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嫉妒-培根

合集下载

论嫉妒

论嫉妒

如何胜过嫉妒?(寇世远)【嫉妒是属肉体的特征】哥林多前书第三章一节至三节告诉我们,至少有两种人同时存在教会中间:一种是属灵的,另一种是属肉体的。

何谓属肉体?就是在基督里为婴孩的。

这些人虽得救了,但灵性非常幼小,像婴孩一样,甚么也不懂。

属肉体的光景又如何呢?肉体之中一无良善,举凡骄傲、嫉妒、分争、贪婪、荒宴、醉酒、淫乱、恶念等都是出乎肉体(加五19~21,24)。

保罗特别强调,嫉妒分争是属乎肉体的特征。

有人说:“骄傲与嫉妒是孪生兄弟。

一个骄傲的人,通常会嫉妒别人,自以为了不起,别人都不如自己,也不容许别人比他好;一个嫉妒的人,看别人好就不顺眼,觉得只有自己配,别人都不行。

有骄傲的地方,一定有嫉妒;有嫉妒的地方,一定也有骄傲。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四至八节讲爱的内容最为详尽,对爱字有七种正面的解释:爱是甚么;九种反面的解释:爱不是甚么。

反面的第一种解释,就说“爱是不嫉妒”。

嫉妒是基于自私心理的最快反应,该隐所以杀死亚伯,就是由于嫉妒,因为神悦纳亚伯的祭,不悦纳他的祭;他因嫉妒亚伯,而杀死亚伯。

所罗门写雅歌,到了第八章,将爱与恨作对称的描述,他说:“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的残忍”(歌八6)。

爱情与嫉恨是对立的。

箴言也告诉我们: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十四30)。

可见嫉妒的心何等可怕;嫉妒的人,又是何等的痛苦。

人为甚么会嫉妒呢?圣经中有几个典型的例子,可供我们找出嫉妒的原因和对策来。

【嫉妒多由患得患失而来】创世记第三十章一节至八节,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描写利亚与拉结是同胞姊妹,同嫁雅各,利亚多产,拉结美貌却不能生育,因而拉结就嫉妒利亚。

拉结所以嫉妒,是因为自己没有儿女,别人有,就看不顺眼,所以心生嫉妒,盼望自己也有。

这典型的例子,说明一个原则,就是嫉妒多由患得患失而来。

身为基督徒本不该如此,但我们或多或少,都存有像拉结的嫉妒心理。

拉结见自己不生孩子,就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死了。

”雅各却说了一句非常宝贵的话:“叫你不生育的是神,我岂能代替祂作主呢?”雅各的意思是说:你能不能生育,权柄操在神的手里,不在人的手里,因为儿女是神所赐的产业(诗一百廿七3)。

培根随笔(世界名著必读经典)

培根随笔(世界名著必读经典)

培根随笔(世界名著必读经典)加入书架
登录
•版权信息
•1.论真理
•2.论死亡
•3.论宗教统一
•4.论报复
•5.论逆境
•6.论伪装与掩饰
•7.论父母与子女
•8.论婚姻与独身
•9.论嫉妒
•10.论爱情
•11.论高官
•12.论勇气
•13.论善与性善
•14.论贵族
•15.论叛乱与动乱
•16.论无神论•17.论迷信•18.论游历•19.论王权•20.论参议•21.论时机•22.论狡猾•23.论自谋•24.论革新•25.论敏捷•26.论假聪明•27.论友谊•28.论消费•29.论强国之道•30.论健康•31.论猜疑•32.论谈吐•33.论殖民地•34.论财富•35.论预言
•37.论假面剧和竞技•38.论人的天性•39.论习惯与教育•40.论幸运•41.论放债•42.论青年与老年•43.论美
•44.论残疾•45.论建筑•46.论花园•47.论谈判•48.论随从与友人•49.论请托•50.论学习•51.论党派•52.论礼仪与客套•53.论称赞•54.论虚荣•55.论荣誉与名望
•57.论怒气
•58.论世道沧桑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需要看完本书未购买的章节手动确认购买。

培根论嫉妒读后感

培根论嫉妒读后感

培根论嫉妒读后感
读了培根论嫉妒,就像被这个聪明的老头拉着唠了一顿关于人性中那点小阴暗的嗑。

培根一上来就把嫉妒这东西给剖析得明明白白。

他说嫉妒这玩意儿在人堆里特别容易滋生,就像杂草在没人管的地里疯长一样。

我就想啊,可不是嘛,在生活里,只要有人比自己好那么一点,嫉妒的小火苗可能就“噌”地一下冒出来了。

比如说,办公室里同事升职了,心里可能就会有点酸溜溜的,虽然表面上还得笑嘻嘻地说恭喜,可心里指不定就在想“为啥不是我呢?他哪里比我强了?”这就是嫉妒在作祟。

他还说嫉妒是一种很卑鄙的情感。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在背后使坏,就盼着别人倒霉的人。

就像在学校里,有些同学看不得别人成绩好,偷偷搞些小动作,比如藏人家的复习资料啥的。

这嫉妒简直能把人变得丑陋无比,让一个本来还挺正常的人变成一个心胸狭隘的小坏蛋。

不过呢,培根也不是光在那批判嫉妒。

他还说到嫉妒有时候也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比如说,如果一个社会只看重金钱和地位,那大家就会特别嫉妒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这就像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是想让嫉妒这种坏情绪少一点,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很重要啊。

从这篇文章里,我也反思了自己。

其实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或多或少藏着嫉妒的种子,关键是要怎么控制它。

不能让嫉妒把自己变成一个怨天尤人的家伙,而是要把它转化成一种动力。

就像看到别人在某方面做得好,与其嫉妒,不如想着“我也得加油,向他看齐”。

这样一来,嫉妒就从一个让人讨厌的情绪变成了自我提升的助推器。

培根这篇关于嫉妒的论述,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人性中的弱点,也让我明白了怎么去对待这个弱点,真是受益良多啊。

2024年培根随笔论嫉妒读后感范文

2024年培根随笔论嫉妒读后感范文

2024年培根随笔论嫉妒读后感范文《培根随笔论嫉妒》是一本由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写的著名随笔集,它以其深入犀利的思考和剖析,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嫉妒情绪以及嫉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对嫉妒的本质和应对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这本书中,培根通过一系列的随笔,深入地探讨了嫉妒这一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

他首先明确嫉妒来自于对他人的优越感的羡慕和不满意。

大多数人都会在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能力、成就和财富时感到嫉妒。

培根进一步分析了嫉妒的危害,他认为嫉妒会使人心生沮丧和恶劣情绪,并可能导致破坏性行为。

同时,嫉妒也阻碍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为人们过于关注他人的成就而忽视了自己的发展。

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嫉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在个人层面,嫉妒会使人产生负面情绪和不满意,这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和自卑感的增加。

当一个人过于专注于别人的成功时,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会受到阻碍。

与此同时,嫉妒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工作环境,嫉妒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甚至导致争斗和摩擦。

在社会层面上,嫉妒会导致不公平和社会不稳定。

当人们对他人的成功产生嫉妒情感时,他们往往会试图阻碍他人的成功,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嫉妒还会导致人们心生敌意和仇恨,进而导致冲突和对立的局面。

在一个充满嫉妒的社会中,人们会相互竞争和攀比,而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读完《培根随笔论嫉妒》,我也开始思考如何应对嫉妒情绪。

培根指出,要克服嫉妒,人们需要从自身出发,尽可能了解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专注于自己的发展和成长。

此外,他还提到了培养积极心态和积极行动的重要性。

意识到嫉妒情绪的存在,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应对和克服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至关重要。

此外,培根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出理智和公正的思维方式,从而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并接纳他人的成功和成就,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培根随笔论嫉妒读后感

培根随笔论嫉妒读后感

培根随笔论嫉妒读后感《培根随笔论嫉妒》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部重要著作,通篇共有21篇随笔,旨在探讨嫉妒这一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阅读完《培根随笔论嫉妒》后,我深受触动,对于嫉妒的本质、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分享给大家。

首先,弗朗西斯·培根通过丰富的论述,使我对嫉妒这一情感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认识。

他首先分析了嫉妒的起源,认为嫉妒是人类固有的本能,是一种自私的情感。

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当看到他人得到自己渴望的东西时,便会感到嫉妒。

同时,培根还探讨了嫉妒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对人的伤害程度,指出嫉妒是一种毒药,会削弱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通过详细的分析,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也意识到自身对于嫉妒的容易产生。

其次,培根在书中提出了嫉妒的解决之道,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培根指出,嫉妒的本质是对自己能力、地位和成就的不自信,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嫉妒问题,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自信心。

他还提出了“克制”和“欢喜”两个原则,即要克制嫉妒的冲动,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就,并将之作为自身的榜样。

这些思想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要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才能真正摆脱嫉妒的困扰。

另外,培根还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嫉妒与幸福的关系。

他指出,嫉妒是人们不能忍受他人比自己过得更好的结果,然而,幸福是自己心态的选择与他人无关。

换言之,嫉妒并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快乐。

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告诉我要学会从内心寻求幸福,不要将幸福视为他人的比较和评判,而是要从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的快乐与满足。

最后,我认为《培根随笔论嫉妒》这部著作的价值还在于其宏观的思考和深邃的洞察力。

弗朗西斯·培根凭借其独特的哲学思维和深邃的洞察力,通过对嫉妒这一情感的细致分析和深入剖析,使我对人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新和更深刻的理解。

培根随笔论嫉妒读后感范本

培根随笔论嫉妒读后感范本

培根随笔论嫉妒读后感范本《培根随笔论嫉妒》是一本由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写的随笔集,于17世纪出版。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人类中普遍存在的嫉妒情感,并提出了一种聪明且独到的看待嫉妒的方式。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嫉妒这一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首先,通过阅读《培根随笔论嫉妒》,我了解到嫉妒其实是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哪个文化背景下,嫉妒都是普遍存在的。

培根在书中指出,人类会因为别人的成功、优点或拥有的东西而感到不满,从而产生嫉妒之情。

这种情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出现。

我们可能会嫉妒朋友的成就,嫉妒同事的能力,甚至嫉妒陌生人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

培根的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嫉妒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不必过于自责或压抑,而是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

其次,培根在书中提出了一种聪明的看待嫉妒的方式,即通过借鉴和激励来克服嫉妒。

他认为,当我们嫉妒别人时,我们可以将此作为一个机会来借鉴对方的成功之道,从中学习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嫉妒来激励自己,努力争取更好的成就。

培根强调,嫉妒并非一种完全消极的情感,只要我们能以正确的方式看待和运用它,就能够将嫉妒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动力。

最后,我认为,《培根随笔论嫉妒》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并提出了一种超越自我局限的思考方式。

通过分析嫉妒这一普遍存在的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进而提升自我。

培根在书中提到,嫉妒往往是因为我们对自身的不足感到不满,但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情感。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培养自信心和提升自身的能力来克服这种不满。

只有打破自己的局限,我们才能更大胆地接纳和尊重他人的成功,以及他们对我们的激励作用。

总的来说,阅读《培根随笔论嫉妒》是一次有益而启发性的经历。

通过这本书,我对嫉妒这一情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白了它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

同时,我也学到了一种聪明的看待嫉妒的方式,即通过借鉴和激励来克服嫉妒。

《论逆境》培根

《论逆境》培根

《论逆境》培根
《论逆境》培根
“期望万事顺遂,乃世之常理,但对于厄运,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品味其中的价值。

”这是塞奈卡效仿斯多噶学派而说的一句至理名言。

的确,如果奇迹的意义在于超越天命,那么,它通常就出现在逆境之中。

塞奈卡另外还有一句更为高明的话:“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脆弱的人性和不可战胜的神性,才算得上真正的伟大。

”这若是一句诗,或许会更加完美,因为诗人总是习惯于夸张的想象。

古希腊的诗人们就是凭借这这种想象,才虚构出各种奇谈。

但是,这些奇谈却似乎并非遥不可及,甚至其中还有着类似于基督徒的境遇。

试想,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前去解救被囚禁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时,是坐在一个瓦罐上远涉重洋的——这就如同基督徒以血肉之躯构成小小的孤舟,颠簸于人生未知的巨浪之上一样。

顺境需要人的节制,逆境则需要人的坚忍。

就伦理而言,后者更加难能可贵。

正如《旧约》把顺境视作神明的恩赐,而《新约》则把逆境看成天赐的福祉。

但是上帝却给予逆境中的人更清晰的启示。

如果你聆听《旧约》中大卫的琴声,就能听到与颂歌一样多的哀乐。

并且,你会发现圣灵更致力于刻画约伯所受的苦难,而非所罗门的财富。

精美的刺绣,都是暗郁的背景上安排一些明丽的图案,这比起明朗的底子上绣上暗淡的花朵要悦目得多。

我们的双眼对美的认识尚且如此,何况我们的心灵呢?无疑,美德就好比名贵的香料,愈是燃烧,愈是碾压,其香却愈为浓烈——这或许是由于顺境中最易暴露恶行,而逆境中最能彰显美德罢!。

培根读书笔记_1

培根读书笔记_1

培根读书笔记培根读书笔记1《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

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

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嫉妒使我们对人类灵魂造成伤害,更有着精神上的堕落。

它使人不能保持清醒,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嫉妒的对象,结果都是对本身做出低劣的判断。

没有人能真正看清楚他嫉妒的事物,嫉妒会蒙蔽思想,击倒宽容,排除心灵宁静的'任何可能,一致最终心灵枯萎。

我们知道,无论哪里,嫉妒一旦发挥作用,判断力就会粗糙,变得一文不值。

不论大脑怎样运转,嫉妒仍是它的一种超负荷,因此,必须辨识它并且与之战斗,用我们唯一的方法:坦诚的面对自我,剖析自己,保持判断力的平衡。

培根读书笔记2大家都说《培根随笔》是日常生活的结晶,是堪称经典的大作。

有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我却跟他们完全不同,开始,我非常的讨厌他,因为他总是以贵族的身份、站在男人的立场上来看待每一件事;总是以神的伟大、宗教的信仰及所谓的“真理”来起笔,总是讲一些神话,令人一头雾水……怀着不满的心态,我气愤的读完了整本书。

让我惊讶的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了一个与我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培根!他是个对哲学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的伟人!我恍然大悟:“看来我是错的,这才是真正的培根!”这本书共收录培根随笔56篇,篇篇标题意指鲜明,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

读者既可以通读,由于每篇随笔的结构自由,又以主题为中心来展开细腻的描写与评论,所以还可以择篇而读。

就是这样,在这本书,不对,是在这本宝典优美的的文字及无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领悟了一番,结果是受益匪浅。

一本好书自然离不开精华,因为精华是一本好书的灵魂,《培根随笔》作为一本世界名著,精华的部分那是数不胜数。

2023年培根随笔读后感_9

2023年培根随笔读后感_9

2023年培根随笔读后感2023年培根随笔读后感1每个少年的眼睛,黑白分明,犹如一块幕布。

勇敢、冲动、懦弱、嫉妒、困惑……所有属于青春的绚丽色彩都在那黑白分明的幕布上上演。

我也曾经让嫉妒冲昏了头脑,最终,理智还是胜利了。

读完《培根随笔》之《论嫉妒》之后,我才知道嫉妒给人带来的危害之大。

培根曾经说过,嫉妒是一种病,一种传染病。

它还是一种最邪恶、最堕落的情感,因此也是魔鬼的本性。

原来,我也当过一回魔鬼。

小时候的我,总是羡慕邻居家孩子的漂亮衣裙,恨不得将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是嫉妒,是一个布满陷阱的深渊,我胆怯地迈出第一步,于是就有了第二步、第三步的存在,让嫉妒暂时蒙蔽双眼。

小学的我,开始羡慕班级里的“领头羊”,也开始变得不喜欢与其他人交流学习,生怕其他人超越自己。

心里的魔鬼在不停咆哮,挣扎,指示着我嫉妒成狂,变得自私自利。

不,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与此同时,我也渐渐明白了,成长如同参加跑步比赛。

看到别人比自己跑得快时并不一定会着急悲伤,唯有被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日渐超越时,才会着急悲伤,甚至嫉妒。

我急了,也曾经想过做一个“趁着黑夜在麦田里撒播裨子的嫉妒者”,可理智告诉我,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能做一些偷偷摸摸的事,否则最终害人害己。

我想如今,理智已走在嫉妒的前头,而我的心智也渐渐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年少无知的往事也被埋进了青春的坟墓。

其实,羡慕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向前走一步,可以变为钦佩,将其视作榜样。

向后退一步可以变为嫉恨,将其视作敌人。

可是,没有人是完全的天使,也没有人是完全的魔鬼。

于是,就有了一颗漂浮不定的心。

可我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就算是深渊,就算跌入谷底,也有爬出来的一天。

少年的我们,不会让嫉妒充斥着我们眼前的世界。

我们都不是天使,都不完美,可我们依旧喜欢爱护这个缺点多多的自己。

幕布上的青春糗事仍在上演。

嫉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拥有一颗推崇嫉妒的心。

愿我们都站在羡慕的前方,遥望未来;愿我们都把嫉妒埋入青春的回忆……2023年培根随笔读后感2“知识就是力量”,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吧!是的,这就是《培根随笔》的作者,培根所提出来的。

美文好心情:论嫉妒(培根).doc

美文好心情:论嫉妒(培根).doc

美文好心情:论嫉妒(培根)THERE be none of the affections, which have been noted to fascinate or bewitch, but love and envy. They both have vehement wishes; they frame themselves readily into imaginations and suggestions; and they come easily into the eye, especially upon the present of the objects; which are the points that conduce to fascination, if any such thing there be. We see likewise, the Scripture calleth envy an evil eye; and the astrologers, call the evil influences of the stars, evil aspects; so that still there seemeth to be acknowledged, in the act of envy, an ejaculation or irradiation of the eye.Nay, some have been so curious, as to note, that the times when the stroke or percussion of an envious eye doth most hurt, are when the party envied is beheld in glory or triumph; for that sets an edge upon envy: and besides, at such times the spirits of the person envied, do come forth most into the outward parts, and so meet the blow.But leaving these curiosities (though not unworthy to be thought on, in fit place), we will handle, what persons are apt to envy others; what persons are most subject to be envied themselves; an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envy.A man that hath no virtue in himself, ever envieth virtue in others. For men’s minds, will either feed upon their own good, or upon others’ evil; and who wanteth the one, will prey upon the other;and whoso is out of hope, to attain to another’s virtue, will seek to come at even hand, by depressing another’s fortune.A man that is busy, and inquisitive, is commonly envious. For to know much of other men’s matters, cannot be because all that ado may concern his own estate; therefore it must needs be, that he taketh a kind of play-pleasure, in looking upon the fortunes of others. Neither can he, that mindeth but his own business, find much matter for envy. For envy is a gadding passion, and walketh the streets, and doth not keep home: Non est curiosus, quin idem sit malevolus.Men of noble birth, are noted to be envious towards new men, when they rise. For the distance is altered, and it is like a deceit of the eye, that when others come on, they think themselves, go back.世人历来注意到,所有情感中最令人神魂颠倒着莫过于爱情和嫉妒。

论嫉妒-三木清的《人生论笔记》

论嫉妒-三木清的《人生论笔记》

论嫉妒-三木清的《人生论笔记》我年轻时读过三木清的《人生论笔记》(出版社同前),其中有一段论嫉妒的卓越文字。

我曾将它部分地摘录过,现在还鲜明地记得。

“假如有使我怀疑人性善的东西,那就是在人的心中存着嫉妒。

正是这个嫉妒,如培根①所说,具有恶魔般的属性。

因为嫉妒总是要在暗地里狡猾地损害着善的事物。

”①培根(1561—1626),英国倡导“经验论”的哲学家。

我的恩师户田城圣先生曾说过:“与释尊敌对的提婆达多的本心,是男人的嫉妒心理。

”在佛经中,被称为“恶逆”的提婆达多,是斛饭王之子,是释尊的堂兄弟。

他对释尊成为教团的中心人物,受到人们极大的尊敬,非常感到不快。

本来就是野心家的他,出于高傲和嫉妒心理,极力想自己去做教团的领袖,想要陷害释尊。

但是他敌不过释尊。

他妒火中烧,拉拢大国“摩揭陀”的太子阿阇世。

释尊看穿了他的阴险用心,有一天狠狠地责备了他。

他怀恨在心,诸事皆和释尊作对,向释尊投掷大石企图进行暗害。

通过这种行为可以说这是一个男人傲慢发作到了极点就会变为嫉妒,成为野心的俘虏,终于走上破灭的业果。

三木清在上述书中写道:“任何情念如果表现为天真烂漫,总是具有某种美。

而嫉妒中是不会含有天真烂漫的。

爱与嫉妒,在许多点颇有些相似之处,但首先在下述这点上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说,爱,可能是清纯的,而嫉妒则始终是阴险的,这点,即使是孩子们的嫉妒,也不例外。

”他还说:“产生嫉妒,是针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或比自己幸福的人。

(中略)而且嫉妒,一般地说,并不是想把自己提高到被嫉妒者的地位上来,而是相反,总想把别人拉低到自己的同一水平上来。

”三木清的论断,极其明快地揭露了“嫉妒”这一情念的本质。

人的感情会有各式各样的表现。

而且,当它确实“表露为天真烂漫时,总是具有某种美”的。

但是嫉妒不同,它不是向“企图提高自己”的方向发展,而是向贬低他人的方向,向“企图将别人拉低到自己的水平上来”的方向发展。

这点,正是“嫉妒”这种感情难以调理的地方。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大全五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大全五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大全五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培根的《论嫉妒》正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诫人们不要嫉妒他人,也尽量避开遭人嫉恨。

究竟正如培根所写“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静静地毁掉人间一切美妙的东西。

”同样让我深思的还有《论拖延》。

“机会总是留给有预备的人”实非虚言,有了预备才能在事情之初抓住机会,这“肯定是至高无上的才智”,但把握时机并不意味着莽撞,也不意味着一味图快。

拖延需要有度,适当的等待,在时机最成熟时实行行动。

而想要推断何时为时机成熟,就需要全面的预备与精确的推断力。

不论是《论嫉妒》或是《轮拖延》,以及其他短文,他都以一种上层贵族的眼光论事(这当然也与他的身世有关),更多写的是上流社会的大人物在应对这些世俗之事时应当如何,而少了一些对大多数世人的启迪,即便我们仍能从中猎取些人生哲理,仍让人觉得远了些许。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对我们来说,弗兰西斯·培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

至少,有千千万万的人听说过他的那句名言:“学问就是力气”。

他称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定性为形式。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觉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由,以便制服自然。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谈美》篇。

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而且语言美丽。

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我最喜爱的是第十九章《论狡猾》,由于里面说的那些我的身边都有,让我明白谈论文需要语言真实。

假如一个人想要破坏一件事,而且生怕它被别人奇妙地提出而得到圆满解决的话,那么是装自己也盼望它胜利,并且有自己亲自提出来,只不过提的方式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反感,以达到相反的效果谈论文的语言不肯定要多华丽,但要恰到好处,给别人感同身受的感觉。

《培根随笔》中有许多篇章涉及到人性的思索。

作者认为,人的本性是和善的,并且全书的开篇就是《论真理》,探讨人们如何对待真理,如何追求真理;另外书中的美学思想也特别深刻,尽管作者并不是一位美学专家,但是后世的美学书籍经常引用培根关于美学的有关论述。

论嫉妒-培根

论嫉妒-培根

论嫉妒-培根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

这两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灵——如果真有巫蛊这种事的话。

所以,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做一颗“灾星”。

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

不仅如上,还有人认为,嫉妒之毒眼伤人最狠之时,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为春风得意之时。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情况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锐利;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击。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人容易嫉妒,哪些人容易招来嫉妒,以及哪种嫉妒必于公妒,公妒与私妒有何不同。

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

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

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一定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

嫉妒者必须是好打听闲话的。

他们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

其实每一个埋头深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

所以古话说:“多管别人闲事必定没安好心。

”一个后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贵族元老的嫉妒,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别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种错觉,使人觉得自己仿佛被降低了。

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残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容易嫉妒别人的。

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

只有当这种缺陷是落在一个具有伟大品格的人身上时才不会如此。

那种品格能够让一种缺陷转化为光荣。

负着残疾的耻辱,去完成一件大事业,使人们更加为之惊叹。

像历史上的纳西斯、阿盖西劳斯和铁木尔就曾如此①。

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

培根随笔原文精选章节

培根随笔原文精选章节

培根随笔原文精选章节培根的随笔是一部对人生影响很深的书。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培根随笔的原文,欢迎阅读!培根随笔的原文:论妒忌(第九章)人底各种情欲之中,没有一种可以看出是迷人或魔人的——除了恋爱与嫉妒。

这两者都有很强烈的愿望,它们很容易造出意象和观念;并且很容易进入眼中,尤其是当对象在场的时候,这些都是导致蛊惑之处——假设有蛊惑这种事的话。

类此,我们看见《圣经》中把嫉妒叫做“凶眼”;而占星家把星宿底恶影响叫做“恶容”;所以好象总有人承认嫉妒的行为中是有一种眼力底投射或放光似的。

不但如此,还有些人好奇之甚,竟说嫉妒底眼目其打击伤人最烈的时候是那受嫉的人正在显耀荣华,受人注视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形使嫉妒之心更为锐利也。

再者,在这种时候,那受嫉的人底精神多出现于外表上,因而他就受到那种打击了。

我们现在先不理这些奥妙之点(虽然在适当之处它们并非不值得思索的),且谈何种人最易嫉人;何种人最易受嫉;以及公妒与私妒有何分别。

无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

因为人底心思若不以自己底好处为食,就要以他人底坏处为食的;并且缺乏这二者之一的人一定是要猎取其二的。

又任何人若是没有达到他人底美德的希望,他一定要设法压抑这另一人底幸福以求与之得平的。

多事好问之人每善嫉。

因为所以要知道如许关于他人之事的原因决不会是因为这许多劳碌是有关于自己底利害的;因此,其原由一定是因为他在观察别人底祸福上得到一种观剧式的乐趣了。

并且一个专务己业的人也不会找着许多嫉妒底缘由来的。

因为嫉妒是一种游荡的情欲,在大街上徘徊而不肯居家,所谓“未有好管闲事而不心怀恶意者也”。

贵族中人对新进之人当其腾达之时常露嫉妒之情。

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好象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一样,别人往前来而自己以为自身是后退了。

残疾之人、宦官、老人与私生子均善妒。

因为无法补救自己底情形的人一定要竭力损坏别人底情形的,除非这些缺陷落在一种甚为勇敢和伟大的天性上,那种天性是要以他底天生的缺陷为其荣耀之一部的;他们要人家说一个宦官或一个跛子竟作了这样的大事;这种事情底荣耀直有如一件奇迹底荣耀了;例如宦官拿尔西斯和跛人阿盖西劳斯及帖木儿是也。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_5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_5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人们独具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枝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

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

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 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论求知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

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

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这是一门技艺。

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读后感
有名的文学家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这位文学家就是培根,而我读过他的《培根随笔》,收获匪浅。

《论嫉妒》中,我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成功,却绝不能容下身边人的种种上升。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羡慕和嫉妒是有区别的。

羡慕,那是对幸福概念的一种认知,对他人幸福的一种祝福。

嫉妒,内潜着对他人幸福的破坏倾向,并对自己所谓的不幸深感无奈的一种心态。

我们不难发现,羡慕和嫉妒其实无处不在。

比如看见别人被升职,自己心里不痛快等等,这就是嫉妒,但这绝不仅仅是嫉妒者发现自己某方面都不如对方引起的,而是自己的权势地位受到威胁,从而更努力向上,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自己才能真正的进步。

而羡慕,看见别人升职会送上自己的祝福,而不会因为心中的不满而去努力向上,努力追赶别人,所以自己就一直在原地踏步。

这就是嫉妒和羡慕的区别所在。

嫉妒是人的生涯中必经的道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情绪,社会的脚步才得以展开。

但是真实社会中,有许多人因为嫉妒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心情,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渐渐疏远比自己优秀的人,喜欢与自己能力差的人在一起,找到所谓的成就感,把自己推向悬崖边;或者有些人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产生怨恨心理,对其进行报复。

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文中的意思呢,理解嫉妒的含义呢?。

《培根随笔》读后感_4

《培根随笔》读后感_4

《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培根随笔》中的《论嫉妒》一章,在文中,培根将嫉妒做了很透彻的解释。

他说嫉妒能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向,并能蛊惑人的心灵。

我认为,嫉妒来自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嫉妒别人的人所嫉妒的事物一定是自己没有或得不到的。

当一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时候,他一定要贬低别人的东西,以求两者的平衡。

有时,嫉妒是在不经意中形成的,所以嫉妒这种东西很常见。

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本来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人,就因为诸葛亮气了他两回,竟被活活气死了。

在生活中,嫉妒又分为公妒和私妒两种。

公妒是指某人做的事或拥有的东西引起公愤,是强迫他们收敛和节制的一种方法;私妒是某人因为别人在某件事或拥有的某件东西超过了自己而妒恨。

所以,当我们春风得意的时候,千万要小心树大招风,在某件事上也不要总占上风,否则很容易招来别人的嫉妒。

但是,在别人嫉妒我们的时候,要学会“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的对待嫉妒你的人,因为他们正是因为缺少你拥有的某样东西才产生这样的情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淡泊。

在生活中,我们既要谨慎自己的言行,防止遭到嫉妒,又要宽容一些,因为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是最顽强,最持久的。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2前几天翻开了很久没看的培根随笔集,记得我曾经以培根所写的|《论读书》写过一篇口头作文参加过比赛,那次比赛对于我来说使一次新的挑战,记得,那位老师和我说了题目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__,论读书中讲到读书之用有三:一是:心旷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长才益智。

这三点我深有体会,但却不觉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从来不会如此认为,但是这确实真正的原理,爱学、想学那就一定会觉得所讲的没错。

我这次,我所看到的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愤怒。

培根的笔者翻译得很好,人之所以会有怒是因为人很脆弱,经不起波折,但是易发怒者,脾气就必定会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克制发怒的倾向。

所以培根就说“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发怒而犯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嫉妒-培根
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

这两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灵——如果真有巫蛊这种事的话。

所以,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做一颗“灾星”。

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

不仅如上,还有人认为,嫉妒之毒眼伤人最狠之时,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为春风得意之时。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情况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锐利;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击。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人容易嫉妒,哪些人容易招来嫉妒,以及哪种嫉妒必于公妒,公妒与私妒有何不同。

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

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

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一定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

嫉妒者必须是好打听闲话的。

他们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

其实每一个埋头深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

所以古话说:“多管别人闲事必定没安好心。


一个后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贵族元老的嫉妒,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别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种错觉,使人觉得自己仿佛被降低了。

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残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容易嫉妒别人的。

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

只有当这种缺陷是落在一个具有伟大品格的人身上时才不会如此。

那种品格能够让一种缺陷转化为光荣。

负着残疾的耻辱,去完成一件大事业,使人们更加为之惊叹。

像历史上的纳西斯、阿盖西劳斯和铁木尔就曾如此①。

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

因为这种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作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

虚荣心甚强的人,假如他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业中总是强过于他,他也会为此产生嫉妒的。

所以自己很喜爱艺术的阿提安皇帝②,就非常嫉妒诗人、画家和艺术家,因为他们虽然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他。

最后,在同事之间当有人被提升的时候,也容易引起嫉妒。

因为如果别人由于某种优越表现而得到提升,就等于映衬出了其他人在这些方面的无能,从而刺伤了他们。

同时,彼此越了解,这种嫉妒心将越强。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

所以该隐只是由于嫉妒就杀死了他的亲兄弟亚伯③。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哪些人能够避免嫉妒。

我们已懂得,嫉妒总是来自以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

所以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对方也是皇帝。

一个有崇高美德的人,他的美德愈多,别人对他的嫉妒将愈少。

因为他们的幸福来自他们的苦功。

它是应得的。

所以出身于微贱的人一旦升腾必会受人嫉妒。

直到人们习惯了他的这种新地位为止。

而富家的一个公子也将招人嫉妒。

因为他并没有付出血汗,却能坐享其成。

反之,世袭贵胄的称号却不容易被嫉妒。

因为他们优越的谱系已被世人所承认。

同样,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

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做是自然的。

那种在饱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

因为人们看到这种幸福是如此地来之
不易,以至甚至产生了同情——而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所以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当他们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时,总是在向人诉苦,吟唱着一首“正在活受罪”的咏叹调。

其实他们未必真的如此受苦,这只是钝化别人嫉妒锋芒的一种策略。

但是,只有当这种人的负担不是自己招揽上身时,这种诉苦才会真被人同情。

否则,没有比一个出于往上爬的野心,而四外招揽事做的人更招人嫉妒的了。

此外,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来保护他的下属们的利益,那么这也等于是筑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

应当注意的是,那种骄傲自大的人物是最易招来嫉妒的。

这种人总想在一切方面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或者大肆铺张地炫耀,或者力图压倒一切竞争者。

其实真正的聪明人倒宁可给人类的嫉妒心留下点余地,有意让别人在无关紧要的事情占占自己的上风。

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对于享有某种优越地位的人来说,与其狡诈地掩饰,莫如坦率诚恳地放开(只是千万不要表现出骄矜与浮夸),这样招来的嫉妒会小一些;因为对于前一种人,似乎更显示出他是没有价值因而不配享受那种幸福的,他们的作假简直就是在教唆别人来嫉妒自己了。

让我们归纳一下已经说过的吧。

我们在开始时说过,嫉妒有点接近于巫术,是蛊惑人心的。

那么要防止嫉妒,也就不妨采用点巫术,就是把那容易招来嫉妒的妖气转嫁到别人身上。

正是由于懂得这一点,所以有许多明智的大人物,凡有抛头露面出风头的事情,都推出别人作为替身去登台表演,而自己则宁愿躲在幕后。

这样一来,群众的嫉妒就落在别人身上了。

事实上,愿意分演这种替人出风头角色的傻瓜天生是不会少的。

我们再来谈谈什么是公妒。

公众的嫉妒比个人的嫉妒多少有点价值。

公妒对于大人物,正如古典希腊时代的流放惩罚一样,是强迫他们收敛与节制一种办法。

所谓“公妒”,其实也是一种公愤。

对于一个国家是具有严重危险性的一种疾病。

人民一旦对他们的执政者产生了这种公愤,那么就连最好的政策也将被视为恶臭,受到唾弃。

所以丧失了民心的统治者即使在办好事,也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

因为人民将把这更看作是一种怯懦,一种对公愤的畏惧——其结果是,你越怕它,它就越要找上门来。

这种公妒或公愤,有时只是针对某位执政才个人,而不是针对一种政治体制的。

但是请记住这样一条定律:如果这种民众的公愤已扩展到几乎所有的大臣身上,那么这个国家体制就必定将面临倾覆了。

最后再做一点总结吧。

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的人。

所以古人曾说过:“嫉妒是不懂休息的。

”同时还有人观察过,与其他感情相比,只有爱情与嫉妒是最能令人消瘦的。

这是因为没有什么能比爱与妒更具有持久的消耗力。

但嫉妒毕竟是一种卑劣下贱的情欲,因此它乃是一种属于恶魔的素质。

《圣经》曾告诉我们,魔鬼所以要趁着黑夜到麦地里去种上稗子④,就是因为他嫉妒别人丰收呵!的确,犹如毁掉麦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好东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