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立装配及技术要求
4.产品装配技术要求

产品装配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装配的技术要求。
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组件、部件装配;总装及调试。
2 基本要求2.1 产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标准和与产品有关的标准进行装配。
2.2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总装、调试的厂房的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2.3 产品的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进行装配。
2.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油污及划线的涂色。
2.5 除有特殊要求外在装配前零件的尖角和锐边必须倒钝。
2.6 配作表面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工;完工后组部件应清理干净;应进行工序间的防锈处理;关主部件放入工位器具。
2.7 用修配法装配的零件,修整后的主要配合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工艺规定。
2.8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落地,不得磕碰划伤,锈蚀;对涂漆零件的表面应注意保护。
3 各种连接方法的要求3.1 螺钉、螺栓连接3.1.1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3.1.2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
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可按附录A(提示的附录)的规定(采用的普通螺栓强度等级为8.8级)。
3.1.3 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3.1.4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3.1.5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螺钉、螺栓一般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
3.1.6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件贴合。
3.1.7 螺钉、螺栓拧紧前应按有关规定涂防松厌氧胶(涂胶处不得涂油)。
3.1.8 沉头螺钉拧紧后,钉头不得高出孔端面。
3.1.9 防松止动垫圈在螺母拧紧后必须将花齿扳起并入螺母槽中。
3.1.10 电镀或不锈钢螺钉紧固时,应不损伤表面。
3.1.11十字槽或盘头螺钉紧固时,应使用合适的十字槽旋具,防止旋具损坏螺钉十字槽。
装配技术组管理制度

装配技术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装配技术组的管理,提高装配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架构1. 装配技术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产品的装配工艺规划、技术支持和工效改善等工作。
2. 装配技术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统筹规划装配工艺。
3. 装配技术组还设立若干技术员,负责具体的装配工艺规划和技术支持。
三、工作内容1. 制定产品装配工艺流程和方案,确保装配过程顺利进行。
2. 对装配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进行分析和解决。
3. 开展装配工艺优化和改进,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4. 跟踪产品装配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 协助生产部门进行装备维护和维修工作。
四、工作流程1. 接受生产部门下达的产品装配任务,并进行评估和分解。
2. 制定装配工艺流程和方案,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
3. 开展装配工艺优化和改进,对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4. 跟踪产品装配过程,确保装配质量和效率。
5. 定期对装配技术组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做好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五、工作要求1. 装配技术组成员应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责任心,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2. 装配技术组成员要求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和生产部门等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协作。
3. 装配技术组成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并推动工作的持续改进。
4. 装配技术组成员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六、奖惩机制1. 对表现优秀的装配技术组成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2. 对工作不力或违反规定的装配技术组成员进行批评和处罚。
3. 对集体和个人成绩进行评比,设立优秀装配技术组奖励。
以上为装配技术组管理制度,如有违反需及时更正,由组长负责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简述装配的基本要求

装配的基本要求一、装配的定义和作用装配是指将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品或系统的过程。
在制造业中,装配是生产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将各个零部件组合成最终产品的关键环节。
装配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二、装配的基本要求1. 准确性装配过程中,需要保证零部件的准确配合和位置精确。
准确性是装配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要与设计要求相符合;•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要符合要求,既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零部件的相对位置要准确,确保装配后的产品能够正常工作。
2. 完整性装配过程中,需要确保所有的零部件都被正确地安装到产品中,没有遗漏或错位。
完整性是装配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零部件的数量要与设计要求相符合,不能多装也不能少装;•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要正确,不能错位或颠倒;•零部件之间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不能出现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3. 可靠性装配过程中,需要确保装配后的产品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可靠性是装配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零部件之间的连接要牢固,能够承受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力和振动;•零部件的材质要符合要求,能够耐受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磨损和腐蚀;•装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污染和损坏,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
4. 可维护性装配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的维护和修理。
可维护性是装配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零部件的拆卸和更换要方便快捷,不损坏其他部件;•零部件的标识和编号要清晰可见,方便维护人员操作;•装配过程中要留下足够的空间和通道,方便维护人员进入和操作。
三、装配的方法和技术为了满足装配的基本要求,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术来提高装配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装配方法和技术:1. 自动化装配自动化装配是利用机器和设备来完成装配过程,提高装配的效率和一致性。
自动化装配可以分为全自动装配和半自动装配两种方式,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装配方法。
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装配通用技术要求(1)按装配工艺零部件明细表取各零部件,确认是否合格。
各工序的关键装配尺寸必须自检,不合格件禁止装配。
(2)装配环境必须保持清洁,无尘埃,废弃的包装物应随时集中。
产品装配现场的各种待装配零、部件应按一定秩序排列整齐,不得有杂乱无章的现象。
(3)检查各零部件不应有毛刺、磕碰、划伤、锈蚀、油泥、污物等现象。
必要时需打磨毛刺和清洗污物。
(4)螺栓、螺钉紧固顺序一般按角对称紧固,这样受力均匀,且拧紧后,螺栓、螺钉一般应漏出螺母或零件二至四个螺距,弹簧垫圈要压实变平。
(5)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6)装配前,必须将装配零件表面的污物清除干净,其配合面及磨擦面不得有锈蚀、划痕和碰伤,配合面应清洗或擦洗。
零件上的轴套、耳板上的孔以及各种油道应清洁、畅通,不得有任何影响产品机械性能或质量的因素存在,并涂以适量的润滑油脂,便于安装。
(7)已涂漆的零部件,在油漆未干透前不得进行装配,更不能边涂漆边进行装配。
(8)压装薄壁衬套时,应用衬垫和心轴使用压力机压入,并注意其内径变化,压入后其衬套内径可用铰刀或刮刀修正内孔,以保证图样的配合要求。
(9)装配黄铜标准轴承、边界润滑轴承、向心关节轴承时,应先将安装轴承的衬套用半圆锉去除孔内杂物,衬套内涂抹少许润滑剂,再放置轴承;轴承上应放置软垫块,然后用铜棒对称轻敲周边,直至装入衬套内。
严禁直接敲击轴承。
(10)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向两边分开,角度应大于90°。
(11)键和花键装配装配时,不得用锤直接敲击,需要敲击时必须中间垫以软金属垫和其它不易损伤键表面的垫块。
(12)滚动轴承的装配:1)装配滚动轴承前,应测量轴承的配合尺寸,按轴承的防锈方式选择适当的方法清洗洁净;轴承应无损伤,无锈蚀、转动应灵活及无异常声响2)轴承装在轴上应紧靠轴肩,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与轴肩的间隙一般不大于0.05mm,其它轴承不得大于0.10mm;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装配通用技术要求标准

装配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装配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的重要性及应用引言:装配是制造业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装配质量和效率,制定了一系列的装配通用技术要求标准,旨在规范装配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和操作流程。
本文将从标准的重要性、应用范围和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标准的重要性装配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对于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化的装配要求可以确保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得到满足,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其次,标准化的装配操作流程能够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降低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提高装配效率。
最后,标准化的装配要求可以使不同厂商生产的零部件具有互换性,降低备件成本,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第二部分:标准的应用范围装配通用技术要求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装配过程,包括机械装配、电子装配、汽车装配等。
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数字化制造业,都需要依靠标准化的装配要求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标准的应用范围还包括各个层级的装配过程,从零部件的装配到产品的总装,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装配标准。
第三部分:标准的具体要求装配通用技术要求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材料要求、尺寸要求、装配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
1.材料要求:标准要求装配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材料的性能要求必须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尺寸要求:标准要求装配过程中的尺寸要求必须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包括装配件的尺寸公差、配合公差等。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装配件与产品之间的配合关系,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装配工艺要求:标准要求装配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包括装配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装配步骤的顺序和方法等。
此外,标准还要求装配过程中的检测和调整,以确保装配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4.质量要求:标准要求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包括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质量记录和质量反馈等。
组立装配指导书

模具装配操作规范一.准备组装前自检参照图纸检查大小机加有无加工失误。
二.倒角1.滑动面的滑入R角(一般要求R5-R20,具体尺寸参照图纸);2.非工作部位的倒角:①螺销孔外围边缘部:1-3C;②形状端末边边缘部:3-5C;③基准面,外周侧:10-15C;④加强筋内侧:3-5C;⑤座面加工后的边缘部:2-3C。
三.导向类装配1.导柱、导套装配:①检查有无导柱、导套拆卸孔和排气孔;;②检查机加镗孔直径与导柱、导套是否相符,一般要求φ+0.02-0③打导柱、导套防拉脱螺栓孔(具体尺寸及规格请参照图纸);④将导柱、导套垂直敲入。
2.导板的装配:①将导板紧靠背托引出螺栓孔,并做出对应的配合标记;②将导板紧靠背托用螺栓固定(一般要求与背托间隙≤0.03mm).四.逃料1.冲孔类逃料:相应位置追加漏料孔;2.修边类逃料:一般保持刃口8-10mm厚度,以下均需逃料。
(具体要求参照有关图纸或客户所给的废料残留数来定)。
五.凹模套类装配1.参照图纸检查机加有无漏孔或做错孔;2.参照凹模套规格检查镗孔深度与之是否相符,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3.参照图纸用铜锤(棒)将凹模套相应位置敲入;4.做好凹模套的防转措施(销或键);六.斜锲类的装配1.先进工艺:根据机加所点的销孔及螺栓孔,参照图纸将相应规格的斜锲及吊锲一一对应固定并做好模具本体和斜锲上的对号钢印;2.落后工艺:①参照图纸先将斜锲紧挨背托用螺栓和销固定;②上压机用涂红丹的方法调节好吊锲的位置并用螺栓和销固定;③做好模具本体和斜锲、吊锲的对号钢印。
七.冲头、侧修刀块类装配1.先进工艺:根据机加所点的(冲头中心)销孔及螺栓孔,参照图纸将冲头及侧修刀块一一对应固定;2.落后工艺:先上压机根据凹模将冲头(侧修刀块)用胶固定,确定好螺栓孔;再除净胶水上压机根据凹模锁紧冲头(侧修刀块)确定好定位销孔;此时要注意保证冲头(侧修刀块)与凹模间隙均匀。
八.刃口研配1.先参照图纸检查凹凸模刃口是否存在因机加刀具直径偏大而未加工到位的地方,要及时给与修复;2.(未有特殊要求情况下)以凹模刃口为基准上压机研合凸模刃口;3.刃口研配的注意事项:①刀刃的切入量(一般要求3-8mm);②二次逃料是否加工;③刃材及刀口处是否存在横、纵及集中裂缝。
装配技术要求精编

装配技术要求精编装配技术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保证装配过程的精确性和高效性,装配技术需要具备以下要求。
首先,装配技术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操作人员需要熟悉所装配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要求,掌握相应的装配操作流程和技术要领。
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操作人员才能够正确地进行装配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错误和质量问题。
其次,装配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的合理设计和优化。
在进行装配操作前,需要对产品的装配工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
这包括确定装配顺序、装配方法、装配工具和设备等,以及设置相应的检测和调整环节。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装配效率,降低装配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装配技术要求装配设备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现代装配技术越来越依赖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装配设备。
这些装配设备具备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等特点,能够实现复杂产品的精确装配。
因此,装配技术要求装配设备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稳定的性能,以满足不同产品的装配需求。
此外,装配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装配过程中涉及许多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环节,包括零部件的质量检测、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检验等。
这些环节需要设立相应的检测和控制手段,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防止不良品的产生。
同时,装配技术还需要做好过程记录和质量管理的工作,以便对装配过程进行追溯和分析,不断改进装配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
最后,装配技术要求装配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保证装配过程的精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可以统一装配操作的要求和方法,确保不同操作人员之间的装配结果一致,降低因人为差异而引发的质量问题。
总之,装配技术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工艺流程的合理设计和优化,装配设备的先进性和稳定性,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以及装配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装配技术要求

2、1螺钉、螺栓联接
2、1、1螺钉、螺栓与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得旋具与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2、1、2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得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得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一得规定。
2、1、3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得螺钉或螺栓开始。
3、1 链轮与轴得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 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得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得千分之二。
3、3 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
3、4 链条非工作边得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得1%~2%调整。
2、2、3重要得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工作长度得60%,并应分布在接合面得两侧。
描图
描校
底图号
装订号
xxx公司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共7页
第2页
2、3键连接
2、3、1平键与固定键得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2、3、2间隙配合得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得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2、4、3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得头部
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
2、5滚动轴承得装配
2、5、1轴承在装配前必须就是清洁得。
2、5、2对于油脂润滑得轴承,装配后一般应注入约二分之一空腔符合规定得润滑脂。
2、5、3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不得通过滚动体与保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
装配工的职责与装配技能要求

装配工的职责与装配技能要求装配工是制造业中的重要一环,他们负责将零件组装成成品,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装配工作中,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职责和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装配工的职责和装配技能要求。
一、装配工的职责1. 阅读工程图纸和装配说明:装配工需要能够准确阅读和理解工程图纸,以及装配说明书。
他们需要了解产品的组装方式和步骤,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 检查和准备零件:装配工需要仔细检查所有的零件,确保其质量和完整性。
在开始装配工作之前,他们需要准备好所有需要的零件和工具。
3. 进行产品组装:在零件检查和准备完成后,装配工开始进行产品的组装。
他们需要按照工程图纸和装配说明书的要求,将零件逐步组装在一起。
4. 调试和测试产品:装配工在组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产品的调试和测试。
他们要确保产品的正常工作和符合规定的性能指标。
5. 故障排除和维修:如果产品在调试和测试过程中出现故障,装配工需要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工作。
他们需要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
6. 维护工作区的整洁:装配工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工作区的整洁和有序。
他们需要定期清理工作区,并确保工具和设备的良好状态。
二、装配工的装配技能要求1. 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装配工需要有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能够准确地操作和组装各种零件。
2. 熟练使用各种工具:装配工需要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钳子等。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熟悉装配流程和规范:装配工需要熟悉产品的装配流程和相关规范。
他们需要了解每个操作步骤的要求,以确保正确和高效的装配。
4. 质量控制和品质意识:装配工需要具备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并能够执行相关的品质要求。
他们需要密切注意产品的质量,并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5.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装配过程中,装配工通常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协作。
6. 解决问题的能力:装配工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装配组岗位职责及工艺要求

装配组岗位职责及工艺要求一:职责范围(2-3人)1:半成品组装。
2:水路热熔安装。
3:整机吊装。
二:装配工艺要求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1:研究和熟悉装配图的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和零件作用,以及相连接关系。
1.2:确定装配的方法、程序和所需的工具。
1.3:配装前搬运时,必须在两件之间垫上毛布或纸板,防止划伤。
镀件必须放在毛布或纸板上,卸车时要轻拿轻放,严禁将工件直接置于地面上。
对所搬运过程的各类物品必须安全、文明操作,轻拿轻放,防止磕碰现象的发生。
1.4:零件装配前和部装完成后,都必须彻底打扫,绝不允许有油污、脏物和铁屑存在,并应倒去棱边和毛刺。
1.5: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
2:装配基本规范2.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2.2:装配时,应检查零件与装配有关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检查有无变形、损坏等,并应注意零件上各种标记,防止错装。
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
2.3:外购件必须先经过试验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装配。
2.4: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2.6: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2.7:各配钻孔应按装配图和工艺规定。
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不得偏斜。
部件装配中,钻孔和铰孔等工序完成后,应将铁屑清除干净,才能进行下道工序装配。
2.8:装配1.6以上粗糙度的零件,不准使用锉刀,必要时在取得检验员的同意下,可用砂布修饰。
构件装配工施工详细要求

构件装配工施工详细要求一、前期准备1.了解设计图纸和构造方案,确认材料、规格、数量、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等;2.检查并准备好装配所需工具、测量工具和检测设备等,确保合适并正常使用;3.检查现场施工条件和安全环境,如发现不安全情况及时报告,并及时处理。
二、装配准备1.获得零部件、构件和工件等物料,检查材质、规格、数量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2.检查与拆卸工艺相关的支架、配重、千斤顶、起重机等,确保工具完整可用;3.开始组装前,查看装置是否处于干净状态,没有淤集的灰尘、烟尘等;4.按照设计要求和装配要求能够正确并正确地配置工装,并根据工艺规定检查好每个构件的位置、大小及安装孔距离等;5.检查物料和工艺卡及随机文件,核对是否存在错误或矛盾,如需拆卸等部件,必须先作操作证明,杜绝出现错误颠倒等情况;三、组装工作1.根据设计图纸和操作规程准确地安装每个组件,确保每个零件、构件、工件和附件等的安装位置和朝向正确无误;2.安装工作期间,检查每个零件、构件的尺寸、形状、质量和比例等,以确保安装质量完全满足设计要求;3.在组装过程中,始终保持整个装置的清洁状态,拆装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组件碰撞或磨损等;4.在完成每个组件的组装后,进行原地测试,确保每个构件、工件的正确链接和稳定性等;5.设立质量检验名称并实施,确定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6.根据工艺规定检查每个工件连接位置、连接方式及连接强度,并进行校验,确保质量标准达到要求。
四、关键节点和安全要求1.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施工,并遵守公司和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完成每个关键节点工序后,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已完成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3.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救援行动和通报上级领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4.坚持施工期间的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及时清理现场垃圾,确保现场整洁干净。
五、施工现场管理要求1.保证执行管理规范,遵守公司的管理标准和领导的权威,保持良好的工作风格;2.确保现场秩序井然,杜绝乱堆乱放,确保设备清晰可辨;3.检查现场物料、工具和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及时更换维修不良设备或工具;4.建立制度化的现场反馈机制,发现问题或缺陷立即反馈,及时解决问题。
混凝土电杆组立及金具安装施工四措施

混凝土电杆组立及金具安装施工四措施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电杆已经成为电力传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混凝土电杆相比于木质和钢质杆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在电网建设中广泛使用。
而混凝土电杆的组立及金具安装方法对于电杆的使用寿命和电网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混凝土电杆的施工必须要严格控制。
在混凝土电杆组立及金具安装的施工过程中,有如下四措施需要注意。
一、确定施工地点混凝土电杆的施工地点需要选择坚实平整的场地。
在场地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地面不平或者沙土地面上出现裂缝,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电杆的奠基深度和牢固性。
2.防止选址在硬度较差的地方,或者地面上有石块产生震动力过大而引起地基松动。
3.在施工区域周围留有较大的安全距离,避免人员伤亡或者设备受损。
通过科学合理的地点选择,可以有效控制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二、施工前的准备在进行混凝土电杆的组立及金具安装之前,需要进行如下几个准备工作。
1.把调查测量和试坑找到的沉砂板整平,大坑至少清理0.5米左右的混凝土原土。
注意要保留原土,以供发生原土质量变化时,给排水管工程筑坝特殊需要用。
2.按照施工图要求准确切割混凝土电杆所需的每个长度。
3.放置好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千斤顶、支撑架、标签、切割工具等;通过充分准备,可以保证在施工期间顺利进行。
三、电杆组装组装混凝土电杆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利用千斤顶逐一将电杆举到相应的位置。
注意在组装电杆时,杆身处于完全竖直状态,金具有序地安装在杆体上。
2.留下适当的间隙,以确定电杆的均衡。
3.确定每个金具的正确位置,依据施工图进行装配。
4.然后需要对金具进行定位,防止在安装时出现偏差。
在组装混凝土电杆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四、金具安装金具的安装步骤如下。
1.确定每个金具的位置,然后在电杆上标记。
2.在标记上钻孔,然后将螺栓插入孔内。
3.确认螺栓固定,然后紧缩螺母,使其牢固可靠。
通过正确安装金具,可以保证混凝土电杆的坚固性和牢固性。
组立装配及技术要求分析PPT文档36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组立装配及技术要求分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组立作业
4.4.电控装置的安装组立
使用工具:L型扳手,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气动砂轮,剥线钳剪钳等
4.4.1电控装置与气缸承板安装固定 备注:电控装置为整套已调试OK装置,无需零散组装
4.组立作业
4.5.下模承座的安装
使用工具:L型扳手等
4.5.1下模承座工件的组立固定 4.5.2下模承座与滑座的安装固定
完成30%
滑轨 滑座 下模板 垫脚块
4.组立作业
4.1下模的组立
4.1.5垂直度检验. 工具:千分表 方法:将组立好的下模平放于辅助平台上,用千分表检测导 柱相对于下模板垂直度.(如下图所示) (规格:0.01 Max /100mm)
4.组立作业
4.2.上模的组立
使用工具:酒精,干净抹布,缺氧胶(648) 4.2.1将主导套内,外表面用酒精清洗干净.. 4.2.2盖上上模板,将预装导套外部涂适量缺氧胶(注意导套孔内不能涂 入).然后缓满配入上模板套孔中,同时须慢慢适量补充缺氧胶,以保证导 套粘着良好及坚固.待导套完全密合后,静止12H,确保模具粘着坚固. 4.2.3检测上模板平行度(见page18/22)检测结果OK后,取出上模板,然后 装入上承座板,辅助块,并用螺丝将其固定。 4.2.4将复位弹簧,滚珠衬套,上模板依序装入下模中
3.2.3凹形与凸形工件配合倒角
承座
R角
R角
目的: 使工件配合紧密,达 到设计要求. 方法: 锉刀与棱边成45度角 施加一定力量推动。
锉刀
3.钳工作业
3.3.抛光
目的:避免产品组装时,擦伤端子,塑料及辅助组件 方法 :用油砂纸(1500~2000#)或布砂轮,喷撒WD40或钻石
膏将与端子,塑料及辅助组件有接触部位毛刺去除及表
螺帽
M3
M4
M5
M6
M8
M10
2.组立前准备 2.2.常用工具及所需物品
2.2.3钳类工具 1、用于夹取、剪断、剥皮等用途的工具 2、分类 2.1尖嘴钳﹕用于夹取物体,头部较尖便于伸入狭窄处作业 2.2剪钳﹕用于剪断物体(铜材类或非金属类) 2.3剥线钳﹕用于剥去线材表面的绝缘层 2.4卡簧钳﹕用于拆装卡簧(分内、外两种) 2.5台虎钳:用于夹持工件。
面抛光.完成后用酒精将工件清洗,然后用干抹布将工 件擦拭干净,最后用气枪吹干废屑、异物等
3.钳工作业
3.4.退磁
目的:将零件上的磁性去除,避免吸附金属粉尘或
其它杂质. 方法:利用退磁器左右方向来回移动模板,将磁性去除 (模板或零件经研磨,碰撞会产生磁性) 退磁完成后用气枪清理废屑.
气枪清理
4.组立作业
基本组立步骤以MEMORY系列压入治具组立为例 4.1下模的组立
使用工具:酒精,干净抹布,厌氧胶(648)
4.1.1将主导柱外表用酒精清洗干净,用干净布包扎好放入冰箱 冰冻(至
少8h) .
4.1.2主导柱取出将导位段自由放入下模板导柱孔内(模板导柱孔 须先涂黄油,防止伤到框口),再用铜棒轻敲入,待导正后,翻转起模 板,锁上主导柱固定螺丝将导柱锁入到位. 4.1.3垫脚块的安装固定。 主导柱 4.1.4滑座,滑轨的安装固定
3.2.倒角
3.2.1方形镶件与框口的配合倒角
NG J处
L处
钻石锉刀
镶块
要求:L≧J
目的: 将孔位前端做适当之 倒角处理,有利于另件 装入模板 方法: 锉刀与棱边成45度角 施加一定力量推动。
上模板
注意:功能区需特别考虑,不影响使 用又方便装入为佳。
3.钳工作业
3.2.倒角
3.2.2轴与孔的配合倒角
单头开口扳手
梅花开口扳手 双头开口扳手
梅花扳手
活动扳手
2.组立前准备 2.2.常用工具及所需物品
2.2.2开口扳手 3、型号 开口扳手根据其开口尺寸L(如图1-02)的大小,可分为常用的5.5#、6#、 7#、8#、10#、12#、14#、16、17#。其与螺帽对照详见下表:
开口扳手 5.5# 7# 8# 10# 14# 10#
所需工具与物品:锉刀,油石,气动砂轮笔酒精,润滑油,抹
布 备注:受机械加工瓶颈限制将加工无法达到的局部尺寸和外形 的要求,用钳工的方式来达到所需要求. 常见机加工最小R角: a.磨床研磨加工R=0.02~0.04mm b.放电加工R=0.05~0.08mm c.线割加工R=0.05~0.10mm
3.钳工作业
PS:标准件规格需另外对照标准件规格书进行 规格确认与尺寸确认。
3.钳工作业
3.1.工件表面处理
目的:将工件上毛边.尖角.凸点去 除,保障工件平整光滑 使用的工具与物品:油石,酒精, 润滑油,抹布 方法: 1.利用大块1000#之细油石,顺着研 工件 磨纹路平推模板,将毛刺.尖角.凸 点去除 2.油石使用前一定要擦干净,避免 因阻塞在油石上之铁屑刮伤模板, 造成工件花脸现象3.油石请喷上 润滑油配合使用 注意点:油石浸泡在煤油内清除料屑
4.组立作业
4.6.锁螺丝时应注意的事项
使用工具:L型扳手等
4.6.1 螺钉防止过长. 螺钉防止过长易将板或相关工件,标准件顶坏.一 般情况下:螺纹攻牙深度为 螺纹外径的3倍.如: M4*0.7螺纹攻牙深度4*3 = 12
螺钉过长 力可拔山锁螺丝时应注意的事项
平行度检测OK
静止12小时
4.组立作业
4.2.上模的组立
4.2.5平行度检测. 工具:千分表 将组立好的模座平放于辅助平台平台上,用千分 表检测上模板的平行度.(如下图所示) (规格:600mm以下0.025mmMAX)
4.3.气动装置的安装组立
4.组立作业
使用工具:L型扳手,活动扳手,生料带
4.3.1气缸与气缸承板安装固定 4.3.2电磁阀的安装固定 4.3.3气压调节阀与配套气管接头的安装固定 4.3.4气动承板与上模板的安装固定
4.6.2.2长条形工件(如线 性滑轨)锁紧时,应注意 最好从一端开始锁紧逐 渐向另外一端或从中间 分别向两端锁,而不是 从两头向中间锁.这样 避免工件中间变形
5.检验作业
5.1.组装完成报告书
5.2.试车检验 产品外观,尺寸及功能检测OK后,
尖嘴钳
剪钳
剥线钳
卡簧钳
虎钳
2.组立前准备 2.2.常用工具及所需物品
2.2.4机加工类工具 1、用于在工件上钻孔、攻丝,锯断等用途的工具 2、分类 2.1手工锯﹕锯断线槽、塑钢件、金属件等 2.2样冲﹕打定位孔用,将样冲头部尖端对准需定位处,用力按下手柄即可 2.3钻头:装夹于手电钻或钻床、铣床上钻孔,钻头规格从1.0mm至13.0mm 每隔0.1mm有一种 2.4丝攻:在已有底孔的工件上攻出内螺纹,丝攻规格与螺纹规格相对应 2.5板牙:用于加工外螺纹 2.6丝攻扳手:夹持丝攻,手持手柄处施力, 要求攻一圈退1/4圈,并在底孔内加机油 2.7手电钻:夹持钻头并带动之钻孔 2.8 锉刀:用于锉削工件表面尖角、毛刺等。可分为什锦锉刀,金刚锉刀,前 者用于低硬度工件表面锉削,而后者则用于高硬度工件表面锉削 2.9气动砂轮:由压缩空气带动砂轮头高速旋转以磨削工件表面
砂 轮 修 整 圆 孔 倒 角
备注: OK 粗切:钻石砂轮/氧化铝 精修:海棉砂轮/羊毛毡砂轮 上模
M处 轴
下模
K处
有沉头孔 要求:K>M
• 目的: 将孔位前端做适 当之倒角处理,有利 于另件装入模板,并 使轴组配到位 • 方法: 利用石虎砂轮,轮 修整成45度,作用于 圆形棱角上
3.钳工作业
3.2.倒角
2.3.零件清点与检查
2.3.1.对零件(含标准件)数量清点:对照BOM表检查规格数量是否相符(特 别要注意对称件).若有错误,及早补发工件。 2.3.2.零件质量检查: *.零件的外观检查(检查零件是否有划伤等外观缺陷,零件的各部分结构 是否有漏加工) *.零件的连接结构检查.(如螺纹孔逐一实配看是否有错误加工问题产生) *.零件(含标准件)尺寸的检查. 以上若有错误,及时与采购人员和加工负责人联络,确定对策,补做工件。
组立装配及技朮要求
<<教材根据NB治具结构及实际工作经验制作>>
前言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让学员,特别是以前对组立工作接触较少的同 仁了解组立的基本步骤及组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 项,使调试工作顺利进行,及衔接后续教育训练的 展开. 上课对象﹕治具开发工程师及工务人员 上课时间﹕2H 课程特色:以实际操作为主,加以理论知识说明,让 学员了解治具组立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压入治具为 案例)
使用工具:L型扳手等
4.6.2螺钉锁紧方法 4.6.2.1方形工件螺钉锁紧时不要一次性猛将螺钉锁紧,而是先将 每一个螺钉预锁到一定程度(14 2 3),再将其锁紧.最后一下应 快速且控制力度,使螺钉有足够预紧力同时又不会滑丝
1
2
3
4
4.组立作业
4.6.锁螺丝时应注意的事项
使用工具:L型扳手等
4.6.2螺钉锁紧方法
L形扳手
1.5#
2#
2.5#
3#
4#
5#
6#
8#
10#
螺钉
M3止固螺丝
M4止固螺丝
M3
M4
M5
M6
M8
M10
M12
L形球头扳手
T形扳手
加力杆
L形无球头扳手
2.组立前准备 2.2.常用工具及所需物品
2.2.2开口扳手 1、利用开口处带动外六角螺帽或外六角螺钉转动,以实现拧紧、拧松目的。 2、分类 2.1单头开口扳手 2.2双头开口扳手 2.3梅花开口扳手,一头为开口,一头为梅花形开口(一个封闭的多边形组成) 2.4梅花扳手,两头均为梅花形开口 2.5 活动扳手,开口尺寸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
可以有0~45度左右的夹角。适用于空间狭小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