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0c46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4.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和重要功能;2.了解细胞核在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3.理解细胞核与其他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及其整体的调控功能;4.能够结合实际例子,说明细胞核在不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中的表现和变化。
二、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细胞核在基因表达和调控中的关键作用;3.细胞核与其他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三、教学难点:1.细胞核与其他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制;2.细胞核在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中的表现和变化。
四、教学内容:一、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和组成1.细胞核的结构和形态细胞核位于细胞质的中央,一般呈球形、椭圆形或长条形,大小和形状因细胞类型和功能不同而异,直径一般在1-10微米之间。
细胞核由核壳、核仁和染色体三个部分组成。
2.细胞核的组成细胞核主要由核膜、核孔、染色质、核仁和核质等部分组成。
其中,核膜是由两层薄膜和相连的核孔复合物组成的;染色质是由DNA、RNA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是细胞核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核仁是由RNA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的场所;核质是细胞核内的液态物质,是各种生化反应发生的场所。
二、细胞核在基因表达和调控中的关键作用1.DNA和RNA的基本结构和组成DNA由四种碱基分子经五碘化作用而产生的核苷酸组成。
DNA的双链串是由两个匹配配对臂组成,一般有A-T和C-G 两种碱基对。
RNA由核苷酸组成,分为mRNA、tRNA和rRNA三种类型,其中mRNA是mRNA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并通过mRNA与蛋白质合成机进一步合成蛋白质。
2.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发挥功能的过程,其中包括三个主要过程:转录、RNA加工和翻译。
基因调控是指细胞核内各种蛋白质、RNA和其他物质对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的调节和协调作用。
基因调控可以分为正调控和负调控两种类型,通过控制基因的转录和转化过程,进一步调控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_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c623c2240c844769eaeeb1.png)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与体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3)初步学会探究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情感价值目标:
[教学重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课时安排]:1课时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细胞核的功能
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
二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教学设计6: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6: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d5c121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4.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课程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学习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学习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目标达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它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知识回顾:细胞核:(1)分布: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2)形态:球形或卵形(3)数目:a、多数一个,如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b、有的没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韧皮部中的筛管细胞c、有的多个,如人骨骼肌细胞问题导入: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分析、讨论、回答、填表“多利”的诞生,证明了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这两个实验,从总体看是与细胞代谢相关的实验,说明----------是----------的控制中心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是细胞的“大脑”和“控制中心”同学们都能利用资料,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细胞核的结构中寻找答案。
二、细胞核的结构请同学们阅读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1、细胞核由那几部分构成?2、核膜与细胞膜有何不同?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1、从课文的段落看,第一段描述了染色质,那么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请同学们完成下表: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2、第二段描述了DNA,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能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从而保证的一致性。
3、第三段描述了遗传信息的作用,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
4、在细胞核的结构中,课文为什么只描述染色质这个结构?5、那么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6、由此看来,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7、细胞核的功能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什么?总结: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一些科学实验的事实说明细胞核功能:即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而细胞核的结构——染色质则回答了细胞核为什么有这种功能的问题,因为染色质上有DNA,DNA存储着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doc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44534eb5240c844769eaee98.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海北三中――芦俊[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
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目标,结合“互动—发生式”课堂教学课题,进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教学策略]1、课前准备一个细胞模型,让学生观察再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与将要传授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归纳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异同点及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本中的实例,知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对比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对比的学习方法中获得成就感,从而知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难点]: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演示课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细胞模型,导学案[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代谢 一、细胞 遗传 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染色质 DNA 遗传信息核膜(双层膜): 核孔核仁三、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5: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5: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80f134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3.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材分析“细胞核”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第1第2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的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细胞分裂、个体发育,遗传和变异等内容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了细胞膜、细胞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4个实验资料的分析、探究,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进而在探讨细胞核结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并通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留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合作学习、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材后面安排了一个技能训练,这是旧教材所没有的,这一内容的增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细胞核的功能及结构,但是由于期间间隔了一年,大多数学生对于此内容记忆模糊,但是在前两节学过细胞膜、细胞器的相关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唤起了学生的一些记忆,这些知识将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本节的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这两个模块有助于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正确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的不同。
绘出动植物细胞模式图,并注明名称。
2.能力目标:根据实验资料说明细胞核的作用。
用图解的形式归纳出细胞核的结构。
列表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积极参与并感受和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
难点:细胞核的功能。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大家都知道,高等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受大脑控制的,那么对于细胞而言,它的各种生理生活,比如运动、生殖等,是由什么来控制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展示几种细胞的图片,凸显细胞核。
)知识点一:细胞核的数目。
大家来看这这几种细胞:(有人的红细胞、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平常的细胞、横纹肌细胞)大家看到,一般的细胞中,都有颜色特别深一团物质,这就是细胞核,那么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图片,是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呢?(学生回答)(红细胞中间没有观察到深色的一团物质)是不是有核的的真核细胞都只有一个细胞核?(学生回答)(横纹肌细胞中,深颜色的小点很多)恩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好。
教学设计18: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18: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1571cc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0.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一模块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完整,进而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同时,教材的设计也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分析、交流与探讨中对细胞核的的重要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有深刻的领会,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对细胞的结构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资料;尝试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2.教学难点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设计思路】导入: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提问: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是谁?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
他的研究领域是动物细胞核移植和克隆。
引导学生回忆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
提出问题:多利为什么长得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重难点突破:功能突破:课本通过四个经典实验让学生总结细胞核的功能——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如果按课本书序讲解四个实验再总结的话,学生会感觉混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资料一和资料四放在一起,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两个实验的过程,同时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两个实验结论的对比,学生很容易总结出细胞核控制遗传的功能。
资料二和资料三放在一起,同样很容易总结出细胞核控制代谢的功能。
教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47465f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教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一章:细胞核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核的定义和功能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和特点理解细胞核在细胞中的重要性和作用1.2 教学内容细胞核的定义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特点细胞核的重要性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核的重要性和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对细胞核的理解和看法第二章: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核的主要结构和组成了解细胞核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理解细胞核与细胞其他部分的关系2.2 教学内容细胞核的主要结构和组成细胞核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细胞核与细胞其他部分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组成采用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细胞核的功能和调控机制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通过绘图或文字描述细胞核的结构和组成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功能和调控机制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对细胞核与细胞其他部分关系的理解第三章:细胞核的重要性和作用3.1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核对生物体的影响掌握细胞核在遗传、代谢和生长中的作用了解细胞核与疾病和治疗的关系3.2 教学内容细胞核对生物体的影响细胞核在遗传、代谢和生长中的作用细胞核与疾病和治疗的关系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核对生物体的影响和作用采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细胞核在遗传、代谢和生长中的作用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细胞核对生物体的影响和作用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代谢和生长中的作用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与疾病和治疗的问题第四章:细胞核与疾病和治疗4.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核与疾病的关系掌握细胞核对治疗的影响和应用理解细胞核研究的重要性和前景4.2 教学内容细胞核与疾病的关系细胞核对治疗的影响和应用细胞核研究的重要性和前景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核与疾病的关系和对治疗的影响采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细胞核研究的应用和前景4.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细胞核与疾病的关系和对治疗的影响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描述细胞核研究的应用和前景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研究的重要性和前景的问题第五章:细胞核研究的应用和前景5.1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核研究的应用领域了解细胞核对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影响和潜力理解细胞核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5.2 教学内容细胞核研究的应用领域细胞核对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影响和潜力细胞核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研究的应用领域和对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影响采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细胞核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5.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细胞核研究的应用领域和对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影响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描述细胞核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研究的应用和前景的问题第六章:细胞核与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6.1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核内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DNA在细胞核内的储存和传递过程了解细胞核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DNA的储存和传递过程细胞核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6.3 教学方法使用染色体模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DNA的储存和传递过程6.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通过绘图或文字描述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能够解释DNA在细胞核内的储存和传递过程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的问题第七章:细胞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7.1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了解细胞核对生物体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7.2 教学内容细胞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细胞核对生物体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7.3 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和模型,让学生了解细胞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采用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7.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通过绘图或文字描述细胞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学生能够解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对生物体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的问题第八章:细胞核对生物体发育的影响8.1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核对生物体发育的重要性掌握细胞核在不同生物发育阶段的作用了解细胞核对人类疾病和治疗的影响8.2 教学内容细胞核对生物体发育的重要性细胞核在不同生物发育阶段的作用细胞核对人类疾病和治疗的影响8.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核对生物体发育的重要性采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细胞核在不同生物发育阶段的作用8.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细胞核对生物体发育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描述细胞核在不同生物发育阶段的作用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对人类疾病和治疗的影响的问题第九章:细胞核对人类疾病和治疗的影响9.1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核对人类疾病的作用掌握细胞核对治疗策略的影响了解细胞核对医学研究的贡献9.2 教学内容细胞核对人类疾病的作用细胞核对治疗策略的影响细胞核对医学研究的贡献9.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核对人类疾病的作用采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细胞核对治疗策略的影响9.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细胞核对人类疾病的作用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描述细胞核对治疗策略的影响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对医学研究的贡献的问题第十章:细胞核研究的未来趋势10.1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核研究的发展趋势掌握细胞核对生物科技的影响和潜力了解细胞核研究的挑战和机遇10.2 教学内容细胞核研究的发展趋势细胞核对生物科技的影响和潜力细胞核研究的挑战和机遇10.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研究的发展趋势采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细胞核对生物科技的影响和潜力10.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细胞核研究的发展趋势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描述细胞核对生物科技的影响和潜力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细胞核研究的挑战和机遇的问题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介绍了“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内容涵盖了细胞核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重要性和作用、与疾病和治疗的关系、研究的应用和前景、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对生物体发育的影响、对人类疾病和治疗的影响以及研究的未来趋势。
教学设计4: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4: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01eec9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c.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第1必修模块第3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
细胞核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细胞分裂、个体发育,遗传和变异等内容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了细胞膜、细胞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四个实验资料的分析、探究,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进而在探讨细胞核结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并通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留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合作学习、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材一反传统教材研究细胞结构的“结构→功能→应→结构→应用”的新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的编排模式,代之以“实例→功能←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1.2 教学目标1.2.1 认知目标(1)探究并归纳细胞核的功能;(2)阐明细胞的结构,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1.2.2 能力目标(1)阅读、理解、识图、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2)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3)参加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实践活动。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模型制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2)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生命系统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逐步树立辨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
1.3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1.4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课前准备2.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所需要的有关材料。
2.2 学生准备分小组制作动物细胞三维结构模型;重点预习课本中有关细胞核功能的四个探究性实验材料。
3.教学过程3.1 模型展评导入新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前学生分小组制作动物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20: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20: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2855d3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a.png)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承接前两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内容,使学生对细胞内相应物质的组成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
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
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可以让学生体验生物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通过对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如何在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生命活动,体现生命特征,为学生生命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在前几节内容中对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更深层次的学习,但学生对于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遗传信息如何最终被表达出来,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
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
应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以问题激发兴趣,达到以旧知促新知的效果。
三、课标要求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和结论总结,提高学生分析实验,获取信息以及语言组织的能力。
2.动手对已制作好的细胞核的结构模型纠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
2.认同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建立学生的生命观念。
五、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六、教学难点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不仅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同时体会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2.理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教学设计《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2.教学设计《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7fd85119cc17552707220846.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遗传与代谢。
其中遗传是为了繁衍,而代谢是为了生存,繁衍和生存是生物的两大特征。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多个资料分析,让学生自己能够得出结论。
)细胞核的结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微观结构的认识,有些难以理
1. 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教教材”,更应该思考如何“用好教材”。
本节课选用了教材中素材“伞藻”,教材中按照科学发展的顺序依次呈现了“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我们的处理:先呈现“伞藻核移植实验”。
教学设计22: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22: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d6a394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2.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内容。
本节教材承接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功能的认识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
学习本节课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对细胞核的概念和是比较陌生的,但通过上节课细胞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指导有细胞核这一细胞器,所以可以很快的进入学习。
高中学生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而本节课细胞核是比较微观的内容,学生不好理解,但可以通过以生活的联系从现象着手,将微观的知识转变为宏观的知识,方面学生理解。
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可以以1课时的将所学的知识传授与学生。
通过与上节课的联系,创设情景提问学生工厂之所以可以分工合作是是什么来控制这些分工合作的呢?有是谁发出指令呢?以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生活的现象帮助学生以微观的知识转变为宏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设问、展示多媒体等手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所用,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相适应的关系2.教学难点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3.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1)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可以通过资料分析进行学习(2)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可借助教材、图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小组探讨等方式学习六、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七、教学方法教学法、讨论法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24: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24: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9fa48f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7.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学习目标]知识方面: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方面:运用生活用品,模拟细胞核相关结构的形态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重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理念]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思维对话,创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
[学习过程]一、由科技素材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入提问]你知道吗?经研究发现,正常人体内的各种细胞寿命各有不同,其中红细胞寿命较短,为什么?(如下表)[学生]思考后回答:哺乳动物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寿命比较短。
[教师]虽然我们发现了哺乳动物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寿命比较短,但我们有没有思考过,红细胞为什么没有细胞核后寿命就会变短呢?细胞核在细胞中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胆、敢于挑战、敢于质疑。
二、师生活动,探究细胞核的功能[探究活动一]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多项生命活动,包括摄食、对外界刺激反应、运动等。
如何探究细胞的寿命及生命活动与细胞核有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提供方案)学生1:把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来,观察其寿命。
学生2:可以把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细胞核,一半无细胞核,然后观察变形虫的生长情况。
[师生活动]评价后选择第二位学生的方案,原因为:对细胞进行切割,并形成对照。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1:细胞寿命及生命活动与细胞核有关。
[学以致用]科学研究方法应用——让我们用这样一种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研究一些科学现象。
情境:科学家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
如果你是科学家,请你来预测被头发横缢的这两部分将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有核部分能继续分裂,而无核部分将不能分裂。
[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若蝾螈受精卵没有完全横缢,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进一步思考后回答:细胞核多的部分发育快,细胞核少的部分发育慢。
整理参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整理参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95ed81cf84b9d529ea7a52.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三节。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让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对细胞核的重要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有深刻领会,可以进一步理解生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我调控系统。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细胞核的功能及结构,现在又刚学过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生物膜系统作用等有关知识,这些知识将作为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
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但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教材中四个经典实验的分析的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同。
利用初中教材中多利羊的进行知识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教学课,则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基本素养,进行基于细胞核的模型设计和交流,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动手和交流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学习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2)引导学生制作细胞核及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对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产生认同;(2)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2.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五、教学器材课标、课本、教参、课件、flash、橡皮泥六、教学方法(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与效率(2)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与探究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八、板书设计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细胞核的形态、数目、大小绝大多数有一个细胞核真核细胞有些无细胞核(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有些有多个细胞核二、细胞核的功能1.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2.控制细胞的分裂、分化3.控制细胞的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4.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胞核有关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参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参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dcfa6f0b4e767f5bcfce0e.png)
参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赤峰市宁城高级中学赵海江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思想,“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观点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是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的基础。
主要是让学生从细胞中的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本节为细胞结构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学习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Ⅱ)2、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Ⅰ)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学生情况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
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
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55fd9e10a6f524cdbf8543.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能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
②能说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原因。
能力目标
①通过小组分析探讨资料,领悟细胞核的功能,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②领悟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
②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教学重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
(2)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方法
识图、分析、讨论、归纳
四、教学过程。
参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精编版
![参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703b0a0b4c2e3f572763ae.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赤峰市宁城高级中学赵海江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思想,“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观点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是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的基础。
主要是让学生从细胞中的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本节为细胞结构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学习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Ⅱ)2、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Ⅰ)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学生情况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
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
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赤峰市宁城高级中学赵海江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思想,“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观点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是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的基础。
主要是让学生从细胞中的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本节为细胞结构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学习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Ⅱ)2、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Ⅰ)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学生情况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
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
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技术准备、以及前期的教学状况(1)、以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式教学,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资料分析中的试验动态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异同点及关系。
(3)、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单(学案),自制的染色质、染色体教具,自制的细胞结构模型及细胞核结构模型。
(4)、细胞是很微小的结构,细胞核则更小,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先复习前面所学习的细胞膜和细胞器,同时使用动画、图片等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主要结构之间的联系。
三.本课学习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不仅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同时掌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2、通过细胞核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板书设计本节课采用是总结式板书,即边探究,边总结,边板书。
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反映探究的过程。
附板书: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细胞核的功能1、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2、控制细胞的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
核膜(有核孔)二、细胞核的结构染色质核仁三、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是通过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二是通过让学生做课堂总结归纳来做评价。
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设计如下:1.(15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对于细胞核功能探究的实验:Ⅰ.1968年,美国生物学家戈登做了如下实验:把一个蟾蜍蝌蚪的肠细胞,用精细方法取出它的核,移到一个没有受精但事先已去掉细胞核的成熟蟾蜍卵细胞中。
结果发现经过移核的卵可以分裂、发育,有少数还可以发育成正常的蝌蚪。
这说明:(1)肠细胞核移植到未分化的卵细胞中,受到__________的影响,又恢复了分裂、发育的功能。
说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相互影响的。
(2)肠细胞核内具备有发育成蝌蚪的______________。
Ⅱ.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
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的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也无法生存。
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移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生活正常。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细胞中的核与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核后的变形虫仍能存活一段时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独的细胞核不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_显微镜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图中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层膜构成的,细胞质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________进入细胞核的。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可在某时期转化为________形式,它主要由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以及__________一起组成,是细胞核内行使____________功能的物质。
(4)结构[②]________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指出原核细胞的拟核与图中细胞核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
六、教学反思: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每位老师在走下讲台的一瞬间,都会对一节课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教学反思极为重要,为了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步,对于此节课反思总结如下:反思本节课的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思想,“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观点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行动策略也是基于上述理念而进行的。
反思本节教学设计。
为了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本节我设置了①激发情感,引入新课②师生共同探究③学生合作探究④学生独立讲解⑤自学总结⑥课堂检测及课下延伸等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细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努力帮助学生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模式。
反思本节预设。
根据自己说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做了以下工作(1)对课堂进行教学预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选择。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2)利用课前短暂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
为课堂合作交流高效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3)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敢想,敢说,敢研究。
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并在课后结合学案进行当堂检测,以巩固学习成果。
反思教学过程。
此次教学共2个内容:(1)通过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2)通过自学对细胞核结构深入理解。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经典实验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请学生阐述实验的过程,并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
反思此部分的教学。
师生能够共同归纳出各实验的结论,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较为顺利。
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回答问题独立表述思想耗费时间较长,个别同学没有完全形成系统和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训练。
对于学生的评价也由于时间关系进行的不充分。
在教学的第二环节中,细胞核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是教材中已给出的。
学生回答的比较流畅,教师做了适当的引导。
但关于染色质的成分、形态和特性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学生新接触的知识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及思考题的设置,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染色质的概念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
最终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进一步体会到功能与结构相适应这一观点。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生成效果,圆满的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学教材,培养自学能力,识图能力、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讨论热烈,过程比较流畅。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时间关系对个别小组的汇报没有细致的分析与评价(2)在课堂上没有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提问涉及的学生面较窄 (3)由于本节课新课标要求的容量较大,对学生思维要求较高,个别同学由于前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显得有些思维脱节跟不上课堂的节奏。
通过本节课教学,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个人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迫切需要的,只有用相应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分析教材,精心组织材料,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完成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要用自已的激情和智慧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将是我不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