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卷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天平B.核桃夹子C.瓶盖起子D.食品夹子2.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按下列调整后杠杆仍然能保持平衡的是()A.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边移2格B.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中间移1格C.左边的钩码向左移1格,右边的钩码向右移2格D.左边的钩码向中间移2格,右边的钩码向中间移1格3.下列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B.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C.使用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D.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4.如图,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将测力计缓慢地自位置1移到位置2,并保持杠杆始终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是()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C.先增大,然后减小D.先减小,然后增大5.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成甲、乙两装置,分别将重1N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滑轮重0.2N,不计摩擦和绳重,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甲和F乙,则()A.η甲>η乙B.η甲<η乙C.F甲>F乙D.F甲=F乙6.工人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滑轮把同样一袋沙提升相同的高度,已知沙和袋总重为100N,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更省力B.甲做的总功比乙的多C.甲做的有用功比乙的多D.甲的机械效率比乙的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B.机械效率大的功率一定大C.机械做功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D.机械做功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8.如图所示,在斜面上将一个重4.5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N,斜面长s=1.2m、高h=0.3m。

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则()A.有用功为1.35J,机械效率为75%B.有用功为2.16J,机械效率为62.5%C.有用功为1.35J,机械效率为62.5%D.有用功为1.35J,机械效率为100%9.质量为m的同一物体,先用滑轮组(如图甲)匀速提升,后沿斜面(如图乙)匀速拉升,两次物体提升高度均为h,两次拉力大小均为0.8mg,斜面长AB=2h,则两次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A.η甲>η乙B.η甲<η乙C.η甲=η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0.“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我们应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好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含答案)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分别用杠杆、动滑轮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举到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A、杠杆最多B、动滑轮最多C、滑轮组最多D、一样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功越多的则功率越大B、功率越大的机械,其效率越高C、功率越大的机械越省力D、功率越小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少3、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的砖送到楼顶,如果人直接用滑轮组来提升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原因是()A.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多B.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慢C.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快D.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多4、60kg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约为A.20kg B.30kg C.60kg D.120kg5、如图所示是各式各样剪刀的示意图,它们都是一对的杠杆。

现要用它们来剪开较硬的物体,其中选用最合适的剪刀是()6、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A.甲较费力但机械效率与乙相同B.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比甲高C.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D.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相同,机械效率不同7、下列哪种机械是不可能存在的()A、机械效率等于1的机械B、做功慢,但机械效率高的机械C、机械效率低,但做功多的机械D、即省力又省功的机械8、某人用100牛的力提起了350牛的重物,那么他不可能使用了()A.一个定滑轮B.一个动滑轮.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D.一支杠杆9、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10.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物体G1、G2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若将两个物体G1、G2同时浸没在水中,则A.杠杆仍能保持平衡B.杠杆不能平衡,A端下沉C.杠杆不能平衡,B端下沉D.无法确定杠杆的状态二、填空题11.指出图中所列工具分别属于那种简单机械,剪刀;扳手;钻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选题1.全等图形是指两个图形()A.大小相同B.形状相同C.能够完全重合D.相等2.如图,△ABC≌△ADE,若∠B=80°,∠C=30°,则∠EAD的度数为()A.70°B.75°C.60°D.80°3.如图,三条直线表示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4.长为l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的取值范围为()A.16≤x<14B.18≤x<14C.16<x<14D.18<x<145.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点E在线段AD上,AB=AC,EB=EC.则依据SSS可以判定()A.△ABD≌△ACD B.△ABE≌△ACEC.△BED≌△CED D.以上都对6.如图,在△ABC中,∠B=∠C,BF=CD,BD=CE,∠FDE=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α+∠A=180°B.α+∠A=90°C.2α+∠A=90°D.α+∠A=180°7.如图,点O在△ABC内,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64°,则∠BOC的度数为()A.58°B.64°C.122°D.124°8.如图,在△ABC中,P是BC上的点,作PQ∥AC交AB于点Q,分别作PR⊥AB,PS⊥AC,垂足分别是R,S,若PR=PS,则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AQ=PQ;③△PQR≌△CPS;④AC﹣AQ=2SC,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②C.①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9.已知△ABC≌△DEF,若∠B=40°,∠D=30°,则∠F=10.如图,已知B、E、F、C在同一直线上,BE=CF,AF=DE,则添加条件,可以判断△ABF≌△DCE.11.如图,△ABD≌△ACE,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AB=9cm,BD=7cm,AD=4cm,则DC= cm.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中:①∠ABC=∠ADC;②AC与BD相互平分;③AC,BD分别平分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角;④四边形ABCD的面AC•BD.正确的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积S= 1213.如图,在△ABC中AC=BC,∠ACB=50°,AD⊥BC于点D,MC⊥BC于点C,MC=BC点E,点F分别在线段AD,AC上CF=AE,连接MF,BF,CE.(1)图中与MF相等的线段是;(2)当BF+CE取最小值时∠AFB=°三、解答题14.将Rt△ABC的直角顶点C置于直线l上AC=BC,分别过点A、B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E连接AE若BE=3,DE=5求△ACE的面积.15.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16.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则线段AB与AC、BD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17.如图,已知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DE,AC=CE,∠ACD=∠B .求证:△ABC≌△EDC .18.如图,点D为锐角∠ABC的平分线上一点,点M在边BA上,点N在边BC上,∠BMD+∠BND=180°.试说明:DM=DN.19.已知:AD=BC,AC=BD.(1)如图1,求证:AE=BE;(2)如图2,若AB=AC,∠D=2∠BAC,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个度数为36°的角.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D 6.A 7.C 8.B 9.110° 10.AB=DC 11.5 12.①④ 13.(1)EC (2)9514.解:∵AD ⊥CE ,BE ⊥CE ∴∠ADC =∠CEB =90° ∵∠ACB =90°∴∠ACD =∠CBE =90°−∠ECB 在 △ACD 与 △CBE 中{∠ADC =∠CEB∠ACD =∠CBE AC =BC∴△ACD ≌△CBE (AAS) ∴CD =BE =3 AD =CE ∵CE =CD +DE =3+5=8 ∴AD =8 .S △ACE =12CE ·AD =12×8×8=32 . 15.证明:∵CE ∥DF ∴∠ACE=∠D 在△ACE 和△FDB 中{AC=FD ∠ACE=∠D EC=BD∴△ACE≌△FDB(SAS)∴AE=FB.16.解:AB=AC+BD理由是:在AB上截取AC=AF,连接EF∵AE平分∠CAB∴∠CAE=∠BAE在△CAE和△FAE中{AC=AF∠CAE=∠BAE AE=AE∴△CAE≌△FAE(SAS)∴∠C=∠AFE∵AC∥BD∴∠C+∠D=180°∴∠AFE+∠D=180°∵∠EFB+∠AFE=180°∴∠D=∠EFB∵BE平分∠ABD∴∠DBE=∠FBE在△BEF和△BED中{∠D=∠EFB∠FBE=∠DBEBE=BE∴△BEF≌△BED(AAS)∴BF=BD∵AB=AF+BF,AC=AF,BF=BD ∴AB=AC+BD.17.证明:∵AC//DE∴∠BCA =∠E ∠ACD =∠D . 又∵∠ACD =∠B ∴∠B =∠D .在 △ABC 和 △EDC 中{∠B =∠D∠BCA =∠E AC =EC∴△ABC ≌△EDC .18.解: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DF ⊥BC 于点F . ∴∠DEB =∠DFB =90°. 又∵BD 平分∠ABC ∴DE =DF .∵∠BMD+∠DME =180°,∠BMD+∠BND =180° ∴∠DME =∠BND . 在△EMD 和△FND 中{∠DEM =∠DFN∠EMD =∠FND DE =DF∴△EMD ≌△FND (AAS ). ∴DM =DN .19.(1)证明:在△ABD 和△BAC 中:{AB =BAAD =BC BD =AC∴△ABD ≌△BAC (SSS ) ∴∠ABD=∠BAC ∴AE=BE ;(2)∠BAC ,∠ABD ,∠DAC ,∠DB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评价检测(精品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评价检测(精品测试卷)
1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M是∠CAB的平分线,CM=1.5cm,若AB=6cm,则S△AMB=________cm2.
12.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DE⊥AC交于点E,DF⊥BC于点F,且BC=4,DE=2,则△BCD 面积是_____.
三、解答题(共47分)
21.如图21所示,海岛上有A,B两个观测点,点B在点A的正东方,海岛C在观测点A的正北方,海岛D在观测点B的正北方,从观测点A看海岛C,D的视角∠CAD与从观测点B看海岛C,D的视角∠CBD相等,那么海岛C,D到观测点A,B所在海岸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22.如图22,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取OM=ON,OD=OE,DN和EM相交于点C.求证:点C在∠AOB的平分线上.
(Ⅱ)∠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1)方案(Ⅰ)、方案(Ⅱ)是否可行?若可行,请证明;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2)在方案(Ⅰ)PM=PN的情况下,继续移动角尺,同时使PM⊥OA,PN⊥OB.此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A.5B.8C.10D.15
4.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了4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与原来的三角形玻璃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块玻璃碎片去玻璃店?( )
A.①B.②C.③D.④
5.如图6所示,在△ABC和△ABD中,∠C=∠D=90°,要利用“HL”判定△ABC≌△ABD成立,还需要添加 条件是( )
小惠:①以点O为圆心、线段a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N于点A;②以点A为圆心、线段b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M于点B,连接AB,△ABO即为所求.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题(一)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题(一)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机械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机械振动必定会有机械波B.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D.在波动的过程中,波上的质点是沿着波形曲线运动的2.在山中砍伐时发出的声音既含有频率较高的声波,也含有频率较低的声波,其中只有频率较低的“嘭”“嘭”声才能被远处的人听到。

这是因为()A.频率较低的“嘭”“嘭”声能量大,能传到很远B.频率较低的“嘭”“嘭”声速度快,最先到达C.频率较低的“嘭”“嘭”声波长较长,容易产生衍射D.以上说法均不对3.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的图像,波速为0.2m/s,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振源振动的频率为0.4HzB.若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C.图示时刻质点a、b、c所受回复力大小之比为2∶1∶3D.经过0.5s质点a、b、c通过的路程为75cm4.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该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该时刻起经过0.15s时,质点P到达波峰B.从该时刻起经过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小于质点P的加速度C.从该时刻起经过0.15s时,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mD.从该时刻起经过0.35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大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5.如图所示是利用水波槽观察到的水波衍射图象,从图象可知()A.B侧波是衍射波B.A侧波速与B侧波速相等C.减小挡板间距离,衍射波的波长将减小D.增大挡板间距离,衍射现象将更明显6.如图所示,甲、乙两平面波是振幅相同的相干波,甲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乙波沿y轴正方向传播,图中实线表示某一时刻的波峰位置,虚线表示波谷位置,对图中正方形中央的a、b、c、d四点的振动情况,正确的判断是()A.a、b点振动加强,c、d点振动减弱B.a、c点振动加强,b、d点振动减弱C.a、d点振动加强,b、c点振动减弱D.a、b、c、d点的振动都加强7.如右图所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圆表示波峰,已知波源的频率为f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波源正在向B点移动B.观察者在图中A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大于f0C.观察者在图中B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大于f0D.观察者在图中C点或D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大于f08.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子位于x=-2×10-1m和x=12×10-1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cm。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单元测试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单元测试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____的.2.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游船上坐着的乘客,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 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m.4.用钢丝绳系上一个质量是50kg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N.5.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6.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 内通过的,写成公式是:。

108km/h=___ _m/s 5 m/s=_ ___km/h7.小明用手拍了一下小红,小明、小红都感到疼,这说明___ ___,使小明感觉疼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8.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这几个力就彼此平衡。

9.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作用在上,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10.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

1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也可以改变物体。

12.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得的四次结果如下:5.45cm、5.44cm、5.45cm、5.43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3.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14.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中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15.一辆长30 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 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 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 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A.140 mB.170 mC.200 mD.230 m16.人在火车车厢里立定跳远,在下列情况中,如果人用力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静止的火车里向前跳,跳得较远B.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里,向车行进的方向跳,跳得较远C.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里,向车行进的反方向跳,跳得较远D.在以上三种情况里人跳的距离均相同17.下图所指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18.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外力F 的作用下,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将力撤去,则物体 ( )A .立即停止B .继续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 .继续向右运动,但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D .先向右运动,然后向左运动19.如下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的是 ( )20.磁铁靠近铁钉的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铁吸铁钉的力,此力的施力物体是铁钉。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在△ABC和△DEF中,∠A=50°,∠B=70°,AB=3cm,∠D=50°,∠E=70°,EF=3cm.则△ABC与△DEF()A.一定全等B.不一定全等C.一定不全等D.不确定2.下列命题:①有两个角和第三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有两条边和第三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有两条边和第三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玻璃打碎了,变成了如图所示的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应带哪块去才能配好()A.①B.②C.③D.任意一块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若∠DAB的角平分线AE交CD于E,连接BE,且BE边平分∠ABC,则以下命题不正确的个数是①BC+AD=AB;②E为CD中点;③∠AEB=90°;④S△ABE=S四边形ABCD;⑤BC=CE.()A.0个B.1个C.2个D.3个5.下列画图的语句中,正确的为()A.画直线AB=10cm B.画射线OB=10cmC.延长射线BA到C,使BA=BC D.画线段CD=2cm6.长为l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的取值范围为()A.B.C.D.7.AD与BE是△ABC的角平分线,D,E分别在BC,AC上,若AD=AB,BE=BC,则∠C=()A.69°B.°C.°D.不能确定8.已知△A1B1C1,△A2B2C2的周长相等,现有两个判断:①若A1B1=A2B2,A1C1=A2C2,则△A1B1C1≌△A2B2C2;②若∠A1=∠A2,∠B1=∠B2,则△A1B1C1≌△A2B2C2,对于上述的两个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正确,②错误 B.①错误,②正确 C.①,②都错误D.①,②都正确9.已知如图,AD∥BC,AB⊥BC,CD⊥DE,CD=ED,AD=2,BC=3,则△ADE的面积为()A.1 B.2 C.5 D.无法确定10.如图,将一个等腰Rt△ABC对折,使∠A与∠B重合,展开后得折痕CD,再将∠A 折叠,使C落在AB上的点F处,展开后,折痕AE交CD于点P,连接PF、EF,下列结论:①tan∠CAE=﹣1;②图中共有4对全等三角形;③若将△PEF沿PF翻折,则点E一定落在AB上;④PC=EC;⑤S四边形DFEP =S△APF.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1.如图:已知DE=AB,∠D=∠A,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ABC≌△DEF,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或.12.如图,Rt△ABC中,∠ACB=90°,∠ABC=30°,△ABD、△BCE均为等边三角形,DE、AB交于点F,AF=3,则△ACE的面积为.13.在△ABC中,∠BAC=120°,AB=AC,∠ACB的平分线交AB于D,AE平分∠BAC交BC 于E,连接DE,DF⊥BC于F,则∠EDC=°.14.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D≌△CEB.15.如图,线段AC、BD相交于点0,OA=OC,OB=OD,那么AB、CD的位置关系是.16.如图,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对折,使点B、C重合,折痕为DE,连接DC,若AC=6cm,∠ACB=90°,∠B=30°,则△ADC的周长是cm.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17.(8分)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1)求证:△ABC≌△ADE;(2)求∠FAE的度数;(3)求证:CD=2BF+DE.18.(8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N=BM,BN,MC相交于O,CH⊥BN于点H,求证:2OH=OC.19.(8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90°,D是BC上一点,EC⊥BC,EC=BD,DF=FE.求证:(1)△ABD≌△ACE;(2)AF⊥DE.20.(8分)如图所示,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B=∠D=90°,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B′点,AE是折痕.(1)试判断B′E与DC的位置关系;(2)如果∠C=130°,求∠AEB的度数.21.(8分)如图所示,已知△ABC中,D为BC上一点,E为△ABC外部一点,DE交AC 于一点O,AC=AE,AD=AB,∠BAC=∠DAE.(1)求证:△ABC≌△ADE;(2)若∠BAD=20°,求∠CDE的度数.22.(10分)已知:如图,在△ABC中,∠B=60°,D、E分别为AB、BC上的点,且AE、CD交于点F.若AE、CD为△ABC的角平分线.(1)求证:∠AFC=120°;(2)若AD=6,CE=4,求AC的长?23.(10分)有一座锥形小山,如图,要测量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量出DE的长为50m,你能求出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吗?24.(12分)探究问题1 已知:如图1,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AE⊥B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BF交于点M,连接DE,DF.若DE=kDF,则k的值为.拓展问题2 已知:如图2,三角形ABC中,CB=CA,点D是AB边的中点,点M在三角形ABC的内部,且∠MAC=∠MBC,过点M分别作ME⊥BC,MF⊥AC,垂足分别为点E,F,连接DE,DF.求证:DE=DF.推广问题3 如图3,若将上面问题2中的条件“CB=CA”变为“CB≠CA”,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DE与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解:∵在△ABC和△DEF中,∠A=50°,∠B=70°,∠D=50°,∠E=70°,EF=3cm,AB=3cm 若是AB=DE,则可以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此处是EF与AB相等,设DE=3,则DE=EF,则∠D=∠E显然与已知相违背,所以此假设不成立所以两三角形一定不全等.故选C.2.解:①正确.可以用AAS或者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正确.可以用“倍长中线法”,用SAS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如图,分别延长AD,A′D′到E,E′,使得AD=DE,A′D′=D′E′,∴△ADC≌△EDB,∴BE=AC,同理:B′E′=A′C′,∴BE=B′E′,AE=A′E′,∴△ABE≌△A′B′E′,∴∠BAE=∠B′A′E′,∠E=∠E′,∴∠CAD=∠C′A′D′,∴∠BAC=∠B′A′C′,∴△BAC≌△B′A′C′.③不正确.因为这个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有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也就是说,这两个三角形可能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所以就不全等了.故选:A.3.解:只有①中包含两角及夹边,符合ASA.故选A.4.解:∵AD∥BC,∴∠ABC+∠BAD=180°,∵AE 、BE 分别是∠BAD 与∠ABC 的平分线, ∴∠BAE=∠BAD ,∠ABE=∠ABC , ∴∠BAE +∠ABE=(∠BAD +∠ABC )=90°, ∴∠AEB=180°﹣(∠BAE +∠ABE )=180°﹣90°=90°, 故③小题正确;延长AE 交BC 延长线于F , ∵∠AEB=90°, ∴BE ⊥AF , ∵BE 平分∠ABC , ∴∠ABE=∠FBE , 在△ABE 与△FBE 中,,∴△ABE ≌△FBE (ASA ), ∴AB=BF ,AE=FE , ∵AD ∥BC , ∴∠EAD=∠F ,在△ADE 与△FCE 中,,∴△ADE ≌△FCE (ASA ), ∴AD=CF ,∴AB=BC +CF=BC +AD ,故①小题正确; ∵△ADE ≌△FCE ,∴CE=DE ,即点E 为CD 的中点,故②小题正确; ∵△ADE ≌△FCE , ∴S △ADE =S △FCE , ∴S 四边形ABCD =S △ABF , ∵S △ABE =S △ABF ,∴S △ABE =S 四边形ABCD ,故④小题正确;若AD=BC ,则CE 是Rt △BEF 斜边上的中线,则BC=CE ,∵AD与BC不一定相等,∴BC与CE不一定相等,故⑤小题错误.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有⑤共1个.故选:B.5.解:A、错误.直线没有长度;B、错误.射线没有长度;C、错误.射线有无限延伸性,不需要延长;D、正确.故选:D.6.解:∵围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得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x+y+z=,∵y+z>x∴可得x<,又因为x为最长边大于∴x≥综上可得≤x<故选:A.7.解:∵AD=AB,∴∠ADB=(180°﹣∠BAC)=90°﹣∠BAC,∴∠C=∠ADB﹣∠DAC=(180°﹣∠BAC)=90°﹣∠BAC﹣∠BAC=90°﹣∠BAC;∵BE=BC,∴∠C=∠BEC=∠BAC+∠ABE=∠BAC+(180°﹣∠BAC)=∠BAC+45°﹣∠BAC=45°+∠BAC,∴90°﹣∠BAC=45°+∠BAC,解得∠BAC=,∴∠C=90°﹣=.故选:C.8.解:∵△A1B1C1,△A2B2C2的周长相等,A1B1=A2B2,A1C1=A2C2,∴B1C1=B2C2,∴△A1B1C1≌△A2B2C2(SSS),∴①正确;∵∠A1=∠A2、∠B1=∠B2,∴△A1B1C1∽△A2B2C2,设相似比为k,即===k,∴=k,∵△A1B1C1,△A2B2C2的周长相等,∴k=1,即A1B1=A2B2,B1C1=B2C2,A1C1=A2C2,∴△A1B1C1≌△A2B2C2,∴②正确;故选:D.9.解:过D作BC的垂线交BC于G,过E作AD的垂线交AD的延长线于F,∵∠EDF+∠FDC=90°,∠GDC+∠FDC=90°,∴∠EDF=∠GDC,于是在Rt△EDF和Rt△CDG中,,∴△DEF≌△DCG,∴EF=CG=BC﹣BG=BC﹣AD=3﹣2=1,=(AD×EF)÷2=(2×1)÷2=1.所以,S△ADE故选:A.10.解:①正确.作EM ∥AB 交AC 于M . ∵CA=CB ,∠ACB=90°, ∴∠CAB=∠CBA=45°,∵∠CAE=∠BAE=∠CAB=22.5°, ∴∠MEA=∠EAB=22.5°,∴∠CME=45°=∠CEM ,设CM=CE=a ,则ME=AM=a ,∴tan ∠CAE===﹣1,故①正确,②正确.△CDA ≌△CDB ,△AEC ≌△AEF ,△APC ≌△APF ,△PEC ≌△PEF ,故②正确, ③正确.∵△PEC ≌△PEF , ∴∠PCE=∠PFE=45°, ∵∠EFA=∠ACE=90°, ∴∠PFA=∠PFE=45°,∴若将△PEF 沿PF 翻折,则点E 一定落在AB 上,故③正确. ④正确.∵∠CPE=∠CAE +∠ACP=67.5°,∠CEP=90°﹣∠CAE=67.5°, ∴∠CPE=∠CEP , ∴CP=CE ,故④正确, ⑤错误.∵△APC ≌△APF , ∴S △APC =S △APF ,假设S △APF =S 四边形DFPE ,则S △APC =S 四边形DFPE , ∴S △ACD =S △AEF ,∵S △ACD =S △ABC ,S △AEF =S △AEC ≠S △ABC , ∴矛盾,假设不成立. 故选:D .11.解:∵已知DE=AB,∠D=∠A,∴根据ASA判断全等添加∠B=∠E;根据AAS判断全等添加∠ACB=∠DFE;根据SAS判断全等添加AF=CD.故填空答案:∠B=∠E或∠ACB=∠DFE或AF=CD.12.解:如图所示,过D作DG⊥AB于G,EK⊥AC交AC的延长线于K.∵△ABD是等边三角形,DG⊥AB,∴AG=BG=AB,由勾股定理得:DG=AG,∵∠BAC=30°,∴AC=AB,∴AG=AC=AB,∵由勾股定理得:BC=AC,∴DG=BC=BE,∵∠EBA=60°+30°=90°,∴EB⊥AB.∴DG∥EB.∴∠BEF=∠GDF,∠DGB=∠EBF=90°,在△DGF与△EBF中,∵,∴△ADF≌△GEF(AAS),∴DF=EF,GF=BF,∵AG=BG,AF=3,∴FG=,AG=2,∴AB=4AC=2,EC=BC=AC=6,在Rt△CEK中,EK=EC=3,∴S=•AC•EK=•2•3=6.△ACE故答案为6.13.解:过D作DM⊥AC交CA的延长线于M,DN⊥AE,∵CD平分∠ACB,∴DF=DM,∵∠BAC=120°,∴∠DAM=60°,∵AE平分∠BAC,∴∠BAE=60°,∴∠DAM=∠BAE,∴DM=DN,∵DF⊥BC,∴DE平分∠AEB,∵AB=AC,AE平分∠BAC交BC于E,∴AE⊥BC,∴∠AEB=90°,∴∠DEF=45°,∵∠B=∠C=30°,∴∠DCF=15°,∴∠EDC=30°,故答案为:30.14.解:已知∠B=∠B,∠BDA=∠BEC=90°,则再添加一个边相等即可,所以可添加BD=BE或AD=CE或BA=BC,从而利用AAS或ASA来判定△ABD≌△CEB,故答案为:BD=BE或AD=CE或BA=BC.15.解:在△AOB和△COD中,,∴△AOB≌△COD(SAS),∴∠A=∠C,∴AB∥CD.故答案为:AB∥CD.16.解: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B=∠DCB=30°,∠ADC=∠ACD=60°,∴AC=AD=DC=6,∴ADC的周长是18cm.17.证明:(1)∵∠BAD=∠CAE=90°,∴∠BAC+∠CAD=90°,∠CAD+∠DAE=90°,∴∠BAC=∠DAE,在△BAC和△DAE中,,∴△BAC≌△DAE(SAS);(2)∵∠CAE=90°,AC=AE,∴∠E=45°,由(1)知△BAC≌△DAE,∴∠BCA=∠E=45°,∵AF⊥BC,∴∠CFA=90°,∴∠CAF=45°,∴∠FAE=∠FAC+∠CAE=45°+90°=135°;(3)延长BF到G,使得FG=FB,∵AF⊥BG,∴∠AFG=∠AFB=90°,在△AFB和△AFG中,,∴△AFB≌△AFG(SAS),∴AB=AG,∠ABF=∠G,∵△BAC≌△DAE,∴AB=AD,∠CBA=∠EDA,CB=ED,∴AG=AD,∠ABF=∠CDA,∴∠G=∠CDA,∵∠GCA=∠DCA=45°,在△CGA和△CDA中,,∴CG=CD,∵CG=CB+BF+FG=CB+2BF=DE+2BF,∴CD=2BF+DE.18.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A=∠ABC=∠ACB=60°,在△BAN和△CBM中,,∴△BAN≌△CBM(SAS),∴∠ABN=∠BCM,∵∠ABN+∠OBC=60°,∴∠BCM+∠OBC=60°,∵∠NOC为△OBC的外角,∴∠NOC=∠BCM+∠OBC=60°,在Rt△OHC,∠HCO=30°,则2OH=OC.19.证明:(1)∵AB=AC,∠BAC=90°,∴∠B=∠BCA=45°,∵EC⊥BC,∴∠ACE=90°﹣45°=45°,∴∠B=∠ACE,在△ABD和△ACE中,,∴△ABD≌△ACE(SAS);(2)由(1)知,△ABD≌△ACE,∴AD=AE,等腰△ADE中,∵DF=FE,∴AF⊥DE.20.解:(1)由于AB′是AB的折叠后形成的,∠AB′E=∠B=∠D=90°,∴B′E∥DC;(2)∵折叠,∴△ABE≌△AB′E,∴∠AEB′=∠AEB,即∠AEB=∠BEB′,∵B′E∥DC,∴∠BEB′=∠C=130°,∴∠AEB=∠BEB′=65°.21.证明:(1)在△ABC和△ADE中,,∴△ABC≌△ADE(SAS);(2)∵△ABC≌△ADE,∴∠BAC=∠DAE,∠E=∠C,∵∠BAC=∠BAD+∠DAC,∠DAE=∠DAC+∠CAE,∠BAD=20°,∴∠CAE=∠BAD=20°,∵∠E=∠C,∠AOE=∠DOC,∴∠CAE=∠CDE,∴∠CDE=20°.22.解:(1)∵AE、CD分别为△ABC的角平分线,∴∠FAC=,∠FCA=,∵∠B=60°∴∠BAC+∠BCA=120°,∴∠AFC=180﹣∠FAC﹣∠FCA=180°﹣×120°=120°.(2)在AC上截取AG=AD=6,连接FG.∵AE、CD分别为△ABC的角平分线∴∠FAC=∠FAD,∠FCA=∠FCE,∵∠AFC=120°,∴∠AFD=∠CFE=60°,在△ADF和△AGF中,∴△ADF≌△AGF(SAS)∴∠AFD=∠AFG=60°,∴∠GFC=∠CFE=60°,在△CGF和△CEF中,∴△CGF≌△CEF(ASA),∴CG=CE=4,∴AC=10.23.解:在△ABC和△EDC中,∴△ABC≌△EDC,∴AB=DE=50.答: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为50m.24.解:(1)∵AE⊥BC,BF⊥AC∴△AEB和△AFB都是直角三角形∵D是AB的中点∴DE和DF分别为Rt△AEB和Rt△AFB的斜边中线∴DE=AB,DF=AB(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DE=DF∵DE=kDF∴k=1(2)∵CB=CA∴∠CBA=∠CAB∵∠MAC=∠MB∴∠CBA﹣∠MBC=∠CAB﹣∠MAC即∠ABM=∠BAM∴AM=BM∵ME⊥BC,MF⊥AC∴∠MEB=∠MFA=90又∵∠MBE=∠MAF∴△MEB≌△MFA(AAS)∴BE=AF∵D是AB的中点,即BD=AD又∵∠DBE=∠DAF∴△DBE≌△DAF(SAS)∴DE=DF(3)DE=DF如图1,作AM的中点G,BM的中点H,∵点D是边AB的中点∴DG∥BM,DG=BM同理可得:DH∥AM,DH=AM∵ME⊥BC于E,H 是BM的中点∴在Rt△BEM中,HE=BM=BH∴∠HBE=∠HEB∠MHE=∠HBE+∠HEB=2∠MBC又∵DG=BM,HE=BM∴DG=HE同理可得:DH=FG,∠MGF=2∠MAC∵DG∥BM,DH∥GM∴四边形DHMG是平行四边形∴∠DGM=∠DHM∵∠MGF=2∠MAC,∠MHE=2∠MBC 又∵∠MBC=∠MAC∴∠MGF=∠MHE∴∠DGM+∠MGF=∠DHM+∠MHE∴∠DGF=∠DHE在△DHE与△FGD中,∴△DHE≌△FGD(SAS),∴DE=DF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

第十二章_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_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各2分,共18分)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教室的高约6m ;B .起重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C .洗热水澡时的水温约40℃;D .中学生在体测中跑完1000m 用时2min2、先在保温瓶中装入一定量0℃的水,再向保温瓶中放一小块-5℃的冰,盖上保温瓶盖,过一会儿,你的猜想是( )A 、冰的质量增加;B 、冰的质量减少;C 、冰的质量不会改变;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新鲜的白菜放两天就“蔫”了。

对此,小明同学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主要从防止水分蒸发的角度白菜保鲜的问题展开了探究。

他所采用的下列四项措施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A 、将白菜放在紫外线下照射;B 、不让白菜在太阳下晒即可;C 、将白菜直接放入冷冻室;D 、用塑料膜包好白菜放入冰箱冷藏室。

4、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是( )( 1) 春天, 冰雪融化 ( 2) 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 秋天, 清晨出现的雾 ( 4) 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A. ( 1) ( 2);B. ( 1) ( 4);C. ( 2) ( 3);D. ( 2) ( 4)。

5、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6、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B .汽化C .熔化D .凝固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B.37.50℃和38.60℃;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8、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9、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B.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2.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 )A. AB=5,BC=3,AC=8B. AB=4,BC=3C. ∠C=90°,AB=6D. ∠A=60°,∠B=45°3.如图,已知∠C=∠D=90°,AC=AD那么△ABC与△ABD全等的理由是( )A. HLB. SASC. ASAD. AAS4.如图∠CAB=∠DBA,再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判定△ABC≌△BAD的是( )A. AC=BDB. ∠1=∠2C. AD=BCD. ∠C=∠D5.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C=DEB. ∠BAD=∠CAEC. AB=AED. ∠ABC=∠AED6.在△ABC中AC=6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A. 3<AD<11B. 3<AD<9C. 1<AD<7D. 5<AD<117.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交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若S△ABC=7,DE= 2,AB=4则AC的长为( )A. 3B. 4C. 5D. 68.平面上有△ACD与△BCE,其中AD与BE相交于P点,如图.若AC=BC,AD=BE,CD=CE,∠ACE= 55°,∠BCD=155°,则∠BPD的度数为( )A. 130°B. 155°C. 125°D. 110°9.在△ABC中AC=6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A. 6<AD<8B. 2<AD<14C. 1<AD<7D. 无法确定10.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5cm,DE=3cm,则BD等于( )A. 6cmB. 8cmC. 10cmD. 4cm二、填空题1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3、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3、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__________.12.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3=______ .13.如图△ABC≌△A′B′C′,其中∠C′=24°则∠B=°.14.如图,已知△ABC≌△ADE,若AB=7,AC=3则BE的值为_____.15.如图,已知在△ABC和△DEF中BF=CE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若使△ABC≌△DEF,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填一个即可).16.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_______度.17.如图△ABC≌△DCB,若AC=7,BE=5则DE的长为.18.如图,Rt△ABC中AD为的∠BAC角平分线,与BC相交于点D,若CD=3,AB=10则△ABD的面积是______.19.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8cm,则△BED的周长是______.2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 .三、解答题21.如图,在直线MN上求作一点P,使点P到射线OA和OB的距离相等.(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和证明过程)22.如图AB//CD,AB=CD,CE=BF请写出DF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3.已知:如图AB//DE,点C、F在AD上AF=DC,AB=DE.求证:△ABC≌△DEF.24.如图,点A,E,F,B在直线l上AE=BF,AC//BD且AC=BD,求证:CF=DE.25.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点E,点F在AC上,且BD=DF.(1)求证:CF=EB;(2)请你判断AE、AF与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等图形,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全等图形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两个边长不相等的等边三角形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形状相同,边长不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HL.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先看看能否组成三角形,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解答】解:A∵3+5=8∴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AB=5BC=3AC=8不能画出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已知AB BC和BC的对角AB=4BC=3∠A=30°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根据∠C=90°AB=6已知一个角和一条边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A=60°∠B=45°AB=4已知两角和夹边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即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注意AB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已知∠C=∠D=90°AC=AD且公共边AB=AB故△ABC与△ABD全等.【解答】解:在Rt△ABC与Rt△ABD中{AB=ABAC=AD∴Rt△ABC≌Rt△ABD(HL)故选A.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记5种判定并灵活运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答】解:A.添加AC=BD则可以通过(SAS)判定△ABC≌△BA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添加∠1=∠2则可以通过(ASA)判定△ABC≌△BA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添加AD=BC不能判定△ABC≌△BA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C=∠D则可以通过(AAS)判定△ABC≌△BA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ADE∴AC=AE AB=AD∠ABC=∠ADE∠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故A C 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6.【答案】C【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题目解题关键在于构造三角形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证明△ABD≌△ECD再利用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在△ABD和△ECD中{AD=ED∠ADB=∠EDC DB=DC,∴△ABD≌△ECD∴CE=AB=8在△ACE中CE−AC<AE<CE+AC即2<2AD<14故1<AD<7故选C.7.【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线段的大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要注意掌握应用.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ABC=S△ABD+S△ACD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解答】解:∵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 DF⊥AC交AC于点F∴DF=DE=2又∵S△ABC=S△ABD+S△ACD AB=4∴7=12×4×2+12·AC·2∴AC=3.故选A.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易证△ACD≌△BC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再根据已知条件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即可求出∠BPD的度数.【解答】解:在△ACD 和△BCE 中{AC =BC CD =CE AD =BE∴△ACD≌△BCE(SSS)∴∠A =∠B ∠BCE =∠ACD∴∠BCA =∠ECD∵∠ACE =55° ∠BCD =155°∴∠BCA +∠ECD =100°∴∠BCA =∠ECD =50°∵∠ACE =55°∴∠ACD =105°∴∠A +∠D =75°∴∠B +∠D =75°∵∠BCD =155°∴∠BPD =360°−75°−155°=130°.故选A .9.【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倍长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之一. 延长AD 至E 使DE =AD 连接CE.根据SAS 证明△ABD≌△ECD 得CE =AB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延长AD 至E 使DE =AD 连接CE .在△ABD和△ECD中{DE=AD∠ADB=∠CDE DB=DC∴△ABD≌△ECD(SAS)∴CE=AB.在△ACE中CE−AC<AE<CE+AC即2<2AD<141<AD<7.故选:C.10.【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证△ABC≌△CDE即可得CD=AB=5cm DE=BC=3cm进而可求BD的长。

【新教材】九年级物理:第12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九年级物理:第12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适用·人教版物理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3.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

下图是福娃小健将参加比赛的场景,其中与惯性无关的是()4. 右图是福娃晶晶在练习举重。

当晶晶手举杠铃静止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杠铃的重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B.杠铃对晶晶的压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C.杠铃的重力与杠铃对晶晶的压力D.杠铃的重力与晶晶的重力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A.福娃贝贝用力划浆,皮划艇前进B.福娃迎迎用力击球后,网球飞出C.福娃欢欢冲过终点线后,很难停下来D.福娃妮妮停止蹬自行车,车继续前进6.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7.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D.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8.下图中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鱼线的拉B.瓶对海绵C.球拍对球D.脚踢球使球飞出力使钓鱼杆的压力使海的作用力改变去,说明力是维发生形变绵发生形变球的运动方向持运动的原因9.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B.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10.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论语》十二章-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论语》十二章-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选择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

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答案】C【分析】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使用。

【解答】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补充:打比方: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2.【答题】选择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答案】B【分析】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解答】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补充:打比方: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3.【答题】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A.亭台楼阁青松翠柏色彩鲜明B.和谐统一池馆水榭雄伟壮丽C.滕罗翠竹花坛盆景相互衬映D.烟雾缭绕龙凤呈祥井然有序【答案】C【分析】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解答】C项中应该是藤萝翠竹。

学生要多注意词语的书写和积累。

4.【答题】选词填空。

()我强忍着,总算没哭出声,但泪水仍然______了我的视线。

A.含糊B.模糊【答案】B【分析】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

【解答】含糊:1.言语不清楚2.马虎;是非不分。

模糊:1.轮廓模糊不清2.强调难以辨认。

这里应该选模糊。

5.【答题】选词填空。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______地回答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考试范围:全章的内容;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④若△ABC≌△DEF,则∠A=∠D.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A.B.C.D.3.如图,点B在线段AD上,△ABC≌△EBD,AB=2cm,BD=5cm,则CE的长度为()A.2cm B.2.5cm C.3cm D.5cm4.小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小河的宽度.她利用适当的工具,使AB⊥BC,CD⊥BC,BO=OC,点A、O、D在同一直线上,就能保证△ABO≌△DCO,可作为证明△ABO≌△DCO的依据的是( )A.SSS B.ASA C.SAS D.HL5.如图,在△ABC和△DEF中,点A,E,B,D在同一直线上,AC∥DF,AC=DF,只添加一个条件,能判定△ABC≌△DEF的是()A.BC=DE B.AE=DB C.∠A=∠DEF D.∠ABC=∠D6.如图,OP平分∠MON,PE⊥OM于点E,PF⊥ON于点F,OA=OB,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7.现要在一块三角形形状的草坪上安装一个洒水龙头,要使洒水龙头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洒水龙头的位置应选在()处A.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D.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8.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DE⊥BC于点E,S△ABC=30,DE=4,BC=10,则AC 的长是( )A.5B.6C.7D.8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五个结论:①DE=DF;②BC=2DB;③AD⊥BC;④AB=3BF;⑤S△ADB=2S△BD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10.新定义:已知三条平行直线,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我们把三个顶点分别在这样的三条平行线上的三角形称为“格线三角形”.如图,a∥b∥c,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为m,等腰Rt△ABC为“格线三角形”,且∠BAC=90°,则△ABC的面积为()m2B.2m2C.5m2D.4m2A.5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AD=AB,∠C=∠E,∠CDE=50°,则∠ABE=.12.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若∠B=90°,∠C=60°,∠D′=105°,则∠A的大小为度.13.如图,D,E是边BC上的两点,BD=CE,∠ADB=∠AEC,现要直接用“AAS”定理来证明△ABD≌△ACE,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14.已知△ABC面积为24,将△ABC沿BC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使B′和C重合,连接AC′交A′C于D,则△C′DC的面积为.15.如图,△ABC中∠A=66°,点M、N是∠ABC与∠ACB三等分线的交点,则∠BMN的度数是.16.如图,CA⊥AB,垂足为点A,射线BM⊥AB,垂足为点B,AB=15cm,AC=6cm.动点E从A点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射线AN运动,动点D在射线BM上,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始终保持ED=CB.若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t>0),则当t=秒时,△DEB与△BCA全等.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7.已知:如图,AB=AE,∠1=∠2,∠C=∠D.求证:BC=ED.18.如图,已知AB∥CD,AB=CD.(1)求证:△ABC≌△CDA;(2)判断BC与A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9.如图,已知AB=CD,AD=BC,O为AC的中点,过O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M,N,点E,F在直线MN上,且OE=OF.(1)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把它们都写出来;(2)求证:∠MAE=∠NCF.20.如图,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DE,AC=CE,∠ACD=∠B(1)求证:△ABC≌△CDE(2)若∠A=55°,求∠BCD的度数.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如图,△ABC中,点D在边BC延长线上,∠ACB=106°,∠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过点E作EH⊥BD,垂足为H,且∠CEH=53°.(1)求∠ACE的度数;(2)求证:AE平分∠CAF;(3)若AC+CD=16,AB=10,且S△ACD=24,则△ABE的面积.22.问题提出: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AD与∠BCD互补,∠B与∠D互补,AB=AD,∠BAD=x°(0<x<180),∠ACB=y°,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y与x的数量关系时,经历了如下过程:实验操作:(1)数学兴趣小组通过电脑软件“几何画板”进行探究,测量出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x…304050607080β130y757065α555040θ这里α= ,β= ,θ= .猜想证明:(2)根据表格,猜想: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数学兴趣小组发现证明此猜想的一种方法:如图2,延长CB到E,使BE=DC,连接AE,…,请你根据其思路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并验证(1)中结论的正确性.应用拓广:(3)如图3,若x+y=135,AC=1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3.(1)【问题解决】如图①,∠AOB=∠DFE=90°,OC平分∠AOB,点F在OC上,∠DFE的两边分别与OA,OB交于点D,E.当FE⊥OB,FD⊥OA时,则FD与FE的数量关系为;(2)【问题探究】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过点F作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FM,FN,分别交OA,OB于点M,N,判断FM与FN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迁移应用】某学校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如图③所示,∠DAB=∠DCB=90°,AC是∠DAB的平分线,AB=50m,AD=30m,直接写出该空地的面积.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4.综合探究:如题图1是一种用刻度尺画角平分线的方法,在OA、OB上分别取点C、E、D、F,使得OC=OD,OE=OF,连接CF、DE,交点为P,则射线OP为∠AOB的角平分线.【验证】(1)试说明OP平分∠AOB,且PE=PF;【应用】(2)如题图2,若C、E、D、F分别为OA、OB上的点,且OC=OD,CF⊥OA,DE⊥OB,试用(1)中的原理说明OP平分∠AOB;【猜想】(3)如题图3,P是∠AOB角平分线上一点,C、D分别为OA、OB上的点,且PC=PD,请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PCO与∠PDO的数量关系.25.【模型呈现】(1)如图1,∠BAD=90°,AB=AD,BC⊥CA于点C,DE⊥AE于点E.求证:BC=AE.【模型应用】(2)如图2,EA ⊥AB 且AE =AB ,BC ⊥CD 且BC =CD ,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ABCDE 的面积.【深入探究】(3)如图3,∠BAD =∠CAE =90°,AB =AD ,AC =AE ,连接BC 、DE ,且BC ⊥AF 于点F ,DE 与直线AF 交于点G .①求证DG =GE ;②若BC =21,AF =12,求△ADG 的面积.参考答案:1.B2.B3.C4.B5.B6.C7.B8.A9.A10.A11.130°12.10513.∠BAD=∠CAE14.1215.52°16.3或7或1017.证明:∵∠1=∠2,∴∠1+∠BAD=∠2+∠BAD,即∠EAD=∠BAC,在△EAD和△BAC中,{∠C=∠D∠BAC=∠EAD,AB=AE∴△ABC≌△AED(AAS),∴BC=ED.18.(1)证明:∵AB∥CD,∴∠BAC=∠ACD,在△ABC与△CDA中,{AB=CD∠BAC=∠ACD,AC=CA∴△ABC≌△CDA(SAS);(2)解:BC∥AD,理由如下:∵△ABC≌△CDA,∴∠BCA=∠CAD,∴BC∥AD.19.(1)解:有4对全等三角形,分别为:△ABC≌△CDA,△AMO≌△CNO,△OAE≌△OCF,△AME≌△CNF,(2)证明:∵AB=CD,BC=AD=DA,AC=CA,∴△ABC≌△CDA(SSS),∴∠BAC=∠DCA,即∠MAO=∠NCO,∵O为AC的中点,∴OA=OC,又∵∠AOM=∠CON,∴△AMO≌△CNO(ASA),∴AM=CN,OM=ON,∵OA=OC,∠AOE=∠COF,OE=OF,∴△OAE≌△OCF(SAS),∴AE=CF,∵OE=OF,OM=ON,∴OE−OM=OF−ON,即ME=NF,又∵AM=CN,∴△AME≌△CNF(SSS),∴∠MAE=∠NCF.20.(1)证明∶∵AC∥DE,∴∠ACD=∠CDE,∠ACB=∠CED,∵∠ACD=∠B,∴∠B=∠CDE,∵AC=CE,∴△ABC≌△CDE (AAS).(2)解:∵ ∠A =55°,∵△ABC≌△CDE ,∴∠A =∠ECD =55°,∴ ∠BCD =180°−∠ECD =180°−55°=125°.21.(1)解:∵∠ACB =106°,∴∠ACD =180°−106°=74°,∵EH ⊥BD ,∴∠CHE =90°,∵∠CEH =53°,∴∠ECH =90°−53°=37°,∴∠ACE =∠ACD−∠ECH =74°−37°=37°.(2)证明:如图:过E 点分别作EM ⊥BF 于M ,EN ⊥AC 与N ,∵BE 平分∠ABC ,∴EM =EH ,∵∠ACE =∠ECH =37°,∴CE 平分∠ACD ,∴EN =EH ,∴EM =EN ,∴AE 平分∠CAF .(3)解:∵AC +CD =16,S △ACD =24,EM =EN =EH ,∴ S △ACD =S △ACE +S △CED =12AC ⋅EN +12CD ⋅EH =12(AC +CD)⋅EM =24,即12×16⋅EM =24,解得EM =3,∵AB =10,∴ S △ABE =12AB ⋅EM =15.22.(1)观察表格发现:x每增加10,y减小5,∴α=65−5=60,β=80+2×10=100,θ=40−3×5=15.故答案为:60,100,15,x.(2)根据表格猜想:y=90−12证明:如图2,延长CB到E,使BE=DC,连接AE,则∠ABC+∠ABE=180°,又∵∠ABC+∠D=180°,∴∠ABE=∠D,又∵AB=AD,∴△ABE≌△ADE(SAS),∴AE=AC,∠EAB=∠CAD,∴∠E=∠ACB=y°,∠EAC=∠EAB+∠BAC=∠CAD+∠BAC=∠BAD=x°.在△AEC中,∠EAC+∠E+∠ACE=180°,∴x°+2y°=180°,x.y=90−12(3)如图,延长CB到E,使BE=DC,连接AE.由(2)得△ABE≌△ADE,∴S△ABE=S△ADE,∴S四边形ABCD=S△ACD+S△ABC=S△ABE+S△ABC=S△AEC,x,∵x+y=135,y=90−12∴x +90−12x =135,解得x =90,y =45,∴∠EAC =90°,∠AEC =∠ACE =45°,∴AE =AC =10,∴S △AEC =12×10×10=50,∴S 四边形ABCD =50.23.(1)解:∵OC 平分∠AOB , 点 F 在OC 上,且FE ⊥OB , FD ⊥OA ,∴FD =FE .(2)解:FD =FE ,理由如下:∵FD ⊥OA ,FE ⊥OB ,∴∠FDO =∠FEO =∠FEN =90°,∵四边形DOEF 中,∠FDO =∠FEO =∠AOB =90°,∴∠DFE =360°−∠FDO−∠FEO−∠AOB =90°,∴∠DMF +∠MFE =90°,又∵FM ⊥FN ,∴∠FMN =90°,∴∠DFM =∠EFN ,在△DFM 和△EFN 中,{∠FDM =∠FEN FD =FE ∠DFM =∠EFN,∴△DFM≌△EFN(ASA),∴FM =FN .(3)解:如图,过C 点作CE ⊥AB 于E 点,CF ⊥AD 的延长线于F 点,由(2)得△CFD≌△CEB ,∴FD =EB ,S △CFD =S △CEB ,∴S 四边形ABCD =S 四边形AECF,∵AC是∠DAB的平分线,∴∠DAC=∠CAB,又∵∠CFB=∠CEA=90°,AC=AC,∴△ACF≌△ACE(AAS),∴AF=AE,又∵AE=AB−BE,AF=AD+DF,∴AB−BE=AD+DF,∴50−BE=30+BE,解得BE=10,∴AF=AE=40,∴S四边形AECF=40×40=1600m2,∴S四边形ABCD=1600m2,答:该空地的面积为1600m2.24.解:(1)∵OC=OD,∠DOE=∠COF,OE=OF,∴CE=DF,△DOE≌△COF(SAS),∴∠PEC=∠PFD,∵∠CPE=∠DPF,CE=DF,∴△CPE≌△DPF(AAS),∴PE=PF,∵OE=OF,PE=PF,OP=OP,∴△OPE≌△OPF(SSS),∴∠POE=∠POF,即∠POA=∠POB,∴射线OP平分∠AOB;(2)∵CF⊥OA,DE⊥OB,∴∠OCF=∠ODE=90°,∴∠COF=∠DOE,OC=OD,∴△OCF≌△ODE(ASA),∴OF=OE,由(1)可得OP平分∠AOB;(3)补全图形如下,过点P 分别作PM ⊥OA 于M ,PN ⊥OB 于N ,∵OP 是∠AOB 的平分线,∴PM =PN ,∠PMC =∠PND =90°,当PC =PD 1时,在Rt △PMC 和Rt △PND 1中,{PC =PD 1PM =PN ,∴Rt △PMC≌Rt △PND 1(HL),∴∠PCO =∠PD 1O ;当PC =PD 2时,同理得Rt △PMC≌Rt △PND 2(HL),∴∠PCM =∠PD 2N ;∵∠PD 2N +∠PD 2O =180°,∴∠PCO +∠PD 2O =180°,综上所述,∠PCO 与∠PDO 的数量关系为∠PCO =∠PDO 或∠PCO +∠PDO =180°;25.解:(1)证明:∵∠BAD =90°,∴∠BAC +∠DAE =90°,∵BC ⊥CA ,DE ⊥AE ,∴∠ACB =∠DEA =90°,∴∠BAC +∠ABC =90°,∴∠ABC =∠DAE ,在△ABC 和△DAE 中,{∠ACB =∠DEA ∠ABC =∠DAE BA =AD∴△ABC≌△DAE (AAS),∴BC =AE .(2)由模型呈现可知,△AEP≌△BAG ,△CBG≌△DCH ,∴AP =BG =3,AG =EP =6,CG =DH =4,CH =BG =3,则S 实线围成的图形=12×(4+6)×(3+6+4+3)−12×3×6−12×3×6−12×3×4−12×3×4=50.(3)①过点D 作DP ⊥AG 于P ,过点E 作EQ ⊥AG 交AG 的延长线于Q .图3由【模型呈现】可知,△AFB≌△DPA ,△AFC≌△EQA ,∴DP =AF ,EQ =AF∴DP =EQ ,∵DP ⊥AG ,EQ ⊥AG∴∠DPG =∠EQG =90°,在△DPG 和△EQG 中,{∠DPG =∠EQG ∠DGP =∠EGQ DP =EQ∴△DPG≌△EQG (AAS),∴DG =GE .②由①可知,BF =AP ,FC =AQ ,∴BC =BF +FC =AP +AQ ,∵BC =21,∴AP +AQ =21,∴AP +AP +PG +GQ =21,由①△DPG≌△EQG 得∴PG =GQ ,∴AP +AP +PG +PG =21,∴AP+PG=10.5,∴AG=10.5,×10.5×12=63.∴S△ADG=12。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的四个三角形中,与ΔABC全等的是()A. B. C. D.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边及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如图,点E、F在BC上AB=CD,AF=DE,AF、DE相交于点G,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使得△ABF≌△DCE()A.∠B=∠C B.AG=DG C.∠AFE=∠DEF D.BE=CF4.在测量一个小口圆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测得AB=5厘米,EF=7厘米,圆形容器的壁厚是()A.1厘米B.2厘米C.5厘米D.7厘米5.如图,AD平分∠BAC,AB=AC,连接BD,CD并延长交AC,AB于E,F点,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6.如图,在3×3的正方形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都为1,则∠1和∠2的关系是()A.∠2=2∠1B.∠2−∠1=90°C.∠1+∠2=90°D.∠1+∠2=180°7.如图,在△ABC中,点D为BC的中点,△AEF的边EF过点C,且AE=EF,AB∥EF,AD平分∠BAE,CE=3,AB=13,则CF=( )A.10 B.8 C.7 D.68.如图,在△ABC中∠B=∠C,BF=CD,BD=CE,∠FDE=65°则∠A的度数是()A.45°B.70°C.65°D.50°二、填空题9.如图,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10.如图,已知 AB//CF,E为DF的中点,若AB=13cm,CF=7cm,则BD= cm .11.如图,小虎用10块高度都是3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则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1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是AC边上的高,且AD,BE交于点F,若BF=AC,CD= 3,BD=8,则线段AF的长度为.三、解答题13.如图1是小军制作的燕子风筝,燕子风筝的骨架图如图2所示AB=AE,AC=AD,BC= DE,∠C=48°求∠D.14.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AF=DC,∠B=∠E,BC∥EF求证:△ABC≌△DEF.15.如图,已知在△ABC和△DBE中,AB=DB,∠1=∠2,∠A=∠D.求证:BC=BE.16.如图BE=BC,∠A=∠D.(1)求证:△ABC≅△DBE;(2)求证:AE=DC.17.如图D、C、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B=DE,AC⊥BD,EF⊥BD垂足分别为点C、点F,CD= BF.(1)求证:△ABC≌△EDF.(2)连结AD、BE,求证:AD=EB.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AD上一点CD=CE,∠BEC=∠D,∠BAD+∠BCF=180°.(1)求证:EB=DF;(2)连接AC,若AC平分∠BCF,求证:AB=AF.参考答案1.B2.D3.D4.A5.C6.D7.C8.D9.AC=AD或BC=BD10.611.30cm12.513.解:在△ABC和△AED中{AB=AE BC=DE AC=AD∴△ABC≌△AED(SSS)∴∠D=∠C=48°.14.解:证明:∵AF=DC∴AF+CF=DC+CF,即AC=DF ∵BC∥EF∴∠BCA=∠EFD在△ABC和△DEF中{∠B=∠E∠BCA=∠EFDAC=DF∴△ABC≌△DEF(AAS).15.证明:∵∠1=∠2∴∠1+∠ABE=∠2+∠ABE即∠DBE=∠ABC在△ABC与△DBE中∵{∠A =∠DAB =DB∠DBE =∠ABC(ASA ) ∴△ABC ≌△DBE∴BC=BE.16.(1)证明:在△ABC 与△DBE 中{∠A =∠D∠B =∠B BC =BE∴△ABC ≅△DBE(AAS)(2)证明:∵△ABC ≅△DBE∴AB =DB又已知BE =BC∴AB −BE =DB −BC即:AE =DC17.(1)证明:∵AC ⊥BD ,EF ⊥BD ∴△ABC 和△DEF 是直角三角形 又∵CD =BF∴CD+CF =BF+CF∴DF =BC又∵AB=DE∴Rt △ABC ≌Rt △EDF (HL ).(2)证明:∵△ABC ≌△EDF ∴AC =EF∵AC ⊥BD ,EF ⊥BD∴∠ACD =∠EFB又∵CD=BF∴△ACD ≌△EFB (SAS )∴AD =BE .18.(1)证明:∵在四边形ABCD 中∠BAD +∠BCF =180° ∴∠CFA +∠ABC =180° ∵∠CFA +∠CFD =180°∴∠CFD =∠ABC∵{∠CFD =∠ABC ∠D =∠BEC CD =CE∴△DFC ≌△FBC (AAS) ∴EB =DF ;(2)证明:∵△DFC ≌△FBC ∴FC =BC∵{FC =CB∠ACF =∠ACB AC =AC∴△AFC ≌△ABC (SAS) ∴AB =AF .。

最新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最新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第十二章(一)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 .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C .全等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相等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下列条件中,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有( )①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 ②两角及第三个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③有两条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两个等腰三角形任意两条对应边相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若△ABC ≌△DEF ,△ABC 的周长为100,AB=30,EF=25,则AC=( ) A 、55 B 、45 C 、30 D 、25 4.如图,OA OB =,OC OD =,50O ∠=,35D ∠=,则AEC ∠等于( )A 、60B 、50C 、45D 、305.如图,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BD 、CE 交于O ,连结AO ,则图中共有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为(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6.如图,AB//DE ,CD =BF ,若△ABC ≌△EDF ,还需要补充的条件可以是( ) A 、AC =EF B 、AB =DE C 、∠B =∠E D 、不用补充O E DC AB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7.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64,且BD :CD=9:7, 则点D 到AB 边的距离为( ) A 、18 B 、32 C 、28 D 、2第8题图8.如图,∠AOB 和一条定长线段a ,在∠AOB 内找一点P ,使P 到OA 、OB 的距离都等于a ,做法如下: (1)作OB 的垂线NH ,使NH =a ,H 为垂足. (2)过N 作NM ∥OB .O EA B DCACD B(3)作∠AOB 的平分线OP ,与NM 交于P . (4)点P 即为所求. 其中(3)的依据是() 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B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C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D .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9.△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 cm ,DF =30 cm ,则EF的长为( )A .35 cmB .30 cmC .45 cmD .55 cm 10.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 .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C .全等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相等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已知:///ABC AB C ∆∆≌,/A A ∠=∠,/B B ∠=∠,70C ∠=︒,15AB cm =,则/C ∠=_________,//A B =__________.12.如图,△ABC 中,∠C =90°,AD 平分∠BAC ,AB =5,CD =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 13.如图,∠B =∠C =90°,E 是BC 的中点,DE 平分∠ADC ,∠CED =35°,则∠EAB 是____度 14.如图,△ABC ≌△ADE ,且∠EAB =120°,∠B =30°,∠CAD =10°,∠CFD=______°15.如图所示,△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三、解答题()16.如图,△ABC 中,AB=AC ,BD⊥AC,CE⊥AB.求证:BD=CE .17.已知:如图,△ABC 的外角∠CBD 和∠BCE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 求证:点F 在∠DAE 的平分线上.18.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DC BE ⊥.19.如图,在ABC ∆中,已知∠ACB=90°,延长BC 至B ',使C B '=BC ,连结A B '.求证:△AB B '是等腰三角形.图1图2 DC E A BAB C FDE19题CA20.如图,AC 交BD 于点O ,已知AB =DC ,∠A =∠D .(1)请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五个结论(并且不再添加辅助线,对顶角除外);(2)从你写出的5个结论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21.如图,AD 为∠BAC 的平分线,DF ⊥AC 于F ,∠B =90°,DE =DC ,试说明:BE =CF .E22.(12分)如图,在一个两条直角边相等的Rt △ABC 的斜边BC 上一点D 作射线AD ,再分别过B 、C 作射线AD 的垂线BE 和CF ,垂足分别为E 、F ,量出BE 、CF 、EF 的长,•改变D 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操作,你是否发现BE 、CF 、EF 的长度之间有某种关系?能说清其中的奥妙吗?DABCO。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A .河岸上的树B .河水C .迎面驶来的船D .河岸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 .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3.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

下图是福娃小健将参加比赛的场景,其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4. 右图是福娃晶晶在练习举重。

当晶晶手举杠铃静止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杠铃的重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B.杠铃对晶晶的压力与晶晶对杠铃的支持力C .杠铃的重力与杠铃对晶晶的压力D .杠铃的重力与晶晶的重力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6.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福娃贝贝用力划 浆,皮划艇前进B .福娃迎迎用力击球后,网球飞出C .福娃欢欢冲过终点线后,很难停下来D .福娃妮妮停止蹬自行车,车继续前进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7.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D.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8.下图中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鱼线的拉B.瓶对海绵C.球拍对球D.脚踢球使球飞出力使钓鱼杆的压力使海的作用力改变去,说明力是维发生形变绵发生形变球的运动方向持运动的原因9.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B.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10.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测试第12章1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测试第12章1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的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1,小文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艇内,如果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游艇B,湖岸C,湖水D,岸边的树2,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D,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3,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A,立即停止运动;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4,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6,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这是由于惯性引起的;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7,如图所示,M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

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的砝码时,物体M恰好以速度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右盘中砝码不变,物体M在水平桌面上以速度2υ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则左盘中砝码重应为(吊盘重不计,绳子与滑轮摩擦不计)()A,3G;B,2G;C,G;D,4G8,载重气球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受到1000N的浮力。

若在载物篮中再加100N的物体,这个气球就能匀速下降。

设气球上升或下降时所受浮力和阻力的大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是950N;B,气球在下降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一直在改变;C,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阻力的大小均为100N;D,气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比下降时所受合力大9,放在水平桌面的木块重30N。

(人教版)第十二章_《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人教版)第十二章_《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a b Oc图13—53图13—55图13—52《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及答案(一)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1.有关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为杠杆一定要有支点,而且支点一定在杠杆上,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B.杠杆的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C.使用杠杆一定省力,有的杠杆既可省力,又可少移动距离D.从杠杆的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2.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杠杆恰好平衡,则( )A.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B.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C.这两个力的大小与它们的力臂成反比D.这两个力与它们的力臂正比3.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 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 )A.一定在阻力一边B.一定在动力一边C.作用线通过支点D.无法判断4.一只杆秤原来准确,但跟它配套的秤砣掉了一块,再用它称量物体时,其读数将比实际质量( )A.大B.小C.相同D.无法确定5.以下工具,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是( )A.钢丝钳B.镊子C.剪铁皮的剪刀D.扳手6.用铡刀铡草时,把草放在靠近轴的地方容易把草铡断,是因为( )A.增加了动力B.增加了动力臂C.减小了阻力D.减小了阻力臂 7.一定不省力的简单机械是( )A.杠杆B.轮轴C.动滑轮D.定滑轮8.如图13—51所示,用三角板、重垂线和一枚小铁钉,测量桌面是否水平,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A.方法甲B.方法丙C.方法乙、丁D.都不正确9.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 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 ( ) A.作用线通过支点 B.一定在动力一边 C.一定在阻力一边 D.无法判断10.园艺师傅使用如图13—52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 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 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11.分析以下摩擦: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第十二 简单机械 检测题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1. 下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 A.自行车车把 B.拧螺母的扳手 C.螺丝刀 D.钓鱼竿
2. (2015•黑龙江龙东中考)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下面是使用简单机械匀 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不省力的是( )
(1)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杆秤应该是一种测量________大小的工具。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使用杆秤时,当从提绳 C 换到提绳 B 时,最大测量值将
变______________。 18. 在山区常见到如图所示的盘山公路。修建盘山公路是利用我们学过的一种简单机械
________的原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汽车在上坡时能够________。
10 N/kg。 (1)求小华受到的重力 ;
(2)求图示时刻地面对双手支持力 的力臂 1,并在图中画出此力臂; (3)求图示时刻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 。
26. (2015•黑龙江绥化中考)在建筑工地上,“吊车”是常见的一种起重设备。如图所示为 吊车上的滑轮组的示意图。在起重过程中,钢丝绳用 6 × 10 N 的拉力 ,将重为 1. × 10 N 的物体在 10 s 内匀速提升 6 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5. 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 靠近,这样做是
为了(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6. (2015•福建漳州中考)如图所示,可绕 O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 D 点挂一个重为 G 的 物体 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 A、B、C 三点沿圆 O 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 1、 、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 单元测试题
陕西 李云峰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使用杠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臂不变时,阻力越大,动力一定越小
B .阻力大小不变时,动力臂越长,动力一定越小
C .使用杠杆时,一定使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D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长,动力一定越小
2.图1中是一种有把手的门锁,则门锁的把手实质上是一个(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C .省力杠杆
D .费力杠杆 3.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两者相比,甲升降机( )
A .做的总功较少
B .做的总功较多
C .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少
D .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4.如图2所示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机械,按图中所示的情景使用过程中没有省力的是( )
5.如图3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F 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F 乙=F 丙
C .F 丙<F 丁
D .一样大

1
AA .抛石机 B .方向盘
C .辘轳
D .斜面
图 2
图3
6.如图4所示,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 ,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N ,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
A .500N
B .250N
C .300N
D .800N
7.如图5(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 动小于物重G ),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F 甲>F 乙 C .η甲<η乙
D .η甲=η乙
8.某人用100N 的力提起了350N 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 ) A .一个定滑轮 B .一个动滑轮 C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D .一支杠杆
9.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N 的物体匀速提升1m ,不计摩擦和
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拉力一定是125N B .有用功一定是150J C .总功一定是250J D .动滑轮重一定是100N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0.如图6所示,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
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是 ;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上抬起扶把,这时婴儿车可视为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11.如图7所示的A 、B 两个滑轮中A 是 滑轮,B 是 滑轮;当以F 为10N
的拉力拉物体匀速前进时,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N 。

12.如图8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
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

这幅漫画说明了 。

13.如图9所示为一装配线上的一个“机械手”,其O 点为固定转动轴,先它水平抓住一

5

4
图 6

8
图7
只重40N 的工件G ,若它在0.5s 内匀速将这一工件提升了20cm ,而M 的功
率为20W ,则机械手做的有用功为 J ,机械效率为 。

14.将重物从长4m 、高1m 的斜面底部匀速
推上斜面的顶端。

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
力是300N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75%,
则推力做的总功为
J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N 。

三、作图题(15题6分,16题4分,共10分)
15.如图10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

O 为支点,A 为手握鱼竿的作用点,请在图中画
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 2的力臂,最小的动力F 1。

16.小红家住二楼,正装修房子,小红站在地面上,用如图11所示的器材,请帮她设计
一较省力的方法,把材料送到二楼窗口去。

四、实验与探究题(17题11分,18题13分,共24分) 17.在如图12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 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学习小组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如图13。

他们将测得钩
码重G 、拉力F 、钩码上升的髙度h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并将计算出的有用功W 有用总图12
图9 图10 图11
(1)表格中数据★= ;
(2)比较实验1、2,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
(3)比较实验2、3,影响这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

(4)在实验3的装置下再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装置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10分)
19.如图14所示是古书《天工开物》中描述人们用舂(chong )来捣谷时的情景。

若在A 点悬挂的物重为60N ,OA :OB=4:3,则捣谷人在B 点至少需施加竖直向下的多大的力?(不计杆自重)。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B 6.C 7.B 8.D 9.A 二、填空题
10.后轮;省力 11.定;动;30 12.滑轮组省力 13.8;80% 14.1200;900 三、作图题
15.如图1所示。

16.如图2所示。

图13
图14
四、实验与探究题
17.(1)右 (2)示例:①在右边第三格处挂上4个钩码 ②在右边第六格处挂上2个钩码
18.(1)74.1% (2)动滑轮有重力(或有用功相同时,使用动滑轮做的额外功多) (3)摩擦 可以省力或改变用力方向 (4)变大 五、计算题
19.根据刚刚平衡条件可知,捣谷人施加的力大小为: F =Gl OA l OB =43×60N =80N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