直线方程常用的表达方式是使用直角坐标系,而极坐标方程则使用极坐标系进行描述。
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将直线方程转化为极坐标方程,反之亦然。
直线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
一般来说,直线方程可以用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等多种形式表示。
斜截式方程斜截式方程是直线方程的一种常见形式。
它的一般形式如下:y = mx + b其中,m 是直线的斜率,b 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点斜式方程点斜式方程是直线方程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它由直线上的一个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
其一般形式如下:(y - y1) = m(x - x1)其中,(x1, y1) 是直线上的一点,m 是斜率。
一般式方程一般式方程是直线方程的一种标准形式,其一般形式如下:Ax + By + C = 0其中,A、B 和 C 是常数,且 A 和 B 不全为零。
极坐标方程极坐标方程是以极坐标系为基础的一种表示方式。
在极坐标系中,使用极径 r 和极角θ 来描述平面上的点。
对于极坐标方程,通常使用极径和极角的函数关系来表示,例如:r = f(θ)在极坐标系中,直线方程可以表示为极坐标方程的形式。
极坐标方程可以通过一些数学变换将直线方程转化而来。
直线方程转化为极坐标方程要将直线方程转化为极坐标方程,需要使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之间的转化关系。
对于直线方程 y = mx + b,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用极坐标 r 和极角θ 来表示。
直线方程转化为极坐标方程的过程如下:1.将直线方程转化为一般式方程 Ax + By + C = 0。
2.利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之间的转化关系:x = r * cos(θ)y = r * sin(θ)将 x 和 y 替换为极坐标系中的表达式,得到极坐标方程。
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线方程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线方程同样需要利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之间的转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