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数学公开课教师。
本节课的主题是《首先有一个苹果》,适用于中班幼儿。
通过这节课,我们将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中的“首先”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首先”这个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一篮子苹果。
2. 数字卡片1-5。
3. 数学游戏道具:苹果树、苹果卡片、小篮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数字1-5。
- 准备一篮子苹果,让幼儿观察苹果的数量,并引导他们思考:“首先有几个苹果呢?”2. 正文(15分钟):- 准备数字卡片1-5,将其随机排列在黑板上。
- 请一名幼儿上来,让他选择一个数字卡片,并说出这个数字。
其他幼儿根据这个数字,用手指指出苹果的数量。
- 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数量,并问:“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个苹果,那么现在有几个苹果呢?”- 继续进行类似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苹果的数量。
3. 拓展(15分钟):- 准备苹果树、苹果卡片和小篮子等游戏道具。
- 将苹果树放在教室的一角,将苹果卡片放在树上,小篮子放在树下。
- 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派一名代表,站在苹果树前。
- 老师说出一个数字,代表苹果的数量,代表要摘下的苹果数量。
- 代表根据老师的指令,摘下相应数量的苹果卡片,并放入小篮子中。
- 每个小组统计自己摘下的苹果数量,并比较谁摘得最多。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首先有一个苹果”的概念。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概念,例如:“首先洗手,然后吃饭。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幼儿们通过观察和推理,学会了运用“首先”这个概念。
他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教学主题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教学对象及特点中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1”和“许多”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而比较多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
同时,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认识事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操作性强的活动比较感兴趣。
因此,结合幼儿的发展趋势及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及分析《首先有一个苹果》是国外一本简单有趣的图画书,其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数字故事,从1个苹果,2条毛毛虫,三只小鸟到4个猎人等等,短短的几句话就饱含了很多的教育元素,如数量上的逐次递进量词的运用以及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等。
这样整合了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活动素材更具优势和教育的价值。
教学目标1.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进行匹配操作。
3.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进行匹配操作学习难点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进行匹配操作所选技术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使用的目的在学校的教室里有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能够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我通过电脑使用PPT软件来辅助我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中PPT所呈现出的画面多样性以及整体知识的呈现,让我完成正常教学。
在课堂上幼儿们在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学习。
教学过程一、记忆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导语: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本新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在看绘本之前我想先考考你们,看看你的的记性怎么样?二、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导语: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用几个点子来表示呢?)——两条毛毛虫——了解三只小鸟和两只毛毛虫的数量关系(小结:因为小鸟有——3只,毛毛虫有——2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中班数学教案苹果树及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苹果树及反思中班数学教案:苹果树及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苹果树的特点和不同的部位;2. 掌握数数的基本技能;3. 锻炼观察和分类的能力;4. 培养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模型或图片展示苹果树的不同部位,如树干、树枝、树叶和苹果等;- 一篮子苹果,数量与学生人数相适应;- 数字卡片,0-9;- 布袋或盒子。
2. 环境准备:- 教室内整洁有序,桌椅摆放整齐;- 展示区域摆放苹果树的模型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展示区域上的苹果树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描述苹果树的特点和不同的部位。
2. 认识数数(10分钟)- 老师展示数字卡片,依次向全班展示0-9的数字,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用手指或口头报出对应的数字。
3. 数苹果(15分钟)- 老师将苹果均匀放入布袋或盒子中,每个学生依次从中取出一个苹果;- 学生将取出的苹果数数,并用手指指向对应的数字卡片上的数字;- 学生根据自己取出的苹果数量,在桌上摆出相同数量的小苹果模型。
4. 探索知识(15分钟)- 老师将苹果树的模型放在中心位置,让学生围绕苹果树坐下;- 老师提问:“苹果是长在树的哪个部位?”引导学生回答“树枝”;- 老师再次提问:“苹果树的树枝长在哪个部位?”引导学生回答“树干”;- 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那苹果树的树干长在哪里?”引导学生回答“根部”;- 老师鼓励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并探索苹果树的结构。
5. 分类游戏(15分钟)- 老师将一篮子苹果放在展示区域旁边,提供两个容器,一个标有“大苹果”,一个标有“小苹果”;- 学生依次走到篮子旁,选择一个苹果并放入适当的容器中,根据苹果的大小进行分类;-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大小,并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分类。
6. 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苹果树的不同部位和数数的基本技能;- 老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发现的规律和思考。
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设计意图: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以一个苹果展开,带来一系列食物链和关系链。
Z这样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蕴含了10以内的数量关系,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学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在选材上将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活动目标:1、通过看看、猜猜、说说,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能准确说出绘本中的数量匹配关系。
3、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绘本故事),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
活动重点: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活动难点:能准确说出数量匹配关系。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早、最先的意思)教师:除了苹果,这个绘本中还有哪些朋友?猜猜看,他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二、基本部分1、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教师: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
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它长得怎么样?。
教师:谁来了?有几条?两条毛毛虫想干什么?教师:这时,谁来了?有几只?三只小鸟又会干什么?教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为什么只有两只鸟捉到了毛毛虫?小结:因为小鸟有3只,毛毛虫有2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2)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教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4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教师:你们猜猜4位猎人都能捕猎到小鸟吗?为什么?教师:我们一起看看几位猎人捕猎到小鸟了?小结:因为猎人有4个,小鸟有3只,所以4个猎人比三只小鸟多1。
教师:接下来谁来了?有几只猎狗?(5只)(3)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猎人猎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他们这么害怕呀?教师:谁来了?有几只熊?熊为什么要追猎人和猎狗?小结:因为猎人打鸟这个行为是不对的,所以熊要追猎人和猎狗。
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3篇)
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3篇)一、活动背景: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
(1、2、3、4、5、6…10)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2)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师:有谁?一共有几位?(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一、活动背景: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
(1、2、3、4、5、6…10)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2)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给大家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师:有谁?一共有几位?(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中的故事串联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中的故事串联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学中,故事串联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故事的引入和串联,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中故事串联的实施方法和作用。
一、故事串联的背景和重要性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学中,故事串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幼儿处于敏感期,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更容易产生共鸣。
通过故事的引入,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故事情节的串联可以帮助幼儿将零散的数学概念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故事串联的实施方法1.选择合适的故事素材。
故事的情节应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并且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幼儿数量概念时,可以选择与动物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动物数量进行讨论和学习。
2.故事引入的方式。
引入故事应简洁明了,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或者通过幼儿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引导。
例如,在引入有关几何形状的故事时,可以问幼儿们最喜欢的形状是什么,并通过他们的回答引出故事。
3.故事情节的串联。
故事的情节应该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幼儿加法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描述两个孩子一起分享苹果的场景,引导幼儿理解加法的概念。
4.故事结尾的总结。
在故事结束时,可以通过问题或者总结方式对故事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
例如,在教授幼儿数字排序时,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一次比赛引导幼儿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进行总结。
三、故事串联的作用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入和串联,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故事串联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3.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故事串联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中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有一个苹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能够正确数数并说出每个物品的数量。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数数。
2.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将数量与实际物品对应起来,准确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具:苹果、橘子、香蕉、葡萄等水果模型,数字卡片,画纸,画笔。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水果主题环境,摆放各种水果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邀请幼儿说出苹果的数量。
2.教学活动老师拿出一个苹果,问:“有一个苹果,会发生什么?”老师拿出一个橘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橘子的数量。
以此类推,老师依次拿出香蕉、葡萄等水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老师将水果模型摆放在桌上,引导幼儿将水果与数字卡片对应起来。
老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将水果与数字卡片一一对应,并说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3.操作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画纸和画笔。
老师示范如何画出各种水果,并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老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说出画中的水果数量。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数量的概念。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它们分别有多少个?”邀请幼儿回答问题,并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5.课堂小结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6.课后作业(家长协助)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找出5种水果,并说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完成一幅水果画作,巩固数量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数数。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达到巩固效果。
中班数学5以内的序数
中班数学5以内的序数《中班数学 5 以内的序数》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来说,理解和掌握 5 以内的序数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序数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排列,更是帮助孩子们建立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基础。
什么是序数呢?简单来说,序数就是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比如,在一排小动物中,从左往右数,第 2 只是小兔子;在一排水果中,从上往下数,第3 个是苹果。
这些数字所表示的顺序和位置,就是序数。
那为什么要让中班的孩子学习 5 以内的序数呢?首先,这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
中班孩子已经能够初步理解数量的概念,但对于顺序和位置的感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学习 5 以内的序数,能够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序数的学习为今后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当孩子们能够熟练掌握 5 以内的序数后,再学习更大数字的序数以及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时,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 5 以内的序数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有趣的方法。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比如,“小动物排队”的游戏,准备几个小动物的玩具,让孩子们给小动物排队,然后提问:“从左边数,第 3 个小动物是谁?”“从右边数,第 2 个小动物是谁?”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序数的概念。
还可以利用绘本故事。
有很多与序数相关的绘本,如《第几名》《小兔子的家》等。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事物的顺序和位置,提问:“小兔子住在第几层楼?”“小猴子是第几个到达终点的?”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机会让孩子们学习序数。
比如,排队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们:“你排在第几个?”上下楼梯时,可以说:“我们要走到第 3 层楼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对于理解较慢的孩子,要有耐心,多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
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掌握了 5 以内的序数,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
比如,给出一排图形,让孩子们指出第 2 个是什么图形;或者给出一幅场景图,让孩子们回答某个物品在第几层、第几个位置。
幼儿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教案标题:探索数字1——首先有一个苹果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能识别数字1的形状和含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个苹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字1和其代表的数量"一个"进行教学,通过实物“苹果”作为媒介,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数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数字1的卡片。
2. 实物道具:一个真实的苹果,或者苹果的图片。
3. 教学辅助材料:画有苹果树的挂图,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展示苹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2. 认识数字1:教师出示数字1的卡片,告诉幼儿这个符号代表的是“一个”。
3. 操作实践:教师将苹果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并用手指表示出来。
4. 描述练习:鼓励幼儿用“一个苹果”来描述他们看到的物品。
5. 扩展活动:在画有苹果树的挂图上,让幼儿用彩色笔画出一个苹果,进一步巩固对“一个”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寻找并指出周围数量为“一个”的物品,如一个杯子、一本书等,以加深对数字1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总结: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回顾今天的主题,强调数字1代表的是“一个”,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描述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量的概念。
七、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操作情况和语言表达,以评估他们对数字1的理解程度。
2. 互动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数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游戏测试:设计一些与数字1相关的游戏,如找一找、数一数等,通过游戏结果评估幼儿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期望幼儿能对数字1有深入的理解和感知,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一个苹果》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数量的守恒。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数量的守恒。
2.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苹果树图片、苹果图片、小动物图片、数字卡片、剪刀、胶水等。
2.环境准备:将活动场地布置成森林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2)教师讲述《有一个苹果》的故事,让幼儿感知故事中的数量关系。
2.基本环节(1)教师出示苹果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上苹果的数量。
(2)教师分发苹果图片,让幼儿将苹果贴到苹果树上,并说出苹果的数量。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数量。
(4)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幼儿将数字卡片贴到小动物旁边,并说出小动物的数量。
(5)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苹果数量和小动物数量的关系。
(6)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游戏,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拓展环节(1)教师出示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有一个苹果”的手工作品。
(2)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数的守恒”实验,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量的守恒。
2.教师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关注数量关系,培养数学思维。
3.教师与家长合作,开展家庭数学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反思1.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4.教师要注重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巩固所学知识。
5.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活动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自主指出5以内的数量,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量的变化。
中班数学教案物品的对应
中班数学教案物品的对应在中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物品来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数学概念。
通过将具体的物品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对应,可以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物品来对应不同的数学概念,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本文将讨论中班数学教案中常用的物品及其对应的数学概念。
一、使用水果来对应数学概念在中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水果来对应一些常见的数学概念,如大小、数量、颜色等。
比如,教师可以准备几种不同大小的水果,让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列,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大小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按照数量来分配水果,如每个幼儿分到两个苹果,三个梨子等,以帮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
除了大小和数量,颜色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水果,让幼儿根据颜色进行分类和比较。
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将红色和绿色的水果分开,或者比较谁拥有更多的黄色水果等,以帮助他们理解颜色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分类和比较能力。
二、使用积木来对应数学概念积木是中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之一。
通过搭建和组合积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空间关系、图形和数量等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让幼儿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搭建和组合。
首先,教师可以让幼儿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按照大小或数量进行排序和比较。
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按照高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列,或者比较谁搭建了更多的塔等,以帮助幼儿理解大小和数量的概念。
三、使用计数棒来对应数学概念计数棒是一种用于教授数学概念的教具,它由一组相同大小和形状的棒子组成。
通过计数棒,教师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计数、加法和减法等基本的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计数棒让幼儿进行计数。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计数棒进行计数,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数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计数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用计数棒模拟加法运算,如2根棒子加上3根棒子等,以帮助幼儿理解加法的概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教学设计1.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教学,数学是其中一门必修课程。
在中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阶段,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好奇心、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次教学主要面向4-5岁的中班学生,目的是帮助他们学会数数、量物和对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学会数数,认识1~10中的数字,能够用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
•能够对苹果进行数量辨认和计算,在累计中提高数学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操作,用数字表示结果。
2.2 教学过程2.2.1 导入环节老师先给出一篮子的苹果,然后在黑板上写出数字1-10。
接着,老师让学生数一下苹果的数量,并说:“如果你想要吃一个苹果,你要选择哪一个数字?”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老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向孩子们展示不同数字的写法。
2.2.2 数苹果环节在这一环节,老师会把苹果分发给孩子们,并要求他们将苹果分类,依据颜色、形状或大小等特征将苹果分组。
接下来,老师会让每个孩子选取一个组别的苹果进行数量统计,并按照数字的顺序贴在黑板上。
每次完成后,老师还可以询问孩子们数字的名称和顺序,以加强他们对数字的记忆。
2.2.3 运算环节在这一环节,老师会让孩子们互相组队,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比如,老师可以将苹果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要求其中一组将自己手中的苹果和另一组的苹果合并,并说出总数,这样锻炼他们的加法思维。
接下来,老师会让另一组将自己手中的苹果减少到比另一组少,并说出数量,以此锻炼减法能力。
2.3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整体设计符合了孩子们数学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阶段,以教育游戏的方式增强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也让他们在学习步入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愉悦的体验。
具体来说,通过这篮子苹果,孩子们全方位掌握了1-10中数字的名称、排列顺序和相应的数量,进而有了一个直观感受和认识。
除此之外,在数苹果和运算环节中,若干种不同的数量变化情景,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加、减法的计算规则。
《首先有一个苹果》PPT课件中班数学
课件以数学为主线,通过故事中 的数量变化和逻辑关系,帮助幼 儿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
中班数学教学目标
数的认知
通过课件学习,使幼儿能 够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的 认知,包括数的读法、数
的大小比较等。
量的理解
引导幼儿理解量的概念, 如多少、长短、高矮等,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量的比
较和排序。
逻辑思维
通过课件中的故事情节和 数学问题,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
《首先有一个苹果》PPT课件 中班数学
汇报人:
2023-12-22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数字与计数基础 • 加法运算初步 • 减法运算初步 • 拓展应用与思维训练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首先有一个苹果》背景
绘本故事
该课件基于经典绘本《首先有一 个苹果》设计,通过生动有趣的 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 趣。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幼儿可以初步掌握加法的 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实物操作和练习题的形式,可以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04
减法运算初步
减法概念引入
减法定义
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的过程。
减法表示方法
用“-”表示减去,例如5-2=3。
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数字的应用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电话号码 、门牌号等,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计数方法与技巧
一一对应计数
教授幼儿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计数, 确保每个物品都被正确计数。
分组计数
引导幼儿学会将物品进行分组,然后分别 计数各组物品,最后相加得到总数。
跳数计数
中班数学目标指南内容
中班数学目标指南内容
嘿,今天咱们来聊聊《中班数学目标指南内容》呀!这中班数学目标指南可太重要呢!
一、数与运算方面哇。中班的小朋友呀,首先要能认识1 - 10的数字呀,而且要能够熟练地数数呢。哎呀呀,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哦!他们要知道数字的顺序,就像1后面是2,2后面是3这样呢。在运算上呢,要开始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啦!比如说,知道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是5个苹果呢。这时候呀,老师和家长就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帮助小朋友们理解呀,像拿几个小积木,让小朋友数,然后再增加或者减少几个,问问小朋友形状呢,像圆形、方形、三角形呀。哇,看到圆圆的球,就可以告诉小朋友这是圆形哦!方形的盒子,三角形的小彩旗呢。在空间方面呢,他们要能区分上下、前后的概念呀。嘿,比如说让小朋友把小玩具放在桌子上面或者下面呢,或者问问小朋友自己是在妈妈的前面还是后面呀?这能帮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呢!
四、时间概念的初步理解呀。哇,这对中班小朋友来说有点难,但是也很有趣呢!他们要开始知道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呀,知道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呢。还可以通过时钟的简单模型,让小朋友认识时针和分针呢,虽然他们可能还不能准确地看时间,但是能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就很棒啦,是不是呢?
总之呀,中班数学目标指南内容为小朋友的数学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呢!老师和家长都要好好地按照这个指南来引导小朋友学习数学呀,这样小朋友们才能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哇!让小朋友们在玩耍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呢!哇,这多好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
设计意图:
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以一个苹果展开,带来一系列食物链和关系链。
Z这样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蕴含了10以内的数量关系,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学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在选材上将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猜猜、说说,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能准确说出绘本中的数量匹配关系。
3、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故事),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
活动重点: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活动难点:能准确说出数量匹配关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来看一。