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几个因素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20ed2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7.png)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储能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电解液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循环性能指的是锂离子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一些常用的有机电解液,如碳酸酯类、醚类和腈类溶剂,虽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是其分解电压较低,易引起电解质的分解和锂的析出,从而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
相比之下,无机电解液,如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其较高的分解电压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其次,电解液的选择也会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造成重要影响。
电解液中含有大量的溶剂和溶质,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气体,如果温度过高、压力过大,会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和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对于电解液来说,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
近年来,一些新型电解液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因为其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耐高温性,可以有效防止因温度过高引发的安全问题。
另外,电解液的导电性也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导电性指的是电解液中离子的传递能力,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功率性能。
一般来说,电解液越导电,电池的性能越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电解液的离子传输速度,往往需要添加一些盐类溶质,如锂盐。
锂盐可以提高电池的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导通性。
但是,过高的盐浓度也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浓差极化增大,从而降低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因此,在电解液中添加适量的盐浓度,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
最后,电解液中的成分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电化学性能包括电压平台、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等指标。
电压平台指的是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范围,过高或过低的电压平台都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比容量指的是电池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存储电荷量,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tcec -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快速检测试验方法
![tcec -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快速检测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ff67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8.png)
tcec -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快速检测试验方法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电力储能领域中,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快速检测试验方法。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电力储能系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常用的储能器件之一,其循环寿命对于确保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关键意义。
1.2 研究背景近年来,电力供应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如供需平衡、负荷波动以及抗灾能力等。
这些因素促使了对于电力储能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由于传统化石燃料资源日益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可再生能源成为了解决方案之一。
而锂离子电池作为存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1.3 目的鉴于上述背景和挑战,本文旨在研究并提出满足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要求的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锂离子电池在电力储能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循环寿命对于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性。
同时,我们将探讨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因素,并提出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快速检测试验方法,用以评估和验证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以上是对于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阐述。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电力储能领域中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要求和检测试验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2.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要求:2.1 锂离子电池在电力储能中的重要性: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用的电力储能设备之一,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周期寿命、低自放电率和较小尺寸等优点。
在电力储能系统中,锂离子电池可以存储并释放大量的电能,以满足用户对持续稳定供电的需求。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效可靠的电力储能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2.2 循环寿命对于电力储能系统的关键性:循环寿命是衡量锂离子电池品质与性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电力储能系统而言,循环寿命直接影响了其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cd6f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8.png)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和环保的储能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其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决定了电池的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人员借助添加剂来改善电解液的性能。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添加剂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会发生空化现象,即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不均匀。
这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和内阻增加,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添加剂可以通过控制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和稳定性,减缓空化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其次,添加剂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和材料特性的限制,存在着过热、短路和燃烧等安全隐患。
添加剂可以作为界面活性剂,调节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电池内部的过电位和电解液的挥发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第三,添加剂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性能。
在低温下,锂离子的迁移和扩散速率会降低,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
通过加入某些添加剂,可以降低电解液的凝固温度,增加电解液的离子传导性,提高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工作性能。
此外,添加剂还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添加剂可以调整电解液的PH值和电化学窗口,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池效率。
一些添加剂还可以减少电解液中的气体生成,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功率密度。
然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添加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电池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下降,由于致热反应的发生,增加了电池的自发燃烧和爆炸的风险。
其次,一些添加剂的使用会导致电解液的电导率下降、电池内部结构的破坏和电极材料的腐蚀,影响电池的性能。
总结而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剂可以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温度性能和充放电性能。
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f93b8e54693daef5ef73d4a.png)
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因素由技术编辑archive1 于星期四, 2014-10-16 13:51 发表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电池设计、电极组装、电极材料的结构、尺寸、电极表面电阻以及电解质的传导能力和稳定性等。
为了探究其原因和机理,本文主要从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材料三方面对它们在高倍率充放电时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讨论了利于高倍率充放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的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无记忆效应且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电器的同时,在电动车、卫星、战斗机等大型电动设备方面的应用也备受青睐[1-2]。
美国Lawrence LiVermore 国家实验室早在1993 年就对日本SONY 公司的20500 型锂离子电池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分析,考察其用于卫星的可能性[3];我国中科院物理所也早在1994 年承担福特基金项目时就开始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4];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进行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制和生产,如德国瓦尔塔公司研发的方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60 Ah,比能量为115 Wh/kg,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80%DOD 的比功率高达800 W/kg [5],国内深圳的比亚迪、雷天、天津力神、河南金龙、湖南晶鑫等公司也研制生产出容量在10 Ah 以上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尽管在全世界科技和工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并逐步走上了实用的轨道,但其价格较高,而且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及其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目前锂离子电池用于电动车时,其动力仍不能与传统燃油机的动力相比,这影响着电动车的行程、最高时速、加速性能及爬坡性能等)。
为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更快的发展,有必要对其高倍率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充放性能与锂离子在电极、电解质以及它们界面处的迁移能力息息相关,一切影响锂离子迁移速度的因素都必将影响电池高倍率充放性能。
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ce8130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b.png)
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锂电池内部复杂的电化学过程,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里先说结论。
锂电池容量的衰减来自于电极材料的损失和电解质的分解;而电池阻抗的增加来自于电荷传导过程中阻力的上升;电池结构的破坏则会导致容量损失。
锂电池寿命可以分为两种概念,一种是日历寿命,另一种是循环寿命。
锂电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操作不当,事故等情况下造成电池寿命在短时间内快速衰减。
先从电池内部开始,讨论一些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再结合温度,电压,充放电深度,电流说明。
目前的锂电池,不论是三元,锰酸锂还是磷酸铁锂等各种正极材料,配备的负极基本都是石墨材质。
石墨材质的负极不能与电解质稳定相融,在两者刚接触的时候会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即SEI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关于SEI的具体内容会在另一篇文章里呈现。
SEI膜上的空隙允许锂离子进出,又可以将电解液与石墨隔离开,同时,相对于电子导电,它又是绝缘体,不允许电子通过。
这种性质对于锂电池来说非常的好,SEI是维持锂电池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
在日历寿命以及循环寿命中,SEI并非静止,正常情况下SEI会慢慢增长厚度且有一定程度的破损,而破损的部分也会因为石墨与电解液的再次接触而形成新的SEI膜,在形成以及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消耗锂离子,但高质量的SEI膜也是锂电池长循环寿命的必备条件。
而电池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也就是应力作用,会使SEI的孔洞发生变形,使得离子通道不再通畅。
这些微观上的变化,使得电池对外表现出内阻增加,容量下降,充电能力变差等寿命衰退的现象。
析锂现象应该都听过,可以说是锂电池的第一大难题,目前对于这种现象的研究不是特别透彻,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多数人认可的原因是,由于负极嵌锂空间不足,锂离子迁移阻力过大,锂离子过快从正极脱出但无法等量嵌入负极等异常引起的无法嵌入负极的锂离子只能在负极表面得到电子,从而形成银白色的锂单质的现象。
影响锂离子电池寿命七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寿命七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21891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b.png)
影响锂离子电池寿命七因素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能源存储等领域。
然而,由于化学性质的限制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因素,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存在一定的限制。
影响锂离子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充放电循环次数:锂离子电池的寿命通常以充放电循环次数来衡量。
每次循环都会使电池内部材料的结构发生微小的变化,逐渐导致电池容量的降低。
因此,频繁的充放电循环会缩短锂离子电池的寿命。
2.充电速率:快速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可能会导致电池结构的损坏,甚至引发电池失火、爆炸等安全风险。
因此,过高的充电速率会显著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寿命。
3.放电深度:放电深度是指电池容量被使用的程度。
过度深度的放电会引发电池内部材料的腐蚀和损伤,进一步缩短电池寿命。
因此,合理控制电池的放电深度对延长锂离子电池的寿命至关重要。
4.温度:温度是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过高的温度会加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速度,损害电池结构,降低电池容量和寿命。
因此,适当的温度管理对保护锂离子电池寿命至关重要。
5.储存条件:在储存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会自然自放电,导致电池容量的损失。
过低的储存温度也会对电池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适当的储存条件是延长锂离子电池寿命的关键。
6.振动和冲击:振动和冲击会对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产生损害,并可能导致电池结构的损坏。
因此,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振动和冲击,以保护锂离子电池寿命。
7.高压充电和过充电:过高的充电电压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结构的损坏,产生气体和温度过高,从而降低电池寿命。
过充电也会对电池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充电电压和充电过程是延长锂离子电池寿命的关键。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充放电循环次数、充电速率、放电深度、温度、储存条件、振动和冲击、高压充电和过充电等。
在使用和维护锂离子电池时,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 循环寿命名词解释
![锂离子电池 循环寿命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a346ba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1.png)
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名词解释随着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储存设备。
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过程中,循环寿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进行详细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锂离子电池。
一、锂离子电池简介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电池。
它由负极、正极、隔膜和电解质组成。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则从负极回迁至正极。
这一循环过程使得锂离子电池能够不断地储存和释放能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
二、循环寿命的定义循环寿命是指锂离子电池能够完成多少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而仍能保持其额定容量的能力。
通俗地讲,循环寿命就是衡量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以完整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来计算,通常以500次或1000次充放电循环作为一个衡量标准。
三、影响循环寿命的因素1. 充放电深度:充放电深度是指电池在每一次充放电中所释放或储存的能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充放电深度越大,电池的循环寿命就会越短。
2. 温度: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会加速电池的老化和损坏,降低其循环寿命。
3. 充电速度:过快的充电速度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热量,从而影响电池的寿命。
适当控制充电速度可以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四、延长循环寿命的方法1. 控制充放电深度: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设备,建议合理控制充放电深度,避免过度放电或充电。
2. 维护合适的温度:在使用锂离子电池设备时,尽量避免暴露在高温或特殊寒冷的环境下,以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3. 合理控制充电速度:在充电时,尽量选择合适的充电器,控制充电速度,避免过快的充电导致电池过热。
五、结语循环寿命是评价锂离子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而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是我们在日常使用电池设备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机制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机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4bbc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c.png)
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机制的研究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用的可充电电池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动车辆中。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会逐渐下降,表现为容量衰减、内阻增大等现象。
本文将探讨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的机制,并讨论当前研究中的解决方案。
首先,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锂离子在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
当电池充放电时,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迁移。
然而,每次循环中锂离子的迁移并不完全可逆,会导致电极材料结构的改变以及电解液中溶解的锂离子损失。
这种不可逆损失会导致电池容量的逐渐衰减。
其次,锂离子电池中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也会导致电池性能的退化。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通常是属于锰酸盐、钴酸盐或磷酸铁锂等化合物,而负极材料则通常采用石墨。
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会引起正、负极材料晶格的膨胀和收缩,导致材料的龟裂、结构松散以及活性颗粒的脱落。
这些变化会导致电极材料的容量衰减和内阻增大。
此外,电解液中的溶剂分解也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退化因素之一。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通常采用有机溶剂,如碳酸酯类、聚碳酸酯类等。
然而,这些有机溶剂在电池循环过程中会受到电解液中含有的氧化剂和阳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产生副反应,导致溶剂分解、生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等现象,进一步影响电解液的性能。
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的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导率。
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组分,提高电极材料的性能,减缓电极材料结构的变化。
其次,优化电解液的配方以提高电解液的耐高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减少溶剂分解的副反应。
另外,改进电池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以降低电池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减少电极材料的膨胀和收缩。
总结起来,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了解和解决这些退化机制对于实现锂离子电池的长寿命和高性能至关重要。
当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新型电极材料、电解液和电池设计方法,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d46df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d.png)
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手机、笔记本电脑到电动汽车,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这些设备的使用体验和寿命。
而电池的循环寿命,也就是电池能够经历多少次充放电循环仍然保持一定性能的能力,是衡量电池质量和耐用性的关键指标。
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呢?首先,充放电深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简单来说,充放电深度指的是每次充电和放电时电池容量的使用比例。
如果每次都将电池充满然后完全放空,这就属于深度充放电。
深度充放电会给电池带来较大的压力和损耗,从而缩短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反,如果每次只是部分充电和放电,比如手机电池从 40%充电到 80%,这样的浅度充放电对电池的损伤相对较小,有助于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充电和放电的速率也会对电池循环寿命产生影响。
快速充电和快速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加剧,产生更多的热量。
过多的热量会加速电池内部材料的老化和损坏,进而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就好比一个人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身体容易疲劳和受伤一样,电池在快速充放电时也会“疲惫不堪”。
温度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环境都会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副反应增多,这会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和寿命的缩短。
同时,高温还可能引发电池的热失控,造成安全隐患。
而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化学反应活性降低,内阻增大,不仅充电效率下降,放电能力也会受到限制,多次在低温环境下使用也会对电池寿命产生损害。
电池的制造工艺和材料质量同样关键。
优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能够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例如,正负极材料的纯度、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电解液的成分和稳定性,以及电池的封装技术等,都会直接影响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和寿命。
电池的使用和存储方式也会影响其循环寿命。
如果电池长时间处于满电或没电的状态,都会对其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建议定期给电池进行适当的充放电,以保持电池的活性。
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改进策略
![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93675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5.png)
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改进策略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一种充电式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容量衰减、自放电增加、内阻升高等问题,影响了其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 电解液优化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通过优化电解液的配方和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改善电解液的热稳定性、锂离子传导性和抑制电池内部副反应的能力。
例如,添加锂盐的浓度可以优化离子传导性能;添加稳定剂可以减少电解液与电极的副反应,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2. 正负极材料改进正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进正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合成方法,可以提高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能力,提高电极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例如,通过表面涂层、纳米结构设计、材料合金化等方法,可以减少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和容量衰减,延长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3. 循环使用条件优化循环使用条件是指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使用环境和工作参数。
合理控制循环使用条件可以减少电池的损耗和容量衰减。
例如,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可以减缓电池内部副反应的发生;控制充放电电流和电压可以减少电池的极化现象和结构变化。
此外,电池的深度充放电次数也应适度限制,过度深度充放电会导致电极材料结构破坏和容量损失。
4. 循环状态监测和管理循环状态监测和管理是通过监测电池的使用情况和状态参数,及时调整和管理电池的循环过程。
通过循环状态监测和管理,可以实时了解电池的容量衰减情况和内阻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复操作。
例如,采用外部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定期的容量测量和充放电测试,可以提前预判容量衰减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5. 锂离子电池二次利用和回收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结束后,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和回收。
通过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区间下的衰退影响因素分析及任意区间的老化趋势预测
![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区间下的衰退影响因素分析及任意区间的老化趋势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8eacf66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d.png)
2021年2月电工技术学报Vol.36 No. 3 第36卷第3期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Feb. 2021 DOI: 10.19595/ki.1000-6753.tces.200071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区间下的衰退影响因素分析及任意区间的老化趋势预测孙丙香1任鹏博2陈育哲1崔正韬1姜久春1(1.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442. 国网山东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济南 250000)摘要准确估计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对于控制策略制定和运行维护至关重要。
考虑到充放电区间和电压相变过程对电池老化的影响,该文针对 2.75A⋅h 18650型号三元电池设计了11个荷电状态(SOC)区间的循环寿命测试与性能测试。
根据实验结果,分别分析循环区间荷电状态(SOC)宽度、恒压充电时间、平均SOC和充电相变过程对电池老化快慢的作用机制。
结合电池老化机理和实验结果,提取量化SOC区间对老化影响程度大小的特征参数。
建立预测健康状态的循环神经网络(LSTM RNN)模型,用于学习电池老化对于循环次数及特征参数的长期依赖关系。
分别采用误差最大值、平均绝对误差、方均根误差和方差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区间循环寿命模型能实现任意区间的老化趋势预测,节省测试时间和测试成本。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SOC区间老化预测循环神经网络中图分类号:TM911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gradation under DifferentInterval Stress and Prediction of Aging Trend in Any Interval forLithium-Ion BatterySun Bingxiang1 Ren Pengbo2 Chen Yuzhe1 Cui Zhengtao1 Jiang Jiuchun1(1. National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enter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2. State Grid Shandong Maintenance Company Jinan 250000 China)Abstract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state of health(SOH)of lithium-ion batteri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ling strategies and operating maintenanc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charge-discharge interval and voltage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on battery aging, in this paper,11 cycle life and performance tests in different state of charge (SOC) intervals were designed for 2.75Ah18650 energy Lithium-ion batter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echanism of SOC width, constant voltage charging process, average SOC and charging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on battery aging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aging mechanism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atteries,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which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partial SOC intervals on aging were extracted. The SOH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with 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 (LSTM RNN)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long-term dependence of battery aging on cycle numbers an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were analyzed by the maximum error, the average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01044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07005)资助项目。
七大因素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
![七大因素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5ef7331410a6f524ccbf852c.png)
七大因素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我们最关注的电池莫过于锂离子电池,因为我们的手机、pad、笔记本的电池就是锂离子电池,它的续航能力也一直是企业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循环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程度无需多言,就宏观来讲,更长的循环寿命意味着更少的资源消耗,因而,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因素,是每一个与锂电行业相关的人员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水分过多的水分会与正负极活性物质发生副反应、破坏其结构进而影响循环,同时水分过多也不利于SEI膜的形成,但在痕量的水分难以除去的同时,痕量的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电芯的性能。
2、正负极压实正负极压实过高,虽然可以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循环性能,从理论来分析,压实越大,相当于对材料的结构破坏越大,而材料的结构是保证锂离子电池可以循环使用的基础;此外,正负极压实较高的电芯难以保证较高的保液量,而保液量是电芯完成正常循环或更多次的循环的基础。
3、测试的客观条件测试过程中的充放电倍率、截止电压、充电截止电流、测试中的过充过放、测试房温度、测试过程中的突然中断、测试点与电芯的接触内阻等外界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另外,不同的材料对上述客观因素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统一测试标准并且了解共性及重要材料的特性应该就足够日常工作使用了。
4、负极过量负极过量的原因除了需要考虑首次不可逆容量的影响和涂布膜密度偏差之外,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也是一个考量,对于钴酸锂加石墨体系而言,负极石墨成为循环过程中的“短板”一方较为常见,若负极过量不充足,电芯可能在循环前并不析锂,但是循环几百次后正极结构变化甚微但是负极结构被破坏严重而无法完全接收正极提供的锂离子从而析锂,造成容量过早下降。
5、涂布膜密度单一变量的考虑膜密度对循环的影响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膜密度不一致要么带来容量的差异、要么是电芯卷绕或叠片层数的差异,对同型号同容量同材料的电芯而言,降低膜密度相当于增加一层或多层卷绕或叠片层数,对应增加的隔膜可以吸收更多的电解液以保证循环,考虑到更薄的膜密度可以增加电芯的倍率性能、极片及裸电芯的烘烤除水也会容易些,当然太薄的膜密度涂布时的误差可能更难控制,活性物质中的大颗粒也可能会对涂布、滚压造成负面影响,更多的层数意味着更多的箔材和隔膜,进而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能量密度,所以,评估时也需要均衡考量。
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85063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7.png)
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因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电极材料、电解质、内阻、充放电速率、温度等。
以下将一一介绍这些因素。
首先,电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通常采用碳材料(如石墨)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作为活性材料。
不同的电极材料具有不同的理论容量和倍率性能,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其次,电解质也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电解质主要包括有机溶剂和盐类溶液,用于促进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传输。
合适的电解质选择能够提高电池的离子传输速率、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第三,内阻是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内阻主要由电极材料、电解质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电荷传输过程引起。
内阻越小,电池的功率密度越高,且充放电效率越高。
第四,充放电速率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因素之一、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可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较高的充放电速率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反应速率的不稳定,从而降低电池的容量和寿命。
最后,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对电池的循环寿命、放电容量和充电速率等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液蒸发和电解质分解,从而降低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如循环次数、压力、统计变异等。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需要综合考虑才能获得最佳的性能。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和优化设计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和延长电池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219ac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4.png)
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因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的重要电源。
而其中循环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寿命与性能是否稳定。
下面将对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因素进行探讨。
1. 电极材料的影响电池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常用的负极材料有石墨、硅、锂钛等。
这些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比如三元材料的循环寿命比钴酸锂更长。
同时,正负极材料的匹配也需要考虑,用相同的材料组成电池的寿命与容量都不如正负极材料不同的材料组成电池。
2. 电池的制造工艺电池的制造工艺涉及到电极制作、装配、封装等多个环节。
如电极加工不精确、电池隔膜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循环性能。
例如,如果电极材料分布不均匀,或者过多地添加胶或者其他的级联材料,都会使得电极的电化学反应失衡,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
3. 充放电条件充电和放电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循环性能。
其中,充电环境应尽量保持恒温、恒流、恒压的状态,放电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将电池放电至过低,以避免电池受损。
设置恰当的充电电流、充电电压、放电电流和循环次数等参数,能够更好地保持电池的循环性能。
4. 设备温度的影响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能量密度下降、循环寿命缩短等负面影响。
其中高温环境会导致阳极材料晶体不同步锐化等问题,低温环境则会妨碍电池的放电等问题。
具体而言,在零下十度以下时,锂离子电池工作效能下降达到25%,在40摄氏度条件下,则会缩短电池循环寿命。
5. 储存条件的影响锂离子电池在储存期间,充放电状态对其循环性能也会产生影响。
放置电池的时间越长,电池容量下降的速度就越快,这与储存环境、电池状态等因素有关。
如果不适当地储存电池,就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充电时间拉长、无法充满电等问题。
综上所述,要想保持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稳定,需要从正负极材料、制造工艺、充放电条件、原设备温度和储存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028c9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d.png)
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因素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绿色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高效能量存储和转换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大规模储能系统等领域。
在这些应用中,高倍率充放电性能是评估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倍率充放电不仅意味着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能量输出,而且也是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
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因素,对于提升电池性能、优化电池设计以及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和探讨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主要因素。
我们将从电池材料的性质、电池结构设计、充放电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结合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提升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关键因素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涵盖了电池材料、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电池使用条件等多个方面。
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性能是决定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极材料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良好的电子和离子导电性,以及在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常见的正极材料如LCO(钴酸锂)、NCA(镍钴铝酸锂)和NMC(镍锰钴酸锂)等,在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可能面临结构坍塌、离子迁移速率慢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池性能。
负极材料则需要具有高的锂离子嵌入/脱出能力和优秀的电子导电性,如石墨、硅基材料等。
电解质的性能也对高倍率充放电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电解质需要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宽的电化学窗口、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性。
在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需要快速传递离子,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和燃烧等安全问题。
电池的结构设计也是影响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电池结构设计可以优化电池的离子和电子传输路径,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
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
![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https://img.taocdn.com/s3/m/690fdbc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6.png)
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1. 引言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设备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的重要能源储存装置。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2. 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的定义与测量方法2.1 定义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指的是从放电到充满电再到放电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通常以循环次数来衡量。
一块锂离子电池经历了1000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即可说其循环次数为1000。
2.2 测量方法测量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计数法和容量衰减法。
•计数法:通过记录充放电过程中的总循环次数来测量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需要精确记录每次循环过程,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容量衰减法:通过测量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减来推测其循环次数。
具体方法是在每次充放电后测量电池的容量,并与初始容量进行比较,计算容量损失率。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推算出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
3. 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的影响因素3.1 温度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下使用锂离子电池会加速其容量衰减速度,降低其循环次数。
而在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的反应速率会减慢,导致放电能力下降。
3.2 充放电速率充放电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充放电的倍率。
较高的充放电速率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能量损耗和容量衰减,降低了循环次数。
3.3 深度充放电深度充放电是指将锂离子电池的电量充放至极限,超过正常使用范围。
深度充放电会引起电池内部结构的破坏和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性,加剧了容量衰减速度,降低了循环次数。
3.4 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是指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达到的最高和最低电压。
较高的充放电截止电压会增加锂离子迁移的难度,导致容量衰减加快,循环次数减少。
4. 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的研究进展4.1 锂离子电池寿命评估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寿命进行建模,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其循环次数和容量衰减趋势。
磷酸锰铁锂电池 循环次数
![磷酸锰铁锂电池 循环次数](https://img.taocdn.com/s3/m/81897d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8.png)
磷酸锰铁锂电池循环次数磷酸锰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等优点。
循环次数是衡量电池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磷酸锰铁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及其影响因素。
一、磷酸锰铁锂电池的循环次数磷酸锰铁锂电池的循环次数是指电池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进行充放电循环的次数。
一般来说,磷酸锰铁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可以达到几千次甚至上万次。
具体的循环次数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电池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充放电条件、使用环境等。
二、影响磷酸锰铁锂电池循环次数的因素1. 电池设计:电池的设计对循环次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电池结构和电池包装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例如,采用双面镀铝箔的正极和负极,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2. 材料选择: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选择对电池的循环次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磷酸锰铁锂电池采用的是磷酸锰铁锂作为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
同时,合适的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选择也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3. 充放电条件:充放电条件对电池的循环次数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高的充电电压和过低的放电电压都会加速电池的衰老,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因此,合理的充放电控制策略可以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4. 使用环境:使用环境也会对电池的循环次数产生影响。
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的衰老,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因此,在使用电池时应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以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三、延长磷酸锰铁锂电池循环次数的方法1. 合理的充放电控制策略:采用合理的充放电控制策略可以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例如,控制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电压对电池的损害。
2. 适当的温度控制:保持电池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可以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一般来说,磷酸锰铁锂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0-25摄氏度。
3. 避免过度充放电:过度充放电会对电池的循环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电池时应尽量避免过度充放电,避免电池的电压过高或过低。
锂离子电池制造中的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考核试卷
![锂离子电池制造中的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34ae4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4.png)
B.磷酸盐
C.硫酸盐
D.醚类
17.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电解液添加剂在电池中的性能表现?()
A.添加剂的种类
B.添加剂的浓度
C.电解液的配比
D.所有以上因素
18.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以下哪个添加剂可以改善电解液的耐过充性能?()
A.硅酸盐
B.磷酸盐
C.硫酸盐
D.铁盐
19.以下哪种添加剂可以抑制锂离子电池的析锂现象?()
A.电池的应用环境
B.电池的化学体系
C.电池的成本
D.添加剂的兼容性
8.以下哪些添加剂可以用于抑制锂离子电池的气胀现象?()
A.硅酸盐
B.硼酸盐
C.磷酸盐
D.铜盐
9.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性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提高?()
A.选择适当的电解质盐
B.添加适当的电解液添加剂
C.调整溶剂的种类和比例
D.提高电解液的纯度
A.改善电解液的电导率
B.提高电解液的化学稳定性
C.减少电池内阻
D.改善电池材料的电化学活性
16.以下哪些添加剂可以用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A.硅酸盐
B.硫酸盐
C.铁盐
D.阻燃剂
17.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在电池中的作用可能包括:()
A.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能
B.提高电池的容量
C.增强电解液的耐过充性能
(注:由于题目要求输出4个主观题,但按照常规考试格式,主观题数量通常较少,因此这里按照要求提供了4个题目,但请注意,实际考试中可能只会有2个或3个主观题。)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B
4. A
5. B
钴酸锂循环次数
![钴酸锂循环次数](https://img.taocdn.com/s3/m/c6b913f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3.png)
钴酸锂循环次数钴酸锂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性能表现优良,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源等领域。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循环次数的问题,因此研究钴酸锂的循环次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指的是电池从充电到放电,以及再次充电放电的循环次数。
循环次数是评估电池寿命和性能稳定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放电过程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材料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对电池寿命和循环次数产生影响。
2.使用环境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电池的寿命和循环次数产生影响。
3.电池设计及材料选择电池的设计和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循环次数,其中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寿命和循环次数的主要因素之一。
钴酸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因其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循环次数高等特点被广泛使用。
然而,钴酸锂在循环次数问题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容量衰减钴酸锂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容量衰减的现象,这是导致电池寿命减短的主要原因。
2.正极材料失效在长时间循环充放电过程中,钴酸锂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正极材料失效,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循环次数。
3.钴的溶出和氧化在钴酸锂的充放电过程中,钴会溶出到电解液中,并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电解液中的、钴磷酸锂和其他物质的质量变化,可能会对电池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已经有不少研究基于钴酸锂的电池循环次数进行了深入探究。
首先,一些研究关注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改进,例如添加剂、表面涂覆等措施,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寿命和循环次数。
例如,少量的石墨烯在正极材料中添加可以提供高电导率、抗氧化性和抗膨胀性等特性,从而提高电池循环次数和寿命。
其次,研究者还开发了新型正极材料以替代钴酸锂。
例如,锰酸锂、铁磷酸锂等材料由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已被广泛用于一些电池。
锂电池循环析锂原因
![锂电池循环析锂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275af4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7.png)
锂电池循环析锂原因1. 引言锂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能源储存系统等领域的重要能源存储技术。
然而,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循环析锂(Li plating)。
循环析锂是指锂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上析出金属锂的现象。
循环析锂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循环析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循环析锂的原因2.1 锂电池结构为了更好地理解循环析锂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锂电池的结构。
一般而言,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铁磷酸铁锂(LiFePO4)或锂钴酸锂(LiCoO2)等,负极材料则是石墨。
电解质是一种离子导电的溶液或固体材料,用于将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
隔膜则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短路。
2.2 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在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会在正负极之间进行迁移。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嵌入石墨层结构中,形成锂金属和石墨的化合物。
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则会嵌入正极材料的晶格中。
2.3 循环析锂的原因循环析锂的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负极表面出现过多的金属锂析出。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所导致:2.3.1 过高的充电电流密度当充电电流密度过高时,负极表面的锂离子会以金属锂的形式析出,而不是嵌入石墨层结构中。
这是因为高电流密度会导致电极表面的锂离子浓度不均匀,超过了负极材料嵌入锂离子的能力。
2.3.2 充电过度充电过度也是循环析锂的原因之一。
当电池充电至过高的电压时,负极表面的锂离子会以金属锂的形式析出。
这是因为过高的电压会导致电极表面的锂离子浓度过高,超过了负极材料嵌入锂离子的能力。
2.3.3 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也会促进循环析锂的发生。
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导致负极表面的锂离子析出金属锂的概率增加。
2.3.4 循环次数累积随着循环次数的累积,锂电池中的电解质会逐渐分解,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程度无需赘言;另外就宏观来讲,更长的循环寿命意味着更少的资源消耗。
因而,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因素,是每一个与锂电行业相关的人员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以下文武列举几个可能影响到电池循环性能因素,供大家参考。
材料种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第一要素。
选择了循环性能较差的材料,工艺再合理、制成再完善,电芯的循环也必然无法保证;选择了较好的材料,即使后续制成有些许问题,循环性能也可能不会差的过于离谱(一次钴酸锂克发挥仅为135.5mAh/g 左右且析锂的电芯,1C虽然百余次跳水但是0.5C、500次90%以上;一次电芯拆开后负极有黑色石墨颗粒的电芯,循环性能正常)。
从材料角度来看,一个全电池的循环性能,是由正极与电解液匹配后的循环性能、负极与电解液匹配后的循环性能这两者中,较差的一者来决定的。
材料的循环性能较差,一方面可能是在循环过程中晶体结构变化过快从而无法继续完成嵌锂脱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活性物质与对应电解液无法生成致密均匀的SEI膜造成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过早发生副反应而使电解液过快消耗进而影响循环。
在电芯设计时,若一极确认选用循环性能较差的材料,则另一极无需选择循环性能较好的材料,浪费。
正负极压实:正负极压实过高,虽然可以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循环性能。
从理论来分析,压实越大,相当于对材料的结构破坏越大,而材料的结构是保证锂离子电池可以循环使用的基础;此外,正负极压实较高的电芯难以保证较高的保液量,而保液量是电芯完成正常循环或更多次的循环的基础。
水分:过多的水分会与正负极活性物质发生副反应、破坏其结构进而影响循环,同时水分过多也不利于SEI膜的形成。
但在痕量的水分难以除去的同时,痕量的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电芯的性能。
可惜文武对这个方面的切身经验几乎为零,说不出太多的东西。
大家有兴趣可以搜一搜论坛里面关于这个话题的资料,还是不少的。
涂布膜密度:单一变量的考虑膜密度对循环的影响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膜密度不一致要么带来容量的差异、要么是电芯卷绕或叠片层数的差异。
对同型号同容量同材料的电芯而言,降低膜密度相当于增加一层或多层卷绕或叠片层数,对应增加的隔膜可以吸收更多的电解液以保证循环。
考虑到更薄的膜密度可以增加电芯的倍率性能、极片及裸电芯的烘烤除水也会容易些,当然太薄的膜密度涂布时的误差可能更难控制,活性物质中的大颗粒也可能会对涂布、滚压造成负面影响,更多的层数意味着更多的箔材和隔膜,进而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能量密度。
所以,评估时也需要均衡考量。
负极过量:负极过量的原因除了需要考虑首次不可逆容量的影响和涂布膜密度偏差之外,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也是一个考量。
对于钴酸锂加石墨体系而言,负极石墨成为循环过程中的“短板”一方较为常见。
若负极过量不充足,电芯可能在循环前并不析锂,但是循环几百次后正极结构变化甚微但是负极结构被破坏严重而无法完全接收正极提供的锂离子从而析锂,造成容量过早下降。
电解液量:电解液量不足对循环产生影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注液量不足,二是虽然注液量充足但是老化时间不够或者正负极由于压实过高等原因造成的浸液不充分,三是随着循环电芯内部电解液被消耗完毕。
注液量不足和保液量不足文武之前写过《电解液缺失对电芯性能的影响》因而不再赘述。
对第三点,正负极特别是负极与电解液的匹配性的微观表现为致密且稳定的SEI的形成,而右眼可见的表现,既为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消耗速度。
不完整的SEI膜一方面无法有效阻止负极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从而消耗电解液,一方面在SEI 膜有缺陷的部位会随着循环的进行而重新生成SEI膜从而消耗可逆锂源和电解液。
不论是对循环成百甚至上千次的电芯还是对于几十次既跳水的电芯,若循环前电解液充足而循环后电解液已经消耗完毕,则增加电解液保有量很可能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循环性能。
测试的客观条件:测试过程中的充放电倍率、截止电压、充电截止电流、测试中的过充过放、测试房温度、测试过程中的突然中断、测试点与电芯的接触内阻等外界因素,都会
或多或少影响循环性能测试结果。
另外,不同的材料对上述客观因素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统一测试标准并且了解共性及重要材料的特性应该就足够日常工作使用了。
总结:如同木桶原则一样,诸多的影响电芯循环性能的因素当中,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是诸多因素中的最短板。
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都有着交互影响。
在同样的材料和制成能力下,越高的循环,往往意味着越低的能量密度,找到刚好满足客户需求的结合点,尽量保证电芯制成的一致性,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