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结题报告

《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结题报告

《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身“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的新课改,必须告别以前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抽象乏味的讲解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才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从数学教学的要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探究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因此我确立了个人课题----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的研究。

二、现状分析:总体状况是良好的,特别是教师们对“课堂走向生活”内涵的理解和使用情况、学校教师参与生活化教学的改革实验的态度与热情等方面都令人满意,实施“课堂走向生活”或进行“课堂走向生活”的改革实验是可行的。

因为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标、新理念的培训,其中也多次进行有关“课堂走向生活”理念的“灌输”,从历次公开观摩教研活动中所上的课来看,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从而,使广大教师对“课堂走向生活”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课堂走向生活”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面上不够充分、使用频率不高。

三、理论依据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3、创设生活化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而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所以情境创设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用具有引导性的提问来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3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

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

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3年,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县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镇腰庄小学****⏹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特别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而应用题教学是重中之重,它综合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并不断的在训练中提高,在实践中加深,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数学教学的内越来越深,教师感觉到越来越不好教,学生也感觉到越来越不好学,特别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费了很大的心血备课,认真的讲课,但收效并不明显,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卷面来看,有的可以说是很不好。

应用题教学的成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绩的提高,关系着教师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的体现,因而怎样提高应用题教学,是很多教师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我提出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旨在发现提高应用题教学水平的方法。

⏹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的数学应用题是指小学3—6年级教学中的应用题,是指能比较有效让学生分析数学,应用数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应用题.2、教学方法是指能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或者让老师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不仅包含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教学的方法,也包含了课堂教学以外的有利于学生进步的方法,是将多种方法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标:1、试图研究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或有效办法,即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方法步骤,逐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教学郊果,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一般习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等各方面的素质.2、通过解决应用题,使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分类、对比、联系、区别等思维方式,将所学的知识综合整理,区分联系,达到有机的统一。

⏹研究过程和步骤:一、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掌握在教学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发现学生存在问题:1、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好:首先表现在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不浓,爱学应用题的只占到30%,不爱学的占50%,害怕学习应用题的占25%,其次表现在对应用题不够重视,多属于被动的接受.在与座谈的教师中,相当多的教师反映,学习不能自觉的去分析应用题,一遇到有点难度的题,马上就放弃了,没有努力的去尝试。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二、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总是和问题连接在一起的,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

现在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首先是提不出问题,其次是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善于提出问题,四是没有机会提出问题。

在我国,随着社会发展,知识型人才将逐渐被创新型人才所取代。

如何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促进优质教育的实施,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全面、全体和个性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这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也是广大社会民众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时代性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

三、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

而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此课题的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为基础,以教育学、心理学、有关新课程理论方面的专著为指导,着重依据三个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

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

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1、趣味性。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

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认为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原因有:1、口算不过关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

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

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2、计算法则不过关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4、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认为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原因有:1、口算不过关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

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

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其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同时,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方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教学反思、小组讨论等,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研究结果和结论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发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研究体会和建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改革,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成为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们建议,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研究,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培养现代新人做出贡献。

改善研究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这项宏大的工程关系到数亿人、数代人的生命质量。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研究方式的变革。

研究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同时在这些知识的理解形成和获得过程中,增进数学的研究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个体心理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研究方式。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数学计算能⼒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学⽣数学计算能⼒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的提出在⼩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重很⼤,学⽣计算能⼒的⾼低直接影响着学⽣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需要通过计算来进⾏;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同样离不开计算,⾄于简易⽅程、⽐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法的有机结合,使学⽣在使⽤各种计算⽅法的实践中逐步提⾼计算能⼒。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担忧,学⽣的计算正确率并不⾼,由于计算错误⽽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很多,有的甚⾄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计算能⼒应指学⽣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学⽣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计算能⼒低下的原因分析抽样部分学⽣进⾏问卷调查,对学校⼀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你认为学⽣计算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结合⾃⼰的切⾝体会,我们认为学⽣计算能⼒较差的原因有:1、⼝算不过关在调查中发现,⼝算能⼒不好的学⽣在进⾏笔算时问题相对⽐较多,尤其对于⼀些学困⽣。

竖式计算是以⼝算为基础的,任何⼀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道⼀步计算的⼝算组成的。

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算不牢固,导致⼀步错,后⾯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从问卷中发现学⽣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较模糊,导致出错。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竖式计算时,学⽣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方案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方案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发布者潘友生发布时间2007-11-24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常山县白石小学课题组潘友生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分析了当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构建了体现数学应用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三大策略:必须重视结构的优化,必须重视内容的选择,必须重视建模过程的经历;最后总结了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与研究成果。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研究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当今世界正在迈向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传递异常迅速,人们必须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决策,做出选择。

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学会生存的本领,能够把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育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致使内容过多,学生难有探索的时间、空间,难与现实生活形成联系,因此,也难以对生活产生真正的影响。

数学知识以“纯粹”的形式出现,也以“纯粹”的形式保留在学生的脑袋里,数学知识变成了与学生生活无关的东西。

张奠宙教授就指出,当前中国的数学教育的缺点之一是比较脱离人们的生活实际,能够联系的也不愿联系。

事实表明,传统的数学教育亟待大力改革以消除弊端。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

现代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具有抽象性,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促使学生了解数学价值、形成数学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0世纪下半叶数学的一个最大进展是它的广泛应用,数学的价值观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一变化必将对数学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一个结论就是数学教育要重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思维训练价值和作为科学语言的作用仍然是重要的,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孕育”“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解决相关的问题”等方面的要求则越来越处于突出的地位。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常不善于独立地思考问题,解题时喜欢听老师讲解,缺少创新意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 探索出适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

2.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3. 培养一批具有数学创新意识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探索出适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

3. 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不断优化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1. 准备阶段(XX年XX月—XX月)(1)组建课题组,明确研究方向。

(2)查阅相关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XX年XX月—XX月)(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听课、评课、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途径,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4)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案例、叙事等成果。

3. 总结阶段(XX年XX月—XX月)(1)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形成阶段性成果。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组织课题成果汇报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1.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逐渐形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为此,我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思路,确立了以《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1、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①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

②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

③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

①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

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

②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

③探索一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

3、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阅读有关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应妄图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一、研究的背景我们碰到过这样一个授课现象——请同班级学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 .纺织厂平均每小时生产棉纱928 千克。

若是每千克棉纱织布7 .2米,这个厂每小时生产的棉纱能够织多少米布?——竟然有 4 个学生想不通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有6个学生的解答是错误的。

2 .果园收了860 千克苹果,若是每千克苹果元,这些苹果可卖多少元?——第一个问题答不出的学生们,马上抢着说出了这一题的正确解决方法。

同样的数学模型,从 I / 5 对问题不感兴趣到你追我赶抢答问题的现象中,我们研究原因:第一题中的“棉纱”呀、“棉纱织布”啦,学生没这方面的经历,一时想不出是怎么回事、看不懂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第二题,则是常有的生活理象,是熟知的数量关系。

做不出第一题而熟练、正确地做出第二题的学生,不是不会相应的效学知识,而是缺少相应的生活知识.这种教育现象俯拾皆是!对近似问题的多次研究后,我们认识到:对小学生米说,书本知识要与现实生活巾的课程资源通融,才更能澈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更能促进知识的内化与重构。

有效的学习应以必然的相关生活情况为背景,将知识作为工具,经过应用,促进理解。

应用知识、应用经验、应用方法的意识与能力被划分归为非良构领域的知识。

既将良构性领城的知识应用于详尽问题情况中产生的知识,是相关见解应用的知识更新。

现实数学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是一种人类活动.这种活动向来是建构性的。

基于这种思想,提出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为: 1 、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帮助理解学习内容. 2 、提炼经验中的数学因素,将经验数学化,上升为数学知识,再应用子实责问题的解决中. 3 .综合习得如识,灵便应用于新的情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重视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正成为数学授课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上世纪末的课程基本特色之一是重申数学的应用;荷兰从 90 年代初就开始接受现实数学教育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妄图识和实践能力;日本设置了综合课题学习,表现了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关注:在英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努力已形成系统——不但将数学应用能力确定为单独的授课目的,而且要求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中要充分贯彻数学应用的思想,并在国家统考大纲中也表现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

小学生教育数学思维能力地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生教育数学思维能力地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合用文档小学生数学思想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传统教育只重申知识的教授,而现代教育则重申知识教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的的核心是发展思想能力。

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别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响过程。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响,并依照一般思想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优异思想能力是他们获得新知识、进行创立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

研究表示当前小学数学授课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以认知建构为特点,一种以问题解决为特点。

观察数学授课的现状,我们能够发现:以认知结构为特点的授课中,我们比较重视对知识的多角度掌握和屡次操练,即重视得出知识今后的理解,而忽视得出知识的研究经历,由此学生不理解知识是怎样发生发展的:以问题解决为特点的授课中,我们比较重视按既定思路规范的表达解法,即重视得出思路今后的陈述,而忽视了搜寻思路、研究解法的过程,由此,学生不理解解法是怎样发现的,思路怎么才能想出来。

“若是知识背后没有方法,只能是一种深重的负担 ;若是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但是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数学授课要在重视教授知识的同事,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思想,这是数学授课要追求的境地,也是数学授课的本质。

小学数学授课,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而本质上倒是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让学生形成优异思想质量的过程,只有拥有优异的思想能力,智力才会有较大的发展,人的潜能才会获得充分的开发。

因此,培养学生优异的数学思想能力,素来也是数学授课最传统、最重要的目的。

各国数学授课课程标准,授课大纲中都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以为应该经过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形成优异的思想能力和合理的思想习惯,形成优异的思想质量。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学习总结[大全五篇]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学习总结[大全五篇]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学习总结[大全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南溪镇莲花小学胡小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联系生活实际能比较好的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应用意识;学习兴趣;数学素质《数学课程》强调。

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

教师在正确理解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估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

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为此,我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思路,确立了以《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①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

②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

③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

①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

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

②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

③探索一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

3、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阅读有关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上
和实践上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
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

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四、课题实施过程
分三大阶段,历时一年。

(一)准备阶段: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进行论
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

2、第二阶段: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和一般模式的研究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完成“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对整个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五、具体实验做法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你们想给妈妈买礼物吗?学生都说想。

然后我就出示一家商店的一些商品及其价格,让学生说说想买哪些礼物,要付多少钱。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

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

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当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妈妈选了这么好的礼物,而且作出了不同的购物方案,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
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

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

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

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

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
的方方面面。

教师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课题研究结果
(一)生活理念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或把数学问题还原成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懂,学生从“怕”数学到“爱”数学。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交流、反思中领悟数学、学习数学,学生的应用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比如,有的学生在双休日帮做生意的家长做买卖,在收钱、找钱的过程中锻炼了口算的能力;有的学生在帮妈妈统计生活开支的过程中,明白了要节俭的道理;有的学生在买房子、装修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计算,给家长出谋献策:该买怎样的瓷砖合适等等。

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实施“(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
生活经验”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浓,活动能力更强。

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学习兴趣足,积极性高。

②喜欢质疑,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重点的探究问题。

③积极参与同伴间的交流,喜欢争论,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成果。

④逐步形成在生活中喜爱质疑、探索求知的心理倾向。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思辨能力、探索能力得以增强与提高,涌现出了一批表现出色的学生,大大超出教师预期的水平,这是在教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

有些学生对现实问题有独特的观点,有一定的创见;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有些学生能查阅资料进行自学,对问题的发展作更深入的讨论。

总之出色的实验结果体现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应用能力。

七、课题研究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我感到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学好。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只顾着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应有的“数学味”。

毕竟,“生活”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唯一底色,“生活化”也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追求。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郑州闹上街区通航小学
2013年12月3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