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大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9cc03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e.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大全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原理以及常见应用等内容。
本文将为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大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计算机。
一、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1. 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计算盘、算筹等。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是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
早期的计算机利用机械或电子元件进行计算,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军事应用。
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大,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二、计算机的基本原理1. 二进制系统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二进制系统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能够准确表示所有的数字和字符。
2.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组成部分。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3.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运行所必需的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器等;应用软件用于实现特定的功能,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4.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使得多台计算机可以相互连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三、常见应用领域1. 科学研究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模拟实验以及数据分析,为科学家提供强大的工具和支持。
2. 工业生产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能够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3. 商业管理计算机在商业管理中广泛应用,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 个人娱乐计算机为个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如电子游戏、在线视频、音乐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b8861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1.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汇总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的前提。
本文将为大家概括总结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一.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而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等。
硬件和软件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计算机的各种任务。
二.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输入、中央处理器处理和输出三个步骤完成。
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指令或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对这些指令或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显示或打印出来。
三. 二进制与十进制计算机中的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在二进制系统中,只有0和1两个数字。
而人们通常使用的是十进制系统,包括0-9这10个数字。
计算机通过使用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
四. 计算机的存储单位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单位有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等,它们表示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量大小。
常见的存储设备有硬盘、U盘、内存等。
五.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界面。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六. 网络与互联网网络是指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
而互联网是全球范围的网络,允许不同地区的计算机互相连接和通信。
七. 数据库与数据结构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常见的数据库软件有MySQL、Oracle等。
数据结构是指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八.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计算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它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Java、Python等。
不同的语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edb7f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9.png)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模拟
器组成,中央处理器是用来处理逻辑和运算的,存储器用来储存数据和程序,输入设备用来向计算机输入数据,输出设备用来将计算机的结果输出
到外界,控制器用于分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模拟器用来模
拟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情况。
二、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一般分为硬件结构、软件结构、运行时结构三类。
硬
件结构主要指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结构主要指软件组成,而运行时结
构则主要指程序的运行状态和控制方式。
三、编程语言
计算机编程语言是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目前已经开发出的编
程语言有多种,如C语言、C++语言、Java语言、VB语言、Pascal语言、Delphi语言、HTML语言等。
四、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操作,把硬件的功能资源
合理地调度分配给每一个程序。
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e95446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9.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个人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企业的大型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拓展思维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理论、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 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通过输入设备接收数据和指令,经过中央处理器(CPU)的运算和处理,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
2. 组成部分(1)硬件- 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数据运算。
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
-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分为内存(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和只读存储器 ROM)和外存(如硬盘、U盘、光盘等)。
- 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和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
- 总线:连接计算机各个部件的通信线路,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2)软件- 系统软件: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基本的运行环境和管理功能,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编译系统等。
- 应用软件: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而开发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
3. 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即将程序和数据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在运行时,CPU 按照程序中的指令顺序依次执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将结果输出。
三、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 早期计算工具在计算机诞生之前,人类就已经发明了许多计算工具,如算盘、计算尺等。
这些工具虽然简单,但为后来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计算机基础概述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概述 -计算机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b545bd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0.png)
计算机基础概述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概述可以涵盖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和执行指令的设备。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2. 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组成。
CPU负责执
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内存用于暂存数据和指令,输入设备用于接受用户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显示计算结果,存储设备用于长期保存数据。
3.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因特网(Internet)。
4.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界面。
5. 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方法,常用于组织、存储和检索大量的结构化数据。
以上只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如
算法与数据结构、编程语言、计算机安全等。
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课件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课件PPT)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df2d2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5.png)
10
1.1.3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 第一代:电子管时代(1946-1957) 代表:ENIAC 运算速度:5千-4万(次/秒) 用途:科学计算和军事方面。
电子二极管
2024/11/6
电子三极管
11
1.1.3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 第二代:晶体管时代(1958-1964) 代表: IBM1403机 运算速度:几十万-百万(次/秒) 用途: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物管理。
13
1.1.3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 第四代:大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2-至今) 代表: IBM370系列 运算速度:几百万-几亿(次/秒) 用途:扩展到所有的行业和部门
进一步集成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2024/11/6
集成晶体管数目约 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500万个
14
1.1.4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024/11/6
2
课程考核
课程考试:闭卷考试,满分100分 共三大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
2024/11/6
3
内容提要: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 • 1、计算机的相关概念 • 2、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 3、计算机系统组成 • 4、数制与编码 • 5、微型机的组成与性能指标 • 6、多媒体技术 • 7、计算机病毒 • 8、键盘使用
不使用而又需长期 保存的程序和数据 CPU不能直接存、 取外部存储器中的
操作。
数据。
2024/11/6
41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 l 内部存储器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24/11/6
授课人:
2024/11/6
1
1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二、Windows 7 的基本使用 1 三、Word 2010 的使用 1 四、Excel 2010 的使用 1 五、PowerPoint 2010 的使用 1 六、数据库及Access 2010 的使用 1 七、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大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9d65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0b.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大全一、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计算机,通常被称为电脑,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
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体积庞大、能耗高且运算速度较慢。
随着技术的进步,第二代计算机采用了晶体管,体积减小、性能提高。
第三代计算机则以集成电路为核心,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和可靠性。
到了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强大、更普及。
如今,计算机技术仍在不断飞速发展,朝着更小、更快、更智能的方向前进。
二、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声卡、网卡、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CPU 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任务。
内存用于暂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速度快但容量相对较小。
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容量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主板是连接各个硬件组件的平台。
显卡负责处理图形显示,声卡处理声音,网卡实现网络连接。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 等),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平台。
应用软件则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各种具体需求而开发的软件,如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游戏软件等。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首先,将需要处理的任务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存储在内存或硬盘中。
CPU 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并按照指令的要求进行运算和处理。
处理后的结果再通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输出给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二进制是计算机内部使用的基本计数方式,因为计算机的电子元件只有两种状态——开和关,分别对应二进制的 1 和 0。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ad27c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7.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科技设备。
它能以超高的速度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并能通过各种软件和硬件完成各项任务。
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我们使用计算机、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解决常见问题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盘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计算需求的增加,计算机正式诞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从最早的巨型机到今天的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计算机的形态和功能不断演进。
二、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它们负责计算、存储和输入输出功能。
而软件则是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代码等,它们通过与硬件相互配合来完成各种任务。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这三个步骤。
首先,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然后,计算机通过处理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最后,计算机通过输出设备将结果显示给用户。
四、计算机的存储方式计算机的存储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辅助存储器则是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如硬盘、光盘、固态硬盘等。
五、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三个层次。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及其数据不受非法侵入、破坏和篡改的技术和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和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重,计算机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应加强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计算机和数据。
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
![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https://img.taocdn.com/s3/m/a1375a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4.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环境,计算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接收、处理和输出数据的电子设备。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而软件则是指一系列指令和程序,用于控制硬件执行特定任务。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五个基本步骤:输入、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
首先,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计算机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接下来,计算机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根据程序的指令来控制操作。
最后,计算机将处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呈现给用户。
3. 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四类。
超级计算机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用于处理大规模的科学计算问题;大型计算机主要用于大型企业和机构的数据处理;小型计算机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微型计算机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计算机,如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4. 二进制和十进制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系统来表示和处理数据。
二进制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每位数字称为一个比特(bit)。
而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十进制系统,由0到9十个数字组成。
计算机通过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再转换为十进制数进行输出。
5.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可以根据规模和覆盖范围的不同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通信、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 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和恶意攻击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计算机基础知识(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全)](https://img.taocdn.com/s3/m/99ae6b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7.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考点 1 计算机发展简史1946年2月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
对于传统的大型机,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我国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研制开发了长城、方正、同方、紫光、联想等系列微型计算机我国在巨型机技术领域中研制开发了“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巨型机。
考点 2 计算机的特点现代计算机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 1 )处理速度快( 2 )存储容量大。
( 3 )计算精度高。
( 4 )工作全自动。
( 5 )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 3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中最广泛的领域,是计算机应用的主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80%的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
◎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Computer Aided Manage,计算机辅助制造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AI,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CAD/CAM是工程设计和工业制造部门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
◎ 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并在计算机与控制论学科上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考点 4 计算机的分类按照国际惯例,现在使用的最多的分类方法还是以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来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把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五大类。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7d2133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c.png)
1、计算机工作原理: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 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 ·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原理)(1)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 部分;(2)所有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 (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
2、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
见下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运算速度几千~几万次/秒几万~几十万次/秒几十万~几百万次/应用领域国防及高科技 工程设计、数据处理工业控制、数据处理所用电子元器件 数据处理方式电子管(真空管) 汇编语言、代码程序 晶体管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小规模集成电 结构化、模块化程序 路 设计,实时控制 在规模、超大规模 分时、实时数据处 起止年份 1946~1957 1958~1964 1965~1970 代次第一代 第二代第三代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世纪 70 年代初, 美国 Intel 公司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 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MPU)。
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如下表。
微机的六个发展阶段 主频 4 位、 8 位 8 位 1975~1978 1978~1981 1981~1993 1993~今典型 CPUIntel 4004 、8008 Intel 8080 Intel 8085Intel 8086Intel 80386 、80486 Pentium 系列1MHz 2MHz 2~5MHz >5MHz >25MHz 60MHz~2GHz代次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16 位 32 位 64 位 1971~1973 1973~1975起止年份 数据位数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
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资料
![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26eb4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f.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资料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基础知识对于我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有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资料的详细介绍。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首先,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执行程序并处理数据的设备。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和输出设备等。
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根据存储在内存中的程序进行操作,通过输入设备接受用户的命令和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输出设备将结果显示给用户。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详解:1.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并进行数据处理;内存用于存储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硬盘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和应用程序;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和文本;键盘用于输入命令和数据。
2.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的程序和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编程语言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提供基本服务。
应用程序是用户使用计算机完成特定任务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工具。
3.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集合体,通过通信链路互相连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计算机网络可以是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等。
局域网用于连接在同一地点的计算机和设备;广域网用于连接不同地点的计算机和设备;互联网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
4.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指编写程序代码和开发软件的过程。
它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阶段。
软件开发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C++、Java和Python等。
5.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是指管理和组织大量数据的过程。
数据库是一个集中存储数据的系统,可以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和Oracle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0326c7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4.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普及和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计算机仍然是一个神秘的领域。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计算机技术。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天平,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计算手段。
而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则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计算机被发展出来用于解决复杂的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
从那时起,计算机的发展就一直在不断加速,逐渐走向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时代。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在硬件方面,计算机包括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设备。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处理数据。
内存用于存储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硬盘则是用于长期存储数据的设备。
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则是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工具。
三、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是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各种接口和服务供应用程序使用。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应用程序则是供用户使用的软件,比如办公软件、浏览器和图像处理软件等。
四、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共享资源和信息的技术。
而互联网则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它通过TCP/IP协议来实现各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更加便捷和快速。
五、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在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安全是指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措施和方法。
隐私保护则是指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和私密性。
为了保护计算机的安全和隐私,我们需要使用防火墙、密码和加密等安全措施。
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
![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376caf2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8.png)
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计算机基础知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优化日常生活体验,以及为未来的编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基础概念,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实际可见的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主板等。
1、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所有的计算任务。
它的速度和性能通常被用来衡量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2、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设备,用于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3、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长期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数据。
4、显卡:显卡是用于图形处理的硬件设备,对于游戏玩家和视频编辑者来说尤为重要。
5、声卡:声卡是计算机的音频处理设备,负责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及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或任务而编写的一系列指令或程序。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
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的程序,例如操作系统。
2、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用于实现特定功能或任务的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是一系列可执行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使得计算机完成特定的任务。
程序通常由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而成,例如C++, Python, Java等。
1、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工具,每种编程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和规则。
2、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程序运行流程的可视化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并优化程序。
四、总结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任何希望进入科技领域的学习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程序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并且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16fc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4.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基础概论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主板等;软件则是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各种程序,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机械计算机时期、电子管计算机时期、晶体管计算机时期和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其中晶体管计算机时期是计算机的重要转折点,它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能耗更低、速度更快,从而进入了第三代计算机时期。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执行输入、输出、存储和运算四种基本操作。
输入是指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包括键盘输入和外部设备输入;输出是将数据从计算机中输出,包括显示器和打印机;存储是将数据存储到内存或硬盘中;运算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算术、逻辑和比较等操作。
计算机执行这些基本操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输入、存储、运算、输出和控制。
输入数据会被存储到内存中,经过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然后将结果存储回内存,最后输出到屏幕或打印机上,整个过程由控制器控制。
3.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计算机可以按照规模、用途、处理器位数、操作系统、性能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性能来分类,通常包括主频、内存、硬盘、显卡等指标。
主频越高表示处理速度越快,内存越大则能同时处理更多数据,硬盘越大则能存储更多的数据,显卡则是影响计算机图形显示性能的重要因素。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通信、娱乐、图形图像处理、工程控制等。
与不同应用领域相对应的是各种软件,例如科学计算软件、绘图软件、办公软件等。
二、计算机硬件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多种设备。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也是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中央处理器及其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也是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全)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435160b119e8b8f67d1cb937.png)
计算机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㈠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1.巴贝奇被国际计算机界公认为“计算机之父”.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艾兰·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建立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的基础;二是提出了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他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基础确定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也因此被称为冯·诺依曼.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投入使用的ENIAC,即数字积分计算机.3.计算机的分代⑴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科学计算.⑵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⑶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⑷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⑸未来新型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的“四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4.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网格计算、中间件技术㈡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1.计算机的特点:⑴运算速度快;⑵运算精度高;⑶具有记忆能力;⑷具有逻辑判断能力;⑸运行过程自动化;⑹可靠性高;⑺通用性好.2.分类:⑴一般的,常将电子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DigitalComputer)和模拟计算机(AnalogueComputer)两大类.①数字计算机,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来表示数,并利用算术和逻辑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的.它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大和便于存储等优点,因此适合于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我们通常所用的计算机,一般都是指的数字计算机.②模拟计算机,是通过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数,即通过电的物理变化过程来进行数值计算的.其优点是速度快,适合于解高阶的微分方程.在模拟计算和控制系统中应用较多,但通用性不强,信息不易存储,且计算机的精度受到了设备的限制.因此,不如数字计算机的应用普遍.⑵按照计算机的用途可将其划分为专用计算机(SpecialPurposeComputer)和通用计算机(GeneralPurposeComputer).在通用计算机中,人们又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等几类.(考点:计算机根据运算速度、存储能力、功能强弱、配套设备等因素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进一步普及.微型计算机按字长划分,可分为: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而微型计算机按体积大小划分,又可分为: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㈢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工程;5.人工智能;6.计算机网络;7.电子商务㈣信息技术概述1.信息与数据⑴数据:指的是人们用于表达、描述、记录客观世界事物与现象属性的某种物理符号.注:数据不仅包括数字、文字、字母和各种特殊符号等文字数据,还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各种多媒体数据.但使用最多、最基本的仍然是文字数据.⑵信息:是客观世界事物与现象属性的反映,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类的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具有知识性的有用数据.⑶信息处理:为了产生信息而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加工处理.信息处理通常包括数据的采集、接收、转换、传递、存储、整理、分类、排序、索引、统计、计算、检索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2.信息技术⑴人类经历的信息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是广播、电话、电视的应用.第五次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⑵现代信息技术包括:①信息感测技术,即获取信息的技术;②信息传输技术,就是通信技术;③信息控制技术;④信息存储技术;⑤信息处理技术.3.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⑴数字化;⑵多媒体化;⑶网络化;⑷智能化.二.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数值运算、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㈠进位计数制1.数制的概念数制又称为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数字或者文字符号(称为数码),和一套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大小的方法.数制可以分为非进位数制和进位计数制两类.⑴非进位计数制:表示数值大小的数码与它在数中的位置无关的计数体制称为非进位计数制.罗马数字⑵进位计数制:表示数值大小的数码与它在数中的位置有关,采用进位原则的计数体制称为进位计数制.2.进位计数制构成进位计数制的三个要素,它们是:⑴基数:进位计数制使用固定的R个数码,R称为该计数制的基数,并逢R进一.R等于几,即为几进制,逢几进一.⑵数位:指的是数码在一个数中所处的位置.数位以小数点为基准进行确定.⑶位权:位权的大小等于以基数为底、数位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的值.㈡常用进位计数制间的相互转换任何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某种进位计数值的按权展开表达式.1.二——十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⑴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时,需要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然后将各自得到的结果组合,以获得最后结果.步骤如下:①整数的转换:采用除2取余法,得到的余数,其高低位顺序由后(下)向前(上)取;②小数的转换:采用乘2取余法,得到的余数,其高低位顺序由后(下)向前(上)取;③将转换获得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组合起来,即得转换为二进制数.⑵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只需采用按权展开乘幂求和的方法即可.2.二——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⑴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1位八进制数可以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①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三位一组,用相应的八进制数表示,到左端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不足三位时,用0补足.②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四位一组,用相应的八进制数表示,到左端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不足四位时,用0补足.⑵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将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是将上述转换方法的逆操作.只要将每位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分别用相应的三位或四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3.十进制与其他进制间的相互转换⑴十进制转换成八进制方法与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相似,整数、小数分别转换.整数部分采用除8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8取整法,最后将转换结果组合起来.⑵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将八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同样只需采用按权展开乘幂求和的方法即可.⑶十进制与任意进制间的转换方法:①十进制数转换成任意进制数将十进制数的整数、小数分别转换.整数部分采用除基数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基数取整法,最后将转换结果组合起来即可.②任意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写出以该进制数的基数为底的按权展开式,乘幂求和算出该多项式的结果即可.4.计算机技术中使用的数制⑴常用的进位计数制⑵计算机与二进制二进制的优点(为什么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表示各种信息数据):①表示方便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数码,在计算机中非常容易用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磁芯等物理部件的两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如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开关的接通与断开等.②运算简单③逻辑运算:既便于使用逻辑代数的方法去设计和简化计算机的各种逻辑电路,也可以在计算机中根据二值逻辑运算.④可靠性高: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基本数码,在存储、传输和处理时不容易出错,可靠性高.⑤转换方便: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人们习惯于使用十进制.而二进制与十进制间的转换很方便,因此使人与计算机间的信息交流既简便又容易.㈢二进制数的运算1.算术运算⑴加法运算0+0=00+1=10+1=11+1=10⑵减法运算0-0=00-1=11-0=11-1=0⑶乘法运算0*0=00*1=01*0=01*1=1⑷除法运算0/0=00/1=01*0(无意义)1/1=12.二进制的逻辑运算⑴逻辑与运算⑵逻辑或运算⑶逻辑非运算㈣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真值与机器数机器数:将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位,用“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用其余位表示数值的大小.在计算机内部将正、负号数字化后得到的数称为机器数,而在计算机外部用正、负号表示的实际数值,称为该机器数所表示的真值.2.定点数与浮点数在计算机中小数点并不占用二进制位.根据对小数点位置的规定,机器数有整数、定点小数和浮点小数之分,整数和定点小数都是定点数.⑴定点数在机器数中,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变的数称为定点数.①若将小数点的位置固定在机器数最低位之后,此时的机器数表示的就是一个纯整数.对于n位带符号的二进制整数,可表示数值的位数为n-1位,其取值范围是:②若将小数点的位置固定在符号位之后,数值最高位之前,此时的机器数表示的就是一个纯小数,又称定点小数.对于n位带符号的二进制定点小数,可表示数值的位数为n-1位,其取值范围是:⑵浮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在数中是可以变动的,这种数值表示法称为浮点表示法.浮点表示法将任意一个二进制数表示成阶码和尾数两部分.其中:E是N的阶码(又称指数),E前的正负号称为阶符;M是N的尾数,为数值的有效数字部分,M前的正负号称为数符;2是二进制数的基数.注:小数点的位置隐含在数符与尾数之间,即尾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数.数符占一位,用于确定该浮点数的正负.阶码总为整数,用于确定小数点浮动的位数.阶符也占一位,用于确定小数点浮动的方向.若阶符为正,小数点向左浮动;若阶符为负,小数点向右浮动.3.原码、反码和补码⑴原码原码是机器数的一种简单表示法.用n位二进制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位,符号位的“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其余位表示二进制数的数值.n位原码能够表示的数值范围是:-(2n-1-1)~(2n-1-1)⑵反码机器数的反码表示可以很容易地从原码得到.当机器数为正时,其反码与原码相同;当机器数为负时,符号位保持不变(仍为“1”),其余数值位全部按位取反,得到的就是反码.反码通常作为求补码的中间过程.⑶补码机器数的补码表示也同样可以通过原码得到.当机器数为正数时,其补码与原码相同;当机器数为负数时,符号位保持不变(仍为“1”),其余数值位全部按位取反后再加1,得到的就是补码.简单地说,负数的补码就等于该数的反码加1.㈤非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编码,指的是使用某种符号的组合,表示特定对象信息的过程.例如邮电部门使用的电报明码、邮政编码,以及车辆牌号,路牌号码.1.二——十进制数字编码(BCD)所谓二——十进制编码指的是将每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例如,最常用的是8421码.8421BCD码的编码方式最简单,每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自左向右每一位二进制数对应的位权分别是8、4、2、1,故称之为8421码.2.ASCII字符编码ASCII的全称是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码现在已经成为西文字符编码的国际通用标准.标准ASCII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因为27=128,所以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在计算机中,因为每个ASCII码字符占用一个字节,故称之为单字节字符.标准ASCII码字符只使用低7位,最高位为0.有时最高位可以用来存放奇偶校验的值,因此该位也可以称为校验位.3.中文字符编码汉字的编码主要分为四类:汉字交换码、汉字机内码、汉字输入码和汉字字形码.⑴汉字交换码:简称国标码(GB).它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于汉字信息交换的标准汉字编码.每个汉字字符采用两个字节表示,故称之为双字节字符.⑵汉字机内码汉字机内码就是汉字字符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时表示代码.汉字机内码将各字节的最高位设置为1.⑶汉字输入码输入码常称为外码.根据汉字输入编码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数字码、拼音码、字形码和音形码.⑷汉字字型码:是用于表示汉字字体形态的字模数据代码,用于汉字符的显示和打印.通常用字形点阵或者矢量函数表示.汉字的输入,计算机内部的处理,再到汉字的输出,需要多种汉字编码的支持和相互转换才能完成.如下图所示㈥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1.名词术语⑴位(bit):是二进制数字的缩写.位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最小的数据单位,也就是二进制数的最小单位:有0和1两个值得一位二进制数.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常用(bps,每秒多少位)来衡量数据传输速率的快慢.⑵位模式:指的是由若干位组成的一个序列.位模式的长度取决于要表示的数据的数量.⑶字节(Byte):通常将长度为8的位模式称之为字节.即1B=1b.⑷字与字长字长取决于CPU中寄存器存储单元的长度,即CPU一次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微处理器的字长已从早期的4位、8位,发展到了16位、32位,目前已达到64位.⑸内存地址指的是内存储器中用于区分、识别各个存储单元的标示符.内存地址使用无符号的二进制整数表示.2.数据存储数据在内存储器中是以字节为单位存储的.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㈠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思想主要有三点:⑴采用二进制数制;⑵程序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将程序指令作为数据进行处理;⑶为实现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应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㈡计算机硬件系统根据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设计思想,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主要由五部分构成.1.控制器(UC),是计算机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用于控制、指挥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分协调工作.其基本功能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该指令的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以完成该指令所规定的任务.控制器主要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操作控制电路和时序控制电路等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⑴程序计数器(PC):用来对程序中的指令进行计数,使控制器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读取指令;⑵指令寄存器(IR):保存从内存中读取出来的指令;⑶指令译码器(IE):用于识别、分析指令的功能,确定指令的操作要求;⑷操作控制电路:根据指令译码,产生各种控制操作命令;⑸时序控制电路:生成脉冲时序信号,以协调、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2.运算器(ALU):又称算术逻辑单元,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器、累加器、寄存器等组成.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3.存储器:是具有记忆能力的电子装置或机电设备.存储器通常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⑴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放CPU要执行的程序、要处理的原始数据、处理后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内存储器的特点是工作速度快、容量较小、价格较高.根据信息保存和工作特点的不同,内存储器又分为三类: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PU和内存储器构成计算机的主机.⑵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是内存储器的补充和后援,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不处理的程序和大量的数据.常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硬盘、光盘、磁带、闪存盘等.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很大,信息可长期保存,但数据的读/写速度较慢.4.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内存)输入程序、数据等各种信息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5.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从内存中输出,并以用户能够接受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等统称为计算机外部设备.㈢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指的是操作、运行、管理、维护计算机所需的各种应用程序及其相关的数据和技术文档资料.计算机软件系统通常将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系统软件:指的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使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率工作的一组程序及文档资料.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性程序等.⑴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软、硬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交流信息的界面,方便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和功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和效能的一组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操作系统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管理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⑵语言处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三大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其中,汇编语言程序的执行过程如图所示:高级语言:是面向解题过程或者面向对象的语言.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易读、易记、易维护,且通用性强,便于推广和交流,从而大大提高了程序设计效率.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用翻译程序将其翻译成机器指令程序(目标程序)才能执行.根据翻译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执行过程分别如下:⑶数据库管理系统⑷服务程序:用于调试、检测、诊断、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程序,如连接程序Link,编译程序Editor等.2.应用软件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就是是顺序执行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一系列指令. 1.指令、指令系统与程序指令是一组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数据代码,是让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的命令.一条指令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面部分称为操作码,后面部分是操作数.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指令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的指令:⑴数据传送指令;⑵数据处理指令;⑶程序控制指令;⑷输入/输出指令;⑸其他指令.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执行指令的过程.计算机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有两种数据在计算机系统的各部件之间流动,它们是数据流和控制流.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⑴读取指令;⑵分析指令;⑶执行指令;⑷更新计数器.四.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㈠主机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主板2.控制芯片:决定了主板的结构和性能.芯片组一般由两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分别称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在主板中其中主导作用,所以被称为主桥.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的速度、性能、档次和质量.3.CPU用于衡量CPU性能好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⑴CPU字长;⑵总线宽度;包括数据总线宽度和地址总线宽度,其中,数据总线控制整个系统数据流量的大小.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的大小,也就是决定了CPU能够使用的最大内存容量. ⑶工作频率与速度①主频、倍频和外频主频指的是CPU内部时钟频率,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通常主频越高,CPU的工作速度也就越快.外频指的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两者的关系是:主频=外频*倍频.②总线速度:分为内存总线速度和扩展总线速度.⑷工作电压⑸数学协处理器⑹超标量4.内存储器根据其功能特征可以分为三类: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5.系统总线系统总线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⑴地址总线(AB):用于传输内存储单元的地址或I/O接口的地址信息.地址总线的数量决定了计算机内存空间的大小.例如32位地址总线的寻址空间为:0到232-1,支持的最大内存储器的容量为4GB.⑵数据总线(DB):用于在CPU与内存或者I/O接口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递.它的数量取决于CPU的字长.⑶控制总线CB用于传送各种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数量取决于COU的字长.⑷常见微型计算机系统总线①PC总线;②ISA总线;③MCA总线;④EISA总线;⑤PCI总线⑥AGP总线㈡常用外部设备及其接口根据外部设备与主机交流信息的方向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三大类.1.输入设备,主要有:⑴键盘;⑵鼠标,工作原理有机械式和光电式;⑶扫描仪;⑷手写板;⑸条形码阅读器;⑹光笔;⑺触摸屏.2.输出设备⑴显示器(CPT):①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性能指标有:a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像素越密,图像越清晰;b点距:点距越小,像素越密,图像越清晰;c行频扫描;d帧频刷新频率,帧频指的是屏幕变换的快慢;e屏幕尺寸;②液晶显示器(LCD)⑵打印机打印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常见的打印机主要有:a针式打印机(击打式)b喷墨打印机(非击打式)c激光打印机(非击打式的高精度打印机)⑶绘图仪3.常用外部总线接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外部总线接口主要有:⑴通用串行总线USB;⑵IEEE1394高速串行接口4.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又称为设备控制器或适配器.常用的适配卡有:⑴显示适配器⑵多功能卡:将五种不同功能的适配器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它们包括软盘驱动器接口、硬盘驱动器接口、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和游戏操作杆接口.①并行接口②串行接口③硬盘接口:主要有IDE、SCSI光纤和SATA 几种.⑶声音卡⑷调制解调器⑸网络适配器㈢外存储器常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磁盘、硬磁盘、磁带、光盘和闪存盘等.⑴磁盘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使用最广泛的外存储器,分为:①软磁盘存储器:由软磁盘和驱动器两部分构成.软盘的存储容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软盘容量=磁盘面数*磁道数*扇区数*扇区字节数磁盘存储器的特点:容量小、速度慢,但因磁盘和驱动器可以分开,易携带.磁盘上有写保护开关.②硬磁盘存储器硬盘容量=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扇区字节数;簇是磁盘上存储文件的基本单位,1簇=2n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