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曾遭遇过胃肠道功能紊乱带来的困扰,如胃胀、胃痛、腹泻、便秘等。

胃肠道功能紊乱并非一种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但却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饮食不规律、精神心理因素、肠道菌群失调、胃肠道感染等有关。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诊断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依靠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症状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这些症状往往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

体格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但在部分患者中可能会有腹部压痛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生化检查等,有助于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胃肠钡餐造影、胃镜、肠镜等,可直观地观察胃肠道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变。

在治疗方面,西医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例如,对于腹痛、腹胀明显的患者,可能会使用解痉药如山莨菪碱;对于腹泻的患者,会给予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对于便秘的患者,则可能使用通便药如乳果糖。

此外,还会使用调节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同时,对于存在精神心理因素的患者,如焦虑、抑郁等,可能会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属于“胃脘痛”“痞满”“泄泻”“便秘”等范畴。

其病因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胃虚弱等有关。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诊断胃肠道功能紊乱。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则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切诊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病情。

中医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治疗方面,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包括胃痛、腹泻、便秘、胃酸倒流和腹胀等症状。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调节:
饮食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关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引起症状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酸性
和刺激性食物。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有助于缓
解便秘。

- 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饱餐。

- 注意饮食中的饮料选择,避免含咖啡因和碳酸饮料,可以选
择温水、温茶和健康果汁。

- 有些人可能对乳糖和谷氨酸钠过敏,需要注意饮食中的相应
含量。

2. 生活习惯调节:
- 规律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
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 减少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休息、放松、冥想和休闲活动来
缓解。

3. 药物治疗:
- 胃肠道促动药: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来缓解便秘症状,如
洛托烷、多潘立酮等。

- 抗酸药物:对于胃酸倒流和胃痛等症状,可以使用抗酸药物,
如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 抗腹泻药物:对于腹泻症状,可以使用抗腹泻药物,如复方甘草片等。

4. 中医治疗:
- 可以选择一些中草药来调节胃肠功能,如柴胡、土茯苓、陈皮等。

- 接受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胃肠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胃肠功能紊乱可能是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并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提供具体的治疗方法之前,建议向医生或中医师咨询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_如何治疗

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_如何治疗

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如何治疗?资料来源:广州胃肠医院许多人对胃肠道功能紊乱这一词还不熟悉,那么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如何治疗最科学?它是指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也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主要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也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

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多见于青壮年。

疗法:1、心理治疗对2/3病人有效。

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关键在于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

如果患者怀疑或忧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医生进行针对性检查,解除疑虑稳定了情绪,这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2、支持疗法除非患者全身情况很差,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生活有规律,适当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性厌食者伴严重营养不良、鼻胃管进食又引起腹泻的患者,需静脉输入营养。

高纤维素食物可缓解IBS病人的症状。

3、药物治疗短期给予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有用,在痉挛性腹痛的IBS患者,抗胆碱能药物双环维林、钙拮抗剂等。

4、中医治疗可用小半夏获苓汤加减以止吐,对轻症患者有效。

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

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药物治疗都会对人体有副作用。

水苏糖它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制品,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无毒无副作用。

并且他能直接作用于肠道,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繁殖,调节微生态平衡,能有效消除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中医浅谈胃肠功能紊乱及治疗

中医浅谈胃肠功能紊乱及治疗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21-吴小东 (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卫生院中医内科)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肠胃功能性疾病,通常此病生理解剖方面的器质性改变。

在临床中患者多表现为在进食与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同时可能会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状,比如有的患者会有失眠、焦虑、健忘等情况出现。

调解气机是基本治疗原则在中医中认为,肠胃功能紊乱是与人的情志因素有关,因此也将其归为郁证的范畴。

因此,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基本原则就是调解气机,在治疗中以下,一些细节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明辨病位,合理选择升阳与降气。

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中医中的脾胃病,而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生从运脾论治,脾为运化的关键,运化出现迟滞则是属于升降失常,患者气机逆乱,临床治疗会选择使用补脾益气升阳之药。

升阳益气是治疗本病的一个方面,同时还需要注意胃气的通降。

胃部是主食纳,在纳入饮食的同时传出糟粕,在出入中相互依存保持平衡,维持了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

胃主降气,以降为和。

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

因此,在治疗中为气的通向,也是维持平衡的关键所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认为,如果有上腹有饱胀感、呕吐、恶心的临床表现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胃脘,在临床治疗中就需要以理气通降为主要治疗原则;对于胃痛、腹泻、肠鸣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肠道则是需要以升阳益气为先。

(2)详辨病机,适当选择疏肝、柔肝与泻肝。

肠胃功能紊乱与七情郁结、忧思过度等有关。

情志不畅会引起机体内气血紊乱,在气机失调后肝木克土,导致本病发生。

因此调肝属于此病必选治疗原则。

但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在临床中需要根据具体症型进行治疗,在调肝的同时注意疏肝,疏肝与清肝合理选择。

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调理方法中药调理中药治疗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不论何种疾病均可选择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结合西医更可提升治疗效果。

在中药治疗中可加入调理肠胃的中药,改善肠胃功能。

虽然中药味苦但还是可以忍受的,大家也要记住良药苦口的原则,这样更能有利于疾病恢复。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悦读专栏·甄选Family life guide -137-严伦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一般和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等情况相关,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由于这种疾病的病因与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所以患者的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情持续加重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临床上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尤为关注,治疗方案也倾向于综合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就着眼于中西医的角度,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下述科普。

西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病,或者是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常具有神经质、情绪化等人格特征,所以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情况的人,患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较大,且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躯体化症状。

也有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慌或者慢性头痛、肌痛等症状,这些精神方面的疾患会对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很大的折磨。

通常具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极易发生胃肠道动力低下的情况,或者愤怒、厌恶等情绪会引起高动力反应,比如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因为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而致使腹泻或者便秘加重。

日常饮食因素。

临床上许多学者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患者存在饮食不节制的问题,或者患者胃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对肠道动力学、分泌以及吸收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有喝咖啡、喝浓茶的习惯,但是没有注意胃肠的保护,比如多数患者长时间空腹喝咖啡减肥等,导致咖啡因对胃肠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或者引起神经中枢紊乱,睡眠不正常,致使患者发病或者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中医论证将功能性胃肠病归为“胃脘痛”“胃痞”“腹泻”等范畴,认为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外感六淫邪气和七情过激、脏腑失和等情况造成。

中医调理肠健康中医草药与肠道疾病

中医调理肠健康中医草药与肠道疾病

中医调理肠健康中医草药与肠道疾病中医调理肠健康中医草药与肠道疾病肠道健康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学强调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通过草药的运用来维护和调理肠道健康。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如何通过中医草药来调理肠道疾病。

一、调理肠道平衡的理念中医学认为,肠道是人体的“长母”,其健康状况对整个身体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而肠道的健康与中医所强调的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通过中医的理念,可以通过草药调理肠道健康,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二、中医草药的运用1.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肠炎等炎症性肠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黄连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使用,但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2. 白术:白术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腹泻等症状。

在草药配方中常常与黄连等药物一同应用。

3. 枸杞子:枸杞子在中医草药中具有益肾养肝、润肠通便的作用。

适量摄入枸杞子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问题。

4. 茯苓:茯苓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解决湿热引起的肠道疾病。

茯苓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

5. 甘草:甘草具有改善脾胃消化功能的作用,可以调理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有研究表明,甘草对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肠道疾病常用的中药配方1. 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中医草药配方,由黄连、白术等多种草药组成。

保和丸有清热解毒,增强脾胃功能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腹泻、肠胃炎等肠道疾病。

2. 鲜竹沥:鲜竹沥是中医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它由竹沥、黄连、黄芩等草药组成。

鲜竹沥具有清热解毒、止泻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急性菌痢等。

3. 枳实汤:枳实汤由枳实、黄柏、香砂等草药组成。

枳实汤主要用于治疗腹泻、腹痛等症状,有助于调理肠道功能。

四、中医草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在使用中医草药调理肠道疾病时,首先应该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明确病因,以及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中西医结合

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中西医结合

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中西医结合胃肠道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消化不良、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问题,不仅会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工作生活。

幸运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改善胃肠道功能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效的途径。

中医认为,胃肠道功能失调往往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肝郁气滞则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导致胃脘胀痛、嗳气等。

而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等,容易损伤脾胃;情志失调,如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气血运行,导致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胃肠道功能问题,注重整体调理,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药调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开具个性化的方剂。

比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健脾益气;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疏肝理气;对于饮食积滞的患者,常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消食导滞。

针灸则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胃肠道的气血运行和神经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

西医在改善胃肠道功能方面,主要从生理、病理和药理的角度进行治疗。

首先,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如胃镜、肠镜、钡餐造影等,明确胃肠道的具体病变情况。

如果是胃炎、胃溃疡等炎症性疾病,会使用抗生素、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胃肠动力不足,会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如果是肠道菌群失调,会使用益生菌制剂来调节肠道菌群。

此外,对于一些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肿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功能问题,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在使用西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同时,结合中药调理脾胃、疏肝理气,可以更好地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

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
2 结 果
本组 1 3 8 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为痊愈的患者 6 2 例, 占 4 4 . 9 3 %;显效的患者 4 8 例 。占 3 4 . 7 8 %;好转 的患者 1 8 例, 占 1 3 . 0 4 %; 无效的患者为 1 2 例, 占8 . 7 0 %;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l a f u n c t i o n l a d i s o r d e r s o f t h e d i a l e c t i c l a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r a d i —
91 . 3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 5
3 讨 论
变态 反应 性 皮 肤病 已经 成 为 了临 床上 比较 常见 和多 发 的疾 病, 主要包括湿疹 、 荨麻疹 、 药疹 、 异位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等i 1 1 。 变态 反应在 临床 上 又被 称 为过敏 反应 , 主 要 的发病 原 因是 患 者多 次接受相同的异物刺激而诱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从而对患者 的 机 体功 能造 成损 伤 。 中医治疗 变态反应 性皮肤 病有很 久的历 史 , 中医认为 患者 的发病原 因是 患者 自身机 体 营卫虚疏 、 禀赋不 耐 、 卫
2 0 1 3 年1 月
红和有灼热感 , 同时有皮肤的破损 以及明显的脱屑 , 患者的全身 有大片状的红斑, 并有严重的瘙痒。 患者同时伴有畏寒发热, 大便 燥结 , 小便赤短等。 查体可见舌质绛红伴黄苔 , 脉象为洪数脉。l 8 例患者均给予 自拟清毒 汤随症加减治疗 , 药用 : 生石膏、 赤芍、 生 地、 甘草、 连翘、 丹皮、 金银花 、 竹叶、 知母等。 伴有严重血热以及瘙 痒的患者加用苦参、 紫草 、 地肤子 、 槐花等 。 1 . 4 . 6气血瘀滞型 : 气血瘀滞型以反复发作性的慢性湿疹 、 慢性荨 麻 疹 以及 异位性皮 炎 为主 , 患 者病 情反 复并 时 轻时重 , 主要 的 临床 表现是皮肤色暗伴破损 , 有皮肤色素沉积发生, 并伴有紫斑、 节结 和苔癣化等, 患者的面色较黯 , 女性患者还会伴有痛经 以及月经不 调等。 查体可见舌质黯且无苔, 脉象为细涩脉。 l 4 例患者均给予自拟 活血汤 随症加 减治疗 , 药用 : 赤芍、 归尾、 甘草、 地肤 子 、 僵蚕 、 防风 、 地龙、 红花 、 陈 皮等 , 伴 有严重 血瘀 的患者 加用 僵蚕 以及桂枝 等 。 1 . 5疗效判定 :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将患者的治 疗效果分为痊愈、 显效、 好转和无效四级。痊愈 : 患者的皮肤破损 、 瘙痒等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较治疗前完全消失; 显效: 患者的皮肤破 损、 瘙痒等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 的改善 ; 好转 : 患者

肠胃功能紊乱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肠胃功能紊乱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肠胃功能紊乱的原因与治疗方法肠胃功能紊乱,也被称为胃肠道功能失调,是指肠胃无法正常工作的一种疾病。

这种状况会对人体造成不适甚至疼痛,并且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本文将探讨肠胃功能紊乱的原因以及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原因:1. 不良饮食习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肠胃功能紊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例如,经常暴饮暴食、咀嚼不细、过多摄入油腻和辛辣食物,都会给肠胃带来负担。

此外,忽视早餐和缺乏膳食纤维摄入也会加重症状。

2. 精神压力:心理压力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体内会释放出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干扰消化系统的运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蠕动活动紊乱等症状。

3.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以及一些心脑血管药物等,可能引起肠胃功能紊乱。

这些药物对肠胃黏膜产生刺激或直接干扰消化道的正常工作,可能导致恶心、腹泻和胃灼热等不适。

4. 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是人体内重要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有害菌数量增多,对有益菌的竞争力产生了影响。

这种失衡可能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并引发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改善饮食习惯是缓解肠胃功能紊乱的首要步骤。

建议采取规律进餐,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合理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避免摄入过多油腻和辛辣食物,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来减轻消化负担。

2. 控制精神压力:积极应对压力对肠胃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和冥想等来缓解精神紧张。

3. 避免药物滥用: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胃肠道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求合适的替代方案或调整剂量。

4. 肠道菌群调理:保持良好的肠道菌群平衡对于消化系统的稳定非常重要。

增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摄入有助于促进有益菌种群的生长,并维护肠道健康。

饮食中可增加酸奶、米酒等富含益生菌的食品,或者选择服用益生菌补充剂。

中医怎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养生小贴士)

中医怎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养生小贴士)

中医怎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也叫做胃肠道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这个对身体来说危害是比较大,突出的表现是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等,老年人发病率是比较高,而中医在治疗本病效果是比较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是怎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食疗有哪些方法呢?上海中潭中医院胡兴猛分析指出,胃肠功能紊乱在中医学中可将其归属于“腹痛”、“泄泻”、“下痢”的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过度劳倦、年老体衰等引发。

本病在临床中可辨证有肝气乘脾、湿浊困脾、脾肾阳虚、脾胃虚弱等型,在具体应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食疗方法时,要注意辨证论治。

1.肝气乘脾型【表现】腹胀腹痛,痛则腹泻,泻出不多,泻后痛减,胸闷嗳气,肠鸣不止,食少纳呆,偶见便秘,常因情绪郁怒而发作,苔薄白,脉弦。

【治疗】治宜疏肝理气,醒脾固肠。

适宜的食疗方有佛手煮鸡蛋、扁豆梅花粥等。

2.湿浊困脾型【表现】腹胀腹痛,肠鸣腹泻,饮食不当则腹痛,泻下加重,完谷不化,恶心呕吐,身体困重,神疲倦怠,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治宜健脾利水,祛湿止泻。

适宜的食疗方有车前子红茶、薏苡仁粥等。

3.脾肾阳虚型【表现】腹痛肠鸣,黎明泄泻,泻后痛减,小腹发冷喜温,形寒肢冷,面色萎黄,食少纳呆,神疲倦怠,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治宜健脾补肾,固肠止泻。

适宜的食疗方有荔枝粥、四神腰花等。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有很多的,上述中所说治疗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效果也是比较好,胃肠功能紊乱除了中医治疗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消化的食物,还要注意作息规律,要养成不熬夜不抽烟的习惯。

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及治疗是什么?

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及治疗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及治疗是什么?
导语: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很多的白领和工作的年轻人,都没办法按时吃饭,经常会加班工作,所以很多人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很多的白领和工作的年轻人,都没办法按时吃饭,经常会加班工作,所以很多人都会换上慢性的胃部,肠胃功能紊乱,经常会出现胃疼、食欲不振、胃抽筋、腹泻等现象。

这些都是肠胃功能紊乱造成的,那么肠胃功能紊乱应该怎么治疗呢?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是什么?
1、支持疗法:除非患者全身情况很差,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生活有规律,适当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性厌食者伴严重营养不良、鼻胃管进食又引起腹泻的患者,需静脉输入营养,高纤维素食物可缓解IBS病人的症状。

2、心理治疗对2/3病人有效
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关键在于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

如果患者怀疑或忧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医生进行针对性检查,解除疑虑稳定了情绪,这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3、中医治疗
(1)神经性呕吐如除呕吐外无其他见证,可用小半夏获苓汤加减以止吐,对轻症患者有效。

(2)胃肠道功能紊乱要怎么治疗?吞气症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

(3)肠激惹综合征,若有腹痛而泻,胁肋满闷及脉弦,则为肝脾不和,可用痛泻要方加减。

若每天于黎明前腹鸣而泻、腹凉肢冷,舌淡脉弦细,为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进行治疗。

上文中介绍了很多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方法,治疗的最重要的就是生活常识分享。

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

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

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是指婴幼儿期间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便秘、腹痛、呕吐等。

这些症状给孩子带来了不适,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扰。

因此,了解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调整饮食结构是治疗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方法。

孩子的饮食结构应该合理搭配,保证膳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过多的油腻食物和高糖食品。

此外,孩子的饮食应该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饿肚子过久。

其次,积极调整生活作息也对治疗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有益。

孩子的作息规律应该有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缓解便秘和腹泻的症状。

除此之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不可滥用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调整胃肠功能的药物、抗生素、益生菌等。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中医治疗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脾胃,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有助于缓解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最后,家长在治疗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时,一定要耐心细心。

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饮食和排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家长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更快地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调整生活作息、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多种途径。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耐心细心,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早日康复。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肠黏膜pH测定
监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状况是诊断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直接观察肠黏膜屏障功能仍较困难,多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监测。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Hale Waihona Puke 血浆内毒素检测肠黏膜通透性测定
血二胺氧化酶测定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01.
AGIⅠ级(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风险)
02.
AGIⅡ级(胃肠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组成:厌氧菌、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绝大多数都是厌氧菌。
01
功能:具有定植性、繁殖性、排他性以防止外籍菌侵入和定植;增强免疫;营养作用。
02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组成:胃酸、胆汁、溶菌酶、粘多糖、水解酶等。
1
功能:灭活病原微生物;润滑作用以保护肠黏膜免受物理化学损伤。
B
D
AGI逐步进展,MODS和休克进行性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
A
E
AGI Ⅳ级:
AGI Ⅳ级处理:
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急诊剖腹手术或其他急救处理(如结肠镜减压)(1D)。
中医学对AGI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并无“肠功能障碍/衰竭”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胃肠功能障碍当属中医“反胃”、“胃痛” 、“泄泻”、“痞满”、“腹痛”、“关格”等范畴,在许多医籍中均有论述。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受纳、腐熟水谷;生理特性为主通降,喜润恶燥。
脾胃属土,位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既主运化水谷精微,又主气机升降,所以既有坤静之德,又有乾健之能,可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之常,故脾胃有升清降浊,通上达下之功。

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

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

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胃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对于这种疾病,患者往往感到非常苦恼,因为它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成为患者们的迫切需求。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方法。

饮食对胃肠功能有着直接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加重症状。

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咖啡、浓茶等,同时也要减少饮酒和吸烟。

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手段。

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肠道功能平衡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另外,中医治疗在胃肠功能紊乱中也有着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主要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来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术、山楂、陈皮等,具有调理脾胃、缓解胃肠症状的作用。

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可以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手段。

对于腹泻症状,可以选用止泻药物;对于便秘症状,可以选用通便药物。

此外,对于伴有胃痛、胃胀等症状的患者,也可以选用抗酸药、胃肠道促动药等进行治疗。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中医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最佳方法。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能对患者们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一种用于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772006.5(22)申请日 2015.11.10A61K 36/752(2006.01)A61K 9/16(2006.01)A61P 1/14(2006.01)(71)申请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址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17号(72)发明人姜辉 高家荣 汪永忠 张家富陈浩 韩燕全 李颖 刘晓闯魏良兵(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首先混合5~20份桃仁、5~20份丹参、5~15份枳实、5~15份厚朴、15~30份生白术、15~30份生黄芪、15~30份太子参、15~30份北沙参、5~20份黄芩、10~25份茯苓和1~15份甘草;接着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静置沉淀;然后吸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得到清膏;最后加入1~10份糊精做底料,喷雾干燥制粒。

本发明优选十一味中药,通过合理的制备工艺,以实现制备的中药颗粒具有健脾、益气、和胃、行气消积等明显优于传统药物的功效。

同时该中药颗粒还具有活血化瘀、消除局部炎症、减轻术后病痛之功效。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CN 105267372 A 2016.01.27C N 105267372A1.一种用于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颗粒,其特征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颗粒,其特征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颗粒,其特征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4.一种制备用于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颗粒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首先混合5~20份桃仁、5~20份丹参、5~15份枳实、5~15份厚朴、15~30份生白术、15~30份生黄芪、15~30份太子参、15~30份北沙参、5~20份黄芩、10~25份茯苓和1~15份甘草;接着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静置沉淀;然后吸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得到清膏;最后加入1~10份糊精做底料,喷雾干燥制粒。

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的应用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特点是胃肠蠕动异常,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肠道功能紊乱与脾胃虚弱、湿热阻滞等有关,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的应用。

一、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中医药在治疗肠道功能紊乱中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的理论,肠道功能紊乱可分为虚实两个方面进行辨证。

虚证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气滞,治疗时应以健脾养胃、理气调中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陈皮等,可益气健脾、理气调胃。

实证主要表现为湿热阻滞、肠道积滞,治疗时应以清利湿热、行气导滞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厚朴等,可清热利湿、行气化滞。

因此,中医药在治疗肠道功能紊乱中注重辨证施治,以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药的药物治疗中医药在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有丰富的药物资源。

例如,柴胡可以舒肝解郁、理气和胃;枳壳可以行气导滞、消食除胀;厚朴可以燥湿除滞、行气止痛等。

这些中药都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此外,中药复方制剂也是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的常用药物,例如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

这些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具有综合调理肠道功能的作用。

三、中医药的针灸疗法中医药的治疗肠道功能紊乱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常常应用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这些穴位与胃肠道相关,针刺后可以调节肠道蠕动,改善腹胀、腹泻等症状。

总之,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辨证施治、药物治疗以及针灸疗法等方面都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然而,中医药治疗需要医生熟练掌握中医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时,还需要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中医医生,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

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

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等。

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至关重要。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同时要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多食用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其次,规律的生活作息也对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利于减轻胃肠道的负担,缓解症状。

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和腹泻等症状。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调整胃肠道蠕动的药物、改善胃肠道黏膜保护的药物、调节胃酸分泌的药物等。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药物或者长期连续使用。

除了上述方法外,中医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主要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常见的中药治疗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对一些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总的来说,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有很多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时遵医嘱使用药物和接受中医治疗。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尽快缓解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恢复健康。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分析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分析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8T10:28:31.39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月1期作者:舒耀东[导读]舒耀东(江苏省武进区嘉泽镇嘉泽卫生院;江苏常州213100)【摘要】目的:研究胃肠道功能紊乱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

方法:随机纳入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共计62例,其中实验组纳入31例,实施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纳入其余的31例,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更短,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胃肠道功能紊乱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Efficacy analysis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Shu Yaodong Jiaze Health Center, Jiaze Town, Wujin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Jiangsu 213100【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which 3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remaining 31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bacteria enteric-coated capsule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remission tim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has a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Combin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Curative effect 对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行临床分析,主要临床症状是便秘、腹泻、腹痛、腹胀等,是胃肠综合征,解释时无法用理化异常、器质性病变来阐述疾病,这一疾病发生率以及就诊率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 治疗
• Fleming与Remington提出来的定义为 “肠道功能下降至难以维持消化、吸收营 养的最低需要量”。
• MeakinS和Marshal率先提出“肠道是发生 MODS的原动力”。
• Deitch提出肠衰竭为“腹胀,不耐受食物5 天以上;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急性胆囊炎”。
➢另一方面使易产生耐药的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 等肠杆菌科细菌、真菌以及外源性耐药菌等,容易 黏附于肠道上皮细胞上,并获得生长优势,同时容 易造成肠道内的细菌及内毒素发生易位,侵及入血。
➢由此而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肠道 机械屏障功能破坏,进而出现肠黏膜屏障的防御能 力下降。
AGI发病机制
• 2001年Ninghtingale提出将“由于肠吸收 减少,需要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以维持健 康生长”作为肠功能障碍的概念。
• 20世纪90年代末,黎介寿教授明确提出“肠 功能障碍应是肠实质与(或)功能的损害,导 致消化、吸收、营养与(或)黏膜屏障功能 产生障碍”。
• 王宝恩则认为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复杂多 样,并且从胃肠道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进行了 阐释,复杂的病因最终通过影响胃肠道的生 理功能,而使肠道消化吸收障碍、肠道运动 能力减退、肠道各种屏障受损,从而发生肠 道细菌过度繁殖和(或)菌群失调,细菌及内 毒素易位,终致诱发、加剧MODS/MOF。
正常胃肠道功能包括促进营养物质和液 体的消化吸收、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的 吸收、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灌注、分泌、 运动和协调的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是足够 功能的先决条件。
•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比较 完整的功能性隔离带,可将肠道和机体内 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肠腔内的细菌、内毒 素、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食物抗原物质 等具有致病性的抗原侵入机体的功能,以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机体能够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包括:
➢若肠道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则会影响到sIgA的分泌, 其分泌量减少就会使肠道免疫屏 障作用大幅度减弱。
AGI发病机制
• 四、营养障碍
➢经肠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活动所必须 的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还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肠黏膜机械屏障 的保护作用。
➢肠道存在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多脏器 功能障碍综合征不能给予肠内 营养时,受诸多病理因素的影 响,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受到不同 程度的损害,削弱了机体抵御 疾病的能力。
• 二、肠粘膜缺血、缺氧
➢在某些失血性休克、应激等疾病状态下,机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的 血供,会通过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使全身血液重新分布,通过减少外周循环以及 肠道的血流,来保护重要的组织器官。
➢同时肠道血流灌注明显减少,为首要受损器官,血流减少导致胃肠组织氧供下降, 当肠黏膜的氧供下降超出机体代偿范围时,就会产生无氧酵解,乳酸等酸性物质生 成增多,导致肠點膜酸中毒,肠點膜上皮细胞损伤。
• 随着对危重病的深入研究, 人们逐渐意识到胃肠功能在 疾病的发展尤其在重症医学 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 胃肠道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 SIRS)的触发器和始动器, 是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综合征(MODS)的中心器官 。
胃肠功能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 1.有引起胃肠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出现消化道出血, 疑及有应激性溃疡发生,急诊内镜检查证实者;
• 2.胃肠道本身疾病出现肠道胀气、肠鸣音减弱,严 重腹泻等,不能耐受饮料和食物;
• 3.任何原因引起高度腹胀、肠鸣近于或完全消失疑 及中毒性肠麻痹患者;
AGI发病机制
重要环节
胃肠道粘膜屏障受损
各种致病因子
胃肠道
(创伤、感染等) (细菌库)
SIRS
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入血
MODS
AGI发病机制
• 一、肠道微生态失衡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微生态平衡的状态以共同生存。
➢如滥用抗生素,一方面会杀灭肠道内敏感的专性厌氧菌,使 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拮抗力及 其它生物体的拮抗功能减弱或消失;
• 功能:灭活病原微生物;润滑作用以保护 肠黏膜免受物理化学损伤。
急性胃肠损伤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
急性胃肠损伤是指由于重症患者急性 疾病本身导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AGI的常见病因
• 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极为复杂,常见的病 因: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烧伤;各型休 克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超量 输血(输血量超过3L/d);急性药物或毒物中 毒等。
机械屏障
免疫功能屏障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机械屏障
• 组成: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侧面的 细胞连接、上皮基膜及上皮表面的菌膜 。
• 功能:防止肠腔的大分子物质向肠壁渗透, 肠壁固有层的物质进入肠腔。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免疫功能屏障
• 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及肠黏膜表面的主 要体液免疫成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肠黏膜缺血、缺氧不仅仅会影响肠道的 运动和吸收功能,而且会造成广泛肠管功 能障碍和/或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肠壁通 透性增高,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穿过黏膜屏 障,进入门静脉及体循环,这个过程中可能 会导致炎症反应的瀑布样激活,参与 SIRS 的发生。
AGI发病机制
• 三、肠免疫系统破坏
➢肠道免疫系统包括淋巴滤泡、Peyer’s小体、位 于板层的淋巴细胞、肠上皮细胞间的淋巴细胞以 及肠系膜淋巴复合物。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分泌型 免疫球蛋白A (sIgA)会在肠點膜的表面形成一种免 疫屏障,其对肠道内的菌群具有调节作用。
• 功能:对黏膜表面的抗原具有摄取、处理、 呈递作用。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 组成:厌氧菌、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绝 大多数都是厌氧菌。
• 功能:具有定植性、繁殖性、排他性以防 止外籍菌侵入和定植;增强免疫;营养作 用。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化学屏障
• 组成:胃酸、胆汁、溶菌酶、粘多糖、水 解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